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关中麦田生态系统生产力分析研究
高中生物高考 2021届小题必练20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学生版
(新高考)小题必练20: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本专题是根据近三年(2018~2020)的高考真题情况,去组织和命制题目。
专题中有近三年的高考真题,根据真题加以模仿的题和百强名校对应考点的题。
该专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试题多考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及特点,信息传递的种类及功能等;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知识则多结合当前社会环境热点进行重点命题。
1.(2020年海南卷·9)海洋污染已成为全球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海南管辖的海域面积大,保护好海洋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海洋污染主要来自陆源性污染物排入、海上活动和直接向海洋倾倒废物B.赤潮和水华的发生与人类活动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有关C.海洋污染使海洋生物死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D.红树林生态修复是保护沿海海洋环境的重要举措2.(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10)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B.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C.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3.(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24)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下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和各种微生物均属于分解者B.该生态工程设计突出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C.农作物、果树等植物获取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来自有机肥D.影响蚯蚓分解处理效率的因素有温度、含水量等1.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形式和作用是()A.CO2;参与分解作用B.碳酸盐;参与呼吸作用C.含碳有机物;参与光合作用D.CO2;参与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2.生态系统依靠太阳不断地提供能量,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都是由地球提供的。
关中平原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
关中平原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关中平原作为中国非常重要的农业区域,其土地肥沃,产出了许多优质的农产品。
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该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很高。
那么为什么关中平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呢?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理位置的影响关中平原位于黄土高原的中心地带,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所有这些因素都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生物的繁殖,使其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
此外,空气污染和工业化程度较低,也避免了化学物质对土壤有机质的破坏。
二、土地利用方式关中平原地区的传统农业特点是粮食交替种植、籽粒种植,以及集中、规模化、高效化的农业生产。
这种农业生产方式,以农作物为主体,附带畜牧业、深松耕作,有利于保护土壤,并促进有机质的积累。
三、肥料使用农民在耕种土地时,往往会施用大量的有机肥料,如秸秆、粪肥等。
这些有机肥料富含有机质,能够通过自然分解和微生物的作用转化为土壤中的有机质。
因此,农民和农业生产者的肥料使用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四、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建立和维护对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中平原的生态系统多元化,包括农田、草地、林地等多种生态类型。
这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繁多,循环作用呈现出复杂的生态特性。
在有机物分解、根系生长等过程中,促进了土壤养分循环、有机质的积累与保持。
总的来说,关中平原的土地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
这些因素包括土地的地理位置、土地利用方式、肥料使用和生态系统等的互相作用,共同为土壤的养分循环、有机质的积累与保持提供了充分的保证,使得该地区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
土壤状况对北方小麦丰产的影响
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如何提高北方小麦的品质和产量是摆在农民面前的一大难题。
本文研究了土壤状况对北方小麦品质的影响,讨论了营养素对小麦品质的影响,以此更加了解北方小麦生长适合的土壤环境。
同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为北方小麦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一、北方小麦受土壤状况的影响1、土壤性质对小麦的影响据调查,土壤的性质和类型能够为小麦的生长种植有一定的影响。
在调查产量相近的小麦种植区的过程中,棕壤带种植出的小麦中蛋白质含量最多的。
通过对不同土壤类型的小麦蛋白质鉴定结果表明,小麦中的蛋白质含量随土壤变化而变化。
此外,随着小麦土壤品质由黏性土向沙质土过渡中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普遍减少。
土壤里面存在的有机物质含量直接影响小麦的生产品质:如果土壤中含有的有机质含量小于或等于 1.3%时,小麦中蛋白质的含量会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如果高于 1.5%,则增长率会不断开始降低。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有机肥料用于小麦的施肥需要更科学的数据进行参考。
土壤质地影响籽粒品质,通过实验结果表明,小麦蛋白质含量在中壤和重壤的变化由10.4%提高到14.91%。
然而,土壤的黏稠度也会对蛋白质造成影响,小麦加工中面筋、沉降值等加工品质指标的分析也表明,加工品质指标随土壤由砂向黏土的变化而增加。
2、土壤中氮元素对小麦的影响在小麦颗粒的蛋白质结构中,氮元素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所以小麦中蛋白质的含量和氮元素有很大的关系。
另外,小麦中的蛋白质和生长土壤中的氮元素含量也有明显的联系。
基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选择一些合适的化肥来合理的调整和改善小麦的生长品质,这是一种药物。
为了满足小麦对氮元素的需要,不同土壤对氮元素的吸收量不同。
以生长环境为例,过度施用氮肥对小麦是不利的。
这不仅影响小麦的品质,而且影响产量。
此外,对于小麦肥加氮肥需要适当,小麦生长后期阶段不宜施加氮肥,会影响小麦生长、降低小麦质量和小麦出粉的品质。
3、土壤中磷元素对小麦的影响磷是小麦核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麦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补灌次数对旱地高产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不同补灌次数对旱地高产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旱地小麦种植中,灌溉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一种有效方法。
但是,由于旱地缺水,水资源有限,强制性灌溉会增加生产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
而补灌则是一种相对节水的灌溉方式,它可以根据作物对水的需求进行适时补充,使作物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生产,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补灌次数的多少对小麦的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和产量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探究不同补灌次数对旱地高产小麦的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与应用前景。
二、研究内容:1.研究内容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补灌次数对旱地高产小麦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并为旱地小麦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2.研究内容:(1)研究不同补灌次数对旱地高产小麦的生长发育情况的影响;(2)分析不同补灌次数对小麦叶绿素含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作用速率等生理特性的影响;(3)研究不同补灌次数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筛选出最佳补灌方案。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方案: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小麦生长期关键时期进行补灌次数处理,详细记录小麦的生物学性状、物理特性和化学组成等指标,并从植物生理角度对小麦的生长和发育以及生理特性进行分析。
具体方案如下:1.试验设计:采用FLA全因子随机设计,设置三个补灌次数水平(2, 3, 4次)和常规灌溉(对照组)共四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共12个试验区,按照小麦的生长阶段进行补灌。
2.有关技术:在试验前,对试验区进行土壤理化性质检测,包括土壤水分含量、有机质含量、pH值等,为后续实验提供数据支持。
实验期间,定期记录小麦的生长情况和生理特性数据,包括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绿素含量、CO2吸收速率等,并测定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实验结束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确定最佳补灌次数。
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生产力评价与提升
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生产力评价与提升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土地生产力的评价与提升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生产力评价与提升的相关问题。
一、土地生产力评价的重要性土地生产力评价是对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衡量和评估,对于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评价土地生产力,可以了解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效益,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生产力评价指标1. 农田面积指标:农田面积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评价农田面积的大小和分布对于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2. 农田质量指标:农田质量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评价农田质量包括土壤肥力、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
3. 农作物产量指标:农作物产量是评价土地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评价农作物产量可以了解土地利用的效益和潜力。
4. 农业机械化水平指标: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评价土地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劳动生产率。
三、土地生产力评价方法1. 统计分析法:通过统计数据和分析方法,评价土地生产力的大小和分布情况,了解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效益。
2. 模型建立法:通过建立土地利用模型,模拟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变化情况,评价土地生产力的潜力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3. 专家评估法:借助专家的经验和知识,评估土地生产力的大小和潜力,为土地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土地生产力提升的途径1. 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作物产量。
2. 农田整治:通过农田整治,改善土地质量和水土保持能力,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农作物产量。
3. 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土地生产力的提升。
4. 生态农业发展: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农作物质量。
五、土地生产力评价与提升的挑战1. 土地资源有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进程,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土地生产力评价和提升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的挑战。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农业生产中使用各种要素(如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所创造的价值。
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于增加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提升策略,以期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首先,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资源投入、土地利用、劳动力素质、科技创新等方面。
资源投入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包括土地、水资源、资金等。
土地利用的高效与否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着重要影响,例如科学合理的耕地利用、土壤改良和保护、种植结构调整等,都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而增加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劳动力素质提高同样是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力的重要因素,通过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教育水平、培训技能,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效益。
科技创新是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途径,通过推广高效农业技术、研发适合农业生产的新品种、促进科技与农业的结合等方式,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
其次,针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可以采取一系列策略。
首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是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研机构的投入,鼓励科技人员开展农业科研工作,并将科技成果推广到农田实践中,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其次,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是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途径。
政府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推动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等措施,提高农田利用效率和资源配置的灵活性。
此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条件和保障。
再次,农业现代化是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途径。
农业现代化包括农业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改革,通过推行农业产业化、农业规模化经营、农村合作经济等措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关中平原实施方案
关中平原实施方案关中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其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资源丰富。
为了更好地发挥关中平原的农业生产潜力,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关中平原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要对关中平原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和规划。
通过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确定关中平原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功能分区,并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政策和措施。
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农田、林地、草地和水域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其次,我们要加大对关中平原农业生产技术的支持力度。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综合生产能力。
同时,加强对农业生产主体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升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推动关中平原农业生产向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第三,我们要加强对关中平原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农田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措施,保护和改善关中平原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最后,我们要加强对关中平原农业产业的发展支持。
通过加强农产品加工和营销网络建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农业产业向现代、多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振兴。
总之,关中平原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政府、农业科研机构、农业生产主体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关中平原实施方案,并切实加以实施,才能更好地发挥关中平原的农业生产潜力,推动关中平原农业生产向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农业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农业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农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
在农业发展中,全要素生产率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它能直接反映出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程度。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探讨农业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包括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技术进步与创新、农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
一、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如土地、水源、劳动力等。
农业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需要关注资源的高效利用。
对于土地资源而言,合理规划农田面积和土地利用结构,采取科学种植方式和肥料施用,能够充分发挥土地的潜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对于水资源,推广高效的灌溉技术和节水措施,减少浪费,提高农田灌溉效率。
在劳动力资源利用方面,加强农业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专业素质和科学种植、管理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技术进步与创新农业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需要关注技术进步和创新。
农业技术的进步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育种方面,优化种质资源,培育高产、抗病虫害的新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逆能力。
在农业机械化方面,推广高效节能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耕作效率和农田管理水平。
在农业生产管理方面,应用信息技术、互联网+等手段,提高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和质量监控能力。
三、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业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需要关注农产品的质量。
农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市场竞争力和农民收入。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既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又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关键在于优化种植结构和生产工艺,采取科学施肥和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残留和污染物排放。
此外,加强质量监管、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建设,培育知名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需要关注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生活污水排放等都会对土壤、水体和空气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关中灌区小麦田辅助能投入报酬递减问题的分析
的 投 入, 麦 田生 态 系 统 的 光 能 利 用率 高 达 使 0 54 [, .0 1 有些 田块 甚至达到 1 以上 , ] 比自然
生态系统高出 3 倍多 , 使土地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 但在 2 世纪 9 年代末及进入 2 世纪后 , 0 0 1 随着辅 助能投入的增加 , 麦田的能量产投 比却在下降。 为
小麦生产的实质是能量 的转化过程 , 在这一 转化过程中, 除了太阳辐射能量以外 , 大量辅助能
小麦是陕西关 中地 区的主要粮食作物 , 小麦
产量从 2 世 纪 5 0 0年代 的 170g h 5k / m 提高 到
2 0 年的 8 1k /m , 05 6g h 产量成几倍的增长 , 2 一方 面归功于新品种的应用及栽培技术的改进 , 另一 方面 ,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量辅助能的投入。 经
维普资讯
刘玉风 等 : 中灌 区小麦 田辅助能投入报酬递减问题的分 析 关
・8 9・
1 2 投 能结构 .
平不同, 能量转化效率差异显著 。 2 世纪 5 从 O O年 在 2 世纪 8 年代 以前 , 中灌 区的小麦 田 代至 2 世纪初的 6a间, 0 0 关 1 0 在小麦产量成倍增长的
收 稿 日期 :O 6 O — 2 2O 一 4 6
项 目来源: 绿洲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建设 (0 0 G-B 6 。 20K - 0) 作者简介 : 玉风(9 2 , 刘 1 6 一) 陕西省合阳人 , 杨凌职业技术学 院副教授 , 主要从事作物栽培及农业生态学教学 、 究与推广 。 研
关中灌区小麦生产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在产量提高到以后继续增加辅助能的投入却出现了能量报酬递减的问题为了分析辅助能报酬递减的原因我们对关中灌区小麦田的辅助能投入及产出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对投能水平结构能量效率进行了分析以期找出合理的投能结构及科学的投能方式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关中平原土壤问题研究报告
关中平原土壤问题探究报告摘要:关中平原是中国的粮食生产重要区域之一,土壤问题对农业进步构成恐吓。
本探究以关中平原为探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试验室分析,系统探究了关中平原土壤质量、污染状况及其成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引言关中平原位于中国中部地区,地处黄河中下游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在中国农业进步中具有重要塞位。
然而,随着农业生产规模不息扩大,关中平原土壤问题日益突出,严峻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进步。
因此,深度探究关中平原土壤问题,探讨其成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增进农业进步和保卫关中平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关中平原土壤质量状况野外调查结果显示,关中平原土壤类型以黄土为主,具有较强的保肥性能。
然而,长期过度耕作和不合理施肥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土壤肥力逐渐降低。
同时,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也呈现下降趋势。
其中,关中平原南部地区土壤酸化严峻,pH值普遍偏低,对一些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土壤结构也普遍松散,对于作物根系的支撑能力较弱。
三、关中平原土壤污染问题野外调查和试验室分析结果显示,关中平原土壤存在重金属污染和农药残留等问题。
由于长期施用化肥和农药,土壤中铜、镉等重金属的含量超出国家标准,对农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产生恐吓。
同时,关中平原农村地区的大规模养殖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中农药残留量增加,对农产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四、关中平原土壤问题成因及影响关中平原土壤问题的主要成因是长期过度耕作、不合理施肥和过度使用农药等。
这些因素导致土壤养分流失速度加快,土壤肥力下降,对土壤结构和微生物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土壤质量的下降进一步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此外,土壤污染也对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五、关中平原土壤问题防治对策针对关中平原土壤问题,应实行一系列综合措施来加以防治。
起首,加强农业生产中的科学施肥和合理农药使用,恪守施肥和农药使用的安全标准,缩减对土壤的污染。
小麦产量预测模型研究
小麦产量预测模型研究近年来,农业成为了越来越多人所关注的领域,其中小麦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因其广泛的种植、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备受瞩目。
通过对小麦产量的预测,可以帮助农民做好商业决策,在农业生产中取得更高的效益。
因此,小麦产量预测模型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背景小麦的生长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温、降雨量、土壤养分、农业技术等。
而传统的预测方法主要是依据观测值和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存在预测精度低、不稳定等缺点。
现代的技术手段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小麦产量预测模型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会。
因此,研究小麦产量预测模型,提高预测精度,对于全球粮食生产和粮食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常用小麦产量预测模型1. 时间序列模型时间序列模型是一种根据历史数据和未来趋势预测当前或未来情况的模型,通常适用于常规、季节性和周期性事件的预测。
经典的时间序列模型有ARIMA模型、SARIMA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使用以往的数据建立出时间序列模型,并通过预测下一时间点上小麦产量来实现预测。
2. 神经网络模型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仿生学模型,它通过模仿生物神经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实现对模型的训练和预测。
神经网络模型主要分为前向网络和反向网络两种,其中前向网络属于传统的神经网络模型,反向网络则广泛应用于小麦产量预测。
它可以建立各种复杂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并能够对输入数据自适应处理和预测。
3. 统计回归模型统计回归模型是一种建立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关系模型的方法。
在小麦产量预测中,可以利用线性回归、逻辑回归、岭回归等模型建立起小麦产量预测的模型,通过系数分析和残差检验来评估模型的精度和适用性。
三、模型选择与建立在选择合适的小麦产量预测模型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数据特点和模型优缺点进行选择。
例如,当数据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时,时间序列模型是更为合适的选择;当数据具有非线性关系时,神经网络模型是更好的选择。
而统计回归模型的选择,则要考虑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旱地冬小麦的抗旱节水的相关研究
旱地冬小麦的抗旱节水的相关研究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冬小麦主产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39 %,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7.7 %,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WUE)较低,水资源短缺已严重制约了冬小麦生产的发展。
面对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严峻形势,如何在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提高冬小麦的WUE,以及在节水的同时如何使冬小麦产量得到保障甚至提高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总结了当前旱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抗旱节水措施。
标签:水分利用效率;冬小麦;旱区;节水1.研究意义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虽然水资源总量约有2.8 万亿m 3,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有2 240 m 3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3 000 m 3为轻度水),居世界第88 位,我国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1]。
同时,我国作为一个缺水的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0% ~70%,水资源利效率仅为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80% [2]水资源的缺乏和利用率低下已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的重要问题。
据报道,我国的粮食生产主要依赖于占国土总面积40% 的半干旱区[3]。
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也是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的粮食作物,在国家粮食安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麦种植范围广且分布相对集中,但水资源缺乏的旱地小麦种植面积占全国小麦总种植面积的1/4。
本文总结了当前旱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抗旱节水措施,旨在为发展节水农业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2.国内外研究现状2.1 冬小麦种植模式为解决冬小麦产量与耗水量之间的矛盾,很多学者在冬小麦种植模式方面做了大量研究。
据统计,仅山东省就有300多种不同模式,其中沟播、垄作等改变地表形态的种植模式和改变行株距的平作模式都有广泛应用。
2.1.1改变地表形态的种植模式沟播条件下,改变了种植区域的地表形态,灌溉水汇集于沟内,从而减少了蒸发,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旱地小麦产量与栽培施肥及主要土壤肥力因素的关系
旱地小麦产量与栽培施肥及主要土壤肥力因素的关系【摘要】旱地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与施肥及土壤肥力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从旱地小麦产量与施肥关系、不同施肥方式对产量的影响、土壤肥力因素对产量的影响、施肥与土壤肥力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其他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研究发现,合理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旱地小麦的产量,而不同施肥方式对产量影响也有所差异。
主要土壤肥力因素如氮磷钾等对产量的影响也十分重要,施肥与土壤肥力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有针对性地施肥和改善土壤肥力是提高旱地小麦产量的关键。
本文的研究结论强调了施肥对提高产量的重要性,同时也突出了土壤肥力因素对旱地小麦生长发育的重要性,为提高旱地小麦产量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旱地小麦产量、施肥、土壤肥力因素、作物生长、施肥方式、肥料、施肥效果、土壤改良、生长环境、施肥技术、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旱地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的稳定。
受到气候变化、土壤贫瘠以及施肥技术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旱地小麦的产量一直存在着较大的波动。
研究旱地小麦产量与栽培施肥及主要土壤肥力因素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目前,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旱地小麦的肥料利用效率和土壤养分的平衡。
在旱地小麦栽培中,合理施肥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还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增加土壤养分的储量,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
研究旱地小麦产量与施肥及土壤肥力因素的关系,对于提高旱地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重点探讨旱地小麦产量与栽培施肥及主要土壤肥力因素之间的关系,旨在为进一步提高旱地小麦产量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通过研究,可以为我国旱地小麦的栽培施肥技术提供科学的依据,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旱地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其产量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
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效率评价及发展趋势研究
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效率评价及发展趋势研究关中平原位于中国陕西省中部,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域和城市群聚集地。
本文将对关中平原城市群的生态效率进行评价,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一、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效率评价1.区域生态环境评价关中平原地处黄土高原与秦岭山脉之间,拥有丰富的地理、气候和生态条件。
然而,长期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压力,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和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已经导致了水体污染、土壤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问题。
2.城市发展质量评价关中平原城市群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群之一,也是中国中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然而,城市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往往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严重影响了城市群的生态效率。
因此,评价城市发展质量是衡量生态效率的重要指标,包括城市规划布局是否合理,资源利用效率是否高效,环境管理是否严格等方面。
3.生态效率评价方法生态效率评价旨在研究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评价生态效率需要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多重因素。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数据包络分析(DEA)、生态足迹法、综合评价法等。
二、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效率的发展趋势1.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观念的深入人心,关中平原城市群已经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重要性。
未来,该地区将加大环境监测力度,强化环境保护措施,推动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2.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关中平原城市群将加大对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
通过加强能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消耗,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3.改善城市规划和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将注重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质量。
城市规划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城市绿化率和生态景观布局。
在城市建设中,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推广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建设更加生态友好的城市。
秦汉时期关中平原农耕土壤的利用与改良
秦汉时期关中平原农耕土壤的利用与改良杜娟【摘要】“凄土”是关中平原现代地表广泛覆盖的农业土壤,也是历史上对土壤资源持续利用与改良的产物.我国古代先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大量识土、用土、改土、养土的经验,并被广泛记录于古代农书及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中.文章通过对先秦至两汉时期古农书及相关文献中土壤信息的提取和整理,结合现代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秦汉时期关中平原农耕土壤环境及其土壤资源的利用与改良.研究表明,秦汉时期关中平原地表土壤尽管为全国优良的土壤类型,但土壤质地不良,水分、养分供给不足,盐碱化等因素也导致了土壤的适耕性减弱.秦汉时期精耕细作的治土和治田过程使关中平原农耕土壤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在土壤质地、结构、水分、养分等方面均有所表现,促使了关中平原自然土壤向农业土壤的迅速转变.【期刊名称】《自然科学史研究》【年(卷),期】2012(031)001【总页数】8页(P86-93)【关键词】秦汉时期;关中平原;土壤环境;《氾胜之书》;利用改良【作者】杜娟【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西安71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N092;S-092土壤作为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如何合理利用始终贯穿于我国悠久的农业历史中。
在几千年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我国劳动人民在识土、用土、改土、养土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被古代农学家总结记载于许多古籍中。
有关古代劳动人民土壤耕作的历史演进一直是农史学界关注的问题,并已开展了许多深入的研究[1—3]。
但研究多从理论和方法层面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土壤耕作技术的革新,而对耕作技术的应用与土壤环境变迁的具体关系则研究较少,也缺少古代土壤耕作的区域性研究。
关中平原是我国农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很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于此产生并迅速传播。
该区域目前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其优良的土壤资源是农业高产的有力保障,现代地表广泛覆盖被群众称为“塿土”的农业土壤,学名为“土垫旱耕人为土”。
关中灌区冬小麦混种的产量及农田土壤水分利用效率_施成晓_陈婷_冯帆_王昌江_吕晓
关中灌区冬小麦混种的产量及农田 土壤水分利用效率
施成晓, 陈
摘
婷, 冯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
要: 为探明不同冬小麦品种混种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选用冬小麦西农 979 、 小偃 22 、 矮抗 58
和西农 889 , 于 2013 —2014 和 2014 —2015 两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斗口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 设置 4 个水平: 单播 ( 1L) 、 2 个品种混种( 2L) 、 3 个品种混种( 3L) 和 4 个品种混种( 4L) , 系统测定并比较不同混种水平群体生物量 、 子 粒产量和农田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等 。结果表明, 灌浆期的混种群体光截获率 、 旗叶 SPAD 值、 净光合速率和瞬时水 分利用效率均显著大于单作群体 。混种群体子粒产量和地上生物量均高于单作群体, 子粒产量增幅随混种品种数 7. 15% ( 3L ) 和 2. 73% ( 4L ) , 量的增加逐渐降低, 两年平均增幅为 7. 92% ( 2L) 、 其中 2L 和 3L 达显著水平, 地上生 4. 78% ( 3L ) 和 7. 24% ( 4L ) , 3L 和 4L 达 物量增幅随混种品种数量的增加逐渐升高, 两年平均增幅为 1. 08% ( 2L) 、 显著水平, 通径分析表明混播下子粒产量的增加得益于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增加 。 混种增加了群体浅层土壤含 水量和深层土壤中的根系分布, 显著降低群体耗水量, 并显著提高群体水分利用效率( WUE ) , 子粒 WUE 两年平均 12. 39% ( 3L) 和 8. 72% ( 4L) , 8. 66% ( 3L ) 和 11. 提高11. 93% ( 2L) 、 地上干物质 WUE 两年平均提高 3. 3% ( 2L ) 、 75% ( 4L) 。不同品种冬小麦混种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增加子粒产量。 关键词: 冬小麦; 混种; 产量; 地上生物量; 水分利用效率
麦田能源环境分析报告
麦田能源环境分析报告麦田能源环境分析报告麦田是一家能源公司,致力于提供可再生能源和环境保护解决方案。
我们的使命是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为了了解麦田能源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我们进行了能源环境分析。
以下是该报告的主要内容:1. 能源生产和消耗情况麦田能源主要生产太阳能和风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
这些能源的生产使用的是可再生资源,其环境影响相对较小。
我们的电能生产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2. 能源效率和节能措施麦田能源积极采取节能措施,提高能源效率。
通过使用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机,我们能够利用更多的可再生能源。
我们还通过建设能源储存系统,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以供应电峰电谷期间使用。
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能源利用效率,还减少了能源浪费,从而降低了环境影响。
3. 环境保护措施麦田能源非常重视环境保护。
我们致力于保护生态系统,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影响。
在建设和运营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场时,我们确保遵守环保法规,最大程度地减少生态破坏和土地利用。
我们还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4. 可持续发展计划麦田能源关注可持续发展,并制定了相关计划。
我们计划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
我们还计划扩大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场的规模,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占比。
此外,我们将继续投资研发和创新,探索更多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并寻找与其他公司合作,以推动可持续发展。
结论:通过能源环境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麦田能源是一家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公司。
我们通过生产太阳能和风能,提供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同时,我们采取节能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降低了环境影响。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并为社会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关中平原保护性耕作温室气体的减排潜力
关中平原保护性耕作温室气体的减排潜力范学科;张宝林;郑爱泉;沈静【摘要】为关中平原农田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及减少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提供科学依据,测定分析了传统耕作(翻耕)、保护性耕作(免耕、少耕)模式的温室气体减排效应.结果表明:与翻耕相比,关中平原农田免耕或少耕减少了农田CO2和N2O排放,增强CH4的吸收;保护性耕作可减少农业机械燃油投入和提高秸秆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以CO2当量计,如果100%采用免耕、少耕,每年减排潜力分别为256.08×109 t和96.41×109t;如果80%实行少耕、免耕,每年减排潜力分别为204.87×109t和77.13×109 t;如果50%实行少耕、免耕,每年减排潜力分别为128.04×109 t和53.71×109 t.实行保护性耕作是实现关中平原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46)011【总页数】4页(P71-74)【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免耕;少耕;N2O;CO2;减排【作者】范学科;张宝林;郑爱泉;沈静【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贵州农业职业学院,贵州贵阳551400;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345温室气体排放所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其中CO2、CH4和N2O是主要的温室气体[1]。
CH4和N2O 的排放量虽然小于CO2[2],但其增温效应潜能分别是CO2的23倍[3]和310倍[4]。
大气中每年有20%的CO2、30%的CH4和90%的N2O来源于土壤[5],而农田土壤所产生的CO2、CH4和N2O 占到土壤总排放量的10%以上[6],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7]。
关中平原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之一,肥料投入高、耕作强度大,已成为北方旱作农田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8]。
湖北省荆门市《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质量检测模拟卷
湖北省荆门市《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质量检测模拟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目前云南省有九个地区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青山”中的植被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这体现了( )A.环境适应生物B.环境影响生物C.生物适应环境D.生物影响环境2.下列对生态平衡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一旦达到平衡状态,就不会改变B.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平衡状态C.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固定不变的D.指各种生物之间的一个相对稳定状态,与非生物因素无关3.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6个节气,蕴涵“雨生百谷”之意,这体现了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 )A.水分B.温度C.空气D.阳光4.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圈里有维持生命的空气、水、阳光、稳定的营养供给等条件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C.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D.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5.为获取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生物种类的最新数据,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A.调查法B.观察法C.文献法D.实验法6.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下对诗词中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的解释,错误的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微生物促进物质循环D.“劝君莫打三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生物的繁殖行为7.每年的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旨在提高民众对现有环境问题的重视,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
下列做法不利于环保的是( )A.绿色出行,节能减排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C.垃圾分类,变废为宝D.光盘行动,杜绝浪费8.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A.珊瑚B.新型冠状病毒C.机器人D.珍珠9.下列与生命现象无关的是( )A.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产上头10.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类型多样,各有特点,以下区域所属的生态系统及其对应特点搭配正确的是()选项生态系统特点A扎龙湿地可以净化水质,具有“地球之肾”之称B南海为人类提供饮用水C黑龙江具有“绿色水库”之称D水稻田降水量少,以草本植物为主,能防风固沙A.A B.B C.C D.D11.下列诗句中不包含生物的是()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B.非生物因素不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C.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影响环境D.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1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源头是太阳能B.将光能固定到生物体内的是生产者C.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D.分解者的能量来源于土壤14.“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种小小的种子,开小小的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1 耕地
力 的 主要 限制 因素之 一 。
1 . 3 .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虫害 近 年 来 , 随 着 麦 区生 产 条 件 变
化, 除 常 发病 、 虫种类外 , 小 麦 吸浆 虫 发 生有 逐 年
关 中麦 区地 面 平坦 , 土层深厚 , 土地肥 沃, 平 均海 拔 5 0 0— 7 0 0 m, 适 宜小 麦 生 长 发 育 。要 保 障 持 续 高产 , 必 须 增 加施 肥量 。在 产 量 4 5 0 0 k g・ h m 以 上 水 平 田块 , 除 了 氮 素 缺 乏外 , 磷 素也 往
关键 词 : 关 中; 麦 田; 生 态; 生产力
关 中地 区 2 0 1 0年 小 麦 播 种 面 积 8 6 . 5万
麦 田小气 候 规 律 ,提 高 麦 田管 理技 术 措 施 效 果 , 改善 麦 田生 态环 境 , 这 些 不 利 的 气 象灾 害是 可 以 减轻 和 防御 的 。
1 . 3 生物 资源
h m , 占全省小麦面积 7 6 . 7 %, 关 中小麦产量 占全
省小麦 产量 8 4 % 以上【 , 优 化关 中麦 田生态条
件, 持续提高麦 田生产力 , 对保 障陕西省粮食安
全 和 粮农 持续 增 收具有 重 要意 义 。
生 物资 源 主要是 小麦 品种 , 病虫 害种 类 , 杂草 种类 等 生物 因素 。 1 . 3 . 1 品种 多、 乱、 杂 调 查关 中麦 区许 多村 民 小组 种 植 小 麦 仅 3—1 0 h m , 而 品种 竞 多 达 十 几
陕西农业科 学 2 0 1 4 , 6 0 ( 1 ) : 4 3— 4 5
S h a a n x i J o u mM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S c i e n c e s
提 高关 中麦 田生 态 系 统 生 产 力 分 析研 究
王富 荣
( 西 安 市农产 品质 量安 全检 验检 测 中心 , 陕 西 西安
种, 其 中发生 普 遍 、 危 害 严重 的优 势 种有 播 娘 蒿 、
容 易 出现 干热 风 。王 文佳 、 冯浩等人基于 C R O P . WA T—D S S A T模 型模 拟 分 析 了关 中地 区 近 3 0 a 来 冬小 麦 生长 季 期 间 的有 效 降水 量 、 作 物需 水 量
陕西农业科学 2 0 1 4年第 6 0卷第 1期
个, 多、 乱、 杂现 象 比较 突 出 。这 是影 响麦 区生 产
1 麦 田生态系统分析
麦田生态系统和 自然生态 系统一样 , 也是 由
生产者( 绿色植物 ) 、 消费者 ( 草食 动 物 和 肉食 动
物) 、 分解者 ( 腐生微 生物 ) 和无机非生物 环境 4 部分组成 。耕地 、 气候 、 生物资源和人类 的生产活
摘
7 1 0 0 0 0 )
要: 分析 了关 中麦 田生态 系统 中耕 地、 气候 、 生物及人 类 生产 活动 四 因素对 麦田生产力的影响 , 提 出了优
化 麦田生 态环境 , 提 高麦 田生产力 的六项技 术措 施 , 着重指 出提 高种 植业人 员素质应 该是持续提 高麦 田生产
力 的 关键 环 节 。
往不足 ; 有机肥施用偏少或产量水平在 6 0 0 0 k g
・
加重趋势。2 0 1 2年陕西省农作 物重大病虫害发 生 趋势 预报 显示 : 小 麦条 锈 病 在 关 中西部 中 等发
生, 关 中其 余地 方偏 轻发 生, 发 生 面积 3 3 . 3万
h m 。小 麦 白粉病 渭 北 塬 区 中等 发 生 。小 麦 赤 霉
等季节变化特征 , 结果表明: 关 中地区冬小麦生长 季 期 间有效 降 水量 不足 其 需水 量 的 5 0 %_ 2 J , 根据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9 - 2 5 修 回 日期 : 2 0 1 3 — 1 0 - 2 7
作者简介 : 王富荣 ( 1 9 6 7 一 ) , 男, 陕西西安人 , 高级农艺师 , 西安市农 产品质量安 全检验监 测中心主任 。
发生 。
h mI 2 以上 田块 , 土壤 偏 碱性 , 除 氮磷 外 , 钾 素 和
微 量 元 素也表 现 缺 乏 , 同时 还 要 防止 各 种 微 量 元 素缺 乏症 出现 。
1 . 2 气 候
关 中地 区 , 小 麦生 长期 有效 积温 和光 照 充足 ,
可 以满足小麦生长需要 , 但小麦生长期降水量往
病关 中渭河川道偏轻 发生 , 发生面积 2 0万 h m 。
小麦 蚜 虫穗期 中等发生 , 发 生 面积 8 0万 h m 。小 麦 红蜘 蛛偏 轻 发 生 , 渭 北 塬 区偏 重发 生 。小 麦 吸 浆 虫渭 南 、 西安 、 咸 阳南 部 灌 区偏 重 发 生 , 局部 大 发生, 其 余 地 方 中 等 发 生 。 地 下 害 虫 偏 轻
猪殃殃、 蜡烛草、 婆婆纳 、 荠菜 、 麦家公 6种 ; 多年 来 随着关 中灌 区麦 田化 学 除草 剂 的长 期 、 大 面积
应用 , 麦 田杂 草群 落 和优势 种群 发生 了变 化 , 关 中 灌 区麦 田杂 草 的演变 由二 十世 纪七 十年代 以猪 殃 殃、 荠菜 、 播娘 蒿 、 王不 留行 等 阔叶种 群危 害为 主 , 转化 为 以 阔叶和 禾 本 科 杂草 混 生 的种 群 , 禾 本 科
往不足 4 0 0 m m。雨 量偏 少 且分 布不 均衡 , 降雨 主
要 集 中在 7 、 8月份 , 冬 春干旱 , 5月 中下 旬 、 6月初
1 . 3 . 3 杂草 关中麦区旱塬杂草发生一般 中等 , 灌 区则 偏 重 j 。灌 区 麦 田 杂 草 种 类 有 1 7科 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