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词语理解与赏析
灯光若月(2023年四川达州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灯光若月泉涌①距清明还有一些时日,清明雨急不可待地就到了,淅淅地,惹得街头两旁树叶乱舞——一些飘落在地面,一叶叠着一叶,把人们对先辈的思念织得愈发细致了些,紧密了些。
②我突然忆起去世二十多年的四娘来。
她像一块朴实的土地,又像曾经点亮夜色的那束若月的灯光,一生除了繁衍生息和照亮他人,没有传奇。
③四爷是当地有名的裁缝,做的多是些制作衣服的活计,家里家外的大小事儿全压在了四娘的身上。
四娘体形单薄,个子不高,身体也不是太好,但一年四季天不亮就起床,下地耕田、砍柴做饭、种菜喂猪、照顾孩子,把家里打理得井然有序。
自我记事起,四娘从未脱离过田土,粗糙的双手迸裂着一条条细线大小的口子,像一些黑色的线虫爬在上面。
即便如此,四娘也从未感到委屈、发过牢骚,脸上始终扬着笑容。
④四娘家住新屋院子,到水田,有一二里路远的垄沟。
为了让粮食收成好些,四娘将一担担牛粪、猪屎等肥料在畚箕里垒了又垒,有时甚至垒到了畚箕的中央,再运到田里。
沉重的担子压得她更加矮小,走在田埂上,跟踉跄跄,远看似一个小土堆在移动。
⑤我十岁那年的一天傍晚,从竹子坨挑稻草回家,在新屋院子歇脚。
四娘也刚好忙完田里的事回到家中,准备剁猪草煮猪食挑井水。
堂哥立国、新国想上前帮忙,被四娘断然制止。
“你们到背后赛枞山上去安安心心读书,屋里的事不用你们插手。
”说完又对我说:“小毛,你也跟哥哥们一起到山上去看看书,晚上到这里吃了饭再回家。
”自从堂哥治国考上大学后,四娘这个传统的农村妇女对文化有了自己的理解,也有了自己的梦想。
⑥赛枞山上全是硕大的枞树,一棵紧挨一棵,夕阳在针状的树叶上铺了一层金光,树叶间金光又漏在地上,犹如生出了一些珍珠。
晚风吹来,树叶发出“呼”“呼”的波浪声,加上山林里鸟儿的扑腾声,堂哥们的读书声,好多次我就“醉”在这样的环境里。
⑦入夜,四娘依然催促堂哥们到屋里学习,并提醒把煤油灯拨亮些,别伤了眼睛。
厢房里,四娘却在昏黄、微弱的灯光下,帮着四爷在衣物上一针一针认真地缝着扣眼。
2020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2.文意理解、词语含义及赏析
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考点“1对1”讲练考点3 文意理解考点4词语含义及赏析考点针对练五、(2019郑州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共14分)独木桥①上学途中,我们必须经过一座独木桥。
②叫它桥,其实它只是两根并排的木头架在小河上,没有桥栏杆,也没有扶手。
③哥哥从桥上走过去,身轻如燕。
心情好的时候,他会快速地走几个来回,然后再去上学。
有一次,他走到桥中间,从书包里取出一根绳子,在狭窄的桥上跳起绳来,居然还跳了一个“双摇”。
④但过这样的桥对我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
⑤我只要一踏上这座桥,就会觉得身子不由自主地晃动。
如果我不蹲下来,一定会摇晃几下就掉进河里了——虽然是条小河,桥也不高,但我还是感到恐惧。
⑥小河倒映着天空,那些白云,都在水里缓慢移动,我感觉独木桥也在移动。
上下都是浩瀚的天空,我就像是在空中飘浮的一片羽毛,怎么能不怕啊?⑦我不得不求助于哥哥,让他牵着我的手往前走。
但是,他把我引到独木桥中间,有时候会故意松开手,等我摇晃几下,眼看要掉下去了,他才再次将我拉住。
⑧这座独木桥上来来往往的人并不少。
有一天,河对面有人看到哥哥拉着我上了桥,他竟也走到了桥上。
我拉着哥哥的手,一步步往前挪,不知道和对面走过来的人相遇会发生什么。
这么窄的两根木头,一个人走过去已经不是容易的事,而对面过来一个人,要在桥的中间交身而过,完全是不可思议的事。
⑨“退回去!”我听到对面过来的人凶狠地说。
10哥哥显然是要和他较劲,他对那边走过来的人说,“你退回去!是我们先○走上来的!”⑪但是那个人并不愿意后退。
⑫“那大家就一起掉进河里好了!”听到哥哥这么说,我真的感到绝望。
⑬但有什么办法呢?我只有听天由命了。
⑭当哥哥和对面过来的人快贴到一起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哥哥使劲顶了一下对方,他一定是想把那个人顶到河里去。
⑮而那个人,也在用力顶哥哥。
这个我感觉到了,因为哥哥的身体重重地向后退了一下,差点把我撞下去。
⑯没想到的是,他们两个彼此又一顶,竟然奇迹般地交换了位置。
2023年中考语文记叙文专题阅读精讲精练专题:词语成语(含解析)
第一关基础演练场第二节:词语·成语考点解析考点归纳本考点主要考查考生理解词语、成语的含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选择词语、成语的能力以及运用词语、成语写话的能力。
考查所选用的语言素材涉及最新热点话题、新闻时政、饱含哲理的片段、语言优美的文段等。
词语的考查一般以选词填空的形式出现,备选的词语一般是近义词或者感彩不同的词语;成语考查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所考成语一般都是初中阶段语文课文中出现过的、应知应会的成语。
命题趋势:从2022年各地中考命题情况来看,本考点题型:正确理解并运用常用词语。
了解词语的基本含义,在语境中合理运用词语,是语言表达运用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基础。
因此,词语运用一直是各省市中考题必考的考点之一。
今年各地考卷上,“词语” 这一考点呈现出新的走向:命题时多选用课文语句或时鲜语料,题型一般涉及语境释词、语境运用、词语辨析等考查角度;对词语语境义的探究成为一个热点;在“候选”词语的选择上,那些具有特别内涵的词语更受青睐。
2.正确理解并运用成语。
辨识成语使用的正误,结合语境理解成语,是常见的题型。
成语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承载了悠久的汉文化底蕴。
成语的运用要建立在对成语的正确理解之上,除了要把握它的正确含义外,还要结合语境从感彩、对象搭配等方面考虑,仔细推敲辨别。
解题要诀第一,掌握辨析同义词的一般方法,辨析同义词最基本的方法是去同存异。
遇到词义相近的词,先确定词义相同的部分,然后对相异的部分进行比较辨析,判断其“异”在何处,最后再考察语境,看一看应当选用哪个词。
如“反映”与“反应”的区别在于“映”和“应”,把握这两个字的区别就能很好地区别了。
注意辨析同义词的一般规律,如根据词语搭配的对象不同来辨析。
如“侵犯”可以和“主权”“利益”“领海”等搭配,“侵占”则与“土地”“财产”等搭配。
又如根据词性和语法的功能不同来辨析。
如“阻挡”和“障碍”都是阻挡、妨碍事物发展进行的意思。
2020年重庆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考点3 词语理解与赏析
目
录
考点针对练
考点3 词语理解与辨析
返回目录
教材设问学考点
考
向
1
考点探源
考向1:词语含义(13年8考)
(七下《阿长与〈山海经〉》)“伟大的神力”在文中两次出现。联系上下文,
说说其含义的不同。
考 向 2
考点3 词语理解与辨析
返回目录
考 向
【解题思路】理解词语的含义,首先要知道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原文,分
己的情绪里,无暇顾及母亲,另一方面,现在想起追悔莫及。第②句中,
“再也”一词说明,作者本能地认为母亲像往常一样还会回来的,然而那
考
次他们竟成了永别,作者对此深感悲痛和悔恨。第③句“绝”和“竟”,
向 2
强调了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这件事的震惊,说明他此前无任何思想准备。
考点3 词语理解与辨析
返回目录
考
向
2
什么?
考点3 词语理解与辨析
返回目录
考
【方法指导】
向 1
思路一:理解词语的本义→分析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表达的情感
思路二:判断词性→词语反映的情形→表现出的作用,即人物(事物)形
象、品质
(1)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
考
(2)副词:强调了……的特点。
向
2
(3)量词:从程度上限定,将……的范围呈现得更加具体、直观。
向 2
件事,没有确凿的根据,只是估计。根据“到现在终于没有见”这样的情况估
计,孔乙己的确死了,因为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中,孔乙己肯定活不下去,
所以用“的确”表示猜测的结论。这句话也流露出小伙计对孔乙己的同情。
考点3 词语理解与辨析
理解赏析词句-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
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之记叙文阅读03 理解赏析词句【阅读点拨】一、考题形式1.词语理解赏析。
①“伟大的神力”在文中两次出现。
联系上下文,说说其含义的不同。
②结合全文,探究文中“希望的种子”的内涵。
③请结合语境,品析第④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④请学着“xx”的批注,给这里的“xx”写批注。
2.句子理解赏析。
①作者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既“极普通”又“不平凡”,这样表达是否矛盾?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请结合全文,理解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③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④文中有不少生动、细腻的描写。
赏析下列语句,再找出一两处精彩的描写,做一些批注。
⑤请结合语境,将文章第⑨段空缺处补充完整,使之成为一个比喻句,并对这个比喻句进行简要赏析。
二、答题方法。
1.词语理解赏析。
(1)词语理解。
分析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明确词语本义,联系上下文推敲词语具体的语境义、临时义,注意把握词语的修辞义、双关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褒/贬义里可能隐含的情感倾向)。
(2)词语赏析。
①含义上:理解词语的本义,分析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②修辞上:判断运用的修辞手法,具体分析修辞的作用及表达的情感。
③词性上:判断词性,分析词语所反映的情形、表现出的人物品质、表达的情感。
动词、形容词:生动传神、形象逼真、鲜明生动;副词:准确生动地修饰(限制);叠词:使句子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富有音韵美。
2.句子理解赏析。
(1)句子理解。
①定位信息范围。
总领句:从下文寻找相关信息。
过渡句:从上下文寻找相关信息。
总结句:从上文寻找相关信息。
②分析。
原因——解释句子这么说的原因。
写作手法——从描写、修辞等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将生动或夸大的内容还原为朴实的说法。
关键词语——找出关键词语,通过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把握语境,从而理解句子的含义。
中考语文总复习 记叙文阅读 4、词句理解与赏析 35张幻灯片
题型2:词语的含义 (七下《阿长与〈山海经〉》“思考探究”)文中一些语句略带 夸张。揣摩下列语句,讨论括号里的问题。
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这里用“空前 教材 ”来修饰“敬意”,给你什么感觉?你怎么理解“敬意”在文 设问 中的具体含义?)
(七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思考探究”)作者在第1段说“心 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七下《驿路梨花》“思考探究”)“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 所指不尽相同,请找出来,解释各自的含义。
考向2 句子赏析(14年9考) 考点方法导图
中考常考及创新设问
(2020河北17题)请对选文第三部分中加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 赏析。
她爱惜地把二十个鸡蛋抱在怀里孵,认真,专注,水都不 晓得跳下来喝。(拟人、修辞作用、主旨) 河北 设问 (2019河北17题)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中加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
题型1:词语的指代义 (七下《伟大的悲剧》“思考探究”)作者说斯科特的南极探险 是“伟大的悲剧”。请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悲”在何处? 教材 “伟大”又指什么? 设问 (九上《故乡》“思考探究”)曾经亲密无间的一对小伙伴,现 在却变得那样“隔膜”,让“我”感到“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 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这“可悲的厚障壁”是什么?
(九下《孔乙己》“思考探究”)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
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教材
(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
设问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一处用“排”,一处用“摸”,分别传达出孔乙己怎样的
境况?)
(2021武威)那天晚上,我咀嚼着奶奶这句平平淡淡却又蕴含着
全国 深刻人生哲理的话,酣然入睡。(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田野里没有一丝风,太阳越来越高。刺眼的阳光如麦芒般 扎到人身上,火辣辣的,疼得难受。蝉也不叫了,不知躲到哪 儿乘凉去了。[从环境(景物)描写角度]
记叙文之词语的理解及赏析-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全考点精讲精练(解析版)
专题10:词语的理解及赏析1. [2021河南信阳中考模拟]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早春,在半径的一场艳遇黄燕①今年的早春,半径以满满一村的柚香迎接了我们,热情而低调。
②车马劳顿的我,想在这柚香四溢中,枕着宁静,与山村的寂夜共眠。
或者,像张爱玲那样,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尖着耳朵,把心吊在半空,听花落的声音,体会花瓣像无数中弹的蝴蝶一样纷纷从高空跌落的惊心动魄。
③可是,不是这样。
这个春天的那个夜晚,我在“蜜柚之乡”平和一个叫作半径的小村庄里,还没看到柚花,先听了一场盛大的交响。
④熄灯之后,窗外的演出就开始了。
“叽叽叽”“咕咕咕”“呱呱呱”,还有爪子踩着树枝枯叶的声音。
除了青蛙,我分辨不出谁是谁。
它们来来回回,窸窸窣窣,叽叽喳喳,像走台,像换场。
如果说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里是一个小型的party,那么,此刻,我窗外的柚园里,便是红飞翠舞的聚会。
这是怎样的盛况啊!忍不住轻轻撩开窗帘一角,没承想,窗外热闹戛然而止,世界一片寂静。
我仿佛看到一双双惊愕的眼睛,还有瞬间蜷缩的身子和迅速逃离的身影。
我像一个莽汉突然闯入,搅扰了它们。
心中一阵儿小愧疚!这个时候,静静地当一名忠实的听众,便是最好的修养,舞台属于它们……⑤清晨,被一阵阵“咴儿咴儿”“唧啾唧啾”的鸟鸣声叫醒。
鸟儿们在小木屋顶上停停歇歇,这边啄啄,那边啄啄,它昂着头,翘着长长的尾巴,左瞧瞧右瞧瞧,右瞧瞧左瞧瞧,那怯怯的小眼神,像一根温软绸滑的羽毛,在心尖撩拨。
⑥早起的同伴们已在门口的柚园转了一圈,说是遇见了小松鼠,还有刺猬和它的女儿。
不知它们是否刚结束昨晚的演出?闹腾了一夜,倦了吧?该回窝歇息了吧?但此刻,对它们,我已无迎风待月之心,柚花之约,才是我的云霓之望。
⑦轻雾笼罩的柚园,新绿泛着油光。
随着太阳升起,柚叶更加鲜亮。
叶片间,倒垂着的柚花,一簇一簇。
花苞鼓胀着身子,像少女挺起的胸,没有矫揉造作,没有过分夸张。
那悄然开放的,便奋力将雪白的花瓣往后反卷,她要让鲜黄耀眼的花蕊更加突出,她散发芬芳,她吐露甜蜜,她招蜂引蝶,只是想果实累累。
第09讲:词句理解与赏析(练习)-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讲与练原卷版
2024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讲与练(全国通用)第09讲:词句理解与赏析(练习)一、(2023·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让生命走向蓬勃①楼下有个角落,多少年来无人打理,总是稀稀拉拉长些杂草。
一天,儿子吃完西瓜后,将一把西瓜籽撒到那里,嚷着说要种个西瓜。
我笑道:这么荒僻的角落,还想种西瓜,想得美呢!然而,事实却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②几周后,在这个角落里,竟长出了四株西瓜藤。
最粗壮的那一株幼苗,盘绕着绒绒的卷须,这里试试,那里试试,吐出一片又一片厚实带毛的绿叶子。
没几天,葱绿的西瓜藤似蛇一般攀爬,沿着围墙一角,不断延展,扩大着自己的地盘。
③一株小小的植物,竟然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你看,它是那么安静从容,毫不张扬,却一直在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执拗地做好一件事:在贫瘠的泥土里,聚精会神、拼尽全力地生长发芽,舒展枝叶,绽放花朵,凝结果实。
瓜熟蒂落之后,待种子萌动,又将在下一轮的生长过程中重启战斗,继续拼搏,以期瓜瓞绵绵,与天长久,想到这些,心里就有朴素的感动生了出来:越是处在某种原始的生命状态.......,越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④那些来自山海村野的人,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为什么依然拥有那么多真实的欢乐,依然那么富于生命力?或许,是因为他们没有从自然的母体中剥离开来,是大自然赋予了他们粗砺而浑朴的生命力。
⑤反观今天的部分年轻人,身逢中国经济腾飞的盛世,身为独生子女备受宠爱,他们被一群无怨无悔的亲人源源不断地、无微不至地照料着,作为巨大的消费终端、食物链的最高端,他们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各种便利,被快递、外卖、家政、电子支付围绕着。
然而,这些年轻人却陷入了低迷的人生状态.......。
⑥种种外部因素的加持,反而使他们失去了直接从大自然母体获得生活能力的机会。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前,这部分年轻人难以承受生命之重,于是他们不再向外拓展、探索,而是向内收缩、敛藏,他们躲进自己的小世界,过早陷入激情消退、精神老化的生命状态。
语文中考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之词、句、段的理解与品析
第二十四讲记叙文阅读(三)词、句、段的理解与品析1.把握词语的语境义。
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3.把握代词和具有临时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
4.判断词语能否去掉、替换。
5.理解蕴涵在词语中的作者的特殊感情。
6.分析句子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7.分析句子或段落在上下文中的作用(内容和结构两方面)。
8.句子的修辞及其作用。
9.环境描写的作用。
10.通过具体语句品析文章的语言风格。
一、词语的理解与赏析1.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首先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其次分析语言环境。
在分析语言环境时,先分析词语所在句子的意义和结构,再寻找和词语相关的语言信息,进而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然后从修辞义、隐含义、临时义、情感义等多方面去分析。
【答题格式】“××”一词原指__________,这里指__________。
2.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要分析此词写得怎样和写出了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文中人物)怎样的情感,达到了什么效果。
【答题格式】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B.分析表层含义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特点,表达了________情感。
C.分析深层含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____________,或者给了我们________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3.某词能否去掉【答题格式】A.回答“可以”或“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出自原文的词语)。
B.结合句子分析用该词强调突出了(限制、说明、修饰了)__________,更能形象(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去掉后,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等特点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等。
4.某词能否换为另一词【答题格式】A.回答“可以”或“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出自原文的词语)。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原词准确、生动、形象地描写了________,换了后就变成________。
2020年江苏语文中考复习专题六 记叙文阅读2.考点针对训练——词语理解及赏析 句子理解及赏析
考点3 词语理解及赏析考点4 句子理解及赏析考点针对训练五、(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7分)瓦孙茂①当炊烟蜿蜒爬上房瓦时,我已不再觉得那是简单的瓦,瓦在椽上安身立命,那时候,瓦像一个朴素的美人,静静地躺在房檐上,等待夕阳给它化一个美美的妆。
②夕阳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总是能恰如其分地给大地上的屋子涂染色彩。
傍晚,褐黑的瓦身上,像镀了一层金光,变得灵动起来。
捏一片黑瓦在手里,沉甸甸的,瓦不光是黑泥混合的薄片,而是遮风避雨的物具。
在太阳下,这些物具带有灵性。
③在农村,老房子都是瓦屋,墙基泥土打制,屋顶黑瓦吊顶,每当雨水倾泻而下,人在屋子里能听到“嘭、嘭”的敲打声。
那声音极好听,夏天的晚上,这样的声音更加明显,我很多时候就是枕着雨打瓦的声儿睡着的。
以前村里人的房子是怎么建的呢?依山而建,傍河而居,很奇怪,墙上不开窗户,只有屋顶开一面天窗。
挪去一块青瓦,换置透亮的油纸,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能见到一束清亮的光照进来。
④大了大了,家家建了楼房,都是水泥浇灌而成,瓦屋渐渐少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人对瓦房的怀念油然而生。
人成长到一定年纪,总会对过去的东西念念不忘。
回不去的童年,人只能在安静的夜晚,一个人伏案写作,浸润其中,让文字带你重新住一次瓦屋。
在夏天的雨夜,听瓦沟里潺潺的流水声。
⑤瓦上房时是黑的,尾随岁月的更迭,风吹雨打太阳晒,屋舍瓦楞上长满绿茸茸的青苔,经年累月,瓦终究还是变了颜色,成了幽幽的青瓦,猛地一看,像刷了一层油漆。
瓦一生究竟要经历多少次雨水的洗刷才算够?就像人,一生究竟要承受多少磨难才算够呢?时间不会放过任何事物,包括人。
岁月的吻痕总是愿意爬附在屋瓦上,把它侵蚀,让它慢慢变老。
从远处看,房子像一本读不完的书,瓦就一页一页地盖在楞条上,一块跟着一块,井然有序,只有这样,雨才不会滴漏。
⑥炊烟在乡村是常客,当炊烟飘上去蹲在瓦上,瓦便活了。
瓦有了呼吸,雨水就进不来,一年四季,不用愁房子漏雨。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解析版)
专题03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解析版)一、主要考点:记叙文阅读中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是一常考题,多次在各省中考题中以第一题或者第二题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一句子中的重点字词的理解及其赏析,常考题型分为考查理解单个字或者考查重点词,一般分值3到4分,所以要对该题型引起重视。
一、考题常出现的题目形式:1.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字表情达意的效果2.结合语境,品析第五段画线句中加点词/字的表达效果3.请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含义4.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字,分析其表达效果5.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字的含义,品味其表达效果6.联系上下文,请赏析*段中加点词语/字的表达效果二、注意:1.由上考题常出现的题目形式可以看出这类考题考查的是*一个字和*一个词在文中的含义,则我们在解答这类题时,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
2.字词的"含义”一般有:(1)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2)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围(3)修辞义: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义、色彩义、语体义、仿词义等3.文章中的重要词语的种类:(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2)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词语(3)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4)有比喻、借代、反语意义的特殊词语(5)有指代义的代词或非代词(6)有语境义、临时义的词语3.这类题的思路分析如下:第一步:分辨出考查字词的词性,从词性下手第二步:根据"词不离句”的原则,找到考查字词和前后词的关系,再把考察字词放在句子中分析第三步:如果把考察字词所在句子中无法全面理解,就遵循"句不离文”的原则,根据上下文分析该考察字词的含义(如果在第二步已经能够理解出考察字词的含义,即可免去这一步)第四步:整合答案,在卷子上作答出简练含义即可。
答:词语的词性+在文中的含义+表现出了……+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真题一(2019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原题)母亲的刺绣时光宫佳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
专题42记叙文阅读之词语赏析-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专题42记叙文阅读之词语赏析★[考点概述]考纲对理解词语的要求是“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领悟词句含义的能力。
“在语言环境中”是指对语言的赏析应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并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设问方式]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2、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3、把句子中的“xx”改成“xx”好不好? 或: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4、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5、结合全文的主题,本文中的“xx”词象征什么?6、段中写“xx”词语的用意是什么?7、对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析。
8、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一次的理解。
9、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技巧点拨]一、文中xx词语指的是什么。
①指示代词:在上下文中找,一般先往前找,再往后找,由近及远地找。
“这”“这个”“这些”是近指,“那”“那个”“那些”是远指,“某”“某类”是不定指。
②非指示代词:从理解词义入手,找到关键词句,把指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代入原句,看与原文的思路、意思是否一致。
二、说说加点词语的含义。
【答题策略】明确词语本义→揣摩词语语境义→把握引申义(指代义、临时义、修辞义、象征义)→分析表达效果→联系主旨。
【答题模板】XX词原指....本义),这里指....(语境义),写出了...的特点(状态、情态),表现了....的心情(品格)。
三、XX词语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题策略】①词义角度。
理解词语本义→分析词语语境义→表达的情感。
②修辞角度。
运用的修辞手法→修辞的作用→表达的情感。
③词性角度。
判断词性→表现出的作用(人物形象、品质等)。
A.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B.副词:修饰(限制)了XX一词,贴切形象地体现了...的特征,表达了...的情感。
2021年中考复习: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之句子词语的赏析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之句子词语的赏析考点分析及方法总结:句子词语的赏析【方法归纳】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特别是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加鲜明生动,摇曳多姿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
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4、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描写、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5、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排比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等例文一:2020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20~25题。
(19分)拣麦穗张洁当我刚刚能够歪歪咧咧地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我就跟在大姐姐身后拣麦穗了。
那篮子显得太大,总是磕碰着我的腿和地面,闹得我老是跌交。
我也很少有拣满一个篮子的时候,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而当我追赶它们的时候,拣到的麦穗,还会从篮子里重新掉回地里去。
有一天,二姨看着我那盛着稀稀拉拉几个麦穗的篮子说:“看看,我家大雁也会拣麦穗了。
”然后,她又戏谑地问我:“大雁,告诉二姨,你拣麦穗做哈?”我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哩!”二姨贼眉贼眼地笑了,还向围在我们周围的姑娘、婆姨们眨了眨她那双不大的眼睛:“你要嫁谁嘛!”是呀,我要嫁谁呢?我忽然想起那个卖灶糖的老汉。
我说:“我要嫁那个卖灶糖的老汉!”她们全都放声大笑,像一群鸭子一样嘎嘎地叫着。
笑啥嘛!我生气了。
难道做我的男人,他有什么不体面的地方吗?卖灶糖的老汉有多大年纪了?我不知道。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考点2 词语理解与赏析
目
教材设问学考点
录
考点针对练
教材设问学考点
考点探源
考向1 词语含义 (统编七下《阿长与〈山海经〉》思考探究)文中一些语句略带夸张。揣摩下 列语句,讨论括号里的问题。 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 (这里用“空前”来修饰“敬意”,给你什么感觉?你怎么理解“敬意”在文 中的具体含义?)
词,贴 切 形 象 地 体 现 了 …… 的 特 征,表 达 了……的情感。
C.叠词:音律和谐,起到了加深语意的作用,读起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 美。
D.拟声词 :运用拟声词 “× ×”,生动形象地描写 了……的情态美, 流露出……的情感。 思路三:①运用的修辞手法→②修辞的作用→③表达的情感 注意:以上思路可直接用于概括组织答案
容,可用原文内容的关键字进行概括。
(2)联系主题释义法。词语在具体的词、句、篇中无法概括时,就需从文 章主旨和作者情感的角度进行分析概括。
(3)心理揣摩法。对表示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可从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 理活动进行揣摩,从而概括其含义。
(4)近义词换词比较法。选用与该词本义相接近的词语,进行替换,将两 个词语进行比较,从而体会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答题规范:“××”一词原指……(本义),这里指……(语境义),形象地写 出了……,表达了……。
走过去就行(!)。生命与生命,原是可以互相提示的(?)。∥ ⑧一场霜下来,园子一片惨白,好像一切都停下来了。草木把生命的力量转到 了地下的根须,春天的气息一来,它们就会萌发(?)。虫子呢?我宁愿相信它们 都活着。明年再露面,虫子们可能已脱胎换骨成另一副样子,当然,它们也根本记 不得去年的事情,也忘记了去年园子里有这么一个人,关心过它们,惦记过它们, 曾经得到过它们的一点提示。好在,这个人是记得的。 ⑨头顶的槐枝上面挂着只空蝉蜕,在微风中悠荡。那个吵闹了整个夏天的狡猾 家伙来个金蝉脱壳,不知去了哪里。我轻轻摘下它收起来,留到明年夏天,到时候 还给当初蜕掉它的主人———喂,你去年丢掉的衣服,我给你收起来了,现在还给 你……∥ ⑩我常去的这个园子不大,却盛下了我很多的思量(?)。
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之赏析词句
答:①运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②外貌描写写出了父亲衣 着的朴实。(与我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③用“蹒跚”、“探身”、 “攀” 、 “缩”等一系列动词,再现了父亲为儿子到月台对面买橘 子的情形,表现了父亲攀爬月台的艰辛,④都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 的爱。
例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 开满了花赶趟儿。
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树们以人的 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百花竞相开放,争 妍斗艳、一派繁花似锦的景象,富有情趣。表达了 作者对大自然春色的热爱。
答题模式 : 1、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 以人的 (动作、情态、情感……) 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特点、情态等; 3、表达了作者的____情感。
角度二、抓描写,赏句子
常见人物描写方法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景物描写角度
视觉 嗅觉 触觉
听觉 味觉
特点 容貌、体态、服饰 个性化的举止行为 个性化对话或独白 面部表情(五官动作)
内心思想情感 感官
眼睛(看) 鼻子(闻) 皮肤(感) 耳朵(听) 舌头(尝)
经典回顾
赏析《背影》中描写父亲的句子。
主要角度抓修辞,赏句子
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 比喻: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从 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 印象。 •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便于抒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记叙文阅读:词语理解与赏析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2分)纸上留香包利民①记得多年前,在舅舅家的墙上看到一幅字画,四个篆体大字“梅馨入梦”,虽然当时尚是冬天,我们那里也没有梅花,却依然从四个字间感受到了一种若有若无的香气。
那不是墨香,而是少年的心中第一次生发出来的意境和想象,从此那四个字便印在了我的心上。
②读初中时,有一阵子很盛行一种带有香气的信纸。
那时我们常常写信,或是给远方的亲友,或是在杂志上看到的作者,而且那些好看且带有香味的信纸,被折叠成不同形状,蕴含着不同的意思。
那时也曾收到过这样的信,展读之际,淡香盈然,伴着字里行间的温暖,心儿便无比的宁静和欣喜。
③现在想来,那是纯真年代最朴素的一种香味,却是遥远得不可追溯。
回忆那些书来信往的时光,即使是最简单的信纸最简短的问候,也在生命中氤氲着无尽的香气,淡雅悠长,一如那些如月澄澈的年华。
那些写满思念与思绪的信,就像我们的青春一样,一去不回。
在这个通讯没有距离的年代,我们失去了等候的味道,也失去了在小窗前在阳光下,捧读远方来信的芬芳心境。
④后来读书渐多,知道了唐代女诗人薛涛,也知道了她发明的“薛涛笺”。
那是一种深红色的纸,可写信,亦可题诗。
又叫“浣花笺”,就像李贺诗中说,“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词咏玉钩”,想来就让人神飞无限。
我觉得,薛涛制于浣花溪畔百花潭边的红笺,虽美在其色,更重要的,是其所蕴清馨,未题字句而先成意境,所以历来为人所钟爱。
⑤高中时有一阵子疯狂迷恋上书法,因为当时有个老师是书法家,给我们看过他的不少获奖作品,毛笔字各体皆佳,一下子镌进心里。
当时有几个伙伴一起练,找来许多旧报纸,闲时便写,乐此不疲。
那时满室充盈着墨香,还有我们欢快的笑声。
随着学业的加重,书法渐渐地远去。
闲来写上几笔,却是无由的烦躁。
那么多年过去,有时想起曾经泼墨挥毫的岁月,便有着一种沧桑感,我知道,我不可能再有那么单纯而无忧的心境。
也许,在走过的成长之路上,除了悠悠的墨香,什么也没有留下。
有一天,在网上看到当年一起练书法的同学的博文,她却是迥然的心境,她写道:岁月和心情都远去,可是,我却没有辜负当年的那些旧报纸。
⑥没有辜负当年的旧报纸,是啊,那些纸上,曾写下我们多少青春的梦想,留下我们多少稚嫩的情愫,一如初开的花儿,清香满溢。
那些香气,那些梦想,那些时光,只有曾经的旧报纸知道。
⑦有一次在一家旧书店买回一箱子书,翻看时才发现,其中竟混有一个古老的日记本,塑料皮儿,中间还有彩色插画。
上面的字迹已经变色模糊,就像隔着岁月的尘烟。
便饶有兴致地阅读,那是一个女生的日记,记录着少年的心事,多么简单的时光,多么朴素的成长。
是的,那个时候,我们就是用笔来和自己说话,对着日记,将满腹之言倾吐。
于是想起自己曾经记过的几十本日记,它们就放在故乡的老家里,那一刻,有着一种回头看看的冲动。
⑧几年后回老家,翻箱倒柜地寻找自己的那些日记,却是杳无踪迹。
可能父母搬家时,不知失落于何处。
满心的怅然失落,那是我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日记啊!现在,想从当年的心事中重温一遍成长也空如一梦。
那些年留在日记上的字,也会有着一种香气吧?就像偶然得到的那本女孩的日记,虽隔着漫长的岁月,却依然洇染着我的心境。
我希望,我的那些日记,也会偶尔温暖一个人的回望,好能在这个纷扰嘈杂的樊笼里,感到丝丝的清凉。
⑨忽然发觉,似乎已经许久不曾提笔写字了,习惯了触摸键盘的手,对纸笔有着畏惧与陌生。
那个夜里,偶然一梦,自己仿佛还是少年时,拿着毛笔在旧报纸上写字,写下的每一个字都开出了一朵花,就像当年那些纯真的笑颜,于是梦里一片芬芳。
醒来时,眼中心上有着浅浅的濡湿。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文的标题“纸上留香”是文章的线索,起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
B. 文章第①段“梅馨入梦”四个字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呼应文题,引出下文对青少年时光的回忆。
C. 作者用深情的笔调回忆了青少年时期的几件往事,全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D. 第⑧段中“那是我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日记啊!”这句话表达了“我”对父母搬家时遗失了自己日记的不满和怨恨。
2.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4分)3.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6分)(1)因为当时有个老师是书法家,给我们看过他的不少获奖作品,毛笔字各体皆佳,一下子镌.进心里。
(赏析加点词语)(3分)(2)那些纸上,曾写下我们多少青春的梦想,留下我们多少稚嫩的情愫,一如初开的花儿,清香满溢。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3分)4.“纸上留香”写了关于“我”的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4分)5.文末写偶然一梦,“醒来时,眼中心上有着浅浅的濡湿”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5分)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2分)耀眼的军装李金良①母亲属牛,是共和国的同龄人。
②她这一辈子,心心念念,喜欢父亲和我们哥儿仨穿军装的样子。
她说,军装,在村里“挺耀眼”。
③细究起来,母亲的军旅情结,该是打父亲身上产生的。
父亲参军6年,是一名公安边防部队的警卫战士,高大英武,会武术,上世纪60年代驻守东北。
④印象中,自己上小学时,父亲带头在村里架起电线,搞起了乡里第一个电动磨面坊。
还记得,自己每每去喊父亲回家吃饭,都坐在他的自行车后座上,看到他从头到脚一身面粉,成为一个“白人”。
从村西头到村东头,他骑车穿过整个村子。
路上遇到的乡亲,都会主动跟他打招呼,在他们的眼神里,都怀着敬意,我自己也因此而自豪。
⑤母亲起早贪黑,经年劳作,一边抚养着我们兄妹4个人,一边种地,春播、夏长、秋收和冬藏,很忙碌。
她还养了老母猪,靠卖猪仔儿挣钱。
她不仅把我们兄妹抚养成人、成家立业,还在村里盖了3座砖房,其中辛劳,不言而喻。
至今记得,我考到县里中学后,入学时的8块钱学费、书本费,都是母亲找邻居借的。
一次,我返回家里取干粮。
从地里赶回来给我蒸馍的母亲,打发好我后,又匆匆返回地里干活。
身材娇弱的她,脸上满满都是倦意,被汗水浸透的衣衫后背上,清晰印上了两道农药喷雾器留下的金属痕迹。
⑥中学毕业后,母亲告诉我,男人不能待在家里,应该走出去干事业,最有出息的就是当兵扛枪、穿上军装,“耀眼”乡里。
⑦在她的鼓励下,我怀着斑斓的梦,背起绿色背包,在风雪飞舞的冬至,走进了军营,穿上“空军蓝”,一穿就是26年。
其间,许是受到母亲不辞辛劳的激励,许是缘于拳拳报恩之心,许是无数英模的激励鞭策,一路走来,我在人民空军的大熔炉里,先后荣立4次三等功,经常获优评先,还考上了军校,入了党,走上干部岗位,最后留在北京工作。
⑧看着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我,母亲怀着对穿军装“挺耀眼”的心理,接着将二弟、三弟都送进了军营,并一以贯之地鞭策他们扎根军营、建功立业。
⑨于是,“一家四个兵,个个有军功”,成了乡亲们形容我们家的口头禅。
⑩与我不同的是,二弟当的是陆军,坦克驾驶员,在部队服役12年。
退伍后,与战友搞起了养殖场,风风火火,事业有成。
三弟当的是武警,担任过文书和炊事员,在部队服役16年。
退伍后,与爱人开起了营养餐配送网店,天天忙活,日子过得很殷实。
我们哥儿仨都是兵,但兵种不同。
乡亲们时常调侃,说再把我的妹妹送到海军,我们家的军兵种就全了。
令人遗憾的是,妹妹除了名字有个“海”字外,其他都与海军无缘。
每次遇有乡亲调侃时,母亲总是满脸笑容。
?父母讲过,他们结婚时,与多数农村人一样,家庭贫困。
从开始借住邻居的三间漏雨漏风的土坯房,到把我们兄妹四个养育成人,他们终年操劳,衣食节俭,坦荡做人。
?母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却以自己的坚忍支撑起这个家,敦促我们兄弟走好军旅之路,迈好人生步伐。
现在,每当我们工作遇到坎坷,生活中有挫折时,便用母亲的教诲自勉,无惧风雨,步履轻盈。
?母亲不是军人,但她生命中对军装“挺耀眼”的情结,一直支撑着身边的四个军人。
实际上,她的骨子里,既有千百年来传统中国农民的坚毅、朴实、勤劳、善良,又涌动着中国军人所具有的忠诚、自信,勇敢、担当。
从某种意义上讲,她也是一个兵。
?母亲与共和国同龄,沐浴着祖国的阳光和雨露,在平凡中孕育着许多不平凡。
而正是社会上这些无数平凡的个人,成就了国家的不平凡。
我和兄弟们所能做的,就是保持军人本色,以应有的忠诚、自信、勇敢、担当,跑好自己的接力棒。
(摘编自2019年10月07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中插叙父亲的事情,说明母亲的军旅情结是受父亲的影响,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B. 母亲将二弟、三弟都送进军营的原因是“我”在军营中的成长及穿军装“挺耀眼”。
C. 因为妹妹没有当兵,所以母亲每次面对乡亲调侃时的笑容都是充满了无奈和尴尬。
D. 本文和朱德《回忆我的母亲》都是回忆性散文,语言平实,字里行间都饱含深情。
2.“从某种意义上讲,她也是一个兵”一句中,为何说“她也是一个兵”呢?(4分)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6分)(1)母亲属牛,是共和国的同龄人...。
(加点词有何含义?)(3分)(2)身材娇弱的她,脸上满满都是倦意。
(赏析句子)(3分)4.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3分)5.文章标题“耀眼的军装”有哪些具体含义?请简要概括。
(6分)参考答案及解析九、(22分)1.(3分)D 【解析】“那是我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日记啊”这句话表达了“我”内心的怅然失落,并没有对父母遗失日记的不满和怨恨。
故选D项。
2.(4分)插叙。
插写了“薛涛笺”的来历及其清馨的意境,丰富了“留香”的内涵和文化底蕴。
3.(6分)(1)“镌”即雕刻,突出印象之深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师的书法作品带给我们的震撼。
(2)比喻,将纸上留下的青春的梦想、稚嫩的情愫比作初开的花儿,清香满溢。
表现了作者对高中时期那段泼墨挥毫岁月的回味和留恋。
4.(4分)多年前,舅舅家的字画笔墨飘香;初中时,书信往来的信纸氤氲着香气;高中时,旧报纸上练书法充满墨香;几年后,寻找失落的日记,追忆青春的馨香。
5.(5分)表达了“我”对曾经拥有的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许久不曾提笔写字感到怅然若失。
十、(22分)1.(3分)C 【解析】通读文章可知,母亲遇有乡亲调侃就满脸笑容在文章第⑩段,联系前文内容,“乡亲们时常调侃,说再把我的妹妹送到海军,我们家的军兵种就全了”以及“我”和二弟、三弟都已经入了军营,退伍后,日子都过得很殷实可知,乡亲的调侃是善意的,因此“母亲总是满脸笑容”并不是无奈和尴尬。
C项表述有误。
故选C项。
2.(4分)①她的家人都是兵,她是兵的家属,所以她也算是一个兵;②她用她的精神一直支撑着身边的四位军人,她的骨子里有军人的个性。
3.(6分)(1)“同龄人”本义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人,此处是将共和国拟人化,写出了母亲和祖国母亲一起走过了风风雨雨,见证了国家的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