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套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上册知识点:二次根式考点1:无理数无限不循环的小数被称为无理数,其中常见的无理数包括π以及π的有理数倍数等。

考点2:二次根式的概念形如√a的式子被称为二次根式,其中a是一个非负数,且二次根式也是一个非负数。

若有限个二次根式的和等于0,则每个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必须是0.考点3:移因式于根号内、外的方法移因式于根号外的方法包括:当根号外的数是一个负数时,把负号留在根号外,然后把这个数平方后移到根号内;当根号内的数是一个正数时,直接把这个数平方后移到根号内。

移因式于根号内的方法包括:当根号内的数是正数时直接开方移到根号外,当根号内的数是负数时开方移到根号外后要添上负号。

考点4:最简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满足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并且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最简二次根式中一定不含有分母,且对于数或代数式,它们不能写成a×m的形式。

考点5: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计算二次根式的化简实际上就是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然后通过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方法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可以表示为√a±√b=√(a±b),乘法运算可以表示为√a×√b=√(ab),除法运算可以表示为√a÷√b=√(a/b),乘方运算可以表示为(√a)^2=a,开方运算可以表示为√(a^2)=|a|。

考点6:方根与二次根式的异同点XXX表示一个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而二次根式表示一个实数a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

它们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当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时,方根和二次根式相等;当被开方数为负数时,方根无意义,而二次根式为虚数。

一元二次方程考点一: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被称为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bx+c=0,其中a是二次项系数,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考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包括直接开平方法和配方法。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21.1一元二次方程在一个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且未如a≠0)21.21直接开平方法就是平方的逆运算.通常用根号表示其运算结果.2、配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

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配方法,配方的依据是完全平方公式。

1.转化:将此一元二次方程化为ax^2+bx+c=0的形式(即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2.系数化1: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3.4.5.6.7.3公式法: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然后计算判别式△时,把各项系数a,b,c的值代入求就可得到方程的根。

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所得到的根,就是原方程的两个根。

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是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继续和发展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来讲,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与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非常相似的,由于一元一次方程未知数是一次,因此这类问题大部分都可通过算术方法来解决.如果未知数出现二次,用算术方法就很困难了,正由于未知数是二22.10)。

其(-b/2a,(b2-4ac)/4a);顶点式y=a(x-h)2+k(a≠0,a、h、k为常数)或y=a(x-h)2+k(a≠0,a、h、k为常数),顶点坐标为(h,k)对称轴为x=h,顶点的位置特征和图像的开口方向与函数y=ax2的图像相同,有时题目会指出让你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成顶点式;交点式y=a(x-x1)(x-x2)[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1,0)和B(x2,0)的抛物线];向,的平方的图像,x 1.对称轴与抛物线唯一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顶点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P(-b/2a,4ac-b2)/4a)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b2-4ac=0时,P在x轴上。

(完整word版)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完整word版)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ADC=180°.
知识点五: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5.点与圆
的位置关系
设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
⑴d<r?点在OO内;(2)d=r?点在OO上;(3)d>r?点在OO夕卜.
6.直线和 圆的位
m¥方
宀护¥方位置大糸
相离
相切
相交
图形
l®1
[GDI
公共点个数
0个
1个
2个
数量关系
d>r
d=r
dvr
知识点六:切线的性质与判定
解•
(2 )因式分解法:可化为(ax+m)(bx+ n)=0的方程,用因式分解法求
解•
(3 )公式法: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求根公式为x=
2.一元二次方
b曲4ac(b2-4ac>0).2a
程的解法
(4)配方法:当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糸数为1, 次项糸数为偶数时,
也可以考虑用配方法.

先用其他,再用公式
(3)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弧,小于半圆的 弧叫做劣弧,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
(4)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5)圆周角: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与圆还有一个 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6)弦心距:圆心到弦的距离.
知识点二: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2.垂径定
理及其推

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知识点三:二次函数的平移
4.平移与
解析式
的关系
x/_ov2向左(h<0)或向右(h>0)2向上(k>0)或向下(kv0)2
常”>y=a(x-h)—、y=a(x—h)2+k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套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套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套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21.1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是指等号两边都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

注意以下几点: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 bx + c = 0(a≠0)。

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是指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21.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21.2.1 配方法知识点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

对于形如x2=a(a≥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

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2=p或(mx+a)2=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①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②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③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④若等号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21.2.2 公式法知识点一: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如果b2-4ac≥0,那么方程的两个根为x=b±b2-4ac2a,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大全(人教版)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大全(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2)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整数或整式。

3、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7、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在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合并同类二次根式与合并同类项类似,将同类二次根式的“系数”相加减,被开方数和根指数不变。

注意:二次根式加减混合运算的实质就是合并同类二次根式,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

8、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实数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在运算过程中,有理数(式)中的运算率及乘法公式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仍然适用。

9、比较两数大小的常用方法:(1)平方法:若a>0,b>0,且a²>b²,则a>b;(2)把跟号外的非负因式移到根号内,然后比较被开方数的大小。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根式一.知识框二.知识概念1.一元二次方程: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 +bx+c=0(a≠0).2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ax 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1)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 =n(n≥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2(2)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为(x+p) =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q;如果q <0,方程无实根.2 2(3)公式法: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 +bx+c=0,当b -4ac≥0时,将a、b、c代入式子第二十三章旋转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 1.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21.1 一元二次方程在一个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有四个特点:(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2)且未知数次数最高次数是2;(3)是整式方程.要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先看它是否为整式方程,若是,再对它进行整理.如果能整理为 ax2+bx+c=0(a≠0)的形式,则这个方程就为一元二次方程.(4)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时,应满足(a≠0)21.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是通过“降次”将它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有四种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 (n≥0)的方程,其解为x=± m.直接开平方法就是平方的逆运算.通常用根号表示其运算结果.2、配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

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配方法,配方的依据是完全平方公式。

1.转化:将此一元二次方程化为ax^2+bx+c=0的形式(即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2.系数化1: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3.移项:将常数项移到等号右侧4.配方:等号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5.变形:将等号左边的代数式写成完全平方形式6.开方:左右同时开平方7.求解:整理即可得到原方程的根3、公式法公式法: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然后计算判别式△=b2-4ac的值,当b2-4ac≥0时,把各项系数a, b, c的值代入求根公式x=(b2-4ac≥0)就可得到方程的根。

因式分解法:把方程变形为一边是零,把另一边的二次三项式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的形式,让两个一次因式分别等于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所得到的根,就是原方程的两个根。

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是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继续和发展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来讲,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与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非常相似的,由于一元一次方程未知数是一次,因此这类问题大部分都可通过算术方法来解决.如果未知数出现二次,用算术方法就很困难了,正由于未知数是二次的,所以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面积问题,经过两次增长的平均增长率问题,数学问题中涉及积的一些问题,经营决策问题等等.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22.1二次函数及其图像二次函数(quadratic function )是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二次的多项式函数。

人教版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初三上册数学课程涵盖了多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技巧,为学生进入高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针对人教版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的一个全面汇总,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不等式1.不等式的定义: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任何一个适合这个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都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

3.不等式的解集: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它的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求不等式的解集:这个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5.用数轴表示不等式: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6.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不等式的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7.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将x项的系数化为1。

8.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它们所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二、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的定义: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必须满足:含有二次根号“√”;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

2.积的算术平方根: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3.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满足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利用近似值比大小;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

5.商的算术平方根: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6.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一、学习目标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学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3、了解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4、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 二、重点一、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其中2ax 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二、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1.降次: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不管用什么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都是要一元二次方程降次)2、直接开平方法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 2=b 或b a x =+2)(的一元二次方程。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a x +是b 的平方根,当0≥b 时,b a x ±=+,b a x ±-=,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3、配方法: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222)(2b a b ab a +=+±,把公式中的a 看做未知数x ,并用x 代替,则有222)(2b x b bx x ±=+±。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配方(写成平方形式)、③用直接开方法降次、④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⑤判断2个根是不是实数根。

4、公式法: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求根公式: )04(2422≥--±-=ac b a acb b x当ac b 42->0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当ac b 42-=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根。

当ac b 42-<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5、因式分解法:先将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化成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叫因式分解法。

(精)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精)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21.1 一元二次方程在一个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 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有四个特点:(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2) 且未知数次数最高次数是2;(3)是整式方程.要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先看它是否为整式方程,若是,再对它进行整理.如果能整理为2的形式,ax +bx+c=0(a≠0)则这个方程就为一元二次方程.( 4)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 2+bx+c=0 时,应满足( a≠0)21.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是通过“降次”将它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有四种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 m)2=n (n ≥0) 的方程,其解为x=± m.直接开平方法就是平方的逆运算. 通常用根号表示其运算结果.2、配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

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配方法,配方的依据是完全平方公式。

1.转化:将此一元二次方程化为 ax^2+bx+c=0 的形式 ( 即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2.系数化 1:将二次项系数化为 13.移项:将常数项移到等号右侧4.配方:等号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5.变形:将等号左边的代数式写成完全平方形式6.开方:左右同时开平方7.求解:整理即可得到原方程的根3、公式法公式法: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然后计算判别式△的值代入求根公式x=(b2- 4ac≥0) 就可得到方程的根。

=b2-4ac的值,当b2- 4ac≥0时,把各项系数a, b, c因式分解法:把方程变形为一边是零,把另一边的二次三项式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的形式,让两个一次因式分别等于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所得到的根,就是原方程的两个根。

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一、代数与函数1.代数简介①常数:数值不变的量。

②变量:数量可能改变的量。

③代数式:由数、字母、加减乘除号、括号等符号组成的式子。

④同类项:指含有相同字母并且指数相同的项。

⑤合并同类项:指将同类项合并成一个项。

⑥因式分解:将代数式表示成幂或较简单的代数式,叫做因式分解。

⑦方程式&方程:一个代数式与另一个代数式在等号两边,称为方程式,且方程式构成了等式。

2.一次函数①函数:将自变量的某个取值代入函数中得到唯一的因变量的值,称为函数。

②自变量:输入的值③函数表达式:用代数式表示函数的式子称为函数表达式④一次函数:函数表达式中,最高次项是一次幂的函数叫一次函数,也叫线性函数。

⑤斜率:函数: y = kx + b ,函数图象的斜率 k,即为直线的斜率。

3.二次函数①二次函数:函数表达式中,最高次项是二次幂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②二次函数的一般式:f(x) = ax² + bx + c(a≠0)③二次函数的顶点:二次函数图象的转折点,称为顶点。

④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图象关于 x = -b/ 2a 对称的直线,称为二次函数的对称轴。

⑤二次函数的最小值/最大值:二次函数)的顶点纵坐标所对应的函数值,是二次函数的最小值或最大值。

4.函数的研究①函数图象的基本性质:函数的零点、函数值的正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渐近线等。

②函数的零点:函数 f(x) = 0 的解叫做函数的零点。

即 f(x) = 0 时 x 的解。

③函数类型:函数分类标准通常有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图象、函数表达式等。

二、图形的认识1.图形的一些概念①线段:由两个端点所组成的线段,叫做线段。

②射线:在一个端点处向一个方向上延伸的线段,叫做射线。

③直线:没有端点,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线段,称为直线。

④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⑤垂直平分线:在一条直线上,垂直于该线段、且等分该线段的线,称为垂直平分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总结全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一、学习目标1、明白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学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3、了解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4、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二、重点一、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一具未知数(一元),同时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普通形式)0(02≠=++a c bx ax ,其中2ax 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二、落次----解一元二次方程1.落次: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别管用啥办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基本上要一元二次方程落次)2、直截了当开平办法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截了当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办法叫做直截了当开平办法。

直截了当开平办法适用于解形如x 2=b 或b a x =+2)(的一元二次方程。

依照平方根的定义可知,a x +是b 的平方根,当0 ≥b 时,b a x ±=+,b a x ±-=,当b0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当ac b 42-=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根。

当ac b 42-<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5、因式分解法:先将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化成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不等于0,从而实现落次,这种解叫因式分解法。

这种办法简单易行,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办法。

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不式根的判不式: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中,ac b 42-叫做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根的判不式,通常用“?”来表示,即ac b 42-=?四、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假如方程)0(02≠=++a c bx ax 的两个实数根是21x x ,,由求根公式)04(2422≥--± -=ac b a ac b b x 可算出a b x x -=+21,a cx x =21。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文库)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文库)

初三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默写版+解析版专题01一元二次方程(解析版)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通过化简后,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知识要点: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时,首先观察其是否是整式方程,否则一定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其次再将整式方程整理化简使方程的右边为0,看是否具备另两个条件:①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对有关一元二次方程定义的题目,要充分考虑定义的三个特点,不要忽视二次项系数不为0.知识点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基本思想一元二次方程−−−→降次一元一次方程2.基本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知识要点: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根据方程特点,灵活选择解题方法,先考虑能否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再考虑用公式法.知识点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中,ac b 42-叫做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来表示,即acb 42-=∆(1)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等的实数根;(3)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如果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两个实数根是21x x ,,那么a b x x -=+21,acx x =21.注意它的使用条件为a≠0,Δ≥0.知识要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正反都成立.利用其可以解决以下问题:(1)不解方程判定方程根的情况;(2)根据参系数的性质确定根的范围;(3)解与根有关的证明题.2.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应用很多:(1)已知方程的一根,不解方程求另一根及参数系数;(2)已知方程,求含有两根对称式的代数式的值及有关未知数系数;(3)已知方程两根,求作以方程两根或其代数式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4: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1.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三个重要环节:一是整体地、系统地审题;二是把握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三是正确求解方程并检验解的合理性.2.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3.解决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审(审题目,分清已知量、未知量、等量关系等);设(设未知数,有时会用未知数表示相关的量);列(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解方程,注意分式方程需检验,将所求量表示清晰);验(检验方程的解能否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答(写出答案,切忌答非所问).4.常见应用题型数字问题、平均变化率问题、利息问题、利润(销售)问题、形积问题等.知识要点: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先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列方程),然后由数学问题的解决而获得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专题02二次函数(解析版)知识点01:二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如果是常数,,那么叫做的二次函数.知识要点:如果y=ax 2+bx+c(a,b,c 是常数,a≠0),那么y 叫做x 的二次函数.这里,当a=0时就不是二次函数了,但b、c 可分别为零,也可以同时都为零.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知识点0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二次函数由特殊到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①;②;③;④,其中;⑤.(以上式子a≠0)几种特殊的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如下:函数解析式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当时开口向上当时开口向下(轴)(0,0)(轴)(0,)(,0)(,)()2.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1)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时,开口向上;当时,开口向下;相等,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形状相同.(2)平行于轴(或重合)的直线记作.特别地,轴记作直线.3.抛物线20()y ax bx c a =++≠中,,,a b c 的作用:(1)决定开口方向及开口大小,这与中的完全一样.(2)和共同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由于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故:①时,对称轴为轴;②(即、同号)时,对称轴在轴左侧;③(即、异号)时,对称轴在轴右侧.(3)的大小决定抛物线与轴交点的位置.当时,,∴抛物线与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0,):①,抛物线经过原点;②,与轴交于正半轴;③,与轴交于负半轴.以上三点中,当结论和条件互换时,仍成立.如抛物线的对称轴在轴右侧,则.4.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1)一般式:(a≠0).已知图象上三点或三对、的值,通常选择一般式.(2)顶点式:(a≠0).已知图象的顶点或对称轴,通常选择顶点式.(可以看成的图象平移后所对应的函数.)(3)“交点式”:已知图象与轴的交点坐标、,通常选用交点式:(a≠0).(由此得根与系数的关系:).求抛物线2y ax bx c =++(a≠0)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通常用三种方法:配方法、公式法、代入法,这三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应根据实际灵活选择和运用.知识点0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函数,当时,得到一元二次方程,那么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就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因此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情况决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1)当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这时,则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根;(2)当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这时,则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根;(3)当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没有交点,这时,则方程没有实根.通过下面表格可以直观地观察到二次函数图象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图象的解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数解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解方程没有实数解知识要点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个数由的值来确定.(1)当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这时,则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根;(2)当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这时,则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根;(3)当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这时,则方程没有实根.知识点04: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要建立数学模型,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利用题中存在的公式、内含的规律等相等关系,建立函数关系式,再利用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去研究问题.在研究实际问题时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具有实际意义.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1)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2)把实际问题中的一些数据与点的坐标联系起来;(3)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关系式;(4)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知识要点常见的问题:求最大(小)值(如求最大利润、最大面积、最小周长等)、涵洞、桥梁、抛物体、抛物线的模型问题等.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关键是找等量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列出相关的函数关系式.专题03旋转(解析版)知识点01:旋转1.旋转的概念: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如∠AO A′),如果图形上的点A经过旋转变为点A′,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知识要点: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2.旋转的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OA=OA′);(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ABC≌△A B C知识要点:图形绕某一点旋转,既可以按顺时针旋转也可以按逆时针旋转.3.旋转的作图:在画旋转图形时,首先确定旋转中心,其次确定图形的关键点,再将这些关键沿指定的方向旋转指定的角度,然后连接对应的部分,形成相应的图形.知识要点:作图的步骤:(1)连接图形中的每一个关键点与旋转中心;(2)把连线按要求(顺时针或逆时针)绕旋转中心旋转一定的角度(旋转角);(3)在角的一边上截取关键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得到各点的对应点;(4)连接所得到的各对应点.知识点02:特殊的旋转—中心对称1.中心对称: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知识要点:(1)有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即形状大小都相同;(2)位置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将其中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全等图形不一定是中心对称的,而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是全等的).2.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知识要点:(1)中心对称图形指的是一个图形;(2)线段,平行四边形,圆等等都是中心对称图形.知识点03:平移、轴对称、旋转平移、轴对称、旋转之间的对比平移轴对称旋转相同点都是全等变换(合同变换),即变换前后的图形全等.不同点定义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距离的图形变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的图形变换.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定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图形要素平移方向平移距离对称轴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性质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任意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都等于旋转角.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任意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即: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专题04圆(解析版)知识点01:圆的定义、性质及与圆有关的角1.圆的定义(1)线段OA绕着它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封闭曲线,叫做圆.(2)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知识要点:①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确定一个圆应先确定圆心,再确定半径,二者缺一不可;②圆是一条封闭曲线.2.圆的性质(1)旋转不变性:圆是旋转对称图形,绕圆心旋转任一角度都和原来图形重合;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圆心.在同圆或等圆中,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两条弦心距,这四组量中的任意一组相等,那么它所对应的其他各组分别相等.(2)轴对称: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任一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3)垂径定理及推论:①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②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③弦的垂直平分线过圆心,且平分弦对的两条弧.④平分一条弦所对的两条弧的直线过圆心,且垂直平分此弦.⑤平行弦夹的弧相等.要点诠释:在垂经定理及其推论中:过圆心、垂直于弦、平分弦、平分弦所对的优弧、平分弦所对的劣弧,在这五个条件中,知道任意两个,就能推出其他三个结论.(注意:“过圆心、平分弦”作为题设时,平分的弦不能是直径)3.两圆的性质(1)两个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圆连心线.(2)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相切两圆的连心线经过切点.4.与圆有关的角(1)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圆心角的性质: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2)圆周角:顶点在圆上,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圆周角的性质:①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②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③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为直径;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④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⑤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知识要点:(1)圆周角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顶点在圆上;②角的两边都和圆相交.(2)圆周角定理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在同圆或等圆中.知识点0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1.判定一个点P是否在⊙O上设⊙O的半径为,OP=,则有点P在⊙O外;点P在⊙O上;点P在⊙O内.知识要点: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和点到圆心的距离的数量关系是相对应的,即知道位置关系就可以确定数量关系;知道数量关系也可以确定位置关系.2.判定几个点A1、A2...An在同一个圆上的方法当时,在⊙O上.3.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设⊙O半径为R,点O到直线的距离为.(1)直线和⊙O没有公共点直线和圆相离.(2)直线和⊙O有唯一公共点直线和⊙O相切.(3)直线和⊙O有两个公共点直线和⊙O相交.4.切线的判定、性质(1)切线的判定:①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②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切线的性质:①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②经过圆心作圆的切线的垂线经过切点.③经过切点作切线的垂线经过圆心.(3)切线长:从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一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切线长.(4)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作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5.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设的半径为,圆心距.(1)和没有公共点,且每一个圆上的所有点在另一个圆的外部外离.(2)和没有公共点,且的每一个点都在内部内含(3)和有唯一公共点,除这个点外,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外部外切.(4)和有唯一公共点,除这个点外,的每个点都在内部内切.(5)和有两个公共点相交.知识点03: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内切圆、圆内接四边形与外切四边形1.三角形的内心、外心、重心、垂心(1)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它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在三角形内部,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通常用“I”表示.(2)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三边中垂线的交点,它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锐角三角形外心在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的外心是斜边中点,钝角三角形外心在三角形外部,三角形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通常用O表示.(3)三角形重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在三角形内部;它到顶点的距离是到对边中点距离的2倍,通常用G表示.(4)垂心:是三角形三边高线的交点.知识要点:(1)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且只有一个内切圆,但任意一个圆都有无数个外切三角形;(2)解决三角形内心的有关问题时,面积法是常用的,即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周长与内切圆半径乘积的一半,即(S为三角形的面积,P为三角形的周长,r为内切圆的半径).(3)三角形的外心与内心的区别:名称确定方法图形性质外心(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三角形三边中垂线的交点(1)OA=OB=OC;(2)外心不一定在三角形内部内心(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1)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2)OA、OB、OC 分别平分∠BAC、∠ABC、∠ACB;(3)内心在三角形内部.2.圆内接四边形和外切四边形(1)四个点都在圆上的四边形叫圆的内接四边形,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外角等于内对角.(2)各边都和圆相切的四边形叫圆外切四边形,圆外切四边形对边之和相等.知识点04:圆中有关计算1.圆中有关计算圆的面积公式:,周长.圆心角为、半径为R 的弧长.圆心角为,半径为R,弧长为的扇形的面积.弓形的面积要转化为扇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和、差来计算.圆柱的侧面图是一个矩形,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的圆柱的体积为,侧面积为,全面积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扇形,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高为的圆锥的侧面积为,全面积为,母线长、圆锥高、底面圆的半径之间有.(1)对于扇形面积公式,关键要理解圆心角是1°的扇形面积是圆面积的,即。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n± p m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一)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 + bx + c = O(a ≠ O)其中:二次项为ax 2;二次项系数为 a ;一次项为 bx ,一次项系数为 b ;常数项为 c 。

特殊形式:(三)一元二次方程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二次项系数 a≠0”是针对整理合并的方程而言的。

(四)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1、概念: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2、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将这个数代入一元二次方程的左右两边,看是否相等,若相等,则该数是这个方程的根;若不 相等,则该数不是这个方程的根。

3、关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三个重要结论(1)a+b+c =0⇔一元二次方程ax 2 + bx + c = O(a ≠ O)有一个根为 x =1。

(2)a-b+c =0⇔一元二次方程ax 2 + bx + c = O(a ≠ O)有一个根为 x =﹣1。

(3)c=0⇔一元二次方程ax 2 + bx + c = O(a ≠ O)有一个根为 x =0。

二、解一元二次方程(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直接开平方法∶利用平方根的意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 方法。

2、方程x 2 = p 的根(1) 当 p>0 时,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方程x 2 = p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 = p ,x 2 =− p 。

(2) 当 p=0 时,方程x 2 = p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 1 = x 2 =0。

(3) 当 p<0 时,因为对任意实数 x ,都有x 2≥0,所以方程x 2 = p 无实数根。

数学9年级上册人教版课程

数学9年级上册人教版课程

数学9年级上册人教版课程由于您没有具体说明关于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课程哪方面的内容(例如知识点总结、题型归纳、复习资料等),以下为您提供一份较为全面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一元二次方程。

1. 定义。

-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 一般形式:ax^2+bx + c = 0(a≠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2. 解法。

- 直接开平方法。

- 对于方程x^2=p(p≥0),则x = ±√(p)。

- 对于方程(mx + n)^2=p(p≥0),则mx + n=±√(p),进而解得x=(-n±√(p))/(m)。

- 配方法。

- 步骤:- 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 + c = 0(a≠0)。

- 移项: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即ax^2+bx=-c。

- 二次项系数化为1:方程两边同时除以a,得到x^2+(b)/(a)x =-(c)/(a)。

- 配方:在方程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即x^2+(b)/(a)x+((b)/(2a))^2=-(c)/(a)+((b)/(2a))^2,然后化为(x +(b)/(2a))^2=frac{b^2-4ac}{4a^2}。

- 开方求解。

- 公式法。

-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 + c = 0(a≠0),其求根公式为x=frac{-b±√(b^2)-4ac}{2a}(b^2-4ac≥0)。

- 因式分解法。

- 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后,如果方程左边能分解因式,即ax^2+bx + c=(mx + p)(nx+q),那么方程可化为(mx + p)(nx + q)=0,则mx + p = 0或nx+q = 0,进而求解。

3. 根的判别式。

-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 + c = 0(a≠0),其判别式Δ=b^2-4a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222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21.1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一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 ,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①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 ax + bx + c = 0(a≠ 0). 其中, ax 是二次项, a 是二次项系数; bx 是一次项, b 是一次项系数; c 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21.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21.2.1 配方法知识点一 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 ) 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

一般 地, 对于形如 x =a(a ≥ 0) 的方 程, 根 据平 方根 的定义 可解 得x 1= a ,x 2= a .(2) )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 =p 或(mx+a) =p(m ≠0) 形式的方程,如果 p ≥ 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 ) 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222 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 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 1) 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⑵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⑶ 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 ⑷ 若等号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21.2.2 公式法知识点一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2(1) ) 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 a x +bx+c=0(a ≠ 0) ,如果 b -4ac ≥0,那么方程的两个根为 x=2a,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方程的系数 a,b,c 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2) )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 +bx+c=0(a ≠ 0) 的过程。

(3) )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具体步骤:① 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ax 2+bx+c=0(a ≠0) ,一般 a 化为正值②确定公式中 a,b,c 的值,注意符号;③求出 b -4ac 的值;④若 b 2-4ac ≥0,则把 a,b,c 和 b-4ac 的值代入公式即可求解,若 b -4ac <0,则方程无实数根。

知识点二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式子 b -4ac 叫做方程 ax 2+bx+c=0(a ≠ 0) 根的判别式,通常用希腊字母△表示它,即△b b24ac222=b 2-4ac.△> 0,方程 ax +bx+c=0(a ≠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一元二次方程 △=0,方程 ax +bx+c=0(a ≠0)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根的判别式△< 0,方程 ax 2+bx+c=0(a ≠0) 无实数根21.2 . 3 因式分解法知识点一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 ) 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化为 0,而另一边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进而转化为求两个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2) ) 因式分解法的详细步骤:① 移项,将所有的项都移到左边,右边化为 0;② 把方程的左边分解成两个因式的积,可用的方法有提公因式、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③ 令每一个因式分别为零,得到一元一次方程;④ 解一元一次方程即可得到原方程的解。

知识点二 用合适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方 法 名称理论依据 适用范围2直接开平平方根的意 形如 x 2=p 或( m x+n ) 2=p(p方法 义≥0)配方法 完全平方公式 所有一元二次方程 公式法 配方法所有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 当 ab=0,则 a=0 一边为 0,另一边易于分解 法或 b=0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的一元二次方程。

21.2.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若一元二次方程 x +px+q=0的两个根为 x 1 ,x 2, 则有 x 1+x 2 =-p,x 1x 2=q.2 b c 若一元二次方程 a x+bx+c=0(a ≠ 0) 有两个实数根 x 1,x 2, 则有 x 1+x 2=,,x 1x 2=aa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一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 ) 审:是指读懂题目,弄清题意,明确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

(2) ) 设:是指设元,也就是设出未知数。

(3) ) 列:就是列方程,这是关键步骤 , 一般先找出能够表达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含义,然后列代数式表示这个相等关系中的各个量,就得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

(4) ) 解:就是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 ) 验:是指检验方程的解是否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符合题意。

(6) ) 答:写出答案。

知识点二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几种常见类型(1) ) 数字问题x ,则另两个数分别为 x-1 , x+1。

三个连续整数:若设中间的一个数为 2三个连续偶数(奇数) :若中间的一个数为 x ,则另两个数分别为 x-2,x+2 。

三位数的表示方法:设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a,b,c ,则这个三位数是100a+10b+c. (2) ) 增长率问题设初始量为 a ,终止量为 b ,平均增长率或平均降低率为 x ,则经过两次的增长或降低后的等量关系为 a (1 x ) =b 。

(3) )利润问题利润问题常用的相等关系式有:①总利润 =总销售价 - 总成本;②总利润 =单位利润×总销售量;③利润 =成本×利润率 (4) )图形的面积问题根据图形的面积与图形的边、高等相关元素的关系,将图形的面积用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建立一元二次方程。

二次函数知识点归纳及相关典型题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1. 定义:一般地,如果y ax 2bx c( a, b, c 是常数, a 0) ,那么 y 叫做 x 的二次函数 .2. 二次函数 y ax 2 的性质(1))抛物线 yax2的顶点是坐标原点,对称轴是 y 轴.(2))函数 y a x 2的图像与 a 的符号关系 .①当 a 0 时 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为其最低点;②当 a 0时 抛物线开口向下顶点为其最高点 .(3))顶点是坐标原点,对称轴是 y 轴的抛物线的解析式形式为 y ax 2(a 0).3. 二次函数 y ax 2bx c 的图像是对称轴平行于(包括重合) y 轴的抛物线 .24. y ax 2二 次 函 数用 配 方 法 可 化 成 :的 形 式 , 其 中bx c y a x hkbh, k2a4ac b 2.4a5. 二次函数由特殊到一般, 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① y ax 2;② y ax 2k ;③y a x h 2;④y a x h 2k ;⑤ yax 2bx c .6. 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 .① a 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 a 0 时,开口向上;当 a 0 时,开口向下;a 相等,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形状相同 .②平行于 y 轴(或重合)的直线记作 x h . 特别地, y 轴记作直线 x 0 .7. 顶点决定抛物线的位置 . 几个不同的二次函数,如果二次项系数 a 相同,那么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开口大小完全相同,只是顶点的位置不同 .8. 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的方法(1) )公式法: yax 2bx c 2a x b2a4ac b 4a,∴顶点是(b 4ac , 2a 4a2b ),对称轴是直 线xb.2a(2))配方法:运用配方的方法,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ya x h2k 的形式,得到顶点为( h , k ) ,对称轴是直线 x h .(3) )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由于抛物线是以对称轴为轴的轴对称图形,所以对称轴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是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顶点 . 用配方法求得的顶点,再用公式法或对称性进行验证,才能做到万无一失.9. 抛物线 y ax2bx c 中, a, b, c 的作用(1)) a 决定开口方向及开口大小,这与 y ax 2中的 a 完全一样 .(2))b 和a 共同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 . 由于抛物线 yax 2bx c 的对称轴是直线x b,故:① b 2a 0 时,对称轴为 y 轴;② b a0 (即a 、b 同号)时,对称轴在 y 轴 左侧;③ ba 224. y ax 2二次函数用配方法可化成:的形式,其中bx c y a x h k0 (即a 、b 异号)时,对称轴在y 轴右侧.(3))c 的大小决定抛物线yax 2bx c 与y 轴交点的位置.当x 0 时,y c ,∴抛物线y ax 2bx c 与y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0,c ):①c 0 ,抛物线经过原点; ②c 0 , 与y 轴交于正半轴;③ c 0 , 与y 轴交于负半轴.以上三点中,当结论和条件互换时,仍成立. 如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 轴右侧,则b0 .a10. 几种特殊的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如下:函数解析式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y ax 2y ax 2 k x 0 (y 轴)(0,0 )x 0 (y 轴)(0, k )y a x h 2 y a x h 2x hk 当a 0 时x h( h ,0)( h , k )y ax 2bx c 开口向上xb2ab 4ac b 2,2 a4a当a 0时)开口向下11.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1))一般式:yax 2bx c . 已知图像上三点或三对x 、y 的值,通常选择一般式.(2))顶点式:ya x h 2k . 已知图像的顶点或对称轴,通常选择顶点式.(3))交点式:已知图像与x 轴的交点坐标x1、x2 ,通常选用交点式:y a x x1 x x2 .12. 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1))y 轴与抛物线yax 2bx c 得交点为(0, c ).(2))与y 轴平行的直线xh 与抛物线y ax 2bx c 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h , ah 2bh c ).(3))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像与x 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x1 、x2 ,是对应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 的两个实数根. 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情况可以由对应的一元二次1 2 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判定:①有两个交点抛物线与 x 轴相交;②有一个交点(顶点在 x 轴上)抛物线与 x 轴相切;③没有交点抛物线与 x 轴相离.(4) 平行于 x 轴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同( 3)一样可能有 0 个交点、 1 个交点、 2 个交点. 当有 2 个交点时,两交点的纵坐标相等,设纵坐标为 k ,则横坐标是 ax2bx ck 的两个实数根 .(5) 一次函数ykx n k 0 的图像 l 与二次函数 yax2bx c a0 的图像 G 的交点,由方程组y kx n 2的解的数目来确定:①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解时 l 与G 有y axbx c两个交点 ; ②方程组只有一组解时l 与G 只有一个交点;③方程组无解时l 与G 没有交点 .( 6 ) 抛物线与 x 轴两交点之间的距离: 若抛物线 yax 2bx c与 x 轴两交点为A x ,0 ,B x ,0 ,由于 x 、 x 是方程 ax 2bx c0 的两个根,故1x 1 x 2212b, x x caa22AB x 1 x 22x 1 x 2 2x 1 x 24x 1 x 2b 4c aab4ac aa第二十三章 旋转23.1 图形的旋转知识点一 旋转的定义在平面内,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 O 转动一个角度,就叫做图形的旋转,点 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