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2016年不良事件年度总结分析

合集下载

儿科差错事故年度总结(3篇)

儿科差错事故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儿科护理工作在保障儿童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繁忙的工作中,我们也遭遇了一些儿科差错事故。

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儿科护理质量,现将本年度儿科差错事故进行总结如下。

一、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1. 护理人员因素(1)责任心不强:部分护理人员对工作不够重视,缺乏责任心,导致护理过程中出现失误。

(2)业务水平不高:部分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操作技能不熟练,导致护理差错。

(3)沟通不畅:医患沟通不畅,导致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产生误解。

2. 管理因素(1)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医院儿科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对护理工作的有效监督。

(2)资源配置不合理:儿科医护人员不足,工作压力大,导致护理差错。

3. 医疗设备因素(1)设备老化:部分医疗设备陈旧,无法满足临床需求,导致护理过程中出现故障。

(2)设备操作不当:部分护理人员对医疗设备操作不熟练,导致设备故障。

二、差错事故防范措施1.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1)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定期组织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培训。

(2)加强责任心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对工作的重视程度。

2. 完善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儿科管理制度,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监督。

(2)合理配置医护人员,减轻工作压力。

3. 优化医疗设备(1)更新陈旧设备,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

(2)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 加强医患沟通(1)提高医护人员沟通技巧,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2)设立患者投诉渠道,及时解决患者疑问。

三、总结在过去的一年里,儿科护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通过本次总结,我们将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儿科护理质量,为我国儿童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自身建设,确保儿科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第2篇一、前言儿科作为医院中的重要科室,承担着救治儿童患者的重任。

然而,由于儿童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加之儿科护理工作繁重,差错事故时有发生。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发表时间:2016-07-06T16:27:56.08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7期作者:黄娟[导读] 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事先没有预计到的增加患者痛苦的事件被称为护理不良事件。

黄娟(资阳市雁江区人民医院,四川资阳 641300 )黄娟(1981-3),女,四川省资阳市,汉族,大专儿科护理。

摘要:一般幼儿患者在就诊时还不知道要如何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经常情况下还会对医生的治疗工作进行反抗,紧急情况下没有能力自我施救或者是向医护人员求救。

对于幼儿患者,医护人员更要耐心细心,尽职尽责,完善医院的管理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心可以有效避免这类试过的发生。

关键词: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问题;管理Abstract: children patients in the clinic also don't know how to cooperate with the medical staff, often even to the doctor's treatment resistance. In case of emergency without ability of self rescue or is distress to the medical staff. For children patients, medical staff should be more patient and careful, conscientious, improve the hospital management system,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responsibility and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tried. Keywords: pediatric nursing; adverse event;; problem; management 引言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事先没有预计到的增加患者痛苦的事件被称为护理不良事件,儿科护理失误事件,很多时候是由于医院的管理制度和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低造成的,护理人员不负责任,医患之间的沟通存在很大的问题,院方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保证儿科患者在医院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

护士不良事件年年终总结(3篇)

护士不良事件年年终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护士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重任。

然而,在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时有发生,给患者和医院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现将我科室护士不良事件年终总结如下。

一、不良事件概况1. 事件类型本年度我科室共发生护士不良事件XX起,其中药物事件XX起,操作错误XX起,护理文书缺陷XX起,其他不良事件XX起。

2. 事件原因(1)护士自身因素:缺乏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不熟练、责任心不强、情绪波动等。

(2)环境因素:工作环境嘈杂、设备老化、工作压力大等。

(3)管理因素:管理制度不完善、培训不足、考核不严格等。

二、不良事件分析1. 药物事件(1)原因分析:护士对药物知识掌握不足、给药时间错误、药物剂量计算错误等。

(2)改进措施:加强药物知识培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规范给药流程。

2. 操作错误(1)原因分析:护士操作技能不熟练、注意力不集中、工作环境嘈杂等。

(2)改进措施:加强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护士注意力,改善工作环境。

3. 护理文书缺陷(1)原因分析:护士书写不规范、记录不完整、信息错误等。

(2)改进措施:加强护理文书书写培训,规范护理文书记录,提高护士责任心。

4. 其他不良事件(1)原因分析:护士沟通能力不足、应变能力差、缺乏安全意识等。

(2)改进措施:加强沟通技巧培训,提高护士应变能力,强化安全意识。

三、改进措施1. 加强护士培训(1)定期开展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护理文书书写等方面的培训。

(2)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2. 完善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护士主动上报。

(2)加强考核,对不良事件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3. 改善工作环境(1)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2)改善工作环境,降低护士工作压力。

4. 加强沟通与协作(1)加强护士与医生、医技科室的沟通与协作。

(2)开展护理团队建设活动,提高团队凝聚力。

四、总结本年度我科室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虽有所下降,但仍存在一定问题。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防范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防范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防范发表时间:2016-11-29T13:36:56.80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作者:王佳冯朔耿慧李小鹏张伟郑向荣乔晶丁林赵欣丁[导读] 以能够在宣传教育工作中能够将规范进行准确的告知,此外,还要能够对巡视工作的力度进行加强,以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医院,063299摘要:目的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深刻的分析,并针对其中的问题对其防范措施进行研究。

方法选择本院儿科发生的40例不良事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事件的类型、次数等比例进行统计学的分析。

结果发生率最高的是医嘱执行不够规范,其次是输液的不规范,最后是护理的不规范。

结论针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要能够对其导致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产生的原因来对措施进行制定,这样就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更好的提高儿科的临床护理质量,保障儿科患者的安全性。

关键词:儿科护理;不良事件;防范前言:对于儿科的护理而言,其主要的不良事件保护患儿在院期间的跌倒、用药错误、烫伤以及其他安全相关的非护理意外事件,因为护理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对患儿疾病的治疗有效性,因此,医院十分重视护理质量问题,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儿科发生的40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对事件的防范进行研究,以能够更好的提高医院在此方面的护理质量,其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本院发生的40例不良事件,其中五官科17例,颅脑外科2例,消化科7例,急诊科6例,重症医学8例。

1.2 研究方法对不良事件的类型、发生次数以及所占比例进行统计科分析,并对不良事件的发生的原因进行总结,针对问题对防范措施进行研究。

2.结果:表 2-1 儿科不良事件类型、发生例数及其所占比例通过以上的数据可以得知,在所有的儿科护理不良事件中,对医嘱的执行不规范占主要比例,而输液不规范次之,然后是护理不到位的原因,最后是其他。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分析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分析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分析儿科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儿科护理过程中由于医疗人员、设备、环境等各方面原因导致的不良事件,这些不良事件可能给患儿及家属造成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危及患儿的生命。

在当前医疗环境中,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频率逐渐增高,给患儿及家属带来了严重的身心损害,为了更好的预防和处理儿科护理不良事件,有必要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一、医疗机构管理不善医疗机构在管理方面存在诸多不善之处,比如资源配置不合理、工作流程不规范、医疗设备使用不当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医疗人员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出现失误或者疏忽,从而引发不良事件的发生。

医疗机构在制定儿科护理政策和规程时可能存在不完善之处,导致医疗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不够标准化,进而增加了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二、医护人员素质不高医护人员是医疗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素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可能出现专业知识不足、护理技能不熟练、处理突发事件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在护理过程中出现差错或者疏忽,从而引发不良事件的发生。

医护人员可能存在工作疲劳、情绪不稳定等问题,也会影响其在儿科护理过程中的表现,增加了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三、医护人员沟通协作不畅医疗服务是一个团队协作的过程,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协作是否默契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全。

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之间可能存在沟通不畅、信息不透明、责任不明确等问题,导致护理工作中不协调、不配合,进而影响儿科护理的质量和安全,增加了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四、医疗设备管理不善医疗设备在儿科护理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使用是否合理、是否维护良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

医疗机构在医疗设备的选购、维护、使用等方面可能存在管理不善的情况,导致医疗设备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出现故障或者事故,进而引发不良事件的发生。

五、家属配合不足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家属的配合和支持对患儿的康复和安全非常重要。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探讨及对策分析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探讨及对策分析

护理经验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探讨及对策分析林小云温州市苍南县人民医院 浙江省温州市 325800【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儿科护理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以期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水平。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80例儿科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护理对策。

结果:用药错误在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原因中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类别事件(P<0.05)。

结论: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主要与护理制度不完善、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及护理人员不足等因素有关,医院应完善护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配制完备护理人员,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关键词】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探讨;对策分析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未预计到的、不想发生的对患者不利的事件,包括用药错误、意外跌倒、烫伤等非正常护理意外事件[1]。

由于患儿表达能力欠缺、与护理工作的配合性差等原因,导致儿科护理工作较成人护理更具难度;加之患儿家长情绪急切、焦躁,儿科护理工作环境的嘈杂、忙乱,都会增加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因此,加强儿科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风险认知是提升儿科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与保障。

本次研究中,笔者选择我院自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80例儿科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提出针对性防范对策,以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医患纠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临床资料选择我院自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80例儿科患者,对所有患者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归纳、分析,总结分析产生不良事件的原因。

1.2 方法统计分析80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产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并针对性提出防范对策。

1.3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016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析报告

2016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析报告

2016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析报告第一篇:2016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析报告成都青白江同济医院 2016年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分析及整改措施今年我院医务科共接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12起,其中办公室上报3件、护士站上报3件、药房上报2件、理疗科上报2件、内科上报2件。

通过核查漏报率为0%。

2016年不良事件上报率100%。

经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后认为存在以下问题:一、未能严格执行十四项核心制度。

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违反护理操作规程,查对制度不严格,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

二、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服务态度不好。

其中大部分不良事件均能从中发现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负责、服务态度差。

医生没有树立良好的为患者服务思想,未能做到病人随叫随到、未能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

三、医护人员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加强危急重症的学习。

针对上述问题,委员会讨论决定采取以下整改措施:一、严格执行各项关键性医疗制度,明确各级各类医师职责,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如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

对年龄较大的,特别是重病人,术前评估应尽可能的详尽、完整、准确,及时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对可能出现的后果,医患双方均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作好应对准备。

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防护栏,躁动病人应用安全约束带防止坠床,精神异常和有自杀倾向病人应密切观察动态,防止因护理人员疏忽大意而发生以外。

二、对一些疑难病例,应及时组织讨论、会诊,避免造成诊疗过程的被动。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分析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分析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分析
近几年,儿科护理不良事件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能力不足
部分医护人员在儿科护理技能上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实践,特别是对于新生儿和婴幼儿
的处理,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训练,导致了一些医护人员在婴幼儿的护理过程中存在操作不
当的情况,从而产生了不良后果。

二、标准操作流程不统一
医疗机构中医护人员的操作流程没有标准化,导致医护人员在执行儿科护理工作时缺
乏规范化的指导,很难形成一种统一标准,给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也是导致部分医护人员出现操作不规范的情况的原因之一。

三、缺乏科学素养
现代医学科技日新月异,但是有一部分医护人员缺乏科学素养,对于儿科护理的新技
术和新方法不够了解,往往容易出现不知如何应对的情况。

同时,一旦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也缺乏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经验,使过程难以改善。

四、心理承受能力差
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加之儿科护理的特殊性,给医护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一旦出现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一些医护人员难以承受心理上的打击,进而影响工作中的
决策和操作。

五、法律意识淡薄
法律是保障医护人员和病人利益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有一部分医护人员对于法律意
识存在淡薄的情况。

在进行儿科护理工作时,容易忽视法律规定,从而产生不良后果。

总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众多,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从而从根本上
改善这种状况,提高儿科护理水平。

儿科跌倒坠床年度总结(3篇)

儿科跌倒坠床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概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儿科患者的护理工作日益重要。

然而,在儿科护理过程中,跌倒坠床事件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提高儿科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现将本年度儿科跌倒坠床事件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跌倒坠床事件发生情况本年度,我院儿科共发生跌倒坠床事件10起,其中男性患者3起,女性患者7起。

患者年龄分布为1-14岁,平均年龄为6岁。

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白天和夜间,其中白天发生6起,夜间发生4起。

二、跌倒坠床原因分析1. 患儿因素(1)生理因素:部分患儿因年龄小,身体协调能力较差,容易发生跌倒坠床。

(2)疾病因素:部分患儿因疾病原因,如癫痫、脑瘫等,导致行动不便,易发生跌倒坠床。

2. 护理因素(1)护理评估不到位:部分护理人员对患儿病情评估不准确,未能及时发现潜在危险因素。

(2)护理措施执行不到位:部分护理人员对护理措施执行不严格,如未及时关闭床档、未对患者进行安全防护等。

3. 环境因素(1)病房环境:部分病房地面湿滑,照明不足,床档设置不合理等,增加了跌倒坠床的风险。

(2)家属因素:部分家属陪护不到位,未能有效监护患儿,导致跌倒坠床事件发生。

三、防范措施及改进措施1.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跌倒坠床事件的重视程度,增强护理技能,提高护理质量。

2. 完善护理评估体系: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生理、心理状况,及时发现潜在危险因素。

3. 加强护理措施执行: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确保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

4. 改善病房环境:对病房地面进行防滑处理,确保照明充足,合理设置床档。

5. 加强家属沟通与教育:提高家属对跌倒坠床事件的认知,加强陪护意识。

6. 建立跌倒坠床事件报告制度:对发生的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四、总结本年度儿科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提醒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时刻关注患儿安全,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通过本次总结,我们将不断改进护理工作,为患儿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

探讨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及措施

探讨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及措施

探讨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及措施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的原因,以做好儿科护理风险管理工作。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H县某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科室自愿上报的90起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在90例患儿中,用药错误率是最为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显著高于其他类别事件,主要责任人为护士,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结论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主要与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护理人员专业沟通技巧欠缺、配合意识缺乏、责任心不足以及人力资源不足等因素有关,务必要加强护理制度管理与加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儿科护理;不良事件;措施0 引言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

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导致其暂时或永久性的功能障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也会影响护患之间的信任关系。

儿科患者由于表达能力欠缺,自我保护能力低,不能很好地配合护理工作,发生不良事件的可能性更高。

安全问题不仅是医疗卫生系统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护理管理者最为重视的问题。

研究发现,如果对不良事件采取有效的监测和管理,能显著降低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患者损伤,促进患者安全。

因此,对住院患儿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行重点干预和安全管理,对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报的90例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为寻求改善患儿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以加强患儿的安全管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H县某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科室自愿上报的90起不良事件。

本研究中护理不良事件患儿损伤结局分级标准,采用《不良事件管理办法》中不良事件分级标准,内容如下:0级:事件在执行前被制止;Ⅰ级:事件发生并已执行,但未造成伤害;Ⅱ级:轻微伤害,生命体征无改变,需进行临床观察及轻微处理;Ⅲ级:中度伤害,部分生命体征有改变,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Ⅳ级: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需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Ⅴ级:永久性功能丧失;Ⅵ级:死亡。

2016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分析年度报告

2016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分析年度报告

2016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分析年度报告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报告为了加强我院的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我院鼓励各科室及个人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

现将我院2016年不良事件报告统计分析如下:2016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21件,来源于全院各个科室。

其中,用药错误35例、跌倒/坠床17例、管道滑脱14例、难免压疮8例、针刺伤7例、标本错误8例、皮肤损伤5例、器械不全4例,这八项占全部护理不良事件的79.3%。

一、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汇总二、主要不良事件分析2016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21件,来源于全院各个科室。

其中,用药错误35例、跌倒/坠床17例、管道滑脱14例、难免压疮8例、针刺伤7例、标本错误8例、皮肤损伤5例,这七项占全部护理不良事件的77.7%。

根据80/20原则,这七项不良事件属于重点改善项目,对这七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一)用药错误35例1.患者用药错误分析2.给药错误原因分析3.整改措施:1)加强护理人员查对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培训研究,要求人人掌握并正确运用到工作中。

2)如有疑问(病人或家属),一定要核查清楚才能执行,不要主观臆断。

3)护士要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三查七对制度。

4)加强对试用护士、护生、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及警示教育,提高此类人员的防范意识及法律意识。

5)加强带教管理,真正做到放手不放眼。

二)跌倒/坠床17例:1.患者跌倒/坠床情况分析2.患者跌倒/坠床原因分析3.整改措施:1)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应加强管理,因为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生理功能处于衰退状态,耳聋眼花,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应变能力下降,智力下降,反应迟缓,较易发生跌倒。

2)对于1-4岁的小儿,应加强管理,因为他们活泼好动,自我保护能力及危险意识较差,较易发生跌倒。

3)对于老年、小儿、眼部疾患、眩晕、心肺脑功能不良、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应有陪护人员陪伴或扶行。

儿科年不良事件年度总结分析

儿科年不良事件年度总结分析

儿科2016年不良事件统计分析为提高医疗和护理安全,消除安全隐患,提倡和鼓励主动上报医疗不良事件,对我科2016年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进行统计。

今年我科发生不良事件共16例,其中药物不良反应10例,护理不良事件2例,跌倒事件1例,职业暴露1例,错用药1例,其他事件1例。

具体分析如下:2016年儿科医疗不良事件汇总不良事件汇总不良事件后果汇总不良事件时间分布通过上述分析发现,不良事件主要分布在一、二季度,经过持续改进,三、四季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

不良事件主要分布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其次是护理不良事件。

造成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巡视病房不及时、沟通不良、疏于个人防护等而发生的。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病人病情,造成了护患矛盾产生,影响了医院的护理安全。

一、发生不良事件具体原因有:1、个别患儿对部分药物过敏或使用药物本身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

2、巡视病房不及时,未能按照级别护理要求巡视病房,未及时观察和发现患儿输液过程中液体渗漏。

同时责任护士在进行宣教时,对静脉输液有可能发生渗漏相关知识未详尽交代家属,未保证家属完全理解。

至患儿液体渗漏未及时发现。

3、个人防护不到位,违反操作规程,个人防护意识不强,导致被针刺伤。

4、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宣教不详尽,未引起患儿家属重视自身安全,致使患儿重视患儿安全忽视自身安全,使家属跌倒受伤。

医生护士对门诊患儿及家属的宣教,家属未照看好患儿,至门诊患儿手指夹伤。

5、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违反查对制度,对已停止医嘱未查对清楚,至错误执行医嘱。

6、护士长监管力度不够,特别是重点环节、重点时段的管理。

二、为了加强医疗和护理安全,减少医疗风险,减轻医患矛盾,防止不良事件发生,制度具体预防措施:1、使用药物前详细询问患儿过敏史,用药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情况,同时向家属宣教药物知识,配合观察患儿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防止发生严重后果。

儿科医疗事故思想汇报总结

儿科医疗事故思想汇报总结

儿科医疗事故思想汇报总结儿科医疗事故是指在儿科医疗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造成儿童病情恶化甚至丧命的情况。

这些事故的发生对儿童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痛苦,也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声誉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严肃思考儿科医疗事故及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是我们应该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对儿科医疗事故的思考儿科医疗事故的发生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既包括医务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水平,也涉及到医疗机构的管理、设备和制度等方面。

在思考儿科医疗事故时,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总结。

1. 医务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不足。

医生和护士的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直接关系到儿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一些医务人员可能缺乏儿科专业知识和技能,或者因个人原因对儿科工作不够认真负责。

此外,医务人员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也是医疗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医疗机构管理不到位。

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对医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一些医院可能存在人员不足、设备老化、药品管理混乱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导致儿科医疗事故的发生。

3. 病例讨论和教育不足。

病例讨论和教育是医务人员提高专业水平和减少事故发生的重要方式。

但是,一些医疗机构可能对病例讨论和教育投入不足,或者缺乏有效的培训计划和体系,这使得医务人员难以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医疗知识和技术,从而增加了儿科医疗事故的风险。

4. 家长参与度不高。

儿童的病情往往与家长的参与度密切相关。

一些家长可能对医疗过程不够关注或理解,对医生的建议和指导缺乏合理的判断和执行。

这种情况下,医务人员可能无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增加了儿科医疗事故的可能性。

二、儿科医疗事故的应对与预防对于儿科医疗事故,我们不仅要进行思考和总结,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和预防。

具体措施如下:1. 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生和护士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儿科医疗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医务人员也应不断学习和更新医疗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儿科护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并且探讨了其中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相应的防范措施也进行了探讨,希望能给有关人员带来帮助和参考。

方法:选择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名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儿科患者,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儿童临床治疗数据的回顾,对不良事件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引起不良事件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对策。

结果:误用药是儿童护理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结论: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归纳,结果表明,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医院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护理人员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以及较强的责任心等问题。

医院应该根据上述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加强儿科护士的队伍建设。

关键词: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防范措施引言在医院护理工作中,医患关系是最易出现的问题,近几年来,医患矛盾呈逐年增多之势。

除了医患冲突之外,还会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它是指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意外和突发的事故,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多种多样,文章从医生护士等的角度,探讨了影响护士不良事件的重要因素。

在医院的所有科室和治疗病人中,儿科病人现在还不是一个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公民,他们的痛苦是不能用言语来形容的,因此,医务人员只能从家长和监护人的口中得知孩子的情况。

在发生在医院内的不良事件时,医院要有应对紧急事件的流程,并且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从各个方面来确保治疗的效果。

在每个家庭中,孩子都是最核心的一员,父母们比他们更痛苦,在治疗的过程中,父母们不可避免地会表现出焦急、担忧和恐慌。

护士要了解父母的这种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尽量让父母平静下来,说出孩子的主要症状,并让父母配合他们的治疗和护理。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为了保证职业研究的科学合理,选择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名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患儿作为本身的研究对象,通过对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分析,将其归类、汇总,归纳出引起护理人员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分析 朱晏莹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分析  朱晏莹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分析朱晏莹发表时间:2016-06-24T16:31:09.20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6期作者:朱晏莹邓娟杨保华[导读] 探讨分析儿科护理中不良事件的种类、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舞钢市人民医院河南省平顶山 46250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儿科护理中不良事件的种类、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上报的56例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对策。

结果给药缺陷、坠床、管道滑脱、输液渗漏、跌倒、交接班遗漏、体重测量错误占所有不良事件的80.2%;Ⅲ级发生率为91.1%,08:00 ~11:59 时段发生率为32.1%,≤5 年工龄护士的发生率远高于>5 年者。

结论医院及护理人员需对儿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原因施行合理的改正措施,以减少护患纠纷,为患者提供和谐就医环境。

【关键词】儿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分析;防范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收集某院儿科病房 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上报的56例护理不良事件。

根据中国医院协会对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共分为4个等级。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1.2 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上报的56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

采用频数、百分比等方法对不良事件类型、分级、发生时间等进行描述。

2 结果2.1 护理不良事件类型从发生的56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并统计例数,分析构成比(见表1),并绘制护理不良事件类型柏拉图,把发生原因从最重要到最不重要的顺序排列,根据80/20原理,找出主要问题点,明确整改方向。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分析普丽丽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分析普丽丽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分析普丽丽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科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采取针对性地防范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发生的124例不良事件,针对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进行有效分析,达到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结果: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出现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的前三位分别为给药错误、违规操作、转抄、执行医嘱错误,且上述不良事件大多发生于工作年限0-3年护理人员中。

结论:针对儿科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有效分析,为了避免发生类似事件医院以及科室都需要工作流程优化,对护理人员展开分层培训,进行医院信息系统完善,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等相关措施,进行护理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儿科护理工作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儿童较为特殊,针对儿童固定群体需要充分考虑,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给予儿童有效治疗。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护理措施的要求比较高,导致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率在不断的增长,对儿童以及家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

因此,医院需要重视存在的问题,分析相关原因,促进医疗事业的进步和发展,提升儿科护理质量。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统计本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上报的不良事件,共计124例,将所报不良事件按照医疗事件SH9分类法实施划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将医疗不良事件划分为Ⅰ-Ⅳ级,分别为警告事件、不良后果事件、未造成严重后果事件以及隐患事件。

1.2研究方法此次研究应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本院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中的相关问题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1.3统计学分析以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录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计数资料,描述统计时用频数、构成比进行描述统计,X2检验,P<0.05表示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不良事件发生类型如表1所示,儿科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类型为未造成后果46.77%和隐患事件37.90%,在护理管理中需要针对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

试论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归因分析与对策

试论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归因分析与对策

试论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归因分析与对策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特点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促进儿科护理的安全。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170例进行分析。

结果:护理不良事件中2017年为lO0例(不良事件上报率为10.41%),2017年l9月为70例。

结论:相关的部门要认真的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有效地分析,还要将护理安全管理作为管理的资源,并且能够从根本原因上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不断地完善系统、改进流程,从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也同时进一步地提高临床护理的安全系数,以保障患者安全为目标。

关键词: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引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医疗行业更加注重于对患者安全与服务质量的提升。

其中,针对于患者安全的保障而言,所出现的多种类型的不良事件通过具体的分析,已经形成来一个完善的防范机制,以此来更好地减少不良事件的产生。

例如,患者的跌倒、用药错误,等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都属于护理不良事件。

要加强护理风险和患者的安全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的前提和保证。

在为患儿提供更高质量护理照顾的时候,相关部门需要从护理人员自身的防范意识与技术水平入手来更好地降低不良事件的产生可能性。

1资料与方法1.1 研究资料我院共设置有住院床位970张,临床科室29个。

从2015年1月份设置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机制以来,通过定期对全体护理人员所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上报、统计与分析,使得现有的改进措施得到来完善,使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上报的知晓率达到100%。

1.2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170例进行分析。

1.2.1 不良事件汇总表的设计针对于不良事件汇总表的设计,其内容需要涉及:患儿的姓名、年龄性别、不良事件的发生时间、分类、级别与当事人的工作情况,另外还需有针对不良事件所采取措施、结果、原因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2016年不良事件统计分析
为提高医疗和护理安全,消除安全隐患,提倡和鼓励主动上报医疗不良事件,对我科 2016年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进行统计。

今年我科发生不良事件共16例,其中药物不良反应 10例,护理不良事件 2例,跌倒事件1例,职业暴露1例,错用药1例,其他事件1例。

具体分析如下:
2016年儿科医疗不良事件汇总
不良事件汇总
2016年不良事件统计图
■商物不良反应■护理不罠事件■趺倒障件
■职11显露■错用药■其他峯件
不良事件后果汇总
2016年不良事件后果统计图
■未造咸事件■不良后果事件
不良事件时间分布
2016年不良事件时间分布图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不良事件主要分布在一、二季度,经过持续改进,三、四 季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

不良事件主要分布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其次是 护理不良事件。

造成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 不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巡视病房不及时、沟通不良、疏于个人防护等而发生的。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病人病情,造成了护患矛盾产生,影响了医 院的护理安全。

一、发生不良事件具体原因有:
1、 个别患儿对部分药物过敏或使用药物本身有可能发生不良反
应。

2、 巡视病房不及时,未能按照级别护理要求巡视病房,未及时观察和发
现患儿输液过程中液体渗漏。

同时责任护士在进行宣教时,对静脉输 液有可能发
生渗漏相关知识未详尽交代家属,未保证家属完全理解。

至患儿液体渗漏未及时发现。

3、 个人防护不到位,违反操作规程,个人防护意识不强,导致被针刺伤。

4、 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宣教不详尽,未引起患儿家属重视自身安全,
致使患儿重
■「季I?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视患儿安全忽视自身安全,使家属跌倒受伤。

医生护士对门诊患儿及家属的宣教,家属未照看好患儿,至门诊患儿手指夹伤。

5、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违反查对制度,对已停止医嘱未查对清楚,至错误执行医
嘱。

6、护士长监管力度不够,特别是重点环节、重点时段的管理。

二、为了加强医疗和护理安全,减少医疗风险,减轻医患矛盾,防止不良事件发生,制度具体预防措施:
1、使用药物前详细询问患儿过敏史,用药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
观察患儿情况,同时向家属宣教药物知识,配合观察患儿情况,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防止发生严重后果。

2、责任护士加强对患儿及家属的宣教,注重安全。

同时做好防护
措施,提供防滑鞋,及时清理地面垃圾及水渍,拖地后放置警示
牌,防止患儿滑到和坠床。

3、按护理级别巡视患儿,特别是用药过程中,及时发现药物不良
反应及液体渗漏情况。

特别加强对使用高渗性药物患儿的观察。

同时加强宣教,请家属配合观察患儿,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
员。

4、护士长认真组织学习核心制度,特别是查对制度,必须做到人人熟练掌握,
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的管理,只有人人掌握了流程、标准,
才可能正确的执行。

5、要求护理人员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职业暴露发生。

6、护士长加强监管力度,同时加大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对有可能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要有预见性,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并加强与患者之间、医生之间的沟通,多说一句话、多
走几步路也许就能减少很多不良事件的发生。

5、对全年发生的不良事件,组织科室全体人员讨论,并进行警示教育,以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到最低。

云阳县双江人民医院儿科
2016 年 1 月 2 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