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射级单管放大器工作原理

合集下载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原理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原理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原理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原理是一种常见的放大电路结构,也称为共基极放大电路。

它由一个BJT晶体管组成,包括基极、发射
极和集电极。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输入信号加到基极时,基极电流会引起发射极电流的变化,进而改变集电极电流。

这种电流变化使得输出电压发生变化,实现了信号的放大。

具体地说,当输入信号的幅度上升时,基极电流也会随之上升。

这样,发射极电流会随之增加,从而提高集电极电流。

当集电极电流增大时,输出电压也会随之增加,实现信号的放大。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特点是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都是相加的。

因此,尽管放大倍数比较小,但可以在高频信号的放大过程中保持输入输出相位的一致性。

此外,由于信号是从基极注入到发射极,所以输入阻抗较低,输入信号源可以直接连接到基极,无需耦合电容。

然而,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缺点是输出阻抗较高,输出电压受到负载影响较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会添加一个输出级,如共射极放大电路,以降低输出阻抗并增加输出功率。

总之,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路结构,能够实现信号的放大。

虽然具有一些缺点,但在一些特定的应用场合中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

实验二、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I

实验二、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I

实验二、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I实验目的:了解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电路原理及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晶体管(2SC1815),直流电源,信号源,示波器,万用表等。

实验原理:晶体管是一种电子器件,在电路中可以使用其放大、开关等功能。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是晶体管放大器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电路。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具有放大倍数大、频带宽度宽的特点。

其电路原理图如下所示。

![image.png](attachment:image.png)当输入信号Vin加至共射极电路中时,基极中将出现一个与Vin同相的交流电压信号,进而影响晶体管的发射极电流Ie,使其随之发生周期性变化。

这样,晶体管的发射极将会出现一随输入信号而改变的电流信号Ie,从而对负载RL产生一随输入变化而改变的电压信号Vout,即输出信号。

根据输出信号的瞬时幅值与输入信号的瞬时幅值比值的大小,可以初步测定这个电路的放大倍数,即:Av = ΔVout / ΔVin式中,ΔVout表示输出信号的峰值与零点处的幅值之差,ΔVin表示输入信号的峰值与零点处的幅值之差。

为了进一步衡量这个电路的放大能力,需要定义一些性能指标,分别如下所示。

增益:A = Vout / Vin,它表示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幅值比值。

最大输出电压:Vomax,它与输出电路的直流工作点有关,其大小可通过计算静态工作点的位置来确定。

Vomax是输出信号中某一瞬间的最大电压值。

最大输出功率:Pomax,它是输出信号的最大功率,同时也是输出电路在一定工作条件下所能输出的最大功率。

最大幅度稳定范围:Am,它是指在该范围内,输出信号的变化幅度始终不大于输入信号变化幅度的一定百分比,以保证输出信号的稳定性。

实验步骤:1. 按照电路原理图搭建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电路,并接入信号源、示波器和万用表等。

2. 调节信号源输出电压幅值和频率,使其分别在两个电压档和两个频率档位内逐步变化,同时观察和记录示波器上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以了解电路的动态特性。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学习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研究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3、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

4、观察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失真情况,了解产生失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二、实验原理1、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组成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由晶体管、基极电阻、集电极电阻、发射极电阻和耦合电容等组成。

输入信号通过耦合电容加到晶体管的基极,经晶体管放大后,从集电极输出,再通过耦合电容加到负载电阻上。

2、静态工作点的设置静态工作点是指在没有输入信号时,晶体管各极的直流电流和电压值。

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可以保证放大器在输入信号的作用下,输出信号不失真。

静态工作点的设置主要通过调整基极电阻和集电极电阻的阻值来实现。

3、放大器的性能指标(1)电压放大倍数:是指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比值,反映了放大器对信号的放大能力。

(2)输入电阻:是指从放大器输入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反映了放大器从信号源获取信号的能力。

(3)输出电阻:是指从放大器输出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反映了放大器带负载的能力。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1、示波器2、信号发生器3、直流稳压电源4、万用表5、实验电路板6、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件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按图连接实验电路仔细对照电路图,在实验电路板上正确连接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注意元件的极性和引脚的连接。

2、静态工作点的调试(1)接通直流稳压电源,调节电源电压至合适值。

(2)用万用表测量晶体管各极的电压,计算静态工作电流。

(3)通过调整基极电阻的阻值,改变静态工作点,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使输出电压不失真。

3、测量电压放大倍数(1)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接到放大器的输入端,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使输入信号为正弦波。

(2)用示波器分别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峰峰值,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4、测量输入电阻(1)在放大器的输入端串联一个已知电阻。

共射单极放大电路工作原理

共射单极放大电路工作原理

共射单极放大电路工作原理
共射单极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放大器电路,其工作原理如下:
1.输入信号:
输入信号通过耦合电容C1进入基极端口,并在基极-发射极之间形成输入回路。

由于发射极和集电极间连接的电阻(RE)的作用,基极电压相对于发射极电压存在一个相位差。

2.偏置电压:
偏置电路(通常由二极管、电阻和电源组成)产生一个稳定的偏置电压,将集电极极化到适当的工作点,使得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

这个偏置电压有助于确保晶体管在正向工作区域。

3.放大过程:
当输入信号为正半周时,输入电流从基极流向发射极,导致发射极电流增加。

由于发射极和集电极间存在电阻,因此集电极电流也会相应增加。

这样,输出电压经过集电极电阻(RC)放大。

4.输出信号:
输出信号通过耦合电容C2从集电极提取出来,并连接到负载
电阻RL。

由于集电极电流的变化,输出电压也会随之变化。

输出信号约为输入信号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由集电极和发射极电阻的比值决定。

总结:
共射单极放大电路借助晶体管的放大特性,将输入信号放大到
较大的输出信号。

通过适当的偏置电网络,可以确保晶体管在放大区工作。

同时,由于存在电阻网络,使得输入和输出信号有一定的相位差,需要在设计中进行合理补偿。

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的放大电路,由一个NPN型晶体管组成。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验证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放大特性。

一、实验原理:
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是一种常用的放大电路,使用一个NPN型晶体管来放大输入信号。

晶体管的三个引脚分别为发射极(E)、基极(B)、集电极(C)。

在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中,输入信号通过耦合电容C1输入到基极,集电极通过负载电阻RC与正电源相连。

输出信号由电容C2耦合到负载电阻RL上。

二、实验仪器:
1. 功率放大器实验箱
2. 万用表
3. 音频信号发生器
三、实验步骤:
1. 连接电路:根据实验箱上的电路图,将电路连接好。

2. 调整电源:根据实验箱上的电源电压要求,调整电源电压。

3. 调节发生器:将发生器的频率调节到所需的数值,信号幅度调节适宜值。

4. 测量电压:用万用表分别测量发射极电压、集电极电压和基极电压。

5. 测量电流:用万用表测量发射极电流、集电极电流和基极电流。

6. 测量电容:用万用表测量输入输出电容。

四、实验结果:
将实验测得的数据填入实验报告中,并绘制相应的图表。

五、实验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放大特性、输入输出电容等参数。

六、实验总结:
总结本实验的目的、步骤、结果以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等。

七、思考题:
进一步思考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篇一: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实验二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式方法和测量方法。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的测试方法及放大器参数对放大倍数的影响。

3.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图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偏置电阻Rb1、Rb2组成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e,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三、实验设备1、信号发生器2、双踪示波器3、交流毫伏表4、模拟电路实验箱5、万用表四、实验内容1.测量静态工作点实验电路如图2—1所示,它的静态工作点估算方法为:ub≈Rb1?uccRb1?Rb2图2—1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Ie=ub?ube≈IcReuce=ucc-Ic(Rc+Re)实验中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为零的情况下进行。

1)没通电前,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接好电源线(注意12V电源位置)。

2)检查接线无误后,接通电源。

3)用万用表的直流10V挡测量ue=2V左右,如果偏差太大可调节静态工作点(电位器Rp)。

然后测量ub、uc,记入表2—1中。

表2—1b2所有测量结果记入表2—1中。

5)根据实验结果可用:Ic≈Ie=u?ucue或Ic=ccRcReube=ub-ueuce=uc-ue计算出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各仪器与放大器之间的连接图关掉电源,各电子仪器可按上图连接,为防止干扰,各仪器的公共端必须连在一起后接在公共接地端上。

1)检查线路无误后,接通电源。

从信号发生器输出一个频率为1Khz、幅值为10mv(用毫伏表测量ui)的正弦信号加入到放大器输入端。

2)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输出电压的波形,在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下表中三种情况下的输出电压值,记入表中。

共发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共发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共发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共发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共发射极单管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并掌握其实验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电阻器、电容器、二极管、三极管、电源、万用表等。

实验原理:共发射极单管放大器是一种常用的放大电路,其基本原理是将输入信号通过电容耦合方式输入到放大管的基极,通过放大管的放大作用得到增强的信号。

同时,由于放大管的集电极与负载电阻串联,由其输出的信号可以直接驱动负载。

共发射极单管放大器的电压增益可以通过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放大倍数计算出来。

实验步骤:
1. 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调节电源电压为适当值,接通电源,预热电路。

2. 用万用表分别测量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放大倍数,并计算其电压增益。

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电路中的电阻和电容来改变电压增益的大小。

3. 调节信号发生器产生正弦波信号,将其输入到电路中的输入端,并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

4. 不断调整电路中的元器件,并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以得到最佳的电路性能和效果。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共发射极单管放大器的电路特性和性能,学习了如何通过调整电路中的元器件来得到最佳的电路效果,并加深了对放大电路的理解和认识。

实验结论:共发射极单管放大器是一种常用的放大电路,具有良好的电路性能和效果。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其工作原理和特性,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电路参数来得到最佳的电路效果。

1共射级单管放大器工作原理

1共射级单管放大器工作原理

1共射级单管放大器工作原理
共射级单管放大器是一种常用电路,它由场效应管或双极晶体管、负载电阻、输入信
号源和直流电源等组成。

它的工作原理是将输入的信号通过场效应管或双极晶体管的源极
或集电极引入电路中,经过共源或共集的放大作用后,通过负载电阻输出增强后的信号。

具体来说,共射级单管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三个过程:输入、放大和输出。

放大:在管子导通之后,管子的漏极或极板(如场效应管)将到达一个比较高的电压,使得输出信号也会增强。

此时,电路会通过相应的电阻将输出信号传递到负载电阻上,从
而实现了放大的作用。

此时,管子的漏极或极板将保持高电压状态,使得电路可以继续进
行放大工作。

输出:放大后的信号经过负载电阻后,最后可通过隔离电容和输出电阻连接到输出端。

当管子的漏极电压降低时,电路会关闭,使得输出电路也会断开。

这样,输出端就会停止
工作,直到下一次输入信号的到来。

总结一下,共射级单管放大器通过电路的一系列过程实现了信号的放大作用。

输入信
号经过耦合电容和输入电阻后,被引入场效应管或双极晶体管中,经过管子的放大作用后,在负载电阻上输出增强后的信号。

通过这种简单的电路结构,可以实现较高的放大倍数,
并且输出波形质量较好,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放大电路。

共射极单管交流放大器,输入与输出信号之间的相位关系

共射极单管交流放大器,输入与输出信号之间的相位关系

共射极单管交流放大器,输入与输出信号之间的相位关系共射极单管交流放大器是“直接”放大技术,也就是说在一个射极管上实现电路的输入和输出。

由于共射极单管交流放大器属于“直接”放大技术,在它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存在一个简单的相位关系,它就是:输入信号的相位与输出信号的相位相差180度。

共射极单管交流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其中射极管上的效应电压被称为输出信号,而输入信号取决于射极管的击穿电压,当输入信号上升时,射极管的击穿电压也将上升,一旦击穿电压上升到射极管允许的电压,射极管就会导通,将大量电流导入负载,从而产生输出信号。

由于共射极单管交流放大器没有明确的电感元件或电容元件,其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的相位同步时间比较短,尤其是在高频放大器中更为明显,这也是它在高频应用中有优势的原因之一。

另外,由于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的相位同步时间比较短,也就是说,输入信号上升至射极管允许的电压时,输出信号也同时上升,因此,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的相位关系是:输入信号的相位与输出信号的相位相差180度。

为了更加准确地说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用一个实际的例子来加以说明,比如,在一个共射极单管交流放大器中,当输入信号的脉冲宽度为3.3μS时,则输出信号的脉冲宽度也应为3.3μS。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输入信号的相位与输出信号的相位相差180度。

- 1 -。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10页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10页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10页一、实验原理晶体管(英文全称为:transis)是一种双极型器件,它使用电压控制流的方式来控制电路,是一种高低电平的转换器,其中N-MOS具有负偏移电流输出,P-MOS有正偏移电流输出。

而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CE amplifier)是利用晶体管放大输入信号,并且输出放大后的信号,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具有高增益:某些应用时,可以获得高达1000倍的增益。

2.具有良好的抗杂散比:它的抗杂散比比其他放大器要好。

3.低成本:CE放大器成本低,是很多电路应用的实用设计。

二、实验准备实验准备包括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原理、电路电子元件、实验接线、虚拟示波器、实验电源等:1.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原理: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是利用晶体管的共射极特性,以电容或非线性电路连接晶体管的共射极,把输入信号放大。

2.电路电子元件:该实验采用的电子元件有晶体管、电阻、电容、变压器等,详见实验设置部分提供的原理图。

3.实验接线:实验接线由晶体管的共射极连接电路的共射极部分,将电路中晶体管的此极和源极和源之间、此极与集电极之间等处可接电容等电子元件。

4.虚拟示波器:实验采用数字示波器,用于监测放大器输出脉冲电平变化,以及便于测量电路中其他因素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5.实验电源:实验主要是检测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增益、抗扰度、抗噪声度等指标,因此电源的选用是非常重要的,实验中,采用的是稳定的可调电源。

三、实验设置1.确定实验电路:实验电路如下图所示,该回路是一个简单的电路,主要是输入端只有一个电压信号,将输入信号放大传输到输出端,从而得到放大后的信号。

2.确定晶体管型号:实验采用的晶体管型号为:MJE15031。

3.确定实验电路的元件参数:该实验电路中的电容为:C1,用于共射极的电容值为:560uF;用于分压电阻的电阻值为: 10kΩ和4.7kΩ;电源电压为: 12V 。

四、实验结果1.检查输出电压:实验准备完毕后,量出输出端的脉冲电平,结果为7V,较预期值(12V)稍有偏差,约为10%,说明实验设置有较小的偏差。

单管共发射极放大器实验报告

单管共发射极放大器实验报告

单管共发射极放大器实验报告单管共发射极放大器是一种基本放大电路,也是信号放大电路设计的基础,特别是在低频、中频和高频无线电接收机中,共发射极放大器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共发射极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其放大性能和相应的问题,培养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采用NPN型晶体管2N3904,直流工作点采用偏置电压法,交流信号输入采用多档次频率信号发生器,输出采用数字万用表进行测试。

一、实验装置介绍1.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多档次频率信号,提供共发射极放大器的输入信号。

2.2N3904晶体管:负责信号放大功能,输入信号经过晶体管扩大后输出。

3.负载电阻RL:共发射极输出信号通过负载电阻RL进行测量,吸收电路的电流。

4.电位器Rb:可变电阻,调节偏置电压。

5. DC电源:直流电源,提供晶体管工作所需的直流偏置电压。

6.数字万用表:用于共发射极放大器测量输出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

二、实验原理1.共发射极放大器结构及特性共发射极放大器主要由一个NPN型晶体管、电源及耦合电容等构成,其输入端与输出端一起连接到晶体管的发射极。

由于发射极和负载是共用的,所以称为共发射极放大器。

共发射极放大器具有以下特点:(1)输出电压反相。

(2)输入电阻小,输出电阻较大,应用广泛。

(3)输入端和输出端在同一侧,方便布线和设计。

(4)工作稳定性能好。

2.共发射极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共发射极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将输入信号加以驱动,然后放大输出。

晶体管VBE 与IB之间的关系是指数特征,因此小功率输入信号可以通过晶体管放大成为大功率输出信号。

共发射极放大器的每一个不同频率均需要相应的偏置电压调节,以保证晶体管在最佳操作点工作。

通过调整电池电压和电位器Rb可以调节为稳定的偏压点。

三、实验步骤1.按图1进行电路连接,采用功率供应器为晶体管提供偏压,值为5.5 V。

2.将电位器Rb先调整好,以达到直流电压,其值为3.3 V。

3.使用万用表在集电极的这个方向上,测量晶体管的电流。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原理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原理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原理如下:
共射极放大电路中的晶体管被放置在放大电路的中间,其基极是输入端,集电极是输出端,而发射极被接地。

当输入信号施加到基极时,晶体管的输出信号从集电极输出。

放大电路的负载电阻与集电极间串联,以便提供放大电路的输出并降低放大器的输出电阻。

当输入信号施加到晶体管的基极时,它将导致基极电流的变化。

这个变化会被晶体管放大,并通过负载电阻转化为放大后的输出信号。

在共射极放大器中,输入信号被接到晶体管的基极,此时晶体管的基极电阻非常高,因此输入电路的负载电阻非常小。

这意味着输入信号不会影响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并且放大器的输入阻抗非常高。

同时,输出信号被接到晶体管的集电极,因此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非常低,这使得放大器可以驱动负载电阻而不会减弱信号。

总之,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原理是通过晶体管的放大作用将输入信号放大,并通过负载电阻转化为放大后的输出信号。

这种电路具有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和高放大倍数的特点,因此在许多电子设备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实验三--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实验三--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实验三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A V 、输入电阻R i 、输出电阻R O 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 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晶体管单级放大电路有三种基本接法,即共射电路、共集电路、共基电路。

三种基本接法的特点分别为:1. 共射电路既能放大电流又能放大电压,输入电阻在三种电路中居中,输出电阻大,频带较窄;常做为低频电压放大电路的单元电路。

2. 共集电路只能放大电流不能放大电压,是三种接法中输入电阻最大、输出电阻最小的电路,具有电压跟随的特点。

常用于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入级和输出级,在功率放大电路中也常采用射极输出的形式。

3. 共基电路只能放大电压不能放大电流,输入电阻小,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出电阻与共射电路相当,但频率特性是三种接法中最好的电路,常用于宽频带放大器。

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通频带等。

而保证基本放大电路处于线性工作状态(不产生非线性失真)的必要条件是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Q ,Q 点不但影响电路输出是否失真,而且直接影响放大器的动态参数。

本实验所采用的放大电路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的单管放大电路(图3-1)。

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 B1和R B2组成分压电路,因此基极电位U B 几乎仅决定于R B1与R B2对V CC 的分压,而与环境温度的变化无关;同时三极管的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 E ,它将输出电流I C 的变化引回到输入回路来影响输入量U BE ,以达到稳定静态工作点的目的。

当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 i 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以得到一个与u i 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 O ,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图3-1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CC 2B 1B 1B B R +R R ≈U V C EBEB E I ≈R U U I -=)R R (I V ≈U E C C CC CE +-而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分别为: beLC V r R //R A β-= be 2B 1B i r //R //R =RC O R ≈R 注意: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时,应在输入信号u i =0的条件下进行。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电路,了解其工作原理,掌握其基本特性,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放大性能。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

1. 电源,直流稳压电源。

2. 示波器,模拟示波器。

3. 元器件,晶体管、电阻、电容等。

三、实验原理。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是一种常用的放大电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晶体管的放大特性,将输入信号放大到输出端。

在共射极放大器中,输入信号加在基极上,输出信号则从集电极上取出,而发射极则接地。

当输入信号加在基极时,晶体管将其放大并输出到集电极,实现信号放大的功能。

四、实验步骤。

1. 按照电路图搭建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电路,并连接电源和示波器。

2. 调节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记录波形特点。

3. 调节输入信号的幅度,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记录放大倍数。

4. 测量电路中各个元器件的参数,如电阻、电容等数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得到了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输入输出波形,并计算出了其放大倍数。

通过分析波形特点和参数数值,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具有较好的放大性能,能够将输入信号有效放大,并输出到输出端。

六、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搭建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电路,验证了其放大性能,并对其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学习到了如何测量电路中元器件的参数,并且掌握了使用示波器观察波形的方法。

这些都对我们进一步学习电子电路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七、实验注意事项。

1. 在搭建电路时,要注意元器件的连接方式和极性,确保电路连接正确。

2. 在调节示波器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对示波器造成损坏。

3. 在测量元器件参数时,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注意测量精度。

八、参考文献。

1. 《电子电路原理》,张三,XX出版社,2008年。

2. 《电子技术实验指导》,李四,XX出版社,2010年。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其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

实验11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实验11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放大器的基本原理
输入信号通过晶体管的控制作用,在输出端得到放大的信号 晶体管内部三个区域的电流分配和电压关系实现了信号的放大 晶体管放大器具有电压放大、电流放大和功率放大的能力 放大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晶体管的非线性特性实现信号的线性放大
共射极放大器的特点
电压和电流放大倍数较高 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相位差较大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适中 具有一定的电流放大倍数
06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 放大器的调试与维

Part One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 放大器的原理
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晶体管由三个电极组成:基极、集电极和发射极 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基于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 输入信号通过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的电压控制晶体管的电流放大 输出信号从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产生,实现信号的放大
偏置电路的作用和组成
作用:为晶体管提供静态工作点
组成:电源、电阻、电容等元件组成
反馈电路的作用和组成
作用:调整输入 和输出信号的幅 度和相位,提高 放大器的稳定性
组成:由电阻、 电容、电感等元 件组成的反馈网 络
Part Four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 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信号的输入和放大
输入信号:通过基极进入晶体管
抗干扰能力: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降低外部噪声对信号的影 响,提高信号的纯净度。
在测量仪器中的应用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在测量仪器中用作信号放大,提高测量精度。
它在电压、电流、电阻等电学量的测量中广泛应用,是电子测量技术中的 重要器件。
在医疗、科研、工业等领域,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在各种高精Leabharlann 测量 仪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单管共射放大器实验报告

单管共射放大器实验报告

单管共射放大器实验报告单管共射放大器实验报告一、引言单管共射放大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电路,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单管共射放大器电路并进行实验,探究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二、实验原理单管共射放大器是一种基于晶体管的放大电路。

其工作原理是将输入信号接到晶体管的基极,通过晶体管的放大作用,将输入信号放大后输出到负载电阻上。

具体来说,当输入信号为正半周时,晶体管的基极电压上升,使得晶体管导通,电流从集电极流向发射极,此时晶体管处于放大状态;当输入信号为负半周时,晶体管的基极电压下降,使得晶体管截止,电流无法流过,此时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

通过这种方式,输入信号得以放大。

三、实验步骤1. 按照电路图搭建单管共射放大器电路,确保连接正确无误。

2. 将信号源接入电路的输入端,调节信号源的频率和幅度。

3. 接入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

4. 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度,计算增益。

5. 调节电路参数,如电阻、电容等,观察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并测量了其幅度。

根据测量数据,我们计算出了电路的增益。

通过对比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度,可以看出信号经过放大器后得到了增强。

增益的大小取决于电路参数的选择,如集电极电阻的大小等。

同时,我们还观察到当电路参数发生变化时,输出信号的波形和幅度也会发生变化。

这说明单管共射放大器的性能受到电路参数的影响。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单管共射放大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了解到了单管共射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通过实验,我们搭建了一个单管共射放大器电路,并观察了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测量了其幅度,并计算了电路的增益。

我们还通过调节电路参数,观察了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通过这些实验结果,我们更加熟悉了单管共射放大器的工作方式和性能特点。

六、展望本次实验只是对单管共射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进行了初步的了解。

实验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实验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实验3.2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熟悉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熟悉低频电子线路实验设备,进一步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函数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交流毫伏表、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实验电路板。

三、实验原理电阻分压式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电路如图3.2.1所示。

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 W +R 1)和R 2组成的分压电路,发射极接有电阻R 4(R E ),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微小的正弦信号U i ,经过放大在输出端即有与U i 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 o ,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在图3.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 1和R 2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T 的基极电流I B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进行估算(其中U CC 为电源电压):CC 21W 2BQ ≈U R R R R U ++ (3-2-1)C 4BEB EQ ≈I R U U I -=(3-2-2) )(43C CC CEQ R R I U U +=- (3-2-3)电压放大倍数 beL3u ||=r R R βA - (3-2-4) 输入电阻 be 21W i ||||)(r R R R R += (3-2-5)图3.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89 / 8输出电阻 3o ≈R R (3-2-6) 1、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 (1)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U i = 0的情况下进行,即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然后选用量程合适的万用表,分别测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I C 以及各电极对地的电位U B 、U C 和U E 。

一般实验中,为了避免测量集电极电流时断开集电极,所以采用测量电压,然后计算出I C 的方法。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是现代电子工程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放大器电路,该电路主要由晶体管、输入电容、输出电容、电源电阻和负载电阻等元器件组成。

本文将详细介绍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原理、特点、设计方法和常见故障。

一、原理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是一种基本放大电路,在电子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该电路的输入信号通过输入电容C1,进入基极,使晶体管的基极电位随之增加,则晶体管的电流也随之增加。

放大器的输出信号通过输出电容C2,从集电极流出。

当输入信号的幅度变化时,晶体管的通流也会随之变化,从而使输出电压或电流比输入电压或电流有更大的增益,实现了信号放大的功能。

二、特点1. 抗干扰能力强。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电路结构简单而且抗干扰能力强,不易受到外界干扰信号的影响。

2. 幅度增益大。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电路具有高增益性能,增益可达到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3. 非线性失真小。

因为该电路中的反馈作用,使得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失真较小。

4. 电路简单。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电路只需要一个晶体管和少量的元器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调试。

三、设计方法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选择晶体管型号、估算电源电压、计算负载电阻和选取电容等。

1. 选择晶体管型号晶体管的工作点应当在直流负载线的中心位置,具体使用哪种型号的晶体管,取决于使用场合的需求。

2. 估算电源电压电源电压应当确保晶体管有足够的工作电压,同时不能超过晶体管的工作范围。

3. 计算负载电阻负载电阻的大小应该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和功率放大的最大效率。

4. 选取电容输入和输出电容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所接入的载波信号的频率,通常可以通过计算得出合适的电容值。

四、常见故障1. 正常工作时的输出信号失真。

这种故障主要由于晶体管工作点不准确或者电容的失效引起的。

2. 输出电压偏大或偏小。

这种故障主要由于负载电阻或功率电源电压不足所造成。

需要对负载电阻和电源电压进行调整。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结构原理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结构原理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结构原理功率放大器的作用是将来自前置放大器的信号放大到足够能推动相应扬声器系统所需的功率。

就其功率来说远比前置放大器简单,就其消耗的电功率来说远比前置放大器为大,因为功率放大器的本质就是将交流电能"转化"为音频信号,当然其中不可避免地会有能量损失,其中尤以甲类放大和电子管放大器为甚。

功率放大器的结构功率放大器的方框图如图1-1所示。

差分对管输入级输入级主要起缓冲作用。

输入输入阻抗较高时,通常引入一定量的负反馈,增加整个功放电路的稳定性和降低噪声。

1.前置激励级的作用是控制其后的激励级和功劳输出级两推挽管的直流平衡,并提供足够的电压增益。

激励级则给功率输出级提供足够大的激励电流及稳定的静态偏压。

激励级和功率输出级则向扬声器提供足够的激励电流,以保证扬声器正确放音。

此外,功率输出级还向保护电路、指示电路提供控制信号和向输入级提供负反馈信号(有必要时)。

放大器的输入级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级几乎一律都采用差分对管放大电路。

由于它处理的信号很弱,由电压差分输入给出的是与输入端口处电压基本上无关的电流输出,加之他的直流失调量很小,固定电流不再必须通过反馈网络,所以其线性问题容易处理。

事实上,它的线性远比单管输入级为好。

图1-2示出了3种最常用的差分对管输入级电路图。

图1-2种差分对管输入级电路在输入级电路中,输入对管的直流平衡是极其重要的。

为了取得精确的平衡,在输入级中加上一个电流反射镜结构,如图1-3所示。

它能够迫使对管两集电极电流近于相等,从而可以对二次谐波准确地加以抵消。

此外,流经输入电阻与反馈电阻的两基极电流因不相等所造成的直流失调也变得更小了,三次谐波失真也降为不加电流反射镜时的四分之一。

在平衡良好的输入级中,加上一个电流反射镜,至少可把总的开环增益提高6Db。

而对于事先未能取得足够好平衡的输入级,加上电流反射镜后,则提高量最大可达15dB。

另一个结果是,起转换速度在加电流反射镜后,大致提高了一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共射级单管放大器工作原理管子工作前题是BE结加正向电压BC结加反向电压,然后1.发射区向基区扩散电子,2.电子在基区边界扩散与复合,空穴由外电源补充,维持电流。

3.电子被集电极收集。

改变基极电流就可以改变集电极电流:IC=BIB2.在两个放大管与VEE之间接的有一个恒流源.一、微恒流源原理电路电路如图1所示,当IR一定时,IC2可确定为:图1可见,利用两管基一射电压差VBE可以控制IO。

由于VBE的数值小,用阻值不大的Re2即可得微小的工作电流--微电流源。

二、恒流源电路的主要应用-有源负载前面曾提到,增大Rc可以提高共射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

但是,Rc不能很大,因为在集成工艺中制造大电阻的代价太高,而且,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Rc越大,导致输出幅度越小。

那么,能否找到一种元件代替RC,其动态电阻大,使得电压增益增大,但静态电阻较小。

因而不致于减小输出幅度呢?自然地,我们可以考虑晶体管恒流源。

由于电流源具有直流电阻小,交流电阻大的特点,在模拟集成电路中广泛地把它作负载使用--有源负载,如图2所示。

在本图中恒流源由20K电阻和Q7与Q8组成.其他同基本放大电路.Q7短接基极和集电极的接法在集成电路制作中常用.由于晶体管电流源具有直流电阻小,交流电阻大的特点,在模拟集成电路中广泛地把它作负载使用--有源负载.而且集成电路中做二极管就是用三极管一个极.短接另一个极.3三级运放放大电路工作原理三极管是电流放大器件,有三个极,分别叫做集电极C,基极B,发射极E。

分成NPN和PNP两种。

我们仅以NPN三极管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为例来说明一下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

下面的分析仅对于NPN型硅三极管。

如上图所示,我们把从基极B流至发射极E的电流叫做基极电流Ib;把从集电极C流至发射极E的电流叫做集电极电流Ic。

这两个电流的方向都是流出发射极的,所以发射极E上就用了一个箭头来表示电流的方向。

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就是:集电极电流受基极电流的控制(假设电源能够提供给集电极足够大的电流的话),并且基极电流很小的变化,会引起集电极电流很大的变化,且变化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集电极电流的变化量是基极电流变化量的β倍,即电流变化被放大了β倍,所以我们把β叫做三极管的放大倍数(β一般远大于1,例如几十,几百)。

如果我们将一个变化的小信号加到基极跟发射极之间,这就会引起基极电流Ib的变化,Ib的变化被放大后,导致了Ic很大的变化。

如果集电极电流Ic是流过一个电阻R的,那么根据电压计算公式U=R*I可以算得,这电阻上电压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我们将这个电阻上的电压取出来,就得到了放大后的电压信号了。

三极管在实际的放大电路中使用时,还需要加合适的偏置电路。

这有几个原因。

首先是由于三极管BE结的非线性(相当于一个二极管),基极电流必须在输入电压大到一定程度后才能产生(对于硅管,常取0.7V)。

当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小于0.7V时,基极电流就可以认为是0。

但实际中要放大的信号往往远比0.7V要小,如果不加偏置的话,这么小的信号就不足以引起基极电流的改变(因为小于0.7V时,基极电流都是0)。

如果我们事先在三极管的基极上加上一个合适的电流(叫做偏置电流,上图中那个电阻Rb就是用来提供这个电流的,所以它被叫做基极偏置电阻),那么当一个小信号跟这个偏置电流叠加在一起时,小信号就会导致基极电流的变化,而基极电流的变化,就会被放大并在集电极上输出。

另一个原因就是输出信号范围的要求,如果没有加偏置,那么只有对那些增加的信号放大,而对减小的信号无效(因为没有偏置时集电极电流为0,不能再减小了)。

而加上偏置,事先让集电极有一定的电流,当输入的基极电流变小时,集电极电流就可以减小;当输入的基极电流增大时,集电极电流就增大。

这样减小的信号和增大的信号都可以被放大4,集成放大电路工作原理集成电路是在一小块P型硅晶片衬底上,制成多个晶体管( 或FET)、电阻、电容,组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电路。

集成电路在结构上的特点:1. 采用直接耦合方式。

2. 为克服直接耦合方式带来的温漂现象,采用了温度补偿的手段----输入级是差放电路。

3. 大量采用BJT或FET构成恒流源,代替大阻值R ,或用于设置静态电流。

4. 采用复合管接法以改进单管性能。

集成电路分为数字和模拟两大部分。

5.运算放大器工作原理运算放大器(Operational Amplifier,简称OP、OPA、OPAMP)是一种直流耦合﹐差模(差动模式)输入、通常为单端输出(Differential-in, single-ended output)的高增益(gain)电压放大器,因为刚开始主要用于加法,乘法等运算电路中,因而得名。

一个理想的运算放大器必须具备下列特性:无限大的输入阻抗、等于零的输出阻抗、无限大的开回路增益、无限大的共模排斥比的部分、无限大的频宽。

最基本的运算放大器如图1-1。

一个运算放大器模组一般包括一个正输入端(OP_P)、一个负输入端(OP_N)和一个输出端(OP_O)。

图1-1通常使用运算放大器时,会将其输出端与其反相输入端(inverting input node)连接,形成一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组态。

原因是运算放大器的电压增益非常大,范围从数百至数万倍不等,使用负反馈方可保证电路的稳定运作。

但是这并不代表运算放大器不能连接成正回馈(positive feedback),相反地,在很多需要产生震荡讯号的系统中,正回馈组态的运算放大器是很常见的组成元件。

开环回路图1-2开环回路运算放大器开环回路运算放大器如图1-2。

当一个理想运算放大器采用开回路的方式工作时,其输出与输入电压的关系式如下:V out = ( V+ -V-) * Aog其中Aog代表运算放大器的开环回路差动增益(open-loop differential gai由于运算放大器的开环回路增益非常高,因此就算输入端的差动讯号很小,仍然会让输出讯号「饱和」(saturation),导致非线性的失真出现。

因此运算放大器很少以开环回路出现在电路系统中,少数的例外是用运算放大器做比较器(comparator),比较器的输出通常为逻辑准位元的「0」与「1」。

闭环负反馈将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与输出端连接起来,放大器电路就处在负反馈组态的状况,此时通常可以将电路简单地称为闭环放大器。

闭环放大器依据输入讯号进入放大器的端点,又可分为反相(inverting)放大器与非反相(non-inverting)放大器两种。

反相闭环放大器如图1-3。

假设这个闭环放大器使用理想的运算放大器,则因为其开环增益为无限大,所以运算放大器的两输入端为虚接地(virtual ground),其输出与输入电压的关系式如下:V out = -(Rf / Rin) * Vin图1-3反相闭环放大器非反相闭环放大器如图1-4。

假设这个闭环放大器使用理想的运算放大器,则因为其开环增益为无限大,所以运算放大器的两输入端电压差几乎为零,其输出与输入电压的关系式如下:V out = ((R2 / R1) + 1) * Vin图1-4非反相闭环放大器集成运算放大器原理由于运算放大器的增益极高,所以不能在两输入端之间加上输入信号,而一定要用作反馈放大器。

这种运算放大器基本上可分为图2 - 9 所示的非倒相放大电路和图 2 - 10 所示的倒相放大电路两类。

(a) 非倒相放大电路首先,我们来讨论非倒相放大电路。

设IN+ 端和IN -端的电压分别为和,并认为运算放大器的增益无限大,则为要获得有限的输出电压,则=。

这点则是运算放大器工作中的一大特征。

在此前提下,分析电路工作就能变得十分简单。

根据此特征,输入与输出的关系为:(b) 倒相放大电路下面我们来分析倒相放大电路。

=,这点是与非倒相放大电路情况相同的,所以=0V 。

这样,尽管有输入信号,然而端处为0V 。

恰似接地,所以被叫做假想接地。

于是,若讨论流经Rs.Rf的电流I ,由于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电流为0 ,则据此,可得出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可见,非倒相放大器和倒相放大电路,是从对应于输入,其输出是否倒向这一事实出发而得名的。

(c) 差分放大电路如图 2 - 11 所示,可将两个这种放大电路组合成差分放大电路。

端的电压由和分压而得流经Rs2和Rf2的电流I 为由上述两式可得其中,如设Rs1=Rs2,Rf1=Rf2,则即差分放大器能够获得V1和V2之差成正比的输出。

实际的运算放大器以上所述是均是理想的运算放大器的情况。

实际上,运算放大器的增益不可能无限大,有电流向IN-、IN+端子流入(或流出),并且其电流不一定相等。

即使在无信号时,V+、V-之间也有一定的电压。

(a) 输入偏置电流(Ib)的影响如果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级由晶体管构成,要使电路能正常工作,应有偏置电流(基极电流)流过。

该输入偏置电流流经反馈电阻时,会产生压降,从而造成输出误差。

在图 2 - 12 电路中,尽管无输入,但是在输出端也会出现位移电压。

此为:由于Ib-设=Rs(Rs与Rf并联的值),则=0,输入偏流的影响消失。

并且,采取C 耦合,将电容器与Rs串连时,若设Rc=Rf,则= 0 。

对于采用场效应管构成输入级的运算放大器,由于输入偏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必产生过去的顾虑。

但是,由于采用场效应管输入的运算放大器来讲,如果温度上升10 摄氏度,则输入偏流将增高两倍,因此,这种运算放大器必须避免在高温情况下使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