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百万工时伤害率.docx
百万工时伤害率

编号:SM-ZD-65355 百万工时伤害率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百万工时伤害率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百万工时损工事故率=(损工事故起数/实际总工时)×100 0000;2、百万工时损工严重率=(总损失工时/实际总工时)×100 0000。
3、工伤事故:指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管理的伤害事故,即造成员工暂时(或较长时或永久)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轻伤以上的伤害。
有如下计算公式:千人死亡(或重伤)率=[死亡(或重伤)人数/平均职工人数) ]×1000;百万工时伤害率=(伤害人数/实际总工时)×100 0000;百万工时伤害严重率=(总损失工作日/实际总工时)×100 0000;20万工时伤害率=(伤害人数/实际总工时)×(2×100000);20万工时伤害严重率=(总损失工作日/实际总工时)×(2×100000);伤害平均严重率=总损失工作日/伤害人数。
4、同一起事故有多人受不同程度伤害,“起数”仅统计在“伤害事故分级”中某一项,不可重复;“人数”按伤害程度分别统计对应“伤害事故分级”某项。
GBT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T 6441-86)1 名词、术语1.1 伤亡事故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以下简称伤害)、急性中毒(以下简称中毒)。
1.2 损失工作日指被伤害者失能的工作时间。
1.3 暂时性失能伤害指伤害及中毒者暂时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伤害。
1.4 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指伤害及中毒者肢体或某些器官部分功能不可逆的丧失的伤害。
1.5 永久性全失能伤害指除死亡外,一次事故中,受伤者造成完全残废的伤害。
2 事故类别01 物体打击02 车辆伤害03 机械伤害04 起重伤害05 触电06 淹溺07 灼烫08 火灾09 高处坠落010 坍塌011 冒顶片帮012 透水013 放炮014 火药爆炸015 瓦斯爆炸016 锅炉爆炸017 容器爆炸018 其它爆炸019 中毒和窒息020 其它伤害3 伤害分析3.1 受伤部位指身体受伤的部位(细分类详见附录A.1)。
3.2 受伤性质指人体受伤的类型。
确定原则:a. 应以受伤当时的身体情况为主,结合愈后可能产生的后遗障碍全面分析确定;b. 多处受伤,按最严重的伤害分类,当无法确定时,应鉴定为“多伤害”(细分类详见附录A.2)。
3.3 起因物导致事故发生的物体、物质,称为起因物(细分类详见附录A.3)。
3.4 致害物指直接引起伤害及中毒的物体或物质(细分类详见附录A.4)。
3.5 伤害方式指致害物与人体发生接触的方式(细分类详见附录A.5)。
3.6 不安全状态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细分类详见附录A.6)。
3.7 不安全行为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细分类详见附录A.7)。
4 伤害程度分类4.1 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
4.2 重伤指相当于表定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
4.3 死亡5 事故严重程度分类5.1 轻伤事故指只有轻伤的事故。
5.2 重伤事故指有重伤无死亡的事故。
5.3 死亡事故a. 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1~2人的事故。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本标准是劳动安全管理的基础标准,适用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工作。
1.1伤亡事故: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9以下简称伤害)、急性中毒(以下简称中毒)。
1.2损失工作日:指被伤害者失能的工作时间。
1.3暂时性失能伤害:指伤害及中毒者暂时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伤害。
1.4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指伤害及中毒者肢体或某些器官部分功能不可逆的丧失的伤害。
1.5永久性全失能伤害:指除死亡外一次事故中,受伤者造成完全残废的伤害。
2.事故类别2.1物体打击 2.2车辆伤害 2.3机械伤害 2.4起重伤害 2.5触电2.6淹溺 2.7灼烫 2.8火灾2.9高处坠落 2.10坍塌 2.11冒顶片帮 2.12透水 2.13放炮2.14火药爆炸 2.15瓦斯爆炸2.16锅炉爆炸 2.17容器爆炸 2.18其它爆炸 2.19中毒和窒息2.20其它伤害3.伤害分析3.1受伤部位指身体受伤的部位(细分类详见附录A.1)。
3.2受伤性质:指人体受伤的类型。
定原则:a.应以受伤当时的身体情况为主,结合愈后可能产生的后遗障碍全面分析确定;b.多处受伤,按最严重的伤害分类,当无法确定时,应鉴定为“多伤害”(细分类详见附录A.2)。
3.3起因物: 导致事故发生的物体、物质,称为起因物(细分类详见附录A.3)。
3.4致害物: 指直接引起伤害及中毒的物体或物质(细分类详见附录A.4)。
3.5伤害方式:指致害物与人体发生接触的方式(细分类详见附录A.5)。
3.6不安全状态: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细分类详见附录A.6)。
3.7不安全行为: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细分类.详见附录A.7)。
4.伤害程度分类4.1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
4.2重伤:指相当于表定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
4.3死亡5.事故严重程度分类5.1轻伤事故:指只有轻伤的事故。
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

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本标准是劳动安全管理的基础标准,适用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工作。
1.名词、术语1.1伤亡事故: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以下简称伤害)、急性中毒(以下简称中毒)。
1.2损失工作日:指被伤害者失能的工作时间。
1.3暂时性失能伤害:指伤害及中毒者暂时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伤害。
1.4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指伤害及中毒者肢体或某些器官部分功能不可逆的丧失的伤害。
1.5永久性全失能伤害:指除死亡外,一次事故中,受伤者造成完全残废的伤害。
2.事故类别01物体打击02车辆伤害03机械伤害04起重伤害05触电06淹溺07灼烫08火灾09高处坠落010坍塌011冒顶片帮012透水013放炮014火药爆炸015瓦斯爆炸016锅炉爆炸017容器爆炸018其它爆炸019中毒和窒息020其它伤害3.伤害分析3.1受伤部位指身体受伤的部位(细分类详见附录A.1)。
3.2受伤性质指人体受伤的类型。
确定原则:a.应以受伤当时的身体情况为主,结合愈后可能产生的后遗障碍全面分析确定;b.多处受伤,按最严重的伤害分类,当无法确定时,应鉴定为“多伤害”(细分类详见附录A.2)。
3.3起因物导致事故发生的物体、物质,称为起因物(细分类详见附录A.3)。
3.4致害物指直接引起伤害及中毒的物体或物质(细分类详见附录A.4)。
3.5伤害方式指致害物与人体发生接触的方式(细分类详见附录A.5)。
3.6不安全状态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细分类详见附录A.6)。
3.7不安全行为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细分类详见附录A.7)。
4.伤害程度分类4.1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
4.2重伤指相当于表定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
4.3死亡5.事故严重程度分类5.1轻伤事故指只有轻伤的事故。
5.2重伤事故指有重伤无死亡的事故。
5.3死亡事故a.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1—2人的事故。
百万工时伤害率

百万工时伤害率简介在工业生产和建筑施工等领域,工时伤害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它被定义为每百万工时中的工伤事故数量。
百万工时伤害率是一个衡量工作场所安全性的指标,它反映了工人在工作场所中受到伤害的风险。
计算方法百万工时伤害率的计算方法是将工伤事故的数量除以总工时数,然后乘以一百万。
公式如下:百万工时伤害率 = (工伤事故数量 / 总工时数) * 1,0 00,000其中,工伤事故数量是指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工伤事故的总数,总工时数是指在同一时间段内所有工人的总工作时间。
意义百万工时伤害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对于评估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工人的健康状况非常有帮助。
较低的百万工时伤害率表示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措施较好,工人受到伤害的风险较小。
而较高的百万工时伤害率则表明工作场所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影响因素百万工时伤害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1.安全意识:工人是否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是否遵守工作场所的安全规定,直接影响百万工时伤害率的高低。
2.安全培训:是否对工人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3.安全设备:是否提供适当的安全设备,如头盔、护目镜、防护服等,确保工人在工作时的人身安全。
4.工作环境: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对百万工时伤害率有着重要影响,如有害气体、高温、高压等环境都会增加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
5.工作强度:工作强度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增加工伤事故的风险,适当的工作负荷有助于降低百万工时伤害率。
6.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对工伤事故进行及时的报告和处理,管理制度的健全度直接影响百万工时伤害率。
应用场景百万工时伤害率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和建筑施工行业。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1.工业企业:工业企业通常通过计算和监测百万工时伤害率来评估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策略和措施。
2.建筑施工:建筑施工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百万工时伤害率的评估对于施工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帮助他们识别和解决安全隐患,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
百万工时伤害率(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7347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百万工时伤害率(正式版)百万工时伤害率(正式版)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百万工时损工事故率=(损工事故起数/实际总工时)×100 0000;2、百万工时损工严重率=(总损失工时/实际总工时)×100 0000。
3、工伤事故:指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管理的伤害事故,即造成员工暂时(或较长时或永久)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轻伤以上的伤害。
有如下计算公式:千人死亡(或重伤)率=[死亡(或重伤)人数/平均职工人数) ]×1000;百万工时伤害率=(伤害人数/实际总工时)×100 0000;百万工时伤害严重率=(总损失工作日/实际总工时)×100 0000;20万工时伤害率=(伤害人数/实际总工时)×(2×100000);20万工时伤害严重率=(总损失工作日/实际总工时)×(2×100000);伤害平均严重率=总损失工作日/伤害人数。
4、同一起事故有多人受不同程度伤害,“起数”仅统计在“伤害事故分级”中某一项,不可重复;“人数”按伤害程度分别统计对应“伤害事故分级”某项。
安全管理指标统计标准

安全管理指标统计标准
一、管理指标
2013年11月22日发布 2013年11月22日实施
共 2 页第 1 页
二、统计口径
1.伤害人数:员工工亡、重伤、轻伤人数。
2.损失工作日:
死亡按6000个损失工作日计,人员伤害损失工作日大于104日为重伤、1~104日为轻伤,重伤、轻伤实际损失工作日按《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GB/T15499-1995)计。
3.实际总工时=职工在岗人数×实际工作日×8小时。
4.火灾造成财产损失:建构筑物及装修烧损部分建造时价格,与烧损的设备材料等购进时价格之和。
5.盗窃案件案值指被盗物资直接损失金额数。
6.职业损伤是指职业健康体检中发现的,因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直接导致的可能向职业病发展的身体器质性伤害或病变。
共 2 页第 2 页。
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示范文本

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示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应用伤亡事故统计指标是为了便于在进行事故统计时有统一的衡量标准。
目前所用的指标通常为事故伤害频率和伤害严重度。
一、我国现行计算方法(一)事故伤害频率是一个相对指标,用于反映企业生产过程中职工受事故伤害的情况(比率)并作为比较不同部门间伤害情况的基准之一。
对于事故伤害频率,目前世界各国的计算方法尚不统一。
我国国家标准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中规定:1.适用于企业以及各省、市、县上报伤亡事故时使用的计算方法为:(1)千人死亡率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残废的人数。
即:千人死亡率=×10 (1)(2)千人重伤率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重伤造成的人数。
即:千人重伤率=×10 (2)2.适用于行业、企业内部事故统计分析使用的伤害频率(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伤害的人数。
伤害人数指轻伤、重伤、死亡人数之和)计算方法为:百万工时伤害率=×10 (3)式中实际总工时的计算,可采用精确或近似二种算法,目前国内倾向于采用如下方法计算:(1)当出勤率是对全部职工而言时总工时数=全部职工满勤的工时数×出勤率-因停产造成的非工作小时+加班工时数(4)(2)当出勤率仅对工人而言时总工时数=全部工人满勤的工时数×出勤率+全部职员的工时数-因停产造成的非工作小时数+加班工时数(5)具体计算过程中还须注意:a.出勤率为劳资部门统计的结果。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时间:2010-02-22 14:46 来源:未知作者:rl 点击: 14805次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目录∙1 名词、术语∙2 事故类别∙3 伤害分析3.1 受伤部位3.2 受伤性质3.3 起因物3.4 致害物3.6 不安全状态3.7 不安全行为∙4 伤害程度分类4.1 轻伤4.2 重伤4.3 死亡∙5 事故严重程度分类5.1 轻伤事故5.2 重伤事故5.3 死亡事故∙6 伤亡事故的计算方法6.1 千人死亡率6.2 千人重伤率6.3 伤害频率6.5 伤害平均严重率6.6 按产品产量计算的死亡率∙附录A (补充件)A.1 受伤部位A.2 受伤性质A.3 起因物A.4 致害物A.5 伤害方式A.6 不安全状态A.7 不安全行为∙附录B 损失工作日计算表(补充件)表1 截肢或完全失去机能部位损失工作日换算表表2 骨折损失工作换算表表3 功能损伤损失工作日换算表∙编制说明本标准是劳动安全管理的基础标准,适用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工作。
1 名词、术语1.1 伤亡事故: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9以下简称伤害)、急性中毒(以下简称中毒)。
1.2 损失工作日:指被伤害者失能的工作时间。
1.3 暂时性失能伤害:指伤害及中毒者暂时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伤害。
1.4 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指伤害及中毒者肢体或某些器官部分功能不可逆的丧失的伤害。
1.5 永久性全失能伤害:指除死亡外一次事故中,受伤者造成完全残废的伤害。
2 事故类别01 物体打击02 车辆伤害03 机械伤害04 起重伤害05 触电06 淹溺07 灼烫08 火灾09 高处坠落010 坍塌011 冒顶片帮012 透水013 放炮014 火药爆炸015 瓦斯爆炸016 锅炉爆炸017 容器爆炸018 其它爆炸019 中毒和窒息020 其它伤害(1)物体打击,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658.382 GB6441—86 (国家标准局1986年5月31日发布1987年2月1日起实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本标准是劳动安全管理的基础标准,适用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工作。
1.名词、术语1.1伤亡事故: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以下简称伤害)、急性中毒(以下简称中毒)。
1.2损失工作日:指被伤害者失能的工作时间。
1.3暂时性失能伤害:指伤害及中毒者暂时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伤害。
1.4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指伤害及中毒者肢体或某些器官部分功能不可逆的丧失的伤害。
1.5永久性全失能伤害:指除死亡外,一次事故中,受伤者造成完全残废的伤害。
2.事故类别01物体打击02车辆伤害03机械伤害04起重伤害05触电06淹溺07灼烫08火灾09高处坠落010坍塌011冒顶片帮012透水013放炮014火药爆炸015瓦斯爆炸016锅炉爆炸017容器爆炸018其它爆炸019中毒和窒息020其它伤害3.伤害分析3.1受伤部位指身体受伤的部位(细分类详见附录A.1)。
3.2受伤性质指人体受伤的类型。
确定原则:a.应以受伤当时的身体情况为主,结合愈后可能产生的后遗障碍全面分析确定;b.多处受伤,按最严重的伤害分类,当无法确定时,应鉴定为“多伤害”(细分类详见附录A.2)。
3.3起因物导致事故发生的物体、物质,称为起因物(细分类详见附录A.3)。
3.4致害物指直接引起伤害及中毒的物体或物质(细分类详见附录A.4)。
3.5伤害方式指致害物与人体发生接触的方式(细分类详见附录A.5)。
3.6不安全状态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细分类详见附录A.6)。
3.7不安全行为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细分类详见附录A.7)。
4.伤害程度分类4.1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
4.2重伤指相当于表定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
4.3死亡5.事故严重程度分类5.1轻伤事故指只有轻伤的事故。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DOC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时间:2010-02-2214:46 来源:未知作者:rl 点击:14805次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4.1轻伤4.2重伤4.3死亡∙5事故严重程度分类5.1轻伤事故5.2重伤事故5.3死亡事故∙6伤亡事故的计算方法A.6不安全状态A.7不安全行为∙附录B损失工作日计算表(补充件)表1截肢或完全失去机能部位损失工作日换算表表2骨折损失工作换算表表3功能损伤损失工作日换算表编制说明本标准是劳动安全管理的基础标准,适用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工作。
2事故类别01物体打击02车辆伤害03机械伤害04起重伤害05触电06淹溺07灼烫016锅炉爆炸017容器爆炸018其它爆炸019中毒和窒息020其它伤害3伤害分析3.1受伤部位导致事故发生的物体、物质,称为起因物(细分类详见附录a.3)。
3.4致害物指直接引起伤害及中毒的物体或物质(细分类详见附录a.4)。
3.5伤害方式指致害物与人体发生接触的方式(细分类详见附录a.5)。
3.6不安全状态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细分类详见附录a.6)。
5事故严重程度分类5.1轻伤事故指只有轻伤的事故。
5.2重伤事故指有重伤无死亡的事故。
5.3死亡事故a.重大伤亡事故死亡人数千人死亡率=──────×103(3)平均职工人数6.2千人重伤率: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因工伤事故造成的重伤人数。
计算公式:重伤人数千人重伤率=──────×103(2)平均职工人数适用于行业、企业内部事故统计分析使用的计算方法有:伤害严重率:B=───────×106(4)实际总工时6.5伤害平均严重率:表示每人次受伤害的平均损失工作日计算公式:B总损失工作日N=─=──────(5)A伤害人数适用于以吨、立方米产量为计算单位的行业、企业使用的计算方法有:6.6按产品产量计算的死亡率:A.4致害物A.6不安全状态A.7不安全行为5.各伤害部位累计数值超过6000日者,仍按6000日计算。
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正式)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7196-33 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应用伤亡事故统计指标是为了便于在进行事故统计时有统一的衡量标准。
目前所用的指标通常为事故伤害频率和伤害严重度。
一、我国现行计算方法(一)事故伤害频率是一个相对指标,用于反映企业生产过程中职工受事故伤害的情况(比率)并作为比较不同部门间伤害情况的基准之一。
对于事故伤害频率,目前世界各国的计算方法尚不统一。
我国国家标准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中规定:1.适用于企业以及各省、市、县上报伤亡事故时使用的计算方法为:(1)千人死亡率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残废的人数。
即:千人死亡率=×10 (1)(2)千人重伤率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重伤造成的人数。
即:千人重伤率=×10 (2)2.适用于行业、企业内部事故统计分析使用的伤害频率(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伤害的人数。
伤害人数指轻伤、重伤、死亡人数之和)计算方法为:百万工时伤害率=×10 (3)式中实际总工时的计算,可采用精确或近似二种算法,目前国内倾向于采用如下方法计算:(1)当出勤率是对全部职工而言时总工时数=全部职工满勤的工时数×出勤率-因停产造成的非工作小时+加班工时数(4)(2)当出勤率仅对工人而言时总工时数=全部工人满勤的工时数×出勤率+全部职员的工时数-因停产造成的非工作小时数+加班工时数(5)具体计算过程中还须注意:a.出勤率为劳资部门统计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百万工时伤害率
1、百万工时损工事故率=(损工事故起数/实际总工时)×100 0000;
2、百万工时损工严重率=(总损失工时/实际总工时)×100 0000。
3、工伤事故:指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管理的伤害事故,即造成员工暂时(或较长时或永久)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轻伤以上的伤害。
有如下计算公式:
千人死亡(或重伤)率=[死亡(或重伤)人数/平均职工人数) ]×1000;
百万工时伤害率=(伤害人数/实际总工时)×100 0000;
百万工时伤害严重率=(总损失工作日/实际总工时)×100 0000;
20万工时伤害率=(伤害人数/实际总工时)×(2×100000);
20万工时伤害严重率=(总损失工作日/实际总工时)×(2×100000);
伤害平均严重率=总损失工作日/伤害人数。
4、同一起事故有多人受不同程度伤害,“起数”仅统计在“伤害事故分级”中某一项,不可重复;“人数”按伤害程度分别统计对应“伤害事故分级”某项。
5、一般伤害事故包括:指员工受工况突发变故,肢体未受伤害但某些器官受不良刺激的“伤害未遂事”;肢体或某些器官受到伤害,造成离岗2—;8小时的“一般损工事故”,2小时以下的“非损工事故”。
6、非计划停止作业:是指除一般伤害事故、工伤事故外的、非计划安排的,停止作业导致损失工时影响正常生产的现象。
7、损工伤害事故起数(损失工时)=伤害未遂事故+非损工事故+一般损工事故+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
8、损工事故起数(总损失工时)=非计划停止作业起数(损失工时)+一般伤害事故起数(损失工时)+工伤事故起数(损失工时)。
9、表中工时单位统一为:小时;1个工作日=8小时。
实际总工时=平均职工
人数×实际工作日×8。
在计算时,损失工时与实际总工时的“单位”统一使用“日”或“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