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教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教案
主讲人:谢明仁教授(文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教材:《中国文学史》第一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教学总时数:70—75节
注:打有“*”号的是每节教学重点中的重点及难点。下同
总绪论
一、教学要求:
从方法论上了解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方法,了解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现代意义和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
2、中国古代文学的演进过程;
3、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三、参考书目和资料:
1.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
2.余冠英等主编:《中国文学史》
3.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
4.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5.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发展简史》
6.六省市十一院校:《中国文学简史》
7.林传甲:《中国文学史》
8.章培恒:《中国文学史》
9.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
10.胡适:《白话文学史》
11.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1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13.胡国瑞:《魏晋南北朝文史》
14.郭预衡:《中国文学史长编》
15.范文澜:《中国通史》
四、教学总时数:3 学时
第一节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
一、教学要求:
了解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容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文学史”这概念。
我们认为:文学史是人类文化成果之一的文学的历史。
*2、“文学史”和“文学史学”这两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3.粗略了解代表中国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年代文学史著作的代表作。
1、林传甲《中国文学史》清光绪三十年(1904)滥觞之作
2、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上海中华书局1918年初版
3、胡适《白话文学史》上卷上海新月书店1928年初版
4、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北平朴社出版部1932年初版
5、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出版
6、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以上教材分别代表了20、30、40、50、60年代文学史著作所能达到的水平。7、章培恒、袁行霈等主编的新文学史著作。
*4、了解什么是“文学的本位”这概念的“三个层面”及“两翼”。
文学史研究的三个层面:
1、社会政治、经济背景。
2、文学创作的主体
3、作品
文学创作是文学史的主体,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是文学史的一翼,文学传媒是文学史的另一翼。所谓文学本位就是强调文学创作这个主体及其两翼。
*5、注重“史学思维”和“文化学视角”的两个方面的切入。
描述和评价不仅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习惯,而且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补充介绍:(二)、历史的二重性理论简介
1、历史存在于过去的时空之中,这是历史的第一重存在。
2、历史存在于人们的理解之中,这是历史的第二重存在。
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绛洞花主〉小引》人们在声称以“实在的”历史为依据时,实际上是在运用某种“解释”。
【法】马克·加博里约《结构人类学和历史》
6、初步了解文学史著作的当代性和文学史“史料学”这一学科分支。
三、教学时数:1学时
第二节中国文学的演进
一、教学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和变化过程的各种因素及具体内容。
二、教学重点:
1.文学演进的外部因素;
*2.文学演进的内部因素:
①具体表现的三个方向。
文体发展的不平衡。朝代的不平衡。地域的不平衡。
②俗与雅的问题。
③各种文体的渗透和交融。
④复古和革新的渗透和交融。
⑤文与道的离合。
三、教学时点:1学时
第三节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一、教学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分期及其概况。
二、教学重点:
1、本教材有关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三古七段”。
(一)、三古、七段之分:
1、上古期:先秦两汉文学(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文学
第二段:秦汉文学
2、中古期:魏晋—明中叶文学(公元3世纪—16世纪)
第三段;魏晋—唐中叶文学(天宝末年)
第四段:唐中叶—南宋末文学
第五段:元初—明中叶文学(正徳末年)
3、近古期:明中叶—五四运动文学(公元16世纪—20世纪初)第六段:明嘉靖初—鸦片战争文学(1840年)
第七段: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文学(1919年)
2、中国古代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可以分解为九个方面。
3、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文学概况。
先秦文学:1、要注意四个问题。
2、特点:巫史不分。文史哲不分。
秦汉文学:1、创作主体的变化。
2、作品的变化。
3、统治思想的变化。
三、教学时数:1学时
第一编先秦文学
绪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先秦文学发展变化的社会背景和文学的基本面貌。
一、教学重点:
1、中国文学的源头。
2、先秦文学的形态。
3、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4、先秦文学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三、教学总时数:4学时
四、参考书目和资料:
1.郭沫若:《青铜时代》,《奴隶制时代》,《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2.司马迁:《史记》
3.班固:《汉书》
4.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5.徐北文:《先秦文学史》
第一节中国文学的源头
一、教学要求:
了解中国文学的源头和产生的简况及其“三位一体”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