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的教与学

合集下载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与学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与学

( 互动性。 2) 信息技术 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 的课程 ,使学
生在亲 自动手中感到学习的乐趣 。多媒体技 术的出现 ,学 习其
( 1)自主学习
只 有在 如下情况 下,学生的学 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 习:
感觉到别人在关 心他们 ;对他们正在学 习的内容很好 奇;积极
地 参与到学 习过程中 ;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 当的反馈 ;看到 了 成 功的机会 ;对 正在学 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 富有挑 战性 ;感 觉 到他 们正在做 有意义 的事情 。要促进 学生的 自主发展 ,就必 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 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例 如, 网络环境 中让 学生进行 自主学 习,网络能解决研 究所需的 在 大量资源,能帮助学生建立小组协作 ,能使教师实现异步指导。
(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教学法 1)
心理 学研 究表 明 ,学 生情 绪高昂 ,则 思路 敏捷 ;情 绪低
落 ,则反应迟缓。让学生置 身于 特定的艺术化的情境中 ,使学 生在这种 “ 情境”产生浓厚 兴趣 ,进 行探 索实践 ,从而加深对 问题的理 解。爱因斯坦 说过 : “ 兴趣 是最好 的老 师”。初中生
( 竞赛教学法 3)
依据 学生好胜 的特 点 ,结合教 学内容 ,组织小竞赛活动 , 巩 固学 习计算机 的兴 趣 。如在 学 完画 图软件 ,进行 “ 图比 酉 赛” ;在 学完EXC 基 本 的操作 后 ,提出问题 “ 么样对全 EL 怎 班的学习成绩进行算总分 ,各科平均分,排序”。 在学 习 网 络基础知识”时 ,可以在互连网上搜集学 习资料 ,进行 网上学
时代发展性特点 。 针对 以上信息技术 的学科特 点 ,我结合 实际情 况谈谈以下 教学法 :

小学信息技术中的教与学

小学信息技术中的教与学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中的教与学【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也逐渐加快了步伐。

为使我们的接班人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抓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是基础。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作为新时代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它积极的拓展了小学生学习上的空间,改变着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目前,许多小学都陆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一、情趣入门,自觉向学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

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

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

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

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

二、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面对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小学生,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引导显得十分重要。

这就要求教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学习教材、教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审视教学的各个环节,积极与学生互动,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教师应当转变自己的角色,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还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更是层出不穷,信息技术教师更应当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游刃有余。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与学论文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与学论文

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与学[摘要]本文针对目前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整合现代教学技术,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在互联网络环境下进行现代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互联网络因人施教体验性学习交往性学习目前,我过正在深入开展教育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得到广泛的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引进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的问题。

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整合现代教学技术,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在互联网络环境下进行现代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我的具体做法是:一、对学生要因人施教高中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参差不齐的,高中学生一般都是由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组成,他们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所接受的信息技术教育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这就导致他们在高中阶段的起点也是不同的。

再加上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所以学校硬件条件的好坏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是有一定影响的。

城区学生所在的学校硬件条件好,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家里已经有了计算机,他们使用计算机的时间相对就比较多,所以他们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就要好一些;而一些来自农村乡镇中小学的学生,由于学校和家庭条件有限,他们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少,所以他们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自然就要差一些。

并且,高中教材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如果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就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这样势必加大两极分化,难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适当分层,在布置学习任务、测评练习等时也分层渐进。

当然,这个分层月是相对的,只是让每个学生在每一节课,每个任务上都有所收获,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

二、认真确定教学目标教材一经编成,就有一定得稳定性,数年内一般不会变化,这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显然是一个矛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学目标。

浅析信息技术课的教与学

浅析信息技术课的教与学
见 表 1 。
发、 多媒 体课 件 讲 授 、 媒 体 交 互 式 学 习 、 媒 体 课 外 读 物 浏 多 多 览 。这 项 工 作 在 欧 美 、 日本 等 发 达 国 家 的 中小 学 非 常 流 行 , 它 开辟 了趣 味 教 学 的 天 地 , 学生 能通 过 书 本 上 、 板 上 无 法 表 使 黑 达 的声 音 、 频 信 息 , 高学 习兴 趣 , 快 学 习 进 度 。 视 提 加 二、 计算 机基 础 教 学 。 把握 好 “ 个 教 育 ” 两 1对 学 生 进 行 计 算 机 基 本 结 构 和 计 算 机 语 言 方 面 的 教 . 育, 他们 了解 计 算 机 的工 作 原 理 , 将来 学 习计 算 机 专 业 知 识 为 打下 扎 实 的基 础 。 2对 学 生 进 行 计 算 机 操 作 和 计 算 机 应 用 方 面 的 教 育 , . 把 计 算 机 定 位 成 信 息 社 会 必 不 可 少 的 辅 助 工 具 ,掌 握 使 用 这 一 工 具 的方 法 和 要 领 ,为 利 用 多 媒 体 电 腑 学 习其 他 学科 和专 业 打 好 基 础 。 量 让 学 生 接触 到代 表 电脑 操 作 系统 发 展 方 向的 , 尽 最 先 进 的操 作 环 境 ( Wi o s P 。 样 , 生 在 学 校 中所 学 如 n w ) 这 d X 学 到 的知 识 兼 顾 了 发 展 性 和 先 进 性 ,在今 后 的学 习 和工 作 中能 增 强 实 用 性 隔 离 电源 输 出 插 座 选 用 松 日 电工 的 隔 离 电 源 输 出 插 座 . 安 装 在 控 制 面 板 上 , 近 开关 的一 端 。 靠 便 携 式 50 用 表 放 在 实验 台 的 台面 上 。 要 用 于计 算 机 0万 主 的调 试 。 计 算 机 的 电 源 箱 主 要 是 给 组 装 用 的计 算 机 提 供 电源 的 , 主 要 由一 个A 电源 和 一 个A X电 源组 成 。两 个 电源 以分 格 安 T T 装 在 控 制 台 内 部 的箱 格 里 。两 个 电 源 的接 口分 别 从 面 板 上 两 个 孔 引 出 , 便 接 到 四 个组 装 模 块 方 便 调 试 。 方 视 频 切 换器 在这 里 起 了很 大作 用 , 节 省 了一 台显 示 器 , 它 将 视 频 切 换 器 分 别 接 到 多 媒 体 教 学 主 机 和 组 装 模 块 的 主 板 上. 实行 多 媒 体 教 学 时 , 显示 器切 换 到教 学 主机 上 即可 显 示 将 多 媒 体 教 学 软件 等教 学 内容 。 如需 要 对 组 装 好 的计 算 机 模 块 实 行 调 试 则 切换 到组 装 模 块 上 , 以进 行 BO 设 置 , 作 系 统 可 IS 操 的安 装 调试 工作 。 频 切换 器 安 装 在 控制 台 的面 板 上 , 便 用 视 方 户 操 作 时候 进行 自由切 换 。 6实验 系统 的卷 帘装 置 的 安 装 设 计 . 为 了使 实验 系统 增 加可 视效 果 ,在 实验 台上 安装 一 个 自动 收 缩方 式 弹簧 卷帘 装 置 ,主要 用来 展示 实 验 的主要 步 骤 和重 要 硬 件 的介绍 图片 。此卷 帘 结构 类似 于 窗帘 ,使 用 时候 用 力拉 下 来, 然后 挂 在实 验 台上 的 固定螺 栓上 , 使用 时 候松 开 即 可恢 复 不 原 位 .在帘 幕 中我 们 可 以增加 多种 彩 色示 意 图供 学生 在 实验 时 候 观看 学 习 。这 个 弹簧 机构 被 安装 在 实验 台 的控制 台上 面通 过 不锈 钢架 固定 , 不锈 钢 架使 用一 个 固定装 置 固定 在 实验 台上 。 希 望通 过此 平 台 能够 让 学 生 掌 握 计 算 机 硬 件 故 障 处 理 的

浅谈新课标下信息技术课教与学

浅谈新课标下信息技术课教与学

谚 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目 , 前 在我国的学校中占统治地位的
京三十五中调研讲话》 , 《 后 对 标准 》 有
了更 深刻 的认 识 , 它与 时俱 进 , 是教 育要
术 突飞猛进 , 以计算 机和网络技术 为代 与学生认识不 同、 生知老师不知的情 学
况 是很 正 常的 。 于这种 情 况 , 师 要有 对 教
育部颁布的 《 中小学信 息 技术课程标准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简称 《 标准》) 已成为新时期教学工作
的指导纲领。 在深入学习了 《 温总理在北
解, 并允许他们保 留自己的这种理解。 信 内, 在现有条件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息技 术是 一门包罗万象 的工具性 学科 ,
内容 是 丰 富 而 多 元 的 。当今 世 界科 学 技
学就 培养出8 多位诺 贝尔奖获得者 , 0 相
比之 下, 我们教育者为此而汗颜。 其实 ,
的教学结合新 《 标准》 从教学思想、 教学 生进行 思考 、 辩论 和深入学习, 例如广 我 们的学 生 也是 很优 秀 的, 在各 种国际 比 赛当中经常名列前茅, 许多到国外留学的
学生学习成绩也很好 。 我们出去这么多 留学生, 也成长了一批人才, 充实了各行 各业 , 但很少有像李四光、 钱学森那样的
性、 积极性和创造性 。 探索式学习模式彻 态, 从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 , 可 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 陛。 讨论式教学模式更适合于研讨一些没有
《 标准 》 从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以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进行 了详细
的阐述 。 三 个层 面的培 养 目标是 相互 渗 这 透 、 机 联系 的一个 整体 , 否有 一个 正 有 能

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

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

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不断渗透和结合。

在过去,教育界一直在探索教育方法的改革,但随着“互联网+教育”的蓬勃发展,越来越显示出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巨大作用。

本文简要介绍了基于信息技术下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的优点以及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模式改革新型教学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不断成熟,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发挥着作用,“互联网+”模式被不断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将信息技术渗透进教与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

就是要通过开放信息,将信息技术和教学过程有效结合,从而提高教育的效率。

一、新型教与学模式的优点(一)教学环境的改善,设施设备的更新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学带来的最直观的益处就是,教学环境的改善。

各班电脑、投影仪的配置,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的修建,以及教学网络的搭建、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等。

网络资源的共享和课程资源的丰富化,实现了情景创设、启发思考、知识获取、资源共享。

这些改革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之举,为推动教育改革打下了基础。

(二)新型教学模式大家都默认的教学模式,就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教育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是知识的输出者,教师的职责是传道受业解惑。

学生就是要接受并吸收老师讲的内容,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

在传统观念里,学生扮演着一个被动的接收者。

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定会推动教学模式的变革。

(三)教学理念的变革,教学思路的拓展由于信息技术带来了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能够更多地起到一个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作用。

信息的资源共享,能将各种资源进行一个优化、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有绝对权威的状况,教师要不断学习各种新知识,新理论;其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教师更多地是一名引导学生处理信息的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地传递知识的工具、无所不知的百科全书,他要做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去应付大量的信息;再次,现代信息技术把教师从大量重复性教育活动中解放出来,将创造力献给更具挑战性和个性化的师生交往与共同探索之中,使教师成为一名科研者、教学软件的设计师。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学科的教与学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学科的教与学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学科的“教”与“学”——————三原县东郊中学李虹[内容摘要]:本文就两个小故事引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学科的教与学,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观念很重要,因为观念决定行为。

首先应从认识信息时代的教与学开始,认识信息时代的学生,认识到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换,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

才能“教有所获,学有所成”。

[关键词]:信息时代、认识、教与学[引子]:●观念很重要,因为观念决定行为吃水果的学问有次,我去拜访一位朋友。

她很客气,洗了一大碟李子给我吃。

我吃了一个,便不想再吃。

她似乎也猜到了我的心思,她说:“是不是不好吃?”她接着说:“这李子糖份少,多吃也不会长胖。

”后来,我在她家吃了很多李子。

我开始不吃,因为我觉得它不甜;后来多吃了,因为它“糖份少”,吃多了也“不会长胖”●要有独立思想,不然死得“不明不白”列队毛毛虫有一种奇怪的虫子,叫列队毛毛虫。

这种虫子喜欢列成一队行走,最前面的一只负责方向,后面的只管跟队。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让毛毛虫围绕一个大花盆绕圈,其它的毛毛虫跟着领头的毛毛虫,在花盆边沿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圈。

这样,整个毛毛虫队伍就无始无终,每个毛毛虫都可以是队伍的头或尾。

每个毛毛虫都跟着它前面的毛毛虫爬呀爬,周而复始。

几天后,毛毛虫们被饿晕了,从花盆边沿掉下来。

[正文]:在教学工作中,也是一样的观念和思想很重要的,无论是那一学科,教学过程是—个双边过程,教离不开学,学离不开教。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学科怎样“教”?怎样“学”?从认识“信息时代的教与学”开始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

●信息技术的三个层次: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输的经验;各种方法和技能;信息的工具和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包括现代电子通讯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微电子技术等。

(完整word版)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整理版

(完整word版)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整理版

第一章 信息时代的新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第一节 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 一、 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1、 信息技术教育成为各个国家与民族振兴的重要手段 (1) 信息资源成为国家与地区重要的战略资源。

(2) 克服数字鸿沟、实现教育同权的措施。

(3) 信息多元化要求开拓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2、 信息社会中个人发展的必要条件 (1) 信息技术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2) 信息素养成为个人就业的重要条件。

(3) 信息技术发展改变了人们交流信息的方式与范围. 二、 从计算机课程到信息技术课程 1、 课程名称的变化:从计算机课程到信息技术课程. 2、 课程目标的变化:从计算机文化到信息素养 3、 信息素养培育途径分析 (1) 信息技术课程的显性课程 (2) 信息技术课程的隐性课程 4、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 (1)、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试验启动阶段、逐步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

(2)、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体系的发展经历了教学大纲、指导纲要、课程标准三个阶段。

5、对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性的理解。

(1)新课程,许多问题正在探索 (2)课程不断发展与变化 三、 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位置 1、 不同国家信息技术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 2、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位置分析 2000年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将“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3、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1)《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的新课程标准》在2003年颁布。

(2)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3)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培养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共包括六个模块。

(5)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总学分为2+2+(x )其中必修2学分,科目内选修2学分,跨领域选修x 学分. (6)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修满4学分,才能取得高中毕业资格。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摘要: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媒体,它的诞生同样也在悄悄地影响、改变着我们的传统教育。

它与学科整合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信息技术同时也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有其独特的一面,但作为一门学科,又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联系。

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从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之间的相互融合的意义出发,展开了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法的探讨,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策略,为信息技术在今后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应用提供借鉴,并在各类深度融合的方法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在引领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面的思考和做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相互融合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动力,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与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之一。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信息教育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工程,将信息技术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领域,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之间的相互融合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复合交叉领域,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

采用双重视角,就是要着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互动性双向融合。

融合是彼此靠近,优势互补,寻求连接点与共同点,产生实质的、有意义的联系,最终成为一体的过程。

融合必须要实现技术环境下的教育系统性的改造与流程革新,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教育新形态,为师生的生活提供人本信息化空间。

在该空间中,信息技术更多表现为文化性的存在和精神性的存在。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并不是教育信息化,将教育与技术双向融合才是教育信息化,然后,再利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动我国教育快速发展。

基于信息技术融合教与学模式项目报告

基于信息技术融合教与学模式项目报告

基于信息技术融合教与学模式项目报告一、项目背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

而信息技术融合教与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通过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相融合,实现了课堂内外资源的共享、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师生互动等多种目标。

因此,本项目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融合教与学模式提高课程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二、项目目标1. 提高课程质量:通过信息技术融合教与学模式,实现课堂内外资源的共享,丰富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促进个性化学习:通过信息技术融合教与学模式,实现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和评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 增强师生互动:通过信息技术融合教与学模式,实现师生互动的多种形式,并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三、项目内容1. 整合在线资源:将各类在线资源整合到课堂中来,包括在线教材、课件、视频、音频等,丰富课堂内容。

2. 推广授课模式:采用多种授课模式,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增加学生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 个性化评估:通过信息技术融合教与学模式,实现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估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师生互动:通过信息技术融合教与学模式,实现师生互动的多种形式,如在线讨论、问题解答等,并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四、项目实施1. 整合在线资源:根据课程需要,收集各类在线资源,并将其整合到课堂中来。

同时,为了保证资源的质量和安全性,在选择资源时需要经过严格筛选和审核。

2. 推广授课模式: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授课模式。

在推广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及时调整授课方式以适应不同情况。

3. 个性化评估:通过信息技术融合教与学模式,实现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估和指导。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学生隐私,确保评估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4. 师生互动:通过信息技术融合教与学模式,实现师生互动的多种形式。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信息技术教与学培训心得体会(5篇)

信息技术教与学培训心得体会(5篇)

信息技术教与学培训心得体会(5篇)信息技术教与学培训心得体会篇1在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发展这样一个新背景下,作为学校领导必须具备信息化领导力——基本的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化设备组织教学,合理评价教师、学生和学校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及其效果的能力,引领和示范合理高效地使用信息化资源的能力,简言之就是使学校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取得应有的成效的能力。

学校领导的信息化领导力,是在信息化环境中,学校领导所体现出的一种综合影响力和领导气质。

教育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成功与否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要想加强信息化领导力,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发展,学校应当系统规划、有序行动,对以下方面要有所关注和思考:第一,要关注课程教育改革和新课程的挑战。

教育信息化的领导力应当体现在全面了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并进而认识到教育信息化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改革是密切相关、互为促进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信息化实践创新的具体体现。

第二,要关注课堂创新教学与教学改革。

教育信息化的领导力体现在应当了解信息化教学在课堂实现的基本模式,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需要以教学方式的改革为基础,认识到高价值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要确保体现技术的有效整合。

第三,要关注学生信息化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创设以“学”为中心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是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关注和思考的出发点——应该了解如何创造将学校、社区、家庭紧密联合的信息化教育体系;了解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师、学生、家长多方参与的评价与家庭学校互动:了解实现学生的电子成长记录与全面发展轨迹;了解如何将社会信息化发展和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的新要求,转化为教师、学生的行为和基本素养。

第四,要关注教师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成长。

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应该体现在——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新的机遇。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篇: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近十多年来,语文教学已在黑板、教科书等传统教学媒体的基础上,融入了幻灯、投影、录音、电影、录像等大量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尤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动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也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简洁明快,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教学的优化。

因此,我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更重视多媒体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培养审美情趣电脑多媒体应用于小学语文中,可以更好地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多媒体不仅可以把语文课文的各种美的因素(如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直观地再现出来,而且往往比教材的文字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可以更好地发挥审美教育的作用。

例如,教学《登鹳雀楼》这首五言绝句时,可以用电脑多媒体在学生面前呈现出:太阳正沿着远处层层山峦下落,霞光笼罩着沉静的原野,黄河水后浪推前浪,浪涛滚滚地从鹳雀楼的前方向东流去的图景。

这种落日、霞光、高山、大河,一远一近,有动有静,壮丽多娇的画面,既有利于把学生引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诗情画意之中,又有利于引起他们的联想,领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蕴涵的哲理。

同时,使学生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受到美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以上的教学实例让我们看到,现代信息技术步入语文课堂教学,它对传统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强大冲击,又看到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种种优势。

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仅有利于操作,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做到读写结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语言、文字、图像、动画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动手、动脑,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阅读,使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全力投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真正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中的教与学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中的教与学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中的教与学
王 鑫
( 内蒙古 乌兰察布市集 宁区马桥街小 学
【 摘
内蒙古
乌兰察布
0 1 2 0 0 0)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也逐渐加快了步伐。为使我们的接班人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 ,抓好小学信
息技 术课 程 的教 学是基 础 。 【 关ຫໍສະໝຸດ 词 】 、 学信息技术课 ;教学方法
Q ! ≥ 生蔓 塑 ! 2
M OT HE RL AN D
科教 论 坛
的共 性 是喜 欢 画画 。作 为小 学美 术老 师 ,我们 必须 要充 分 挖掘 多媒 体 的潜 鼓励 他 们发 散 自己 的想象 力 ,勇敢 的进 行创 新 ,让 小学 生在 多媒体 教 学的 在 资源 ,使 小 学生 的各 种器 官得 到足 够 的刺激 与 高度 的运 作 ,让 学生 从被 基础 下 ,不 断 的进行 操作 与探 索 ,使 小学 生对 美术 的感 受能 力和创 造 表现 动 的地 位转 变 为积 极主 动 的位置 ,使 他们 在一 开 始就 更主 动 的创造 更 多的 能 力得 到发展 和 完善 。 美 术作 品 。在 教学 过程 中我 们会 发现 , 多媒体 已经成 为教 学 手段 的重 要组 我 们必 须注 意 ,尽管 使用 多媒 体教 学 比传 统 的教学 方式 要具有 很 大的 成 部分 。对 低 年级 的学 生特 别要 重视 他们 的感 受 、经 验和 游戏 在 学 习中 的 优 势 ,但是 多媒 体教 学 只是 一种 辅助 教学 ,在 这一 多媒 体教 学过 程 中我们 运 用和 强化 。在 网上搜 集相 关 小学美 术 的信 息资 源 ,设计 出相应 的教 学软 要注 意 老师 与 学生之 间 的双 向参 与互动 ,师生 通过 良好 的交 流和 反馈 才能 件 ,使 小 学美 术课 堂教 学更 愉快 活泼 。在小 学美 术课 堂教 学 过程 中 ,使用 使 老师 更好 的把 握学 生 的美术 学习状 况 。 总 之 ,在运 用 多媒 体对 小学 生进行 美 术教 学过 程 中有很 多 的优 势 ,但 多媒体 能 更好 的为 小学 生创 造 一个有 利 的学 习环 境 。我们 要 鼓励 他们 在学 习的过 程 中发散 思维 ,培养他 们 的创造 力 。因此 ,作 为一名 小 学美术 老师 , 不 管 怎么样 , 它总代 替 不 了人与 人之 间 的交流 。所 以,我们 老师 在对 小学 我 们 要多 为小 学 生们提 供感 染 美术 作 品的机 会 ,恰 当的 使用 多媒 体 ,让他 生进 行美 术教 学时 ,要 使用 多媒 体 ,但 不要过 多 的依赖 于 多媒体 对 小学 生 们 在 美术 课堂 学 习中感 受 与 了解美 术 的基本 造 型要 素 ,认识 并记 住 关于 美 进 行 美术教 学 ,必须 在这 两者 之 间把握 好一 个度 。 术 的线条 、 明暗 、色 彩等 等 ,使 小学生 们敢 于 善于 对各 种造 型进 行创 造 ,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与学的看法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与学的看法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与学的看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与学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更好地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需要我们做出许多方面的努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抓手,将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和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大批具有综合能力的新型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位历史教师的重任。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做好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教材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把握,准确掌握课本内容,对于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应该清楚。

例如,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通常在讲授“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的时候,教师都会将其定位为识字教材,但从教材编写特点和历史教学的目标来看,这种理解显然存在偏差,没有体现历史教学的人文性。

所以,教师就应该将其定位为历史普及读物,强调文化传承功能,尤其突出“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这个基本教学目标。

总之,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有效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首先,要认真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障,教师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备课,钻研教材,才能设计出精彩的教案。

同时,要改变教师单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去探究问题。

三、注重课堂教学评价。

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评价,适当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讲授《秦朝的统一》时,由于其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而且该课程内容抽象难懂,因此很多学生比较害怕。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这样的评价方法:“秦朝统一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而统一的原因、影响等相关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要想真正掌握,除了听老师讲解外,还可以试着做练习题,试试看!”一句简短的话语,却包含了浓浓的期待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赏识,他们愿意回答问题并付诸行动,整个课堂氛围顿时活跃起来。

浅谈新课改下信息技术的教与学

浅谈新课改下信息技术的教与学

浅谈新课改下信息技术的教与学摘要:本文围绕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目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课堂教学、信息素养的养成、信息技术实践实践及学生评价等方面,探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与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素养创新合作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直接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因此,信息技术对于21世纪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贯彻新课标,让学生在民主、合作、实践中和教师产生共鸣,掌握好信息技能,关键是在新课改要求下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下面笔者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1、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文化,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时代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为适应现代化信息生活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相应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通过计算机网络交互进行个性化学习。

这种开放、民主、主动的学习环境,改变了了教师的教授知识的理念,也满足了学生更多的学习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2、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现代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多向、多形式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

教师可以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前,设计一些信息技术知识调查与讨论的环节,同时结合教学大纲了解学生最对哪一方面的技术感兴趣,并听听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希望从课程中掌握那些技术,希望以什么方式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研究

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研究

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应用,教与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改变。

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随着数字化教育工具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变得更加个性化、灵活和多样化。

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在线课程、教育软件等方式进行学习。

教师也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变得尤为重要。

了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探讨新型教与学模式的概念和特点,对于促进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为教育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的出现,正在为教育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研究这一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型教与学模式的出现,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方式,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习效果。

新型教与学模式可以促进教育的个性化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定制化的学习计划和资源,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研究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对于教育改革和创新有重大意义。

新型教与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可以为教育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一步探讨其在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教学模式创新方面的优势和价值。

信息技术新课程下的教与学

信息技术新课程下的教与学

黪 营造创新学习氛围 , 培养学 生的学习兴趣 1 创设情境 ,营造有利于学生 . 主动创新的学习氛围
大部 分 学 生 喜欢 计 算机 主 要 是 喜 欢玩 游戏 、 聊天 或者 听音 乐 , 些 这 看 似 与 计 算机 知 识 无 关 ,但 实 际 上 都 离不 开计 算机 基 础知识 。 例如 , 玩
养了学生观察力、 记忆力、 思维能力。
计算机病毒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 大危害, 使他们知道 , 不论 出于何种
目的 , 计 、 设 制造 、 传播 计算 机病毒 都 是 非 常 不 道德 的 ,会 受 到法 律 的
严惩。 、
信息技术 与其他学科共 同
进 步
从学科的基本属性来讲 ,信息
基 础 差 异 很大 。在 这 种 情况 下 我 们
赏一 些 网络 流行 歌 曲 ,然后 引入 正 题 :“ 同学们 ,你们 想不 想把 自己的 歌录 制成 MP 放到 网上 去啊 ?说 不 3 定 你 也 可 以 成 为 新 一 代 网 络 歌 手
哦。 ”这 样一 来 ,学 生 的学 习兴趣 高
编辑 邮 箱 :t u a 4 et .e .n o g o @n ti n tc me
信息技术新课程下的教与学
钟 海平 江西省分 宜中学
I 着高中新课改的推进, 在新
课 程 理 念 下对 信 息 技 术课 的教 与 学 提 出了新 要 求 。本 人 在 多年 的 高 中 信 息 技 术 教学 实 践 中 不断 总 结 和 实
践 ,现 在谈 谈 几点 心得 。
游 戏 就 要 懂 得 键 盘 、 鼠标 的 操 作 ; 聊天 必须 学 会基 本 的 打 字 ;听 音 乐 要学 会 搜 索 、下 载 ,使 用播 放 软 件 等。 因此 , 在讲 课时 , 们可 以先 “ 我 投

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与学”

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与学”

注重 提问方式 , 提 问指向明确有启发性 , 提 问要重 视生成 , 问题
答案有章可循 。 总而言之 , 教师教学的有效性策 略主要为 了通过教师教学 , 学生能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 。 有效 的教学
学生们怀着保卫 国家安全 的责任感积极学会 了有关计算 机的安
5 6 3 1 0 0 )
性, 促进 学生对知识 的主动建构 , 能提高课堂教学 的有效性 。 三、 教师在教 学过程要做到精讲

教师在教学过程关键是做到“ 三讲 ” 和“ 三不讲 ” 。“ 三不讲 ”
是学 生已经会 的知识教师不讲 , 学生 自己一学就 会的教 师不讲 ,
状态作 为标准 , 只有学生有效学习才是有效教学 。 在信息技术教
新课程倡导 “ 以学论教 , 教是 为了促进学” 。 一堂课 的效果如 何, 应 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 。 因而只有文秘杂烩 网学生达成 学习 目标 , 教师 才可能达成教学 目标 。而切 实备好教 学 目标 ( 包
括学习 目标1 要求教 师按 照《 纲要》 要求透彻钻研教材 , 要利用教
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 总之 , 提问要充分预设 问题 , 提问有计划 ,
在情景 引入 时尽 可能设计一些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的内容 , 比如在 《 计算机 的安全与防护》 一节的情景 引入 时 , 我展示我 大 陆军事机构受到台湾 间谍李芳荣和国外反华势力 的网络攻击 的 情景 , 我提 出 : 学生怎 么才 能帮助大陆军事机构 防御 网络攻击 ;
材教学生 , 而不是 给学 生教教材 , 确立教学 目标 ; 按照认知规律
备好学生 , 了解学生 文秘 杂烩网的学情 , 确立学生学 习 目标 ; 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与学
发表时间:2013-01-18T10:43:44.85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第21期供稿作者:王强
[导读] 信息技术的这两个显著特点必然要求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要与传统的其他课程不一样。

摘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

本文是笔者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不断教育教学活动,介绍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信息技术;四项基本原则;学科特点;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和其他学科相比较有着两个突出的特点,更高地要求教师在遵守“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之上,教学要突出网络化、信息化,学习要突出研究性、创新性。

一、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四项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强调创设情境,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让学生去学、去用;为学生提供获得多种信息资源的手段,既丰富了知识、又开拓了眼界;鼓励学生自学,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提倡团队精神,培养合作意识;要引导探索,挖掘根源;
2.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原则。

教学过程中要以鼓励为主,要启发学生充满信心、大胆动手,切忌对学生要求过高、过急;应经常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课堂教学,给学生以启迪;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设备和条件,想方设法提高机房的利用率,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尽量给学生创造好的上机环境;
3.因材施教的原则;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
1.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更新非常快。

信息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软硬件技术的更新非常快,如软件中最为重要的操作系统,当人们还未完全熟练Windows 98时, Windows 2000、Windows Me、Windows XP、Windows 2003、Windows vista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使人们不禁要困惑自己是不是还跟得上知识的更新。

可以这样讲,即使今天向学生教授的是今天最流行的东西,可能明天就已经烟消云散,而成了过眼云烟了;而硬件,几乎是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要更新一次,曾几何时,8086的机器一统天下,PⅡ,PⅢ,PⅣ以及双核处理器地相继推出,不经意间就把它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不断地完善和更新,促使该学科的内容也要随着不断地更新。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迅速更新换代的特点,要求整个教材体系和课堂教学必须跟得上更新换代后的需求。

2.信息技术教育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

信息技术课程的综合性很强,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

其他学科注重地是打好基础,而信息技术课程则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信息技术的这两个显著特点必然要求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要与传统的其他课程不一样。

传统的教学大都是在教室里采用书本+粉笔的模式,网络的不断推广和普及,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

信息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目前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正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还需要这方面的专家和我们信息技术课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作进一步的探讨。

三、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倡导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的一种崭新的学习模式,基于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是以网络技术为媒介和手段,改变传统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突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目标;同年6月,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确定了基础教育的改革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

《纲要》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而网络技术为主导的信息技术教育和研究性学习又成为其中的亮点。

研究性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的层面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地接受转向主动地探究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享受极大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大大的改变。

网络技术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为物质手段,学生自主化学习,对需要的网络信息进行查找、筛选、核实、分析、研究,用网络信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研究精神,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网络技术学习有关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需要更为集约丰富的共享资源,包括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丰富的导师资源,导师资源可以通过专门师资培训和能力应用培训实现,而信息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实现。

在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途径,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这种建立在“以教师为中心”靠灌输传授的教学模式中,学习的过程被理解为被动的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

这种教学、学习模式的优势十分明显,却又存在严重的弊病: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完全忽略,甚至被压抑。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的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学生动手实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与学的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相长教学环境,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络技术本身就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手段之一,它要求研究性学习的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信息的搜索、整理、挖掘,以利于自身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学习效率。

可见,无论是研究性学习,还是网络技术教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重视教学、学习主体(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动性,崇尚学习过程的自主、创造才最完美。

四、创新性学习
创新意识是 21世纪每一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时代在呼唤高素质、有创造性的人才,而学校是人才的摇篮,作为教育者,理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做合格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者。

这是时代赋予教育者的新的使命——做一名创造型的教育者。

因此,这就更需要我们做教师的在教学中正确引导、点拨学生,不断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

教师如何真正发挥“主渠道”的作用,使学生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呢?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造性学习奠定基础。

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掌握知识呢?是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

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因为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形象生动的演示,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给学生以新颖感、惊奇感,调动了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积极投入到每节课的学习 2.运用多媒体提供材料,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比如,数学知识的教学本身是比较抽象的,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数学知识进行演示,可以使数学知识变抽象为具体,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妙,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再如,在“角的认识”中有这样的设计:在直线上任取两点,两点间的一段“闪烁”几下,引出线段,这几下“闪烁”,使学生很容易理解线段的特点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总之,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信息技术课程的教与学要加快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教师要不断充电、创新,学生更要努力学习,为建设富强的祖国而共同奋斗!
参考文献:
[1]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J].中国教育报,2000(11).
[2]庞玥,蔡惠玲.对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性学习过程的探讨[J].中国远程教育,2001(10).
[3]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高中研究型课程实施案例选编[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4]霍益萍,张人红.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课程定位[J].课程?教材?教法,2000(11).
作者简介:王强,男,中学二级职称,任教于甘肃省宕昌县官亭九年制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