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沿黄城市带发展计划规划
宁夏沿黄城市群的同城化构想_解读宁夏打造_黄河金岸_发展战略
2008年11月第10卷第6期宁夏党校学报Journal of Ningxia C ommunist Party Institute Nov.,2008Vol.10 No.6【宁夏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宁夏沿黄城市群的同城化构想 ———解读宁夏打造“黄河金岸”发展战略范弘雨(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宁夏银川 750021)摘要:同城化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是城市群、城市圈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同城化是当前城市在发展中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既具有理论意义又有指导价值。
同城化构想的规划,将进一步加快宁夏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沿黄城市群;同城化;黄河金岸;宁夏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21(2008)06-0086-04收稿日期:2008-08-30作者简介:范弘雨(1975-),女,宁夏盐池人,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1 2008年宁夏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城市集群化时代已经来临,要大力实施沿黄城市带(群)发展战略,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等十个沿黄城市(群)中要力求做到“六个一体化”,通过这种同城化的持续推进,打造“黄河金岸”。
这表明,宁夏已进入一个现代城市化的新历史阶段。
如何理解宁夏沿黄城市群发展战略中的同城化构想,将是正确解读宁夏打造“黄河金岸”发展新思路的关键。
一、“同城化”概念的界定通过对1957年法国经济学家戈特曼提出的“大都市圈”理论的理解,可以对城市发展的趋势作出归纳:即乡村→城乡→单体城市→自然城市群→初级城市群→大都市圈=同城化→高级城市群→多个高级城市群构成世界性城市带→世界城乡一体化。
因此,同城化是世界城市化理论新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化和世界大城市带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形态。
“同城化”实际上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为打破传统的城市之间行政分割和保护主义限制,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以达到资源共享、统筹协作、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一种发展战略。
国务院关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3.08.17•【文号】国函〔2023〕79号•【施行日期】2023.08.17•【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3〕79号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部《关于报请批准〈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自然资发〔2023〕95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通道枢纽,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要节点,是支撑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地区。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753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42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1.2万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国家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超过72.8亿立方米。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等风险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91
—
1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25.1
36
—
31.5
—
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345
27000
12
(元)
25186
10.8
1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675
8200
12
(元)
9119
12.2
19.城镇登记失业率(%)
4.35
<4.5
—
4.02
—
20.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 (32.7) (36)
—
0.92
—
GDP 比重(%)
11.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
9.6
15
10
67
—
(件)
12.科技进步贡献率(%)
42.8
>48
—
49
—
13.小学六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83.49
90
—
94
—
14.初中三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1.34
93
—
93
—
1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84.71
87
—
3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贸文化合作交流,在 30 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企业,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 20.5%,对外 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专栏 1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
规划目标
实现情况
指标
2010 年
2015 年
年均增长 (%)
2015 年
年均增长 (%)
1.地区生产总值(2010 年价,亿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宁夏以后的发展趋势
宁夏以后的发展趋势
宁夏以后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发展:宁夏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 区域协调发展:宁夏将加强与周边省区的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同时,加强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打造内陆开放门户,促进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
3. 生态环保:宁夏将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推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强生态修复、推行绿色发展模式和节能减排措施,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4. 教育和科技创新:宁夏将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培养更多创新创业人才,提升科技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同时,加强科技与产业的融合,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5. 社会事业发展:宁夏将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
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总体来说,宁夏未来的发展趋势将围绕经济结构优化、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环保、教育科技创新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展开,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加快推进沿黄经济区建设是实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
加快推进沿黄经济区建设是实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摘要:加快推进宁夏沿黄经济区建设,不仅对于实现宁夏及周边地区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而且对西部地区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创新和示范意义。
关键词:沿黄经济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宁夏沿黄经济区是宁夏乃至西部地区的重要战略地带,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较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2010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到宁夏考察时明确指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沿黄城市带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加快推进宁夏沿黄经济区建设,不仅对于实现宁夏及周边地区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而且对西部地区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创新和示范意义。
1、加快推进沿黄经济区建设的基础条件“沿黄经济区”紧靠黄河中上游,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引黄灌溉地带,集中了宁夏水、光、热等核心资源。
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310亿吨,居全国第6位,是西部水资源和煤资源结合最好的地带。
宁东煤田含煤面积约3500平方公里,是中国13个重点开发的亿吨级矿区之一。
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
2、加快推进沿黄经济区建设的现实意义2.1 这是立足区情实际促跨越的需要有水就有灵气、就有生机、就有活力。
古往今来,世界主要城市都是依靠大江、大河、大海而建设、而兴旺、而发展。
俗话说,天下黄河富宁夏。
黄河流经宁夏的区域是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和精华地带,可以说,宁夏唯黄河而存在、依黄河而发展、靠黄河而兴盛。
沿黄经济区利用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沿黄地带集聚十座城市的优势,倾力打造西部最具潜力、最有特色、最有魅力、最适宜居住和创业的沿黄城市带(群),显现出一幅“黄河玉带缀玉珠,玉珠落玉盘”的美景。
2.2 这是统筹城乡发展促协调的需要从发展阶段来看,宁夏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宁夏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不能形成新格局的制约因素。
实施“六个一体化”
实施“六个一体化”作者:郝婕来源:《中国经济信息》2010年第22期在沿黄城市带建设中,宁夏加快实施沿黄城市同城化战略,在交通、旅游、通信、金融、教育、商品流通、社保医保等领域实行同城化试点,构筑沿黄城市带一体化发展格局。
“宁夏沿黄城市带发展规划”中,提出推进区域“六个一体化”发展战略。
既:规划编制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区位交通)、产业发展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生态环保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
沿黄城市带在同城化建设中,人民的生活将会有怎样的改变?规划编制一体化:按照沿黄城市带发展的要求,明确城市带内各市县、城镇的功能定位、区域职能、规模等级和产业分工,统一编制和调整沿黄各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实现与沿黄城市带发展总体规划的衔接。
基础设施一体化:涵盖交通、水资源、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等领域。
交通设施及交通管理一体化包括道路网络、公共交通、交通枢纽与物流园区、交通管理的一体化,建立高效便捷的对外交通、城际交通、城区交通、乡镇交通四大运输体系。
水资源配置与供排水一体化,坚持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统筹兼顾,优先保障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生态和农业用水丰增枯减。
能源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以宁东基地为核心建设整体能源网络;优化北部电网结构,形成目标网架格局;加强城乡电网建设,实现协调发展。
信息共享与通信基础设施一体化包括以电话同网同费为基础,建设沿黄城市带一体化的通讯网络;邮政一体化,统一信息资费标准,统一邮政编码;建设一体化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媒体系统。
产业发展一体化:根据资源禀赋、城乡产业发展基础、交通道路分布等因素,大力推进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全力打造四条城际产业链、有效整合产业基地与产业园区。
形成各城市合理分工的产业链条,实现城市产业对接,解决产业类同、重复建设的问题。
在招商引资和工业园区建设方面,打破区域壁垒,从各自为政、自由分散走向同类集聚、规模发展。
区域市场一体化:涵盖商品、人力资源、金融资本、技术交易和产权交易市场等诸多领域。
宁夏沿黄城市带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宁夏沿黄城市带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摘要:依据《宁夏沿黄城市带发展规划》的要求,对宁夏沿黄城市带土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力进行分析,并以银川市为例,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产出效率与土地利用持续状况等4个方面评价和分析了银川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宁夏沿黄城市带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宁夏沿黄城市带;土地;集约利用;银川市根据《宁夏沿黄城市带发展规划》的要求,未来十年宁夏沿黄城市带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发展必然需要大量土地资源,而沿黄城市带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主要粮食产区,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土地资源必将成为宁夏沿黄城市带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为了推进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2011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根据规划的要求,宁夏沿黄经济区属于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
因此,开展宁夏沿黄城市带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不断提高区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利于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实现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宁夏沿黄城市带概况宁夏沿黄城市带位于中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包昆通道纵轴的北部,包括以银川市为中心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沿岸部分地区。
该城市带是以黄河中上游宁夏引黄灌区为依托,以地缘相近、交通便利、经济关联度较高的首府银川市(辖兴庆区、金风区、西夏区,灵武市,永宁县、贺兰县)为中心,以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等为基础的大中小城市相结合的城市集合体。
宁夏沿黄城市带以43%的土地面积集中了宁夏回族自治区61%的人口、90%的经济总量和94%的财政收入,成为带动宁夏回族自治区快速发展的龙头[1]。
目前,宁夏沿黄城市带已形成国家级大型煤炭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等工业基础,具备建设现代化城市群、高端服务业、高端农业、高端煤化工产业的条件,宁夏沿黄城市带将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和主要增长极。
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促进条例
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促进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2.01.23•【字号】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1号•【施行日期】2022.03.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1号《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促进条例》已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22年1月23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主席团2022年1月2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促进条例(2022年1月2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管控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第四章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第五章灾害预防和应对第六章高质量发展第七章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第八章保障与监督第九章法律责任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黄河流域宁夏段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灾害预防和应对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以下简称先行区)建设以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先行区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的原则。
第四条自治区建立先行区建设统筹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先行区建设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实施,协调跨区域跨部门重大事项、重大问题,督促检查先行区建设工作落实情况。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先行区建设负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先行区建设相关工作。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第六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第六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1. 我国沿海与内陆的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依照各省(区、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把全国大致分成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
下图示意我国四大地区城镇化速度的阶段差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省级行政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一致的是()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B.内蒙古、江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2.甲、乙、丙、丁依次表示()A.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B.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C.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D.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2. 下图为西藏自治区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
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1.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①积温②蒸发量③降水量④太阳辐射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Ⅳ区域为湿润区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B.位于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多C.夏季受西南风影响大,降水多D.有高原湖泊,水源充足3. 鬼城是指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的城市,属于地理学名词。
在我国,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出现了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值(鬼城指数)低于0.5的新城、新区,这些新城、新区居住人口少,也被形象地称为鬼城。
下图为中国鬼城指数前50名的新城、新区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地理学上鬼城的形成原因,不正确的是()A.产业结构过于单一B.严重依赖资源开发C.城市环境污染加剧D.片面追求经济发展2.鬼城指数越低,反映了()A.逆城市化现象更加明显B.虚假城镇化越明显C.城市土地扩张相对过快D.城市人口规模越大4.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对周边城市在科技,就业,投资、产业迁移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最终都会不同程度地体现在一个城市的GDP上。
宁夏将划分主体功能区域 促进城市化发展
宁夏将划分主体功能区域促进城市化发展为突出区域功能特色,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结构,宁夏将对主体功能区域进行划分。
根据宁夏主体功能区域划分的规划,到2020年,宁夏由重点开发区域为主体的经济布局和城市化格局初步形成,由限制开发区域为主体框架的生态屏障和农业生产基地格局基本形成,禁止开发区域和基本农田得到切实保护。
按照规划,宁夏以县级行政区域为评价单元,将国土空间划分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
其中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的重点开发区域共10个,除原州区外全部分布在沿黄城市带;限制开发区域共12个县(区),其中限制开发的生态地区7个,分布在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是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沙治沙的生态治理区域,限制开发的农业地区5个,分布在宁夏平原和红寺堡扬黄灌区,位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明确的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禁止开发区域包括依法设立的国家和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遗产、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水源地以及基本农田。
到2020年,宁夏由重点开发区域为主体的经济布局和城市化格局初步形成,基本实现工业化,全区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其中重点开发区域达到75%以上。
由限制开发区域为主体框架的生态屏障和农业生产基地格局基本形成,禁止开发区域和基本农田得到切实保护。
空间结构优化、利用率提高,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缩小,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规划指出要完成上述目标,需构建全区“三大战略格局”:构建以黄河为轴线,以沿黄城市带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和固原市辖区为主要支撑点,以其他城镇为重要组成的“一带一区”城市化格局;构建以六盘山水源涵养、水土流失防治生态屏障、贺兰山防风防沙生态屏障、中部防沙治沙带和宁夏平原绿洲生态带为骨架,以国家和自治区限制开发的生态地区为支撑,以点、片状和条带状分布的国家和自治区禁止开发的生态地区为重要组成的“两屏两带”生态战略安全格局;构建宁夏平原农业主产区,以基本农田为基础,扬黄灌区、南部山区为重要组成的“三区五带”农业战略格局。
宁夏沿黄城市带生态规划研究
青 铜 峡市 、 武 市 、 宁县 、 宁 县 、 兰 县 、 罗 灵 中 永 贺 平
县 城 和 若 干建 制 镇 及 由宁 东 能 源基 地 组 成 的大 中 小 城 市 相结 合 的城镇 集合 体 ,区域 国土 面积 29  ̄ . 6
1 m , 0 k 占全 区土地 面积 的 4 .% , 均水 资源量 仅 46 人
目前 ,关 于我 国城市 带的研 究主要 集 中在发 展 战略 构想 、 业功 能分 区 及产业 转 移 与承 接 、 产 城 市 带 内各 组成 部 分 的空 间 布局 与发 展 模式 [7 方 5] - 等 面 , 沿海或 沿江 城市 带 的研究 较多 l总体来 说 , 且 8 _ . 城
现 实意 义.
鉴》2 0 《 、09年 宁夏统 计公报 》20 、0 9年 中国宏观数 据 挖 掘分 析系 统及 20 《 09年 中国城市统 计年 鉴》 .
22 研究 方法 .
221 指标体 系 目前 ,关于生 态规划 设计 还没 有 ..
统 一 的指标 体系 . 据 区域性 、 次性 和 可操作 性 原 根 层
糊 数 学对 宁夏 沿黄 城 市带 可 持 续 发展 进 行 生 态规 划 设 计 . 果 表 明 , 结 宁夏 沿黄 城 市 带生 态适 宜度 为 02 ~ .1 此 , . O6 . 9 据 运 用 G S手段 将 宁 夏 沿黄 城 市带 划 分 为 生 态 协调 区 、 态 引 导 区、 态控 制 区 、 态敏 感 区和 生 态脆 弱 区 5个 生 态 I 生 生 生 功 能 区 , 进 一 步提 出 了不 同 功 能 区 生态 规 划设 计 思路 . 并 Leabharlann 宁夏沿黄城市带生态规划研究
杨 雪 茹 , 刘 小鹏 , 雷 筱 , 王 慧 , 杨 洋
宁夏沿黄城市带发展规划
宁夏沿黄城市带发展规划1.1 功能定位沿黄城市带的定位既要立足于现实,结合自身的地理区位和资源基础、产业基础等一系列条件,又要充分考虑未来宏观发展环境及区域环境变化的影响,应对外部的需求。
本次规划对沿黄城市带的定位主要遵循五个基本原则,一是科学论证,定位指导发展,二是尊重现状,把握发展机遇,三是广域眼光,彰显区域特色,四是综合视角,突出区域优势,五是分级定位,促进协调发展。
沿黄城市带的发展定位可以概括地描述为,“黄河金岸,塞上明珠”??具有宁夏特色的精品城市带。
“黄河百害,独富宁夏”,宁夏河套平原历来被喻为“塞上江南”,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以贺兰山为屏障,黄河为纽带,宁夏沿黄地区有着以干旱半干旱地区为主的西部独特的宜居生态环境,是我国“呼,包,银,兰”黄河经济带的重要一极。
此外,沿黄城市带在人口规模上与一般意义的城市群相差较远,但人均发展水平在中西部地区排名前列,因此,单纯追求规模的增长既与现状发展基础不符,也与沿黄地区的生态意义相抵触,沿黄城市带的发展应该紧紧围绕“黄河金岸,塞上明珠”这一定位,走一条精品城市带的发展道路,通过独树一帜的鲜明特色,在全国众多的城市群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其具体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1.1 宁夏发展的支柱及其周边区域的辐射源区沿黄城市带集中了宁夏大部分的城市和人口,也是宁夏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禀赋相对较好的地区,是未来中南部贫困人口实现生态移民、脱贫致富的重要载体,是全区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战略平台,承接发达地区资本、技术、人才和产业转移,参与国内外竞争、引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区域,沿黄城市带的发展就是宁夏的发展。
同时,沿黄城市带也是周边500公里范围内屈指可数的城市密集区,城市带的发展可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促进大区域的共同发展。
“大银川”即沿黄城市带的核心圈层,包括银川、吴忠和青铜峡市区,紧密圈层包括整个沿黄城市带加上同心、红寺堡,辐射圈层包括整个宁夏回族自治区加上内蒙古的乌海市、鄂尔多斯市的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左旗、甘肃白银市的景泰县、平川县、靖远县、西峰市的环县、陕西省榆林市的定边县。
宁夏沿黄城市带发展规划
沿黄城市带发展规划1.1 功能定位沿黄城市带的定位既要立足于现实,结合自身的地理区位和资源基础、产业基础等一系列条件,又要充分考虑未来宏观发展环境及区域环境变化的影响,应对外部的需求。
本次规划对沿黄城市带的定位主要遵循五个基本原则:一是科学论证,定位指导发展;二是尊重现状,把握发展机遇;三是广域眼光,彰显区域特色;四是综合视角,突出区域优势;五是分级定位,促进协调发展。
沿黄城市带的发展定位可以概括地描述为:“黄河金岸,塞上明珠”──具有特色的精品城市带。
“黄河百害,独富”,河套平原历来被喻为“塞上江南”,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以贺兰山为屏障,黄河为纽带,沿黄地区有着以干旱半干旱地区为主的西部独特的宜居生态环境,是我国“呼-包-银-兰”黄河经济带的重要一极。
此外,沿黄城市带在人口规模上与一般意义的城市群相差较远,但人均发展水平在中西部地区排名前列;因此,单纯追求规模的增长既与现状发展基础不符,也与沿黄地区的生态意义相抵触,沿黄城市带的发展应该紧紧围绕“黄河金岸,塞上明珠”这一定位,走一条精品城市带的发展道路,通过独树一帜的鲜明特色,在全国众多的城市群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其具体的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1.1 发展的支柱及其周边区域的辐射源区沿黄城市带集中了大部分的城市和人口,也是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禀赋相对较好的地区,是未来中南部贫困人口实现生态移民、脱贫致富的重要载体,是全区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战略平台,承接发达地区资本、技术、人才和产业转移,参与国外竞争、引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区域,沿黄城市带的发展就是的发展。
同时,沿黄城市带也是周边500公里围屈指可数的城市密集区,城市带的发展可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促进大区域的共同发展。
“大”即沿黄城市带的核心圈层,包括、和青铜峡市区;紧密圈层包括整个沿黄城市带加上同心、红寺堡;辐射圈层包括整个回族自治区加上的市、鄂尔多斯市的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左旗、市的景泰县、平川县、靖远县、市的环县、省市的定边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9.15•【字号】宁政发[2010]137号•【施行日期】2010.09.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宁政发[2010]137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加快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完善城乡规划为先导.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缩小城乡差距和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为目标,按照“关键抓发展、重点抓农村、核心抓统筹”的基本要求,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整体规划,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培育特色,加快形成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运行机制相融合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从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高度,整合资源,统一规划,综合配套。
坚持试点带动,重点突破,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步实施。
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原则。
把缩小城乡居民差距、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原则。
政府主导,尊重群众意愿,发挥市场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形成发展合力,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发展”的原则。
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逐步消除制约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银川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05•【字号】银政发〔2024〕18号•【施行日期】2024.02.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银川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银川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银川市人民政府2024年2月4日银川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区市党委经济工作会议、“两会”工作安排,大力实施强首府战略,聚焦聚力“九九攻坚突破”,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现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主要目标202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扩大需求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定扛起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首府使命,大力实施“五八”强首府战略,扎实推进创新发展、生态建设、基层治理、城乡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个示范引领”,聚焦聚力“九九攻坚突破”,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努力在全区各项事业中走在前、作表率。
202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为(详见附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节能降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实施宁夏沿黄城市带发展规划的通知-宁政发[2009]73号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实施宁夏沿黄城市带发展规划的通知正文:----------------------------------------------------------------------------------------------------------------------------------------------------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实施宁夏沿黄城市带发展规划的通知(宁政发[2009]73号2009年6月9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宁夏沿黄城市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认真做好《规划》实施管理工作。
一、要抓好贯彻落实,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规划》是指导我区沿黄城市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各市县(区)、各部门要紧紧围绕《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思路安排部署工作,发挥《规划》的科学指导作用,加快推进沿黄城市带各项建设。
要抓紧编制、修订各类城市规划和专项规划,深化细化《规划》有关内容,确保与《规划》保持衔接一致。
要严格依据《规划》,加强对区域空间开发利用的管治、引导和协调。
沿黄区域内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必须符合《规划》的总体要求,努力做到一体化布局和共建共享。
二、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组织实施《规划》根据《规划》提出的总体布局和发展设想,市县(区)、各部门要加快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业集聚,打造产业带集群,提升区域经济整体实力与竞争力。
大力推进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优化完善城镇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功能。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同城化,全面贯通滨河大道建设,建设沿黄景观长廊,打造“黄河金岸”生命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经济命脉线、生态景观线、特色城市线和黄河文化展示线,构筑沿黄城市带一体化发展格局。
抓紧研究制定支持沿黄城市带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取消对人才、资本、资源跨地区流动和市场准入的限制,创造沿黄城市带良好的发展环境。
中国沿黄城市带规划现状及发展趋势
黄河(Yellow River),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河源至河口落差4830米,是中国第二、世界第五大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呈“几”字形。
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流域界于北纬32°至42°,东经96°至119°之间,南北相差10个纬度,东西跨越23个经度。
黄河流域内石山区占29%,黄土和丘陵区占46%,风沙区占11%,平原区占14%。
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7毫米。
黄河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发育了一批城市群带,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因此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称。
一、沿黄城市的总体布局情况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下,沿黄城市带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随着我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逐步实施,沿黄城市带在全国城市布局、重点经济区布局中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将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一)概况沿黄河流域自上而下逐步形成了一批群带,主要包括:以兰州、西宁为核心的兰西格城市带;以银川、吴忠为核心的宁夏沿黄城市带;以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包头为核心的呼包银榆城市带;以郑州、开封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以济南、青岛为核心的山东半岛城市群。
沿黄城市带同时也是沿黄经济带的主要支撑。
黄河流域共分布有39个地级市,其中有5个省会城市,具体参见下表。
黄河流域主要城市一览表省区沿黄城市有重要辐射关系的城市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西宁市格尔木市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兰州市、白银市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吴忠市、银川市、石嘴山市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山西省忻州市、吕梁市、临汾市、运城市太原市陕西省榆林市、延安市、渭南市西安市河南省三门峡市、洛阳市、济源市、焦作市、郑州市、新乡市、开封市、濮阳市山东省聊城市、泰安市、济南市、德州市、滨州市、淄博市、东营市青岛市(二)战略布局全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沿黄城市带发展规划1.1 功能定位沿黄城市带的定位既要立足于现实,结合自身的地理区位和资源基础、产业基础等一系列条件,又要充分考虑未来宏观发展环境及区域环境变化的影响,应对外部的需求。
本次规划对沿黄城市带的定位主要遵循五个基本原则:一是科学论证,定位指导发展;二是尊重现状,把握发展机遇;三是广域眼光,彰显区域特色;四是综合视角,突出区域优势;五是分级定位,促进协调发展。
沿黄城市带的发展定位可以概括地描述为:“黄河金岸,塞上明珠”──具有宁夏特色的精品城市带。
“黄河百害,独富宁夏”,宁夏河套平原历来被喻为“塞上江南”,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以贺兰山为屏障,黄河为纽带,宁夏沿黄地区有着以干旱半干旱地区为主的西部独特的宜居生态环境,是我国“呼-包-银-兰”黄河经济带的重要一极。
此外,沿黄城市带在人口规模上与一般意义的城市群相差较远,但人均发展水平在中西部地区排名前列;因此,单纯追求规模的增长既与现状发展基础不符,也与沿黄地区的生态意义相抵触,沿黄城市带的发展应该紧紧围绕“黄河金岸,塞上明珠”这一定位,走一条精品城市带的发展道路,通过独树一帜的鲜明特色,在全国众多的城市群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其具体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1.1 宁夏发展的支柱及其周边区域的辐射源区沿黄城市带集中了宁夏大部分的城市和人口,也是宁夏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禀赋相对较好的地区,是未来中南部贫困人口实现生态移民、脱贫致富的重要载体,是全区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战略平台,承接发达地区资本、技术、人才和产业转移,参与国内外竞争、引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区域,沿黄城市带的发展就是宁夏的发展。
同时,沿黄城市带也是周边500公里范围内屈指可数的城市密集区,城市带的发展可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促进大区域的共同发展。
“大银川”即沿黄城市带的核心圈层,包括银川、吴忠和青铜峡市区;紧密圈层包括整个沿黄城市带加上同心、红寺堡;辐射圈层包括整个宁夏回族自治区加上内蒙古的乌海市、鄂尔多斯市的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左旗、甘肃白银市的景泰县、平川县、靖远县、西峰市的环县、陕西省榆林市的定边县。
1.1.2 西北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示范基地宁夏沿黄河地区是被荒漠和半干旱山区包围之中的一片生态绿洲,是我国北方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极度敏感的地域。
该地区历史上拜相对优越的自然小环境和水利设施所赐,在西北干旱地区拥有独特的发展条件,大面积的黄河灌区使其成为农业社会的“鱼米之乡”,历来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
尽管在工业时代,沿黄城市带的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开始加大,但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沿黄城市带的开发必须珍视这一片大漠中的绿州,延续宝贵的历史格局,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和深入全面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其建设成为我国西北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示范基地,并为将宁夏建设成为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实施以保护水生态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出应有贡献。
1.1.3 西部大开发新的战略支点随着太中银铁路和宁东基地的建设,宁夏将加快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进程,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联系也将更加紧密。
在以宁东基地为核心的能源化工产业的带动下,沿黄城市带很有希望成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新的战略支点。
沿黄城市带处于西北地区东部,通过青岛—银川高速公路、定武高速、以及在建的太中银铁路可以和青岛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取得便捷联系,沿黄城市带将成为除兰州、西安以外的西北地区东大门。
这将极大促进西北地区和华北、东北、东部等地区的交流,为产业转移、商品交流、人才流动、信息交换等奠定基础,成为西部开发中的战略节点。
宁东基地不仅可以实现“再造一个经济宁夏”的战略目标,而且已经成为国家能源产业棋盘中的重量级“棋子”,已经从区域发展的层次升格为西部大开发、国家能源发展的战略层次,成为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能源工程建设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1.1.4 中国面向穆斯林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沿黄城市带的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4.18%,是我国最主要的回族人口聚居地,回族文化在当地渊源流传,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宁夏地区与中东及周边穆斯林国家的人员和贸易往来日益密切。
沿黄城市带应当抓住这一机遇,扩大对外联系,争取打造成为我国向穆斯林国家开放的窗口和经济文化友好交流的平台。
目前国内对穆斯林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也日渐兴盛,但主要集中在拥有较强工业加工能力的东部沿海地区。
宁夏近几年与穆斯林国家尤其是阿拉伯地区的经贸合作也日益密切,尽管还存在各地市清真工业园规模偏小、产业雷同、竞争无序等问题,但也具有文化认同、产业基础、语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发展的潜力巨大。
伊斯兰教主张天下穆斯林兄弟是一家,要求各民族穆斯林之间相互团结、互助相处。
这种宗教信仰赋予全世界穆斯林一种天然的内在联系性。
因此,宁夏回族在与伊斯兰国家进行经济交流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情感、文化优势,近几年在文化认同方面更是取得长足进步,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而发展这些产业的物质基础和资源优势,比如产量高、品质好的瓜果、蔬菜、牛羊肉产品,以及质地好、做工考究的皮毛、羊绒制品,又是东部沿海地区所不具备的。
此外,宁夏还拥有专门的阿拉伯语培训学校,现有毕业生大多前往广州、义乌等地就业,从事对阿经贸的翻译、交流工作,这种语言人才的优势同样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
1.2 发展目标1.2.1 总体目标本次规划提出沿黄城市带的总体发展目标为:(1)近期目标到2012年,沿黄城市带人口达到410万人,城镇人口270万,分别占全区总数的63%和84%左右,城镇化率达到66%。
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和辐射带动功能显著提升;城市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基本明晰,初步形成以银川为中心,北连石嘴山,南接吴忠,西通中卫的城市经济产业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启动;初步建成城市带对内对外快速交通网络;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建立,教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远期目标到2020年,沿黄城市带人口达到500万人,城镇人口360万,分别占全区总数的71%和90%左右,城镇化率达到72%。
基本实现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区域市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通讯网络一体化,形成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和区域经济产业群,区域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引领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跻身中西部重点城市群建设行列,成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
将银川市建成150万以上城市人口,具有较强聚集、扩散、带动功能,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将石嘴山、吴忠、中卫分别建成20—50万城市人口格局特色的中等城市;同时重点扶持产业布局合理、分工名确、独具特色的若干小城镇加快发展。
1.2.2 分项目标(1)经济目标2012年,沿黄城市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300亿元,年均增长12.2%,占宁夏全区比重从90%上升至91.7%,人均GDP超过3.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00亿元,年均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6000元。
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逾3000亿元,年均增长12%,占宁夏全区比重达到94.3%,人均GDP超过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250亿元,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
研发经费占 GDP比重达到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达到35%。
城市带发展壮大,经济结构和区域分工更趋合理,基本形成比较优势充分发挥、专业化协作、集群化布局的产业体系,并为到21世纪中叶建成“富裕宁夏”奠定坚实的基础。
(2)社会目标2012年,沿黄城市带总人口达到410万人, 2020年,总人口达到500万人。
城市带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交通、水利、信息化等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取得成效,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和银川科技辐射能力进一步提升,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万人在校大学生(含职业技术学院)数量达到600人以上。
文化卫生和信息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公共安全的保障水平明显提升;最终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公平与富有保障的“和谐城市带”。
(3)生态目标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和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构建“生态宁夏”取得显著成效。
环保投资占GDP 的2%以上;受保护区占国土面积比例达到12%以上;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平方米;水土流失面积比2005年减少15%。
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95%;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农村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大于9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再生水回用率达到3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工业废水、废气实现100%达标排放;沿黄城市带范围内完全消灭酸雨。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0%以上;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
万元GDP能耗和万元GDP水耗的削减幅度不低于全国的总体要求;主要污染物(COD和SO2)的削减比例不低于国家总体要求。
沿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要求,银川市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标率稳定在85%以上,石嘴山市达到83%,吴忠和中卫市达到80%以上。
1.3 核心发展理念1.3.1 指导思想:抢抓两大机遇,坚持三大原则善于把握机遇,才能赢得沿黄城市带的跨越式发展。
目前,“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转移与分工”、“能源地位上升及宁东基地的建设”无疑是沿黄城市带乃至宁夏面临的最重要的两大机遇。
一方面,沿黄城市带要争取承接发达国家与地区的产业转移并加强与伊斯兰教国家的广泛联系;另一方面,就是要壮大能源重化工产业,重点发展宁东基地等大型项目,壮大自身经济实力。
正确的实践源于先进的理念,在沿黄城市带的各项行动中,将始终贯彻协调统筹、和谐永续、以人为本这三个源于科学发展观的原则:(1)协调统筹要有大区域的视野、大布局的手笔对沿黄城市带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各要素进行协调统筹,包括与国家战略的衔接,与周边区域的合作,以及区域内部的城镇布局、产业分工、交通组织、生态建设等统一安排,避免城市间低效、无序的恶性竞争,通过城镇、产业、交通、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城际协同效应,最终达到沿黄城市带的区域效益最大化,并以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外竞争。
(2)和谐永续“第一要义是发展”是欠发达地区人民的迫切要求,但在资源、环境的重大挑战前,决不能够再走高消耗、低效益的老路,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让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代际发展间的“永续”成为沿黄城市带跨越式发展过程中的生态伦理道德标签,通过生态功能分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资源合理节约利用、环境治理与自然灾害预防等方式,使沿黄城市带实现健康、高效、持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