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教案(第10周第1次课)
机电设备维修课程设计
机电设备维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机电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常见故障类型。
2. 学生能够掌握维修工具和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
3. 学生能够描述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流程和安全规范。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机电设备进行故障诊断。
2. 学生能够操作维修工具和检测设备进行简单的维修操作。
3. 学生能够根据维修手册和资料,独立完成维修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机电设备维修产生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遵守维修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电设备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强,但安全意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故障诊断和维修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确保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机电设备的基本原理:分析机电设备的工作原理,包括电机、泵、阀门等常见部件的结构与功能。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电设备概述2. 故障诊断与维修流程:介绍机电设备常见故障类型,学习故障诊断方法,明确维修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二章 故障诊断与维修流程3. 维修工具与检测设备:讲解维修工具和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扳手、螺丝刀、万用表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维修工具与检测设备4. 维修技能实践: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针对典型故障案例进行维修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材章节:第四章 维修技能实践5. 安全规范与职业素养:强调维修过程中的安全规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
教材章节:第五章 安全规范与职业素养6. 综合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机电设备故障案例,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故障诊断和维修能力。
《机电设备维修》配套教案
《机电设备维修》配套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机电设备维修2. 课时安排:45分钟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实践、讨论5. 教学环境:教室、实验室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介绍机电设备维修的定义、意义和作用。
2. 讲解:讲解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演示:演示机电设备维修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机电设备维修的实际操作。
三、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电设备维修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机电设备维修》2. 实验室设备:机电设备维修操作台、工具等。
3. 多媒体课件:讲解演示、操作视频等。
五、教学作业与延伸2. 实践延伸:鼓励学生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机电设备维修的实际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学活动与互动1.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机电设备维修的问题解决方案。
2. 问答环节:设置问答环节,鼓励学生提问,教师进行解答,以促进学生对机电设备维修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案例分析:分析机电设备维修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维修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七、安全与环保1. 强调安全:在实践操作环节,强调学生的安全意识,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
2. 环保意识:教育学生在维修过程中注意环保,妥善处理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八、课程复习与拓展1. 课堂复习:在课程结束前,进行课堂复习,巩固学生对机电设备维修知识的掌握。
2.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和资料,扩大知识面,提高专业素养。
九、教学反馈与改进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以便进行教学改进。
十、教学计划与进度1.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课程要求和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教学设计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教学设计引言机电维修技术是现代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其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物流、能源等诸多领域中,因而也成为了培训计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对于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的教学设计,需要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密切结合起来,使学生们掌握实际运用技术,提高机电设备的维修质量。
课程设计目标本次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如下:1.使学生了解机电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常见的故障类型;2.培养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仪器对机电设备进行维修的实际操作能力;3.提高学生机电设备维修的技术水平,使其能够独立完成机电设备故障的诊断和处理。
课程内容1. 理论部分1.1 机电设备基本工作原理通过介绍机械、电子和控制原理,使学生了解各种机电设备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各个零部件的作用,从而初步认识机械设备和电气控制设备的相互配合关系。
1.2 常见故障类型和处理方法通过介绍机电设备在实际使用中容易出现的故障类型和具体的处理方法,让学生理解维修操作和故障诊断的实质。
同时,提醒学生在实际操作时要注意的事项,预防出现不必要的故障。
2. 实践部分2.1 工具的使用通过对各种维修工具和仪器的介绍和应用,使学生掌握各种维修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时了解各种维修工具和仪器的基本操作规范,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2.2 机电设备的维修实践通过模拟机电设备故障和操作实践,让学生熟悉机电设备的相关维修操作,加强学生对机电设备维修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维修操作水平,达到制定的目标要求。
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授课方法包括现场实验教学、讲解和案例分析,同时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操作进行反复演示和讲解,尤其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的指导和纠正,使学生实际操作独立处理机电设备故障方面的技术水平得到提升。
教材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评估方式针对理论和实践部分,设计相应的考试或者测试,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并进行成绩的评估和排名。
结论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教学设计作为一门关键技能的课程,需要强化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完成机电设备故障处理和维修工作。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教案(第10周第2次课)
学习完焊接修复方法后。下面我们再来共同学习热喷涂修复技术的相关知识。
用高温热源将喷涂材料加热至熔化或呈塑性状态,同时用高速气流使其雾化,喷射到经过预处理的工件表面上形成一层覆盖层的过程称为喷涂。将喷涂层继续加热,使之达到熔融状态而与基体形成冶金结合,获得牢固的工作层称为喷焊或喷熔。这两种工艺总称为热喷涂。
(2)可根据工件需要得到理想的强化表面。
(3)喷焊层与基体之间结合非常牢固,喷焊层表面光洁,厚度可控制。
(4)设备简单,工艺简便,适应于各种钢、铸铁及铜合金工件的表面强化。
2.氧乙炔火焰喷焊工艺
氧乙炔火焰喷焊工艺与喷涂大体相似,包括喷前准备、喷粉和重熔、喷焊后处理等。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3.4电弧喷涂
教学重点及难点:
热喷涂方法在机械维修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及手段:
理论讲解、图片展示、举例讲解、课堂练习结合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复习旧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焊接修复的定义、特点、分类和使用范围,钢铁零件、铸铁零件、有色金属零件的焊接修复方法等相关知识。其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是典型零部件的焊接修复方法。这些都是机电设备维修的基础理论知识,内容比较理论同时也相对简单,但是课后也要好好领悟。
4.喷涂后处理
喷涂后应注意缓冷。
当喷涂层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车削或磨削的方法对其进行精加工。
氧乙炔火焰喷焊
氧乙炔火焰喷焊与基体之间结合主要是原子扩散型冶金结合,结合强度是喷涂结合强度的10倍左右,氧乙炔火焰喷焊对工件的热影响介于喷涂与堆焊之间。
1.氧乙炔火焰喷焊的特点
(1)基体不熔化,焊层不被稀释,可保持喷焊合金的原有性能。
电弧喷涂技术由于生产率较高,涂层厚度也较大(可达1~3mm),目前在热喷涂技术中应用也非常广泛。
机电设备故障排除技术教案(第3周第1次课)
机电设备故障排除技术教案(第3周第1
次课)
机电设备故障排除技术教案(第3周第1次课)
目标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电设备故障排除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故障排除的流程,并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间安排
- 时间:第3周,第1次课
- 课时:2小时
教学内容
1. 故障排除的概述
- 了解故障排除的重要性和作用
- 掌握故障排除的基本步骤
2. 故障排除的基本工具和设备
- 介绍常用的故障排除工具和设备
- 研究正确使用这些工具和设备的方法
3. 故障排除的常见技术和方法
- 分析常见的机电设备故障类型
- 掌握相应的故障排除技术和方法
4.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 给学生提供一些典型的故障案例
- 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这些案例中的问题
-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故障排除过程
教学方法
- 示范教学:通过展示操作步骤和范例,让学生了解故障排除的具体操作方法。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故障排除过程,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评估
- 课堂练:布置小组练,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故障案例。
-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反馈意见,以便改进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
- 电脑和投影仪
- 故障排除工具和设备
- 案例分析材料
以上就是第3周第1次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教案(第5周第1次课)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教案(第5周第1次课)本次课程为第5周第1次课,共2节,主要授课方式为理论课和讨论课。
授课题目为《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第二章2.3节装配尺寸链。
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尺寸链和装配尺寸链的基本概念,熟悉尺寸链的解算,掌握修理尺寸链分析和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尺寸链的解算和修理尺寸链分析和应用。
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解、图片展示、举例讲解和课堂练结合。
在本次课程之前,我们需要复上节课的内容,包括机械零件检验分类及其技术条件,机械零件的检测和判断方法以及典型机械零件的检验和判断方法。
这些内容是机电设备维修的基础理论知识,需要认真领悟。
本次课程的新内容是装配尺寸链的相关知识及其在机械设备维修中的应用。
在拆卸完零件后,我们需要对拆卸下来的零部件进行判断,判断哪些需要维修、哪些可以直接使用、哪些需要报废。
在检验和维修完毕后,我们需要进行装配。
因此,研究装配尺寸链的相关知识对于机械设备维修来说非常重要。
本次课程的授课内容包括尺寸链的基本概念,尺寸链的组成和分类,以及尺寸链所表示的基本关系。
此外,还包括尺寸链的解算,包括线性尺寸链计算、角度尺寸链计算、平面尺寸链计算和空间尺寸链计算。
最后,我们还将研究车床修理尺寸链分析,包括熟悉车床的基本结构、保证前后顶尖等高的尺寸链如何计算以及控制主轴轴线对床身导轨平行度的尺寸链如何计算。
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采用理论讲解、图片展示、举例讲解和课堂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本次课程的研究,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装配尺寸链的相关知识,并在机械设备维修中得到应用。
在使用卧式车床时,各种运动部件会产生磨损和变形,导致车床的尺寸链发生变化。
因此,修理车床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修复尺寸链的精度关系,以保证装配尺寸的精度。
为了分析尺寸链,我们应该从最基本的尺寸链开始,通常是保证机床加工精度的相关尺寸链。
我们可以利用机床精度检验标准GB4120-83检验项目G1和装配精度要求来确定修理尺寸链的封闭环及其公差,再以各零部件的位置和装配关系确定尺寸链的其他环。
机电设备维护技术教案(第2周第2次课)
机电设备维护技术教案(第2周第2次课)目标本堂课的目标是教授学生有关机电设备维护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教学内容1. 介绍机电设备维护的重要性和作用2. 讲解机电设备维护的基本原则和步骤3. 探讨机电设备维护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4. 引导学生研究机电设备维护的相关专业术语和概念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机电设备维护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2. 演示:进行机电设备维护的实际操作演示,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技能。
3. 练:组织学生进行机电设备维护的练,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机电设备维护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学评估1. 批判性思维问题:提出一些涉及机电设备维护的批判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实际操作评估:组织学生进行机电设备维护的实际操作,评估他们的技能水平。
3. 问答测试: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进行知识测试,检查他们对机电设备维护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课程教材:机电设备维护教程2. 实验设备:机电设备维护台和工具参考文献1. Smith, J. (2018). Introduction to Electrical Maintenance. Retrieved from [link]2. Johnson, L. (2019). 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Maintenance. Retrieved from [link]---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机电设备维护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机电设备维护的核心概念和实践技巧。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机电设备维护的重要性,掌握机电设备维护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并能够解决机电设备维护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相关的专业术语和概念,为今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教案U1
第1次课:绪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介绍,实现以下教学目的:
1. 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学习要求;
2.了解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2. 了设备维修技术的发展概况;
3. 熟悉设备故障诊断的常用方法。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学习要求;
(2)设备维修技术的发展概况和趋势;
(3)设备故障诊断的常用方法。
2.难点
(1)设备故障诊断的常用方法。
三、教学时间
2学时
四、课前准备
1.从相关网站搜集关于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的发展概况的相关信息;
2.编写教案并制作本节教学PPT;
3.熟悉各教学内容、重难点的把握、整体教学过程的掌控及各教学手段的溶入。
五、教学建议
六、学生课后任务
1.结合课堂笔记进行课后总结和复习;
2.完成本节课的作业;
3.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七、授课总结及改进建议。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第1节课教案
课时教学计划[复习引入]复习:无引入:我们机电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很多人将会走上机电设备维修相关的管理岗位或技术岗位,因此这门课是机电专业学生要必须掌握的一门课,也是与今后工作密切相关的课程,因此希望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一些机械设备维修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第一章机械维修的基本概念1.1机器的磨损规律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自行车引出磨损的概念:自行车的常见故障有哪些?有闸皮子松、车胎漏气、链子松、车轮转动不畅……,这些都与磨损有关。
2、磨损的概念:广义来说,系某种固体之一部分(包括从原子大小到固体粒子大小的东西)因摩擦被除掉的减量现象。
3、磨损的原因:两相互接触产生相对运动的摩擦表面之间的摩擦将产生阻止机件运动的摩擦阻力,引起机械能量的消耗并转化而放出热量,使机件产生磨损。
4、补充关于磨损的几个假设1)接触表面凹凸不平两个物体相对运动的接触表面(即摩擦表面)有一定的粗糙度,无论怎样精密细致的加工、研磨、抛光。
总是存在凹凸不平,如图1-1所示2)真实接触面积很小由于零件表面存在着凹凸不平,因此当两表面接触时,接触区就不是一个理想的平面,而是在某些个别点(微小面积)上发生接触。
其实接触面积a(即在接触区域内,接触各点实际微小面积的总和),远比接触区域或名义接触面积A小得多,其比值因接触材料的力学性能接触表面的粗糙度和接触时会自载荷的大小等情况的不同而不相同,其变动约在下式范围内,即说明该课程的重要性从日常生活中的自行车故障切入,提问板书写下同学的回答,进而引出磨损的概念视图讲解5111010i aa A A ⎛⎫== ⎪⎝⎭∑ 3)真实接触面积上的压强很大真实接触面很小,即使垂直载荷N 很小的时候 在真实接触面积上,也将受到很大的压强。
5、磨损的典型曲线分析图中的磨损曲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机器的磨损可以分为两类,即自然(正常的)磨损和事故(过早的、迅速增长的或突然发生意外的)磨损。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课程教案模板
课 堂 教 学 安 排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根据建筑物或划定的安装基准线测定标高,用水准仪转移到设备基础的适当位置上,并划定标高基准线或埋设标高基准点。根据基准线或基准点检查设备基础的标高以及预留孔或预埋件的位置是否符合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
联动设备基础放线
若联动设备的轴心较长,放线时有误差时,可架设钢丝替代设备中心基准线。
设备基础分为素混凝土基础和钢筋混凝土基础
设备基础的要求: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
1.1.2设备安装基础放线
一般设备安装时,采用几何法放线法。一般是确定中心点,然后划出平面位置的纵、横向基准线,基准线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要求。
1、平面位置放线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2、根据基准线或基准点放线
3、联动设备基础放线
4、掌握地脚螺栓的作用及其分类
教学重点
设备基础的检查及具体要求
教学难点
设备基础的检查及具体要求
更新、 补
充、 删节
内容
课外作业
习题与思考题1—1、1—2
教学后记
理论性较强, 学生没有实践经验, 学生较难掌握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课程介绍]
[新课]
第一章设备安装基础知识
1.1设备基础的安装检查
1.1.1设备基础的检查及要求
-10)/mm。
(2)与其它机械设备有联系的,设备的平面位置和标高对安装基准线有一定的允许偏差,平面位置允许偏差为±2/mm,标高允许偏差±1/mm。
1.1.3设备安装基础研磨处理
基础研磨时,用水平仪在平垫板上测量水平度,其纵横之差一般不大于0.1/1000,用着色法检查垫铁与基础的接触面积,其接触面积一般不小于70%,并均匀分布垫铁与基础研磨好后,用水平仪或连通管测量各垫铁间的高度差,以垫铁的厚度和块数调整各组垫铁的标高,各组间的相对高差应控制在1㎜以内,而且每组垫铁一般不超过5块,并尽量少用薄垫铁。垫铁位置以外的设备基础表层,凡需二次灌浆的部位应将基础表面的浮浆打掉,并清洗干净,方能进行设备就位。
机电设备维修工艺学 教案
第一讲:【授课日期】【周次】【星期】教学内容:第一章机械零件失效的模式及其机理1。
1机械零件的磨损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零件的磨损的概念。
2、掌握机械零件的磨损的类型。
教学重点:1、了解机械零件的磨损的概念。
2、掌握机械零件的磨损的类型。
教学难点:机械零件的磨损的类型.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课件,挂图课时分配:1。
组织教学:3';2.复习提问:5';3。
引入新课:2';4。
讲授新课:85';5。
小结作业:5’。
教学过程:引入部分:据估计,世界上的能源消耗中有1/3~1/2是由于摩擦和磨损造成的,因此降低机械磨损就能极大地节约能源。
教学内容正文一、金属零件表面损伤失效零件的表面损伤破坏主要是磨损、腐蚀和接触疲劳。
腐蚀是发生在金属表面的一种电化学或化学侵蚀现象。
腐蚀的结果是使金属表面产生锈蚀,从而使零件表面遭到破坏。
与此同时,对于承受交变应力的零件,还要引起腐蚀疲劳的现象。
1、机械零件的磨损损伤磨损是两个接触表面在作相对运动的过程中表面物质丧失或转移的现象。
通常将磨损分为粘着磨损、磨料磨损、疲劳磨损、腐蚀磨损和微动磨损五种形式.(1)粘着磨损当构成摩擦副的两个摩擦表面相互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时,由于粘着作用,接触表面的材料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所引起的磨损称为粘着磨损.粘着磨损又称粘附磨损。
(2)磨料磨损磨料磨损又称磨粒磨损.它是当摩擦副的接触表面之间存在着硬质颗粒,或者当摩擦副材料一方的硬度比另一方的硬度大得多时,所产生的一种类似金属切削过程的磨损,其特征是在接触面上有明显的切削痕迹。
磨料磨损是十分常见又是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磨损.其磨损速率和磨损强度都很大,致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能源和材料大量损耗。
(3)疲劳磨损疲劳磨损是摩擦表面材料微观体积受循环接触应力作用产生重复变形,导致产生裂纹和分离出微片或颗粒的一种磨损。
(4)腐蚀磨损在摩擦过程中,金属同时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引起金属表面的腐蚀产物剥的应力一般都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或抗拉强度,按静强度设计的标准应该是安全的。
《机电设备维修》配套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机电设备维修》配套教案章节名称:第一章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知识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 熟悉机电设备维修常用的工具和设备。
教学内容:1. 机电设备维修的定义和意义;2. 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流程;3. 机电设备维修的方法;4. 机电设备维修常用的工具和设备。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2. 演示法:展示机电设备维修的工具和设备,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机电设备维修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准备相关教学设备和材料;2. 准备PPT课件,内容包括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3. 准备实际机电设备维修的工具和设备,用于展示和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讲解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 展示机电设备维修的工具和设备,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4. 学生分组进行机电设备维修实践操作;5.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机电设备维修的理解;2. 讲解机电设备维修的常用方法;3. 学生分组进行机电设备维修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4.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二、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机电设备维修》配套教案章节名称:第二章机电设备维修工具与设备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机电设备维修常用工具的功能和用途;2. 掌握机电设备维修常用设备的使用方法;3. 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机电设备维修工具和设备。
教学内容:1. 机电设备维修常用工具的分类和功能;2. 机电设备维修常用设备的使用方法;3. 机电设备维修工具和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电设备维修常用工具的功能和用途;2. 演示法:展示机电设备维修常用设备的使用方法;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机电设备维修实践操作。
机电设备维修工艺学 教案
第一讲:【授课日期】【周次】【星期】教学内容:第一章机械零件失效的模式及其机理1.1机械零件的磨损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零件的磨损的概念。
2、掌握机械零件的磨损的类型。
教学重点:1、了解机械零件的磨损的概念。
2、掌握机械零件的磨损的类型.教学难点: 机械零件的磨损的类型。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课件,挂图课时分配:1.组织教学:3';2。
复习提问:5’;3.引入新课:2';4.讲授新课:85';5.小结作业:5'。
教学过程:引入部分:据估计,世界上的能源消耗中有1/3~1/2是由于摩擦和磨损造成的,因此降低机械磨损就能极大地节约能源。
教学内容正文一、金属零件表面损伤失效零件的表面损伤破坏主要是磨损、腐蚀和接触疲劳。
腐蚀是发生在金属表面的一种电化学或化学侵蚀现象。
腐蚀的结果是使金属表面产生锈蚀,从而使零件表面遭到破坏。
与此同时,对于承受交变应力的零件,还要引起腐蚀疲劳的现象。
1、机械零件的磨损损伤磨损是两个接触表面在作相对运动的过程中表面物质丧失或转移的现象。
通常将磨损分为粘着磨损、磨料磨损、疲劳磨损、腐蚀磨损和微动磨损五种形式。
(1)粘着磨损当构成摩擦副的两个摩擦表面相互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时,由于粘着作用,接触表面的材料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所引起的磨损称为粘着磨损。
粘着磨损又称粘附磨损。
(2)磨料磨损磨料磨损又称磨粒磨损.它是当摩擦副的接触表面之间存在着硬质颗粒,或者当摩擦副材料一方的硬度比另一方的硬度大得多时,所产生的一种类似金属切削过程的磨损,其特征是在接触面上有明显的切削痕迹。
磨料磨损是十分常见又是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磨损。
其磨损速率和磨损强度都很大,致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能源和材料大量损耗.(3)疲劳磨损疲劳磨损是摩擦表面材料微观体积受循环接触应力作用产生重复变形,导致产生裂纹和分离出微片或颗粒的一种磨损。
(4)腐蚀磨损在摩擦过程中,金属同时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引起金属表面的腐蚀产物剥的应力一般都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或抗拉强度,按静强度设计的标准应该是安全的。
《机电设备维修》配套教案
《机电设备维修》配套教案第一章:机电设备维修基础1.1 教学目标了解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熟悉机电设备维修的分类和流程。
掌握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技能和安全知识。
1.2 教学内容机电设备维修的定义和重要性。
机电设备维修的分类和特点。
机电设备维修的流程和步骤。
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技能和安全操作。
1.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演示:展示机电设备维修的流程和步骤。
实践:学生动手进行简单的机电设备维修实践。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的理解。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第二章:机电设备维修工具与设备2.1 教学目标熟悉常用的机电设备维修工具和设备。
掌握机电设备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了解机电设备维修工具和设备的维护保养。
2.2 教学内容常用机电设备维修工具的分类和特点。
常用机电设备维修设备的结构和功能。
机电设备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机电设备维修工具和设备的维护保养注意事项。
2.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常用机电设备维修工具和设备的分类和特点。
演示:展示机电设备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实践:学生动手操作机电设备维修工具和设备。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电设备维修工具和设备的理解。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操作技能和维护保养能力。
第三章:机电设备维修技术与方法3.1 教学目标熟悉常见的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和方法。
掌握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和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操作要点。
了解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和方法的优缺点。
3.2 教学内容常用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的分类和特点。
常用机电设备维修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操作要点。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和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的发展趋势。
3.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常用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和方法的特点。
演示:展示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和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操作要点。
实践:学生动手进行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和方法的实践操作。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课程教案
19、键连接有何特点?根据结构特点和用途的不同,键连接分哪几类?
单元6清点工具,搞卫生
③操作溜板箱丝扛进给手柄,让学生看清丝扛、光扛、互换、互琐操作过程,讲清机构原理。
④拆下纵横向机动进给齿轮组及丝扛开合螺田装制,直观讲解脱落蜗杆过载保护全过程。
⑤清洗和修复各传动零件,按拆卸相反顺序安装好各个零件,使之能操作自如可靠。
⑥提问讲解溜板箱可能出现故障及排除方法。
a、机动进给中,没有纵向走刀,没有横向走刀。
轴Ⅰ的装配在箱体外进行,在装配过程中应注意轴承的位置和轴Ⅰ上的滑套是否能在圆宝键上比较通顺的滑动,否则应视为装配不合理,从新进行装配。
轴Ⅰ装好后,再从箱体外装到箱体中。
2、主轴的拆装方法
主轴的拆装应从两端的端盖开始,然后从箱体左侧向右侧拆卸,左侧箱体外有端盖和锁紧调整螺母,卸下后,把主轴上的卡簧松下退后,此时用大手锤配合垫铁把主轴从左端向右端敲击,敲击的过程中,应注意随时调整卡簧的位置。
3、主轴箱的润滑装置
C620-1型的主轴箱的润滑方式主要有两种,一助压泵式,二下溅式。
对照实物,向学生讲解主轴箱的润滑方法:(1)盘动轴Ⅰ,使助塞运动,向学生讲解助塞泵的工作原理;(2)讲解齿轮工作才能产生润滑油下溅的原理。
4、钢带式制动器
在轴Ⅳ上装有制动器,通过制动器的操纵,向学生讲解制动器的传动原理。
卸下主轴后,主轴上的零件应用铁棒穿上,放在清洗液中清洗干净后才可以装配。
配合主轴装配图向学生讲解主轴的零件名称、传动原理,主轴的装配应从箱体的左侧向右侧进行,在装配的过程中,,第一注意主轴的前轴承的装配应该均匀的装在轴承圈中,否则会损坏轴承;第二注意齿轮的装配应咬合均匀,无顶齿现象;第三,装配后,主轴应能正常旋转。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教案(第12周第1次课)
常用的显示剂有红丹粉、普鲁土蓝油、松节油等。
2.使用方法
显示剂使用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刮研表面质量。使用显示剂时,应注意避免砂粒、切屑和其它杂质混入而拉伤工件表面。
(四)刮研精度的检查
1.用贴合面的研点数表示
刮研精的度检查一般以工件表面上的显点数来表示。无论是平面刮研还是内孔刮研,工件经过刮研后,表面上研点的多少和均匀与否直接反映了平面的直线度和平面度,以及内孔面的形状精度。
(三)导轨刮研的注意事项
(四)导轨的刮研工艺
导轨刮研一般分为粗刮、细刮和精刮几个步骤,并依次进行。导轨的刮研工艺过程大致如下:
1.首先修复机床部件移动的“基准导轨”。该导轨通常比沿其表面移动的部件导轨长,例如床身导轨、滑座溜板的上导轨、横梁的前导轨和立柱导轨等。
2.V——平面导轨副,应先修刮V形导轨,再修刮平面导轨。
4.刮研表面接触点分布均匀,接触精度高,如采用宽刮法还可以形成油楔,润滑性好,耐磨性高。
5.手工刮研掉的金属层可以小到几微米以下,能够达到很高的精度要求
3.2刮研工具和检测器具
刮研工作中常用的工具和检测器具有刮刀、平尺、角尺、平板、角度垫铁、检验律、检验桥板、水平仪、光学平直仪(自准直仪)、塞尺和各种量具等。
(-)刮刀
刮刀是刮研的主要工具。为适应不同形状的刮研表面,刮刀分为平面刮刀和内孔刮刀两种。平面刮刀主要用来刮研平面,内孔刮刀主要用来刮研内孔,如刮研滑动轴承、剖分式轴承或轮套等。刮刀一般采用碳素工具钢或轴承钢制作。
(二)基准工具
基准件是用以检查刮研面的准确性、研点多少的工具。各种导轨面、轴承相对滑动表面都要用基准件来检验。常用于检查研点的基准件有以下几种:
(一)导轨刮研基准的选择
机床导轨经过修理后,不仅要恢复导轨本身的几何精度,还应保证其与相关部件的安装平面(或孔、槽等)相互平行、相互垂直或成某种角度的要求。因此,在刮研导轨时,必须正确合理地选择刮研基准。
机电设备维修培训教案(第2周第2次课)
机电设备维修培训教案(第2周第2次课)机电设备维修培训教案 (第2周第2次课)目标本次培训旨在介绍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概念、工具和技术,并提供相关实例以加深学员的理解。
时间安排- 课程名称: 机电设备维修基础- 课程时长: 2小时- 授课时间: 第2周第2次课(具体日期和时间根据安排而定)教学内容1. 机电设备维修概述- 机电设备维修的定义和重要性- 常见机电设备维修问题和挑战2. 机电设备维修工具- 常用机电设备维修工具及其功能- 使用机电设备维修工具的注意事项3.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 常见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及应用范围- 机电设备故障排除的步骤和方法4. 实例分析- 提供几个实例案例,让学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研究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研究,学员将能够:- 了解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常见的机电设备维修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熟悉常见的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和故障排除方法-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机电设备维修问题教学方法- 授课讲解: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概念和实践技巧- 示范演示:展示机电设备维修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技术操作- 组织讨论:结合实例案例,引导学员共同讨论和解决机电设备维修问题评估方式- 课堂互动:观察学员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提出问题- 实例分析:评估学员对实例案例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课后测试:通过简答题或选择题考察学员对机电设备维修知识的掌握程度研究资源- 课程资料:提供课件和相关参考资料供学员研究和复- 外部资源:鼓励学员查阅相关的图书、网络资源等扩展研究领域知识参考书目-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手册,作者:XXX- 机电设备维修实用指南,作者:YYY以上是本次机电设备维修培训教案的主要内容和安排。
希望通过本次培训,学员们能够掌握基本的机电设备维修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教案U10
第10次课:电镀修复法、粘接修复法一、教学目的通过对本节内容的介绍,实现以下教学目的:1.掌握电镀修复法的概念、工艺特点;2.掌握镀烙的特点、应用范围、工艺过程;3.掌握镀铁特点、应用范围;4.了解局部电镀;5.掌握电刷镀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范围、设备、工艺过程;6.了解复合电镀;7.了解电镀修复与其他修复技术的比较;8.掌握粘接修复法的工艺特点;9.掌握粘接修复法的工艺过程;10.掌握粘接修复法的实现手段;11.掌握粘接修复法的应用范围;12.掌握粘接修复法的注意事项。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1)电镀修复法的概念、工艺特点;(2)镀烙的特点、应用范围、工艺过程;(3)镀铁特点、应用范围;(4)电刷镀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范围、设备、工艺过程;(5)电镀修复与其他修复技术的比较;(6)粘接修复法的工艺特点;(7)粘接修复法的工艺过程;(8)粘接修复法的实现手段;(9)粘接修复法的应用范围;(10)粘接修复法的注意事项。
2.难点(1)电镀修复法的概念、工艺特点;(2)镀烙的特点、应用范围、工艺过程;(3)镀铁特点、应用范围;(4)电刷镀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范围、设备、工艺过程;(5)粘接修复法的工艺特点;(6)粘接修复法的工艺过程;(7)粘接修复法的实现手段;(8)粘接修复法的应用范围。
三、教学时间2学时四、课前准备1.从相关网站搜集关于电镀修复法、粘接修复法的相关信息;2.编写教案并制作本节教学PPT;3.熟悉各教学内容、重难点的把握、整体教学过程的掌控及各教学手段的溶入。
五、教学建议六、学生课后任务1.结合课堂笔记进行课后总结和复习;2.完成本节课的作业;3.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七、授课总结及改进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解零件,用于校正形状,对零件预热和热处理;修复质量好、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灵活性大,多数工艺简便易行,不受零件尺寸、形状和场地以及修补层厚度的限制,便于野外抢修。但焊接方法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热影响区大,容易产生焊接变形和应力,以及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对于重要零件焊接后应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内应力。不宜修复较高精度、细长、薄壳类零件。
二、新课导入
学习完机械修复方法后。下面我们再来共同学习焊接修复技术的相关知识。
利用焊接技术修复失效零件的方法称为焊接修复法。用于修补零件缺陷时称为补焊。
三、授课内容
3.1焊接修复的特点
焊接修复法的特点是:结合强度高;可以修复大部分金属零件因各种原因(如磨损、缺损、断裂、裂纹、凹坑等)引起的损坏;可局部修换,也能切割
3.5钎焊修复法
采用比基体金属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钎料,将钎料放在焊件连接处,一同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低于基体金属熔点的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润湿基体金属,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填充接头间隙并与基体金属相互扩散实现连接焊件的焊接方法称为钎焊。
特点及应用
钎焊较少受基体金属可焊性的限制、加热温度较低、热源较容易解决而不需特殊焊接设备,容易操作。但钎焊较其它焊接方法焊缝强度低,适于强度要求不高的零件的裂纹和断裂的修复,尤其适用于低速运动零件的研伤、划伤等局部缺陷的补修。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3)加热减应焊选择零件的适当部位进行加热使之膨胀,然后对零件的损坏处补焊,以减少焊接应力与变形,这个部位就叫做减应区,这种方法就叫做加热减应区补焊法。
3.3.3冷焊工艺
铸铁冷焊多采用手工电弧焊,其工艺过程简要介绍如下:
(1)焊前准备先将焊接部位彻底清整干净,对于未完全断开的工件要找出全部裂纹及端点位置,钻出止裂孔。
3.6堆焊
采用堆焊法修复机械零件时,不仅可以恢复其尺寸,而且可以通过难焊材料改善零件的表面性能,使其更为耐用,从而取得显著的经济效果。常用的堆焊方法有手工堆焊和自动堆焊两类。
1.手工堆焊
手工堆焊是利用电弧或氧乙炔火焰来熔化基体金属和焊条,采用手工操作进行的堆焊方法。
2.自动堆焊
自动堆焊与手工堆焊相比,具有堆焊层质量好、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劳动条件好等优点,但需专用的焊接设备。
(2)施焊焊接场所应无风、暖和。采用小电流、快速焊,光点焊定位,用对称分散的顺序、分段、短段、分层交叉、断续、逆向等操作方法,每焊一小段熄弧后马上锤击焊缝周围,使焊件应力松弛,并且焊缝温度下降到60℃左右不烫手时,再焊下一道焊缝,最后焊止裂孔。经打磨铲修后,修补缺陷,便可使用或进行机械加工。
为了提高焊修可靠性,可拧入螺栓以加强焊缝,如图3–18所示。用紫铜或石墨模芯可焊后不加工,难焊的齿形按样板加工。大型厚壁铸件可加热扣合件,扣合件热压后焊死在工件上,再补焊裂纹,如图3–19所示。还可焊接加强板,加强板先用锥销或螺栓销固定,再焊牢固,如图3–20所示。
教学重点及难点:
钢制零件、铸铁零件、有色金属零件的焊修特点和方法
教学方法及手段:
理论讲解、图片展示、举:
一、复习旧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修复法的定义、特点、使用范围等相关知识。其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是典型零部件的机械修复方法。这些都是机电设备维修的基础理论知识,内容比较理论同时也相对简单,但是课后也要好好领悟。
授课时间
第10周第1次课
授课课时
2节
授课方式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机械零件的修复技术3.3焊接修复法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焊接修复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掌握钢制零件、铸铁零件、有色金属零件的焊修特点和方法
3.3铸铁零件的焊修
3.3.1铸铁可焊性
(1)铸铁含碳量高,焊接时易产生白口,既脆又硬,焊后加工困难,而且容易产生裂纹;铸铁中磷、硫含量较高,也给焊接带来一定困难。
(2)焊接时,焊缝易产生气孔或咬边。
(3)铸铁件原有气孔、砂眼、缩松等缺陷也易造成焊接缺陷。
(4)焊接时,如果工艺措施和保护方法不当,易造成铸铁件其它部位变形过大或电弧划伤而使工件报废。
因此,采用焊修法最主要的还是提高焊缝和熔合区的可切削性,提高焊补处的防裂性能、渗透性能和提高接头的强度。
3.3.2焊接分类
(1)热焊法铸铁热焊是焊前将工件高温预热,焊后再加热、保温、缓冷。
(2)冷焊法铸铁冷焊是在常温或局部低温预热状态下进行的,具有成本较低、生产率高、焊后变形小、劳动条件好等优点,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
四、应用举例与课堂小结
例:某机床导轨面产生划伤和研伤,采用锡铋合金钎焊,其工艺过程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整体效果还可以,达到教学要求。
3.2钢制零件的焊修
机械零件所用的钢材料种类繁多,其可焊性差异很大。一般而言,钢中含碳量越高、合金元素种类和数量越多,可焊性就越差。一般低碳钢、中碳钢、低合金钢均有良好可焊性,焊修这些钢制零件时,主要考虑焊修时的受热变形问题。但一些中碳钢、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制件均经过热处理,硬度较高、精度要求也高,焊修时残余应力大,易产生裂纹、气孔和变形,为保证精度要求,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如选择合适的焊条,焊前彻底清除油污、锈蚀及其它杂质,焊前预热,焊接时尽量采用小电流、短弧,熄弧后马上用锤头敲击焊缝以减小焊缝内应力,用对称、交叉、短段、分层方法焊接以及焊后热处理等均可提高焊接质量。
3.4有色金属零件的焊修
机修中常用的有色金属材料有铜及铜合金、铝合金等,与黑色金属相比可焊性差。由于它们的导热性好、线膨胀系数大、熔点低,高温时脆性较大、强度低,很容易氧化,因此焊接比较复杂、困难,要求具有较高的操作技术,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来保证焊修质量。
铜及铜合金的焊修工艺要点如下:
焊修时首先要做好的焊前准备,对焊丝和工件进行表面处理,并开出坡口。施焊时要对工件预热,一般温度为300 ~700℃,注意焊修速度,按照焊接规范进行操作,及时锤击焊缝。气焊时一般选择中性焰,手工电弧焊则要考虑焊修方法。焊修后需要进行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