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化学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通用版讲义: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第2课时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一教案:第2章 第3节 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 (1)

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一教案:第2章 第3节 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 (1)
何一个,说明初中的分类方法存在局限,的必要性。
化学反应还有其他的分类标准吗?
还能分为哪几种反应?
回忆第二节内容,把离子反应分类业列入其中。
引出新的分类方法。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之图片引入】
①食物腐败;②钢铁生锈;③皮肤衰老
观看图片,回答问题。
引起学生兴趣,把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引出,并和日常生活想联系。
【引言】
A.2H2S+SO2===3S↓+2H2O
B.2NO+O2===2NO2
C.4NH3+5O2=== 4NO+6H2O
D.SO2+H2O===H2SO3
4、周杰伦在歌曲《青花瓷》中唱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其中的“铜绿”即是铜锈,它的化学成分是Cu2(OH)2CO3(碱式碳酸铜)。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的化学反应为:2Cu+O2+CO2+H2O= Cu2(OH)2CO3
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讲解】
Fe+CuSO4= Cu+FeSO4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是没有氧的得失。所以单单从得失氧角度解释氧化还原反应是不行的。这只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表象,比较特殊的一类氧化还原反应。而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研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和规律。
H元素最外层1个电子,为达到稳定结构,得到1个电子;Cl元素最外层7个电子,为达到稳定结构,得到1个电子。H元素和Cl元素获得电子的能力相差不大,所以双方“互利共赢”,各拿出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供双方使用,都达到稳定结构。HCl分子中Cl元素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能力稍强一些,故共用电子对偏向Cl元素,使Cl元素显-1价;而偏离H元素,使H元素显+1价。根据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偏离或偏向)总结:氧化反应:共用电子对的偏离的反应。还原反应:共用电子对的偏向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有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偏离或偏向)的反应。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课时《氧化还原反应》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课时《氧化还原反应》PPT教学课件

●典例剖析 (2014·试题调研)下列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的
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解析】 A项元素的电子得失标反;B项也是元素的电 子得失标反;D项电子转移方向弄反,即箭头指出标反。
【答案】 C
已知铜在常温下能被稀硝酸溶解,其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如下:
3Cu+8HNO3===3Cu(NO3)2+2NO↑+4H2O (1)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单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3 mol Cu参加反应,则该过程转移的电子是 ________mol。
(2)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认识
①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特点:
升高 降低
②从化合价的角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是有__元__素__化__合__价__升__降_ 的化学反应。
(3)从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
①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特点: 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 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
②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是_有__电__子__转_移__(_得__失_或__偏__移__) ___的化学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实质 (1)基本概念和实质 ①基本概念。
得到
偏向
失去
偏离
还原
氧化
②实质:电子的转移(即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③特征: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2)反应中概念间的关系
①氧化剂在反应中化合价__降__低____→具有__氧__化____性→被 __还__原____→生成__还__原____产物。
②还原剂在反应中化合价_____升__高_______→具有__还__原____ 性→被__氧__化____→生成__氧__化____产物。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课件: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3.2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课件: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3.2

预习导引
2.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常见的还原剂 活泼金属单质:Na、Mg、 Al、 Ca 等 某些非金属单质或其低价氧化物: 如 H2、 C、CO、SO2 等 非金属阴离子(含较低价态元素的 化合物),如:S2-、I -、Br-等 低价态金属阳离子:Fe2+、 Sn2+等 常见的氧化剂 活泼非金属单质:Cl 2、 O2 等 含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如 H2SO4(浓)、 KMnO4、 HNO3 等 某些金属性较弱的最高价态 的金属阳离子,如 Fe3+ 、 Cu2+ 、 Ag+等 —


知识精要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知识精要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知识精要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以下反应:(导学号52080031) ①2Fe 2++Br2 2Fe3+ +2Br-,
②2Br-+Cl 2
Br2+2Cl-,
③2Fe 3++2I2Fe2+ +I2。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铁元素在反应①和③中均被氧化 B.反应②中当有1 mol Cl2被还原时,有2 mol Br-被氧化 C.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Br2>Fe3+>I2 D.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Fe2+>Br->Cl答案:A
D.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2-
2-


知识精要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解析:A项,氧化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反应时, 越容易得电子,说明氧化性越强,反之越弱;氧化性的强弱与得到电 子的数目没有关系,A项错误。B项,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 的金属还原性强于排在后面的金属;排在前面的金属阳离子氧化性 2 - 中S 弱于排在其后面的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B项错误。C项, SO4 呈+6价,当为H2SO4(浓)时,具有强氧化性,若为稀硫酸、Na2SO4等, 则氧化性极弱或没有氧化性,C项正确。D项,阳离子中元素不一定 处于最高价态(元素最高价态的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中元素也 不一定处于最低价态(元素最低价态的离子只有还原性)。因此在 不确定元素是否处于最高价态或最低价态的情况下,离子的氧化性 或还原性无法确定。 答案:C

人教版高中化学人教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说课氧化还原反应说课23pp

人教版高中化学人教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说课氧化还原反应说课23pp
7 、对生命而言,接纳才是最好的温柔,不论是接纳一个人的出现,还是,接纳一个人的从此不见。 16 、拥有的时候,多加珍惜,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平安就是福。且行且惜,且走且悟,人生之中唯有自强不息,勇敢向前,方可走 出一条阳光大道。
3 、有大目标,须有大动作;有大追求,须有大改变。 14 、人不能有丝毫的自满心理。因为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浅尝辄止或半途而废,就学不到高深的技艺。 14 、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 1 、成功的人,都有浩然气概,他们都是大胆的勇敢的,他们的字典上,是没有“惧怕”两个字的。 5 、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
16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7 、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1 、世上诸般美好事物中,有两者最公平,那就是青春与梦想,它不分尊卑,人人都可享有。 15 、我走得很慢,但我从不后退。 11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4、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二、双线桥注意事项 三、四大基本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2021/2/27
10 、很多事情别人通知你了,要说谢谢,没有通知你,不要责怪,因为那些事你其实应该自己弄清楚。 12 、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怀着一颗不服输的心,勇往直前,那么胜利将不会离我们太远。 6 、我相信,无论今后的道路多么坎坷,只要抓住今天,迟早会在奋斗中尝到人生的甘甜。抓住人生中的一分一秒,胜过虚度中的一月一年! 4 、没有错误的行为,就不会有失败的结果。如果你不能正确分析失败的原因,即使做再多的努力,也于事无补。 5 、辛苦三年,幸福一生。 13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7 、有些人在激烈竞争的汹涛骇浪中被卷走,从此一蹶不振;有些人却迎着风口、踏上浪尖,上了岸,他们成功了。因为他们多了一份坚持。 风口浪尖对于他们来说不是绊脚石,而是垫高自己的基石。

2018-2019版化学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通用版讲义: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第1课时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版化学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通用版讲义: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第1课时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学习目标定位] 1.学会物质分类方法,会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2.熟悉酸、碱、盐、氧化物等之间的转化关系。

3.了解分类的意义及应用。

一、物质的分类方法1.物质分类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的标准,然后按标准进行分类。

例如对下列化合物进行分类:①NaCl②HCl③CaCl2④CuO⑤H2O⑥Fe2O3(1)依据通常状况下物质的存在状态为标准,可分为固体:①③④⑥、液体:⑤、气体:②。

(2)依据物质的元素组成为标准,可分为氯化物:①②③、氧化物:④⑤⑥。

(3)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为标准,可分为酸:②、盐:①③、氧化物:④⑤⑥。

2.交叉分类法对物质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如:3.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再分类。

如:(1)单质一定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2)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是化合物。

(3)纯净物是由一种成分(分子)组成的物质,有化学式,有固定熔、沸点。

(4)混合物是由多种成分(分子)组成的物质,无化学式,无固定熔、沸点。

例1物质的分类如下图所示:由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B.乙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交叉分类法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D.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答案 D解析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

思维启迪——氧化物的类别辨析(1)氧化物的分类:①依据性质,氧化物可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②依据组成,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

②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3)碱性氧化物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②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

2018-2019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同步新学案课件(人教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第1课时(34张)

2018-2019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同步新学案课件(人教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第1课时(34张)

③共用电子对 偏离 于吸引力稍弱的氢原子,氢元素的化合价由 0 价升高
到 +1 价,被 氧化 ,氢气发生了 氧化 反应。
④反应过程中相应变化关系图
该反应生成的氯化氢分子因共用电子对偏移,而使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 变化。 (3)结论:凡是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失去 还原 电子(或偏离电子对)发生 氧化 反应,得到电子(或偏向电子对)发生_____ 反应。
3.从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点燃 2NaCl的反应过程中: (1)在2Na+Cl2 =====
0 ①钠原子 失去 最外层1个电子,成为具有稳定结构的Na+,其化合价由__
价升高为 +1 价,发生了 氧化 反应,被 氧化 。 0 ②氯原子最外层 得到 1个电子,成为具有稳定结构的Cl-,其化合价由_ 价降低为 -1 价,发生了 还原 反应,被 还原 。 ③在这个反应中,氯原子和钠原子之间发生了电子的 得失 ,分别形成阴 离子和阳离子,使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化合反应 ________
化合反应 ________ 分解反应 ________
分解反应 ________
置换反应 ________
⑥Zn+CuSO4===ZnSO4+Cu
⑦HCl+KOH===KCl+H2O
置换反应 ________
复分解反应 __________
⑧BaCl2+Na2SO4===BaSO4↓+2NaCl
④反应过程中相应变化关系图
点燃 (2)在H2+Cl2 ===== 2HCl的反应过程中:
①氢原子和氯原子都不易失去电子,都可 获得 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二者只能形成共用电子对,使双方最外电子层都达到稳定结构。
②共用电子对 偏向 于吸引力稍强的氯原子,氯元素的化合价由 0 价降低

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新新新学案(教案和课时练习含详解)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新新新学案(教案和课时练习含详解)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材分析一、本章内容概述本章包括物质分类法、胶体、电解质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基础四部分内容。

把物质分类法作为化学知识单独来教,在中学化学教学历史上是首次,体现了新课程的一种精神——学科教学不再单为学科发展服务,更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高。

胶体是从混合物(分散系)的分类切入的。

其实大家都清楚,胶体这部分知识相对比较独立,历史上教材编写者曾经分别尝试把它“掺杂”在元素化学(硅、胶体)中、置于高中化学最后(第3册选修中单独成为一个单元)。

现在又尝试把它置于高中化学的起始位置,努力实现尽快地与初中化学溶液部分的对接,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学习分类法后,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具体应用。

二、本章在中学化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本章在学科内容方面是同学们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1.与初中的衔接作用与第1章相比,本章知识的衔接意义更大。

本章知识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在初中化学中找到它的“根”。

如前所述,有的是运用和巩固初中基础知识(元素与物质分类);有的属于对初中知识体系的补充(胶体对分散系概念的补充完善);有的属于初中知识的延伸发展(电解质是在电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而有的属于对初中基础概念的深入发展、提升、统一。

2.基础性、工具性作用物质分类法属于进一步学习化学的方法性工具;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属于进一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科工具,是学生深入认识化学反应本质的基础性知识。

3.值得注意的问题学习本章知识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于对比,通过分析熟悉的物质,逐渐认识到有限的因素与庞大的物质家族之间的关系;同时应注意知识的迁移与和运用,通过对熟悉的物质及化学反应的分析,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归纳总结出新概念的思路和方法。

(1)物质分类法属于方法性工具,就不要把它本身当做死的知识来学习和训练。

《金版新学案》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件广西自主: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2.1.2

《金版新学案》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件广西自主: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2.1.2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栏目导引
2.胶体的性质 (1)实验探究。 分散系 CuSO4 溶液 Fe(OH)3 胶体 泥水 实验操作 用一束 光照射 用滤纸过滤 现象
无 光亮的通路产生 ____ 有 光亮的通路产生 ____ 能 透过滤纸孔隙 ____
不能 透过滤纸孔隙 ______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B.光线透过三种分散系时,只有胶体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C.三种分散系均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D.Al(OH)3 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栏目导引
解析: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大小介于 1~100 nm
之间,即 10-9~10-7m 之间,A 正确;只有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AlCl3 溶液和 Al(OH)3 浊液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B 正确;浊液不透明,C 错误;Al(OH)3 胶体 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净水,D 正确。
栏目导引
(2)胶体的四种性质。 ①丁达尔效应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栏目导引
②介稳性
溶液和浊液 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稳定存在。 胶体的稳定性介于____________
原因是: a.胶体粒子通过吸附离子而带有电荷,同种胶粒所带电荷相同,它们之间的 相互排斥阻碍了胶粒变大,使它们不易聚沉。(主要)
④聚沉 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的颗粒, 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 常用方法有:
电解质 溶液。b.加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反电荷的胶粒 的胶体。 a.加__________ 加热 。 c._______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栏目导引
[微点拨]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征性质,是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常用方法。 [自我诊断]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溶液、胶体和浊液中最稳定的分散系是溶液。(√) (2)布朗运动是胶体稳定的主要原因。(×) (3)应用电泳可静电除尘。(√) (4)使 Fe(OH)3 胶体凝聚可采取加过量的稀 H2SO4 的方法。(×)

2018-2019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同步新学案课件(人教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微型专题重点突破(三)(34张)

2018-2019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同步新学案课件(人教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微型专题重点突破(三)(34张)
D.云、雾、烟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 胶体粒子的直径为10-9~10-7 m,而PM2.5粒子的直径≤2.5×10-6 m, 所以它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不是胶体;PM2.5表面积大具有吸附性,能吸 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为大气污染物,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治 PM2.5污染;云、烟、雾属于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2)根据有无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无丁达尔效应。
变式2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也
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PM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
B.PM2.5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 √
C.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
选项 B 中的 Ba 与
2+
2- SO4 不能大量共存;
选项 C 中的离子能大量共存,加入稀硫酸后, 成二氧化碳气体;
2- CO3 与
H+发生反应生
选项D中的离子能大量共存,但与稀硫酸都不反应。
解析 答案
五、物质推断中的离子反应 例5 A、B、C、D四种可溶性盐,它们的阳离子分别是Ba2+、Ag+、Na+、
答案
特别示
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的两易、两等、两查
变式3
铁、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铜溶液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如图所示,四种物质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OH-+H+===H2O
B.2OH-+Cu2+===Cu(OH)2↓
C.Fe+Cu2+===Cu+Fe2+

D.Fe+2H+===Fe3++H2↑
变式1
甲、乙、丙三种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如图转化,下列
选项中符合转化关系的是

2018-2019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同步新学案课件(人教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第2课时(27张)

2018-2019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同步新学案课件(人教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第2课时(27张)

②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的形式:
2- 2Na++SO4 +Ba2++2Cl-===BaSO4↓+2Na++2Cl- ;
③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2+ - SO2 + Ba ===BaSO4↓; 4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反应条 件、沉淀符号、气体符号等。
条件下可生成一水合氨(或氨气和水)。
解析
答案
2- - - 例5 溶液中可能有下列阴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 SO2 、 CO 4 3 、Cl 。
2- + CO3 存在。 (1)当溶液中有大量H 存在时,则不可能有______
2- 2- 2 + SO 、 CO 4 3 存在。 (2)当溶液中有大量Ba 存在时,溶液中不可能有____________
沉淀 水 气体
3.离子共存
(1)几种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取决于它们之间是否 发生反应 。
(2)在溶液中若离子之间 不发生反应 ,则能大量共存;否则不能大量
共存。
例3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是
A.Ba 、NO34
2- + C.H+、NO- 、 Na 、 CO 3 3
合生成硫酸钡 。
③结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 离子之间 的反应。
(2)离子反应:有 离子 参加或有 离子 生成的化学反应。
2.离子反应方程式 (1)离子反应常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 离子符号 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以氯化钡和硫酸钠在溶液中反应为例: ①写:化学方程式(必须根据实验事实) BaCl2+Na2SO4===BaSO4↓+2NaCl ;
第二章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2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 第2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本章复习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 第2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本章复习 教案

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1、胶体的概念、分类、性质及其应用;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技能。

2、熟练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探究Fe(OH)3胶体的制备;探究溶液中Ag+、CO-23、Cl-、SO-24等离子的检验方法。

提高设计并完成化学实验的技能。

4、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并能简单运用。

5、在复习中,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物质分类、离子反应的内容进行整理、加工。

6、通过探究与活动,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1、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2、探究胶体概念、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应用教学难点1、探究胶体概念、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应用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知识网络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1)物质的分类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可以是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我们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

分类常用的方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化学变化的分类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①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质和离子反应(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②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③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电解质;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电解质;盐电离时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非氧化还原反应淀义: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方村式书写方法拆:把易用于水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王'节一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意义: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分子反应二、重点难点重点: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分散系及其分类;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氧化反应与还一、知识框架 (一) 物质的分类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不仅可以使有关化学物 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分类要 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交叉和树状分类 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二) 分散系 '固态 分散质〈气态液态 分散系固态气态分散剂<液态(三)化学反应的简单分类 化学反应溶液(小于Inm ) -------- 稳定体系浊液(大于lOOnm ) ----- 不稳定体系 [介稳性胶体(介于Inm--lOOnm )隹质〈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化合反应:A+B===AB分解反应:AB===A+B置换反应:A+BC===AC+B复分解反应:AB+CD===AD+CB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 概念及其相互转化反应物'氧化剂(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J ? ------------- , ------- J ------- J ---------- J 同时存在数目相等 数目相等 同时存在 同时产生还原剂(有还原性)失电子 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氧化产物,生成物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粒子参加离子反应原反应的关系一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合理利 用氧化还原反应。

2019年最新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2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3节 第2课时

2019年最新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2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3节 第2课时
根据“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得
K+ C―a―2+――N―a+――M―g―2+――Al―3+――Z―n2―+ ―F―e2―+――Sn―2+――P―b2―+ ――H―+――Cu―2+――F―e3→+ Ag+ 得电子能力增强,离子的氧化性增强
• 6.反应的先后规律
•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 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作用; 同理,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 若加入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氧化性最强的氧化剂作 用。
• 2.SO2中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知识归纳总结: 1.守恒规律: 原子守恒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 电子守恒 —失电子总数与得电子总数相等
| 电荷守恒 —对于离子反应,反应前后电荷总数相等 应用: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与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2.强弱规律: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 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A) (B)
课堂探究
• 知识点1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 问题探究:1.一种物质具有氧化性,则不具有还原性,反 之亦然,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 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金属元素被还原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吗?非金属元素被还原一定得到非金属单质吗?
探究提示:1.不正确。物质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与物质的性质有关,有
高温 B.CO2+C=====2CO
高温 C.2Fe2O3+3C=====4Fe+3CO2↑
高温 D.CO+H2O(g)=====H2+CO2
• 解析:CO2若在反应中作氧化剂,则其所含碳元素的化合 价降低。A选项中CO2中碳元素化合价无变化,B选项中 CO2中碳元素化合价由+4价降低为+2价,C、D选项中 CO2均为氧化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分散系的分类方法。

2.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3.了解胶体的性质。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的概念与组成(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组成: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为分散剂。

(3)常见分散系及其组成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烟微小尘埃(固) 空气(气)雾微小水滴(液) 空气(气)碘酒碘(固) 酒精(液)食盐水食盐(固) 水(液)有色玻璃金属氧化物(固) 玻璃(固)2.分散系的分类及其依据(1)按分散质和分散系的状态不同,共有9种分散系。

(2)当分散剂是水或者其他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三类:①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 1 nm的分散系是溶液;②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的分散系是浊液;③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

(1)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本质的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2)分散系都是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

例1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最大的是()A .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B .淀粉溶液C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D .豆浆答案 A解析A 为浊液,B 、D 为胶体,C 为溶液,答案选A 。

例2根据气象台报道,近年来每到春季,沿海一些城市经常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

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A .溶液B .悬浊液C .乳浊液D .胶体答案 D解析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液滴构成的,小液滴的直径在1~100 nm 之间,所以雾属于胶体。

二、胶体的制备和性质1.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1)制备实验:在小烧杯中加入25 mL 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慢慢滴入5~6滴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即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 3+3H 2O=====△Fe(OH)3(胶体)+3HCl 。

例3下列关于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说法正确的是()A .将氯化铁稀溶液慢慢滴入沸腾的自来水中,继续加热煮沸B .将氯化铁饱和溶液慢慢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C .将氢氧化钠溶液慢慢滴入饱和的氯化铁溶液中D .在沸腾的蒸馏水中慢慢滴入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答案 D解析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若选用自来水、氢氧化钠溶液,或用玻璃棒搅拌、长时间加热等,都会容易产生氢氧化铁沉淀,而不能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特别提示——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的注意事项(1)要选用蒸馏水、饱和氯化铁溶液;(2)不能用玻璃棒搅拌、不能长时间加热。

2.胶体的性质3.胶体粒子的带电规律(1)胶体粒子表面积大,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可吸附阴离子或阳离子而带电。

(2)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吸附阳离子,胶粒带正电荷。

(3)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土壤的胶粒吸附阴离子,胶粒带负电荷。

(4)固体胶粒、蛋白质胶粒、淀粉胶粒等不吸附离子,不带有电荷。

4.溶液、胶体、浊液三类分散系的比较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粒子种类分子、离子较多分子集合体或大分子大量分子集合体(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分散质粒子直径d<1 nm 1 nm<d<100 nm d>100 nm 外部特征均一、透明、稳定均一、透明、较稳定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鉴别方法无丁达尔效应有丁达尔效应静置分层实例碘酒、蔗糖溶液、盐酸、酒精溶液豆浆、云、雾、烟、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泥浆、油水混合物、氢氧化铁的悬浊液例4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 1.3×10-9m)恢复了磁性。

“钴酞菁”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其分子直径比氯离子小B.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C.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D.“钴酞菁”分子不能透过滤纸答案 C解析分散质“钴酞菁”分子的直径(1.3×10-9 m)介于1~100 nm之间(大于氯离子的直径),为胶体粒子,其分散系为胶体,能透过滤纸,具有丁达尔效应。

例5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B.向饱和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出现红褐色沉淀C.一束平行光线射入氢氧化铁胶体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D.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溶解答案 B解析A项是胶体的电泳;C项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D项是胶体的聚沉。

胶体性质的应用(1)丁达尔效应常用于鉴别溶液和胶体。

(2)胶体的介稳性常用于涂料、颜料、墨水的生产等领域。

(3)电泳现象可用于静电除尘、电泳电镀、分离蛋白质与氨基酸、血清电泳用于诊断疾病等。

(4)胶体聚沉可用于明矾净水、制肥皂、制豆腐和果冻等。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蔗糖溶液、淀粉溶液属于溶液,云、雾、烟属于胶体()(2)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3)氢氧化铁胶体为无色透明的液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4)丁达尔效应可用来鉴定溶液与胶体()(5)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化钠()(6)胶体久置会聚沉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7)胶体都带电,通电时可以作定向移动()(8)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与胶体的性质无关()(9)水泥厂、冶金厂等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尘微粒带电荷()(10)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时会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答案(1)×(2)×(3)×(4)√(5)×(6)×(7)×(8)×(9)√(10)√2.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0-9~10-7 m之间的是()A.溶液B.胶体C.悬浊液D.乳浊液答案 B解析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0-9 m,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0-9~10-7 m之间,悬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7 m,乳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7 m。

3.下列分散系最不稳定的是()A.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得到的分散系B.向水中加入食盐得到的分散系C.向沸水中滴入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得到的红褐色液体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得到的无色溶液答案 A解析分散系中最不稳定的是浊液。

A项,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氢氧化铜浊液;B项,得到氯化钠溶液;C项,得到氢氧化铁胶体;D项,得到碳酸钠溶液。

4.下列分散系不属于胶体的是()A.淀粉溶液B.有色玻璃C.烟D.碘酒答案 D解析碘酒属于溶液,淀粉溶液属于胶体。

5.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A.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B.都是混合物C.都是无色、透明的溶液D.都呈红褐色答案 B解析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两种分散系,都属于混合物;氯化铁溶液为棕黄色,其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 1 nm;氢氧化铁胶体为红褐色,其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

6.回答下列问题:(1)“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剂及军事科学中。

所谓“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微粒直径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A.能全部透过滤纸B.具有丁达尔效应C.所得液体呈胶状D.所得物质一定是悬浊液(2)把淀粉溶液溶于沸水中,制成淀粉胶体,鉴别水溶液和淀粉胶体可以利用的方法是____。

答案(1)AB(2)用一束可见光分别照射两种无色液体,从侧面可以看到有一条光亮通路的为淀粉胶体[对点训练]题组一分散系及其类别1.下列关于硫酸铜溶液和泥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都是混合物B.都是分散系C.分散剂相同D.分散质粒子相同答案 D解析硫酸铜溶液和泥水两种分散系都是混合物,它们的分散剂都是水,但分散质粒子不同,硫酸铜溶液的分散质粒子是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泥水(悬浊液)的分散质粒子是固体小颗粒。

2.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B.是否能通过滤纸C.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答案 C解析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3.下列对溶液、胶体和浊液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三种分散系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顺序:浊液>胶体>溶液B.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稳定存在C.溶液和胶体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而浊液不透明D.胶体能透过滤纸答案 C解析溶液和胶体不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氢氧化铁胶体为红褐色。

4.下列物质不属于分散系的是()A.食盐水B.酒精C.盐酸D.泥浆答案 B解析酒精是乙醇的俗名,是纯净物。

5.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

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A.溶液B.悬浊液C.胶体D.乳浊液答案 C解析胶体微粒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

题组二胶体的制备与性质6.若将饱和氯化铁溶液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能形成胶体的是()A.冷水B.沸水C.氢氧化钠浓溶液D.氯化钠浓溶液答案 B解析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7.(2017·大同高一检测)下列关于氢氧化铁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鉴别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钠溶液用丁达尔效应B.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硫酸溶液现象是先形成沉淀后沉淀消失C.氢氧化铁胶体电泳实验中其胶体粒子移向阴极D.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用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制取答案 D解析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因吸附阳离子带正电荷,选项C正确;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选项D不正确。

8.下列有关胶体的性质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澄清透明,胶体浑浊不透明B.加热和搅拌不可能引起胶体聚沉C.将一束强光通过淀粉溶液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大气中PM2.5(直径≤2.5×10-6m的可吸入颗粒),一定属于胶体答案 C9.(2017·唐山高一检测)有一胶体,在电泳实验中其胶粒向阴极移动,对这种胶体进行下列处理,不发生聚沉的是()A.加硫酸钠溶液B.加热C.加硅酸胶体D.加氢氧化铁胶体答案 D解析由题意可知胶体粒子带有正电荷,加热、加电解质溶液、加胶粒带负电荷的胶体(硅酸胶体)都能使其聚沉。

题组三胶体的相关综合与应用10.(2017·广州高一检测)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并煮沸一段时间,可得到红褐色液体,此液体不具有的性质是()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B.插入石墨电极通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C.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D.将该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物生成答案 C解析将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属于混合物,因含有氯离子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