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金属》教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教学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
【教学准备】实验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子一个、铁垫圈若干、秒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小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推、用绳子拉)2、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板书:我们的小缆车二、安装小缆车1、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说说看怎么改?2、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
3、提问: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4、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说说为什么。
5、学生交流讨论: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车。
6、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片,让学生安装小车。
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1、提问: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用了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学生说出不同的个数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可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
3、学生交流讨论:①可能每个垫圈有点差别。
②放垫圈要一个一个放上去,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
4、学生实验,获得数据。
5、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获得了数据,知道用多少个垫圈的力能使小车动起来,那你认为拉力的大小和小车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用实验证明?学生交流讨论,推测: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提示:(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2)、每次多个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6、指导学生看71页记录表7、学生实验8、交流汇报四、小结1、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2、要获得准确的数据需要多次重复实验。
2024年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7篇
教学过程
1、导入。
(1)讲述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螳螂、蝉、黄雀之间有什么食物关系?谁吃谁?谁被谁吃?蝉吃什么呢?
(3)讲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2、认识食物链。
(1)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说一说:树、蝉、螳螂、黄雀之间的关系。
(7)学生练习写几条食物链,交流。
(8)小组研究:观察写的几条食物链,讨论:这几条食物链从什么开始的?为什么从绿色植物开始?这几条食物链到什么结束?
(9)讲解:在食物链中,植物能制造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叫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营养物质,叫做消费者。
(10)指出上面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4)找一找,这些食物链中,哪些生物能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哪些动物能吃不同的食物?这些食物链之间的关系怎样?
(5)讲解:小结:多种生物在取食关系上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多种食物链相互交错,相互联结,形成网状的结构,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食物网。
4、保护青蛙,维护生态平衡教育。
(1)讨论:以一条食物链(稻子→稻螟虫→青蛙→蛇)为例:如果食物链中有一种生物(比如:青蛙)死光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教学目标:
1、知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的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
2、能通过研究,概括出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的不同特点和不同作用。
3、通过制作简易望远镜,能提出更多可自己研究的有关透镜的问题。
教学重点:
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教学难点:
制作简易望远镜
准备器材:
凸透镜、凹透镜、烧杯、水、铅笔、实验报告单
多种生物在获取食关系上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多种食物链相互交错,相互联结,形成网状的结构,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食物网。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铁生锈_课件1
我们可以……
怎么样防止铁生锈
涂油
防止铁生锈的办法 生锈的利与弊。
谢
谢
铁生锈
铁生锈的条件 怎么样防止铁生锈
铁生锈的条件
你见过生锈的铁吗?说一说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
铁钉在潮湿的环 境中容易生锈。
洒点盐水试试。
铁生锈的条件 我们设计对比实验来研究吧。 实验步骤:
1.取三个相同的试管,向A试管中倒适量的水,将铁
钉完全浸没在水中;向B试管倒入少量的水,浸没铁 钉的一部分;将干燥剂和铁钉放入C试管中。 2.用试管塞将三个试管塞 紧,放在相同的环境中观
察一周。
铁生锈的条件
铁钉生锈情况实验记录
铁钉所在 的环境 一周后的 生锈情况
水中
不生锈
一半水 一半空气 生锈
空气中
不生锈
我的结论 铁生锈需要水和空气(氧气)。
铁生锈的条件 盐水与铁生锈有什么关系呢? 实验步骤:
1.取四个相同的试管,向A试管中倒油,向B试管倒醋,
向C试管中倒盐水,向D试管中倒肥皂水,将四个相同 的铁钉分别部分放入试管中。 2.将四个试管放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一周。 肥皂水
油
醋
盐水
铁生锈的条件 铁钉生锈情况实验记录
铁钉所在 油中 的环境 一周后的 不生锈 生锈情况
醋中
生锈
盐水 中 生锈
肥皂 水中 生锈
我的结论 铁生锈需要酸或碱或盐的条件。
铁生锈的条件
我们的发现
容易生锈的环境 不容易生锈的环境
怎么样防止铁生锈
我们应该怎样防止生锈呢?
我们可以给铁 涂上油漆,还 可以……
第5课《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5课《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金属热胀冷缩吗》一课是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这是在学生认识了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很自然地想到的一个问题:固体会不会也热胀冷缩呢?教材选用金属固体物让学生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分为三个部分: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金属的热胀冷缩。
教材以铜球的热胀冷缩实验作为典型的观察材料。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如何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的变化现象。
通过本课活动内容和对观察结果的分析、归纳和概括,同时结合前两课的内容,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水、空气及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的概念。
而教材最后的结论蕴涵着两层含义:一是强调科学探究中严谨的科学态度,仅仅靠一两个事实材料就下定义是不严谨的;二是为学生的课后探究提出了空间,省略号所涵盖的探究活动会接连不断地出现,这也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学情分析】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五年级的学生对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学生对于固体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现象的探究比较感兴趣,但在实验过程中,还是存在以点带面的现象。
很容易在看到铜球的热胀冷缩后就下结论:“金属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所以在归纳总结时要适时引导学生对科学结论得出的正确认识。
为此,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让学生对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有一个较全面、深入的认识。
认识到科学结论的得出是要经过多次实验论证的;另一方面,着重引导学生能关注身边常见的一些事物、现象,从生活实践出发,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
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是为了人们能更好的生活。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若冰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过程与方法:1、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28课)(2021新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2021新版)第一单元光1.有关光的思考【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第一课,既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本册书的起始课。
教材用一幅阳光照射树林的图片作为单元的标题页,配以简单的文字,对光进行介绍,同时提出本单元研究的问题:光有什么特性?光是怎样传播的?光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作为单元起始课,本课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帮助学生梳理对光的原有认知,为本单元的学习确定起点;二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光源。
本课教材的前两页用多幅图片展示了不同的光源以及跟光相关的物品或景物,既引发学生对光的思考,又将问题聚焦到光源上。
接下来的研讨环节,教材给出了逆向思维的思考方式: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并给出“黑暗中观察苹果”的体验,引发学生思考光的作用。
最后的拓展部分,教材展示了夜视仪下的物体,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对光的应用。
【学生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于光和光的特性有很多生活上的经验,比如学生知道影子跟光有关,但不能清楚地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的形成;知道太阳是光源,月亮不发光,不是光源,但不能准确地给出光源的概念;知道从镜子中能够看到物体,但不能解释其原因等。
所以本节课适宜以头脑风暴开始,帮助学生梳理已有认知,进而提出本单元即将研究的相关问题,为后续学习建立起点。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科学探究目标]1.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
2.能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3.能在实验中感悟到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光源,并能判断哪些物体是光源。
[难点]认识到没有光,就不能看到物体。
【教学准备】[教师]黑色箱子、苹果、有窗帘的教室、PPT课件、学生活动手册。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反思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主要涉及第一单元《物质世界》的第三节《物质的构成》以及第四节《物质的转化》。
具体内容包括:1. 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叫做分子。
2. 分子之间有间隔,它们在不断地运动。
4. 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其他物质,例如,铁和氧气反应铁锈。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能够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2. 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构成对物质的性质有决定性的影响。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物质转化的过程,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这一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间隔,它们在不断地运动。
难点:物质转化的过程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铁、氧气、水等)、黑板、粉笔。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现象,例如,将一块冰放入一杯水中,观察水的体积是否发生变化,引发学生对物质构成的思考。
2. 讲解: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物质由微小粒子组成的图像,引导学生理解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间隔,它们在不断地运动。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铁与氧气反应铁锈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物质转化的过程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原理。
4. 练习:让学生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一些日常现象,例如,为什么湿衣服会在阳光下晒干。
六、板书设计物质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分子特点:微小、有间隔、不断运动物质转化:铁 + 氧气→ 铁锈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下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什么特点。
答案: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间隔,它们在不断地运动。
2. 铁和氧气反应铁锈,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答案:在铁和氧气的反应中,铁原子和氧原子结合了铁氧化物,即铁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入日常现象和实验,使学生能够理解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间隔,它们在不断地运动。
【冀教版】2019版小学科学五下册《18金属的来历》教案 (1)
冀教版五年级下科学教案第五单元矿产资源18.金属的来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辨别出常见的金属制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
2.能举3个以上的实例说明金属材料是从什么矿物中提炼出来的。
3.能通过观察发现大多数金属矿石的共同特性。
4.能设计实验研究“铜、铁、铝”等金属有哪些特性。
5.能举3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常见金属的用途。
6.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生活中各种金属制品,如铁锅、铜钥匙、电线、铁刀、铜币等;分别含有铜、铁、铝、锌、铅、钨等各种金属矿物质的金属矿石,电池、灯泡、小刀、酒精灯等实验工具。
金属用途方面的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1.谈话:2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知道从矿物中冶炼铜和铁,铸造出铜器和铁器。
自从掌握了冶炼技术以来,人们从矿物中提出许多有用的金属,如铜、铁、铝等。
现在,利用金属制成的工具、机器等随处可见。
2.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由金属制作的各种物品,你知道吗哪些?3.交流。
4.打开书,80页,图中这些物品分别是由那种金属制成的用直线将矿物、金属及其制品联系起来。
5.汇报结果:6.交流:从金属矿物中能提炼出哪些金属?这些金属有什么用途?也可以把自己搜集的资料给大家展示一下。
7.提问:你想研究金属的哪些性质?8.选择问题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提示学生设计对比试验,进行比较分析。
9.汇报实验方案,并加以改正。
10.分组活动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11.分析实验结果。
12.讨论:金属的这些性质有哪些用途?13.总结:金属的共同性质与用途。
附板书:18.金属的来历(第一课时)有金属光泽铜导电性能好铁传热性能好铝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延展性)18.金属的来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描述炼铁的基本过程,体验到炼铁的复杂性。
2.能模拟开采矿物的主要过程。
3.将本组的开采方法与其他小组交流。
4.能为本“公司”的产品设计一段较好的广告词。
5.能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处理废矿渣的方法。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五年级上册科学《铁生锈了》教案
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13课时教学设计
(由此得出结论,铁锈和铁在外观上有明显差异,且生锈的铁片不能让灯泡发光,可以知道铁和铁锈
不是同一种物质。
)
4、继续实验:用小锤子敲一敲,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
(敲击为生锈的铁钉时,声音很清脆,铁钉基本没什么变化;而敲击生锈的铁钉,铁锈很疏松,铁钉很容易断裂。
)
5、我还发现用磁铁去吸铁锈时,铁锈都不能被吸在磁铁上,说明铁锈是另一种物质。
探究实验
通过探究实验对
比铁锈和铁之间
的区别。
课堂练习简答题。
1、未生锈的铁钉和生锈的铁钉有什么不同?
答:未生锈的铁钉表面光亮、为银白色;生锈的铁
钉表面为红褐色,看起来很疏松。
2、生锈的铁钉表面红褐色的物质是什么?
答:生锈的铁钉表面红褐色的物质是“铁锈”,铁
锈与铁是不同物质。
拓展提高铁锈的成分
课堂小结1、铁生锈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
2、铁制品如果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其表面
就会出现红褐色的铁锈。
3、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种物质。
板书铁生锈了
粤教版。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铁和锈》教案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铁和锈》教案一、直接导入提出问题出示两枚铁钉,(一枚有光泽,一枚生锈)。
问:这两枚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生活中在那里看到过铁生锈的现象?师:同学们观察的很细致,生活中铁生锈的现象很普遍。
你想研究铁生锈的什么问题?师:同学们刚才提出了很多关于铁生锈的问题非常好。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铁生锈了生答:一枚有光泽,一枚生了锈。
生答:它们的环境不同。
生答:厨房里的菜刀生锈了,自来水管道生锈,教室里的铁架生锈了,院子里的铁丝生锈了等。
学生提出问题,达成共识:我想研究铁为什么会生锈?铁生锈需要什么条件?怎样防止铁生锈?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认识铁生锈这种现象。
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产生新的问题。
二、猜想假设师:同学们,你们认为铁生锈可能与什么有关?在组内讨论讨论。
问:哪个小组先来汇报?师:这些只是你们的猜想,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们的猜想?三、制定方案师: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怎样研究?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制定研究计划。
然后在全班内进行交流。
要求:在一个小组汇报研究计划时,其他小组对设计的实验计划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改进的建议。
四、组装实验装置师:根据刚才各小组制定的研究计划和改进建议,达成共识,请各小组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实验材料把你们的实验装置组装好。
强调:实验中,可以采用相同的杯子或瓶子、相同的具有光泽的钉子,不同的是杯子或瓶子里的物质,可以选择空气、水、醋、油、盐水等,把钉子放入其中,观察钉子的生锈情况,并做好观察记录。
大约在一周后,咱们再进行交流。
五、展示交流让各小组展示组装的对比实验装置,并说说是怎么组装的。
六、探究怎样防止铁生锈、提出问题(1)铁生锈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2)怎样防止铁生锈?七、课堂总结师:学习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猜想。
生答:我们组认为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生答:我们组认为铁生锈可能与水有关。
生答:我们组认为铁生锈可能与温度有关。
小学科学4生锈与防锈(教案)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4生锈与防锈(教案)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标题:探索神奇的生锈与防锈——小学科学教案引言:本文是针对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教案,旨在通过实践和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生锈与防锈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开展实验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生锈的原理、防锈的方法和材料的选择,并培养了解身边事物、探索科学的乐观态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什么是“生锈”;- 掌握常见金属材料生锈的条件和过程;- 学习并掌握几种常见的防锈方法;- 探究金属材料的防锈原理。
2. 能力目标:- 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试验现象;- 能够独立或合作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能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PPT演示稿;- 适量的金属片、铝箔、铁钉等材料;- 盐水和清水;- 橙汁和柠檬汁;- 清洁剂;- 实验桌面、试管、盛器等实验用具。
2. 学生准备:每个小组的学生准备齐全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报告。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使用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锈?为什么有些金属会生锈而有些金属不会?如何防止金属生锈?这些问题将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PPT演示简要地介绍生锈的概念、条件和过程。
并提出一个研究问题:某种金属在不同的溶液中是否会发生不同的生锈现象?以此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和实践。
3. 实验操作(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溶液:盐水、清水、柠檬汁和橙汁。
每个小组选取相同的金属材料(如铁钉)并放入不同的溶液中浸泡。
学生被要求记录、观察和比较不同溶液对金属材料生锈的影响。
4. 实验结果总结(1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总结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哪种溶液中金属生锈最快?哪种溶液中金属生锈最慢?为什么发生这种现象?5. 防锈方法的引导(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结果,讨论什么是防锈,以及有哪些常见的防锈方法。
2019届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16.金属》word教案(2)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6. 金属教学要求:1.知道金属具有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等共同特点。
2.经历对金属共同特点的探究过程,能利用简单的表格整理实验现象。
3.意识到人们在认识到金属的共同特点后,就能够更好的利用金属为人们服务。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分组材料:铜丝、铁丝、铝丝、砂纸、导线、电池、小灯座、电池夹、小灯泡、烧杯、热水、小锤子等。
演示材料:金属制品的实物及图片或者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课前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铜、铁、铝。
教学过程:一、了解铜、铁、铝的用途。
铜、铁、铝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许多用品都是用它们制成的。
让学生看课本上的铝制品、铁制品、铜制品三组插图。
“除了这些之外,同学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这三种金属制品呢?”二、探究铜、铁、铝有哪些共同特点。
实验:分别选取铜丝、铁丝、铝丝各一段,研究它们有哪些特点。
根据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分别连接到电路中、把一端置于热水中、用砂布打磨和用小锤敲砸,分别研究的是铜、铁、铝的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四个方面的特点。
实验时要求同学们记录实验的过程和发现的现象,然后填写课本上的表格,要求学生边实验边作好记录,教师指导学生填写。
实验完后,分析实验记录,找出铜、铁、铝有哪些共同特点,把结果记录下来。
三、概括金属的共同特点。
在生产生活中,还可以见到哪些和铜、铁、铝有相同特点的材料?它们有什么作用?除了课本上所列举的这些之外,请同学们说说还有哪些具有相同特点的材料。
先找到与铜、铁、铝有相同特点(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的材料,再告诉学生铜、铁、铝以及与它们具有相同特点的材料都是金属材料,由此推想出金属的共同特点是: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
四、利用金属的特点设计作品。
要求同学们根据金属的特点(四个特点当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设计制作一件作品,把自己的设想写或画出来。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铁生锈了》教案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铁生锈了》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的第3节课《铁生锈了》,主题是物质的变化。
通过学习铁生锈的现象,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并引导学生探究物质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铁生锈是一种物质的变化,了解铁生锈的原因和影响。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铁生锈的过程,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铁生锈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观察和描述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提供足够的实例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准备一个短视频或图片,展示铁生锈的现象。
例如,可以播放一个关于铁生锈的视频,或展示一些铁制品生锈的图片。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思考。
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铁生锈的现象吗?你们知道铁为什么会生锈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第二环节:引入新知1. 教师准备一块铁和一些湿润的纸巾。
将铁放在湿润的纸巾上,然后观察铁生锈的变化。
教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铁的变化。
你们注意到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学生:铁的颜色变成了红色,表面变得有点粗糙。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铁会生锈?生锈对铁有什么影响?教师:非常好的观察!那么,为什么铁会生锈呢?谁能回答一下?学生:铁会生锈是因为铁和湿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教师:非常好!湿气中的氧气与铁发生化学反应,导致铁生锈。
那么,生锈对铁有什么影响呢?学生:铁生锈后会变得脆弱,容易断裂。
第三环节:理解知识1.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以加深学生对铁生锈原因的理解。
教师:现在,我将在这个容器中放入一些湿气,然后将一块铁放入容器中。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物质变化:3生锈》教案
《第四单元物质变化:3 生锈》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生锈是铁与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学生能够描述生锈的基本条件和生锈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生锈现象,学习并应用对比实验的方法。
•学生能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生锈的原因和防止生锈的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乐于探究其背后原理的兴趣。
•引导学生认识生锈对物体的影响,并培养防止物品生锈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生锈是铁与氧气、水等物质的化学反应。
•生锈的基本条件及防止生锈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生锈的化学过程。
•设计实验探究生锈的原因。
四、教学资源•铁钉、水、盐水、干燥剂、试管、标签、记录本等实验器材。
•生锈和未生锈铁制品的图片或实物。
•相关的视频资料和科学书籍。
五、教学方法•实验法:通过实验观察生锈现象。
•讲授法:结合实验现象,讲解生锈的原理。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防止生锈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1. 教学导入•展示生锈和未生锈的铁制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2. 新课学习(1)认识生锈(5分钟)•简要介绍生锈的概念,让学生明确生锈是铁与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2)实验探究生锈条件(15分钟)•准备三组试管,分别标记为“水”、“盐水”、“干燥”,放入相同的铁钉。
•向“水”和“盐水”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和盐水,确保铁钉部分浸入。
•每天观察并记录三组试管中铁钉的变化情况,特别关注生锈的速度和程度。
(3)分析实验结果(1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生锈的基本条件(水、氧气)和影响因素(盐等)。
•总结生锈是铁与氧气、水等物质的化学反应,盐等物质会加速生锈过程。
(4)防止生锈的方法(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防止铁制品生锈,如保持干燥、涂油漆、使用不锈钢等。
•强调防锈的重要性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整理•总结生锈的概念、条件和防止生锈的方法。
小学科学冀教(人)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生锈与防锈》教案(2022秋)
4.生锈与防锈【教学目标】1、启发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设计活动,实验研究,探求新知等过程的经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2、引导学生针对金属生锈和防锈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指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综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实验能力和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1、各种生锈的金属物品和多种金属材料。
2、有关金属生锈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学习新课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锈。
2、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探索有关金属生锈的问题。
3、教师总结结束本课。
1、谈话:前两课,我们研究了金属,你们认识了哪些金属?2、提问:有人说金属也会得一种“皮肤病”,你知道这种“皮肤病”是什么吗?3、揭示课题:生锈是金属的一种常见现象,锈对金属有很大影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金属的生锈和防锈。
(板书课题)(1)提问:你见过金属生锈吗?(2)学生观察锈、刮锈,并汇报。
(3)提问:你了解哪些有关金属生锈的知识?你对金属生锈还有哪些疑问?(1)指导学生确定研究课题。
①谈话:经过观察和回忆,大家初步认识了锈,你还想研究哪些关于金属生锈的问题?准备怎样去研究?②学生讨论,汇报,教师板书学生准备研究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提示。
(2)指导学生组成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①讲述:研究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按研究的设想组成研究小组,各组还可以挑选其中一两个问题进行重点研究。
②学生组成研究小组,并推选组长。
③教师提出要求:研究小组内要充分发扬民主,每个同学都有参与活动和表达思想的权利,大家在小组内要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研究。
④讲述:为了保证研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取得良好效果,研究小组首先要制定一份比较详细的活动计划。
活动计划要在小组集体讨论的基础上产生,尽量做到分工明确,活动时间、步骤可行,参观考察及其线路具体,并充分考虑安全因素。
课文提供了一份“小组活动计划”表,同学们可以参照它制定活动计划。
既包揽所有项目,也可删减、补充和修改。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金属》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金属》教案教学设计反思引言在教学过程中,我负责教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的《金属》教材。
通过本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实施,我希望学生能够了解金属的性质、用途以及相关的科学知识。
本文将对我在教案和教学设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金属的概念、性质和用途,并能举例说明。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金属识别实验,并能够通过实验结果进行金属分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金属的兴趣,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内容1.金属的性质和用途2.金属的分类和识别教学过程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金属制品图片,引起学生对金属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PPT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金属的概念、性质和用途。
重点强调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点,并给出相关的例子进行说明。
实验环节(30分钟)1.设计实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金属的性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金属分类,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
将几种常见的金属材料放入水中,观察不同金属材料在水中的反应。
2.实施实验: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每个小组根据教师给出的实验步骤和材料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分析结果:在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分析不同金属材料在水中的反应情况,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金属分类。
拓展讨论(15分钟)在实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金属的其他性质和用途,并与实际生活中的金属制品进行联系,促进学生对金属知识的深入理解。
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回顾前面的教学内容和实验结果,概括总结金属的性质和用途,并与学生一起完成教学总结。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以下几个问题,并总结了一些建议改进的方法:问题一:实验设计不够清晰在实验环节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步骤和材料的要求理解不清晰,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反思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1. 多彩的生命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与特征2. 动物世界常见动物的特征与分类动物的生存与适应3. 植物王国常见植物的特征与分类植物的生长与繁殖4. 物质与材料物质的基本性质常见材料的分类与用途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认识生物的分类与特征。
2. 培养学生对动物和植物的兴趣,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使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认识常见材料的分类与用途。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1. 生物的分类与特征2. 动物的生存与适应3.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4. 物质的基本性质重点:1. 生物的多样性2. 动物和植物的特征与分类3. 物质与材料的分类与用途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生物多样性图片、动物和植物标本2. 物质与材料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天平等)3.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如种子、土壤、植物生长记录表等)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图片,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 教学新课:(1)讲解生物的分类与特征,让学生观察动物和植物标本,进行分类练习。
(2)介绍动物世界,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特征、生存与适应。
(3)讲解植物王国,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特征、生长与繁殖。
(4)讲解物质与材料,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与特征2. 动物世界动物的特征与分类动物的生存与适应3. 植物王国植物的特征与分类植物的生长与繁殖4. 物质与材料物质的基本性质材料的分类与用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你所了解的动物和植物,并说明它们的特征。
(2)简述物质的基本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例如:蝴蝶、蜻蜓、兔子、猴子、玫瑰、小草等。
特征:蝴蝶和蜻蜓属于昆虫,有翅膀、六条腿等;兔子是哺乳动物,有毛发、四条腿等;猴子是灵长类动物,有尾巴、手等;玫瑰是植物,有根、茎、叶、花等;小草是植物,有根、茎、叶等。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热的传导:2谁的传热本领强》教案
《第五单元热的传导:2 谁的传热本领强》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同。
•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生活中不同材料传热能力的差异。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对比实验,观察不同材料传热速度的差异。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精神。
•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理解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差异。
•掌握通过对比实验探究不同材料传热能力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设计有效的对比实验,准确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运用所学知识合理解释实验结果。
四、教学资源•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如金属棒、塑料棒、木棒等)。
•热水、温度计、护目镜、实验记录本等实验器材。
•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实物资料,展示不同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通过对比实验,观察不同材料的传热速度。
•讲授法:结合实验现象,讲解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原因。
六、教学过程1. 教学导入•展示不同材料制成的炊具和餐具图片,提问学生:为什么这些物品会使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材料传热能力的差异,并猜测哪种材料传热最快。
2. 新课学习(1)介绍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5分钟)•简要介绍导热性能的概念,即材料传递热量的能力。
•举例说明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差异,如金属、塑料、木材等。
(2)对比实验探究不同材料的传热能力(15分钟)•设计对比实验:将相同长度的金属棒、塑料棒和木棒的一端同时浸入热水中,另一端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变化。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材料传热速度的差异。
•引导学生注意安全事项,如佩戴护目镜、避免烫伤等。
(3)分析实验结果(10分钟)•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材料的传热能力。
•提问学生:为什么金属棒传热最快?塑料棒和木棒为什么传热较慢?•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同,金属是良好的导体,而塑料和木材是热的不良导体。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金属》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金属》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性质、分类和应用;2.掌握金属原子结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金属的性质和分类;2.金属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表述金属的一些日常应用,例如金属的生产、建筑、交通等领域;2.课件播放一段钢琴师演奏钢琴的视频,让学生观察乐器中的金属零件,引导学生明确金属的应用和重要性;3.介绍金属的知识学科,如化学、物理、工程等。
学习(30分钟)1.学生自学学习《金属》教材,了解金属的特性、分类和常见金属的热传导和导电性;2.制定小组任务,每组根据自己选定的金属,制造小实验装置,进一步展示这些金属的应用和特性;3.指定角色,每位同学扮演企业家、科学家、工程师、材料研究员、设备安全工程师等角色,组成“金属应用研究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实践(40分钟)1.学生手工制作简单的电路图,使用铜丝等金属制作连接器;2.模拟饮水机、电风扇、太阳能板等日常电器的故障维修,学生奉行提示操作指导和自行操作结合的方式,对电器进行拆卸维修;3.学生自行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太阳能热水器模型,用来演示阳光投射、吸收热能等原理;总结(10分钟)1.每个小组展示利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实验产品,并分享各组在制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2.学生通过讨论,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确定金属的性质分类、导电性和热传导性等重点知识点;3.教师巩固学生的记忆和认识,展示金属材料的使用,并引导学生思考、欣赏和评价。
教学效果反思本次教案设计运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形成了浑然一体的教学活动场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我们发现本课程中还存在不足:首先,由于本课程实践的时间较长,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疲劳等问题。
下次授课中,可以适当地调整教学时间和实践内容,避免长时间单一模式的学习。
其次,在小组任务制定、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参差不齐,有些小组考虑的重点过于简单,有些小组讨论效率低下,无法完成实践任务。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铁和锈》教案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铁和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铁的特点和用途;2. 理解铁生锈的原因和过程;3. 掌握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教学重点:1. 铁的特点和用途;2. 铁生锈的原因和过程。
教学难点:1. 铁生锈的原因和过程;2. 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图片、实验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1. 你们见过生锈的铁吗?它是什么样子的?2. 你们知道为什么铁会生锈吗?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兴趣。
Step 2: 归纳铁的特点和用途1. 铁是一种金属,有金属的光泽和导电性;2. 铁可以制成很多东西,比如建筑、桥梁、汽车等。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感知铁的特点和用途。
Step 3: 学习铁生锈的原因和过程通过实验展示铁生锈的过程和原因:1. 实验过程:取两块铁片,一块放在水中,另一块放在干燥的地方,观察一段时间后比较两块铁片的变化;2. 实验结果:湿气中的氧气会使铁产生化学反应,从而生锈。
Step 4: 探究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防止铁生锈,帮助学生理解以下措施的作用:1. 涂上油漆或涂料:油漆和涂料可以隔绝空气和水,防止氧气与铁发生反应;2. 涂上防锈漆:防锈漆中含有特殊的化学物质,可以保护铁免受氧气和水的侵蚀;3. 使用不锈钢:不锈钢中添加了一些特殊的金属元素,能够抵抗生锈。
Step 5: 小结回顾学习内容,总结铁的特点和用途,了解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Step 6: 拓展练习布置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1. 铁具有什么特点和用途?2. 铁生锈的原因是什么?3. 你知道如何防止铁生锈吗?Step 7: 课堂点拨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拨和讲解。
Step 8: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Step 9: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关于铁和锈的文章。
Step 10: 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和可以改进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入新课(2分)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几件物品,看,这是……?谁知道它是什么材料做的吗?
师展示实物
(生答)
师:像金、银、镍、铁、铜、铝、不锈钢这样的材料,我们统称为什么?
(生答金属)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金属,好不好?
(生齐声答,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研究金属有什么特点
㈠、提出问题
师:关于金属你想研究哪些问题?
(生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想出了这么多的问题
㈡、猜想问题
师:你们知道吗?金属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各种金属被广泛应用于生活。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猜想一下,金属会有哪些特点?
(生回答)
你能来说一说这样猜想的根据吗?
师:同学们的生活经验真丰富,能对这些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伟大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说过,“一切猜想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
”接下来你们想不想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呢?
(生答想)
㈢、验证问题
1、师: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了热水、铜棒、铝棒还有塑料棒,谁来告诉大家你们组准备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情告诉大家吗?
(学生介绍器材,说注意事项)
实验之前,老师还有几点要提醒大家的,请同学来读一读。
(生读温馨提示)
师:每个小组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先确定:你们准备验证金属有哪个特点?在小组内讨论制定出实验方案后,再动手做实验。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发现金属的特点最多,开始吧!
(生做实验)
2、汇报实验
师:同学们想不想和其他同学分享一下你的实验成果呢?
(生齐声答)
师:那我们就来进行一个小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汇报的最精彩?谁听的更认真!
师:现在请小组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谁先来汇报?
(生上台边展示边说)
师: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概括金属有什么特点吗?(生汇报)
活动二:金属的用途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金属有这么多特点,它的每一种作用都是与他的特点相适应的。
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金属,利用了它的哪些特点。
(生回答)
活动三:金属从哪里来?
师:我们研究了金属的特点,知道了金属的用途,但你知道金属是从哪里来的吗?
课前,我让同学们搜集了资料,现在请同学来说一说你搜集到了什么?
(生汇报)
师:有关金属的身世老师找到了一些资料,请同学来读一下。
(课件出示)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金属的需求越来越大,矿产日益减少。
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利用金属资源呢?
(生答)
课后延伸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多。
既然我们都知道了金属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就请同学们课后,在家里或在教室里准备一个收集筒,回收废旧金属制品,争做环保小卫士。
师:下课。
请同学们把实验材料整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