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试卷(文科)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政治试卷(文科)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命
题人:陈太平
本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共75分)
一、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2分,共48分)
哲学思想是人类思想园地里最艳丽的花朵。它总揽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虽流派纷呈、学说各异,但它们在对世界“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上,可以划分为两大基本派别,这就是
A、科学哲学与非科学哲学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论与唯心论
D、人民史观与英雄史观
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
A、对物质与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回答不同
B、对物质和意识是否统一的回答不同
C、对意识与物质谁更重要的回答不同
D、对物质世界是否发展的回答不同
3、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不同于历史上旧哲学唯物论,主要在于
A、既承认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又承认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B、既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又承认意识决定物质
C、既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又承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
D、既承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又承认物质对意识的反作用
4、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指出,对科学研究而言“哲学是灵魂”。这说明
A、哲学理论随着科学的发展而进步
B、哲学思想对具体科学研究有指导作用
C、哲学思想是一切科学的发祥地
D、一切哲学理论在本质上都是科学的
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过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5、就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
A、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映象
B、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C、物质世界发展的必然产物
D、人脑特有机能的必然结果
6、人的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别,就认识活动看这种差异性的原因在于
A、事物的性状有真实与虚假之别
B、意识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本身
C、意识是否如实反映了客观事物
D、意识是否对客观事物有反作用
7、德国哲学家弗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这个说法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人脑是产生意识的前提条件B、错误的意识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D、客观存在是意识的真正来源
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些说法表明
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片面的
B、人们的认识能力决定人们认识的正确与否
C、对事物的全面的认识就是正确的认识
D、意识可以从多角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也是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9、下列观点和做法既符合普遍联系又符合客观联系原理的有
①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③城门失火,殃及池鱼④国之将亡,必有妖异;国之将兴,必呈吉祥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10、培根说:“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这告诉我们
①因果联系是联系客观性的本质②揭示事物的因果联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③把握因果联系能够提高人们活动的预见性④懂得因果联系才能有效进行实践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中国古代有一个“刻舟求剑”的故事,类似故事中那位求剑者的错误今天仍有人重犯。从哲学上看,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求剑者的错误在于
A、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承认联系的客观性,否认联系的具体性
C、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D、承认事物的内部联系,否认事物的外部联系
12、三大产业构成了国民经济的整体系统,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滞后,直接制约着一二产业的发展,为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必须加快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这说明
A、整体与部分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
B、整体与部分是统一的和相互促进的
C、部分对整体具有制约作用
D、部分不能代替整体的功能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整个世界就是一条无限运动变化发展的不息河流。
13、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推动着事物的发展。以下对这一论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联系是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原因
B、联系是运动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C、一切变化都是联系和发展
D、运动和发展是联系的本质内容
14、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在承认世界物质性的同时,又承认物质世界的运动,并认为运动
A、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与根本属性
B、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基本内涵
C、是静止的特殊形态和表现
D、可以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
15、发展是辩证法的一个重要特征,以下对发展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发展是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的总和②发展是运动与变化的总体性质和趋势
③发展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位置的变更④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16、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
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以上两种观点
A、前者正确说明了运动与发展的关系
B、都夸大了运动与静止的对立
C、前者坚持运动与静止的统一,后者割裂运动与静止的统一
D、都科学地揭示了运动与静止在不同条件下的特殊性
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17、毛泽东同志指出:“将来有将来的两点,现在有现在的两点,各人有各人的两点。总之,是两点而不是一点。说只有一点,叫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句话说明
A、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由对立推动的
B、矛盾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C、矛盾在形式和内容上各不相同
D、矛盾双方的依存是绝对的
18、人类在改造世界并创造出巨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的同时,对自然环境也造成了破坏,如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等。从哲学上看这启示人们
A、矛盾双方的对立是不可改变的
B、人们应该创造性地改造自然
C、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D、应当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19、邓小平同志一再告诫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哲学依据是
A、矛盾既是具体的又是客观的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客观性之中
C、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D、个性寓于共性中,共性包含个性
20、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包括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两个内容。这两个内容在理论上的区别主要在于
A、二者研究的前提不同
B、二者内在的辩证关系不同
C、二者的方法论意义不同
D、二者在事物中的地位不同
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21、“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这副对联告诫人们
A、要坚持适度原则
B、要不适时机地促成飞跃
C、要重视量的积累
D、要充分重视内因
22、老子云:“图(打算)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开始)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事物的变化首先是从量变开始的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③质变是通过发展实现的④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3、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成就就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唯有长时期的积累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结果
B、量变是消极的变化,质变是积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