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成都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2.1
生态系统
张家港市
赛 达 伯 格 湖
比 利 时
Hamois
农 区 的 夏 季 景 观
海洋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功能
能量流动:如太阳能 食物链、食物网、营养极
能 量 流 动
氮 循 环
硫 循 环
物质循环:大气循环、 水循环、沉积物循环 (碳循环、氮循环、硫 循环、磷循环)
磷 循 环
“现今对于自然资源和服务的占 用早已超出了地球的长期承载能 力……如果地球上的每个人都享受 与北美同样的生活标准,那么在目 前技术水平下我们就需要3个地球 来满足总的物质需求……为了可持 续地适应未来40年人口和经济产出 的预期增长,我们就需要另外6到 12个星球。” —罗马俱乐部丹尼斯.米都斯 《增长的极限》(1972) “如果在世界人口、工业化、 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方面现 在的趋势继续下去,这个行星上增 长的极限有朝一日将在今后100年 中发生。最可能的结果将是人口和 工业生产力双方有相当突然的和不 可控制的衰退。” —罗马俱乐部丹尼斯.米都斯 《增长的极限》(1972)
四个问题
一
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与特征 中特生态文明理论的基本框架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与政策
二
三
四
一、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及主要特征
1. 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
生 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 环环相扣的关系。 生态学: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 海克尔于1869年定义的一个概念: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ecosystem)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 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类型众多,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 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还可进一步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 统。人工生态系统则可以分为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 活在人工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 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旨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和经验,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更好应用。
本文将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目标以及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是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长期以来,快速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强调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建设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是指生态环境良好、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包括减少生态破坏、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中,首先是加快绿色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绿色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其次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中国资源相对匮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通过加大对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利用,推进循环经济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任务。
在这方面,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建立了一套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并将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强化环境保护责任。
第四是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
第7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
4.生态环境退化严重
(1)草原和森林退化严重
全国90%以上的天然草 原不同程度地退化,草原退 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 1.35 亿 公 顷, 占 草 原 总面 积 的 1/3 , 并 仍 以 每年 200 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2009年统计,我国森林覆盖 率才勉强达到20%。我国森林覆盖 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 世界第139 位,人均森林面积 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 的1/4。
返回
3.环境污染情况严重
(1)水污染不断扩散
全国七大水系竟有一 半河段存在严重污染问题。 污染物排放量大,江河湖 海严重污染。劣五类水质 占40.9%,全国75%湖泊出 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 大量受到严重污染的江河 水流入大海,对我国近海 海域造成了污染。
(2)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中国目前每年排放二氧化硫近2000万吨,居世界第 一位,烟尘1000多万吨,工业粉尘1000万吨左右。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098m3, 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 且北少南多,有3.6亿人喝不上 符合卫生标准的水,年缺水量 536亿方,2/3的城市缺水。
2008年,我国共有耕地18.2574亿 亩。人均不足1.4亩,不到世界平 均水平的一半。
我国45种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 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多种重要 战略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 水平。我国人均煤炭、石油和天然 气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60%、 10%和5%,主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 度上升到50%以上。
四是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 权交易试点 ,建立资源环境领域的市场化机制;
五是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 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返回
二、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摘要: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是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发展道路的理念.在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理论精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价值诉求,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指明了方向。
本文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及对策进行概述。
关键词: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对策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加上战争和社会动乱,人类干预自然界的规模和强度不断地扩大和深化,全球多处出现森林覆盖面积缩小、草原退化、水土流失、沙漠扩大、水源枯竭、环境污染、环境质量恶化、气候异常、生态平衡失调等等现象。
中国当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情况也已相当严重。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如果之前能够更审慎地对待自然,尊重生态系统的自身运转。
也许就不会有这么多悲剧的发生。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关键期,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带来一系列促进生产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问题,而资本主义国家经历的现代化进程中所引发的生态问题也在警醒我们: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的成绩,而应当在平衡生产与生态保护的道路上不断摸索,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在保护我们珍贵的生态资源的同时寻求经济发展的空间。
那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而获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是绝对不可取的,我们必须珍惜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财富,遵循自然规律,如此才能获得更健康长足的发展和文明的延续[1]。
建设生态文明是自然规律的必然要求。
自然规律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的客观性和不可抗拒性。
在自然规律面前,人类的任何力量都是渺小的,任何观点都是苍白的。
1943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1952年伦敦烟雾,1953年日本水俣病,2013年中国雾霾天气,都是自然规律作用的结果。
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和不可抗拒性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一个新的文明——生态文明[2]。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涵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原始文明阶段,农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阶段和生态文明阶段.这四个文明阶段分别由它们的独特象征:“蓝色文明”、。
成都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成都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1.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成都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情况,分析成都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就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通过本次调研,旨在推动成都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的进展。
2. 调研背景生态文明建设是以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
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生态文明建设是成都市长期以来重视的工作。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成都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成果,为其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3.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成都市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程度和满意度。
然后,组织调研团队对成都市的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走访,了解成都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取得的成绩。
4. 调研结果经过调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4.1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成都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成都市注重城市绿化建设,大量的植被覆盖为城市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其次,成都市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如加强污染治理、推广绿色出行方式等,有效减少了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
最后,成都市注重生态保护,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保护了成都市的丰富生物多样性。
4.2 生态文明建设仍存在问题尽管成都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成都市的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需要加强污染治理和资源节约利用。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仍面临着理念转变、制度创新和政策落实等方面的挑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和政策支持。
5. 建议与措施为推进成都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5.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
成都市应加大对污染治理的力度,提高工业企业的环保意识和水平。
同时,加大对生态修复和保护的投入,加强生态环境执法和监管。
5.2 推动绿色发展成都市应推动绿色发展,加大对绿色产业和绿色技术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
❖生态中心主义:将道德关怀范围扩展到动植物、水、大气、土 壤及由它们组成的生命共同体。主张优先关怀珍稀和濒危动物。 不反对杀死动物砍伐森林,但原则是不危及生物共同体的稳定、 完整和美丽。
8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 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每一次的胜利,真实确 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 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第383页。
9
从人类中心论到非人类中心
❖ 价值论意义上:道德只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人的利益是道德原 则的唯一相关因素;在设计和选择一项道德原则时,我们只需看它能否使 人的需要和利益得到满足和实现。
12
非人类中心论
❖动物中心论:主张平等地关心所有动物的利益,但并不认为应 该给予所有动物相同的待遇,在处理种际权利冲突时应遵循一 定的原则。
19
相关的生态文明思想
❖1、中国古代的生态文明思想
❖ 儒释道:天人合一、万物皆有生命、”道法自然“
❖ 2、西方古代的生态文明思想 ❖3、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的文明理论与实践
❖ 生态伦理学、罗马俱乐部
❖5、红色的绿色理论:生态社会主义
❖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公正》:只有生态社会主义 才能使技术的使用与生态的目标一致。
17
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与环境会 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宣誓“人类在开发和利用环境的同时,也 承担着维护自然的义务”,揭开了人类共同保护环境的序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第一次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国内对有关生态文明研究可谓风生水起、百家争鸣。
所谓“生态”,原意是指自然界的生物有机体之间以及生物与周围外部世界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
从这个层次上产生的文明,突出强调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生态文明作为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后出现的更先进、更高级的“后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集聚,应包括自然生态文明、社会生态文明和人文生态文明三重形态,蕴含自然、社会和精神三重价值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通过将“文明”与自然生态相融合,学习和效法自然生态规律并用于指导、处理人类社会的经济、社会、民生、人文等方面的建设,从而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的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是具有悠久灿烂的文明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国家。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朴素的生态伦理思想的颗粒。
尽管中国古代既没有“生态学”的概念,也没有系统的生态理论知识,但以儒家文化为主,佛教、道教文化为辅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涵摄着丰富的、朴素的生态智慧,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启示发展方向、提供思想源泉、奠定哲学基础。
其中关于“天人合一”的哲理思考,关于“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和谐理念等就代表了中华民族追求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正面临着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使命,而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自然禀赋先天不足,资源匮乏、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凸现,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彻底抛弃西方工业化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理性地选择一条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同时并举、共同发展的中国式道路,在关注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的同时,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健康。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健康。
2.推动经济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推动经济转型,从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的经济模式向低碳、环保、可持续的经济模式转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国际形象。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球性的问题,中国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能够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国际形象,还能够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包括:1.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资源利用法等,以保障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2.推动经济转型。
推动经济转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需要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新型经济模式,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加强环境监管。
加强环境监管是保障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需要加强对企业和个人的环境监管,实现环境污染防治的有效管理。
4.推动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需要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环保技术水平。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代中国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球性的问题。
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推动经济转型,加强环境监管,推动科技创新等,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然而,人类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生态环境,导致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形势。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人们必须加强对生态文明的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生态文明反映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状态,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最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讲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生态文明提出的背景生态文明的提出,实际上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
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环境保护的问题,在中国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我们曾经高喊着“人定胜天”的口号,毁林垦荒、围湖造田。
改革开放初始,就有专家学者大声疾呼——中国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但那些为官一任的急功近利者根本听不进逆耳的忠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几乎都是以环境污染加剧和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生态破坏为代价的。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创造1万美元价值所消耗的原料,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近6倍,印度的3倍。
目前我国仍有61%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不足20%的城市生活生产垃圾能够按环保的方式处理,三分之一的土地遭遇过酸雨的袭击,七大河流中一半以上的水资源完全不可用,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没有纯净的饮用水,三分之一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GDP总值的15%,超过了9%的经济增长。
我们面临着残酷的社会现实。
人口包袱沉重、自然资源不足、生态系统破坏、环境质量下降宣告着环境危机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可怕的数字告诉我们,物质财富的增长不能与环境污染同步增长,更不应在能源使用上竭泽而渔,消费模式的改变也不应以破坏生态文明为结果。
近年来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大自然母亲正在以她特有的方式告诉她的儿女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贪婪索取和肆意破坏,她就会惩罚我们这些不听话的孩子。
从高能耗、低产出、污染严重的工业文明,走向高效率、高科技、低消耗、低污染、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健康持续的生态文明,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事实已经证明,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社会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代中国领导人提出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挑战和前景。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和意义1.1 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之后的一个重要方面。
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和实践。
具体而言,它包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用地合理布局,传承生态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1.2 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提出的。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完全回避对环境的影响。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恶化,现有的生态环境压力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程度。
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经验与成就2.1 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中国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将之纳入国家发展的整体规划中,使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牵涉到各个领域和层面,需要制定长远的战略目标和规划,并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2.2 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中国政府加强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
在立法、执法和监察方面加强了力度,增加了对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提高了违法成本。
与此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环境监测和监管的能力,建立了一套覆盖全国范围的环境监测体系。
2.3 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入人心中国政府积极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并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
通过组织环境保护的主题活动、开展宣传教育和设立环保基金等方式,增强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提高了公民的环境保护自觉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生态文明建设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阐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意义、问题等,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态文明;和谐;内涵、意义、问题;前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在成绩的背后是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等,这是因为,迄今为止,我国走的还是其他国家发展的道路: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建设、先开发后保护的传统工业路线,是一种拼资源、人力、成本的粗放型的发展模式。
因此在我党的十八大中,提出了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依靠,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过程中,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消除改造过程中的不利影响,通过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走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文明道路。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义是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是要求,建设“两型社会”、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是重要途径。
总之,要想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在保证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就要走建设“两型社会”、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一体化综合发展道路。
我国生态文明的战略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
立生态补偿机制。
一是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 研究设立国家生态补偿专项资金;
二是推进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
三是鼓励、引导和探索实施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开 发地区对保护地区、生态受益地区对生态保护地区的生态
补偿;
四是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制定实施生 态补偿条例。
4.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统 筹好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的关系,实现人 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
既考虑当前 经济社会发 展需要,又 考虑子孙后 代发展需要。
既遵循经 济规律又 遵循自然 规律。
既讲究经 济社会效 益,又讲 究生态环 境效益。
城市群,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
北拓展。
二是构建“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发展 格局。形成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 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 为主体,以基本农田为基础,以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 成的农业战略格局。这是根据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状况 的特点和基础,并结合主要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新
《21世纪议程》 是1992年6 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 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 大会通过的重要文件之一。 该文件着重阐明了人类在环 境保护与可持续之间应作出 的选择和行动方案,提供了 21世纪的行动蓝图,涉及与 地球持续发展有关的所有领 域。是“世界范围内可持续 发展行动计划”,是人类建 构生态文明的一座重要里程 碑。
生态文明理论的提出源于对环境与发展关系认识的深化 美国女作家蕾切尔·卡逊 1962年出版的代表作《寂 静的春天》 ,是标志着人 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 作。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 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 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 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 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 会广大民众。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
【⽂件】使⽤word的xml模板⽣成.doc⽂件⼀、编辑模板替换地⽅以变量标记如“案件编号”可写成{caseNo} template.xml⼆、准备数据以HashMap封装数据,原理是替换模板中的变量三、替换操作 选择输出位置:writePath WordUtil.printWordbyXMLWithOutputPath(templateFile, writePath, filename, dataMap);/*** 打印word⽂档(传⼊参数需要传⼊输出⽂件的保存路径的)* @param templateFile* @param writeFilePath* @param writeFileName* @param analysisData 要替换的数据,map的形式传递* @throws Exception*/public static void printWordbyXMLWithOutputPath(String templateFile, String writeFilePath,String writeFileName, Map<String, String> analysisData) throws Exception{writeFilePath = makePathFile(writeFilePath);String writeFile = "";if(writeFilePath.endsWith("\\") || writeFilePath.endsWith("/")){writeFile += writeFilePath + writeFileName;}else{writeFile = writeFilePath + FILE_SEPARATOR + writeFileName;}printWordByXML(templateFile, writeFile, analysisData);}/*** 打印word⽂档(输出路径不需要单独指出,保存在writeFile中即可)* @param templateFile* @param writeFile* @param analysisData* @throws Exception*/public static void printWordByXML(String templateFile,String writeFile, Map<String, String> analysisData) throws Exception{FileInputStream fis = null;InputStreamReader isr = null;BufferedReader in = null;FileOutputStream fos = null;OutputStreamWriter osw = null;BufferedWriter out = null;try {fis = new FileInputStream(templateFile);isr = new InputStreamReader(fis, "UTF-8");in = new BufferedReader(isr);fos = new FileOutputStream(writeFile);osw = new OutputStreamWriter(fos, "UTF-8");out = new BufferedWriter(osw);String s;while ((s = in.readLine()) != null) {for (String key : analysisData.keySet()) {String value = analysisData.get(key);if (value != null) {s = s.replace(key, value);} else {s = s.replace(key, "");}}out.write(s);out.newLine();}} catch (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finally{if(out != null){out.close();}if(osw != null){osw.close();}if(fos != null){fos.close();}if(in != null){in.close();}if(isr != null){isr.close();}if(fis != null){fis.close();}// DeleteFile(templateFile);}}/*** 验证⽬录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则创建对应⽬录。
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生态文明建设
一、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一)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 (二)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一)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 重要内容。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 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和自然的 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 环境。
落实“五位一体”的总部局,就要牢牢抓好党执政 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 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 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建设,坚持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 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不断提高发展 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 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 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 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 心价值观,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努力建 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在经济建设的基础上,更 加注重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推动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 护自然、生态文明就是生产力等理念,加强生态文明 的制度体系建设。
(二)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 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 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1、尊重自然 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
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报恩之意, 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绝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制度生态文明建设1、基本内涵: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途径: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制度1、基本内涵: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
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在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2、途径: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二、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原因: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
途径:1、坚持集约利用资源: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程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让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更好地匹配,更好地保护资源,更加集约利用资源,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的核心理念;2、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具有综合性、基础性、战略性和约束性,对土地规划、区域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具有引领、协调和指导作用3、促进陆地国土空间与海洋国土空间统筹协调开发:要树立大国土理念,坚持陆海统筹发展,充分发挥海洋国土作为经济空间、战略通道、资源基地、环境本底和国防屏障的重要作用,从发展定位、产业布局、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等方面构建协同共治、良性互动的陆海开发格局,促进陆地国土空间纵深开发,促进海洋强国建设4、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基本内涵: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解析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解析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
展稳定增长,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实施绿色发展等政策,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形势,
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发展中,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改善民生,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属于党领导人民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重大总
体战略。
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居于不可替代的地位,其重要作用如下:
一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和谐、可持续的社会,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扩大发展机会,加快改善民生,提升全民素质,营造尊重劳动、重视人才、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治理教育和卫生环境工作等,有效地实现公平正义。
二是树立绿色发展意识。
加强环境政策和环保国家治理,实施节能减排和综合治理政策,
大力推进绿色健康正义发展,形成节约优先、绿色发展的社会文化风尚,形成健康、绿色、公平、正义的发展格局,加快走向国际前列。
三是深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平等参与和共同受益原则,深化民
族区域自治,促进民主法治,改善公民参政参权条件,施行公理主义,激励公民参与制定
政府政策,使群众有来越多参与政治生活、有越多参与发展成果的机会与权利。
建设生态文明,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谱写中国实施绿色发展、全
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历史篇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将构建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之一,旨在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1. 坚持绿色发展。
中国将把绿色发展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通过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广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2. 坚持生态优先。
在土地利用方面,中国将更加注重生态功能的保护和恢复,加强土地整治和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保护耕地和水源地的安全,推动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和实施。
在城市建设方面,加强生态城市和园区建设,提高城市绿地率和森林覆盖率。
3. 坚持节约资源。
中国将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加强资源节约,加强对重要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推动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改善资源利用结构,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坚持环境治理。
中国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大气、水环境和土壤污染治理,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强化环境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
通过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优先,实现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5. 坚持全民参与。
中国将积极推动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环境治理,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公民共同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
6. 坚持国际合作。
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环境技术交流和转让,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创新。
总而言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绿色发展、生态优先、节约资源、环境治理、全民参与和国际合作。
通过这些内容的实施,中国致力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建设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美丽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成都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1]。
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意义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要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必须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共转变、共促进、共制约、共融合。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
建设生态文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战略目标的统领下是辩证统一、有机统一的,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一体两面”。
首先,建设生态文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导航仪和方向标。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价值理想和目标追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导向和引领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环境生态等方面的沉重代价。
从总体上讲我国的发展还是粗放的、外延的、初步的,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较为突出,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表现得尤其明显。
实践证明,那种以追求GDP为目标、以资源消耗为依托、以环境污染为代价、以廉价劳动力为优势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经济发展方式往什么方向转,就是要朝着建设生态文明的方向转。
生态文明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思想理念、价值取向、评判标准、目标方向、路径选择。
新的发展方式必须体现渗透生态文明的精神,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有利于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有利于实现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与生态权益的有机统一。
其次,建设生态文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和途径。
建设生态文明孕育新的发展机遇。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严格的环境保护必然会增加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竞争力。
长期实践证明:即环境保护能够刺激技术创新,减少费用,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优势。
建设生态文明为推动技术创新步伐、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力。
建设生态文明蕴藏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以环境保护和治理为主的环保产业,以资源回收再利用为特点的循环经济,以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以有机无公害产品为主打产品的绿色产业,以高新技术、知识经济、总部经济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拓展了新兴产业的成长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空间、突破贸易壁垒的国际市场空间。
建设生态文明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加大对生
态环境整治项目、新能源开发项目、农村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既能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能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无论对眼前还是长远,都具有重要意义。
2.成都市面临的环境问题
在经济飞速增长的时代,成都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很多的环境问题。
其中以水污染,空气污染最为严重。
为了成都更美好的明天,我们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照顾好生态文明建设。
把生态作为发展的基点和底线、追求“绿色GDP”、设立生态红线,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和现代服务业。
依照这些整体布局,并落实到实处,才能使成都的明天更加美好。
2.1 治理水污染、打造生态水景
水是生态之基。
加强对城乡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力争尽早实现全域截污和水质明显改善[2]。
治理水环境,应多管齐下:开展下河口排污治理,通过雨污分流整治、完善污水收集系统等,截住污水不下河;解决污水管道错接、断头、堵塞和带压运行问题,实现管网畅通;加快污水管网的配套建设。
同时,从“顶层设计”入手,抓好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水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施行主要河道出境断面水质考核制度,严格河道出境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
大力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积极推动规划项目密集落地、密集实施。
借力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提高水环境治理的高阶——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在着眼全域、构建水系的同时,也要对有问题的项目进行综合治理,通过防洪排涝、截污治污、生态景观建设、环境用水科学调配等,打造优美水景、恢复水域生态。
2.2空气污染及改善
《市政府关于我市2014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今年1-9月,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62天,达标率为59.3%。
与2013年同期相比,达标天数增加55天,达标率上升20.1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SO2平均浓度下降38.7%,PM10平均浓度下降17.7%,PM2.5平均浓度下降16%,CO和O3浓度水平、NO2平均浓度基本持平。
从上数据看出,成都市空气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而我们身边的环境告诉我们:空气问题依然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危害。
改善空气环境,重见蓝天白云我们要:从源头抓起、控制排放量、对有害气体进行综合治理。
在强化源头控制方面:积极推进企业结构调整。
重点对冶金、建材等行业的落后产能进行整体关闭或部分生产工艺设备淘汰。
对钢铁、水泥、焦炭、有色冶炼等高污染项目及燃煤电厂进行重点审核。
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轮窑等各种土窑。
在削减排污总量方面:对火电、钢铁、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行业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同时,将控制污染物新增排放量,严格落实新建项目总量审查制度。
限排还要从每个人的身边做起,主要限制机动车排气量,首先对排放量较高的机动车进行产量控制;其次要限行,从数量上对污染气体进行控制;再次,普及环保知识,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在对有害气体进行综合治理方面:首先要提高大气污染监管能力,做到快速高效。
加强大气污染预警及应急处置,完善环境空气质量检测数据、污染气象数
据交换和会商制度,对输入性重污染进行预测预警,健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体系。
其次,再对过量的有害气体预警之后,我们应建立一套快速高效的处理机制。
对出现的问题做出迅速反应,并对有害气体做可靠的处理。
这就需要提高相应的科学技术。
3.小结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进一步增长,生产、生活所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已越来越严重。
而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资源问题,我们不但不应该限制科学技术的进步,相反要善于利用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来提高人类活动的预见性,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危害。
我们应当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范围内采取协调行动,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
一方面要坚决反对发达国家利用气候问题来干涉我们的工业化,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
国家应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宪法和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公民享有环境权,包括控告和检举权、监督权、参与环境决策和管理权,确保程序的可操作性。
政府和权力机关出台必要的政策,强制性地规范人们的生产、消费行为,并利用适当的经济手段、合理的激励机制推进环境资源保护。
此外,鼓励环境保护的公众公益活动,对人们进行长期的引导、教育并制定必要的道德标准加以规范。
要在人们心目中树起崇尚自然、热爱生态的道德情操,唤起善待生命、关爱生物的道德良知,保护好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任何动植物的基本生存权。
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积极发展生态文明,促使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低消耗、附加值高的环境良好型发展模式转变,使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
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另一方面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开发,大力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技术。
应以研制和开发绿色产品为主导方向,大力开发高端高新生态技术,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资源的利用开发技术,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绿色市场”的发育、绿色产业链的形成。
此外,积极发展循环经济,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原材料在生产链条中多次、反复、循环利用,形成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从而缓解我国自然资源严重短缺的状况,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4.参考文献
[1]党的十七大报告[J].2007,(1).
[2]赵一,洪继东,陈方耀,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成都版本”[N].成都日报,201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