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知识点归纳.doc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0f5236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7.png)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一、哲学的基本概念1.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一种关于宇宙万物及其联系与发展的学问,是一种通过理性思维和辩证思维探讨人生、社会和世界等重大问题,力图找到一种客观真理的学科。
哲学是智慧的追求,是对于宇宙、人生、价值、形而上学等问题的思考。
2.哲学的特点哲学具有普遍性、综合性、批判性、反思性和系统性等特点。
哲学的普遍性表现在其思考的问题是普世性的,涉及全人类和整个宇宙;综合性体现在哲学不仅具有科学性、宗教性和艺术性等方面,而且还能综合其他学科的成果;批判性是指哲学对已有的观念进行批判和否定,以寻求新的真理;反思性是哲学要求人们对一切事物进行深入的思考,而系统性则体现在哲学对世界问题进行科学和系统的认识。
二、中国哲学的发展先秦时期是中国哲学的萌芽期,这个时期的著作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易经》和《老庄》思想。
《易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哲学著作,上面载着许多关于宇宙、人生和道德等方面的思考。
而《老庄》所倡导的自然无为和道家思想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哲学。
2.公元前秦汉时期的哲学在秦汉时期,儒、道、墨、法等学派起源,而儒家在这个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中国古代唯一的官方哲学。
儒家所倡导的仁爱、礼乐等思想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在这个时期,佛教的传入开始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佛教提倡的空、假、中、缘等思想为中国哲学注入了新的思维方式。
4.唐宋时期的哲学唐宋时期是中国哲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儒家、佛教、道教三家之学并重,并通过讲学和创作产生了新的思想成果。
这个时期的孟子、程子、朱熹、王阳明等人都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明清时期,儒学开始式微,佛、道两大思想在中国哲学中占有更大的地位。
这个时期的王守仁、王夫之等人都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西方哲学的发展1.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开端,其思想家们涉及逻各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他们对世界起源、宇宙万物和人类的本质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讨论。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2182c6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4.png)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一、哲学的起源1、哲学的含义: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和世界的关系。
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哲学的起源: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的实质: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4、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方法论是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特殊,个别)哲学是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普遍,一般)2、联系:(1)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2)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四、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
2、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是: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2)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从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
局限性: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气者,理之依也;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544098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01.png)
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剩余价值理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获得剩余价值。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3.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人民民主、共同富裕。
-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过渡。
-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必然替代,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4. 国际政治与经济- 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 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多极化、全球化、区域一体化。
- 国际组织的作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经济建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
- 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 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和谐社会。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8.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依法治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
- 法治政府: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的法治政府。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复习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复习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cc1374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e3.png)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复习知识点汇总前三个单元1.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产生?哲学的作用?含义: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
产生:(1)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作用:哲学与我们的省后、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1.2哲学的实质和发展?(第四页相关链接小字部分的)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因此,哲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
1.3哲学的差异(第四页相关链接小字部分的)面对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哲学家可以反映它的这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它的那一方面;可能正确地或比较正确地反映,也可能不那么正确地乃至歪曲、错误地反映。
1.4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区别:(1)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从本义上讲就是智慧之学。
(2)形成不同: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哲学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成果。
(3)特点不同:世界观人人都有,是零散的、不自觉的、简单化的;哲学并非人人都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联系:(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都是关于整个世界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
1.5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6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解释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个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起进行概括和升华,从过年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高频考点知识归纳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高频考点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3f53819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78.png)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高频考点知识归纳哲学原理方法论一、辩证唯物论——探究世界的本质(物质、意识、规律)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要求我们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事物,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原理: 产生: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在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构成:构成社会生活物质条件的及基本要素是客观的,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ƒ发展:人类社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
(5)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6)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我们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坚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立场,反对有神论。
2.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违背规律。
(2)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我们要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3)我们要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能动创造性,人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其本质和规律;(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可以指导人们改造世界,通过实践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能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规律的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高二政治必修4知识点归纳
![高二政治必修4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ad615af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13.png)
探索认识的奥秘
(该单元具体知识点未在提供的参考文章中明确列出,但可能包含对认识过程的深入探讨,如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发展阶段、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等。)
第五单元
追寻价值的脚步(人生价值观)
1. 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2.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高二政治必修4知识点归纳
单元/课
主题
知识点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1. 哲学的产生: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2.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3.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4.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5.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以及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6.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观点是核心观点,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与时俱进是独特的理论品质。
第二单元
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
1. 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2.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第三单元
把握思维的奥妙(认识论)
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2. 现象、本质和规律的关系: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本质离不开现象,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政治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政治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101aa61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5.png)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哲学是什么?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与生活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Ⅰ、作用:使人聪明,给人智慧。
Ⅱ、意义:a、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b、指引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Ⅲ、任务: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引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Ⅳ、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
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活的灵魂。
(2)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②、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2、哲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1)其他科学:①、内容:a、自然科学知识b、社会科学知识c、思维科学知识②、特点:哲学对某一具体领域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与最普遍的规律。
5.马克思主义哲学A、产生的历史条件:(1)阶级基础:欧洲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2)自然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等。
(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B、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一、哲学的物质概念1、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政治哲学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政治哲学必修四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6003b0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11.png)
政治哲学必修四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理解哲学是什么?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反作用于生活,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
哲学是指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人们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发展史上,虽然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哲学部分必备知识点(共170个)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哲学部分必备知识点(共170个)](https://img.taocdn.com/s3/m/804f7255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3a.png)
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哲学部分必备知识点1.哲学智慧起源于对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而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4.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6.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7.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
9.哲学的本义就是热爱智慧、追求智慧。
10.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11.哲学属于世界观,但世界观不一定是哲学。
世界观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科学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12.人人都有世界观,但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并不是哲学。
13.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14.哲学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
15.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16.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17.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18.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展开的。
20.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1.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气、火、土等。
24.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梳理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2719e53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c1.png)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哲学理论知识)一、追求智慧的学问1.哲学的起源⑴本义:①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其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②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⑵产生:①(本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②(处理的关系:)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③(起源:)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认识世界)⑶作用:指导人们的生活和实践。
哲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助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特别提醒】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升华)。
②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哲学不等于真正的哲学。
③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全面理解哲学的概念:①从本义上看:哲学是一门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从本质上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从产生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④从特点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⑤从作用看: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指导具体科学,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⑴内涵: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特别提醒】①“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②“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能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⑵内容:①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知识点归纳
![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7f944a33c1ec5da51e270ed.png)
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知识点(一)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⑵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⑵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l 解析: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高二政治必修4第六课哲学知识框架
![高二政治必修4第六课哲学知识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3fad7690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a6.png)
第一部分:哲学的基本概念1.1 哲学的概念和特点哲学是研究宇宙万物及其规律的学科,是一种理论性、基础性的学科。
哲学以理论思维为主要方式,通过对世界、生活、思维等问题的探讨,寻求普遍真理和普适规律。
哲学的基本特点是理论性、抽象性和根本性。
1.2 哲学的科学性哲学作为一种学科,具有其科学性。
哲学是对客观世界、思维和实践进行系统的、理论性的、基础性的探索和研究,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1.3 哲学思维与普遍规律哲学思维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认识方式。
哲学思维寻求普遍规律和普遍真理,是对世界、思维和实践的抽象概括和理论诠释。
1.4 哲学的历史渊源哲学起源于古代希腊,经历了古代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
不同历史时期的哲学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人们对宇宙、人生和社会的认识和思考。
第二部分:哲学认识论2.1 哲学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哲学认识论是研究认识、思维和真理问题的学科。
它关心认识的起源、本质、发展规律和认识的目的等基本问题。
2.2 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是哲学认识论的两大基本立场。
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物质是第一性,思维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认识论则认为思维是第一性,物质是思维的产物。
2.3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承认认识的局限性,认为真理是相对的。
2.4 辩证唯心主义认识论辩证唯心主义认识论则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活动,真理是主观认识的产物。
辩证唯心主义认识论强调认识的主观性和社会性。
第三部分:哲学的价值观3.1 哲学的人生观哲学的人生观是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和评价。
哲学对人生的理解,涉及到生命、存在、幸福等方面的问题。
3.2 哲学的社会观哲学的社会观是对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评价。
哲学对社会的理解,涉及到人类社会的本质、发展趋势及改造。
政治哲学必修四知识点
![政治哲学必修四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15c4860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3.png)
政治哲学必修四知识点1. 政治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政治哲学是研究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及政治权力、正义、公民权利等问题的分支学科。
它关注的研究对象包括政治权力的来源、性质和限制,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和公正性,个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等。
2. 社会契约伦理学。
社会契约理论认为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们自愿以契约形式共同承认政府权力的原则。
社会契约理论主要有霍布斯、洛克和卢梭三个版本,并且在不同的版本中对人性、权力分配和政府职能等问题做出了不同的回答。
3. 自由主义和平等主义。
自由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权利和自主决策的重要性,强调国家应该提供公正的法律制度来保障个人的自由。
平等主义则更加关注社会中的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的不平等,并主张通过政府干预来缩小这些不平等。
4. 政治权力的正当性和限制。
政治哲学讨论政治权力的正当性和合理性问题,如何限制政治权力的滥用。
其中,包括关于民主的理论、选举制度的合理性、政府分权、权力制衡等议题。
5. 哲学概念在政治中的应用。
政治哲学常常引入一些哲学概念来分析政治问题,如公正、人权、理性、道德等概念,并探讨这些概念在政治实践中的应用和价值。
6. 政治和道德的关系。
政治哲学也探讨政治和道德之间的关系,例如政治决策的道德性、政府责任和道德义务等问题。
7. 政治意识形态的争议。
政治哲学研究政治意识形态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如自由主义、共产主义、保守主义等意识形态的理念和实践,并讨论它们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8. 民主的理论和实践。
政治哲学家研究民主的理论基础,包括公民参与、多元政党竞争、言论自由等,并探讨民主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
以上是政治哲学必修四的一些主要知识点,但并不是详尽无遗的。
政治哲学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学科领域,还有许多其他的重要议题和思想流派值得进一步学习和探讨。
【优质】高中必修四政治哲学知识归纳word版本 (5页)
![【优质】高中必修四政治哲学知识归纳word版本 (5页)](https://img.taocdn.com/s3/m/c733fd7fcf84b9d528ea7a5a.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中必修四政治哲学知识归纳哲学是高中政治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政治高考的时候占据了四分之一的分值,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你都掌握得怎么样了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重要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政治哲学知识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1、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1)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原理:①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因此,我们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又不能迷信书本和权威,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原理:①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任何事物对于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有走向衰落和灭亡。
②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2、创新的作用任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归根到底都与创新密切相关。
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重点知识点.doc
![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重点知识点.doc](https://img.taocdn.com/s3/m/b6c07dba3968011ca200917c.png)
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重点知识点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重点知识点(一)1、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重点知识点(二)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高中政治必修四 哲学原理归纳
![高中政治必修四 哲学原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d27491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10.png)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原理归纳哲学原理归纳一、哲学原理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哲学原理是指揭示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普遍规律,是哲学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要素。
哲学原理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 普遍性:哲学原理适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2. 统一性:哲学原理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 基础性:哲学原理是其他学科的理论基础,为其他学科提供思想方法和理论指导。
4. 抽象性:哲学原理是对实际事物的一般规律的抽象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以下基本原理:1. 辩证法的一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2. 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原理:包括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的飞跃、事物的发展的周期性等。
三、唯心主义的基本原理唯心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它认为意识或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和决定性因素。
唯心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1. 精神第一性原理: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或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和决定性因素。
2. 意识的独立性原理:唯心主义主张意识具有独立存在的能力和本质。
3. 精神的创造性原理:唯心主义认为精神具有创造事物的能力和作用。
四、辩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不同的哲学观点,它们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存在着根本的对立关系。
1. 认识论上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2. 方法论上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主张实事求是、全面分析问题,唯心主义则强调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
3. 社会实践上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唯心主义则强调精神的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
五、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关系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也存在着对立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待事物的态度上:唯物辩证法强调对事物进行全面、具体、历史的分析,而形而上学则倾向于片面、抽象和静止的认识。
高中政 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 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bab388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5.png)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哲学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科,它引导我们思考世界的本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哲学知识,下面就为大家进行总结。
一、哲学是什么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零散的,而哲学则是将这些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
哲学也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火、土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自然科学中的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知识点总结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什么是矛盾?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海洋中扬帆远航,才能历经风雨,又见彩虹。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意义:想问题、办事情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
5、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个性)的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是可以变化的。
方法论意义:(1)应该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2)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相互联系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就是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知识点:实现人生的价值1、理解什么是人的价值,掌握评价一个人价值大小的标准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2、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思考并深入体会价值观的选择与人的幸福之间的关系?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3、联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等相关知识,明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4、懂得劳动及奉献对人生的意义创造价值,体验幸福:在劳动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促进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体验人生幸福。
5、思考为什么强调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是不可能的。
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知识点:时代精神的精华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①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直接理论来源: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从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批判地吸取)]※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一)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什么是联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画面。
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4)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 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含义不同;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2)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的部分可以决定整体的功能。
(3)方法论:○1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2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 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二)1、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什么是发展):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1)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3) 方法论: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4、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1) 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2) 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3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
方法论:1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三)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 矛盾的含义。
(2)矛盾的同一性。
(3)矛盾的斗争性。
(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5)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1)矛盾的普遍性含义: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1)矛盾的特殊性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
4、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1)二者相互联结。
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2)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1)区别: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就是主要矛盾。
其他矛盾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这就是次要矛盾。
(2)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1)区别:一个矛盾有两个方面,其力量是不平衡的。
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这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另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3)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2)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
(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联系:两点之中有重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4)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论)(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矛盾的特殊性。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