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统计指标》PPT课件
合集下载
常用统计方法培训课件(PPT 39页)
8
目前人们在描述统计方法时,都将以上 3 种方法列入,统称为统计方 法。
在生产现场,描述性方法和思考性方法应用频率特别高,许
多生产中的问题均可以通过简单的描述性方法和思考性方法配合使用 ,分析问题,寻找真因,然后应用固有专业技术解决问题,实现持续 改进。
值得注意的是统计技术是一种管理技术,可以帮助你发现问题、发现 变异和寻找事物发展的规律,但并不能帮你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要依 靠固有专业技术去实现!
常用统计方法培训
绍兴信佳密封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开发部&品管部 张伟波
1
培训提纲
一、统计学应用介绍 二、常用统计图表制作及应用 1、箱线图 2、柏拉图 3、直方图 4、散布图 5、雷达图 6、折线趋势图、柱状图、饼图 7、过程能力分析 8、统计过程控制图
2
培训目标
• 学习常用统计方法的应用 • 学习使用EXCEL和Minitab制作统计图表 • 更方便的进行日常工作和提高工作质量,进
9
一、箱线图
箱线图是利用数据中的五个统计量(最小值(MIN)、上四分位
数(Q1)、中位数(Q2)、下四分位数(Q3)、最大值(MAX))以及异常 值来描述这批数据分布轮廓的一种图示方法,可以从中粗略地看出数 据是否具有对称性,分布的分散程度等信息。
LG-181403 B
3.0
2.5
散布层厚度/mm
15
二、柏拉图 柏拉图又称为排列图,由此图的发明者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
家柏拉图(Pareto)的名字而得名。柏拉图最早用排列图分析社会财 富分布的状况,他发现当时意大利80%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后 来人们发现很多场合都服从这一规律,于是称之为Pareto定律,也被
称为“二八原则”,主要用途是找出“重要的少数”。
目前人们在描述统计方法时,都将以上 3 种方法列入,统称为统计方 法。
在生产现场,描述性方法和思考性方法应用频率特别高,许
多生产中的问题均可以通过简单的描述性方法和思考性方法配合使用 ,分析问题,寻找真因,然后应用固有专业技术解决问题,实现持续 改进。
值得注意的是统计技术是一种管理技术,可以帮助你发现问题、发现 变异和寻找事物发展的规律,但并不能帮你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要依 靠固有专业技术去实现!
常用统计方法培训
绍兴信佳密封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开发部&品管部 张伟波
1
培训提纲
一、统计学应用介绍 二、常用统计图表制作及应用 1、箱线图 2、柏拉图 3、直方图 4、散布图 5、雷达图 6、折线趋势图、柱状图、饼图 7、过程能力分析 8、统计过程控制图
2
培训目标
• 学习常用统计方法的应用 • 学习使用EXCEL和Minitab制作统计图表 • 更方便的进行日常工作和提高工作质量,进
9
一、箱线图
箱线图是利用数据中的五个统计量(最小值(MIN)、上四分位
数(Q1)、中位数(Q2)、下四分位数(Q3)、最大值(MAX))以及异常 值来描述这批数据分布轮廓的一种图示方法,可以从中粗略地看出数 据是否具有对称性,分布的分散程度等信息。
LG-181403 B
3.0
2.5
散布层厚度/mm
15
二、柏拉图 柏拉图又称为排列图,由此图的发明者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
家柏拉图(Pareto)的名字而得名。柏拉图最早用排列图分析社会财 富分布的状况,他发现当时意大利80%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后 来人们发现很多场合都服从这一规律,于是称之为Pareto定律,也被
称为“二八原则”,主要用途是找出“重要的少数”。
统计指标PPT培训课件讲义
单位:万台 88 89 90
动 发展水平 态 3529 3661 4496 4992 5799 水 平均发展水平 绝对数指标 -----增长量:逐期 354 132 835 496 807 数 报告期水平与基期 平 2624 增长量 累计 -----354 486 1321 1817 列 水平之差 平均增长量 指 平均发展水平=3175+3529+3661+4496+4992+5799 / 6=4275.33 标
2018/11/19 10
第三产业
全社会劳动者人数构成
二、综合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某条件下指标数值/另一条件同项指标数值
应用不同国家、地区、单位同项指标比较,如某年甲乙公司销
售额比较 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性质不同有联系总量指
标数值
应用反映现象强度、密度、普遍程度,如某地区一定时期粮食 产量与人口数对比“公斤/人”(有单位)
2018/11/19 5
总论(四)
统计任务要求
运用科学调查 方法搜集统计 资料
统计分组调查
综合加工反映 总体特征
统计资料整理
工作中常用的指标
归纳分析 得出结论
统计结论
2018/11/19 6
前言
一、总论 二、综合指标 三、动态数列 四、结束语
2018/11/19
7
二、综合指标
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
15
三、动态数列
年份
人口平均粮食 占有量
88
358公斤/人
89
364公斤/人
90
393公斤/人
91
378公斤/人
相对数动态数列:一系列相对数,按时
常用统计学方法ppt课件
三、率(构成比)的统计分析
两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用四格表2 配对设计时用配对2 多组率或构成比比较用行×列2
四格表2检验
1.当n≥40,且T≥5时,直接计算 2值
基本公式 χ2=
(A-T)2 ∑─────
T
专用公式
( a d-b c ) 2 n χ2= ───────────
(a+b)(c+d)(a+c)(b+d)
学习内容:
一、研究资料类型 二、均数的统计分析 三、率(构成比)的统计分析
一、研究资料类型
➢ 计量资料 ➢ 计数资料 ➢ 等级资料
计量资料:用定量方法对每个观察 单位某指标测量数值大小的资料。
常用表达方法:±s 常用统计方法:t检验
u检验 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属性分组, 清点各观察单位个数的资料。 常用表达方法:率、百分构成等 常用统计方法:2检验
➢ 对同一受试对象分别给予两种处理, 推断两种处理效果有无差别;
➢ 对同一受试对象处理前、后比较,推 断该处理有无作用。
t检验:
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P106); 配对设计计量资料比较(P107); 两样本均数比较(P108)。
u检验:
两大样本均数比较(P109)
方差分析(ANOVA):
多个样本均数比较(P109)
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属性的 不同程度分组,再清点各观察单 位个数的资料。 常用统计方法:秩和检验等
二、均数的统计分析
➢ 成组设计:
两小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
两大样本均数比较用u检验; 三个以上样本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 对同对和两个受试对象分别给予两种 处理,推断两种处理效果有无差别;
2.当n≥40,且有1≤T<5时,计算校正的 2值
常用统计指标
1、建卡(证)率
指某单位已建立儿童预防接种卡(证) 人数占应该建卡(证)人数的比例。 公式: (已建卡人数/应建卡人数)X100%
2、接种率
指按要求全程完成接种人数占应该接种 对象之比。 如某学校流脑疫苗接种对象200人,已完 成186人。 公式:接种率=(全程完成接种人数/应 接种人数)X100% 186/200X100%=93.00%
7、肥胖患病率
指体重在标准体重120%以上的人数占现 时营养状况评估总人数的比例。 公式:肥胖患病率=(体重在标准体重 120%以上的人数/现时营养状况评估总 人数)X100% 60/1000X100%=6.00%
8、贫血患病率
指各种原因所致贫血人数占受检总人数的 比例。 贫血:RBC、Hb在标准以下。 公式:贫血患病率=( RBC、Hb在标准以 下人数/体检总人数)X100%
1、课桌椅合格率
课桌椅与学生身高相符人数占调查人数 的比例。 如某小学有300名学生,调查发现课桌椅 与身高相符255人。 公式:课桌椅合格率=(课桌椅高差与身 高相符人数/调查总人数)X100% 225/300X100%=75.00%
2、阅读错误率
工作速度、工作准确指标。 在规定时间内阅读时发生的错、漏字符 数占阅读总字符数的比例。 阅读错误率=(错、漏字符数/阅读总字 符数)X100%
5、近视矫治率
指近视中接受矫治的人数占确诊为近视 总人数的百分比。 公式:近视矫治率=(接受矫治的近视人 数/确诊为近视总人数)X100%
5、视力恢复正常率
指通过矫治(包括:仪器、药物、配戴 眼镜等治疗)视力恢复正常≥5.0占接受 矫治总人数的比例。 公式:视力恢复正常率=(矫治后视力恢 复正常人数/接受矫治总人数)X100%
第四章常用统计指标-精选文档
பைடு நூலகம்
3、计量形式
百分数 无名数千分数 相对数的表现形式 成数 系数(倍数) 有名数—复名数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
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和对比的基础不同,分为:
计划完成相对数——检查计划完成程度
结构相对数——反映现象的结构和分布
比例相对数——反映现象内部比例关系
2、价值单位 以货币作为价值尺度进行计量的单位。 3、劳动时间单位
工日、工时、人年等。
特点:一般只在企业使用。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意义
1、概念:又称统计相对数,它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对比的比率,
用以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结构、强度、普遍程度或比例关系。
2、作用
是最常用的对比分析方法,可使一些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有了共 同对比的基础 是经济管理和考核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状态的重要指标,可使我们 能够更清楚地认识现象之间的关系、事物发生和发展的程度。
总体单位总量
总体标志总量
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
二、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1、实物单位:以事物的自然属性和特点进行计量的单位。
自然属性单位:支、条等
度量衡单位: 重量、长度
标准实物单位:粮食、能源(标准吨)等; 复合单位:千瓦小时、吨公里 双重单位: 千瓦/台、马力/台 特点:使用价值明确 不同使用价值不能汇总
单位总量 按说明总体的特征 标志总量 时期指标 按反映的时间状况 时点指标 总量指标 数量指标 统计指标 或综合指标 实物指标 作用、表现 按采用的计量单位 价值指标 劳动量指标 相对指标 平均指标 质量指标 由数量指标派生而来的 指标 变异指标
3、计量形式
百分数 无名数千分数 相对数的表现形式 成数 系数(倍数) 有名数—复名数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
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和对比的基础不同,分为:
计划完成相对数——检查计划完成程度
结构相对数——反映现象的结构和分布
比例相对数——反映现象内部比例关系
2、价值单位 以货币作为价值尺度进行计量的单位。 3、劳动时间单位
工日、工时、人年等。
特点:一般只在企业使用。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意义
1、概念:又称统计相对数,它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对比的比率,
用以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结构、强度、普遍程度或比例关系。
2、作用
是最常用的对比分析方法,可使一些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有了共 同对比的基础 是经济管理和考核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状态的重要指标,可使我们 能够更清楚地认识现象之间的关系、事物发生和发展的程度。
总体单位总量
总体标志总量
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
二、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1、实物单位:以事物的自然属性和特点进行计量的单位。
自然属性单位:支、条等
度量衡单位: 重量、长度
标准实物单位:粮食、能源(标准吨)等; 复合单位:千瓦小时、吨公里 双重单位: 千瓦/台、马力/台 特点:使用价值明确 不同使用价值不能汇总
单位总量 按说明总体的特征 标志总量 时期指标 按反映的时间状况 时点指标 总量指标 数量指标 统计指标 或综合指标 实物指标 作用、表现 按采用的计量单位 价值指标 劳动量指标 相对指标 平均指标 质量指标 由数量指标派生而来的 指标 变异指标
第四章统计指标-PPT课件
1. 自然单位:个,件,台,辆… 2. 度量衡单位:米,公斤,吨… 3. 复合单位:吨公里,千瓦时… 4. 标准实物单位:7000大卡/公斤,15马力/台
(二)价值单位:综合能力强,脱离物质 内容。现行价格与不变价格。元,万元… (三)劳动时间单位:企业内部使用。工时,
工日
四、总量指标的计算原则
(一)科学地确定总量指标的含义、 计算范围 。 (二)注意总量指标的计算口径、计 算方法和计量单位 。
第二节 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反映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下的总规 模或总水平。还可以表现现象在一定时 空条件下的总量增减变化绝对数。作用 1. 认识事物的起点; 2. 进行宏观调控、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 依据; 3. 是计算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的基础。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一)按内容分 总体单位总量:总体中单位数的总和, 以计数的方法取得数值(只有一个)。 总体标志总量:总体中某一数量标志值 的总和,汇总或计算取得数值。 研究目的改变,两者可能变化。
三、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原则
(一)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 1. 计划完成程度 实际完成数
计划数
累计法:计划规定全期累计完成数。 水平法:计划规定期末完成数。 对计划完成程度的评价: 规定最低限额,>100%为超额完成计划; 规定最高限额,< 100%为超额完成计划。
某段时间累计完成数 2. 计划执行进度 计划数 总体部分数量 3. 结构相对指标 总体总量
(二)平均指标的作用 1. 消除因总体规模不同而带来的总体数 量差异; 2. 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趋势; 3. 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4. 进行数量推算和预测; 5. 对总量指标进行补充说明。
(三)平均指标的分类 1. 数值平均指标: 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2. 位置平均指标: 中位数、众数。
(二)价值单位:综合能力强,脱离物质 内容。现行价格与不变价格。元,万元… (三)劳动时间单位:企业内部使用。工时,
工日
四、总量指标的计算原则
(一)科学地确定总量指标的含义、 计算范围 。 (二)注意总量指标的计算口径、计 算方法和计量单位 。
第二节 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反映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下的总规 模或总水平。还可以表现现象在一定时 空条件下的总量增减变化绝对数。作用 1. 认识事物的起点; 2. 进行宏观调控、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 依据; 3. 是计算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的基础。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一)按内容分 总体单位总量:总体中单位数的总和, 以计数的方法取得数值(只有一个)。 总体标志总量:总体中某一数量标志值 的总和,汇总或计算取得数值。 研究目的改变,两者可能变化。
三、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原则
(一)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 1. 计划完成程度 实际完成数
计划数
累计法:计划规定全期累计完成数。 水平法:计划规定期末完成数。 对计划完成程度的评价: 规定最低限额,>100%为超额完成计划; 规定最高限额,< 100%为超额完成计划。
某段时间累计完成数 2. 计划执行进度 计划数 总体部分数量 3. 结构相对指标 总体总量
(二)平均指标的作用 1. 消除因总体规模不同而带来的总体数 量差异; 2. 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趋势; 3. 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4. 进行数量推算和预测; 5. 对总量指标进行补充说明。
(三)平均指标的分类 1. 数值平均指标: 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2. 位置平均指标: 中位数、众数。
统计指标PPT演示课件
3.方差 ( σ2 )
各标志值与均 值离差平方的
简单: 2
Xi X 2
n
和 标准差
(σ)
平均。
方差的平方根 (取正根)
加权:
2
X X f
2
f
2
特点
优点:反映全部 数据分布状况, 数字上合理。 缺点:受计量单 位和平均水平影 响,不便于比较
4.标准 标准差与均值 差系 数 之商,是无量 (Vσ) 纲的系数
合计 40 100.0 合计 80 100.0 合计 80 100.0
2019/11/2
8
(三) 调和平均数
一 .概念
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又称倒数平均数。
二 .简单调和平均数 公式:
Xh
n 1
X
例1:某种蔬菜价格早上为0.5元/斤、中午为0.4元/斤、 晚上为0.25元/斤。现早、中、晚各买1斤,求平均价格。
价格(元) 销售量(斤) 价格(元) 销售额(元)
3.3
3
2.5
4
2.0
5
合计
12
3.3
10
2.5
10
2.0
10
合计
30
算术平均
调和平均
2019/11/2
14
(四) 几何平均数
一、概念 几何平均数是n个变量值连乘积的n次方根。 使用条件: 变量是相对数,而且这些变量值连乘积有意义。 ㈠简单几何平均数
2019/11/2
18
X G f x1f 1 x2f 2 ... xnf n 25 1.03 1.054 1.0881.110 1.152 1.086 108 .6%
统计学-统计指数.ppt课件
总指数:工业总产量指数、零售物价总指数
组指数
2.按所反映现象的数量特征不同分为
数量指标指数
质量指标指数
商品销售量指数、工业产品产量指数
物价指数、产品成本指数
指数的种类
3.按总指数的计算方法不同分为
综合指数
平均指数
先综合,后对比
先对比,后平均
指数的种类
4.按所采用基期不同分为
定基指数
平均指数的编制思路是“先对比,后平均”
基本编制原理
平均指数的计算形式和常用公式
1)基期加权算术平均法 —采用基期总值为权数
拉式综合指数的变形
平均指数的计算形式和常用公式
2)报告期加权调和平均法 —采用报告期总值为权数
帕式综合指数的变形
一般编制原则和方法
指数起源于人们对价格动态的关注。
今天的面包价格
昨天的面包价格
个体价格指数
今天的面包、鸡蛋、牛奶等等价格
昨天的面包、鸡蛋、牛奶等等价格
综合价格指数
统计指数的历史与应用
钢产量上升2%
煤产量下降1%
水泥产量上升5%
电视机产量上升3%
机床产量下降8%
指数是解决多种不能直接相加的事物动态对比的分析方法
例如:消费品价格指数,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同人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 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等,直接影响人们的投资活动,成为社会经济的晴雨表。 空气污染指数、紫外线等级指数
350 480 530
150 120 200
180 150 180
4.65 5.28 9.40
6.30 7.20 9.54
5.58 6.60 8.46
合计
411.28
451.76
组指数
2.按所反映现象的数量特征不同分为
数量指标指数
质量指标指数
商品销售量指数、工业产品产量指数
物价指数、产品成本指数
指数的种类
3.按总指数的计算方法不同分为
综合指数
平均指数
先综合,后对比
先对比,后平均
指数的种类
4.按所采用基期不同分为
定基指数
平均指数的编制思路是“先对比,后平均”
基本编制原理
平均指数的计算形式和常用公式
1)基期加权算术平均法 —采用基期总值为权数
拉式综合指数的变形
平均指数的计算形式和常用公式
2)报告期加权调和平均法 —采用报告期总值为权数
帕式综合指数的变形
一般编制原则和方法
指数起源于人们对价格动态的关注。
今天的面包价格
昨天的面包价格
个体价格指数
今天的面包、鸡蛋、牛奶等等价格
昨天的面包、鸡蛋、牛奶等等价格
综合价格指数
统计指数的历史与应用
钢产量上升2%
煤产量下降1%
水泥产量上升5%
电视机产量上升3%
机床产量下降8%
指数是解决多种不能直接相加的事物动态对比的分析方法
例如:消费品价格指数,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同人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 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等,直接影响人们的投资活动,成为社会经济的晴雨表。 空气污染指数、紫外线等级指数
350 480 530
150 120 200
180 150 180
4.65 5.28 9.40
6.30 7.20 9.54
5.58 6.60 8.46
合计
411.28
451.76
常用统计量数
33 7
第三十九页,课件共有81页
累积百分数
100.00 99.32 97.89 85.21 91.53 86.37 79.32 72.42 65.84 58.00 50.84 43.79 37.16 29.89 22.58 14.84 6.89 1.74 0.37
P90=73.52
X=82, PR=96.28
(3) 由于i=10.2不是整数, 向上取整,所以第85百分位数对应的是第 11项,其值为2630。
同理,计算第50百分位(中位数)。i=(50/100) ×12=6,是整数,第50 第三十五页,课件共有81页
百分位分数的计算
1. 组下限:
2. 组上限:
第三十六页,课件共有81页
二、百分等级分数
方差与标准差事最经常用于描述次数分布 离散程度的差异量数。 (一)总体方差与总体标准差 (二)样本方差与样本标准差 (三)标准差的合成 (四)方差与标准差的意义
第二十页,课件共有81页
方差与标准差的定义
方差:每个数据与该组数据平均数之差乘方 后的均值,即离均差平方和的平均数。 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一列数据 的平均差距。
限制,就只有(n-k)个自由度了 。计算样本方差时, n个变量值本 身有n个自由度。但受到样本均 数的限制,任何一个“离均差” 均可以用另外的(n-1)个“离均 差”表示,所以只有(n-1)个独 立的“离均差”,因此只有(n
-1)个自由度。
第二十三页,课件共有81页
(三)标准差的合成
方差具有可加性。在已知几个组方差或标准差的情况下,
Mo=3Mdn-2M
第十五页,课件共有81页
众数
Mode,Mo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第三十九页,课件共有81页
累积百分数
100.00 99.32 97.89 85.21 91.53 86.37 79.32 72.42 65.84 58.00 50.84 43.79 37.16 29.89 22.58 14.84 6.89 1.74 0.37
P90=73.52
X=82, PR=96.28
(3) 由于i=10.2不是整数, 向上取整,所以第85百分位数对应的是第 11项,其值为2630。
同理,计算第50百分位(中位数)。i=(50/100) ×12=6,是整数,第50 第三十五页,课件共有81页
百分位分数的计算
1. 组下限:
2. 组上限:
第三十六页,课件共有81页
二、百分等级分数
方差与标准差事最经常用于描述次数分布 离散程度的差异量数。 (一)总体方差与总体标准差 (二)样本方差与样本标准差 (三)标准差的合成 (四)方差与标准差的意义
第二十页,课件共有81页
方差与标准差的定义
方差:每个数据与该组数据平均数之差乘方 后的均值,即离均差平方和的平均数。 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一列数据 的平均差距。
限制,就只有(n-k)个自由度了 。计算样本方差时, n个变量值本 身有n个自由度。但受到样本均 数的限制,任何一个“离均差” 均可以用另外的(n-1)个“离均 差”表示,所以只有(n-1)个独 立的“离均差”,因此只有(n
-1)个自由度。
第二十三页,课件共有81页
(三)标准差的合成
方差具有可加性。在已知几个组方差或标准差的情况下,
Mo=3Mdn-2M
第十五页,课件共有81页
众数
Mode,Mo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医学-流行病学常用统计指标
数量越大
4.5.2 效应估计—
前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
言
I I
AR % e I
0 10% 0 或
概
e
述
AR %RR 110% 0
RR
步
意义
骤
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
分 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百分比
析 也就是说:是指暴露人群中单纯由于暴露所
引起的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百分比
4.5.3 效应估计—
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比。
续 发率 潜 伏易 期感 内接 易触 感 发 者 接 病 总 触 人 人 者 1数 数 0中 %0
➢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
定义: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者占该病患者的比例,
表示某病患者因该病死亡的危险性。
病死率 某时 同期 期内 某因 病某 的病 病数 死 人亡 数 10人 0%
• OR=(a/c)/(b/d)=ad/bc
O R ( a/(c)/(b/ d) ad a ca c b db d bc
暴露史
有 无 合计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病例
a c a+c=m1
对照
b d b+d=m0
合计
a+b=n1 c+d=n0 a+b+c+d=t
• 比值:是指事件发生的概率与不发生的概率之比 • 病例组有暴露史与无暴露史的概率之比
a/m1 /c/m1 • 对照组有暴露史与无暴露史的概率之比
b/m0 /d/m0 • 以暴露比值/无暴露比值或有病比值/无病比值计算
的OR值结果一致
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强度的指标
4.5.2 效应估计—
前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
言
I I
AR % e I
0 10% 0 或
概
e
述
AR %RR 110% 0
RR
步
意义
骤
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
分 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百分比
析 也就是说:是指暴露人群中单纯由于暴露所
引起的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百分比
4.5.3 效应估计—
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比。
续 发率 潜 伏易 期感 内接 易触 感 发 者 接 病 总 触 人 人 者 1数 数 0中 %0
➢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
定义: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者占该病患者的比例,
表示某病患者因该病死亡的危险性。
病死率 某时 同期 期内 某因 病某 的病 病数 死 人亡 数 10人 0%
• OR=(a/c)/(b/d)=ad/bc
O R ( a/(c)/(b/ d) ad a ca c b db d bc
暴露史
有 无 合计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病例
a c a+c=m1
对照
b d b+d=m0
合计
a+b=n1 c+d=n0 a+b+c+d=t
• 比值:是指事件发生的概率与不发生的概率之比 • 病例组有暴露史与无暴露史的概率之比
a/m1 /c/m1 • 对照组有暴露史与无暴露史的概率之比
b/m0 /d/m0 • 以暴露比值/无暴露比值或有病比值/无病比值计算
的OR值结果一致
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强度的指标
社区护理常用统计指标的计算(社区护理课件)
死亡粗率 死亡专率
K=100%,1000‰,10000/万…….
通常为“1年”
死亡专率
与分子应该是相对应(时间、地域、人口特征等)的人口
死亡统计指标:病死率(fatality rate)
是指一定时间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通常为“1年”
与死亡率不同
疾病防治效果指标
1、治愈率
治愈率=接治受愈治的疗病的人病数人数 × 100% 2、有效率有:效率=治 接疗受有 治效 疗人 人数数 × 100%
通常以年为单位
新发/初次诊断 一人多次发病
用途:可用于病因学探讨和防治措施的评价
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数
该时期内平均人口
不可能发病的
疾病统计指标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 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某病患病率
观察时点内发现的某病 现患病人总数 该时点人口数
K
K=100%,1000‰,10000/万…….
3、生存率
计划生育统计指标
出生率:表示某地某年平均每千人人口中(活产)人数 公式:
出生率=某年内活产人数 / 同年平均人口数×1000‰
某单位已于1993年进行冠心病普查人数1191,按年龄、职业分组统 计如表:
• 不同职业的各年龄组冠心病发病率比较
•
40岁~
50岁~
60~70岁 合计
• 职业 病人数 % 病人数 % 病人数 %
•
• 干部 21 60.
9
• 工人 12 70.6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合计 33 63.5 13
25.7 5 23.5 1 25.0 6
14.3 35 5.9 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 3% 97% 101.04% 100% 4% 96%
2、价值单位 以货币作为价值尺度进行计量的单位。 3、劳动时间单位
工日、工时、人年等。
特点:一般只在企业使用。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意义
1、概念:又称统计相对数,它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对比的比率,
用以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结构、强度、普遍程度或比例关系。
2、作用
是最常用的对比分析方法,可使一些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有了共 同对比的基础 是经济管理和考核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状态的重要指标,可使我们 能够更清楚地认识现象之间的关系、事物发生和发展的程度。
比较相对数——评价不同单位的实力、优劣 强度(密度)相对数——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的状态 动态相对数——反映现象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1、计划完成相对数:
实际完成数与计划任务数对比的比值,是检查计划完 成情况的指标。
计划完成相对数 实际完成数 100 % 计划任务数
1 实际增(减)率 100 % 1 计划增(减)率
通过下表:1、区分总体单位总量与总体标志总量; 2、区分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
单 位 名 称 纺织局 化工局 机械局 合 计
企业数 职工人数 固定资产增 工业增加值 (个) (人) 加额(万元) (万元) 300 250 450 1000 8000 5000 7000 20000 1000 2000 2000 5000 200 500 300 1000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
1、概念:是对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
下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度量绝对数形式表现,
所以又称统计绝对数,它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总规
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它是统计资料汇总的直接结果,
一般表示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
2、作用
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
是编制计划,实行经营管理的主要依据;
是计算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的基础。
3、种类
(1)按反映总体特征不同分
总体单位总量:由总体单位数直接总计而来的,是反映总
体单位数多少的总量指标。
总体标志总量:用来反映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总和的
总量指标。
说明:
总体单位总量是总体内所有单位的总数,总体标志总 量是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总和。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标志总量不会独立于 单位总量而存在。
相关说明:
同一总量指标在不同情况下可有不同的性质。
例如:对各企业工人总数指标来说,当研究企业平均规模
时,以企业为总体单位,企业总数为单位总量,各企业工
人总数为标志总量;当研究企业劳动效益时,以工人为总
体单位,各企业工人总数为单位总量,这时企业的总产量 成为标志总量。
所以,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二者随研究目的不同而变化。
在一个特定的总体内,只存在一个单位总量,而同时
并存多个标志总量,构成一个总量指标体系。
(2)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
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活动过程的总量指标。时期 指标的指标值可以连续计数,累计相加,其值的大小和时间的长 短有直接关系; 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瞬间)状况的总量指标。时
总体单位总量
总体标志总量
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
二、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1、实物单位:以事物的自然属性和特点进行计量的单位。
自然属性单位:支、条等
度量衡单位: 重量、长度
标准实物单位:粮食、能源(标准吨)等; 复合单位:千瓦小时、吨公里 双重单位: 千瓦/台、马力/台 特点:使用价值明确 不同使用价值不能汇总
第四章 常用统计指标
统计资料经过加工整理形成分布数列后,我们对它的变化规律有
了一个直观的了解。 要作进一步的统计分析仅靠这些直观了解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
寻找一些能充分度量统计分布数量特征的统计指标,以便对不同的
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 对统计资料的度量包括:对统计资料的简单描述和比较(总量指 标、相对指标);集中趋势的度量(平均指标);离中趋势的度量 (变异指标)。
点指标的数值只能间断计数,不能累计相加计算,其值的大小和
时间的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二者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是否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
是否具有可加性;
其数值的大小是否与其所包含的时间段长短有关。
(3)按采用计量单位的不同分
实物指标是以实物单位计量的统计指标;
价值指标是以货币单位计量的统计指标;
例:某企业计划产品单位成本降低5%,实际降低了8%。 求该企业单位产品成本的计划完成情况。
根据公式:计划完成相对数 实完成数 100% 计划任务数 1 实际降低率 100% 1 计划降低率 1 8% 100% 1 5% 96.8%
例:
假定某企业按计划规定,产品单位成本应在上一年的水平上降低 4%,实际降低了 3%,问降低产品成本的计划任务的完成程度是多 少? 解:产品成本降低计划的完成程度:
3、计量形式
百分数 无名数 千分数 相对数的表现形式 成数 系数(倍数) 有名数—复名数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
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和对比的基础不同,分为:
计划完成相对数——检查计划完成程度
结构相对数——反映现象的结构和分布
比例相对数——反映现象内部比例关系
统计指标的特点:
数量性:统计指标是一个数量化的内容,它必须是能用数字反映 的,是可量性的特征值。 综合性:用来反映总体或样本等由大量个体单位构成的统计活动
对象特征的。
具体性:是统计对象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特征表现,是具 体的客观现象数量的反映。 客观性:统计指标的数值是实际存在的,是客观世界真实反映, 不能杜撰生造或歪曲夸大。
按实物单位计算的指标最大的特点是它直接反映产品的使用价值或 现象的具体内容,能具体表明事物的规模和水平,但指标的综合性 能较差,无法进行汇总。按价值单位计量的最大优点是它具有最广 泛的综合性和概括能力,可以表示现象的总规模和总水平,但它脱 离了物质内容。二者要结合应用。 劳动量指标是以劳动单位即工日、工时等劳动时间计量的统计指 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