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商贸物流日益成为影响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内陆经济中心城市,发挥外向型经济,建设现代商贸物流园区成为西安发展的重要措施。西安国际港务区的立项标志着内陆城市成为“沿海地区”,改变了西安的对外贸易环境,使港口服务功能进行延伸,促进了内陆地区的进出口贸易,让西部地区面向国际市场进行大发展。
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历程
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沿海城市依靠国际航线和海岸可以建海港、开拓国际市场,古代长安通过丝绸之路也开拓了亚欧国际市场,海洋和陆地都可以开拓国际市场;西安虽然不能“搬”到沿海地区,但是国际性港口可以建设到西安。西安拥有良好地铁路和公路运输条件,依托亚欧大陆桥中通道可以建设“国际陆港”,沿海建海港、内陆建陆港,同样可以开拓国际市场。
西安国际港务区位于西安市东北部的灞渭三角洲,是2008年4月25日西安市人民政府设立以现代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开发区,陕西省“十一五”规划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2009年10月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西安国际港务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园区规划面积44.6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面积120平方公里。园区分为八大功能区:集装箱作业区、综合保税区、国内贸易区、综合服务区、居住配套区、应急物流园区、产业转移承接区、城乡统筹建设区。
作为以现代商贸物流为突出产业特色的省级开发区,西安国际港务区通过将沿海的港口口岸服务功能内移至西安,依托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三大基础设施平台。实现公路、铁路、航空、海运等多式联运的功能叠加,便捷、高效运转,从而有效发挥西安的交通枢纽优势,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以大物流带动服务业的大发展,实现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效聚集和提升,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国际性陆港”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最大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城。
西安国际港务区从联系立项到省市支持、重点发展,共经历了三个发展时间
阶段:雏形发展期、基础发展期、战略机遇期。
1. 雏形发展期(2004年4月5日—2005 年8月10日)
2004年4月5日,在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孙清云,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冯国勤带领下,西安市政府与上海市政府在西安就双方合作建设西安国际港务区事项举行会谈,形成会议纪要,同意双方联合组建“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调研协调小组。
2004年6月7日,西安市政府成立“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领导小组,西安市副市长李雪梅任组长,市商贸委主任蒿芒喜、灞桥区长何元任副组长,标志着中国第一个陆港项目——西安国际港务区正式成文立项。
2005年6月30日,陕西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袁纯清亲自带团前往上海协商“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建设问题,并与上海市取得共识,举行了上海西安共建“西安国际港务区”协议正式签字仪式。
2. 基础发展期(2005年8月10日—2008年6月5 日)
2005年8月10日,西安浐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陈选利、常务副主任张双阳,带领西安浐河经济开发区全体员工接受开发“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建任务。
2005年12月13日,西安市政府批复同意“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由西安浐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开发建设,享受西安浐河经济开发区的优惠政策。
2006年1月,西安浐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完成了《西安国际港务区物流总体规划咨询报告》《西安国际港务区可行性研究报告》《西安国际港务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通过专家组论证。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完成了西安国际港务区总体规划、一期控制性规划。
2006年3月14日,西安市灞桥区委办公室正式成立“灞桥区‘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何元任组长,于小鹿、贺登峰、赵志金、刘军才、阮波、陈选利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浐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由陈选利同志兼任。
2006年8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则同意将“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列入国家“十一五”物流业发展重点项目;原则同意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内设立保税物流中心(B 型)。
2007年12月13日,西安市灞桥区政府颁发了《西安市灞桥区政府关于成立“西安国际港务区管理委员会”(正处级)的通知》,西安市灞桥区政府成立了“西安国际港务区管理委员会”,该管委会接替了西安浐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的全部工作。西安市政府成立“西安国际港务区管理委员会”后该“管委会”更名为“西安市灞桥区北部开发建设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征地、拆迁工作,服务“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
3. 战略机遇期(2008年6月5日—至今)
2008年6月5日,西安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西安国际港务区管理委员会”,西安国际港务区管理委员会为市政府派出副市级机构,韩松副市长管委会主任;在韩松、强晓安的领导下“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控制规划面积调整到120平方千米,开启新的发展历程,将西安国际港务区打造成为陕西对外的一张靓丽名片。
2011年6月17日,在西安欧亚学院成功召开了由西安国际港务区管理委员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陆港研讨会”,为我国陆港学术研究和陆港的建设发展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2013年11月28日,在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首趟开往中亚的“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正式运行。
2014年5月16日,在西安“中国港口协会陆港分会”成立,推选西安国际港务区管理委员会为中国港口协会陆港分会第一届会长单位,充分体现西安国际港务区国内陆港行业的影响力。
2014年底,“西安港”的国家代码(61900100) 和国际代码(CNXAG)获得认可并启用,使国际陆港正式走进了国际运输机制,开创了陆港获得两个代码的先例。
2015年3月28日,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和“支持西安建设国际陆港”。西安国际港务区被写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首部纲领性文件中。
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西安国际港务区是大型中转海港在内陆地区的支线港口,是国际海洋运输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