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辩证治疗慢支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临床疗效观察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特点是由于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引起的气道炎症和气道狭窄,而导致慢性进行性呼吸道梗阻和气肿。
纵观全球范围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已成为世界各国人口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代表。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人数已经高达数亿之众,其中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居多。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辨别患者的病情特点和体质特点,运用针灸、中药等方法进行治疗,从而滋阴清热,壮气健脾,以达到改善患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的目的。
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疗效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的观察和研究,旨在总结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中医医生和患者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治疗参考。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在中医理论中常被归为痰浊阻肺和肺气虚损两个证候,因此在中医辨证治疗时,首先需要明确患者的证候类型,然后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具体原则包括:1. 痰浊阻肺型主要症状包括咳嗽、痰多、胸闷、气短等,舌苔厚腻,脉滑数等。
治疗原则是宣肺平喘、化痰散结。
常用药物有半夏茯苓丸、苓桂术甘汤等。
2. 肺气虚损型主要症状是气短、肢倦、咳嗽等,舌淡苔白,脉沉弱等。
治疗原则是益气固表、健脾生津。
常用药物有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
为了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疗效,我们选取了一定数量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并按照患者的具体证候类型进行中医辨证治疗。
随访了疗程结束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患者情况,进行了疗效观察。
1. 观察对象选择本次观察选取了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诊断标准的患者4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在40-70岁之间。
患者均有明显的慢支肺气肿的主要症状,如咳嗽、咳痰、气促等,经CT或X线肺部影像学检查等确诊。
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4个方法
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4个方法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4个方法慢性支气管炎如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导致患者终年咳嗽,咳痰不停,威胁着患者健康,因此患者要及早急进行治疗,缓解病情,恢复健康。
下面一起来看看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方法吧。
一、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1.单纯偏寒型治疗用温“肺”健脾、化痰止咳法,如用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法半夏、陈皮、茯苓、苍术、厚朴、杏仁、紫菀、款冬花等)。
2.单纯偏热型治疗用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法,如用泻白散加减(桑白皮、地骨皮、黄芩、枇杷叶、杏仁、浙贝母、瓜萎仁、前胡、甘草等)。
3.喘息偏寒型治疗用温“肾”化痰、平喘止咳法,如用苏子降气汤加减(麻黄、肉桂、生姜、厚朴、五味子、杏仁、紫菀、款冬花、法半夏、紫苏子、陈皮、炙甘草等)。
4.喘息偏热型治疗用清“肺”理气、化痰定喘法,如用定喘汤(白果肉、麻黄、北杏仁、紫苏子、黄芩、款冬花、桑白皮、甘草、法半夏等)。
二、如何预防慢性支气管炎(1)简易的耐寒按摩①以手摩擦头面部及上下肢的暴露部位,每日3-5次,每次5分钟。
②按摩迎香穴:迎香穴位于鼻唇沟止于鼻翼处,以食指轻轻揉1-3分钟,每日2次。
③按摩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部颈肌两旁的.凹窝中,以双手掌心按摩之,每次30-60下,每日2-3次。
(2)注意保暖:在气候变冷的季节,预防慢性支气管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因为寒冷一方面可降低支气管的防御功能,另一方面可反射地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粘膜血液循环障碍和分泌物排出受阻,可发生继发性感染。
(3)加强锻炼: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在缓解期要作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和心、肺的贮备能力。
(4)预防感冒:预防慢性支气管炎要注意个人保护,预防感冒发生,有条件者可做耐寒锻炼以预防感冒。
(5)做好环境保护:预防慢性支气管炎要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以免诱发慢性支气管炎。
(6)居住环境适宜:居住环境优雅安静、空气清新、阳光充足。
支气管炎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支气管炎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依其临床表现多分为实证,虚证两大类。
慢性支气管炎为久病,久病必虚,故本病的本质多属虚寒。
反映在肺、脾、肾三脏之虚,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缓解期。
如果上呼吸道反复感染,病情加剧,则出现实、热、痰、湿的证候,形成邪实正虚的复杂局面。
主要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
【实证】(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①外寒内饮:证候:咳嗽气急,甚则喘逆,咯吐白色清稀泡沫粘痰,无汗恶寒,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浮肿,舌苔白滑,脉弦紧。
治法:解表散寒、宣肺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方中麻黄、桂枝,宣肺平喘;干姜、细辛、半夏温中蠲饮,散寒降逆;配五味子,以防肺气之耗散,佐以白芍协同桂枝调和营卫;并用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有外散风寒,内除水饮,表里双解之功。
如胸闷苔腻加白芥子、陈皮;痰郁化热减桂枝、干姜用量,加生石膏、桑白皮、黄芩;身热不解亦可加鱼腥草、蒲公英、连翘等以清热解毒。
②痰湿内聚:证候:咳嗽声浊,痰白而粘,胸脘满闷,纳差腹胀,大便溏薄,舌胖淡,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儒滑。
治法:温阳健脾,化痰平喘。
方药: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加味。
方中茯苓健脾渗湿、祛痰化饮。
以桂枝温阳化饮,与茯苓相伍,实有温化渗利之妙用。
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以益气和中,半夏、陈皮以理气燥湿化痰。
加杏仁宣肺止咳。
③燥热伤肺:证候:咳声短促,甚则气逆而喘,痰少不易咳出,口咽干燥,甚则胸痛,或有形寒身热等表证。
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辛凉清肺,润燥化痰。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
方中桑叶、杏仁,宣肺止咳;南沙参、麦冬、知母,既能清热润燥,又能滋液养阴,与前药相合,有润肺止咳之功;桔梗、甘草,利咽生津;枇杷叶配杏仁,润肺降逆。
【虚证】(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缓解期)①脾肺两虚:证候:咳嗽气短,声低乏力,神疲倦怠,自汗纳差,胸脘痞闷,大便溏薄,每遇风寒则咳嗽气喘发作或加重,苔白薄,脉濡缓。
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固表。
中医内科指导:慢性支气管炎辩证分型
临床辨证时,⾸辩外感内伤确定病因,次辩本脏他脏知道病位,再次辩咳嗽、痰饮、哮喘抓住主证,四辩寒热虚实了解病情,最后辩标本缓急。
本病具体分型,根据现代各家辨证意见归纳为以下六型:
痰湿恋肺咳嗽痰多,⾊⽩⽽粘,胸脘满闷,腹胀纳呆,四肢酸困,便溏。
⾆苔⽩腻,脉弦滑或濡缓。
外寒内饮咳嗽⽓喘,痰⽩多泡沫,形寒怕冷,⾝痛沉重,⼝淡不渴或⼝⼲不欲饮。
苔⽩滑,脉弦紧。
痰热蕴肺咳嗽喘促,咽痛,痰黄粘稠,胸满⽓粗,⼝渴喜饮,尿⾚便秘。
⾆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洪数。
肺脾⽓虚咳嗽多痰,⽓短,喘息,恶风⾃汗,纳差体倦,便溏,完⾕不化。
⾆淡苔薄⽩,脉浮缓⽆⼒。
肺肾阴虚以⼲咳为主,咯痰量少或⼲咳⽆痰,痰粘牵死,不易咯出,⼝⿐咽⼲,五⼼烦热,⼤便⼲结。
⾆红少苔,⾆⾯少津,脉细数。
脾肾阳虚咳嗽时作,痰涎清稀,喘⽽⽓短,动则尤甚,畏寒肢冷,倦怠⽆⼒。
⾆胖⼤,苔⽩滑,脉沉细。
慢⽀由于病程长短不同,症状轻重各异,以上六种证型,为⼀般常见分型,临床上往往表现为虚实错杂,寒热相兼等复杂症象,故必须根据病情仔细申辩,不可拘泥于此。
慢性支气管炎如何采取中医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如何采取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想必大家对此病并不陌生,该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此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多在秋冬季发生。
该病的病程很长,且病症状较多,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
本次就和大家聊一聊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慢性支气管炎的相关症状在呼吸道感染过程中,常见气喘症状,主要是细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痰阻滞所致。
呼吸时,患者可能有喉咙喘息和肺部喘息。
慢性支气管炎常见于痰多。
一般痰是白色粘液和泡沫状的。
而且因为痰很粘稠,很难咳出来。
感冒后,咳痰的症状可能会加重,痰的体积和黏度也会增加,可产生脓性痰。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剧烈咳嗽,可以看到痰中带血。
咳嗽可以说是本病的常见症状。
轻症的人通常在冬春季发作,清晨咳嗽更剧烈。
夏秋季咳嗽少。
对于重病患者来说,咳嗽可以是全年频繁发生的。
尤其是冬春季节,发生得更为严重,无论白天黑夜。
天气逐渐变冷后,突然的温度变化很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
使患者病情加重,痰量增多,并伴有不适、畏寒、发热等症状。
可以在肺部闻到湿罗音,并且在验血后可以看到白细胞显着增加。
反复呼吸道感染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二、常见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可将慢性支气管炎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急性发作期,一种是缓解期。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中,一般需要控制感染。
如果病情恶化,应给予静脉注射,以迅速缓解相关症状。
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培养出致病菌,则可以通过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此外,在使用镇咳祛痰药物前应采取对症治疗。
最常用的祛痰药是盐酸氨溴索,镇咳药是右美沙芬。
当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处于恢复期时,可采取保守治疗。
日常生活中应适当运动,增强体质,防止感冒,并按医嘱服药,避免复发。
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在我国中学中属“咳嗽”“痰证”等范畴。
中医学中指出,该病因素较为复杂,其具备外感病因,又存在内伤病因,其相互交错而致病。
中医医案——慢性支气管炎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温阳涤饮法治愈慢性支气管炎病案:王某,男性,53岁。
初诊:1974年12月。
主诉及病史:患慢性支气管炎已10余年。
咳嗽痰多,痰白清稀而量多,咳甚则喘息,遇寒则甚。
此次发作,自入冬以来已经1个多月,经治疗亦不见好转。
诊查:现在症状特点是中脘及背心特别怕冷,饮食减少,精神不振,舌质淡,舌苔白而滑,脉沉弦而迟。
辨证:脾肺阳虚,寒饮内留。
治法:温阳涤饮,降气化痰。
处方:茯苓30g 肉桂9g 焦白术9g 炙甘草6g 法半夏12g 毛化红12g 炙冬花15g 炙百部15g 北细辛1.5g 4剂二诊:咳嗽减少,中脘部怕冷已除,但背部肺俞穴处有如巴掌大一块怕冷尤甚,似有冷风吹入之感。
处方:茯苓30g 肉桂9g 焦白术9g 炙甘草6g 法半夏12g 炙冬花15g 炙百部15g 北细辛3g三诊:5剂咳嗽大减,痰量明显减少,背冷完全消除,精神饮食均转佳。
处方:法半夏9g 毛化红9g 茯苓15g 炙甘草6g 炙冬花9g 炙百部9g 苦杏仁9g上方药连服10剂后痊愈停药,随访未见复发。
按语以上医案属痰饮证,故选用温阳涤饮法治疗而获效。
温阳涤饮的苓桂术甘汤在临床应用颇为广泛,但在具体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当分清阳虚和饮邪哪个偏重。
中脘恶寒或背心恶寒,脉弦都是饮病的特征,故有弦脉主饮之说。
凡有此证者,均可用温阳涤饮法。
第二,如并见少气懒言,中气不足之证者,可于方中加入党参、黄芪各9~15g,补脾益气。
第三,苓桂术甘汤中,原方桂乃指桂枝,在本方之中可改用肉桂,余体会其温阳之功更佳。
第四,如病者不单中脘恶寒,而又见其他部位局部恶寒或全身恶寒者,证属阳虚,可于方中加入制附片9~15g(先煎入药)。
其他证候可随证加减。
总而言之,温阳涤饮一法,温阳与涤饮应配合得当,则可取药到病除之效。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1集,P280-281,张海峰医案。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效果观察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效果观察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社会和患者造成很大的负担。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治疗方法。
本文就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效果进行观察。
一、辨证分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病证非常复杂,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辨证分型。
中医将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分为气虚型、湿热型、痰湿型、阴虚火旺型等四个类型,具体病症如下:1、气虚型:病人表现为气短、倦怠、乏力、痰少、声音低微、面色苍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
2、湿热型:病人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口干、咽干、烦躁、口苦,舌体偏红,质较厚,苔厚黄腻,脉滑。
3、痰湿型:病人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口腻,舌体偏红,质较厚,苔厚白腻,脉滑。
4、阴虚火旺型:病人表现为口干、口渴、潮热、失眠、健忘、干咳、少痰、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二、治疗方法1、气虚型:治疗以益气为主,通过运用补益气虚药物来改善患者的病情,如参、黄芪、参等。
2、湿热型:治疗以清热为主,通过运用清热解毒药物来改善患者的病情,如黄连、黄芩、栀子等。
3、痰湿型:治疗以祛痰为主,通过运用化痰止咳药物来改善患者的病情,如桑白皮、半夏、杏仁等。
4、阴虚火旺型:治疗以滋阴为主,通过运用滋阴降火药物来改善患者的病情,如熟地、天冬、麦冬等。
三、疗效观察本文选取了100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辨证分型的方法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中药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
经过6个月的治疗,气虚型患者的体力明显增强,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85%;湿热型患者的口干、口苦等症状明显减轻,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有所缓解,总有效率为90%;痰湿型患者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大幅缓解,总有效率为95%;阴虚火旺型患者口干、口渴等症状减轻,咳嗽、少痰等症状有所缓解,总有效率为80%。
慢性气管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药治疗贾钰华教授、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基础教研室一、概述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炎性变化,粘液分泌增多,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特点:病程长、治疗难、痛苦多、反复发作本病为我国常见多发病(约3千万)患病率3~5%,50岁以上约20%。
发病规律:五多五少冬季多,夏季少;北方多,南方少;老年多,青年少;农村多,城市少;吸烟者多,不吸烟者少。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学的“咳嗽”、“痰饮”、“咳喘”范畴。
二、病因(一)西医病因1、理化刺激吸烟,二氧化硫,化学毒物,粉尘与刺激性烟雾等。
2、内在因素免疫功能低下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呼吸道组织退变。
3、感染因素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鼻病毒、流感病毒等。
4、过敏因素细菌感染的代谢产物,霉菌孢子、杀虫药、化学气体等。
5、寒冷刺激(二)中医病因本病的发生与发展常与外邪反复侵袭,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肺气虚弱,卫外不固,外邪入侵;或因久咳不已、反复发作;或因年老体虚,水津不布,痰饮阻肺或因吸烟、饮酒等因素伤及于肺。
日久不愈,肺脾损及于肾,见气喘不能平卧,动则尤甚等肾不纳气之候。
三、病理病机(一)西医病理⏹支气管粘膜纤毛上皮细胞损伤脱落,粘膜上皮和下层炎症细胞浸润。
⏹腺体分泌亢进,粘液腺明显增多。
⏹粘膜上皮增生,纤毛上皮细胞损坏,纤毛变短,稀疏脱落。
⏹支气管壁充血、水肿和纤维增生。
细支气管软骨萎缩变性支撑力减弱。
⏹粘液和炎症渗出物在支气管内潴留继发感染。
(二)中医病机肺脾肾虚损,痰火瘀参与。
本虚标实。
* 肺失肃降、肺气上逆----咳嗽。
* 脾不运化,聚湿为痰----咳喘,咯痰。
*肾阳亏虚,气化失常,水气不化,为痰为饮,阻塞气道;*肾阴亏损,虚火灼伤肺津,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咳喘咯痰。
*外邪内火,与痰湿结合形成痰火,火热壅肺,痰闭肺络。
*久病多虚多瘀。
简述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治疗
简述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临床常见尤其好发于老年人的疾病,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占15%。
常在秋冬发病,病情长期发展,反复发作,继而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发生,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
早期干预或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助于改善病情或延缓病情发展,能够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中医学没有“慢性支气管炎”这一病名,但是根据症候表现,中医学认为慢性支气管炎属于“咳嗽”、“喘症”、“痰饮”范畴。
西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抗感染、平喘、化痰治疗,虽然有效,但是治标不治本,患者病情易反复发作,且长期应用抗生素容易引起耐药。
而中医则采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方法对症治疗,在改善病情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不外乎内外、虚实两方面。
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中提出”肺如钟,撞则鸣。
风寒入,外撞鸣;痨损积,内撞鸣”[1]。
肺为娇脏,为脏腑之华盖,主一身之气,易受外邪侵扰,六淫邪气从口鼻皮毛入,内舍于肺,肺气受束,则出现咳嗽。
除了外感六淫,内邪也可致咳嗽。
清代喻昌《医门法律·咳嗽门·咳嗽绪论》云:“盖众嗽必因之痰饮,而五饮之中,独隔上支饮最为咳嗽根底。
”清代何梦瑶在《医碥·杂症·咳嗽》亦云:“有痰壅于肺者,金实则不鸣也。
”阐述了咳嗽与痰饮的密切关系。
痰饮是津液代谢功能失常的病理产物,肺主通调水道,是故肺是痰饮停留的场所,继而引发咳嗽。
仅仅凭六淫和痰饮,并不全面。
《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脾主运化,脾失健运,水湿内停则为痰饮,肾主纳气,若久病则肾阳虚,摄纳无权,肾补纳气,则致呼多吸少,动则气喘。
因此,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和发展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
标在肺,本在脾,根在肾。
三脏虚损,患者长期咳喘,肺气亏损;子盗母气,致脾虚;久病及肾,肾失摄纳,可见喘息气短。
1.内治法1.1 宣肺法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易感受外邪而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辨证治疗及秘验方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辨证治疗及秘验方慢性支气管炎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长年存在,不分季节。
本病的病理变化为气管、支气管腺体增生肥大,分泌功能亢进,黏膜上皮的杯状细胞增多;支气管壁多数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和纤毛组织增生。
疾病进展又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劳动力和健康。
根据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其属于中医“咳嗽”、“痰饮”、“咳喘”等范畴。
由于本病病程较长,各脏腑之间互相影响,造成内脏虚损,先病于肺,咳嗽日久,损伤肺气;又因其反复感染,肺热内蕴,热灼阴伤,致成肺的气,阴亏虚;肺病累及于脾,脾气亏虚,水湿运化失常,聚而成痰,痰浊阻肺又加重了咳嗽,故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
脾肺两虚,日久及肾,肾阳气虚,遇寒受凉则更易反复发作。
故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肺虚,脾虚,肾虚者居多。
因此,在本病的迁延期和缓解期,益肺、健脾、补肾,既能调整内脏功能,又能提高免疫能力,抗复发和加速病人痊愈。
(一)辨证论治1.肺气亏虚证【主要表现】咳嗽声低,喘促气短,咯痰清稀,自汗畏风,神疲乏力,平素易于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方药】补益肺气,化痰止咳。
补肺汤加减:党参15g,黄芪30g,熟地黄15g,五味子5g,紫菀10g,百合15g,鹿衍草15g,甘草5g。
2.脾肺气虚证【主要表现】咳嗽痰多,痰白黏稠,胸闷痞满,食少腹胀,四肢倦怠,咳声低沉,神疲气短,畏风自汗,舌质淡,苔白腻,脉弱。
【治法方药】补脾益肺化痰。
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2g,白术10g,茯苓12g,法半夏10g,薏苡仁15g,杏仁10g,苍术12g,陈皮5g,甘草5g。
3.脾肾阳虚证【主要表现】咳喘日久,呼多吸少,动则喘甚,痰多清稀,或咳则小便出,畏寒肢冷,食少纳呆,腰膝酸软,舌质淡胖,舌苔白润,脉沉迟无力。
50个急慢性支气管炎中医小秘方
50个急慢性支气管炎中医小秘方50个急慢性支气管炎中医小秘方。
急、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痰或白或黄,或稀或稠。
急性支气管炎,初起常有喉痒、干咳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两日后咳出少量黏痰,逐渐转为黄脓痰或白黏痰。
慢性支气管炎以慢性咳嗽、咳痰为主,一年中持续3个月以上,病程缓慢,症状逐渐加重,咳嗽、咳痰以早、晚较重。
辨证分型:中药治疗见“咳嗽”一症。
1、治慢性支气管炎偏方:百丑、黑丑各半两,4个白皮鸡蛋,7粒白胡椒。
将黑、白丑与胡椒粒研碎,与4个白皮鸡蛋的蛋清混在一起,搅拌5分钟后,将其敷在患者脚心处。
男性患者敷左脚心,女性患者敷右脚心,每次敷15个小时。
一天一次,大约10次后,慢性支气管炎就能治愈。
2、治疗老慢支方:A、芪枣汤:黄芪12克、大枣15只,加适量水煮约半小时。
功效:作为保健饮料经常服用,有祛风、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
适用于老慢支、反复感冒者。
B、胡桃仁方:核桃仁15克、生姜1—2片。
将核桃仁和生姜研碎,混合均匀。
功效:早晚2次细嚼食,能补肺益肾、平喘止咳,适用于肺肾两虚、久咳痰喘者。
C、银杏蒸鸭:银杏3克、白鸭一只,花椒、葱、姜、盐、酒各适量。
银杏去壳,放开水中燜熟,然后去皮膜,在热油锅内炸至微黄捞出。
白鸭洗净,用花椒、葱、姜、盐、酒腌制约一小时,去鸭骨。
然后加入银杏入笼屉,蒸熟即可。
功效:有平喘化痰的作用,适用于老慢支咳喘、痰多者。
D、虫草老鸭汤:冬虫夏草3克,鸭一只,葱、姜、盐、味精适量。
将鸭洗净入砂锅,再放入虫草、葱、姜,加适量清水,大火烧沸后,文火炖一小时以上,使鸭肉酥烂。
最后放入盐、味精即可。
功效:有肺肾双补的作用,适用于咳喘、气短以及腰部感觉酸软者。
3、支气管炎偏方:A、白鲜皮6—9克(一剂)。
(白鲜皮有清热、祛火、消炎的作用,可以祛风湿、化痰止咳,对治疗慢性气管炎效果明显)用适量水煎,每日早晚各喝一次,7剂为一疗程,一般一个疗程就有好转,患者可视病情,增加一到两个疗程,用此方如出现呕吐现象,要放弃此方。
中医如何调理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
中医如何调理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长期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症状。
它的病程较长,病情容易反复,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中医在调理慢性支气管炎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能够有效地缓解症状,减少发作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中医是如何调理慢性支气管炎症状的。
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外邪侵袭、肺气虚弱、脾失健运、肾不纳气等。
因此,调理也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中药调理。
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风寒袭肺型的患者,表现为咳嗽声重、咳痰稀薄色白、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症状,常用的方剂有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如果是风热犯肺型,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咳痰不爽、痰黏稠或黄、口渴等,会选用桑菊饮加减,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对于痰湿蕴肺型,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黏腻或稠厚成块、晨起时咳甚痰多、胸闷脘痞等,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是常用之方,能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除了口服中药,中医还有一些特色的外治法。
比如艾灸,通过艾灸肺俞、风门、足三里等穴位,可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缓解咳嗽、喘息等症状。
拔罐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肺俞、大椎、风门等穴位进行拔罐,可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活血止痛,有助于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症状。
在饮食方面,中医也有相应的调理建议。
患者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润肺止咳、健脾化痰作用的食物,如梨、百合、山药、薏米、冬瓜等。
梨具有清热润肺、生津止咳的作用,可以煮梨水喝,或者做成冰糖雪梨。
百合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可以煮粥或者煲汤。
山药健脾益肺,可以蒸着吃或者炒菜。
薏米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适合煮粥。
冬瓜清热化痰、利水消肿,可以煮汤。
情志调理同样重要。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由于长期患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中医内科支气管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有急、慢性的区别。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因病毒和细菌感染、物理和化学性刺激(如过冷空气)或寄生虫(如钩虫、蛔虫等幼虫)所引起。
慢性支气管炎可以由急性支气管炎迁延而成,也与大气污染(如化学气体)、各种粉尘、吸烟与过敏等因素有关。
本病以咳嗽为主症,属于中医学“咳嗽”范畴。
急性的属外感暴咳,慢性的属内伤久咳,多因人体正气不足,气候多变,尤其冬春季节,外邪从口鼻侵犯于肺,肺气宣降功能失常而发生咳嗽;如反复发作,久延不愈,可导致肺气亏虚,痰饮伏肺,而形成咳喘。
【诊断要点】1.急性支气管炎,初起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先有喉痒干咳,广2天后咳出少量黏痰或稀薄痰,逐渐转为黄脓痰或白黏痰,可持续2~3周。
2 .慢性支气管炎,多有长期反复咳嗽病史,秋、冬天气寒冷时易于复发或加重,早晚咳嗽较剧,痰多为白色清稀或黏液样。
此为单纯型,如伴哮鸣者则为喘息型。
病程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与临床缓解期。
如咳嗽频繁,咳吐黄脓或白稠痰,伴有发热的,应考虑继发感染;如兼见气喘、气短的,应考虑合并有肺气肿。
3 .检查听诊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有散在性干、湿啰音(湿啰音以肺底部较多);在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病人并可听到哮鸣音。
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在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时可以增高。
4 .老年人、婴儿或体质衰弱的病人,如见发热较甚、气喘、肺部听诊有湿啰音等情况,提示可能并发支气管肺炎,可作肺部X线检查。
【治疗】一、辨证论治根据外感新病和内伤久病的不同,临床上可分为风寒、风热、痰湿、寒饮等证型施治。
1.风寒起病较急,咽痒咳嗽,咯痰稀白或黏,并有鼻塞、流涕,或有恶寒、发热、头痛、四肢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相当于急性支气管炎早期)。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化痰。
方药举例:止嗽散加减。
苦杏仁IOg,枯梗6g,前胡10g,金沸草10g,紫WlOg,甘草3g。
加减:胸闷,泛恶、痰多、苔白腻者,加法半夏10g,橘皮6g,伴有气喘、喉间痰鸣者,去桔梗;加麻黄5g,佛耳草15g。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临床疗效观察
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是两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中医药在辨证治疗方面具有独特
的优势,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通过对中医辨证治疗慢
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临床观察,总结其疗效。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的呼吸系统疾病。
根据中医理论认为,
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由于肺脏的气机失调,导致气血运行异常,从而引发疾病。
针对不同
的辨证类型,中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首先是气虚型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
气虚型慢支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舌质淡白,脉象虚弱。
中医治疗以补气为主,可选用参薯汤加减、补中益气汤等方剂。
观
察结果显示,补气药物能够改善患者的气短症状,增加体力活动耐力,减少咳嗽和咳痰的
发作次数。
通过对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临床观察可知,中医药在辨证治疗方面
具有一定的疗效。
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性,中医辨证施治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
个体化治疗,且治疗过程可能较为缓慢。
在中医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与医生配合,坚
持治疗,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中医对慢性支气管炎认识
中医对慢性支气管炎认识:根据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中医划归咳嗽、咳喘范畴临床治疗针对该病不同阶段的表现给予辨证论治。
中医历来强调整体观念,强调天人合一,脏腑相关,外感内伤;运用四诊八纲进行分析,审症求因,审因辨证进行治疗。
通过脉、舌、临床表现,分析病机,确立证候,选择治法与方药。
一、急性发作期常于秋、冬寒冷季节急发作,感冒、受凉、上呼吸道感染是其重要原因1,风寒袭肺有慢性支气管炎,复受风寒或感冒而诱发急性发作。
常见头痛,身体酸楚,鼻流清涕,咳嗽加剧,咯痰白稀,气急或喘促,或恶寒(怕冷)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或弦浮。
治法:疏风散寒,止咳祛痰。
方药:可选用小青龙汤加减,2,风热犯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遇风热之邪外袭,必然咳嗽加重,咽痛,咯痰或咯痰不爽,痰黏稠,或黄或黄白相间,流黄涕,口干渴,也可伴有头身不适或发热,脉浮数滑数,舌苔薄白,舌尖红。
治法:疏风清肺,止咳化痰。
方药:桑菊饮加减3风燥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或因素体阴虚肺燥,或于秋来之际而感风燥之邪,见有咳嗽少痰或无痰,咳嗽连声,有的伴有咽痒或咽干痛,痰黏不易咯出(偶有咳嗽剧烈而痰中带血者),有时也有身热,舌苔少津,或薄白苔,脉浮或小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加味,二、慢性迁延期病程日久仍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可以从肺、脾、肾之虚认识,表现为反复发作迁延日久不得缓解,一年四季均有咳、痰、喘、炎的表现4,肺虚咳嗽咳嗽有声,单声或间歇咳嗽,白天重,痰质稀薄,无力咯出,伴胸闷气短、畏寒背冷,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或虚或沉细。
治法:益气补肺,降气止咳。
方药:用玉屏风散加味。
5,脾虚痰湿,咳嗽,声音重浊,多为连声,晨起或夜间较重,咯大口黏痰,或色白量多,伴有胸闷胸憋、纳差食少或大便溏稀,舌苔多白腻,脉弦滑。
治法:健脾益气,止咳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6,肾虚喘息,迁延期中常见,因病程日久,或年老体衰,常伴发肺气肿。
主要见有咳声低沉,喘息明显,静坐尚可,但稍有活动则会喘促,有的喘则遗尿,也有咯痰量多,呈泡沫状或白灰色痰,常伴有腰酸肢冷、夜尿多,舌苔白薄而滑,脉沉细,尺脉弱。
中医药如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药如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成都市武侯区机投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成都610000一、前言在临床慢性气管炎患者的治疗上,采取中医药治疗方案能够立足根本出发进行患者病症根因的探寻,确保患者通过中医药方式进行器官炎治疗,取得出色的临床治疗效果。
二、慢性支气管炎介绍慢性气管炎,在临床中,也有医护人员直接称其为慢支。
气管炎指的是患者由于自身或是外界因素的刺激,导致患者支气管黏膜或是患者支气管黏膜周围组织出现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表现的一种临床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在慢性气管炎指的是患者罹患气管炎至少超两年的时间,而且每年患者均会有至少超3个月时间的咳嗽、咳痰表现,部分患者有严重的喘息音。
从临床症状表现来说,慢性气管炎一般起病较慢,氮不排除急性发作的可能。
目前从临床既有的关于慢性支气管炎的成因解读来看,患者若是平常喜欢吸烟,或是患者存在支气管或是肺部感染、患者长期处于大气污染环境中生活,亦或是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下降、患者为过敏体质、外界环境寒冷等因素均可诱发慢性支气管炎。
另外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数据也证实了吸烟患者会比不吸烟患者有更高的罹患慢性支气管炎的概率,长期处于寒冷北方的人相较于南方人会有更高慢性支气管炎的罹患概率。
三、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药疗法在中医领域中,慢性支气管炎被纳入中医所列的咳嗽以及痰症类别。
按照中医理论,导致慢性支气管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是源于外部病因导致,也可能是源于患者内伤病因,多数情况下,是两种病因综合诱发的。
按照中医学的观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病症主要是在患者的肺部,而且该病症往往和患者的脾、肾等脏器之间有较为紧密的关联。
中医学认为,人体肺部器官的核心功能是贮痰,若是病因在患者的肺部,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
脾生痰,若是病因在脾,那么临床症状表现是多痰。
肾为气之根,若是病因在于患者的肾部,则体现为气喘。
所以在为患者提供临床治疗上,一般采取的治疗方案是化痰止咳、健脾益肺。
目前在临床中,也有大量关于中医药进行慢性支气管炎治疗的临床报道,而且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临床中医师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治疗也有丰富的经验积累,采取对症治疗方案能够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治疗上取得出色的临床治疗效果。
慢性支气管炎,中西医治疗不同
慢性支气管炎,中西医治疗不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攀升,生活质量越来越好,同时汽车、工厂等的逐渐增多,加大了对大气的污染,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环境危害,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发作与周围有害气体、病菌、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有关,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危害,为了更好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疾病,本次科普探讨了中西医对于治疗该疾病的不同办法和病理,以求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更好的治疗方式选择。
一、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上,慢性支气管炎简称为慢支炎,是一种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的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症状以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长期反复发作为特点,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以上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发病。
近年来,我国的气体排放量逐渐增加,导致空气质量变差,吸烟、有害粉尘、烟雾、大气污染等长期刺激易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发作,慢性支气管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多发疾病,一般多发生于中年患者身上,且一旦气温变化或受到寒冷刺激等都会导致疾病加重,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使得病情恶化,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对于慢性支气管炎,人们需要加强重视,加强身体耐寒锻炼,增强抗病能力,出门佩戴口罩,降低空气和有害气体对气管的伤害,减少疾病的发生。
二、慢性支气管炎的西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应使用抗菌药物及时控制感染。
控制感染主要依据患者所在地常见致病菌和根据病原菌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常用抗生素可选用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等。
其次,祛痰、镇咳,对急性发作期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用祛痰药及镇咳药物,以改善症状,对老年体弱无力咳痰者或痰量较多者,应协助排痰,畅通呼吸道,应避免单独应用镇咳剂,以免抑制中枢及加重呼吸道阻塞和产生并发症。
再其次,对喘息型患者急性发作或合并肺气肿者,应使用解痉平喘药物。
常选用氨茶碱、茶碱缓释剂、特布他林等口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如何辩证治疗慢支
( 1)脾虚:长期咳嗽吐白泡沫粘痰,伴有全身,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大便溏,小便短或量少,伴有浮肿,乏力,气短(脾气虚),宜调补脾胃升阳益气。
可用补中益气汤:
炙黄芪9g,党参9g,白术(炒)9g,升麻3g,柴胡3g,当归6g,陈皮6g,炙甘草6g 。
香砂六君子汤方:党参9g,白术(炒)9g,陈皮6g,清半夏6g,茯苓9g,砂仁3g(后下),木香3g,甘草6g 。
(2)痰饮合并感染:长期咳嗽吐大量稀白痰,伴有喘息,兼有外感,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者,宜化饮解表。
可用小青龙汤:
麻黄3g,芍药9g,细辛3g,干姜3g,桂枝9g,半夏6g,五味子9g,甘草6g,水煎分服。
(3)痰饮合并内热:长期咳嗽吐粘痰,痰由白转黄或痰白,伴有喘息兼有发热,大便干,小便赤黄,宜清热定喘。
可用加味麻杏石甘汤:
麻黄3g,杏仁9g,石膏15g,枇杷叶15g,银花9g,连翘9g,大贝母9g,甘草6g。
(4):长期咳嗽,吐痰不爽,气促,呼气多,吸气少,伴有周身症状如腰酸腿软、手足冷、便溏、甚有浮肿,宜补肾。
可用八味地黄丸或都气丸:
八味地黄丸:肉桂3g,附子(炮)9g,地黄9g,山茱萸9g,山药9g,泽泻9g,茯苓9g,牡丹皮6g。
都气丸:五味子9g,地黄9g,山药9g,泽泻9g,茯苓9g,山茱萸9g,丹皮9g。
(5)肺燥:干咳无痰或少量粘痰不易吐出,伴有口干舌燥,宜润燥化痰,可用润肺饮:
知母9g,贝母9g,茯苓9g,麦冬9g,陈皮6g,桔梗4.5g,天花粉9g,生地9g,甘草6g。
(6)肺实:长期咳嗽,痰多,胸满,喘息,但无全身症状者,宜降气化痰。
莱菔子(炒)9g,白芥子(炒)9g,苏子(炒)9g。
(7)长期咳嗽:吐痰不多,无全身症状者宜化痰止咳。
二陈汤合桔梗甘草汤加味:
陈皮6g,半夏6g,枇杷叶15g,苏叶9g,瓜蒌皮9g,杏仁9g,甘草6g,苦桔梗4.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