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解读:经济全球化——2012年高考热点聚焦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2012届高三时政热点专题:经济类热点透析
专题二经济类热点透析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数据来源:新华网)1.2011年中国全年GDP增长速度为9.2%左右,增速较2010的10.4%略低。
2.201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6420.6亿美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22.5%,外贸进出口总值刷新年度历史纪录。
3.2011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79元。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
4.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103740亿元,比上年增加20639亿元,增长24.8%。
5.2011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4%。
(通货膨胀率一般是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衡量的物价涨幅,国际上通常把CPI涨幅达到3%作为警戒线)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认为,推动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会议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表明了中央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会议还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7.2012年3月5日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九大任务”。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排在了首位。
“九大任务”具体包括: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其中包括要着力①扩大消费需求、②不断优化投资结构。
二、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要①增加生产、保障供给;②搞活流通、降低成本;③加强监管、规范秩序。
三、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改革,认真搞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
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包括①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②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③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人民版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十七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2节)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2.形成原因 (1)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由于缺乏全球性 的贸易、金融协调机制,为了求得局部性的商 品、资本、劳务有秩序的流动和转移以建立有 利于经济发展的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各种双 边的、多边的、地区性的合作组织应运而生。 (2)世界局势的缓和。国际竞争的重点逐渐 转向了经济和科技领域,各地区经济大国为了 加强实力,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地位,都不失 时机地推进区域经济合作。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2)挑战 ①中国的一些产业将面对更激烈的竞争, 特别是 成本高 、技术水平低和
管理落后 的企业。 ② 中国政府部门 对经济管理从观念上、
体制 上都需做必要调整。 ③各 产业部门 对管理方法、经营机制也 需做相应调整。 4.世界影响:适应了 世贸组织 本身的 需要。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四、为了世界的发展
1.推动因素 (1) 生产国际化 程度大大加强, 国际分工 与专业化协作程度越来越高。 (2) 跨国公司 日益成为国际经济活 动中的主体。 (3)更多国家采用市场经济体制 ,全 球范围内的 国际合作 进一步加强。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2.发展问题
(1)原因
① 殖民主义
的历史影响和不合理的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3.对华影响:在参与 经济全球化 的道路上迈出 重要一步
(1)机遇 ①有利于继续深化 经济体制 改革和推动国民经 济 结构调整 及产业升级。 ②有利于扩大 就业和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 。 ③有利于发挥 比较优势,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 ④有利于实施“走出去 ”战略,在更广阔的天 地参加 国际竞争 与合作。 ⑤有利于参与 国际经贸规则 的制定,分享 多边贸易体制 和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高考经济全球化知识点
高考经济全球化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不可忽视的现象,对于每一个参与者都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而在高考中,对于经济全球化的了解和理解也是不可或缺的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以此为主题,讨论高考经济全球化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考生更好地准备高考经济科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背景。
经济全球化指的是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的加强和互相依存的现象。
这一现象形成的背景主要是技术和交通的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全球化加速了各国之间的贸易、投资和信息交流,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全球化为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首先,全球化为国家提供了扩大贸易和市场的机会。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国家能够进一步发展自身的优势产业,实现经济增长。
其次,全球化也带来了技术和知识的流动,为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机会。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例如国际竞争的加剧和经济波动的风险增加,这需要国家保持灵活性和应对能力。
接下来,我们需要关注全球化对企业和个人的影响。
全球化为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机会和更多的合作伙伴选择。
企业可以通过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提高竞争力。
同时,全球化也带来了人才和人力资源的流动,使得个人可以追求更广阔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
然而,全球化也使企业和个人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和更不稳定的就业环境,要求他们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全球化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全球化加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
人们可以更容易地接触和了解来自其他国家的文化和思想,丰富自己的视野。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文化冲突和文化侵蚀的可能性。
一些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可能会受到全球化的冲击和影响,需要我们保持文化自信,同时也要尊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
综上所述,了解和理解经济全球化对于高考经济科目非常重要。
经济全球化高三历史知识点
经济全球化高三历史知识点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作为历史的学科,我们也不能忽视经济全球化对历史的影响。
在高三的历史课程中,我们不仅需要了解经济全球化的概念,还需要深入研究其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各种观点。
本文将以高三历史课程的角度,探讨经济全球化相关的知识点。
一、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背景经济全球化是指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活动逐渐超越国界限制,构成一个全球化的经济体系。
它源于工业革命的发展,与科技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
全球化使得贸易、资本、劳动力等各要素跨国流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来了经济不平等的问题。
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科技进步。
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不同国家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此外,国际贸易政策的开放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关税壁垒的减少,使得跨国贸易更加便利。
此外,跨国公司的兴起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机会和利益,但也造成了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失业问题。
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使得这些国家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获得了外来投资和技术,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但同时也使得这些国家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等问题。
四、经济全球化的争议经济全球化并非没有争议的。
在学术界和社会各界,有不同观点对经济全球化进行评价。
一方面,全球化的支持者认为,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创造更多的经济机会,提高全球人民的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批评者则认为,经济全球化加剧了贫富差距,损害了环境,削弱了国家主权。
他们主张限制经济全球化,保护本国经济。
五、历史背景下的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并非一蹴而就的现象,它有着漫长的历史背景。
在古代,丝绸之路和东南亚贸易网络就呈现出了跨越国界的经济联系。
在近代,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影响,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商品交换和资本流动。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经济全球化──想说爱你不容易备考复习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经济全球化──想说爱你不容易备考复习经济全球化──想说爱你不容易【热点材料】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前景不明朗和欧洲债务危机向纵深领域蔓延的背景下,2011年11月3日,二十国集团(以下简称G20)领导人在法国戛纳举行。
G20代表性强,涵盖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利益基本上得到了兼顾,因此这次峰会的召开备受瞩目。
胡锦涛在这次峰会上指出,要在增长中兼顾平衡,强调在市场动荡不定的情况下,保增长、促稳定应该成为G20领导人峰会的当务之急;坚持要求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和加强金融监管,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坚持在发展中共促繁荣,强调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在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未能实现充分发展。
【命题观点、角度】观点一: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世界各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命题角度1:全球史观。
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交往、联系、集团化、全球化、一体化是全球史范式的基本概念。
命题角度2: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全球市场的形成。
新航路的开辟和紧接着一系列的殖民扩张使经济全球化初见端倪,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二步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国际贸易和金融规则体系的制定。
表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后来发展成为世界贸易组织)关于世界贸易规则的制定。
第三步,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开始显现的背景下,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发展。
命题角度3: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与繁荣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竞争的失衡。
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的优势,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最大的受益者;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却得不到切实的保护,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讲义专题四对外开放
2012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讲义:专题四对外开放1.美国裁定继续对中国金属硅征收反倾销税新华网华盛顿2012年3月20日电,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20日作出日落复审裁定,继续维持对中国输美金属硅征收反倾销税。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当天发表声明称,从中国市场进口的此类产品将在可预见的时间内给美国相关产业造成持续的损害。
根据美国贸易救济政策程序,由于美国商务部此前已作出反倾销日落复审裁定,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裁定表明,美国将继续对中国出口美国的金属硅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所谓日落复审,是指在征收产品反倾销税5年期满进行的行政复审。
根据乌拉圭回合谈判的规定,在反倾销税实施5年之后,美国必须取消这一税令,除非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为取消反倾销税将导致倾销行为重演或给美国产业继续造成损害。
美国最早于1991年裁定中国输美金属硅存在倾销行为,幅度为139.49%。
2011年11月1日,美国方面对该案启动新一轮日落复审调查。
这是今年以来美国对中国发起的又一项贸易救济行动,此前美国方面连续对中国产品发起“双反”和“337调查”。
中国商务部多次表示,希望美国政府恪守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承诺,共同维护自由、开放、公正的国际贸易环境,以更加理性的方法妥善处理贸易摩擦。
经济生活角度1、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只有保持一定的营利能力,公司才能开发技术、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而一个公司要想经营成功,一是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二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三是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中国企业面对美国发起的反倾销,必须通过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增加产品的高附加值,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增加国际竞争力。
2、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012年高考时政热点资料
热点专题1海协海基会七次会谈【时事背景】2011年10月19日至21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第七次会谈在天津举行。
此前,两岸两会已经成功举行了六次会谈,共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等15项协议。
在此次会谈中,双方签署了《海峡两岸核电安全合作协议》,就继续推进两岸投保协议商谈和加强两岸产业合作达成了共同意见,并同意在第八次会谈时签署两岸投资保障协议。
21日下午,两岸两会领导人第七次会谈在天津圆满落幕,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在天津宾馆送别由董事长江丙坤率领的海基会协商团。
陈云林在话别仪式上说,两会同仁的一聚一别之间,两会协商的步伐越走越坚持,两岸和平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两会商谈已经得到了两岸同胞越来越多的理解支持和认同。
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两岸协商是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途径。
只要秉持增进互信、求同存异、互谅互让的诚意,两会定能继续开创两岸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知识链接】(一)经济生活1、市场的调节作用和市场经济的开放性。
两岸签署“两岸农产品检疫检验”、“两岸避免双重课税”、“两岸渔业劳务合作”与“两岸标准检测及认证合作”等四项协议,有利于促进台湾渔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台湾农产品对大陆的贸易,有利于千千万万工商业者的切身利益,有利于为两岸同胞双向投资创造宽松、优惠的税收环境。
有利于两岸经贸往来,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有利于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两岸优势互补,有利于促进两岸经济繁荣和民生福祉,实现共赢。
2、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国家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
国家财政部、交通部、商务部、农业部等部门推出扩大和深化两岸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发展。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双方就两岸渔船船员劳务合作、两岸农产品检验检疫合作、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等三项协议达成共识并签署协议,加强经济的交流与合作,将极大地推动两岸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两岸的社会生产力。
2012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必修二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结合材料所学知识,归纳欧洲一体化 (统一)进程的趋势有何特点?
①由武力征服到和平联合 (拿破仑、希特勒) ②由单一经济领域到多种经济领域的一体化(煤钢联营到关税同盟、统一 市场、统一货币) ③由经济到政治的一体化 (欧共体---欧洲理事会、欧洲议会---欧盟) ④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6国到2004年25国,并有继续扩大趋势)
(3)使国际货币金融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改变世界货币力量的对比, 欧元成为第二大国际货币,冲击美元的霸主地位; (4)淡化了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概念,加强了欧盟人民对欧洲 联合的认同感
------有利于世界经济全球化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1、建立背景: (1)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对美国霸主的挑战; (2)美国要求攫取世界经济主导权; (3)美、加、墨三国发展的内在需要 2、成立过程: (1)1985年美加首次正式提出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主张; (2)1992美加墨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3)1993年三国又就环保,劳动力就业问题达成协议 (4)1994.1.1《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正式诞生。 3、评价: (1)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2)弥补了美加墨各自经济发展的不足,加强了规模经济的优势 4、发展趋势:向中南美洲推广,最终建成以美国为中心的美 洲自由贸易区。
(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19题)20世纪8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 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 在于 ①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 ②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③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 ④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A.①② B.②④ C.①② ④ D.①③④
一位旅行者携带德国马克前往柏 林。根据欧元启动进程的有关规定, 该旅行者持德国马克最迟到柏林消 费的时间应该在 A.1998年6月 B.2002年6月 C.2008年6月 D.2010年6月
2012高考时政热点专题
• 第二,用对立统一的观易摩擦等。 国际间的贸易摩擦等。 • 正确认识和对待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应坚持两点 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把握 重点,分清主流与支流。 •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世界经济发 展的同时,也使各国面临的风险增大。但我们应 该看到,在经济全球化面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置 身事外,我们应当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勇敢迎 接挑战。
• 第三,用内外因辩证关系看待我国对外开 第三, 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发展经济必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外因是事物 变化发展的条件,必须实行对外开放; 变化发展的条件,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外 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必须坚持引进与消化 吸收相结合,自主创新, 吸收相结合,自主创新,增强自力更生的 能力。 能力。
• 第二,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第二,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在促进各国经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 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 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 甚至影响全球,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甚至影响全球,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 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 而言,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应该抓住机遇, 而言,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应该抓住机遇, 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迎接挑战。 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迎接挑战。国际金融危 机深化蔓延,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 机深化蔓延,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一些国家主权债务 危机愈演愈烈, 危机愈演愈烈,给全球经济复苏和国际金融稳定带来多方 面影响。例如, 面影响。例如,欧债危机已影响到欧元区对新兴经济体的 投资,据统计仅2011年欧元区国家对新兴经济体的投资 投资,据统计仅 年欧元区国家对新兴经济体的投资 整体下降45%。巴西财长曼特加则认为,欧债危机不仅伤 整体下降 。巴西财长曼特加则认为, 及欧洲经济增长,也使得全球经济增速受到拖累。 及欧洲经济增长,也使得全球经济增速受到拖累。
2012年高考历史必考点津专题13-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新课标-人民版
专题十三 │ 考向瞭望
[应用] [2010·淄博模拟] 有学者认为:“西方是经 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 的角色。”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②第三世界国 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将一直是输家 ③经济全球化加强 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 ④第三世界国家反对经济全 球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第31讲 │ 要点探究
2.性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作用:(1)促进和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欧共体内部取消 关税推动了各国的贸易发展,促进了各国企业的竞争。共 同农业政策的制定,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2)增强了 西欧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抗衡的实力,动摇了美苏两极格 局,促进了世界多极化发展。(3)改善和加强了同第三世界 国家的联系,以获得稳定的原料来源和广大的市场。(4)保 持了西欧各国之间长期友好合作与稳定的局面。战后,西 欧国家共同致力于经济与政治的合作与协调,尤其是法德 的合作促进了西欧长期的和平与稳定的局面,从而保证了 经济的迅速发展。
第31讲 │ 要点探究
D [解析] 本题通过设置新的历史情境考查学生对欧共 体经济职能的准确认识。首先我们明白煤钢共同体表面 上看是能源组织,但实质上是经济组织,排除B;再通过 题干中“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可以看 出该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排除A;再分析该组织是 欧洲六国在煤钢方面共同签订的组织,可以分析出不属 于企业之间简单的联合,排除C。
第31讲 │ 考点梳理
2001
长远
第31讲 │ 要点探究
2.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作用:积极作用:(1)有利于成员国 贸易自由化,促进了区域及世界经济的增长。(2)促进了成 员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成员国之间经济差距的缩小。(3)对 国际资本、技术、人才和商品的流向产生了重要影响。(4) 有利于各个区域的和平与稳定,进一步增强了世界多极化 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消极影响:(1)各区域性 经济集团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排他性,使贸易保护主义再度 抬头,导致国际竞争加剧。(2)区域性经济集团以发达国家 为主导,因此使南北差距、南南差距加大,国家间的不平 衡加剧。
2012届高三政治时政热点及创新试题 中国“入世”十周年再回首
中国“入世”十周年再回首【热点综述】2011年12月11日,胡锦涛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高层论坛上的讲话指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为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坚持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相结合、实现自身发展和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相结合,积极化挑战为机遇,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国将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观察世界、观察中国,根据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完善更加适应发展开放型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和质量,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更好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热点设问】1. 胡锦涛指出,中国“入世”十周年来,货物贸易额由全球第六位上升至第二位,出口额跃居全球第一;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40%以上,2010年达到688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五……试运用世界贸易组织相关知识揭示我国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
【分析】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表现为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我国“入世”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我国紧紧抓住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机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
2. 胡锦涛认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全球经济治理出现新变革,同时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已,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明显增多,国际和地区热点此起彼伏,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2012高考最有可能考的时事政治21:欧债危机牵动全球经济神经
欧债危机牵动全球经济神经【热点材料】2009年10月,希腊新任首相乔治·帕潘德里欧宣布,其前任隐瞒了大量的财政赤字,随即引发市场恐慌。
截至同年12月,三大评级机构纷纷下调了希腊的主权债务评级,投资者在抛售希腊国债的同时,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主权债券收益率也大幅上升,欧洲债务危机全面爆发。
2011年6月,意大利政府债务问题使危机再度升级。
这场危机不像美国次贷危机那样一开始就来势汹汹,但在其缓慢的进展过程中,随着产生危机国家的增多与问题的不断浮现,加之评级机构不时的评级下调行为,目前已经成为牵动全球经济神经的重要事件。
政府失职、过度举债、制度缺陷等问题的累积效应最终导致了这场危机的爆发。
【命题意图】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将十分严峻复杂,主要是因为欧债危机对欧洲及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会引起的。
为此各国并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以减少欧债危机本国经济的冲击。
因此欧债危机必将成为2012年高考命题的重点,考生要掌握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多我国的启示。
1.材料一 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将十分严峻复杂。
其中欧债危机对欧洲及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会进一步显现。
欧债危机的产生从根源上来讲,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多种矛盾长期积累的后果。
欧盟特别是欧元区的形成,在发挥了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导致了区域内国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丧失。
长期以来,欧洲奉行消费至上的观念,致使国内储蓄不足,寅吃卯粮现象严重,政府和私人部门长期过度负债。
长期的高福利政策是欧元区诸国财政负担沉重一大诱因。
欧盟各国的创新能力下降,使得经济发展缺乏坚实的基础和新鲜的动力。
结合材料一,从哲学角度说明欧债危机的产生给我国的启示。
【答案】①要发挥意识的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作用,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我们应高度重视政府债务问题,必须未雨绸缪,将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
②要着重把握事物内部矛盾,要把立足点放在国内,保持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坚持将解决本国问题置于制定货币政策的中心环节。
广东省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4.11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题例】 高考题例】 (2010·全国卷Ⅰ27) 2007年中国海外并购交易总额为254亿美 元,2008年跃升至500亿美元,2009年虽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 但海外并购交易总额仍达到460亿美元。中国海外并购活跃说明 ( ) A.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效果显著 B.中国海外投资成为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 C.海外投资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 D.海外投资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是传统的商品贸易,因此B与我国 解析】 实际情况不符,C观点错误,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应立足扩大国内需 求,材料没有体现D观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答案】 A 答案】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 (2)经济全球化的不利影响; (3)我们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
考点 2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 对外开放 进入新阶段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 2.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 对外开放 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2)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及其意义 我国逐步形成了 全方位 、 宽领域 、 多层次 的对外开 放格局。这一格局的基本形成,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 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走出去 要把“ 引进来 ”和“ ”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 开放结构 内外联动 放领域,优化 , 提高开放质量,完善 、互利 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 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变式训练】 变式训练】 (2010·广州一模27) 针对下面漫画中反映的问题,中国应该( )
①坚持独立自主,仅仅利用国内市场和国内资源 ②维护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减少对外贸易,避免贸易摩擦 ③主动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④坚持贸易多元化、出口多元化的策略参与经济全球化 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必须要讲2012届中考历史复习资料热点专题(专题九经济全球化)
2012届中考历史复习资料热点专题专题九、经济全球化2011年9月12日,举行的G7七国集团会议未对欧元区债务危机提出任何解决途径,市场情绪丝毫未得到安抚,欧洲股市周一开盘大幅下挫,金融股领跌。
中国等全球股市深受影响,纷纷大跌。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与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可以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参与国际竞争、发展本国经济。
但也存在着巨大的挑战:由于中国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
而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控制主导权,利用技术与资金优势,对我国的经济风险加大,向中国转移生产,带来了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
总之,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是一柄双刃剑。
【试题预测】选择题1.使孤立、分散的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历史事件是()A.文艺复兴 B. 新航路开辟C. “三角贸易”D. 第一次世界大战2.中国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海尔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220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海外营业额同比增长9.8%。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D )A.海尔产品质优价廉 B.区域集团化的影响C.交通便利运输快捷 D.经济全球化的推动3.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趋势具体表现的是()A.贸易保护主义盛行B.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C.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D.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4.某国际组织的基本职能是:制定和监督多边贸易规则,组织多边贸易谈判,解决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争端。
该组织是()A.联合国B.七十七国集团C.欧洲联盟D.世界贸易组织5.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这表明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A.多元化和信息化 B.信息化和全球化 C.一体化和多元化 D.全球化和多元化6.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不包括()A.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B.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经济竞争D.有利于迅速缩小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非选择题7.阅读下面材料及图片,探究相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全球化---2012高考热点聚焦
【热点材料】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前景不明朗和欧洲债务危机向纵深领域蔓延的背景下,2011年11月3日,二十国集团(以下简称G20)领导人在法国戛纳举行。
G20代表性强,涵盖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利益基本上得到了兼顾,因此这次峰会的召开备受瞩目。
胡锦涛在这次峰会上指出,要在增长中兼顾平衡,强调在市场动荡不定的情况下,保增长、促稳定应该成为G20领导人峰会的当务之急;坚持要求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和加强金融监管,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坚持在发展中共促繁荣,强调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在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未能实现充分发展。
【命题观点、角度】
观点一: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世界各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命题角度1:全球史观。
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交往、联系、集团化、全球化、一体化是全球史范式的基本概念。
命题角度2: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全球市场的形成。
新航路的开辟和紧接着一系列的殖民扩张使经济全球化初见端倪,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二步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国际贸易和金融规则体系的制定。
表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后来发展成为世界贸易组织)关于世界贸易规则的制定。
第三步,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开始显现的背景下,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发展。
命题角度3: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与繁荣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竞争的失衡。
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的优势,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最大的受益者;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却得不到切实的保护,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在拉大。
命题角度4:当今世界上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当前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加深,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大大延缓了世界经济恢复的进程。
因此要求世界各国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坚持在发展中促繁荣,实现世界经济持续发展,才是有效度过当前经济危机的关键。
命题角度5:经济危机是世界经济发展周期性波动中的“波谷”现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其传染性和破坏性将空前增强。
观点二: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必然结果,对中国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
命题角度1: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被动参与阶段。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伴随西方对中国侵略的不断深入,中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即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阶段:主动参与阶段。
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确立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责任制的实行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展开,20世纪末基本上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再一次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命题角度2:文明史观。
文明史观是以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人类自身文明化为研究范畴,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借鉴的史观范式。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要积极吸收并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做到为我所用。
命题角度3:面对积极全球化,中国应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积极应对。
充分发挥本国劳动力优势、资源优势的同时,更要积极吸收西方先进的文明成果。
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金融规则的制定,与发展中国家一道,努力争取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综合预测】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一方面带来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另一方面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也使世界各国都不能“独善其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时,中国加紧发展民族资本的发展,南京政府特别对江浙两省的民族扶植,特别是纺织,制造等行业有了极大发展。
政府还趁美金,英镑等货币贬值之际,大幅偿还北洋所欠外债。
至1932年底,基本偿清了北洋政府所欠外债。
并且还大量购入生产设备,使中国的工业有了一定发展。
中国的发展崛起引起日本的不安,因大萧条所产生的影响也波及日本。
为了转嫁影响,压制中国发展,日本借机制造了9.18事变。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29年经济大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二战后,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
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以美国为主导的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世界贸易体系成为可能。
(2)经济危机的严重破坏性使得世界各国认识到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必要性。
二战后初期,世界各国为加强国际经济协调和合作方面成立了哪些经济组织?这对当时世界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世界经济发展正处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
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二十国集团应继续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精神,在这个关键时刻抓住主要矛盾,共同提振市场信心,积极化解风险挑战,努力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
──胡锦涛
在法国戛纳G20峰会上的讲话
(3)面对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的蔓延,世界各国为防止经济衰退,再次携起手来共同应对。
分析21世纪以来全球合作应对经济危机的历史条件。
材料四:抗议人群呼吁的是,世界经济强权正和一小部分跨国公司联手,打着帮助贫穷国家建设的招牌,利用贷款和巨额债务进行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使落后国家接受改头换面的金融殖民、技术殖民,并把环境危机等转嫁出去。
──美国《世界日报》
(4)世界反全球化浪潮此起彼伏,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你认为包括中国在内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
【参考答案】(1)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契机;为中国外债的偿还提供便利;日本加紧对华侵略步伐。
(2)成立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后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解决世界金融和贸易问题;影响:这三大组织成为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经济支柱,调整这世界经济金融和贸易,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
(3)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世界市场发展使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和各种对话机制给各国加强经济协调提供舞台;各国经济的发展给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世界政治多极化便于各国协商解决危机问题;(4)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吸取人类社会所创造的文明成果;保持清醒头脑,制定合理对策;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加强国际协调,共同应对经济风险;走持续发展道路。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