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1)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 经典诵读教案

二年级上册 经典诵读教案

二年级上册经典诵读教案二年级上册经典诵读教案第一课“弟子规则”教学时间:8月30日教学目的:让学生理解他们为什么想要学习“弟子规则”?弟子规则的一般内容是什么?教学内容:学习《地子规》总序。

狄子圭的圣人第一次教导孝道和孝道。

我真诚地相信我爱公众,爱人类。

如果我有余力,我会学习文学。

教学重点:如果我有余力,我会学习文学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蒙古语培训。

由此得名“四义”;启发幼儿的课程。

它是清朝康熙时期的学者李玉秀写的。

内容:《论语》第六条写道:弟子进孝出恭。

后来改为“弟子规矩”。

它是教育学生和教育孩子接受国内外人和事的适当礼仪和规范。

特别强调家庭生活中的教育。

教学方法: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

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讲解内容:弟子规则是(古代)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

古人说:学、退、占。

弟子规训是教导学生除了学习之外还应该做什么。

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

比如:孔子、孟子等。

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培训:如果可以作为标准。

它指的是圣人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

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

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为了服从,兄弟。

与兄弟姐妹友好等同于孝顺父母。

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

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

谨:谨慎。

做事要慎重小心。

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

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们做事也应该诚实。

你不能欺骗别人,也不能信守诺言。

从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长大后就不会养成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泛:广泛。

不是指单纯的情爱。

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

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仁:指同情、博爱和善良。

我们应该亲近那些有爱心的人,向他们学习,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二年级上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二年级上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下册教案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下册教案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下册教案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下册教案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下册教案教学内容送崔九主备人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诵读《送崔九》感受诗人送友人归隐山林,劝慰友人安于隐居,不要暂时停留,也抒发出自己厌恶尘世的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送崔九》。

教学预案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送崔九》。

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学习《送崔九》《送崔九》是一首劝勉诗,是唐代诗人裴迪的作品。

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出,不甘久隐。

全诗用语浅淡,近乎口语,或暗用典,或明用典,或正劝,或反讽,喻之以理,晓之以情,在看似平淡的外表下蕴涵着浓郁的朋友情谊,含意颇为深远。

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

诗人送友人归隐山林,劝慰友人安于隐居,不要暂时停留,也抒发出自己厌恶尘世的心情。

这首诗形象生动,含蓄深沉。

如果你要去深山中隐居,无论山路怎样难走你都要到处去看看,尽情欣赏那秀美的山峦沟壑。

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的那个武陵渔夫,只在桃花源里玩了几天就匆匆地走了。

诗人送友人归隐山林,劝慰友人安于隐居,不要暂时停留,也抒发出自己厌恶尘世的心情。

这首诗形象生动,含蓄深沉。

五、小结(1)、把古诗《送崔九》背诵给父母听。

(2)、和父母一起搜集有关写“相送”的古诗,读读背背。

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下册教案。

二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二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二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培养学生的国学修养和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选取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国学经典诵读材料。

2. 准备诵读材料的课文和诵读辅助资料。

3. 准备诵读材料的诵读音频或视频资源。

4. 准备诵读活动的分组情况。

教学步骤:Step 1:创设诵读氛围(5分钟)学生们进入教室,教师可以放一段国学经典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乐曲和意境。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诵读欢迎词或准备活动。

Step 2: 集体诵读(15分钟)教师将选取的国学经典课文逐句朗读给学生听,并让学生模仿跟读。

教师可以分段诵读,让学生跟着朗读,不断调整语速和语调,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掌握能力。

Step 3: 分组诵读(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发相应的诵读材料。

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组织诵读,可以采用小组内互相传诵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小组同声合唱的方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Step 4: 组内展示(10分钟)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诵读内容进行展示,让其他小组成员和全班同学进行欣赏。

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可以选择合适的表情和动作,增添表演的魅力。

Step 5: 学生评价和反思(10分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诵读活动的评价和反思。

可以提问学生诵读过程中有何困难和收获,是否满意自己的表现,是否发现了自己的进步等。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诵读所学的国学经典,并预告下一堂诵读活动的课文和内容。

Step 7: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可以对这节课进行总结,提醒学生国学经典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读国学,培养高尚的文化情怀和修养。

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和肯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扩展延伸:1. 可以将诵读进行比赛,鼓励学生更积极、更认真地参与。

2. 可以邀请老师、家长或其他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演讲,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欣赏机会。

(完整)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pdf

(完整)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pdf

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声律启蒙》(节选一)一、经典回放: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

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教学过程:二、简介《声律启蒙》。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xx共同放声齐读。

六、xx点击:第2页七、活动xx:第3页八、成长袋:第4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声律启蒙》(节选二)一、经典回放: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

山岌岌,水淙淙,故国对他邦。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二年级经典诵读古诗《咏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大致内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板书课题。

1.解题。

学生试说“咏”的意思。

教师小结:“咏”的本义是歌咏,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作者借赞美柳树来赞美春天。

2.作者简介: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会稽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县人)。

少年就以文章出名,公元695年中进士,做过礼部侍郎等职。

晚年不拘礼节,酒后作诗文,神采飞扬。

今存诗19首,除《咏柳》外,《采莲诗》、《回乡偶书》也很有名。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2.分组读课文,男女生各读一句。

三、引导学习古诗1.引导学习第一句。

(1)自由读第一句,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能说一点就说一点)(2)齐读第一句。

(3)指导朗读(注意轻重音和停顿):碧玉 / 妆成 // 一树 / 高,万条 / 垂下 // 绿 / 丝绦。

教师范读,学生仿读,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4)教师小结: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一”在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的意思。

万条,柳树枝条多。

在古诗中“百”、“千”、“万”经常泛指数量多。

丝绦,一种丝织的带子。

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子,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2.引导学习第二句。

(1)自由读,说说你懂得了什么?(2)指导朗读:不知 / 细叶 // 谁 / 裁出,二月 / 春风 // 似 /剪刀。

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3)教师精讲:细叶,指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

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剪出来的啊!三、想象情景,朗读、背诵课文1.自由读全诗。

结合看图及在户外所看到的柳树,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2.教师点拨:诗的第一句,写的是实景,表现了整棵柳树的颜色、形状及树上的柳条多。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范文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范文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选段:总序、孝顺、友爱、修身、谨慎、守信等。

2. 《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孝当竭力、亲尝汤药等。

3. 《百家姓》选段:赵、钱、孙、李、周、吴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选文内容,能够进行诵读和背诵。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选文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经典的魅力。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学习经典的心得体会。

3. 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诵读,引导学生正确发音、节奏和情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经典诵读的意义和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示范:教师示范诵读选文,让学生感受经典的声音美。

3. 分组学习:学生分组学习选文,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4. 分享展示:各小组代表分享学习成果,展示诵读技能。

5.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诵读水平和心得体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提升自己的诵读能力,培养竞争意识。

2. 组织经典文化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经典文化的内涵,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创办经典诵读社团:鼓励学生自发组织经典诵读社团,丰富课余生活。

七、教学反馈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引导学生互相评价,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教学资源1. 经典诵读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小学生的经典诵读教材。

2. 音频、视频资源:收集经典诵读的音频、视频资料,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经典诵读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学期诵读教案

二年级下学期诵读教案

1. 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经典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词汇量,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弟子规》选读2. 第二单元:《三字经》选读3. 第三单元:《百家姓》选读4. 第四单元:《千字文》选读5. 第五单元:《二十四孝》选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经典,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经典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经典中的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 诵读法:让学生反复诵读,感受经典的语言韵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经典中的内容进行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诵读效果和理解能力。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诵读作业,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3. 期中期末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经典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 第一单元:《弟子规》选读,共计4课时。

2. 第二单元:《三字经》选读,共计4课时。

3. 第三单元:《百家姓》选读,共计4课时。

4. 第四单元:《千字文》选读,共计4课时。

5. 第五单元:《二十四孝》选读,共计4课时。

七、教学资源:1. 经典诵读教材:《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二十四孝》。

2. 教学音频资料:经典诵读音频,用于引导学生正确发音和节奏。

3.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经典内容。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经典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内容:对经典中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 诵读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诵读,注意发音和节奏。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对经典内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九、课后作业:1. 背诵当天学习的经典内容。

2. 写一篇关于经典诵读的感悟文章。

小学生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生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生经典诵读教案教案标题:小学生经典诵读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2. 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熟悉经典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学会正确的朗读技巧和语音语调。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准备:1. 经典文学作品的选取,如童话故事、儿童诗歌等。

2. 录音设备或音频资源。

3. 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2. 通过简单的问题或图片展示,让学生猜测或回忆经典作品的内容。

二、预习(10分钟)1. 学生在课前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了解基本情节和主题。

2.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故事或诗歌的内容。

三、朗读训练(15分钟)1. 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读技巧和语音语调。

2. 学生跟读教师的示范,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自然流畅。

3. 分组练习,学生互相朗读并互相评价,帮助彼此改进。

四、理解与表达(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经典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主题。

2. 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可以用口头表达或简短的书面作品。

五、团队表演(20分钟)1. 学生分组,根据经典文学作品的内容,编排小剧场表演。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增加一些创意元素。

3. 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2. 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的不足和进步之处。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创作。

2. 学生可以组织朗诵比赛或文学分享会,与其他班级或学校的学生交流。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朗读训练中的表现,包括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2. 评价学生在团队表演中的合作和创意表达能力。

3. 收集学生的书面作品和口头表达,评估他们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声律启蒙》(节选一)一、经典回放: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

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教学过程:二、简介《声律启蒙》。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2页七、活动广角:第3页八、成长袋:第4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声律启蒙》(节选二)一、经典回放: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

山岌岌,水淙淙,故国对他邦。

二年级下学期诵读教案

二年级下学期诵读教案

二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选段2. 《三字经》选段3. 《百家姓》选段4. 古诗词精选5. 民间故事选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读经典选段,理解其中寓意。

2. 难点:经典语句的翻译和解释,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传统文化。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作等营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经典的魅力。

2. 互动教学法:分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周:《弟子规》选段学习与讨论2. 第二周:《三字经》选段学习与讨论3. 第三周:《百家姓》选段学习与讨论4. 第四周:古诗词精选学习与欣赏5. 第五周:民间故事选读与讲述每周安排两节课,每节课40分钟。

剩余时间用于学生自主阅读和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经典诵读作业,评估其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阶段测试:定期进行经典诵读测试,检验学生对所学经典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古诗词精选、民间故事选读等书籍。

2. 辅助材料:相关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八、教学进度:1. 第二周:《弟子规》选段学习与讨论2. 第三周:《三字经》选段学习与讨论3. 第四周:古诗词精选学习与欣赏4. 第五周:民间故事选读与讲述5. 第六周:复习与总结九、课后作业:1. 熟读当堂学习的经典选段。

2. 完成相关的诵读练习题。

3.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诵读情况。

十、教学反思:1. 定期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二年级上册经典诵读教案(25课时)

二年级上册经典诵读教案(25课时)

1.丰收的童谣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音节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板书课题,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自主合作认读生字先找出不认识的生字,再通过查字典,读拼音或请都同学来读准字音。

(三)能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检查朗读效果。

3、逐段朗读课文,说说都写了哪些果子。

(四)点拔指导,重点感悟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2、细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3、指导学生读出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五)扩展活动:走出教室,寻找秋天,选一处自己喜欢的景物画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绘画。

2.秋叶活动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所表现的意境。

2.在情境中,用肢体语言大胆表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1.活动前,组织到户外观察落叶、捡落叶。

2.配乐诗歌的光盘。

活动过程:一、回忆捡秋叶师:前几天我们草坪上捡了许多树叶,想一想,它们都有些什么颜色?幼儿:黄的、红的、绿的。

师:地上这些树叶从哪里来的?幼儿:树上师:你们想知道树上的树叶是怎样落到地上的吗?二、欣赏诗歌《秋叶》1、教师有表情地朗诵诗歌《秋叶》一遍。

2、提问:诗歌的题目叫什么?秋叶是跟着谁离开家门的?他们在干什么?3、教师配上动作有表情地朗诵诗歌《秋叶》。

三、表演诗歌《秋叶》1、教师启发幼儿想象:“假如我是一片秋叶”用身体语言表现诗歌内容。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来扮演秋叶,想一想,做一做,“假如我是一片秋叶”你怎么来表现呢?2、教师朗诵诗歌《秋叶》幼儿自由想象创编动作。

3、教师请个别幼儿表演个别动作,拓展们想象空间。

师:小朋友们表演的真不错,“伴着风儿,打着旋儿,潇潇洒洒,悄然无声地落下来。

”这句诗歌请小朋友来表演一下。

师:看一看,哪片秋叶转上天了,(用脚踮起来)哪片秋叶摇下地了,(蹲在地上)3、角色表演:教师扮演秋风,幼儿扮演秋叶,完整地进行诗歌表演。

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教案课题:经典诵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领悟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内涵。

2. 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情感陶冶和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1. 了解经典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2. 学习经典作品的诵读技巧。

3. 分析和解读经典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1. 通过朗读表达出经典作品的情感。

2. 分析和解读经典作品的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经典作品的文本或音频资料。

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给学生播放经典作品的音频或朗读经典作品的一段片段,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和艺术魅力。

二、学习背景和作者(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经典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让学生了解作品的上下文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生听教师讲解后,可以提问或讨论相关问题。

三、朗读技巧学习(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朗读的基本技巧,如语调、节奏、停顿等。

2. 教师示范朗读经典作品的一段或一首,让学生听后感受并模仿朗读。

3. 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可以分组进行。

四、分析和解读(20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和解读经典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情感内涵,如象征手法、修辞手法等。

2. 学生可以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进行讨论和整理。

3. 学生可以用纸和笔记录自己的分析和解读。

五、表演和分享(15分钟)1. 学生可以选择和同伴合作表演朗读经典作品的片段或整篇。

2. 学生可以进行作品分析和解读的分享,互相倾听和交流意见。

3. 教师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

六、总结(5分钟)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和效果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经典作品对他们的意义和启发。

板书设计:经典诵读学习背景和作者- 背景- 作者朗读技巧学习- 语调- 节奏- 停顿分析和解读- 艺术特点- 情感内涵表演和分享- 合作表演- 分享和交流总结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和诵读经典作品,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陶冶和审美能力。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国学经典诵读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2、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3、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

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意义:第一,在一个崇尚物利、冷落读书的时代,倡导国学经典诵读,这是一种高贵。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显示出高远的文化眼光和对国家文化教育的责任心,所以,我说这是一种值得我们深表敬意的高贵!第二,在一个文化碰撞、五色杂陈的文化格局中,倡导国学经典诵读,这是一种坚守。

倡导并实践国学经典诵读实在是一种令人敬佩的坚守,而这种坚守正是缘于对煌煌五千年文化的敬仰与挚爱!第三,在一个远离阅读、训练泛滥的教学生态下,倡导国学经典诵读,是对语文教学之道的弘扬。

在语文教学生态之下倡导国学诵读,让学生在与经典文本的亲密接触之中,在朗朗书声之中,在自我的理解感悟之中,去陶养感悟语言的灵性与润泽自我的人格。

这就是对语文教学之道的回归与弘扬,对教学观念的改变有着巨大的意义。

第四,中学时期是一个人成长中特别关键的时期,在高中学生中进行国学诵读的实验,这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心灵雕塑的负责!中学时代,正是一个人的黄金时期,在这时让他们读读经典,让学生在名篇佳句、锦绣华章的书香中熏陶浸染,既感受汉字内涵之深厚,又领悟人生哲理之睿智,就不单单是对语文教学的贡献了,用雅言传承文明,以经典浸润人生,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心灵的雕塑的尽职尽责!愿和大家一起去努力做好,传承经典,润物无声。

国学经典诵读第一讲:孝曾经,美国杂志记者劳特斯问李嘉诚先生:你能成为华人首富,是因为什么。

勤劳?是比别人聪明?比别人更会沟通?李嘉诚就用两个字回答:气概。

气概是什么?气概是一个人的格局,一个人的高度。

如果一个孩子长大能有一番作为,培养他的精神气概是最根本的。

经典诵读教案(二年级全弟子规)

经典诵读教案(二年级全弟子规)
不应做的事情,就尽量不做。比如说,在家里不可随便玩电、玩火,玩危险的玩具,不可养成随便花钱的坏习惯,不在黑板上乱涂乱画,这样的事虽小,也是不对的。不应做的事情就不要做了。三国时的刘备教育儿子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也是这个道理。
2.理解“物虽小”。
什么样的东西是小东西?铅笔、橡皮……不能私自藏起来。如果私自藏起来,父母会伤心。
有一天,他的父亲叫闵子骞推车子出外。可是因为衣裳单薄,身体寒冷,一个不小心,不觉失掉了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他的父亲起初以为儿子太粗心很生气,就用鞭子打他。鞭子把衣服抽破了,露出全是不保暖的芦花,才知道大儿子是穿了芦花的缘故。回家后,再摸摸另外两个孩子的衣服,却是暖和的棉花。父亲的心里明白了,是后母虐待了闵子骞,一气之下,就要赶走后母。这时闵子骞跪下来衰求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寒。"母亲在家,只有孩儿一人受冻,如果母亲走了,家里就有三个孩子要受寒。这两句话感动了父亲,留下了后母,也使后母知道反省改过,而变成了慈母。闵子骞的孝行是发自天性的,不管父母对他是疼爱或是憎恶,他始终都是用心尽孝的,安顿了一家人的心,让一家人世间各安其分,因而保全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所以孔子在教学时,还特别称赞闵子骞说:"真是难能可贵的孝子啊!"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自己读一读译文。
2.思考从译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把你理解的意思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四、拓展升华
1.事例: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名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二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案

二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下册教案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下册教案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下册教案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下册教案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下册教案教学内容送崔九主备人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诵读《送崔九》感受诗人送友人归隐山林,劝慰友人安于隐居,不要暂时停留,也抒发出自己厌恶尘世的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送崔九》。

教学预案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送崔九》。

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学习《送崔九》《送崔九》是一首劝勉诗,是唐代诗人裴迪的作品。

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出,不甘久隐。

全诗用语浅淡,近乎口语,或暗用典,或明用典,或正劝,或反讽,喻之以理,晓之以情,在看似平淡的外表下蕴涵着浓郁的朋友情谊,含意颇为深远。

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

诗人送友人归隐山林,劝慰友人安于隐居,不要暂时停留,也抒发出自己厌恶尘世的心情。

这首诗形象生动,含蓄深沉。

如果你要去深山中隐居,无论山路怎样难走你都要到处去看看,尽情欣赏那秀美的山峦沟壑。

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的那个武陵渔夫,只在桃花源里玩了几天就匆匆地走了。

诗人送友人归隐山林,劝慰友人安于隐居,不要暂时停留,也抒发出自己厌恶尘世的心情。

这首诗形象生动,含蓄深沉。

五、小结(1)、把古诗《送崔九》背诵给父母听。

(2)、和父母一起搜集有关写“相送”的古诗,读读背背。

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下册教案。

最新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最新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三字经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

2.学习第一句到第四句。

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难点: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

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它《三字经》。

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

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知识。

板书课题:《三字经》齐读课题两遍。

二、诵读句子1.出示学习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2.自己根据拼音试读生字,要读准字音。

3.同桌相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4.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5.读通句子,和同桌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6.读读议议。

说一说:你读明白了什么?你能讲讲你的理解吗?三、讲解句子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2.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3.讲故事:曹操儿子们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4.性相近,习相远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

2.增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3.培养学生的朗读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经典诗词:例如《静夜思》、《咏柳》等。

2.经典童话故事:例如《白雪公主》、《小红帽》等。

3.经典寓言故事:例如《乌鸦喝水》、《乌龟与兔子》等。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唤起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今天将要学习的经典诵读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二、学习诵读(20分钟)1.教师首先对经典诵读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简单的讲解,并做示范。

2.学生跟读教师示范,注意发音准确、节奏感和感情表达。

3.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朗读,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三、理解分析(15分钟)1.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经典诵读进行理解分析,包括内容、语言表达等。

2.针对每个诵读作品,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四、评价反馈(1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诵读表现。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鼓励学生进行创作,例如创作自己的诗词、故事等。

2.引导学生朗读其他经典文学作品,扩大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六、总结归纳(5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经典诵读内容和技巧。

2.教师提醒学生继续保持对经典文学的热爱和努力,鼓励学生多读经典作品。

教学资源:1.经典诗词、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的教学材料。

2.录音设备,用于记录学生的诵读表演和评价。

教学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他们对经典文学作品产生了兴趣,并逐渐形成了持续阅读的习惯。

同时,通过诵读的过程,学生也增加了自信心和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范文(通用3篇)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范文(通用3篇)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范文(通用3篇)教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文件,以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第一篇: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的:培养同学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初步了解民族的特征以及生活习俗等、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三)教学过程:教学一:老师讲经典,学生学经典1、导入:当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会场上会升起一面五星红旗,问小朋友会怎么样?激动、高兴、鼓掌等。

2、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有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指南针)。

现在我们的国家日益富强,我们国家制造的产品畅销全世界。

说明我们的人民聪明有智慧。

你做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3、介绍学习的意义:讲解:我们的中华民族,它生长了二千五百年,我们每个同学都是这棵大树上的一片叶子,大树生长的好,叶子就旺盛。

如果大树的根部断了,请问小朋友这棵大树还会长吗?那我们作为叶子还会活吗?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断了。

比如过去的孩子学习的《弟子规》现在却不学了。

接着讲解《弟子规》是教小朋友学习礼貌、学习做人方面的书。

现在的国人礼貌欠缺。

具体举例说明:不会打招呼、不行礼,随地吐痰、乱扔东西、大声喧哗、不能敬老协幼。

比如坐公共汽车不能给老者让座等。

道德方面:自私自利、以我为核心,骄傲、懒惰、不讲诚信等等。

那么怎么来挽救呢?就是要从小来学习《弟子规》。

学习礼貌、学习做人的道理。

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

做一个勤劳勇敢、诚实守信的人。

4、讲解内容:讲解一:总序: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

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

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

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三字经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介绍《三字经》的背景。

2.研究第一句到第四句。

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的背景,激发研究兴趣。

2.通过研究,理解惯和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研究的重要性以及专一和坚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三字经》的背景,理解惯和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研究的重要性以及专一和坚持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三字经》是古代孩子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它只有1000多个字,但包含了很多内容和有趣的故事。

据传说,它的作者是南宋著名学者XXX。

由于每句话只有三个字,所以被称为《三字经》。

从那时起,它成为孩子们上学的第一课。

我们从今天开始研究它,通过它了解更多知识。

板书:《三字经》齐读课题两遍。

二、诵读句子1.出示研究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XXX,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XXX,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2.根据拼音试读生字,要读准字音。

3.同桌相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4.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5.读通句子,和同桌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6.读读议议。

说一说:你读明白了什么?你能讲讲你的理解吗?三、讲解句子1.人之初,性本善。

初”在这里表示“刚出生的时候”,“性”表示“品性、品格、德行”。

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人在出生时都是好的、善良的。

2.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3.讲故事:XXX的儿子们的故事。

通过故事,引出同样的父母、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

如果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是否也发现了这个现象呢?接下来,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4.性相近,相远。

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人的本性都差不多,但后天环境的影响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5.苟不教,性乃迁。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研究、不接受教育,良好的品性就会发生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

2.学习第一句到第四句。

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难点: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

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它《三字经》。

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

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知识。

板书课题:《三字经》齐读课题两遍。

二、诵读句子1.出示学习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2.自己根据拼音试读生字,要读准字音。

3.同桌相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4.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5.读通句子,和同桌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6.读读议议。

说一说:你读明白了什么?你能讲讲你的理解吗?三、讲解句子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2.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3.讲故事:曹操儿子们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4.性相近,习相远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5.苟不教,性乃迁这句的意思是:假如不学习,不接受教育,良好的品性就会发生变化。

6.教之道,贵以专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专心,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7.昔孟母,择邻处(1)请一个同学讲孟母三迁的故事(2)大家讨论:孟母为什么要三迁?母亲是每个人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

四、诵读新学的句子。

五、课堂小结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

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

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变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

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习,和善良的人交朋友,听父母的话。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三字经》第五句到第八句。

教学目标:1.熟读并能背诵所学的句子,并能理解每一句的意思。

2.通过课程内容学习,懂得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熟读成诵,理解句意。

教学过程:一、复习1.多种形式练习背诵三字经一至四句内容。

2.说说每句的意思。

二、诵读句子1.出示授课内容: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2.组织学生多种形式朗读。

三、讲解句子1.小组讨论,说说自己对每一句的理解。

2.教师逐句讲解句意。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2)讲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3.出示课件讲解其余三句的意思四、指导背诵五、课堂小结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习《三字经》第九句到第十一句教学目标:1.熟读并能背诵所学的句子,并能理解每一句的意思。

2.通过课程内容学习,懂得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熟读成诵,理解句意。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三字经前两段试背或朗读。

2.前八句内容复习:(板书)善——教育——专,从小学习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怎么可以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好人,一个阳光的人。

二、出示授课内容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三、初读感知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出示句子)先听一段录音!(播放录音)师:瞧,他读得多好呀!有小朋友已经跃跃欲试了,谁先来读读看?谁敢来跟他比试比试?注意读准字音!2.男女生交叉读,女生读红颜色标注的部分,男生读蓝颜色标注的部分。

女生先读,香九龄——(引读)四、讲解故事其实,这段话蕴藏着两个小故事呢!先来看第一个故事吧!(配乐,结合动画叙述黄香温席的故事。

)1、师:古时候,有一位叫黄香的小朋友。

九岁时,母亲去世了,他与体弱的父亲相依为命。

他知道父亲养育自己的艰辛,非常心疼父亲。

夏天天热,每晚他都先把父亲的枕席扇凉,以便让父亲安睡。

冬天天冷,每晚他都先上床,用体温把被褥焐热,以免父亲着凉。

正因为黄香有此孝心,才使他长大后在做人、求学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师:多懂事的孩子呀,咱们也要向他学习!《三字经》里是怎样写他的呢?(相机出示句子:“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3.学生练读4.师:第二个故事讲的是谁呢?先来认识一下主人公吧!(出示孔融的图片)他叫孔融!大家都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吧?谁来说说?师:听了刚才的故事,一定有聪明的小朋友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谁来说?5.师:对呀,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么长,可古人只用了十二个字就概括了,真神奇呀!(出示句子: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一起来读!师:小孔融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要把大梨让给哥哥们吃,他对兄弟是多么友爱!6.过渡:在刚才的句子中,我们知道了一个人必须要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首先要孝顺父母、恭敬兄长,其次才是学习各种常识。

这就是《三字经》中所说的——(出示句子: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五、指导背诵1.补充句子香九龄,_________。

孝于亲,_________。

融四岁,_________。

弟于长,_________。

首孝悌,_________。

知某数,_________。

2.练习背诵。

六、课外延伸刚才我们认识了黄香和孔融。

他们都是孝顺父母、团结兄弟姐妹的好孩子。

你们身边也一定有许多这样的小黄香、小孔融。

利用下课时间,去收集他们的故事交流。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学习《三字经》第十一句到第十五句教学目标:1.熟练诵读《三字经》原文。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教学重、难点:朗读、背诵所学内容,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前面的内容,《三字经》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教和学贵在专一和坚持,并且劝大家要从小开始学,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学起,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古时候的孩子具体要学哪些知识。

为了便于当时孩子们的记述,《三字经》在"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以后,接着用数字往下串着讲。

第一个数字讲"三"。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这里头的"三才"和"三光",都是传统中国极其重要的文化概念。

二、朗读理解1.出示学习内容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2.教师范读3.学生练读读两遍:第1遍,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第2遍,大家一起诵读4.讲解句子(1)三才者天地人“才”在这里就是“最基本的东西”,这一句意思是:古人认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

现在,随着科技智能的发展,人类逐渐丧失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破坏自然,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越来越盛,从而遭受自然的惩罚,因此“天人合一”在现代仍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讨论:人真的能有天地那么大吗?总结:“天人合一”另一重含义是告诉我们不要轻视自己的力量,我们要努力探索自然,认识自然,以自然为师,在自己的内心建设一个和天地一样广阔丰富的世界(2)三光者日月星三种光明的来源是指太阳,月亮和星星。

提问:日月星辰有哪些重要作用?(光有什么作用?)人会“发光”吗?(这两句讲的是自然界的情况。

(3)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三纲”就是维持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三种伦常关系,就是君臣之间有道义,父子之间有亲情,夫妻之间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4)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循环运转,永不止息。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变化是因为地球绕著太阳公转的关系。

提问:四个季节分别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总结:四季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影响,同时也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多彩,对于自然我们也要心怀感恩之心(与上节课的“感恩”主题相呼应)(5)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都以中央为准互相对应。

如果没有中心,就没有东西南北,因此中心移动,方向也跟著改变。

5.内容小结,并齐诵一遍句子三、扩展知识齐诵古诗《迢迢牵牛星》。

四、指导背诵第五课时教学内容:学习《三字经》第十六句到第十九句教学目标:1.熟练诵读《三字经》原文。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几个重要概念: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感受“诚信,承诺”和“知音”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朗读、背诵所学内容,感受“诚信,承诺”和“知音”的力量。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孩子们的掌握情况。

2.引入新课二、诵读新句子1.出示课文内容2.学生自读:请学生指出生字,老师把读音标注在黑板上,学生开火车读3.展示朗读:第一遍请1个学生上台领读;第二遍集体诵读。

4.解释概念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对传统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影响非常大,现在也可以看到它的影子(比如福娃的设计就包含五行的元素);五常:为人处世方面五种最重要的东西:仁指仁爱,义指得体,礼指合乎规范,智指明辨是非,信指专一守信。

智和信要以仁、义、礼为前提,才可以成为优秀的品质,所以说“不容紊”。

这五种品质现在仍然重要吗?(可以请孩子们联系实际生活讲一讲)六谷:人们种植的几种粮食作物:稻:即大米;梁:高粱,小米(粟);菽:大豆;黍:黄米(粘的);稷:黄米(不粘的);麦:大麦,小麦;人们常说的“五谷”是更早的提法,没有包括稻,因为很古的时候北方没有稻子。

现在,除了黄米,其他几种作物仍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粮食。

六畜:我们的祖先早在远古时期,根据自身生活的需要和对动物世界的认识程度,先后把马、牛、羊、鸡、狗和猪进行饲养驯化,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成为家畜。

5.连起来说说每一句的意思。

6.再次集体诵读一遍7.内容小结:这几句介绍了组成万物和为人处世的五种重要的东西,以及人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六种重要主食和家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