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地球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2、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地球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1)经线的形状是半圆;(2)经线长度都相等;(3)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 E 表示,0° 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 表示;
经度变化规律:东增东经,西增西经,经度最大为180 度。
5、纬线:纬线特点:(1)纬线的形状是圆;(2)纬线长度不相等;(3)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4)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 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 表示。
纬度变化规律:北增北纬,南增南纬,纬度最大为90 度。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 为高纬度。
7、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 和160°E 为
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200W 以西到160°E 属于西半球(大于20°W 或大于160°E)20 °W 以东到160°E 属于东半球(小于20°W 或小于160°E)
8、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 小时);自转中心:地轴。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9、地球的公转: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五带形成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0、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与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规律。(P16图1.17 )
① 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夏至日(6月22 日前后)太阳直
射点在北回归线;冬至日(12 月22 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春分日( 3 月21 日前后)和秋分日(9 月23 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②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 °N )、北温带(23.5N--66.5 ° )、热带(23.5 N--23.5 °)、南温带(23.5 °--66.5 S)、南寒带(66.5 °--90 °)
11、五带的划分(P17图1.19 )
③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
方向转。(北逆南顺)
第二单元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
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量算距离:①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枚地距离
(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比例尺小T表示范围大T内容简单比例尺大T表示范围小T内容详细
比例尺的计算:
3、辨别方向: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线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P23图2.9)
5、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6、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4)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P25图2.13)
(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起是山谷,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伸出是山脊,山顶:等高线中间
高,四周低;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
(坡陡之处等高线密集,坡缓之处等高线稀疏)
7、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
和缓;盆地:周围咼,中间低。。
第三单元海洋与陆地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 %,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P34 图 3.2)
3、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
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4、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5、在地形图上能找出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
(P37 图3.8 、P38 图3.9 )
6、阅读大洲地形图,判断大洲的地形特点。
亚洲:中部高、四周低,山地面积广,地形复杂;非洲:以高原为主(高原大陆)欧洲: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最低南极洲:冰雪覆盖、平均海拔最高南北美洲: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大洋洲: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7、海底地形复杂,有缓缓倾斜的大陆架、巨大而绵长的海岭、深邃的海沟、面积广阔的洋盆。
8、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亚洲)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南美洲)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南美洲)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世界最低点———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
9、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也是导致海陆变迁的原因。
10、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0 世纪60 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①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a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b)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② 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红海将扩大: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区。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是易变的;气候是长期的(多年的),是稳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P48 图4.1)
3、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C,测定方法用温度计。
4、气温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的规律: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2 小时左右(14 时)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会计算气温日较差)
5、气温年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的规律: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