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提分升级答题公式1
高考现代文阅读提分升级答题公式汇编
高考现代文阅读提分升级答题公式★要领:所有答案,皆在文章;所有答法,题干之上1.注意文章题目(能够显示主题,要把内容联系起来思考)2.理清线索思路(事物,时间,地点,思想情感)3.重视议论抒情(它能揭示主题,表明观点和态度)4.明确表达特色(行文结构,描写方法,语言运用,修辞使用)5.联系时代背景(现实背景、时代背景,以小见大,把握情感)6.结合具体环境(塑造氛围,体现情感,把握人物,上下照应,深化主题)7.品味传神语言(分析人物动作,神态,外貌,心理,把握性格特征与思想情感)8.理解中心主旨(围绕中心展开,为中心服务)★举三反一找规律,举一反三提成绩。
一、常见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示例1.2009年全国卷一《彩色的荒漠》题17: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8分)第一问:作者采用对比、排比、比拟和想象的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
第二问:①通过对克拉2号气井所在的雅丹地貌之间的对比,表现了石油江人充满激情,不畏难险,克服困难的精神;②通过对不同劳动情景的排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③通过对管道天然气声音的比拟,表现了石油工人为西气东送所做的巨大贡献;④通过对远方亲人的召唤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示例2.2008年安徽卷《我与地坛》题16.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答案:拟人、对比、前后对称的语言形式写景。
(效果略)示例3.2008年辽宁卷《雨韵》题17.怎样理解“雨韵”的内涵?文章依次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呈现“雨韵”这一主旨的?答案:先议论,谈四季之雨与人生四季。
再叙事,讲老人与小男孩在雨中的故事。
最后抒情,表达作者对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示例4.2007年全国卷1《总想为你唱支歌》题16.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修辞】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想象的艺术手法,【内容、情感】写出了胡杨林的顽强意志和死而不屈的精神。
高考语文答题公式及技巧(完整版)
高考语文答题公式及技巧(完整版)1语文基础题先说时间的分配。
第一大题的3个选择题,一般同学可控制在5分钟。
这部分题目因题型稳定,平时训练也多,基本套路考生应该是相当熟悉的,因此在审题清楚的前提下可大胆作答,中等速度解答为宜。
另外,答案要看重第一印象,没有充分的依据,不要擅自改动。
答题策略:1.看清题干要求。
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选择项。
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情色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
3.几点常规的提醒。
读音正误辨别时,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选词填空题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问题;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2自然科学和社科类文章阅读这两部分的内容考查,一般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共设四个小题。
做好这四道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思考的严密、周详。
2.务必找到与试题选项对应的词、句、段,反复对照理解,仔细判断选项正误;依据原句进行推理要合理,否则成为“无中生有”。
3.了解设置干扰项的几种情况: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范围,缺乏依据,因果颠倒,先后错乱,张冠李戴等。
4.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有时选文可能枯燥,要保持大脑清醒。
静下心仔细阅读,力求准确理解。
答题技巧:一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二是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
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
三是第3、4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
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
细微处要搞清楚。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万能答题公式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万能答题公式高中语文阅读理解对考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因为它需要考生在短时间内理解一篇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这种挑战,本文将介绍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万能答题公式。
万能答题公式步骤一:快速阅读在开始阅读理解文章之前,第一步是快速阅读全文。
这可以帮助你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大意。
此时,你需要关注标题、作者、时间、地点、主题和类型等重要信息并进行初步分析。
步骤二:仔细阅读在快速浏览文章后,进一步阅读以专注于理解文章中的具体内容。
你需要关注每个段落的主题句、细节和关键词,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图和目的。
步骤三:分析问题阅读去程后,第三步是阅读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
你需要读懂问题并确定它所针对的内容。
然后,你应该考虑问题是什么类型的问题,包括列举、比较、解释和解答等不同类型的问题。
步骤四:回顾文章在分析完问题后,你需要回顾文章,并尝试从中找出与问题相关的相关信息。
你应该在文章中寻找关键词,仔细阅读有关段落,并使用答案范围来确定答案。
步骤五:答题在回顾文章后,你应该准备好回答问题。
这包括确定答案和提取支持证据。
你还应该注意理解问题所需的格外信息和上下文,以确保你的答案正确无误。
注意事项在使用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万能答题公式时,有几点你需要牢记:•时限管理:你必须管理好用于解答每个问题的时间。
当你花费过多时间阅读文章和分析问题时,你会面临回答问题的时间不足的困境。
•阅读速度:快速阅读是一个重要的阶段,但是你仍然需要快速有效地进行阅读,以便留出足够的时间仔细思考问题并确定答案。
•答案范围:你需要仔细阅读问题并确定答案可能的范围。
这可以帮助你更快地找到答案,并避免在错误的方向寻找答案。
结论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是高考中的重要部分。
使用万能答题公式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解答问题,并提高你在高考中的得分。
如果你能够仔细阅读和理解问题,那么你可以在考试中获得满意的结果。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很实用)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很实用)
引言
在高中语文考试中,现代文阅读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为了帮助
同学们更好地应对现代文阅读题,本文将介绍一些实用的答题公式。
1.阅读题目前的准备
在开始阅读一篇现代文之前,可以先对题目进行预读,并思考
以下几个方面:
题目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题目中是否存在暗示或隐含的信息?
题目所涉及的主题是什么?
2.全文把握
在阅读全文时,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首先,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整个文章的脉络。
其次,仔细阅读每一段落,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表达方式。
最后,总结全文大意,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核心内容。
3.解答问题的方法
在回答现代文阅读题目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找准问题的关键词,确保理解问题的要求。
其次,回顾全文,查找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和细节。
接下来,理清思路,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最后,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回答问题,同时可以引用原文中的关
键词、句子或段落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4.拓展阅读技巧
除了基本的答题公式外,以下是一些拓展的阅读技巧:
多阅读优秀的现代文作品,提高对文章结构、语言风格和写作
技巧的理解。
注重积累词汇,特别是一些常见的文学、文化和社会相关词汇。
大胆思考,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要有充分的论据和逻辑
支持。
结论
通过运用上述实用的答题公式和拓展阅读技巧,同学们可以提
高在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方面的能力,并更好地应对考试。
注意:本文提供的答题公式和技巧仅供参考,具体应根据题目要求和自身理解加以运用。
现代文阅读理解 万能公式
现代文阅读理解万能公式
现代文阅读理解中的“万能公式”通常指的是一种通用的解题方法或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在解答阅读理解问题时更加高效和准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现代文阅读理解万能公式:
1. 主题概括公式:这个公式用于概括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
它通常包括三个部分:本文讲述了什么事情/观点,这个事情/观点说明了什么,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是什么。
2. 细节理解公式:这个公式用于理解文章中的具体细节。
它通常包括四个部分:这个细节是什么,它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它的含义是什么,以及它与文章主题的关系是什么。
3. 推理判断公式:这个公式用于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理判断。
它通常包括三个部分:文章提供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支持什么样的推理,以及这个推理与文章主题的关系是什么。
4. 结构分析公式:这个公式用于分析文章的结构。
它通常包括四个部分: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题是什么,每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以及这种结构对文章的意义是什么。
5. 评价鉴赏公式:这个公式用于评价文章的观点或表达方式。
它通常包括三个部分:这个观点/表达方式是什么,它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以及它对读者的意义和影响是什么。
这些公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具体的阅读材料和问题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同时,这些公式也不是万能的,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因此,在运用这些公式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套路整理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套路整理高中语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理解。
这部分的内容掩盖了高中语文70%多的分值,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①比方:……采纳了比方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①拟人:……采纳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对……的感情,非常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①夸张:……采纳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的情感,联想奇怪,富于形象感。
我推举:①反问:……采纳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剧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剧烈。
①排比:……采纳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加了语言的气概。
①对偶:……采纳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二、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①记事为主:记叙了……(批判了)歌颂了……表现了…… ①写景状物:采纳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①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①谈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白……三、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晰。
①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供应活动环境。
①大事:以……的大事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亮。
①人物:以……的活动来四、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采纳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仆人公……的性格)。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原则一、文本意识:命题者依据原文拟题目,我们答题也要依据原文,因此,文本意识,我们必需留意。
二、问题意识:肯定要围绕“问题”对应回答,要问什么答什么,有几问作几答,怎样问就怎样答。
高考语文冲刺:现代文阅读提分答题公式
比喻
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悉、化深奥为通俗、化平淡为生动、突出事物或景象的特点、形象、鲜明、生动、传神、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深入浅出。
赋比兴
铺陈叙事为赋;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为兴,在兴中又兼有比喻手法为“比兴”
点面结合
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概括性描写有机结合。“点”,可以着眼具体细节,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突出广泛的社会、人生意义。
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物的形象状态,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抓住侧面描写
旁侧的人对人物的情感、态度、感受、评价。
抓住事件情节
关注情节设置的刻意讲究之处,关注事件反映出来的人物特质
抓住环境描写
渲染烘托人物性格、心理、命运、结局
(二)景物描写特点作用题答题格式:手法使用+解释分析+内容作用+主旨作用+表达效果
景物描写
关注修辞,意象,画面,声色,动静,观察角度,意境等。
联想、想象
联想: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想象:在已有材料的基础上,设想,创造出新的景象的思维过程。联想、想象都称为“虚”写。
扬抑
先扬后抑(为抑先扬)、先抑后扬(为扬先抑),常常与反衬并用。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前后对照,造成悬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
意象组合
增强韵律节奏感,旋律优美;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跌宕起伏,便于抒情。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现代文阅读试题是高考语文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生需要掌握相关答题公式,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完整word)高考状元提分笔记(1)
《高考状元提分笔记—答题万能公式》成绩不理想想上本科的同学需要志愿填报咨询的欢迎咨询Q33474264语文答题公式(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及技巧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及技巧阅读的,套用这些,比较快.语文解题方法归类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满分公式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满分公式现代文阅读答题模式一、有关理解词句的题型:1、理解词语:提问方式:某个词语的内在含义是什么?或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答题模式:直接用原文解说。
或答: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或: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不能调换,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
常考词语:与文章核心内容或作者思想情感紧密相关的词;表达情感强烈的词(如:刽子手们这次杰作);有比喻和象征义的词(如:湖北卷“我还要追赶时间的晨曦哩”这句话中,考生就须揭示“晨曦”这个词在本句中的比喻义——人生中的青春年华)、指示代词。
对策小结:(1)化具体词义为抽象含义(如“关门”,理解成“意味着一个结束”);(2)找出比喻的本体或象征的象征对象或象征义;(3)将指示内容代入原文检验;(4)看是否是一语双关(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褒词贬用(比较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等;(5)联系上下文提取要点来答。
2、理解句子:提问方式:某句话中在文中的含义,谈谈你对它的理解,或为什么说:“……”。
答题模式:这句话表面意思是……,内在含义是……。
或这句话意思是……,表达了……。
常考句子:有内涵的句子;有修辞格的句子;重要的、有特殊意义的、在理解上有困难的句子。
对策小结:(1)依据文章中心、段落中心来解释重要句子,即“句不离段”。
答题时要联系上下语境,参照主要段落或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要考虑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来理解;有内涵的句子既答出表面意思,又要答出内在含义。
(2)根据句式特点来解释句子。
比如,单句中,前置或后置的部分常常是语意重点之所在;复句中,强调的重点往往落在其中的一个分句上。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公式(1)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公式第一章记叙文阅读第一节记叙文文体知识01记叙文文体知识★★★★定义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作用概括文章内容、归纳故事情节。
举例(统编八上)《背影》内容概括:冬日的一个下午(时间),在南京火车站(地点),“我”(人物)坐火车去北京(起因),父亲(人物)来车站送“我”(经过),“我”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发出“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的感慨(结果)。
02散文的分类★★★★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
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多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
其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
举例:(统编八上)《藤野先生》就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交往的缘起、交往的经过与别后的怀念)为叙事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
抒情散文一般不详述事件的具体过程,没有完整的情节,也不具体描写人物,而是通过人、事、物、景来传达作者的心声,反映完整的精神面貌,体现特定的精神或主旨。
举例:(统编七上)《春》通过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喜爱至深的情怀,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向上。
哲理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一般以一件事开头,论述道理并加以评论总结。
哲理散文举例:(统编八上)《我为什么而活着》为“总——分——总”结构,作者在第一段直抒胸臆,总结了支配自己一生的主要动力;接着对自己的人生追求加以详细解释;最后一段对自己的一生做出总结,他认为这样活是值得的,有意义的。
03小说文体知识★★★★定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是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四大文学样式之一。
举例:(统编九上)《我的叔叔于勒》主要写“我们”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叔叔于勒的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时的不同表现和心理。
高中语文高考阅读理解答题公式总结(套模板也能快速提分)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一、阅读理解答题公式首先,我们要先对其进行分类。
不同类型的文章,答题技巧也是不同的。
高中语文阅读大致分为五类: 论述类文本、传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小说、散文)、文言文和古诗词鉴赏。
其次,我们要熟悉掌握阅读的六大关键词:内容、形象(人物、景物、事物)、结构、手法、情节和主旨。
阅读理解的问题一般都是根据这六个关键词展开的,因此每篇文章只要掌握了这六个关键词,将他们重新组织就能应对不同的问题。
以下是针对不同类型文章的技巧——1.论述类文本阅读1.先快速浏览文章,把握大意,不需要句句读透。
把每段的主题句划出来,方便在文章中找到各选项的具体位置。
2.看题目,圈出题目要求,比如“正确的”“符合文意的”“符合作者观点的”“不符合文意的”等。
3.看选项,马上回归原文划出原句,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类词:①逻辑关联词——因此、由于、不仅……还、只有……才、只要……就、从而等;②修饰限制程度或范围的词——大概、基本、重要、最、非常、部分、凡、全、仅仅、几乎、之一等;③年代时间、数据;④分清必然和或然、已然和未然。
4.将选项与原文对比结束后,要对选项与原文的差异做到心中有数。
二者是完全相同,还是表达不同但实质相同。
5.无法百分百判断选项正误时,把疑惑点圈出来,比较两个选项哪个问题更明显。
6.对答案后仍然存在疑问的,要马上请教老师或和同学讨论,重点是要明白自己的误区或题目的漏洞,不要花大量时间来争辩对错,不值得。
7.总结论述类命题的陷阱,如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无中生有、逻辑混乱、已然未然、混淆时间、主次颠倒、过于绝对的题目。
将类似的问题汇总起来,总结不同陷阱的特征,以达到做题时一碰到这类问题,就能意识到这是个陷阱的程度。
8.每次练习一定要限时,当然越准确、越快、越好,把方法熟练了就能越做越顺。
10.做完题目一定要总结!很简单的,只要对每道题的命题陷阱做到心中有数,且做题要有条理,有分析过程,清楚自己做题的最优途径。
高中数学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很实用)
高中数学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很实用)
高中数学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很实用)
本篇文档旨在为高中生提供数学现代文阅读答题的方便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理解现代文数学题的套路
1. 阅读现代文数学题时,首先要明确问题的解题方法并通过现代文题目中的关键词和词组,确定所涉及的数学知识点。
2. 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理解,例如体积、表面积和重量等。
3. 阅读题目时要注意抓住问题的重点和难点,理清思路,化繁为简,找到最终答案。
二、数学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
1. 三角函数:对于三角形的计算,常用的三角函数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其中正切函数Tg a除以直角边上的斜边B,即Tg a=B/A。
2. 空间几何:重点是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如立方体、长
方体和棱柱、棱锥以及球体等,需要掌握不同几何体的计算公式,
以方便解题。
3. 向量:在平面中,向量的加减、数乘、模长及方向角的计算、向量的共线与垂直等,常出现在数学现代文题目中,需要对向量及
其相关知识点有较为全面的掌握。
4. 导数:涉及到函数在一点的切线问题,需要掌握导数的概念
和计算方法,以及函数的单调性、最值等性质。
三、总结
掌握数学现代文阅读答题的方法和公式,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
和考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文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语文阅读题答题公式
语文阅读题答题公式一、概括文章内容。
1. 公式:- 记叙文:(时间 + 地点)+ 人物 + 事件(起因 + 发展 + 高潮+结局)。
- 说明文:说明对象 + 特征(多方面)+ 说明内容(如原理、用途等)。
- 议论文:论点(有时需概括)+ 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概括)+ 论证过程(简要概括)。
解析。
二、分析标题的作用。
2. 公式:- 记叙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揭示文章主旨;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⑤有象征意义。
- 说明文:表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引起读者兴趣。
- 议论文:点明论点;表明论题;吸引读者。
解析。
三、分析人物形象。
3. 公式:- 从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入手 + 人物所做的事 + 文中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
解析。
四、赏析句子(从修辞角度)4. 公式:- 修辞方法 + 修辞的作用 + 表达的情感(结合语境)。
- 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 拟人:把……拟人化,赋予……以人的……(情感、动作、神态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 排比:增强语势,强调了……(事物的多个特点或某种情感等),表达了……情感。
- 夸张: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 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内容),表达了……情感。
- 设问: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强调了……(内容),表达了……情感。
解析。
五、赏析句子(从描写角度)5. 公式:- 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 描写的作用(如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 表达的情感。
解析。
六、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6. 公式:- 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暗示社会环境。
-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风俗习惯等);烘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④揭示主题。
语文现代文阅读18个答题模板及技巧,规范答题得高分!
一、相关知识积累(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拟人(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利于表达作者情感。
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叙事透辟,条理清晰,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
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情感。
引用:增强文章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双关:使语言幽默;适应语境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增强文章表现力。
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
(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象征:引申事理,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
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引发好奇,使文章曲折有波澜;感情铺垫,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情感。
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更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旨。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起烘托作用。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渲染烘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为生动形象;增添文章艺术表现力。
反语(反讽):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情感或讽刺语气;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三)叙述方式: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的进行叙述。
倒叙:突出事件的结局,制造悬念。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答题公式是什么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答题公式是什么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如今题型也是越来越活,仅靠书本上所学的学问已经是完全不够的了,这时候就需要发觉运用一些答题技巧和答题公式了,下面由高三网我为大家整合了一些有效方法,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现代文阅读答题窍门是什么一、看分值答题法: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想答题的要点。
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想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二、用原文答题法:做题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
”无论在任何状况下作答,既要体现共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的主见。
详细作法是:把所问问题中的关键词句还原到原文中去,再靠船下篙,一般来说,答案就在该关键词句的上下面。
三、两步法:阅读题中时常会问到:一句(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第一步:我们首先看这个句子(段落)是在文章中的哪个位置,假如是在开头,则可能有以下作用: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假如是在中间,则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假如是在结尾,则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等。
其次步:答题格式可固定为:在内容上,起到……;在结构上,起到……(省略号内容再详细到上一步去相对应)此外,除了这三点还要留意:(1)仔细审题,弄懂题意后作答,不能望文生义,轻易作答;(2)熟记各种文体的阅读学问,避开学问错误;(3)把握一些常见的解题的解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又有哪些呢一、修辞手法的作用:包括它本身的作用和结合句子语境1、比方、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强调了+对象+特性(有气概、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3、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留意和思索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二、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由于该词精确生动详细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现代散文阅读解题技巧(公式化答题)
现代散文阅读解题技巧(公式化答题)(一)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1、修辞手法(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
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每一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
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具体如下: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
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
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注意和思考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
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
如1998年第29题即可答为: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领:所有答案,皆在文章;所有答法,题干之上
1.注意文章题目(能够显示主题,要把内容联系起来思考)
2.理清线索思路(事物,时间,地点,思想情感)
3.重视议论抒情(它能揭示主题,表明观点和态度)
4.明确表达特色(行文结构,描写方法,语言运用,修辞使用)
5.联系时代背景(现实背景、时代背景,以小见大,把握情感)
6.结合具体环境(塑造氛围,体现情感,把握人物,上下照应,深化主题)
7.品味传神语言(分析人物动作,神态,外貌,心理,把握性格特征与思想情感)8.理解中心主旨(围绕中心展开,为中心服务)
★举三反一找规律,举一反三提成绩。
一、常见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示例1.2009年全国卷一《彩色的荒漠》
题17: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8分)
第一问:作者采用对比、排比、比拟和想象的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
第二问:①通过对克拉2号气井所在的雅丹地貌之间的对比,表现了石油江人充满激情,不畏难险,克服困难的精神;②通过对不同劳动情景的排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③通过对管道天然气声音的比拟,表现了石油工人为西气东送所做的巨大贡献;④通过对远方亲人的召唤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示例2.2008年安徽卷《我与地坛》
题16.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
答案:拟人、对比、前后对称的语言形式写景。
(效果略)
示例3.2008年辽宁卷《雨韵》
题17.怎样理解“雨韵”的内涵?文章依次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呈现“雨韵”这一主旨的?
答案:先议论,谈四季之雨与人生四季。
再叙事,讲老人与小男孩在雨中的故事。
最后抒情,表达作者对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示例4.2007年全国卷1《总想为你唱支歌》
题16.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修辞】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想象的艺术手法,【内容、情感】写出了胡杨林的顽强意志和死而不屈的精神。
【语言】语言形象生动。
手法作用题答题格式:找出手法+具体解释+作用效果
二、谋篇布局
示例1:2008年江西卷《朦胧的敬慕》
题17.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1、2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
3——10段分写:3、4、5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时所见所感;6——10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
11、12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
示例2:2007年湖北卷《日月行色》
题17.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做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①女主人公的两次回答最能体现先抑后扬的特点:前面“你是个鳖熊”,激起“我”的“无名火”;结尾“灵性人是鳖熊的奴”表明真心,让“我”突生欣喜之情。
②突出了人物的可爱性格(灵性),加强了女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效果;前后对照,造成悬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
示例3:2008年江苏卷《侯银匠》
题12.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答案:①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
②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谋篇布局题答题格式:结构方式+具体分析+作用效果
选材组材方式
三、人称使用
示例1:2006年四川《乡村的瓦》
题17.文章最后两段写了“我”与“瓦”对话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乡村的瓦由第三人称变成第二人称,与我进行面对面直接地对话,表现“我”对“瓦”的一往情深,使文章更有亲切感;点明主题,表达“我”灵魂归乡的愿望。
示例2:2006辽宁《杨柳》
题20.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4分)
答案: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2分),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
(2分) 示例3:2005年湖北卷《土地》
题20.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
解析:第二人称。
既自由、灵活,又具有真切感、亲切感。
示例4:2000年全国卷《长城》
题17.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⑵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答案:⑴将长城拟人化:A.便于与长城对话,B.便于抒发感情。
⑵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人称使用题答题格式:使用了什么人称+人称特点+表达效果
四、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示例1:2008全国卷一《阳关古道苍凉美》
题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答案: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使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
解析:注意形象语句的本义(比喻)蕴涵句中的情感心理(突然:反差和惊喜)(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答案:城砖磨制的阳关砚,蕴含着历史文化气息,使我对阳关古城的感觉也变得温暖了一些。
解析:注意前因后果的关联义(感受变化的原由:文化意义);蕴涵句中的情感心理(亲近温暖的感觉)
(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和诗人。
答案:出生入死的人生经历,使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对生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感触,给后人留下了哲思和诗情。
解析:注意前因后果的关联义(将军士兵与哲学家诗人的关联)。
示例2:2008全国卷2《马樱花》
题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答案:孤独的脚步声表明作者一步步走近住所,暗示了环境的幽深。
解析:前因后果的关联义,形象语句的本义(空谷足音:孤独而清晰的脚步声)。
(2)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
答案:表明在新的生活环境里,马樱花无论何时都充满生机,就像作者喜悦幸福的心情。
解析:蕴涵句中的情感心理(喜悦幸福),含蓄句子的明晓义(托物抒情)
示例3:2008天津卷《敦煌》
题19.综观全文,如何理解“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
用实物来记录历史,再现了千年前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解析:语句的具体指代义
这:实物即敦煌绘画和雕塑;历史:中国古代文明;写法:再现、呈现。
示例4:2008年重庆卷《时间怎样地行走》
题14.怎样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义?
答案:梳下来的白发让我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
解析:形象语句的本义(比喻)蕴含句中的情感心理(感伤)
词语句子理解题答题格式:本义+具体含义+深层含义+分析解释
五、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作用
示例1:2009年全国一《彩色的荒漠》
题14.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
答:第一问:①戈壁滩环绕的恶劣;②戈壁滩色彩的单调;
第二问:①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②为下文要
描写的彩色的建筑物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先抑后扬,激发读者兴趣。
示例2:2009年江西《木车的激情》
题17.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5分)
答案: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木车的激情”作铺垫;与文中孔子及其弟子乘坐缓
慢的木车艰难求索而不知疲倦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木车的激情”的强大和值得信赖。
示例3:2008山东卷《歌德之勺》
题19. “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
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1)通过寻访诗人生活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和遗留的器物,去感受歌德那颗伟
人的灵魂。
(语句的具体指代义)
(2)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或:过渡)的作用,上文谈的是年轻时阅读歌德作
品的情况,通过这句话,转向下文对歌德故居的描述。
句子作用题答题格式:内容+主旨+结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