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与均衡

合集下载

形式美法则在建筑表现中的应用(四)——对称与均衡

形式美法则在建筑表现中的应用(四)——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同形同量的形态,如果用直线把画面空间分为相等的两部分,它们之间不仅质量相同,而且距离相等.中外很多古代建筑、教堂、庙宇、宫殿等都以“对称”为美的基本要求.对称的构成能表达秩序、安静和稳定、庄重与威严等心理感觉,并能给人以美感。

图4-01是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的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

图4-02是有“禅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刹”之誉的河南嵩山少林寺。

图4-03是世界十大教堂之首的巴黎圣母院。

我们可看到对称与均衡法则在这些建筑中都有着很好的运用,并得到了美的效果。

图4-01图4-02图4-03图4-04是一个图书馆的项目,我们可以看到主题建筑的造型是对称的、建筑前面的喷泉是对称的、喷泉两边的配景植物和走廊是对称的、包括整个地形也是对称的,整张画面构图中对称手法的大量应用给以人安静、稳重、秩序井然的感觉。

另外我们要注意的是在建筑表现的构图中运用对称法则要避免由于过分的绝对对称而产生单调、呆板的感觉,于是我们在整体对称的格局中加入一些不对称的元素,如画面中无续的人物、前景凌乱的植物投影、左右两侧的配景建筑和植物,这些不对称的元素不仅没有破坏整体构图的对称与严禁,反而能增加构图版面的生动性和美感,避免了单调和呆板。

图4-04均衡是同量不同形的形态,是指在特定空间范围内,形式诸要素之间保持视觉上力的平衡关系。

均衡是根据形象的大小、轻重、色彩及其他视觉要素的分布作用于视觉判断的平衡。

平面构图上通常以视觉中心(视觉冲击最强的地方的中点)为支点,各构成要素以此支点保持视觉意义上的力度平衡对称的事物基本上是均衡的.也有些画面并不一定对称,但它仍然很美,那就是因为它还符合“均衡”的法则.图4-05就是一幅运用均衡法则的画面,可以看出我们着力表现的是图面的左侧,这里的建筑离我们的视点最近,可以比较清楚的观察到其具体的细节,所以我们在这里添加了丰富的视觉元素。

6.对称与均衡ppt课件

6.对称与均衡ppt课件
荷拉斯兄弟之誓欣赏与分析建筑单体的对称群体建筑的均衡欣赏与分析中式风格最重视的就是对称与均衡所以室内的场景设计还有饰物的陈列等都很注重格局的齐整以求达到端庄稳重的效果知识讲堂我知道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
6.对称与均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场景绘制中对称构图与均衡构图的知识。 2、学会绘制花盆、桌椅、沙发等等室内场景中的物品。
3、均衡与对称是两种基本构图方式,通过你的观察,它们两者是不是绝对孤 立存在的?
8
知识讲堂-----我发现
在画面上,对称与均衡产生的视觉效果是不同的,前者端庄静穆,有统一感、格 律感,但如过分均等就易显呆板;后者生动活泼,有运动感,但有时因变化过强而易 失衡。因此,在设计中要注意把对称、均衡两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9对称式构图10源自11均衡式构图12
13
实例制作
均衡构图与对称构图 和谐 、和美动画场景
场景物品绘制步骤 1、绘制基本轮廓 2、绘制细节 3、上色 4、去线
15
设计一室内场景:(要求) 主题、情节不限。美观、原创即可。 画出草图,自我设计!
16
愿同学们 学习更上一层楼!
17
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 但两者都不是平均,它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比例关系。
3
欣赏与分析 人物分列两边成 视觉对称均衡
大卫:《荷拉斯兄弟之誓》
4
欣赏与分析 建筑单体的对称
群体建筑的均衡
5
欣赏与分析 中山装的形成在西装基本形成上 又揉合了中国传统意识,整体廓形呈 垫肩收腰,均衡对称,穿着稳重大方。
6
欣赏与分析
中式风格最重视的就是对称与均衡,所以室内的场景设计,还有饰物的陈 列等都很注重格局的齐整,以求达到端庄稳重的效果

构图学:对称与均衡

构图学:对称与均衡



视觉重心与均衡





图1 物理重心
图2 视觉重心偏上





因 素
下面画面上物体的关系均衡吗?
色调的不均衡,可从调整形体 大小进行补偿;形体的不均衡,也 可从调整色调的深浅进行补偿。两 者在不可变动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 画幅边沿关系的改变,进行调整, 这是最常用的办法。
均衡与对称
说一说你生活周围有哪些印象深刻 的画面,也体现了均衡与对称
构图原则
二、对称与均衡
等形等量的平衡 • 支点置于对称轴上 • 视觉中心在对称轴上
对称
对称的情感特点
1) 安稳、平衡——静态美 2) 秩序、条理——条理美 3) 重复——统一的形式美 4) 呆板、单调
庄严,肃穆
庄严,肃穆
均衡
均衡
试分析右图在布局 上出现的形与量之 间的状态关系?
( 等量不等形 ) (
摄影中对称与均衡的应用
庄重、肃穆 静态的安定感
幽雅、恬静、柔媚 画面生动活泼
在不均衡中出现刻 意的安排,画面更 加活泼
均 衡 的 应 用
均 衡 不 等 于 平 均
均 衡 的 应 用
均 衡 仅 在 左 右 还 在 上 下
均 衡 的 应 用
平 衡
( 等形不等量 ) )
( 不等量不等形 )
统一中求变化
变化中求统一
衡的特点
(1) 给人以内在的、有秩序的动态美; (2) 比对称更富有情趣——动中有静,静中寓动 (3) 庄严感、稳定程度不如对称造型

视觉重力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doc

对称与均衡.doc

对称与均衡在邮票艺术的视觉语言中,均衡是一件艺术作品整体的一种稳定、匀称、和揩的感觉,是人们欣赏艺术作品时的一种心理要求。

为什么对画面构图要求均衡呢?因为在人们生活和大自然中普通存在均衡的状态。

譬如人们一般左手活动比左手多,产生动比静重的感觉。

因之往往把钢笔或纪念章放在左衣襟上。

摆放物品一边太重、一边太轻也就会给人以不稳定的感觉。

设计处理画面,安排人、物、景,往往依据这一均衡要求,寻找最美的构图。

我们看黄永玉先生的特27-幅木刻"保护森森"邮票画面,右侧的树又高又大,而左侧行时,看上去就十分均衡了。

因为视觉形象的份量一般根据面积大小、色彩深浅来消减或增加,又因为生活给予人们潜意识的影响,动的比静的东西显眼,人比动物显眼,深色比淡色显眼,也就是构图上的重,这种比较有时只能意会,难以绝对正确的衡量。

如2000-7之二《黄石长江公路大桥》(图1)横向表现的大桥向远方延伸,而右边桥墩明显地高大粗壮,似乎一边倒,但左上角点缀的树枝一下子压住"阵脚",也吸引了人们的视线,左右上下均有了呼应,画面就达到了均衡。

在一些庄重严肃的题材中,设计者往往利用人们要求均衡的心理有意采取对称的平衡,从四平八稳的对称均衡中显示出一种古拙的庄重美。

如1997-18《天坛》(图2)4枚图案均为正面对称结构,天支的庄严、静穆、神秘尽显画中。

当然,均衡不等于对称,对称式的均衡常常的稳定有余而活泼不足,容易呆板。

所以高驻地者多求变化中的均衡。

这就类似"中国秤"的平衡方式,利用秤砣在调整力臂的情况下,实现这一平衡,必然要寻求新平衡的具体方式,以实现内在联系的协调。

有时,设计者还会有意违反均衡的法则,如纪72《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之十四(图3),把骑自行车的女运动员安排在左侧,右侧留白,造成一种运动感,仿佛瞬间就会冲过去。

T.100《峨嵋风光》之五(图4)将主体山峰和卧云庵置于右侧,渲染出云托雾的情景。

对称与均衡美术教案

对称与均衡美术教案

对称与均衡美术教案《对称与均衡美术教案》嗨,小伙伴们!今天咱们要一起走进超级有趣的美术世界,去探索对称与均衡这个神奇的领域。

我呀,一开始听到“对称与均衡”这几个字的时候,脑袋里就像一团乱麻。

啥是对称呢?难道就是两边长得一模一样?那均衡又是什么鬼?我就像一个在黑暗里摸索的小探险家,满心都是好奇和疑惑。

我跑去问老师。

老师笑着说:“来,咱们先看看这个。

”老师拿出了一片树叶。

哇,这片树叶好特别呢。

老师说:“你看,这片树叶的左右两边是不是差不多一样呀?这就是对称的一种表现。

就好像你照镜子,镜子里的你和你自己是很相似的,这就是大自然里的对称。

”我瞪大了眼睛,好像有点明白了。

然后老师又拿出了一幅画。

画上有个大天平,天平的两边分别放着一些水果。

老师问我:“你看这个天平,两边的水果虽然种类和数量不完全一样,可是看起来却很稳定,这就是均衡。

”我歪着头想了想,说:“老师,那是不是就像我和我的小伙伴玩跷跷板,我胖一点,他瘦一点,但是我们也能找到一个平衡点,让跷跷板平平的呢?”老师开心地笑了,说:“你可真聪明,就是这个道理。

”那咱们怎么在美术里体现对称与均衡呢?老师说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形状开始。

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

他说:“这个圆从任何角度看,它都是对称的。

如果我们在这个圆的中心画一条线,左右两边或者上下两边都是一模一样的。

这就像我们的脸,眼睛、鼻子、嘴巴都是对称分布的。

要是有一天你的脸突然不对称了,一只眼睛大,一只眼睛小,那可就奇怪啦,就像一个怪物似的!”我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接着老师又画了一个三角形。

他说:“这个三角形呢,也是对称的,不过和圆不太一样。

它有三条对称轴。

这就像我们的三角尺,规规矩矩的。

那我们怎么把它变得有均衡感呢?”老师在三角形的一个角旁边画了一个小圆圈。

他说:“看,现在这个三角形就有了一点变化,这个小圆圈虽然打破了它完全对称的感觉,但是整个画面看起来还是很稳定,这就是均衡。

就好像我们的生活,有时候不需要完完全全的一模一样,有点小变化反而更有趣。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6.对称与均衡》说课稿1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6.对称与均衡》说课稿1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6.对称与均衡》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6. 对称与均衡》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对称与均衡的概念,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教材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对称与均衡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创作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在理解对称与均衡的概念,以及在实际运用中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两个概念,提高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对称与均衡的概念,能够识别和运用对称与均衡的元素进行美术创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演示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称与均衡的概念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对称与均衡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创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绘画工具,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对称与均衡特点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理论讲解:讲解对称与均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3.实践演示:教师进行现场绘画演示,展示如何运用对称与均衡的知识进行创作。

4.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美术创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互相学习、交流。

6.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共同欣赏、评价,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对称与均衡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对称与均衡PPT

对称与均衡PPT


关系。
• 在整体形象上,避免形成一种拘紧的小集团式的图形。按照
点的特性要将各点的位置,内外穿插开,有些变化,可发挥
点的张力作用.利用一个点,占据大面积的空间,使图形呈
现强烈的块面和疏密对比。使其外形更加活泼。(点的特性:

点在空间具有扩张性,即点与点之间,有一种无形的连线。

就象“北斗七星”可以联系起来成为一个“勺形”的道理一
美 进行自由排列,充分地表现个性,达到平衡的稳定性.


对 称 和 均 衡 避免等距离排列 避免等距离排列 疏密对比 主次 点的张力作用
13
形 均衡——点的均衡构成

以十个等大的圆点为基本形,按照作者不同的设计意图, 有意识地进行自由排列,充分地表现个性,达到平衡的稳定性。
美 法
注意:
• 在空间关系上,适当安排疏密变化,表现出一定的疏密对比
取得较好的视觉平衡,
对 称 和 均 衡
对称的形态在视觉上有 自然、安定、均匀、协 调、整齐、典雅、庄重、 完美的朴素美感,符合 人们的视觉习惯。
4
形 式 均衡 美 法 则


在衡器上两端承受的重量由一个支点支持,当双
和 方获得力学上的平衡状态时,称为均衡。


5
形 均衡

在平面构成设计上的均衡并非物理学上的力的平衡关
长度、宽度,以及它在画面
中所形成的空间对比来完成
的。一幅好的作品,首先要 对 选定其重心的位置,在一般 称 情况下,重心的部位越接近 和 画面的中心.其安定感越好。 均 衡
15
形 式 美 均衡——线的均衡构成 法 则
重心的位置偏离 画面的中心情况下, 调整画面的力动关系, 对 可延长线的长度,适 称 当增加力臂的作用。 和 均 衡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6课 对称与均衡 ︳冀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6课 对称与均衡  ︳冀美版

《对称与均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对称与均衡属于美的形式法则中的一类,在美术构图中运用比较广泛。

艺术家在进行绘画、雕塑、美术设计时,会有意识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来安排画面,借助对称或均衡的构图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设计构思。

小学生学习对称和均衡等基础的形式美法则知识,不仅能够提高他们赏析美术作品的能力,更可以在他们自己的创作中利用对称和均衡表现画面。

在本课的前两页,分别从大自然中的动物和植物、建筑艺术、摄影、雕塑、民间艺术这几个方面让学生认识对称之美。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思考能力,学习对称和均衡等基础的形式美法则知识,不仅能够提高他们赏析美术作品的能力,更可以在他们自己的创作中有意识的去运用对称或均衡的知识来辅助创作,更好表达他们的情感和创作意图。

【教学目标】本课主要学习第1课时的内容。

1、学习对称与均衡的知识,理解对称与均衡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

2、运用对称与均衡的知识,赏析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尝试在自己的美术创作中运用,加强美术造型能力。

3、感受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无论是让学生赏析还是创作,其学习的核心都要围绕着“感受与认识对称均衡之美”来进行,主要学会运用对称法创作。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不对称均衡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图片发现规律通过欣赏图片,请同学们找出这些图片的共同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

问题一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中存在着许多对称,请大家想一想再举出一些例子。

(请同学们举例回答)问题二请问同学们,我们人类也非常喜欢运用对称法则去进行创造,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时人们运用对称法则创造出来的?总结:对称概念假设图形中间有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两边的图形形状完全相同,这样的图形就称为对称图形。

二、【讲授】发现对称式均衡出示一张图片,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讨论并分析此图片的构图与对称图片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6.对称与均衡》教学设计1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6.对称与均衡》教学设计1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6.对称与均衡》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6. 对称与均衡》是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对称与均衡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示,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与均衡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对称和均衡概念有所了解,但对其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究新知识,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对称与均衡的概念,学会在美术创作中运用对称与均衡,使作品更具美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审美素养,激发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对称与均衡的运用方法,提高作品美感。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与均衡现象,将其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例分析法:以具体作品为例,分析对称与均衡在作品中的应用。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2.学生准备:带齐美术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学习空间,适当布置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对称与均衡特点的美术作品,如剪纸、建筑、自然景观等,引导学生关注对称与均衡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对称与均衡的概念,并以实例分析法,分析教材中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对称与均衡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对称与均衡现象,分析并尝试将其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对称与均衡名词解释

对称与均衡名词解释

对称与均衡名词解释顾名思义,对称和均衡就是要求在客观事物中寻找并确立一种均衡稳定的状态。

一般情况下,对称性分为几何对称和非几何对称,两者都具有相对性。

对称性往往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技术装备的先进程度密切相关,如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而非对称性则是受人类认识水平所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原来看起来不对称的地方也会变得对称了,例如家庭生活中买东西不仅要求货比三家还要讲究物美价廉,这里体现的就是非对称性。

2、对称与均衡的解释:对称与均衡是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又保持自身平衡稳定状态的矛盾统一体。

(1)二者之间的关系①对称与均衡的各个要素构成了一个矛盾统一体,共同存在于事物之中。

②任何事物都是对称与均衡的统一体,无论它表现为哪一个方面,都包含了对称与均衡的基本内容。

③事物的对称与均衡只能是相对的,一方面要遵循客观规律,另一方面还要以主观意志为转移。

④对称与均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其区别表现为对称与均衡各自的特点,其联系表现为事物中总存在着对称与均衡的因素。

3、对称与均衡的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一)汽车仪表盘的设计(1)现象:把上海大众的车开回家,当我们要去泊车时,仪表盘却显示红色的泊车,再按了两次喇叭才没出现这种错误,这使我们很疑惑,于是上网查询,终于解开了我的疑问。

原来由于上海大众的前挡风玻璃两侧的高度不一样,而两侧的仪表盘却没有调整过来,所以会显示泊车,同时后视镜也没调整好,所以在右侧倒车镜下就会显示两个图标,有时就是这么不小心。

第三章点评:该文根据对称与均衡的基本概念,联系具体的实际生活,说明事物对称与均衡的形成原因,并结合生活实例,具体阐述了什么是对称与均衡,以及对称与均衡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值得借鉴。

1、段落划分是否恰当,分析:开头第一句用排比句引出材料,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接着从正反两方面加以剖析,列举一系列数据,证明了以上结论,具有说服力,最后得出结论。

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对称与均衡是不同类型的稳定形式,保持物体外观量感均衡,达到视觉上的稳定。

对称是指轴线两侧图形比例、尺寸、高低、宽窄、体量、色彩、结构完全呈镜射,给人以稳定、沉静、端庄、大方的感觉,产生秩序、理性、高贵、静穆之美。

体现力学原则,是以同量但不同形的组合方式形成稳定而平衡的状态。

对称的形态在视觉上有安定、自然、均匀、协调、整齐、典雅、庄重、完美的朴素美感,符合人们通常的视觉习惯。

在现代各类产品中,对称的形态非常多,可以说是最常见的视觉表达形式。

均衡则是指物体上下、前后、左右间各构成要素具有相同的体量关系,通过视觉表现出来的秩序及平衡。

均衡结构是一种自由稳定的结构形式,一个画面的均衡是指画面的上与下、左与右取得面积、色彩、重量等量上的大体平衡。

在画面上,对称与均衡产生的视觉效果是不同的,前者端庄静穆,有统一感、格律感,但如过分均等就易显呆板;后者生动活泼,有运动感,但有时因变化过强而易失衡。

因此,在设计中要注意把对称、均衡两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任何事物的造型一般都表现为相对稳定的一种形态,而在各种复杂的形态中又体现出一定的形式美感,并在一定程度上蕴涵着对称与均衡的关系。

“对称与均衡”反映事物的两种状态,即静止与运动状态。

事物是运动发展的,但受重力作用又表现为相对静止。

对称具有相应的稳定感,而均衡则具有相应的运动感。

“对称与均衡”是事物静止与运动状态升华的一种美学法则。

凡是具有形式美感的事物,都具有对称与均衡的特性。

对称是以一条线为中轴,左右两侧相等。

石形尤以圆形、椭圆形、平长弧形等,无不以地心学说,重心向下、不偏不倚、左右对等,对称效应给人以稳重感、庄严感、神圣感。

物体中轴线两边的对等也包括了内在质量与外在形式两个方面。

如外在形式一样,而内在的质量不一样,也就没有了稳定、庄重和神圣感。

石头的画面图案以中线为准,面与面的质量一样,但外形不一样,这就叫均衡。

均衡称之为内在的力,既稳且活,既有规律又有生气。

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在邮票艺术的视觉语言中,均衡是一件艺术作品整体的一种稳定、匀称、和揩的感觉,是人们欣赏艺术作品时的一种心理要求。

为什么对画面构图要求均衡呢?因为在人们生活和大自然中普通存在均衡的状态。

譬如人们一般左手活动比左手多,产生动比静重的感觉。

因之往往把钢笔或纪念章放在左衣襟上。

摆放物品一边太重、一边太轻也就会给人以不稳定的感觉。

设计处理画面,安排人、物、景,往往依据这一均衡要求,寻找最美的构图。

我们看黄永玉先生的特27-幅木刻"保护森森"邮票画面,右侧的树又高又大,而左侧行时,看上去就十分均衡了。

因为视觉形象的份量一般根据面积大小、色彩深浅来消减或增加,又因为生活给予人们潜意识的影响,动的比静的东西显眼,人比动物显眼,深色比淡色显眼,也就是构图上的重,这种比较有时只能意会,难以绝对正确的衡量。

如2000-7之二《黄石长江公路大桥》(图1)横向表现的大桥向远方延伸,而右边桥墩明显地高大粗壮,似乎一边倒,但左上角点缀的树枝一下子压住"阵脚",也吸引了人们的视线,左右上下均有了呼应,画面就达到了均衡。

在一些庄重严肃的题材中,设计者往往利用人们要求均衡的心理有意采取对称的平衡,从四平八稳的对称均衡中显示出一种古拙的庄重美。

如1997-18《天坛》(图2)4枚图案均为正面对称结构,天支的庄严、静穆、神秘尽显画中。

当然,均衡不等于对称,对称式的均衡常常的稳定有余而活泼不足,容易呆板。

所以高驻地者多求变化中的均衡。

这就类似"中国秤"的平衡方式,利用秤砣在调整力臂的情况下,实现这一平衡,必然要寻求新平衡的具体方式,以实现内在联系的协调。

有时,设计者还会有意违反均衡的法则,如纪72《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之十四(图3),把骑自行车的女运动员安排在左侧,右侧留白,造成一种运动感,仿佛瞬间就会冲过去。

T.100《峨嵋风光》之五(图4)将主体山峰和卧云庵置于右侧,渲染出云托雾的情景。

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尊敬的评委老师好:我是__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对称与均衡》,下面我将从教材解读、整体预设、教学流程等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设想。

二.教材解读1. 《对称与均衡》是冀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_6课的内容。

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前两页分别从大自然中的动物和植物、摄影、民间艺术等几个方面让学生认识对称美。

如:辉煌壮观的故宫、北京天坛,在介绍均衡时,课本选择了插图、海报设计、建筑设计等作品来说明均衡使人感受到的活泼而富有变化的美。

2.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对称与均衡的知识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小朋友在对称与均衡这节课中创作思维能力。

三.整体预设1. 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对新的事物有着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再加上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美术的基础知识,能够对身边的物品进行绘画设计。

学生思维方式已有明显的转化,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要地位,因而直观性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所以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2.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解读和学情的把握,我设置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习对称与均衡的知识,理解对称与均衡在美术作品中作用。

(2)赏析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尝试在自己的美术创作中运用,加强美术造型能力(3)加强学生对美术与生活的热爱,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热爱生活。

3.本节课的难点是:如何让学生运用对称或均衡这一形式美法则,创作一幅具有美感的作品。

4. 为了有效的达成上述目标,我将运用多媒体教学,谈话导入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本节课我计划用了3个课时完成,1.2课时老师带领学生利用多媒体去图书室收集资料绘制图案,而我今天所讲的是第三课时5.为了完成本届教学,我做了以下准备教师准备:媒体课件、手绘图案等学生准备:美术用纸、多色彩笔、胶带等四、流程设计为了更好地实施本课教学,我一共设计了5个环节。

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对称与均衡是形式法则两种对应的形式(1)对称:是形式美法则之一。

对称是指事物(自然、社会及艺术作品)中相同或相似的形式要素之间,相称的组合关系所构成的绝对平衡,对称是均衡法则的特殊形式。

例如,在人体的正中线上,人体左右两边的结构要素眼、鼻、耳、手、足、乳等,它们在视觉上是绝对平衡的,所以说人体是左右对称的。

人们把对称视为形式美法则,是因为在大自然中存在着许多对称的现象。

对称首先来自于我们自身的人体,人们在对自然及审美对象的长期关照中,发现了对称中所具有的美。

古希腊的美学家们早就指出:“人体美确实在于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

”在平面造型艺术中,对称是一种构成方法,通过直线把画面分为两个相同的部分,不仅处于对称关系中的质童相同,而且与分割线的距离也相等。

因为在对称的形式中,要素排列的差异性较小,所以一般缺乏活力,比较宜于表现静态的稳重和沉静,对称使人感到整齐、庄重、安静,对称可以突出中心。

例如,服装表演组织者在表现庄重和宏大的场面时,多采用对称的舞台布局。

又如,西方的宗教建筑结构及中国古代皇宫的布局,多采用对称的形式,以显示其稳固和宏伟。

当我们从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沿着故宫的中轴线信步行走时,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对称的现象,金水桥、故官建筑、庭院布局等,一切都显示了帝王的荨严和文化的雄厚,中轴线上的建筑也被作为重要对象突出出来。

(2)均衡:是指在造型艺术作品的画面上,不同部分和造型因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空间关系。

在服装上表现为,虽然左右两边的造型要素不对称,但在视觉上却不会产生失去平衡的感觉。

就如同一只老式的杆秤,在提绳的两端,物体的大小和重量都不相同,但秤杆却可以处在一种水平状态,这种现象就是均衡。

其原理类似于力学中的力矩平衡。

在力矩平衡中,较重的物体靠近平衡的支点,而较轻的物体离平衡支点较远,这样在整体上就能产生均衡的效果。

在视觉艺术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根据心理经验对不同的造型要素能产生不同的重量感。

小学美术课《对称与均衡》教案

小学美术课《对称与均衡》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对称与均衡的概念及其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对称与均衡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作实验。这个实验将演示如何运用对称与均衡原则进行构图设计。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对称与均衡》这节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对称与均衡的概念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在讲授过程中,尽管我通过举例和比较来解释这两个概念,但仍有部分学生难以把握其本质区别。因此,我考虑在下次教学中,可以尝试运用更多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和区分对称与均衡。
其次,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小组在讨论和实验操作过程中,还是显得有些拘谨,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讨论环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对称与均衡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美术创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实践活动:运用对称与均衡原则,创作一幅具有美感的美术作品。
4.作品欣赏:欣赏对称与均衡在名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对称与均衡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这些原则进行美术创作,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整理)对称与均衡

(整理)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对称与均衡是不同类型的稳定形式,保持物体外观量感均衡,达到视觉上的稳定。

对称是指轴线两侧图形比例、尺寸、高低、宽窄、体量、色彩、结构完全呈镜射,给人以稳定、沉静、端庄、大方的感觉,产生秩序、理性、高贵、静穆之美。

体现力学原则,是以同量但不同形的组合方式形成稳定而平衡的状态。

对称的形态在视觉上有安定、自然、均匀、协调、整齐、典雅、庄重、完美的朴素美感,符合人们通常的视觉习惯。

在现代各类产品中,对称的形态非常多,可以说是最常见的视觉表达形式。

均衡则是指物体上下、前后、左右间各构成要素具有相同的体量关系,通过视觉表现出来的秩序及平衡。

均衡结构是一种自由稳定的结构形式,一个画面的均衡是指画面的上与下、左与右取得面积、色彩、重量等量上的大体平衡。

在画面上,对称与均衡产生的视觉效果是不同的,前者端庄静穆,有统一感、格律感,但如过分均等就易显呆板;后者生动活泼,有运动感,但有时因变化过强而易失衡。

因此,在设计中要注意把对称、均衡两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任何事物的造型一般都表现为相对稳定的一种形态,而在各种复杂的形态中又体现出一定的形式美感,并在一定程度上蕴涵着对称与均衡的关系。

“对称与均衡”反映事物的两种状态,即静止与运动状态。

事物是运动发展的,但受重力作用又表现为相对静止。

对称具有相应的稳定感,而均衡则具有相应的运动感。

“对称与均衡”是事物静止与运动状态升华的一种美学法则。

凡是具有形式美感的事物,都具有对称与均衡的特性。

对称是以一条线为中轴,左右两侧相等。

石形尤以圆形、椭圆形、平长弧形等,无不以地心学说,重心向下、不偏不倚、左右对等,对称效应给人以稳重感、庄严感、神圣感。

物体中轴线两边的对等也包括了内在质量与外在形式两个方面。

如外在形式一样,而内在的质量不一样,也就没有了稳定、庄重和神圣感。

石头的画面图案以中线为准,面与面的质量一样,但外形不一样,这就叫均衡。

均衡称之为内在的力,既稳且活,既有规律又有生气。

对称与均衡的人物形象设计作品

对称与均衡的人物形象设计作品

对称与均衡的人物形象设计作品所谓对称,是指在平面设计中,通过两个以上的平面相互组合,形成完整的整体。

对称的视觉效果一般给人一种平稳和谐、不突兀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慰、振奋和自信,具有积极意义。

但其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如过于强调头部、肩部的对称感,可能会给人以呆板之感。

这也是人们最不喜欢看正面形象设计作品的原因之一。

对称是形象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正如古典诗歌中所描述的那样,如果对着某一特定的对象进行对称构思的话,这一作品就不会显得呆板。

而所谓均衡,是指在对称基础上进行的一些手法。

1、对称对称是指对称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也可以说这是在两个相同的点(或线)之间相互连接产生的一种效果。

对称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比例平衡;二是两两对称;三是阴阳对称;四是对称平衡。

在形象设计中,对称和不谋而合地是设计中最基本的规律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会忽视对称本身的作用,常常将其视为对人体和对设计的一种约束和限制而不加以考虑。

实际上,在整个设计中的任何两个点或线上都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相似性,所以它们不能以互相矛盾来解释。

因此,对于平面形象设计作品中对称这一形式来说,必须考虑其对人体、设计中其他方面的影响。

此外,要想保证对称与均衡两种形式相互和谐地配合使用,还必须注意其他方面元素之间的协调作用。

因此我们在进行形象设计时要将对称因素考虑在内,否则会影响到作品整体风格、主题及结构的统一等因素。

另外,要考虑到这些因素产生或削弱或统一等一种或多种影响因素时可能会发生变化。

2、对称是有规律可循的对称,本质上是一种平衡,对称者要和谐,要求一方(或一类)或一方(或一体)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从对称者之间关系中把握规律)。

对称和均衡是相互统一的两个事物,要注意对称的均衡,如果我们忽略了这两个事物之间的协调关系,是会给人一种无精打采、无味之感的。

一般来讲,在对称和均衡设计中会进行一些小手段来平衡和表现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

如:在对称中插入一些对称符号之间可以使用一些对称点和点之间插入一幅图像来平衡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平工艺美术学校平面广告设计专业
教案
课题对称与均衡课型
授课日期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电子商务班审阅
教学目标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与感受图案作品形式美得同时,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激
发学生对设计工作的热情。

认知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对称与平衡法则。

能力目标: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对称与平衡法则评析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称与平衡法则
教学难点:对称与平衡法则它们之间的关系及运用。

教学方法通过理论与欣赏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手段对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一、问题探究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讨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
和人类社会的众多事物中确实存在着对称,
图案也不例外,而且图案中还有平衡,由此
进入知识呈现阶段。

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大自然中的花叶、动
物、人物存在着对称结构吗?
问题:人类对于对称的形式有着天然的亲近
感,并创造了无数具有对称形式的物体,你
能举出例子来吗?
让同学们举例,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
物中体会到图案中确实存在着对称。

教师引导:其实在图案中不仅仅存在对称,
而且还存在着平衡,由此进入新课环节(知
识呈现)。

二、知识呈现
(一)对称
什么是对称?
图案的对称是指以假设的中轴线或中心点为
教学设计
依靠,向左右、上下或四周配置同型同量的纹样,称之为对称。

左右对称
上下对称
中心对称
(结合卖场POP设计实例让学生体会职场工作性质及特点)
教师引导:图案中不仅存在对称,而且还存在着平衡。

进入下一知识点——平衡
对称
(二)平衡
什么是平衡?
图案的平衡是指以假想的重心为支点,在视觉上保持重心周围纹样量的均衡,是异型同量的组合。

植物生长
动物运动
人物运动
平衡也叫均衡,它体现了自然界中生物的动态形式,植物的生长、动物人物的运动及各类物种的生态共存,均表现为一种平衡状态。

(卖场POP设计实例)
平衡
对称与平衡的关系
对称与平衡是图案最基本的两种组织、构成形式。

对称体现了静感与稳定性,具有端庄,安定
的美。

平衡则表现了动感和变化性,具有生动。


泼的美。

三、作品欣赏:
(一)出示中国传统图案《莲花》
学生观察、讨论:
1.运用了什么法则?
2.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教师点拨:图案上方的两只喜鹊一左一右呈
对称式凝望着下方腾空而起的鲤鱼、浪花、
喜鹊和梅花在画面上的位置、大小、疏密、
轻重等方面对比明显,因此形和量的平衡也
得以清晰的表现。

这幅图比较明显的体现了
对称和平衡之间的关系以及该法则在图案设
计中的灵活运用。

四、归纳总结:
1.什么是对称?
2.什么是平衡?
3.对称与平衡的关系
布置作业收集卖场中有关对称与平衡法则的各2张POP广告设计资料,并加
以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