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三国鼎立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中华书局版)

合集下载

4.16《三国鼎立》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4.16《三国鼎立》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4.16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班级授课人数授课地点授课时间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三国鼎立2. 教学年级和班级: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3. 授课时间:2024年4月16日4. 教学时数:1课时本节课将围绕三国鼎立的历史事件展开,讲解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

具体目标包括:通过分析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时间感知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进行推理、论证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形成对三国时期历史特点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国家统一与分裂、民族融合与矛盾等问题的思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 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详细讲解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三国鼎立格局形成的具体过程,包括曹操、刘备、孙权的崛起和三国之间的争霸。

- 三国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重点介绍三国时期的经济特点、文化艺术成就以及科技发展,例如魏国的屯田制、吴国的海上交通和蜀汉的丝织技术。

- 三国时期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分析三国时期的民族关系,特别是蜀汉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治理政策,以及吴国对江南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

2. 教学难点- 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三国时期各种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赤壁之战对三国鼎立格局的影响。

教学中需要通过时间线索和事件因果关系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历史事件的逻辑框架。

- 三国时期政治制度的复杂性:三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如曹魏的九品中正制、蜀汉的丞相责任制等,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较为复杂。

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人物和事件来解释这些政治制度的运作和影响。

- 三国时期的历史评价:学生可能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评价存在误解,如将历史人物简单化、戏剧化。

三国鼎立》(七年级历史)教案

三国鼎立》(七年级历史)教案

三国鼎立》(七年级历史)教案[课题]三国鼎立[课标内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魏、蜀、吴三分天下。

[教学目标]了解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结果,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特点及其影响,培养学生通过典型历史事件认识历史发展趋势的能力。

认识三国鼎立是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过渡阶段。

认识曹操和诸葛亮是这一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重点分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原因和意义。

形成过程:①孙权、刘备势力的发展;②赤壁之战;③魏、蜀、吴三分天下。

形成原因: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根本原因在魏、蜀、吴三国的经济军事力量对比基本处于一种均势状态。

而赤壁之战,孙、刘联合共同抗曹,战略战术正确,大败曹军,使曹操退回北方,不敢轻易南下,是造成三国鼎立的直接原因。

意义: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虽没有改变国家分裂,政权割据的状况,但它实现了三国各自统治范围内的统一,这种局面较之东汉末年从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大步,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也给后来的全国大统一准备了条件。

[难点分析]①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为何一胜一败。

②如何正确评价曹操。

[教学方法]:[教法]启发、讲解、辅导[学法]自学、讨论、探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要求学生熟悉本课的三个目标题。

然后,老师指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与东汉末年两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密切相关。

下面我们先学习第一个战役——官渡之战。

[板书]一、官渡之战(板书)1、东汉末年的割据混战提问:东汉末年为什么会出现军阀集团割据混战的局面?要学生阅读本目第一段大字课文。

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出:东汉后期的黑暗统治,加上连年灾荒,导致了黄巾大起义。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一些州郡官吏和豪强地主趁机扩张势力,逐渐成为各霸一方的军阀集团。

如袁绍、曹操占据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北方最大的军阀集团,刘表占据荆州,孙策占据江东。

(板书)2、官渡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提问: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战胜袁绍呢?学生阅读课文后展开讨论。

中华书局版 七年级 历史 上册 第15课《三国鼎立》 教案

中华书局版 七年级 历史 上册 第15课《三国鼎立》 教案

第15课三国鼎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同时,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

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通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

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

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的著名战役。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准备了条件,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形成的基础。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的割据混战,实现了局部的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认识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需要结合当时曹操造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采取的措施,由于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的的局限,学生不容易理解。

三国鼎立局面是赤壁之战后三方力量发生新的变化,他们各据一方,实现了局部的统一,相比较于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是历史的进步。

这些内容对于初一的新生来说,很难全面理解。

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应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重点应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素质教育,增强学生在复杂历史现象中把握时代的主流,顺应历史潮流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适宜采用启发诱导和直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多媒体教学配合视频创设教学情景。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影音视频素材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放《三国演义》主题曲视频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歌吗?生:知道师:你们看过《三国演义》吗?生:看过师:大家都知道哪些《三国演义》的故事和典故?生:各抒己见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三国鼎立课件 中华书局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三国鼎立课件 中华书局版

讨论: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对社会历史的发 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为什 么?
袁绍
军队数量 三、四万十万军士策略 机动活,出奇制胜 患得患失,指挥不当
用人策略 求贤若渴,广纳贤才 猜忌怠慢,不得人心
个人能力 胸襟博大,智谋过人 志大才疏,色厉胆薄
官渡之战示意图
思考题:
1、官渡之战的历史意义 2、官渡之战给我们的启示
二、三国鼎立
1、刘备、孙权势力的发展
故事会
对故 主 事人 内公 容: :诸 三葛 顾亮 茅 庐 、 隆 中
第15课 三国鼎立
一、曹操统一北方
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状况
东 汉 末 年 群 雄 割 据 形 势 图
一、曹操统一北方
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状况 2、曹操的兴起
曹操兴起的原因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唯才是举”招贤纳士 2、经济上,实行屯田发展经济
官渡之战
曹操和袁绍的力量对比
曹操
1、魏国的建立及其统治 2、蜀国的建立与诸葛亮治蜀 3、吴国的建立及其统治
三国鼎立局势图
练习
“有人认为曹操是一代奸雄,是我国历 史上的大阴谋家。”结合所学史实评析 这一观点。
参考答案:
从历史事实来看,曹操能谋善断,唯才 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 “挟天子以令诸侯”,他重视农耕,大 兴屯田,统一北方并发展了北方经济, 为西晋的统一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 出了伟大的贡献,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
二、三国鼎立
1、刘备、孙权势力的发展 2、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曹军和孙刘联军的力量对比
曹军
孙刘联军
兵力
20万
不足5万
地理因素 长途远征,不熟悉南 据江自守,谙习水战 方水战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三国鼎立》word教案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三国鼎立》word教案
①赤壁之战②文成公主人藏③郑成功收复台湾
④清设驻藏大臣⑤1684年清 设台湾府巩固了东南海防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4.图1中,序号①②③所代 表的政权名称依次是
A.魏、吴、蜀B.魏、蜀、吴
C.吴、蜀、魏 D.蜀、吴、魏
5.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右图反映的是
精讲点拨:
1、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公元208年发生的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
2、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
3、三国时期,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这就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夏朝①西周东周②西汉东汉③西晋
魏蜀吴
图1
A.商朝、秦朝、三国B.秦朝、隋朝、唐朝
C.商朝、秦朝、隋朝D.隋朝、宋朝、明朝
9. 东汉末年社会状况最主要的特点是 ()
A.宦官专权B .军阀割据
C.大一统局面 D.外 族侵扰频繁
10.对赤壁之战中曹操 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B.骄傲自满,对孙、 刘联 军的战术未引起重视
C.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弱
D.天意(刮东风)使曹操失败
达标测试答案
1—5.DCCBC 6—10.DCABD





1、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政,政治黑暗,184年,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军发动了民族大起义。失败后形成了几个大的武力集团。
2、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建立者

洛阳
221年

《三国鼎立》七上册历史教案

《三国鼎立》七上册历史教案

《三国鼎立》七上册历史教案历史不像语文,不需要每一个字都记准确。

譬如商鞅变法问你起到了什么作用。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三国鼎立》七上册历史教案,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三国鼎立》七上册历史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通过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史实,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等,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提高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总结曹操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对比《三国演义》里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之间的差别,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认识在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

认识三国都重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江南和西南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开发。

【教学重难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如何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

【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开篇语就是“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你认为这句话正确吗?从春秋战国到三国的史实是否验证了这一点?“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东汉末年,为什么会涌现出像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等如此多的英雄豪杰?他们都有什么样的作为?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曹操、刘备和孙权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且有那么多的人才为他们出谋划策,为什么到头来却依然要三分天下呢?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激战?三国是指哪三个政权?分别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建立的?开国君主都是谁?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从这一课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吧。

15.三国鼎立 教案(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

15.三国鼎立 教案(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

第15课三国鼎立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材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播放课件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用提问的方式引出第15课“三国鼎立”(屏幕显示)2.学习新课(1)东汉王朝的崩溃请学生阅读课文p76的内容,让学生说出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东汉王朝崩溃的原因。

(屏幕显示原因)(屏幕显示,看图说史:地图反映东汉末年局势如何?)让学生通过看地图了解当时各地出现了许多军阀割据势力。

(屏幕显示,看三国人物)(2)官渡之战让学生阅读课文p77的内容,提问:统一北方的军阀是谁?他为什么能统一北方?当学生回答出曹操之后导入,首先让学生自己看书,寻找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后老师提出讨论问题-----(屏幕显示,让学生观看动画官渡之战)a.曹操为什么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可以从双方心理态度入手)b.官渡之战影响如何?(屏幕显示表格)出曹操写的一首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屏幕显示)老师解释这首诗是由于曹操统一北方后心情激动而写,他不满足于统一北方,于是过渡到赤壁之战。

(3)赤壁之战先出示赤壁之战形势图,同时说明当时战前形势,刘备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来辅佐自己。

(观看动画三顾茅庐的影片)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大臣、杰出的政治家。

老师提出讨论问题:(屏幕显示)官渡之战胜的曹操为什么会在赤壁之战中败在孙刘联军手中?老师指导:(从孙刘联军、曹弱点、指挥者态度、计策、人心向背、地理因素、气候原因等方面考虑)老师总结指出:正是由于赤壁之战后曹操逃到北方,孙刘才能巩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了!出示三国鼎立形势图讲解。

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三国鼎立》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的过程。

教材内容包括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等。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三国时期的历史知识的初步了解,对于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需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了解,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必然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掌握赤壁之战的影响,认识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历史,感悟历史的沧桑变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2.难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必然性。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国时期的地图,让学生对三国鼎立的局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这一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述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重点讲解曹操的政治、军事才能。

让学生了解曹操在北方的影响力,为后续赤壁之战做铺垫。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赤壁之战的原因和影响。

让学生通过合作探讨,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必然性。

4.巩固(5分钟)提问学生关于赤壁之战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同时,引导学生总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三国鼎立》导学案 中华书局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三国鼎立》导学案 中华书局版

第15课三国鼎立学习目标1.概述官渡之战的特点,概括其影响,归纳曹操获胜的原因。

2.概述赤壁之战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归纳曹操失败的原因。

3.描述三国鼎立的史实,说明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认识卫温到达夷洲、西晋统一全国的影响。

4.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预习导学1.东汉王朝的崩溃(1)黄巾起义:184年,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军在黄河南北发动了农民大起义。

(2)军阀互相混战,东汉名存实亡。

2.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1)官渡之战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200 年曹操⇔袁绍曹操以少胜多曹操初步统一北方(2)赤壁之战背景时间过程结果影响①曹操统一了北方;②刘备、孙权占据长江流域,但力量较小208年曹操率军南下,孙刘组成联军,在赤壁决战孙刘联军在周瑜指挥和黄盖配合下,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想一想:孙刘联军为什么能取得战争的胜利?①曹军大多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又不适应南方水土,疾病流行,造成士气低落。

②曹操自恃有20万大军,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③曹军战术错误,用铁链把战船连起来造成行动不便。

④大敌面前孙刘两家精诚团结。

(言之有理均可)3.魏、蜀、吴三国鼎立(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三国发展经济(3)三国鼎立局面的结束:280, 西晋统一全国。

合作探究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立的形式进行展示。

问题一: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结局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兵力的多寡不是唯一的因素,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经济政治因素,其次是战争指挥者的正确决策和指挥,战术运用是否得当。

官渡之战曹操夜袭乌巢,烧了袁绍的粮草阵地。

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运用火攻,烧了曹操的水寨并延及岸上兵营。

这些都是抓住了对方的弱点、出奇制胜的典型战例。

问题二: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赤壁之战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15课三国鼎立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15课三国鼎立

第15课三国鼎立七年级历史教案〖内容标准〗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①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

②知道曹操屯田、诸葛亮治蜀,卫温首达夷洲等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①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

②识读“赤壁之战示意图”,学会利用地图讲述战争的经过。

③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了解三国所在区域的今天省份,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

④讨论“三国鼎立时期,为什么地区经济得到显著发展?”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①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②认识在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

③认识三国都重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江南和西南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开发。

〖教学要点〗1.重点三国鼎立局面主要是通过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形成的,这两点即是本课的重点,曹操统一北方一是符合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二是展现了曹操个人的雄才大略。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刘备、孙权联合抵抗曹操,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2.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即怎样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是本课的难点。

都是既要将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有机结合,又应还历史的真实性,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有个真实的完整的了解。

〖教学建议〗1.三分天下①面对军阀混战的局面,启发学生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从而认识到“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唯才是举”是曹操高人一筹和过人之处的所在。

官渡之战既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一战,又突出曹操以少胜多的灵活战术。

使学生对曹操有个形象的了解。

②介绍江东孙权势力的稳固,刘备“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国辅佐后正伺机发展,使学生既了解三分天下的三种势力的基本情况,又对孙权与刘备有了初步的印象。

③赤壁之战:一是训练学生运用“赤壁之战示意图”,讲述战争经过,体会整个战争的壮观场面。

三国鼎立 说课稿

三国鼎立 说课稿

客 观
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2)赤壁之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 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 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 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 月。 ——苏轼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课程标准 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1、知识和能力 (1)引导学生了解东汉王朝崩溃的原因及官渡之战和赤壁 之战的作用 (2)学生掌握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理解课本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感受分裂时期的动荡,体 会统一时期的安定,培养热爱统一和维护统一的意识
骄傲轻敌;曹军长途跋涉,
疲惫不堪;曹军水土不服, 曹操 疾病流行;曹军是北方人, 不习水战;曹操指挥失误
天时
孙、刘 人少力弱
地理 人和
请思考 曹操官渡之战大获全胜,而赤壁之战败国鼎立的形成
220年曹丕 称帝国号 魏定都洛 阳
221年刘备成都称帝 国号汉史称蜀汉 222年孙权在建业称王 国号吴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 片头,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东汉王朝的崩溃
学生阅读《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和课本内容了解东汉王朝崩溃的原 因和过程
2、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1)、官渡之战 主 观
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招 贤纳士,人才济济。 经济:实行屯田,发展生产。 军事:精通《孙子兵法》,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

历史《三国鼎立》教案【优秀5篇】

历史《三国鼎立》教案【优秀5篇】

历史《三国鼎立》教案【优秀5篇】《三国鼎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表演、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通过层层设问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从历史人物的身上吸取经验教训,完善自我修养。

(3)通过自列表格或自画示意图的方法,掌握三国鼎立的史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官渡之战中袁绍的刚愎自用,不堪一击,曹操的善于用人、沉着冷静;赤壁之战中曹操的雄心勃勃,刘备、孙权的精心策划、同仇敌忾。

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从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人物身上,学生们能很好地照出自己的优缺点,达到“读史明智”的目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背景、特点、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主要围绕以下三块内容展开,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联,在一些重大战役的作用之下,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逐步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中华书局版七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 三国鼎立【推荐下载】

中华书局版七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 三国鼎立【推荐下载】

中华书局版七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三国鼎立七年级上册(中华书局)《三国鼎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⑴识记与理解:理解一种局面——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影响;记住二个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结果;知道三个国家——魏、蜀、吴的建立者、建国时间、国号和都城;认识四个人物——袁绍、曹操、刘备、孙权。

⑵能力和方法:通过对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及三国鼎立对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本质及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曹操的评价,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和方法。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树立初步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唯物史观,把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第一标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因为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一步,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促进社会和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为国家再次统一奠定基础的重要史实。

难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影响。

因为教材没有作具体详细的分析,而七年级学生还不具备透过现象抓本质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并充分利用图片、视频以及学生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应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本着教育与教学相一致、教育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相一致、直观性等教育教学原则,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为主要目的。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为了把学生带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

问学生:你们知道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学生回答:《三国演义》,教师介绍:《三国演义》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成功刻画了一千多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课堂,探寻三国鼎立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材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
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播放课件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用提问的方式引出第15课“三国鼎立”(屏幕显示)
2.学习新课
(1)东汉王朝的崩溃
请学生阅读课文p76的内容,让学生说出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东汉王朝崩溃的原因。

(屏幕显示原因)
(屏幕显示,看图说史:地图反映东汉末年局势如何?)让学生通过看地图了解当时各地出现了许多军阀割据势力。

(屏幕显示,看三国人物)
(2)官渡之战
让学生阅读课文p77的内容,提问:统一北方的军阀是谁?他为什么能统一北方?
当学生回答出曹操之后导入,首先让学生自己看书,寻找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后老师提出讨论问题-----(屏幕显示,让学生观看动画官渡之战)
a.曹操为什么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可以从双方心理态度入手)
b.官渡之战影响如何?(屏幕显示表格)
出曹操写的一首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屏幕显示)
老师解释这首诗是由于曹操统一北方后心情激动而写,他不满足于统一北方,于是过渡到赤壁之战。

(3)赤壁之战
先出示赤壁之战形势图,同时说明当时战前形势,刘备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来辅佐自己。

(观看动画三顾茅庐的影片)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大臣、杰出的政治家。

老师提出讨论问题:(屏幕显示)官渡之战胜的曹操为什么会在赤壁之战中败
在孙刘联军手中?
老师指导:(从孙刘联军、曹弱点、指挥者态度、计策、人心向背、地理因素、气候原因等方面考虑)
老师总结指出:正是由于赤壁之战后曹操逃到北方,孙刘才能巩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了!
出示三国鼎立形势图讲解。

先让学生看书,老师出示表格后让学生填充表
为了战胜对方,各自度积极采取一系列发展生产、增强国力以巩固政权的措施。

曹魏侧重发展农业生产;蜀汉注重发展丝织业;孙吴造船业水平较高,派将军卫温率领船队对达夷州。

(6)分立结束,又归统一。

三国鼎立的结束要注意“三部曲”:一是魏灭蜀,二是西晋代魏,三是西晋灭吴,统一南北。

3.课堂作业(用屏幕显示作业)
4.课堂小结
5.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练习p53-54.
2.预习第十六课两晋与南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