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小说阅读专题能力训练二小说阅读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能力训练二小说阅读(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虎啸震千山

聂鑫森

年逾古稀的老画家高昌,阔别故乡虎山县三年后,欣然归来了。不是应县委、县政府的邀请,而是主动打电话要来,声明路费、住宿费、餐饮费都由自个儿掏,绝不增加公家的任何负担。

虎山县在本省的西南角,从省城坐火车去也就十几个小时,高昌居然三年没来。以前,每年他必来两三次,都是县委、县政府邀请的。虎山县一直戴着顶“贫困县”的帽子,属“老、少、边、穷”地区。

为了稳稳地戴牢“贫困县”的帽子,省城、京城若有掌实权的大人物下来视察,县里没有什么稀罕东西款待,就提早把高昌接来,现场画张指画相赠,不算是行贿,但画的名贵明摆着的,于是便会不断得到各级部门的扶贫救助款。除此之外,高昌只要听说县里有建希望小学、救灾、助残的消息,便会慷慨地寄钱过去。尽管他出来读书、工作几十年了,老家也没什么直系亲属。

“著名指画家”的头衔没变,对桑梓之地岂能不关心?

三年前,虎山县新换了县委书记和县长。一个叫荒薪,一个叫魏艾。都是三十岁不到,是名副其实的“80后”。他们到省城开完会后,特地来看望高昌。

荒薪说:“高老,这么多年来,家乡真的麻烦您了,又是画画,又是捐款。我们上任后,下决心带领全县人民脱贫致富。”

“好。你们需要我做什么?尽管提。”高昌一捋花白的胡须,说。

魏艾说:“在没有摘掉‘贫困县’这顶帽子前,我们绝不邀请您回家乡,也绝不麻烦您去作什么应酬画。靠国家拨款扶贫,那是庸人之举,得苦干、实干、巧干,把经济搞上去!”

高昌说:“画画,捐钱,我愿意!更佩服你们年轻人,有胆有识,敢想敢干。好,我在省城的家里静候佳音。”

末了,荒薪说:“高老,我们想最后麻烦您一次,请您画一张画,就挂在县委常委会议室里,让我们一看见画,就脸红,就心跳,就不敢有丝毫松懈。”

高昌一笑,说:“你一定想好画题了,快说,让我画什么?”

“远景是家乡的虎跳山,近景是花树丛中的一个鹞窝,襁褓中睡着一个婴儿。题款为:‘靠国家财政哺乳,贫困县永远是贫困县。’”

高昌蓦地站起来,向内室喊道:“老伴儿,快拿酒来!这幅画我想了好多年了,只是怕冲撞了‘父母官’,没有画。你们有这种心怀,老夫要谢谢你们了。”

这三年,虎山县没邀他回去画过应酬画,也再没上门来求画去送人。

高昌看报看电视,或者打电话找熟人打探消息,虎山县真的甩开膀子干得热火朝天:发展多种经营,培育规模产业,种粮、造林之外,开辟了中草药园、水果园、蘑菇基地、蔬菜大棚、野猪和野兔养殖场。并引进外资、内资,办工厂进行深加工,家具厂、竹器厂、罐头厂、腊制品厂、酱菜厂、石料厂、中药厂……“贫困县”的帽子摘掉了。

可荒薪、魏艾没有邀请高昌回老家来。

高昌心想:这两个年轻人野心不小,还想好上加好,要让他真正地刮目相看。他等不及了,打电话通报一声,自个儿就来了。

到车站接车的,只有两个年轻人,他们说,书记、县长交代了,由他们陪高老参观,想去哪都行。高老满意了,书记和县长才敢来拜谒,否则,无脸见人啊。

高昌扎扎实实参观了四天,走工厂,访园圃,看基地,问农家,虽然有些累,却心花怒放,不是一朵两朵,而是成团成簇。

高昌用手机联系上了书记和县长,说他要设晚宴感谢县委常委全体同志,人必须到齐。吃完饭,他要当众展示他带来的一幅指画新作。有一个不来吃饭的,他就立马回省城去!

晚宴设在高昌下榻的五星级“虎山宾馆”,是由一位虎山县籍的台商开办的。

荒薪说:“高老考察了几天,您说满意了,我们才敢来。”

“旧貌换新颜,我太高兴了。”

魏艾说:“您请客,怎么行?我已通知办公室的人去埋单。”

“我是代表老百姓,谢谢你们。这点钱,我还出得起,早把款付了。来,我敬各位一杯,你们辛苦了!”

酒过三巡。

高昌拿起放在身边的一个长条形木盒子,从里面取出一轴画来。

“荒薪、魏艾二位小友,请你们一个人拿住一端,展开来。”

这是一幅四尺整宣的横幅,画的是一只立于山冈上的老虎,仰天长啸;身后是青松、翠柏、杜鹃花。画名为《一啸震千山》,还题了一首小诗:“方兴未艾致富忙,放眼故乡着新装。襁褓不留哺乳虎,雄风卷过万山冈。”

宴会厅里响起一片掌声。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老画家要回故乡看看却声称自己掏钱,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虎山县还是那么贫穷落后,不想再增加公家的负担。

B.高昌虽然对县领导用自己的名气换取救助款的事深恶痛绝,但只要家乡需要建学校、救灾、助残,他还是会慷慨相助。

C.新任县领导请高老画一幅“襁褓”图,用心良苦,是希望可以借此激励自己奋发图强,带领家乡人民摆脱贫困。

D.虎山县实现了脱贫,县领导却没有主动邀请高老前来,他们是想让老画家不请自来,以便给他一个惊喜。

2.小说叙事采用双线结构,线索分别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试做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老画家高昌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邻居

伊北

①老黎搬进来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晚上下班回来,开了门,大家才发现进门过道里有人半蹲着在炒菜,弄得整个房间乌烟瘴气。炒菜的人看见住户们回来了,尴尬地笑了笑,嘴里咕咕哝哝地说了几句,大概是在跟大家打招呼。大家捂着鼻子过去了,他见没人理,便继续低头炒自己的菜。

②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大都市里,我们都是外来客,我们买不起房子,但又不想住得太偏远,便只能不断压缩自己的物理空间。在这所较高档小区的大房子里,足足住了十户人家。最大的一家占地面积十多平方米,最小的一家则只有五六平方米。我们秉持互不干扰的原则,小心翼翼地在这套房子里栖居。别看地方小,我们这所房子的住户最低学历也是大学本科,有工作的,有考研的,每个人心里怀着一种莫名的清高,朝自己的理想奋斗,我们太需要一个家。

③可新近到来的老黎,却打破了我们原有的生活。从第一眼看到老黎,大家就感到他跟我们不是一路人。他头发油脏,衣着邋遢,他在公共走道里炒菜,电视声开得老大,他在水池边吸烟,他起得太早,而且每次都惊天动地;更糟的是,不久他那爱聒噪的老婆也跟着住了进来。在这套房子里,没人理老黎,人们自觉地避开他,即使是狭路相逢,大多数人也会选择低眉——装作没看见,各自走过。大都市特有的冷漠,每天都在我们这里上演。

④老黎心里似乎也明白,在这里,没人看得起他,他只是一个批发毛巾的,虽然有时候,他竭力想同周围的邻居说一两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他的热情,可似乎谁也不肯给他这个机会。我们早出晚归的生活习惯,也导致大家跟老黎实在搭不上,直到“七号”搬了进来。“七号”特指在七号房住的人。没人知道这对情侣从哪里来。从种种蛛丝马迹看,那女的大概是大专毕业,但同时又是失业状态(因为她总待在房子里);男的大学毕业后找了份工作,过着紧张的早出晚归的生活。谁也没想到,白天大段空余的时光,竟然促成了“七号”女主人和与她相差不下二十岁的老黎的友谊。在洗菜池,他们总是长时间地聊着,他们讨论做菜的方法、讨论北京的天气、讨论各自家乡的特色,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发展到后来,他们甚至开始拼桌子吃饭,俨然一家人。

⑤“七号”女主人怀孕了,出于对母子健康的考虑,他们决定搬到更好的地方去。“七号”搬家了,这在这座城市里,本是件再寻常不过的事,可老黎却为这件事忙得不亦乐乎,又是帮他们找车,又是帮他们抬家具,依依不舍地送走了这对年轻的夫妇。“七号”走了,老黎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状态,他每天用意志抵抗着来自其他邻居的冷漠,时时刻刻,我们似乎都在提醒他,他跟我们不是一类人,他永远别想走进我们的社交圈。老黎是寂寞了。究竟谁可以满不在乎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之,老黎是不行,他是标准的中国人,他似乎还不习惯孤独的生活。

⑥一天早晨,我打开门,准备走出去,转头间,看见老黎正抱着一个笨重的大箱子朝门外走,我连忙把门拉得很开,让老黎先行。老黎缓慢而吃力地从我身边走过,偏过头,脸上有一种尴尬的笑——像刚来的时候那样——随即说了声,谢谢啊。从他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一种渴望。即便只是一个举手之劳,他都感谢万分,他太需要别人的接纳。我连忙说,没什么没什么,赶紧躲开了老黎的眼睛,到底没与他有更多的交流。在人情淡薄的都市里,我似乎已经习惯了点到为止,习惯了自保,习惯了戴起面具过日子。一年后,老黎搬离了这儿,我再也没见到过他。后来听人说,老黎现在住在大杂院里。“那里才最适合他”,这是邻居们对于老黎的评判。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以《邻居》为题,但新搬来的老黎始终不能被大房子里的其余房客接纳,最后选择搬离,这一冰冷事实使得文章的题目充满了讽刺意味。

B.文章中的“我”是串连小说情节的线索人物,文章着力描写了老黎初来时的情景和老黎搬离时的情

景,“我”既是事件的观察者,也是事件的参与者,使作品读起来更加真实可感。

C.“七号”女主人能跟和她相差不下二十岁的老黎成为好友,表明老黎在环境的熏陶下慢慢适应了与邻居相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