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概述-2019年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

一、大众文化按照英国文化批评家雷蒙·威廉斯的归纳,文化具有三种定义或内涵:理想性定义,文化是指人类的完美理想状态或过程。

文献性定义,文化是指人类的理智性的和想像性的作品记录。

社会性定义,文化是指有关人类的特定生活方式的描述。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的文化概念——文化是指由人类创造和运用的符号形式的领域,它主要处理人类生存的意义问题。

杰姆逊认为存在着三种文化定义:文化是指“个性的形成或个人的培养”。

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的“文明化了的人类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文化是指与贸易、金钱、工业和工作相对的“日常生活中的吟诗、绘画、看戏、看电影之类”的娱乐活动。

“popular culture”六种不同定义1)大众文化是为许多人所广泛喜欢的文化。

2)大众文化是在确定了高雅文化(high culture)之后所剩余的文化。

3)大众文化是具有商业色彩的、以缺乏辨别力的消费者大众为主要受众的文化。

“popular culture”六种不同定义4)大众文化是人民为人民的文化(culture of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5)大众文化是社会中从属群体的抵抗力与统治群体的整合力之间相互斗争的场所。

6)大众文化是后现代意义上的消融了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high and popular culture)之间界限的文化。

文化四层面主导文化以群体整合、秩序安定和伦理和睦等为传播核心的文化过程。

高雅文化满足占人口少数的知识界的理性沉思、社会关怀和个性探索旨趣的文化过程。

大众文化满足普通市民的日常感性愉悦需要的文化过程。

民间文化这是由乡村普通民众自发的和主要由口头传承的自娱性通俗文化过程。

五、大众文化的特征第一,大众媒介性第二,商品性三,流行性第四,类型性第五,娱乐性第六,日常性八、理解大众文化的社会作用大众文化具有基本的社会作用:通过大众媒介传输和生产那些具有流行性、类型性和娱乐性的文化商品,以满足公众的日常愉悦需要。

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提纲)一、大众文化的基本理论分析(一)何谓大众文化1.在19世纪中期,“大众文化”(Mass culture)是相对于高等文化(High culture)而言,它被精英们提炼出来,用来“指称当时正在凸现的与传统的高等文化不同的文化现象,因为当时的资产阶级正处在上升期,资产阶级新贵族们的市侩之气,下层工人运动的发展,在文化精英看来,都在破坏传统的社会秩序与人际关系。

‘大众’包含着无知、庸俗、偏见、冲动、非理性的意思,‘大众文化’自然是对这个阶层粗俗文化状态的贬称。

”[14]约翰.菲斯特认为,“大众文化是由居于从属地位的人们为了从那些资源中获取自己的利益而创造出来的,是从社会内部和底层创造出来的。

大众文化始终是一种关于冲突的文化,它总是关涉到生产社会意义的斗争。

这种意义有利于从属者。

”2.20世纪20、30年代对大众文化来说是具有转折性的年代。

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认为,“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是通俗文化研究和评价的很有意义的转折点。

电影与电台的出现,文化的大批量生产和消费,在一些西方社会中法西斯主义的崛起与自由民主政治的成熟,全都为大众文化的论证提供了条件。

”3.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所谓大众文化是指“借助大众传播媒介而流行于大众中的通俗文化,如通俗小说、流行音乐、艺术广告等。

它融合了艺术、商业、政治、宗教和哲学,在闲暇时间内操纵广大群众的思想和心理,培养支持统治和维护现状的顺从意识。

1944年,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在《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一文中提出大众文化是以独特的大众宣传媒介,如电影、电视、收音机和报刊、杂志等,操纵了非自发性的、物化的、虚假的文化、成为束缚意识的工具、独裁主义的帮凶……从而显示了从启蒙向意识形态倒退,进入大众欺骗的阶段。

”、4.20世纪50年代,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开始对文化与大众文化研究。

雷蒙威廉斯不同意“把文化理解为上层的专利,同工人阶级的文化对立起来,从此‘popular culture’开始代替包含着太多贬义的‘mass popular’。

大众文化 概论

大众文化 概论

第一章概论一、大众文化的研究意义案例导入:从牛仔裤说起问题:1 为什么人们爱穿牛仔裤?2牛仔裤对你们的意义何在?3 牛仔裤除了舒适、耐用等功能之外,还有什么文化意义?(让我们暂不考虑牛仔裤的功能性问题,因为功能性与文化几乎毫无干系,而文化关注的是意义、快感、身份认同,而不是功效。

牛仔裤的功能性是其广为流行的前提,但它却无法解释牛仔裤为什么流行。

而且它尤其没有解释牛仔裤几乎横截每一种我们所能想到的社会范畴的独一无二的能力。

我们无法根据任何一种重要的社会范畴系统,如性别、阶级、种族、年龄、民族、宗教、教育等,来界定一个穿牛仔裤的人。

)意义一:独立性与开拓性●牛仔裤的起源:美国西部牛仔,西部精神●牛仔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独立性●开拓性意义二:青春与活力●牛仔裤的主要使用人群:青年人●意味着青春,活力●充满朝气●与刻板沉闷形成对比。

意义三:劳动的神圣尊严●牛仔裤的另一使用人群:蓝领●普通人穿牛仔裤从事日常劳动意义四:自由●非区分性:不分阶级、性别、城村、国界、年龄、种族等●穿牛仔裤是一种自由的记号,从社会范畴所强加的行为限制与身份认同的约束中解放出来。

例:利维斯505 系列而做,一位身著牛仔裤的女郎凝望天空,一群鸿雁缓缓高飞,排成“Levis”的字形。

该广告凸显了自由与自然的涵义。

●非正式与休闲意义五:强健耐劳与发达的身体●强健耐劳●发达的身体特征性感与健美意义六:抵抗与个性●洗旧、发白、不规则漂白、毛边、磨破●“破的恰到好处。

”对商品进行“撕裂”或变形,以肯定人们有权利亦有能力将商品改造为自己的文化;同时,便成为使自身与那些价值观念保持距离的一种方式。

然而,这样一种保持距离的方式,并不是全然的弃绝。

因为穿破牛仔裤的人毕竟还是在穿牛仔裤。

意义七:区隔●名牌牛仔裤,代表一种文化身份和品位,区别于普通消费者。

如果说牛仔裤曾经是一种普通的劳动布工装裤,那么现在它们已不再一如旧貌。

同所有商品一样,牛仔裤被赋予种种品牌名字,它们彼此竞争,以占领特定的市场份额。

大众文化概述

大众文化概述
世界的模仿 ❖ 中西模仿论传统 ❖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尔巴赫 ❖ ?周易?、司马迁、刘勰、荆浩、叶燮、
艺术模仿论之西方传统
柏拉图
宇宙间的三类事物
理式
感觉世界中的各种事物
镜子、艺术等
柏拉图 Plato 公元前427—公元前347
艺术与理念世界隔了三
艺术模仿论之西方传统
亚里士多德
艺术模仿的世界可以到达真 理
个阶层的文学公共领域,比方, 对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和岳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 该书根本主题是嘲讽 时政。作者自称该书 是“使世人烦恼而不 是供他们消遣〞
➢ 今天,人们把它作为 儿童文学作品
斯威夫特 Jonathan Swift
岳飞的?满江红?
岳飞像
➢ 从 “靖康耻,犹未 雪,臣子恨,何时 灭〞来看,词作主 要表达忠君情愫
群众文化概述
一、人类活动的性质
❖生命活动:动物性的一面
➢ 达尔文 ➢ 弗洛伊德 ➢ 马克思
达尔文
➢ 英国博物学家,进 化论的奠基人
➢ 提出的进化学说, 标明人与动物同宗
达尔文 Darwin 1809—1882
弗洛伊德
➢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 析学派创始人
➢ 他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指出具 有动物性的“本我〞〔id〕 对理性的“自我〞〔ego) 有着强大的内驱作用
二、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 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确实证
❖ 人在审美王国和诗意世界中体悟自身的价
值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

海于一瞬〞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 物于笔端〞
陆机:?文赋?
陆机
三、文学活动的地位
❖ 人类活动系统:物质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 ❖ 物质实践活动是一切其他活动的根底 ❖ 精神活动是指人的意识领域的活动 ❖ 文学活动属于精神活动 ❖ 精神活动的形态具有多样性

大众文化概况

大众文化概况

⼤众⽂化概况第⼀章⼤众⽂化概述⼀、⼤众⽂化的定义:⼤众⽂化是以⼤众媒介为⼿段、按商品规律运作、旨在使普通市民获得⽇常感性愉悦的体验过程,包括通俗诗、通俗报刊、畅销书、流⾏⾳乐、电视剧、电影和⼴告等形态。

⼆、⼤众⽂化与⼤众媒介⼤众媒介与⼤众传播紧相关,实际上是指⼤众传播媒介。

⼤众传播是指职业传播者使⽤⼤众媒介、在⼴泛的传播对象中⼤量、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以便施加影响的过程。

相应地,⼤众媒介是指⼤众传播得以进⾏的专业机构和技术。

⼤众媒介通常包括两类:机械印刷媒介(如报刊、书籍和杂志等)和电⼦媒介(如⼴播、电影、电视和⽹络等)。

(1)⼤众媒介的应⽤推动了⼤众⽂化的发展。

(2)⼤众媒介对于⼤众⽂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众⽂化的特征]⼤众⽂化有如下特征:第⼀,⼤众媒介性。

这是指⼤众⽂化以⼤众媒介为主要传播媒介,具有这种媒介所规定的特点。

第⼆,商品性。

这是指⼤众⽂化具有由⽂化产业制作的供公众消费的商品的属性。

第三,流⾏性。

⼀种⼤众⽂化⽂本在开初总是善于吸收⾼雅⽂化⽂本和民间⽂化⽂本等的某些特点,创出原创性新模式,随即迅速地通过批量化⽣产⽽流⾏,在⼀定时段的⼀定公众群体中风⾏开来,形成时尚潮流。

流⾏,真是⼤众⽂化的必然特征之⼀。

第四,类型性。

第五,娱乐性。

⼤众⽂化⽂本⽆论其结局是悲是喜,总是追求⼴义上的愉悦效果,使公众的消费、休闲或娱乐渴望获得轻松的满⾜。

第六,⽇常性。

与欣赏⾼雅⽂化带有更多的个体精神性不同,公众对于街头⼴告、电视剧、流⾏⾳乐、时装、畅销书等⼤众⽂化的接受,是在⽇常⽣活的世俗环境中进⾏的。

四、⼤众⽂化中的多元互渗景观在⼤众⽂化⽂本中,常常可见出主导⽂化、⾼雅⽂化和民间⽂化的因⼦,从⽽出现⼤众⽂化的多元互渗景观。

⼤众⽂化的多元互渗有着丰富复杂的表现,简要的说有以下三种形态。

第⼀,⼤众⽂化的主导。

⼤众⽂化要真正在当前我国社会中产⽣合法性作⽤,就需要遵循或不违反主导⽂化的规范。

第⼆,⼤众⽂化的⾼雅化。

大众文化概论

大众文化概论

大众文化概论论文—详解网络流行语学院:姓名: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上网的人数越来越多,网民群体逐渐出现多元化倾向,网络成为人们信息沟通、态度表达的一种重要途径。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是网络发展的必然阶段,一个社会流行的新词语可以清晰地洞悉当时社会发展的脉络。

(一)网络流行语概念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

他有两大特征:一是年轻化,二是有文化。

网络语言是以因特网为媒介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方言的变体。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网络语言中,它不仅将口语和书面语融合,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融合,而且还将各种无法以汉字表示的情态,以一定的形式在电脑屏幕上表达出来,形成了网络语言特有的形式和风格。

作为一种新兴文化,它及时地反映了当今社会群体的语言文化特点。

(二)网络用语的几种类型语句型:以独立语句的形式出现,但是从字面上看却难以理解,往往贬义居多。

单词型:以人名、名词、动词来表示一种社会现象,或者是用正常的意思的谐音来表示该词或者该词的引申词。

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

字母型:完全由字母组成,可以分为汉语拼音缩写(或英文)和象形两种。

数字符号型:用数字代替文字或由非文字的特殊符号组配而成,部分与文字组合来表达涵义。

(三)网络流行用语产生的原因分析1.网络技术的推动。

2.网上交流,自由无拘。

3.为了沟通的方便,大家达成的共识。

4.年轻群体的存在,语言创造性增强。

(四)网络流行语对社会产生的正负效应网络流行语产生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但它以现实社会为背景。

因此,它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渗透。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存在两面性,网络流行语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也存在正效应和负效应。

网络流行语给社会带来的正效应:社会历史的记录者。

“打酱油”、“躲猫猫”、“做人不要太CNN”,这些特殊、简单、幽默的语言背后,都蕴涵着或者复杂或者重大的新闻事件。

在这些事件中,有些体现国际关系的改变,有些记录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有些在展示经济方向的变革。

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

就文化的审美而言,大众文化突破了艺术与非艺术、审美活动与日常生活的界限。在以往很长的历史时期, 美和艺术都疏离普通民众;而在今天,借助于大众媒介、文化工业等手段,美和艺术普及化了,审美的经典性与 日常性从针锋相对走向了和谐统一,原先遭受经典美学打压的欲望、诱惑、利益等被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处于 文化中心或热点的不再是传统的经典艺术,流行歌曲、电视连续剧、广告、时装、模特表演、网络文学、畅销书 以及动漫、网上视频、网络游戏、手机视频、手机短信等审美形式不断涌现。
2004年,杨臣刚的网络爱情歌曲《老鼠爱大米》一夜走红,不仅迅速占领了mp3下载排行榜榜首,并且创下 互联网有史以来同一首歌同一时期1亿人次的最高点击率。正是因为网络媒介的平台,为面广量大的受众群体提供 了传播的条件,以至一时间,大城市小乡镇,街头巷尾、校园内外,到处传唱《老鼠爱大米》。由此可见,利用现 代大众传播媒介,成批地制作和传输大量信息并作用于受众,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特点。
关系
一、先进文化能发挥对大众文化的导向作用
1.文化建设是“先进性”与“大众性”的统一。一方面,先进文化只有在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时才能实现其 功能和价值。文化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必须植根于群众的生活中,必须深入到大众的心理层面,塑造正确 的价值观,从而对整个社会发生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广大群众是创造、实践和享受文化的主体。大众文化的 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一个社会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
它既是一个社会整体文化发展状态和程度的标志,也是一个社会的文化是否成熟的标志,更是文化进一步发 展、创新的基础和环境,直接决定了文化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的方式和质量。因此,先进文化建设就是建设先进的 大众文化,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就是大众文化的前进方向。
2.大众文化在先进文化的行列中占据着较重要的位置。这是由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先进性决定的。因为,大 众文化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文化的封闭状态和单一格局,实现了文化的大众性与共享化,促进了文化市场的繁 荣与文化产业的形成,扩大了文化的受众群落与传播空间,密切了文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强了现代意识与 时代精神。

第一章 大众文化概述

第一章 大众文化概述

• “性灵”说
袁枚《随园诗话》:“诗者,人之性情 也。” “诗难其真也,有性情而后真”, “诗者,心之声也,性情所流露者也”。

• “神韵”说
王士禛提倡神韵说,要求诗歌“天然澄 淡”、“风神韵致”,“不着一字,尽 得风流”,强调“兴会神到”、“得意 忘言”。
• “出入”说
王国维《人间词话》:“诗人对宇 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 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 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 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科学.人文科学.文学(艺)学
文学史
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文学活动论
文学活动 本质论
文学作品 构成论
文学理论
文学创作论
文学接受论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四环节)说
世界
读者
作家
作品
艾布拉姆斯 M.H.Abrams
• 综合示意图
文学文化学 文学社会学 文学价值学 文学价值 文学活动 文学消费
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
文学作品
文学接受
思考题
思考问题 1.学习文论的目的。 2.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 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 学理论的性质。 3.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 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卡西尔 Ernst Cassirer 1874 —1945
信息学视角:文学信息学
• 文学从创作到作品发表是一种特殊 的(审美的)信息传播 • 文学接受是审美信息的接受和对创 作的反馈
• 以上四种形态关系图
文学活动
文学创作 文学作品
文学符号学 文学心理学

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热点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世界全球化的深入,文化的发展也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发展形式,而大众文化的兴起确是对当前社会的极大反应,对此我们可以深入的研究一下大众文化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以便更好的对未来文化发展趋势有个更清楚地认识。

关键词: 大众文化大众文化状况价值评定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抗》一书中。

主要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

一般来讲,大众文化就是大众所创造并欣赏的一种普及文化;它主要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

(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把由大众传媒引导的消费概括为“一个符号参照另一个符号,一件物品参照另一件物品,一个消费者参照另一个消费者)它是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后的产物。

中国的大众文化崛起于20世纪后半叶。

它伴随着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而觉醒,植根于市场经济的沃土而成长,在短短的不到20年的时间里,便迅速壮大为与来自官方的主流文流文化、来自学界的精英文化并驾齐驱、三足鼎立的社会主干性文化形态。

它的发展壮大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格局,积极影响了国民人格塑造和社会发展面貌,但也引发了多重社会效应和多种不同的评价和议论,这促使人们不得不去思考它的价值、效应及其发展控制问题。

中国大众文化的现状:改革开放以后,大众文化逐渐通过一些现代传媒方式进入中国人的文化生活。

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刚刚开始有录音机,那时一些人通过一些走私的方式把港台的录影带传入大陆,最初传入的主要是港台的爱情歌曲,包括邓丽君的歌曲。

在生活中,讨论爱情问题,传播言情小说。

唱爱情歌曲,这本身是人的正常的文化需要,不应该对它限制和阻止,如果我们阻止这些是违背人的文化需要的。

第一讲大众文化

第一讲大众文化

3、当下性与思想的深度 娱乐也需要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总结:
大众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 也是一种经济现象、政治现象。
❖ 小品 ❖ 80后美女作家 ❖ 影视 ❖ 流行音乐 ❖ 电视节目
女子十二乐坊在演出
女子十二乐坊在演出
super star s·h·e
笑就歌颂,一皱眉头就心痛. 我没空理会我,只感受你的感受. 你要往哪走?把我灵魂也带走,它为你着了魔 留着有什么用?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 我只爱你,you are my super star 你主宰,我崇拜,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爱你, you are my super star
❖ 因工作、学习压力大而引起的紧张心理释放
❖ 从现代人自身看,他们面临着来自家庭、社会 乃至自身发展等方面的沉重心理压力,心理犹 如一张长时间绷紧的弦,在逆反心理作祟下,迫 切需要找到一个释放的空间。这时他们心里 所想的就是“只要快乐就行”。而影视作品 特别是其中娱乐化的影视作品,正好给他们一 个反抗权威、释放紧张的机会和空间。在欣 赏轻松、生活化、情绪化的过程中得到了暂 时的缓解。
的娱乐满足。曾有人愤怒地指责中国电视为 “弱智电视”,意指中国电视节目彻底放弃了 思考而一味嬉闹娱乐,颇有侮辱观众智慧之嫌。 但挨骂归挨骂,基于大众文化的复制性和快节 奏、猎奇性,恰巧迎合了现代人所具有的从众、
求新、求异和好奇等审美心理特质和相应的 生活方式,中国大众文化还是游离于文化边缘 地带继续“娱乐”着,被需求着。
大众文化与政治、经济、文化 有着密切的关系
❖ 大众文化与政治的关系:
❖ 大众文化是一种具有特殊政治功能的文化。 一方面,大众文化总是顺应一定的社会意识形 态潮流,通过满足人们各种隐秘欲望来实现其 利润要求;另一方面,大众文化又要让其消费者 产生不同于社会意识形态潮流的个性幻觉,为 其提供抵抗甚至颠覆各种现实价值秩序的感 觉。于是,大众文化就成为一种悖论性的政治 文化:顺应和抵制并存,并通过这种顺应与抵制 的复杂交织,形成大众文化的快感政治。

大众文化资料整理

大众文化资料整理

大众文化资料整理:一.大众文化的定义:【重要概念整合】(1)大众文化是借助大众传媒而流行于大众之间的通俗文化(2)马尔库塞和霍克海默把大众文化概括为“肯定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特征是通过为人们提供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幻想的精神世界而平息社会的内在反对性和反叛欲望,通过使人们在幻想中得到满足而美化和证明现存秩序,为现实辩护。

(3)阿多尔诺和霍克海默把大众文化概括为“文化工业”,他们在《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中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用于指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商品化了的、非创造性的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在推销文化商品的同时操纵了大众意识。

(4)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西班牙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抗》一书中。

主要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

(5)它主要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

它是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后的产物。

是当代大众大规模地共同参与的当代社会文化公共空间或公共领域,是有史以来人类广泛参与的,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事件。

(6)特点:首先,大众文化是一种技术性、商品性的文化。

其次,大众文化是一种标准化的文化。

再次,大众文化具有一种潜在的强迫性。

再有,大众文化是一种视听文化、娱乐文化。

1、属性的商品化2、传播的媒介化3、审美的日常化4、形式的娱乐化5、趣味的时尚化【个人归纳】——总结(定义与特点相结合):1.大众文化的传播对象是:大众;流行于大众之间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是当代大众大规模地共同参与的当代社会文化公共空间或公共领域,是有史以来人类广泛参与的,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事件;由此大众文化具有通俗化(即审美日常化)的特点:就文化的审美而言, 大众文化突破了艺术与非艺术、审美活动与日常生活的界限。

【学习课件】第一章大众文化概述

【学习课件】第一章大众文化概述

文学作品 构成论
文学创作论
文学接受论
完整版ppt
5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说
世界
读者 作家
作品
艾布拉姆斯 M.H.Abrams
完整版ppt
6
二、文学理论应有品格
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 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 ➢ 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
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 一种意识形态 ➢ 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
完整版ppt
7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形态
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 依据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完整版ppt
8
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
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
➢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
完整版ppt
9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文学哲学 文学社会学 文学心理学 文学符号学 文学价值学 文学信息学 文学文化学
完整版ppt
17
“物感”说
➢ 《毛诗大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 动于中而形于言。”
➢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 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 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第一编 导论
完整版ppt
1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完整版ppt
2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完整版ppt
3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文化概述
整个经营阶层的激荡和言辞己逐步得到平息、民众在商品
化的社会中逐步找到了自己的身份和主体,不再听凭知识分子的启蒙和引导。

”市场经济成为社会的中心,使得精神文化高高在上的地位发生动摇,一个世俗化的时代来了。

务实趋利的人生不再需要神圣的训导者,
精英文化的启蒙地位被消解,人文知识分子边缘化。

第一阶段大众文化发展的序幕,这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 年代初,这是中国大众文化发展的序幕。

这期间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以港台歌曲的流行为主,通俗小说、电视剧、商业广告为先导的大众文化产品大量涌入大陆。

70 年代的录音带
和录音机为流行歌曲的传唱和流行创造了条件,从而带动了流行歌曲的发展。

80 年代初,国内开始建立录音制品出版社,年第一家营业性
1984
的卡拉0K第一家音乐茶座、第一家营业性舞厅等纷纷在上海出
现,文化演出公司也得以建立,恢复了外国音乐的广播节目,使群众的文化消费市场逐步得到恢复。

由于这个时期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不少人对大众文化这种形式还有不少的心理距离,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态欲拒还迎,持着
种徘徊观望的心态。

正如陈晓明指出的那样,这个时期的大众文化“以自己的特有的方式参与到对革命文化高度的政治化、公式化、群体化、表演化的反叛进程,支配了大陆思想领域的解放
运动,满足了从文化废墟上缓缓站立起来的人的精神饥渴:这些
曾经被诅咒为资产阶级的靡靡之音,在改革开放的最初岁月里,
却成为寻求个人情感慰藉的理想方式。

80 年代的大众文
化洋溢着解放的激情和温馨的浪漫,它有着朦胧的美感。

第二阶段大众文化迅速发展。

这个阶段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到90 年代初期,大众文化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扩散。

总体而言,80 年代中国的文化倾向是张扬高雅的精英文化,即对诗歌、小说,甚至哲学、美学加以诗化、浪漫化、纯粹化,但大众文化也已经成为另一条文化主线。

在港台大众文化大举入侵大陆的同时,大陆的大众文化也迅速走向规模化,从最初对港台的生硬模仿到自主创造。

与此同时,随着国门打开,来自欧美的诸如好莱坞电影、卡通画报等一类的大众文化也登堂入室,成为大众文化的景观。

崔健的摇滚、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电视剧《霍元甲》,以及霹雳舞,王朔热、君子兰热、魔方游戏、琼瑶小说、人体油画艺术展等等都成为这个时期的大众文化时尚。

这一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开展,文化部门开始探索改革的路子,文化工作者的生存意识、商品意识、竞争意识大为增强。

面对日益发达的文化市场,文化工作者逐步摸索出“以文补
文”“多业助文”等多种经营模式,开始尝试性地调整和转换文
化体制。

1985 年以后,中国文化领域里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公
众的文化消费特征越来越朝着娱乐型、多样性;可参与性的方向
发展,在城市公众中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化形态,几乎都是娱乐性、消费性的都市消费文化。

第三阶段大众文化迅速膨胀。

这个阶段从20 世纪初90 年代中后期到2000 年,此时大众文化迅速膨胀,并向主导文化和精英文化领域急剧扩张。

第四阶段大众文化的新活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传媒高科技发展,以及媒介产业化和休闲时代的到来,为大众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的大众文化产品进入中国的门槛降低,本国的文化产业也逐渐形成规模,商业化运作也日趋成熟,政府为大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政策上对大众文化进一步扶持。

网络聊天、手机短信、出旅游、休闲杂志、网吧、茶吧、黄金周、娱乐选秀、超级女声、恶搞、草根等等,时尚的步伐逐步加快,文化的个性化色彩愈加浓厚。

总之,大众文化在中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既出现了众多中国本土文化的烙印,还出现了诸多不适应中国文化的外国文化的基质。

这些文化因素充斥在中国文化中产生了一系列有利的和不
利的影响。

大众文化现如今在中国呈现欣欣向荣之势,并且未来还将可能继续发展壮大和繁荣,但在发展壮大繁荣的同时,可避免地出现了
也不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情色文化的泛滥,语言的杂乱不堪,大众
思维方式的诸多转变等等,因此,如此引导大众文化朝向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才是当前文化界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目前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