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业务运营部合作伙伴SI介绍-中国移动
中国电信SI合作管理办法
中国电信SI合作管理办法能力开放业务天翼应用工厂SI合作管理办法天翼应用工厂S I合作管理办法2010年8月目录1.概述 (5)1.1编制说明 (5)1.2适用范围 (5)1.3最终解释权 (5)2.名词解释 (6)3.S I的分类 (8)3.1按照合作伙伴的业务形态对SI进行分类 (8)3.2按照SI业务经营范围对SI进行分类84.S I接入流程以及要求 (9)4.1 SI基本准入条件 (9)4.2 SI引入-流程图 (9)4.3 SI需要提交的材料 (10)5.考核评估及退出机制 (11)5.1考核评估办法 (11)5.1.1 考核标准 (11)5.1.2 SI分级 (12)6.不同级别SI对应的相关政策 (13)6.1 SI的相关政策 (13)6.1.1 认证型SI的权利 (13)6.1.2 紧密型SI的权利 (13)6.1.3 战略型SI的权利 (14)7.计费结算 (15)7.1预付费用户计费结算流程 (15)7.2后付费用户计费结算流程 (16)8.S I的义务 (18)8.1 SI义务 (18)9.客户服务 (20)9.1客户服务的基本原则 (20)9.2客服受理范围 (20)9.3客服受理方式 (20)9.4客服回复以及响应时间 (21)1. 概述1.1 编制说明为了对SI业务和合作伙伴的更好的服务和管理,促进电信能力开放健康发展,与合作伙伴达到双赢,特制定此办法。
1.2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电信能力开放对外合作的商务流程、相关政策、日常管理。
1.3 最终解释权本办法适用于能力开放业务中对SI业务和平台的管理工作。
办法将根据市场和业务发展的需要适时进行修改,其所有权、最终解释权、修订权归属于四川信产公司。
2. 名词解释能力⏹指电信网元提供的业务能力,通常一个能力包含若干功能,提供一组API接口。
能力产品⏹指封装了鉴权、计费策略的能力。
能力开放平台⏹包含能力的接入和能力产品管理,是能力产品销售、在线订购、使用和结算的平台。
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支撑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支撑能力提升的思考2009年是中国电信行业3G元年,同时也是中国电信企业全业务竞争的元年。
这一年,经济危机的冲击,三家电信运营商日子都不好过。
对中国移动而言,这一年是非常艰难的一年,TD赋予中国移动更多的是社会责任,但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这种责任是中国移动不断进步的动力;全业务给中国移动带来的是新的市场领域,伴随新市场的扩张,中国移动运营支撑能力急需提升,以适应全业务运营的需求。
全业务运营后,中国移动运营支撑体系面临多方面的变化,主要如下:首先,客户群体的变化。
以往,中国移动客户群主要是个人用户,提供通道服务,维护不直接面对客户。
全业务运营后,这种格局发生变化,维护将直接面对更多用户,价值取向由通道价值向内容价值、终端价值转移。
通道化服务和内容服务、终端服务间的矛盾凸现,如何提升内容服务和终端服务的能力是摆在中国移动面前的大问题。
终端维护需要直接面度客户,目前是让原来实施基站、传输维护的人员肩负终端维护的任务,并没有相关组织机构支撑,存在较多问题:一服务不规范,直接面对客户的服务需要有一套服务规范,从服务人员的着装、服务用语、服务流程等,这样才能让用户树立信心;二维护不专业,终端维护需要专业的培训和维护经验,对基站和传输维护人员所不具备的,需进行专门培训;三资源争夺,让基站和传输维护人员参与终端维护是对通道维护资源的挤占,势必影响通道的质量,对网络质量生命线的保障不利。
内容服务需要了解客户需求,不断推陈出新,满足客户求“新”求“酷”的需求,这对中国移动维护体系是个挑战,同时也是维护体系的“空白”。
让中规中矩的中国移动从事“酷眩”行业,确实需要思维的变革;同时,内容服务维护和网络通道维护存在很大差异,如何实现SP/CP和中国移动的通道网络的最佳配合,提升内容服务的QOS,是内容服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另外,内容服务的管理是目前一个难题,央视“315”广告短信、手机黄色网站等问题的曝光,对内容监管提出更高的要求,维护需要面对。
《总部接入集团客户和SI帐务结算工作实施细则》
总部接入集团客户和SI帐务结算工作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为规范总部签约集团客户计费、帐务管理和一点支付结算的原则和流程,明确总部SI结算原则、对账及付款流程及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总部签约的集团客户及总部结算的SI,由部门各处室协同执行。
本管理办法由中国移动集团公司集团客户部制定,解释权归中国移动集团客户部所有。
第二章总部签约集团客户计费、账务、结算一、客户类型总部签约的集团客户可分为:1、总部签约MAS业务集团客户2、跨省中央ADC集团客户3、全国性的行业应用客户上述各类业务遵循统一的计费账务结算原则和流程。
二、总体原则1、总部客户接入原则,总部原则上只受理跨省集团业务及总部管理的双跨集团。
2、总部计费原则。
总部签约的集团业务由总部BBOSS计费和出帐,由总部提供集团账单和发票,并在总部一点支付。
集团侧产生的费用由总部全额结算给集团客户总部所在地省(区、市)公司并计入KPI 收入考核,终端侧产生的费用由总部全额结算给SIM卡归属省(区、市)公司并计入KPI收入考核。
3、资费确定原则。
集团客户资费套餐须符合《MAS、ADC承载类业务资费指导意见》的要求,低于指导意见的资费需按照特殊资费审批流程,经部门领导审批通过后方可受理。
4、统一支付原则。
总部只受理集团客户一点支付,总部暂不受理集团客户多点支付,支付方式包括支票、银行转帐和银行托收。
5、发票开具原则。
对应合同上的集团客户名称开具发票,原则上每月一份合同对应出具一份账单,开具一张发票。
发票金额严格对应账单上的费用进行开具。
三、具体流程1、总部套餐资费申请审批流程,如下图:流程说明1)重客处客户经理负责收集客户资费需求,资费套餐定价参照《MAS、ADC承载类业务资费指导意见》执行,原则上不允许资费低于指导意见中规定的最低资费要求。
2)对于低于指导意见中规定的最低资费要求的特殊资费需由部门领导审批同意方可办理。
3)对于新套餐或新计费方式,重客处客户经理签订协约前应与业务管理处联系人沟通,业务管理处确认可行后再与客户签约,如需计费改造开发的,由业务管理处负责向业务支撑系统部提交相关需求。
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的新特点
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的新特点
张志1 唐丽宏2 1黑龙江中移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2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
“
摘要:在三网结合的大背景下。中国
电信业开始了重组,中国移动作为中国三
大电信运营商之一,成为了中国目前最大 的全业务运营商,本文对中国移动全业务 运行的新特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行;价 值链;新特点 垒业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指同 时经营移动、固定、数据网络,全方位开展 接入服务、通信和增值业务的运营模式,广 义是指涵盖电信、互联网、媒体、娱乐等多 个业务领域,包含所有用户未来可能需要的 有线和无线通信、信息应用等多种业务和服 务。中国移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压力和 挑战,中国移动需要确保核心业务的同时, 考虑拓展新业务和新的市场机会,制定自己 的全业务运营战略,避免同质化竞争。本文 根据中国移动运营的新特点,提出了中国移 动全业务运行的新战略。 一、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行环境新特点 分析 传统电信行业作为一个垄断性的行业, 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网络环境,这直接导致 了导致资源利用率低、业务创新困难、难以 提供融合业务。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 的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使电信业务迈入 了“TD诬”时代,运行商提供全面的信息服 务,向娱乐和媒体等多领域进军。 由于因特阙的发展,价值链理论再次被 时代化,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分 工的不断细化,致使价值链的增值环节变得 越来越多,结构也更复杂。由此造成了整合 的机会不断增多,虚拟网络构成了价值网, 这就直接造成了电信网的融合,主要包括: 固定、宽带、移动业务,以及电视广播业务 打包,比如AT&T的多重打包、电讯盈科的 四网合一;将固话、宽带接入、移动业务和 电视广播业务实现真正的业务融合,通过一 部终端实现固网、移动网和广播电视网的融 合,提供业务的无缝切换;通过全舻网络实 现业务之间的融合。 电信价值网主要体现以下特点:首先是 网络与业务相分离,这就对于运营商的产业 控制地位形成了一定的挑战。其次是客户资 源将成为新的焦点,广电、电信和互联网行 业的价值链间竞争的关键在于内容资源的丰 富性、独创性,以及对客户资源的把控能力。 谁控制了客户资源,谁就将控制这个价值链 的关键。第三是竞争方式的巨大变化,在信 息服务领域,运营商的竞争者将扩展到互联 网企业、广播电视企业等,竞争手段也日益 多样化,数据业务将是未来的主要竞争领域, 并且在未来市场将从垄断走向竞争。 电信产业的竞争将面临以F新特点:首 先中国移动传统的老大的地位将受到挑战, 其次是运营商将面临上下游的竞争,第三是 不同价值链之间会进行客户资源的竞争。
联通移动运营商政企业务ICT、SI模式知识普及差异v1.1 - 百度文库
一、名词解释1、ICTIC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业务是中国三大运营商针对大客户所提供的重要转型业务,是信息和通信技术,是电信服务、信息服务、IT 服务及应用的有务。
ICT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即综合信息服务提供,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包括互联网、多媒体、IT专业服务等业务,近年来,ICT凭借网络飞速发展,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2、SI 系统集成商传统IT领域的SI(System Integrator系统集成商),主要开展软硬件集成业务。
3、SI 业务集成商SI 业务集成商:Service Integrator,是在运营商向集团行业客户提供信息化覆盖的过程中,与运营商开展合作,具有优势客户资源和核心技术能力,共同为集团客户及集团客户的目标客户提供业务功能和优质服务的合作伙伴的总称;业务集成商,除软硬件集成外还结合了通信和增值行业应用。
二、SI的类型与商务模式联通方SI类型(一)SI按合作关系的层级,由高至低划分为自有SI、项目合作型SI、SI储备资源库。
项目合作型SI:与联通采取项目合作方式共同拓展客户,在与客户的商务合同上,采取三方(多方)签约模式,明确约定各方责权,在项目型合作方式中,联通可统一收费,承担通信服务的实施与维护,由厂家为客户提供行业应用产品原厂的实施与维护服务。
(二)按照SI在行业信息化价值链中的能力贡献,划分为:应用提供SI、信息源SI、市场拓展型SI、服务提供SI、平台提供SI、设备提供SI。
1.应用提供型SI为集团用户提供信息化应用产品/解决方案的开发商/集成商,称为应用提供SI。
2.信息源型SI拥有和提供有价值信息的内容所有者、占有者或经营者,特别是拥有垄断性、稀缺性或权威性信息的SI,向集团客户提供信息服务,并由集团统一付费,称为信息源SI。
3.市场拓展型SI利用其在行业内的客户关系、在集团客户市场的影响力,负责集团信息化应用的市场拓展工作,帮助联通与集团客户建立合作。
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支撑能力提升的思考3篇
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支撑能力提升的思考第一篇: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支撑能力的现状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之一,中国移动在通信行业拥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移动也需要通过提升全业务运营支撑能力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强大的网络基础设施,并拥有数亿用户。
然而,在支撑能力上,中国移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能力,这包括业务开发、信息化建设等方面。
在业务开发方面,中国移动需要加强对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务领域的研发能力,以不断引领市场创新。
同时,在传统业务的改进上,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中国移动需要加强对数据管理、精细化运营、大数据分析等能力的发展,以优化公司运营流程、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总体来说,中国移动在全业务运营支撑能力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需要持续加强能力开发,以满足客户不断提高的需求和市场的快速变化。
第二篇:提升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支撑能力的思路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移动的全业务运营支撑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研发能力:加大对新兴业务研发的投入,全面拥抱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领域,推动市场创新和转型升级。
2. 推进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数据管理、精细化运营、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来优化公司运营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3. 引进优秀人才: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吸收行业内的专业人才,引入具有创新思维和高超技能的团队,增强公司的动力和竞争实力。
4. 完善服务体系: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也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用户反馈来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更多场景和服务内容,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5. 加强合作伙伴关系:积极与各行业相关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推动产业生态协同发展,实现共赢。
第三篇:未来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支撑能力的展望未来,中国移动需要在全业务运营支撑能力上持续加强,为自身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移动:IMS全业务运营迈向卓越
叫 、点 击 会 议 , 大 提 高 了企 业 办 公 大 效 率 。 合 的 C n rx k 由现 有 移 动 融 e te J 务  ̄ 网 的 SC 直 接 升 级 后 提 供 , 已 有 业 P 是
全业 务运 营 战略
中国电信运营 商重组之 后, 中国移 动 的两个竞争对手— — 中国电信、 中国
省迅 速 进行 了 网络 建 设 和 业 务 部 署 。
议 业 务 、 P 业 务 、 邮业 务 等 , I TV 超 吹 响 了 向 企 业 用户 和 家 庭 用 户 进 军 的 号 角。 V网 伴 侣 业 务 实 现 了 手 机 和 P C软 终 端 的绑 定 , 加 了网络 的 黏 性 ; 增 同 时 , 够与企 业的 I 统 深度 集成 , 能 T系 提供I CT业 务 体 验 , 如 与 NOTE 例 S
高 速数 据 业务的 缺失 , 为中国移 动 成 的全业务运营 中的短木板。 中国移动这
集 中部 署在 中心城 市杭 帅l各种 接入 , 设备 部 署在 各地 级市 , 实现 了扁平 化 的网络布局 , 降低了维护的复杂度 ; 光
纤宽 带接 入I S 络 , 供了丰 富的 M 网 提 话 音 业 务和 多 媒 体 应 用 ; 动 网 M S 移 C
户 共 C n rx , 现 全 网短 号互 拨 。 e te 群 实 融 合 业 务 的 应 用 , 约 了业 务 导 人的 成 节 本 , 现 了 中 国移 动 “ 合 现 在 , 新 实 融 创 未 来 ” 业 务发 展 思 路 。 的 2 0 年 初 , 国移 动 在 浙 江 的I S 09 中 M
幕 , 国通信 业 从 此迈 进 全 业务 、 中 全
投 资 ,同 时 还 增 加 新 建 网 络 的 运 营 成 本 。问 题 的 关 键 的 是 , 国 移 动 如 何 中 选 择有 宽带 接入 能力 的核心 网 , 于 用 中国 移 动 的 全 业 务 运 营。
全业务合作伙伴(SI)招募办法
全业务合作伙伴(S I)招募办法
2010年,中国移动步入了全业务运营的新时期,全业务工作将推出以IMS 和TD应用为核心的融合业务。
面向行业客户重点推广高价值语音业务,提供融合通信解决方案。
所招募全业务合作伙伴需要进行产品提供、市场推广、业务集成、客户服务等内容进行合作。
全业务合作伙伴是经中国移动认证,深刻了解行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需求,拥有基于宽带、IMS等全业务通信元素的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面向集团客户全业务信息化项目,协助提供并实施综合解决方案,及运营维护等工作的业务合作伙伴。
评审打分原则:各评委打分的平均分高于6分的合作伙伴视为评审通过。
主要考察指标包括:
●成功案例(2分):是否具备至少两个全业务信息化项目成功经验;在所长行
业上有过多少成功案例。
●客户资源(2分):企业是否自身具备垄断性资源如政府、行业协会等,是否
能够凝聚一个目标客户群市场等;
●集成能力(3分):是否具备完备的开发团队,对全业务信息化业务理解是否
深刻,在所长行业及技术方向是否有完善的技术方案实施方案以及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二次开发能力,是否具备一级或二级集成资质等。
●创新性(2分):在技术掌握、应用领域等方面有所拓展或创新。
●客户服务(1分):企业是否有完善的客户服务管理制度。
中国移动SI合作伙伴计划
中国移动SI合作伙伴计划为集团客户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是实现从单纯移动通信运营向信息通信运营转变的战略需要;是实现从规模型增长向价值型增长转变的战略需要;同时也是拓展蓝海空间、增强客户黏性、推动公司从优秀走向卓越的战略需要。
一、什么是"SI"SI是中国移动定义的业务集成商(Service Integrator)的简称,由中国移动认证,帮助中国移动面向集团客户和集团客户的目标客户提供集团产品和功能服务的合作伙伴;SI在此过程中负责客户渠道、产品集成和服务运营的全部或部分环节。
中国移动的SI,是中国移动的合作伙伴,开展的工作是业务集成,业务集成是指帮助中国移动获取客户关系与需求;实现产品、解决方案的提供与部署及为集团客户提供售后服务、运营维护等工作,中国移动将功能费的运营收入与其分成。
二、合作范围行业应用按照应用模式分为B-B-E,B-B-M,B-B-P,B-B-C四类。
B-B-E是指为集团客户的内部员工提供信息化功能服务;B-B-M 是指为集团客户内部机器到机器,人到机器提供监控、数传功能服务;B-B-P是指为集团客户提供移动客户关系管理或移动供应链管理的功能服务。
三、合作原则1、中国移动与经过认证的SI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行业管理政策的基础上,就共同推进集团客户信息化工作展开合作,实现共赢。
2、中国移动作为面向集团客户的“总集成商”,与集团客户直接签署业务合作协议,由集团客户统一支付信息化的功能费用。
3、中国移动将优先与具有优质集团客户资源、强大技术开发能力或完善的营销客服体系的SI建立合作关系。
4、中国移动向SI提供行业网关接口,根据与SI签订的合作协议向集团客户和集团客户的目标客户提供功能服务。
5、中国移动鼓励SI在多方面开展竞争以促进业务的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同时,中国移动将通过商机报备、项目分配、创新性产品报备等机制规范市场,以规避过度竞争,将对利用低价倾销、恶意诋毁、欺骗客户等非法手段进行竞争的SI进行规范管理或终止合作。
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业务经营?——中国移动、中国铁通协同开展全业务经营相关法律问题探讨
中国铁通协 同开展全业 范 围经 营 电信 业 务 的现 象 ,协 同配 合 ,为用 户提
提 供 支持 ,则 需 要 面对 上 市公 司关 联 交 易规 则 的
限制和障碍 。从现实来看 ,中国电信 、中国联通
中国移动 、中国铁通 协同开 展全业务经营的特殊性和局限性
从 中国 移 动 与 目前 独 立 运 营 的 中 国铁 通 的 特 殊 重组 形 式 和 目前 电信 经 营许 可 证 发放 方 式 的
国移 动 有力 的竞 争 对手 , 中国 电信 、 中国联 通 真 正 拥 有 全业 务 管制 政 策 势必 造 成 一 些后 果 :
一
要认真学习新的 《 基础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
证 》,处理好经营许可限制问题 ,杜绝出现超范
是 中国 电信 、中 国联 通 作 为一 个 经 营 主体 在 开
展 全 业 务经 营 时 ,可 以很 方便 地 将 移 动业 务 和 固
网业务组合 ,不存在两个经营主体之间的协 同问
题 ,也 不必 遵 从 上 市公 司关 联交 易规 则 的 限制 ;
二是 中国电信 、中国联通作为一个经营主体在开
争格 局 的 清晰 脉 络 。
其实 ,在确保公平竞争的条件下 ,中国移动
与中 国铁通 协 同开展 全业务 经 营本 身也是 一种合 理 的交叉 补贴 。通 过协 同发 展业 务 ,双方 可以共 享规 模 效应 和 品牌效 应 ,共享 和优化 网络资源 ,共 享营 销 效益 ,共 同承担 管 理和 营销成 本 。这种协 同发展
全业务运营下中国移动的机遇与挑战
全业务运营下中国移动的机遇与挑战
琚建平
【期刊名称】《通信世界》
【年(卷),期】2008(0)38
【摘要】中国移动需要考虑拓展并确保核心业务的运作、新业务发展、未来市场机会等,并制定自己的全业务演进路线。
【总页数】1页(PI0055-I0055)
【关键词】中国移动;业务运营;核心业务;业务发展;市场机会;全业务
【作者】琚建平
【作者单位】诺达咨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9.53;F274
【相关文献】
1.全业务运营下的业务网络体系架构研究 [J], 张玲;高丽华
2.全业务运营下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业务模式研究 [J], 蒋燕;周荣生
3.云计算给业务平台的发展与运维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J], 谭志远;宫云平;陈喜洲
4.全业务运营下接入网的机遇和挑战引言 [J],
5.中国移动成“十二运”合作伙伴22项业务服务打造“数字全运”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何申请企信通短信服务
如何申请企信通短信服务2008-12-06 22:28向中国移动申请,拨打10086进入集团业务,将需求告知客服人员,随后移动公司客户经理会主动与您联系。
或者与中国移动公司授权的SI(Service Integrator)合作伙伴申请,SI就相当于中国移动企信通业务的代理商。
为什么要找SI申请?而不直接向中国移动申请?在2008年3.15分众事件曝光后,中国移动对企信通合作公司加强了管理,还清退了一大批合作公司。
目前中国移动对全网企信通审核相当严格,即便审核通过,办理时间也是非常的长。
简单的说,可以直接找中国移动申请企信通业务,但几乎很难成功。
对于一个公司每月发送几百万条短信可能就是很大的发送量,核算成金额,只占移动庞大营业额非常非常小的份额,中国移动的当前的政策是,宁愿不发,也不要出事,否则负面影响太大。
有企信通需求的公司很多,但移动公司没有能力一个一个的去甄别那家企业是可信赖的,除非是那些知名大品牌。
SI合作伙伴做为移动公司代理商,目的就是协助移动拓展客户、管理客户、分担移动无精力做的事情。
根据移动要求及以往运作经验,SI可以给有需求的公司更周到的服务,尤其是咨询。
因为SI合作伙伴主营就是企信通代理业务,所以可以把精力全放到客户身上。
企信通SI做为申请申请企信通公司的商务代理,只负责审核申请企业的资质、资信、企信通短信应用形式,严防违规群发商业广告,及相关商务流程。
可以节省申请企业大量时间,加快申请速度。
企信通SI就像是保荐人一样,如果使用企信通的公司出现问题,那么企信通SI会受到移动公司严厉的处罚。
企信通SI不介入申请企业与移动公司的商务协议和技术对接,只是商务代理的角色。
如果您的公司有申请企信通短信的需求,可以咨询我。
ADC介绍
交 换 平 台
运营监控管理
网管/网元/业务平台/合作伙伴服务提供系统
ADC管理平台的未来发展规划-phase I
ADC管理平台功能域 运营分析域 客户运营域 市场 销售 订单 客户服 渠道 管理 管理 管理 务管理 管理 业务资 产品 客户 融合计 综合 源管理 管理 管理 费帐务 结算 交 换 平 台
Phase I 1. 建立完整的产品运营管 理平台,对产品的开发 管理和SI的开发管理端 到端。 2. 建立符合目前业务模式 的信息管理平台 3. 建立符合目前业务运营 模式的系统架构和实现 流程端到端。 4. 建立面向产品运营的分 析功能,服务SI和产品 运营状态。
经营分析
运营分析 管理分析 管理 信息 系统 决策支持
2
3
主要针对基于移动终端的端到端应用,也 可兼顾基于PC.
•传统IDC属于通道型业务,差异性小,附加值低;
•ADC属于增值型业务,பைடு நூலகம்异性大,附加值高。
目录
ADC的用户
• 运营商
– – – – – – 合作伙伴管理员 集团用户管理员 集团业务审核人员 部门领导(统计分析等) 系统管理员 运维人员(如应用监控)
ADC的用户
• 合作伙伴(SI)
– SI管理员(联系人) – SI业务管理员
• 集团用户(EC)
– 集团管理员(联系人) – 集团产品管理员 – 集团普通用户
•ADC的合作伙伴
目录
ADC平台核心功能ADC系统一期成果
产品管理 (GMCC)
产品/业务引入的审核 产品和产品目录管理 合作业务的商务模式管理 订购管理 考核和结算管理 业务发展统计和分析
运营分析域
经营分析 运营分析 管理分析
行业应用SI合作管理办法总则
2、本地SI指与具有本地行业资源的集团客户合作,提供本省性行业应用 的SI。
3、跨省SI指具有全国某一行业通用性的解决方案,与各省具有本地行 业资源的集团客户合作,提供多个本省性行业应用的SI。 四、特殊情况
具有业务集成能力并承担集成工作的集团客户即为SI.
第五章 合作原则
一、合作基本原则:专注行业 优势互补 公开透明 合作多赢。 二、双方定位:
使用中国移动或中国移动授权给具有资质的集团客户的码号资源, 面向集团客户内部信息化覆盖,SI集成自身的集团客户资源、技术能力 及营销能力辅助中国移动面向集团客户以及集团客户的目标客户提供行 业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辅助中国移动与客户直接达成协议。
第六章 商务模式
一、资费结构
1、由使用中国移动行业应用而产生的总体收入为行业应用费。行
息化功能和服务,由中国移动向客户收取功能费,并依据SI参与程度 的不同给SI按照相应比例进行分成。
第三章 合作范围
中国移动将与SI紧密合作,共同面向集团客户开展行业应用内、 外部信息化覆盖工作。
行业应用按照应用模式分为B-B-E,B-B-M,B-B-P,B-B-C四类。 B-B-E是指移动为集团客户的内部员工提供信息化功能服务;B-B-M是指 移动为集团客户内部机器与机器,人与机器提供信息化功能服务;B-BP是指移动为集团客户的客户关系管理及供应链管理提供信息化功能服 务;B-B-C指移动公司与具有行业应用资源或商业应用资源的SI合作为 集团客户的目标客户提供的专有行业应用功能服务。
第十四章 商机报备机制 第十五章 项目分配机制 第十六章 违约责任
第一章 概述
1、 中国移动行业应用的对象由人进一步拓展到法人、物品和机 器;行业应用的目标是实现对集团行业客户的信息化全覆 盖,分别指:对集团客户通信办公、生产控制(含人对机器 和机器对机器等)、服务营销(含移动CRM和SCM等)以及 向中国移动与集团客户共有的目标客户提供行业资源功能服 务,从而全面实现对中国移动集团客户以及集团客户目标客 户的深度捆绑。
移动SI:如何开拓企业客户市场
最近一年多的时间,中国移动推出了SI(Service Integrator)合作伙伴计划,这是之前所没有的一种商业模式。
相比之前推出的SP(Service Provider)梦网创业计划针对个人客户市场,SI合作伙伴计划面对的则是企业客户市场。
客户变了,之前基于个人客户市场的营销可能统统都要改变,在这种情况下,移动SI公司该怎样来做营销呢?中国移动想往沟通100营业厅里装更多的“鸡蛋”中国移动集团信息化生态系统最近一年多的时间,中国移动推出了SI(Service Integrator)合作伙伴计划,这是之前所没有的一种商业模式。
相比之前推出的SP(Service Provider)梦网创业计划针对个人客户市场,SI合作伙伴计划面对的则是企业客户市场。
客户变了,之前基于个人客户市场的营销可能统统都要改变,在这种情况下,移动SI公司该怎样来做营销呢?摸准企业客户的脉搏相比移动SP面对的个人客户市场,作为移动SI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企业客户市场。
其中客户是对新的通信手段有需求的中大型企业,特别是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与大众个人客户相比,这样的企业客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从消费价格上看,个人客户对产品价格具有较高敏感性,企业客户特别是政府机关以及事业单位,对产品价格的敏感性相对要低得多。
一般来说,企业客户能承受的价格比个人客户明显要高得多。
从购买决策上分析,企业客户在采购大件商品时,往往表现为一定的团体决策,决策者、建议者、购买者、使用者往往不是同一个人,所以决策过程相对表现得长且复杂。
因此,移动SI需对这些购买影响者各个击破。
从消费习惯上看,个人客户对SP产品的消费,具有相当的冲动性,而企业客户对SI产品则明显要理智得多。
另外企业客户特别是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客户,资金实力雄厚,支付能力强。
他们一般讲究的是社会效益,而不仅是经济效益,简单的说就是表现为更多的对“政绩”的关注。
因此,对这些企业客户基本消费特征的把握,是移动SI的研发、产品卖点提炼和包装、营销手段等调整的基础。
si规范指导手册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si规范指导手册篇一:中国移动adc与si应用系统接口规范adc与si应用系统接口规范interfacespecificationforapplicationdatacenterandsi applicationsystem1.0.0版本号: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发布目录1234范围.................................................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 .................2adc管理平台与si应用系统业务接口描述................................................. .. (3)4.1adc管理平台提供给si应用系统的接口(si应用系统->adc管理平台) (3)4.1.1单点登录鉴权接口................................................. (3)4.1.2sso心跳接口................................................. ................................................... . (5)4.1.3话单传递接口................................................. ................................................... .. (8)4.1.4si业务统计信息报告接口................................................. (10)4.2si应用系统提供给adc管理平台的接口(adc管理平台->si应用系统) (13)4.2.1集团客户业务受理接口................................................. .. (13)4.2.2员工业务受理接口................................................. . (16)4.2.3集团信息接口................................................. ................................................... (20)4.2.4个人信息接口................................................. ................................................... (23)4.2.5部门信息接口................................................. ................................................... (28)4.2.6外部单位信息接口................................................. . (31)4.2.7商品信息接口................................................. ................................................... (35)4.3数据类型定义................................................. ................................................... (38)4.3.1基本字段类型................................................. ................................................... (38)4.3.2通用字段类型................................................. ................................................... (38)4.4消息类型定义................................................. ................................................... (38)4.5消息返回码定义................................................. ................................................... .. (39)4.6接口协议................................................. ................................................... .. (40)4.6.1基本协议................................................. ................................................... .. (40)4.6.2接口描述................................................. ................................................... .. (40)4.6.3消息格式................................................. ................................................... .. (41)4.6.4消息安全性................................................. (41)adc管理平台与si应用系统网管接口描述................................................. (42)5.1功能要求................................................. ................................................... .. (42)5.1.1配置管理................................................. ................................................... .. (42)5.1.2性能管理................................................. ................................................... .. (43)5.1.3告警管理................................................. ................................................... .. (43)5.2协议要................................................... .. (43)5.2.1snmp.......................................... ................................................... .. (43)5.3数据要求................................................. ................................................... .. (43)5.3.1配置管理信息................................................. ................................................... (43)5.3.2告警管理信息................................................. ................................................... (45)5.3.3性能数据信息................................................. ................................................... (47)5.4性能要求................................................. ................................................... .. (49)5.4.1数据完备性................................................. ................................................... . (49)5.4.2数据一致性................................................. ................................................... . (49)5.4.3处理能力................................................. ................................................... .. (49)5.4.4可靠性................................................. ................................................... ...............50编制历史.................................................................................................... .. (5056)附录awsdl文档................................................. ................................................... .. (50)单点登陆和心跳接口................................................. ................................................... (50)话单接口................................................. ................................................... .. (50)si业务统计信息报告接口................................................. ................................................... (51)业务绑定接口:............................................... ................................................... . (51)数据同步接口................................................. ................................................... (51)前言本规范规定了adc管理平台与入驻adc的si应用系统的通信接口,是adc管理平台和入驻adc的si应用系统需要遵从的技术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业务合作伙伴(S I)招募办法
2010年,中国移动步入了全业务运营的新时期,全业务工作将推出以IMS 和TD应用为核心的融合业务。
面向行业客户重点推广高价值语音业务,提供融合通信解决方案。
所招募全业务合作伙伴需要进行产品提供、市场推广、业务集成、客户服务等内容进行合作。
全业务合作伙伴是经中国移动认证,深刻了解行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需求,拥有基于宽带、IMS等全业务通信元素的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面向集团客户全业务信息化项目,协助提供并实施综合解决方案,及运营维护等工作的业务合作伙伴。
评审打分原则:各评委打分的平均分高于6分的合作伙伴视为评审通过。
主要考察指标包括:
●成功案例(2分):是否具备至少两个全业务信息化项目成功经验;在所长行
业上有过多少成功案例。
●客户资源(2分):企业是否自身具备垄断性资源如政府、行业协会等,是否
能够凝聚一个目标客户群市场等;
●集成能力(3分):是否具备完备的开发团队,对全业务信息化业务理解是否
深刻,在所长行业及技术方向是否有完善的技术方案实施方案以及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二次开发能力,是否具备一级或二级集成资质等。
●创新性(2分):在技术掌握、应用领域等方面有所拓展或创新。
●客户服务(1分):企业是否有完善的客户服务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