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浙江会考篇目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苏教版知识点

高三语文苏教版知识点

高三语文苏教版知识点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高三年级语文必修五知识点字词:沉闷、梦幻、嫦娥、诞生、落伍、翌年、酝酿、苛刻、横亘、辉煌、蓊蓊郁郁、弥望、袅娜、羞涩、渺茫、霎时、宛然、脉脉、酣眠、参差、斑驳、峭楞楞、倩影、梵婀玲、妖童媛女、鹢首徐回、棹、纤腰、敛裾、嬉游、消受、独处、琐屑、踱步、混沌、混水摸鱼、潭柘寺、皇城人海、一椽、驯鸽、落蕊、落寞、啼唱、嘶叫、歧韵、颓废、散文钞、猗郁、蕈菌、葱茏、婆娑、淅沥、瞥见、移徙、陆蠡、氓、蚩蚩、愆期、将子无怒、垝垣、尔卜尔筮、咎言、载笑载言、于嗟鸠兮桑葚、犹可说也、其黄而陨、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帷裳、罔极、靡有朝矣、咥笑、夙兴夜寐、隰则有泮、玁狁、不遑、靡盬、孔疚、骙骙、小人所腓、象弭鱼服、雨雪霏霏、信誓旦旦成语: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信誓旦旦:誓言诚恳可信。

涸辙之鲋: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急不暇择:因过于急切而来不及选择。

惊天动地:①形容声音特别响亮;②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苏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共100页PPT

苏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共100页PPT
苏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 梳理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你的阅读

苏教版高一文言文知识点

苏教版高一文言文知识点

苏教版高一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苏教版高一文言文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

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点1. 词语的辨析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仔细辨析。

比如,“有”在古代可以表示存在、拥有等含义,“不若”表示不如、“侪”表示同辈等。

2. 文法文言文的文法与现代汉语的语法有很多差别,比如语序、时态、语气等方面。

掌握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对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文非常重要。

3. 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广泛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比如比喻、夸张、倒装等。

了解和掌握这些修辞手法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美感。

二、文言文鉴赏知识点1. 名篇赏析苏教版高一的文言文教材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名篇,如《孟子·离娄上》、《离骚》等。

通过仔细品读、分析这些名篇,可以提高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理解,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古文背诵背诵古文是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方法,苏教版高一的文言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古文,如《文选·韩诗外传》中的《昆仑》、《座右铭》等。

通过反复背诵这些古文,可以提高对古代汉语的熟悉程度,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三、文言文写作知识点1. 古文仿写通过仿写古文,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己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简短的古文,依照其格律和写作风格,加以仿写。

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对古代文学的理解,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

2. 古文翻译翻译古文是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之一。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水平的古文进行翻译练习,逐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总之,苏教版高一的文言文教材涵盖了丰富的知识点和篇目,通过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可以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希望以上介绍的文言文知识点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苏教版教材文言基础知识整理(综合版)

苏教版教材文言基础知识整理(综合版)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整理(一)实词部分必修一1、学不可以已.:停止2、木直中.绳:合于3、博学..乎己:广博的学习,参:检验。

省:反省,省察。

..而日参省4、而绝.江河:横渡5、君子生.非异也,“性”:天赋,资质。

6、风雨兴焉.:从这里7、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难道8、是故无.贵无贱无论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宾前10、爱其.子自己11士大夫之族.类12、君子不齿..不屑一提13、郯子之徒..这些人14、作《师说》以贻.之。

赠送15、纵.一苇之所如.任凭,往1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凭”凭空17、渺渺兮于怀(句式)主谓倒置18、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动19、正襟危.坐端正20、而今安在哉(句式)宾前21、而天地曾不能一瞬..一眨眼22、则施施..而行缓慢行走23、到则披.草而坐拨开24、梦亦同趣.“趋”,往,赴25、缘.染溪,沿着26、游于是..乎始从此27、外与天际.交会28、故为之文以志.记必修二1、非兵.不利兵:兵器2、子孙视.之不甚惜视:对待3、较秦之所得其实..百倍其实:它实际上4、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完:保全5、思厥.先祖父..厥:其祖父:祖辈父辈6、暴秦之欲无厌.厌:满足7、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判:分清8、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亲附亲近9、可谓智力..孤危智力:智谋力量10、此言得.之得:适宜得当11、暴.霜露,斩荆棘暴:暴露“冒着”12、洎.牧以谗诛洎:等到13、始速..祸焉始:才速:招致14、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再:两次却,使……退却。

15、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天数命运16、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跟随旧事旧例17、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殆:将要18、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终,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坚持到底。

19、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名词活用作动词,礼遇,以礼相待。

20、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向:先前使:假使21、率.赂秦耶率:全都22、诚.不得已诚:确实实在23、举.以予人举:全部24、固.不在战矣固:本来25、各抱.地势抱:适合,随着。

苏教版高中语文学考复习之课内文化常识整理

苏教版高中语文学考复习之课内文化常识整理

整理者:尹瑞文
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
霜天:深秋
寥廓:广阔的宇宙
百侣:很多的同伴
书生:青年学生
意气:意志和气概(古今同义)
指点:评论(古今异义)
激扬:激浊扬清
文字:文章(古今同义)
万户侯:汉代爵位名称,后泛指权贵。

击水:游泳
《劝学》
青:靛青,一种染料
蓝:蓝草
绳:墨绳
轮:车轮
规:圆规
金:刀剑
砺:磨刀石
舆:车
神明:精神
圣心:圣人的心境
跬步:半步
骐骥:良马
驽马:劣马
埃土:细土
六跪:六只脚
《师说》
韩愈:字退之,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谥“文”,曾任吏部侍郎,故后人又称韩文公、韩吏部。

昌黎:地名,韩愈的故乡
句读:句子中需要停顿的地方,此处泛指文字的诵读。

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巫医:从事祝祷、占卜、医生行当的人。

乐师:乐工
百工:各种手工艺人
郯子:春秋时郯国国君,孔子曾向他请教官职名称的由来
苌弘:周朝大夫,孔子曾向他请教音乐
师襄:鲁国乐官,孔子曾向他学习弹琴
老聃:老子,孔子曾向他请教有关“礼”的知识
三人行:多人同行
六艺:即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字子厚,山西河东人,故世人称之柳河东。

本篇为《永州八记》之首。

苏教版高中语文浙江会考篇目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

苏教版高中语文浙江会考篇目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

会考篇目文言文劝学一虚词1.而(1)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2)吾尝肢而望矣(连词,表修饰)(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连词,表转折)(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连词,表转折)(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连词,表转折)(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承接)(10)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2.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 3.之(1)青,取之于蓝(代词,代靛青)(2)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4)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词,代“冰”)4于(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比)(3)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二、实词1.通假字(1)鞣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2.古今异义(1)鞣以为轮:把……做成(2)金就砺则利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3.词类活用(1)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动词使动用法,使……弯曲)(2)其曲中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弯曲的弧度)(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日)(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水)(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6)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7)輮使之然也(动词作名词)(8)不能十步(名词作动词,跨十步,至十步)(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词作状语,每日)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2.省略句(1)輮(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3.变式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状语后置)(3)善假于物也(状语后置)(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四、重点语句翻译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要点总结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要点总结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要点总结高二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要点总结一1、李白,盛唐诗人,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

现存诗歌九百多首,人称(诗仙)。

他的诗歌想像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彩瑰丽,语言清新自然,是继屈原之后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杜甫曾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大约作于742年。

诗歌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形势,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

末段寄寓了对蜀中军阀可能割据叛乱的隐忧,意在警戒*者在形式险要之处应当好好地用人防守。

诗歌句式以七言为主,杂以其他长短句。

3、杜甫,字(子美),后世称为(杜工部)。

他生活中唐朝由盛而衰的时代,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历经战乱,因而能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

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刻,意境开阔,后世称(“诗史”),代表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

其诗形成了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他被后人称为(“诗圣”)。

4、《秋兴八首》(其一):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诗歌通过对巫山巫峡萧瑟的秋景的描写,引发对国家盛衰和个人身世的感叹,抒发了作者忧国思乡之情和孤独寂寞之感。

《咏怀古迹》(其三):《咏怀古迹》是杜甫以夔州或夔州附近有遗迹的五位古人(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庾信)的身世遭遇为材料,发掘古人的情愫,抒发自己的感慨。

本诗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书写自己的情怀。

《登高》:诗人在垂暮之年,在深秋时节,独自登高远望,纵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谓壮怀激烈,慷慨悲歌。

诗中有对漂泊生涯的感叹,有对老弱多病的嗟伤,但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执着。

让人感受到诗人忧国忧民、感时叹逝的博大胸怀。

此诗被后人推崇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5、白居易,中唐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

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新乐府,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

新乐府专门“刺美见事”,“歌诗合为事而作”,所以作者的《新乐府》50首全都列入“讽喻诗”,这些诗歌广泛深刻地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统治者的种种罪行,反对穷兵黩武,为妇女鸣不平,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点整理(高考复习指导)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点整理(高考复习指导)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点整理(高考复习指导)必修一《劝学》一、实词学不可以已輮以为轮,其曲中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二、虚词吾尝终日而思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用心一也三、句子翻译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师说》一、实词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作《师说》以贻之二、虚词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其皆出于此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三、句子翻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拘于时,学于余。

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赤壁赋》一、实词七月既望举酒属客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击空明兮溯流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杯盘狼籍不知东方之既白二、虚词侣鱼虾而友麋鹿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相与枕藉乎舟中三、句子翻译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渺渺兮予怀《始得西山宴游记》一、实词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醉则更相枕以卧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望西山,始指异之。

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箕踞而邀虚词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到则披草而坐句式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苏教版高中语文浙江会考篇目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1

苏教版高中语文浙江会考篇目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1

会考篇目文言文劝学一虚词1.而(1)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2)吾尝肢而望矣(连词,表修饰)(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连词,表转折)(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连词,表转折)(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连词,表转折)(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承接)(10)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2.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 3.之(1)青,取之于蓝(代词,代靛青)(2)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4)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词,代“冰”)4于(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比)(3)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二、实词1.通假字(1)鞣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2.古今异义(1)鞣以为轮:把……做成(2)金就砺则利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3.词类活用(1)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动词使动用法,使……弯曲)(2)其曲中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弯曲的弧度)(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日)(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水)(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6)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7)輮使之然也(动词作名词)(8)不能十步(名词作动词,跨十步,至十步)(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词作状语,每日)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2.省略句(1)輮(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3.变式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状语后置)(3)善假于物也(状语后置)(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四、重点语句翻译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 苏教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 苏教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一:文言实词文言常用实词的特点1、单音性——单音词占绝大多数,双音词主要是联绵词、叠音词、象声词、偏义复词以及外来词,为数不多。

2、多义性——这和现代汉语的一词多义原则上是一样的,但现代汉语用几个不同的词来表达的意义,在古代汉语中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

3、近义性——现代汉语中有不太区分的概念,古代汉语中可能分得很细,形成一系列近义词,如关于“看”的动词有20多个;“马”的名词也有20个以上。

4、活用性——可以按习惯临时改变语法功能,用作其他词类,名词可用作动词、副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又可以活用为名词,又有使动、意动等特殊的动宾处置关系。

5、通假性——用语音相同,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一)古今异义1、词义的扩大。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

②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③寡助之至,亲戚..畔之2、词义的缩小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沛公居山东..时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古之学者..必有师3、词义转移: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②颜色..不少变③秋天..漠漠向昏黑④上初即位,富于春秋..⑤因为..长句,歌以赠之⑥戊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⑦兔走.触株,折颈而死4、词义弱化: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约束古义:盟约。

今义:限制。

②吾羞.,不忍为之下羞古义:羞愧、感到耻辱。

今义:害羞、不好意思。

5、词义强化:6、感情色彩变化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东家有好女,可怜..体无比可怜:这里是可爱之意,褒义词,今意是令人怜悯之意,多含贬义。

②牺牲..玉帛,弗敢专也牺牲:这里是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中性词,现在指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其他利益,褒义词。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浅,今天表示品德低下。

④天下云集响应..响应:这里是像回声一样应和,中性词,现在指积极听从号召,褒义词。

高语文资料苏教版文言文必修梳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

高语文资料苏教版文言文必修梳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

高一语文资料:苏教版文言文必修四梳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高一语文资料:苏教版文言文必修四梳理文言文必修四梳理季氏将伐颛臾ﻭ一、实词ﻭ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用兵)ﻭ2、无乃尔是过与(责备)ﻭ且尔言过矣(错)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过错)3、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这,语气词)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施展担任)ﻭ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搀扶盲人走路的人)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辅佐)ﻭ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痛恨,托词)7、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德以来之,(使—来)既来之,则安之。

(既然,使-来,使—安定)ﻭ二、词类活用ﻭ(1) 使动用法。

既来之,则安之(使……来、使……安定)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使……来)ﻭ(2) 名词作动词。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托辞,找借口)ﻭ三、虚词1、而ﻭ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却)ﻭ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并列)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并列)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却)ﻭ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却)ﻭ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并列)ﻭ2、于ﻭ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对)ﻭ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从,在)固而近于费(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在)3、为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成为)何以伐为.(语气词)ﻭ4、之ﻭ既来之,则安之。

(代词)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的)ﻭ四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1。

句ﻭ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语气词“也”,表)2.疑问句(1)求!无乃尔是过与(疑问语气词“与",表疑问)ﻭ(2)何以伐为(疑问代词“何"与句末语气词“为”,表反问)(3)是谁之过与(疑问代词“谁"与疑问语气词“与”,表疑问)ﻭ3。

省略句ﻭ(1)昔者先王以(之)为蒙主(省动词宾语“之”,即颛臾)ﻭ(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国君)则**德以来之(省去主语“国君”)ﻭ(3)(国君)既来之,则安之(省去主语“国君”)(4)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之)也(省去宾语“之”)ﻭ4.倒装句ﻭ(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于颛臾有事,介词宾语后置)(2)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宾语前置)(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寡人之于国也一通假字ﻭ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苏教版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苏教版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苏教版高三总复习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文言文必修一梳理(一)劝学一、实词1、学不可以已(停止)2、金就砺则利(靠近,接近)草创未就(完成)诸侯各就国(回到封地)侯嬴乃谢客就车(登上)就极刑而无愠色(遭受)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快,引申为洪亮)4、而致千里(达到)则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送到)致意(表达)致食客三千(招引,引来)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牵连)5、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6、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7、用心一也(因为)用之所趋异也(因为)二、虚词1、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引出对象)2、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转折)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吾尝跂而望矣(修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修饰/转折)顺风而呼(修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因果)蟹八跪而二螯(并列)3、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气词)4、之青,取之于蓝(代词)輮使之然也(代词)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定中之间,无义)蚓无爪牙之利(定后标志)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三、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译: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译:(二)师说一、实词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难道)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矣(糊涂)3、作《师说》以贻之(赠送)二、常用词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2、是故无贵无贱(所以,因此)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一定)4、如是而已(罢了)三、虚词1、而人非生而知之者(承接)惑而不从师(转折)吾从而师之(承接)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并列)小学而大遗(并列)则群聚而笑之(修饰)2、之古之学者必有师(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取独)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取独)圣人之所以为圣(主谓取独)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前标志)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类,这一类)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作《师说》以贻之(代词)3、其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代词)其皆出于此乎(推测,大概)其可怪也欤(那)吾其还矣(祈使,还是)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祈使,一定)其孰能讥之乎(反问,难道)4、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比)而耻学于师(向)于其身也(对于)其皆出于此乎(从)不拘于时(被)5、乎生乎吾前(在)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词)其皆出于此乎(语气词)6、乃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7、焉犹且从师而问焉(代词)四、常见文言句式翻译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译:2、不拘于时(被动句)译: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2021年整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2021年整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一、通假字。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智慧)s4、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

)8、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僇.人。

(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游泳)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低于)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4、顺流而东.。

(东进)5、卧而梦.。

(做梦)6、故为之文.以志。

(写文章)7、外与天际.。

(交会)(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每天)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向上,向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向西,向东)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向南)5、日.与其徒上高山。

(每天)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三)形容词作名词。

苏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

苏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本研习
• 1、题目为何不直接用《西山宴游记》? • 明确:冠以“始得”暗含初次遭遇西山,透露出偶然而又惊 喜的心情,揭示了宴游西山的特别之处。二字既是游览线索 ,也是精神线索。 • 2、P87题2:类似标准的现代文阅读题,要从文本中确定答题 范围并捕捉有效信息 • 第一问解析:把握“始游”之前;可试为第一节分层,被贬 心境——漫游方式——漫游感受;关键词“以为”。 • 第二问解析:怪特应从“看到”起。对应文中位置。 • 第二问参考答案:从三个方面写其特立:数州的土地都在衽 席之下,由俯视写视野之广,突出西山是永州一带最高的山 。写眼底所见,由远视以对比手法写西 山的高峻;描写青山 白水与天相接,由环视所见强调西山的高耸形象。
奋起者宣称,生活的道路上险象环生,你准备做小草, 当然不会疯长成为大树。你准备做星星,当然不会爆发光亮 成为太阳。面对困难,惟有奋起,才能成就不朽之伟业。放 眼望去,惠灵顿将军俯身坐骑,神色凝重地向世人讲述着他 兵败后奋起的艰辛。吴士宏一袭白衫,神情肃穆地向我诉说 她是如何由一个被人误为“小贼”的清洁工一跃而起而成为 IBM这个世界顶级产业公司在华南分公司的副总裁。我惊愕, 我无言,我难以相信这天方夜谭般的故事。然而,这是事实, 这是选择奋起者收获了的丰硕果实。 死亡者以不死的灵魂向我诉说着生死大义。在唐山大地 震中割破血管换取三岁女儿生命的许克敏女士面带微笑说, 为了女儿,丢弃了自己的生命,我无怨亦无悔。为解救人民 而永远倒在了世纪的门槛前的潘坤骄傲地宣称,作为一名干 警,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而死,我死得其所,死而无憾。
《六国论》复习
• 一、文学常识 •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诗书。彼既老,犹 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唐宋八大家、“三苏”之 一(“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 眉共比高。” )。 • 《嘉祐集·权书》收10篇政论和史论,此第八 • 高考选文可能性分析(小,政论史论专业性较强) • 需重视之处:文学常识与相关文言基础知识,写作 借鉴(结构层次与论证方法,苏洵亡羊补牢式发愤 成功的案例),名句默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考篇目文言文劝学一虚词1.而(1)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2)(3)(4)(5)(6)(7)(8)(9)(10)2(1)(2)(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 3.之(1)青,取之于蓝(代词,代靛青)(2)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4)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词,代“冰”)4于(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比)(3)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1(1)(2)(3)(4)2(1)(3)(1)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动词使动用法,使……弯曲)(2)其曲中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弯曲的弧度)(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日)(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水)(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6)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7)輮使之然也(动词作名词)(8)不能十步(名词作动词,跨十步,至十步)(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日)三、文言句式1(1)(2)(3)2(1)(2)3(1)(2)(3)(4)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译文: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并且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6781、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2、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

4、小学而大遗:(古)小的方面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

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

78(113456(2123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3)道1、有碑仆道(名词,道路)吾师道也(名词,道理)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4、策之不以其道(名词,规律)5、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6、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345678(5123456(6)之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

取消独立性)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1011121234561余。

1.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6)(7)(8)3.之(1(2(3(4)(5)(6)(7)(8)(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5.于(1(2(3(4(56.也(1(2(3(4二、实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2.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4(5(6(73.(1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着作)(3)道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4.(1(2(3(4(5(6(7(8(9(101.(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省略句(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2)吾从(之)而师之3.变式句(1)而耻学于师(状语后置)(2)师不必贤于弟子(状语后置)(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4.被动句1.2.3.4.5.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闻知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赤壁赋》一、正音1、壬戌(rénxū)2、桂棹(zhào)3、余音袅袅(niǎo)4、幽壑(hè)56j īng11páo)151613123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5、方其破荆州(使动用法,使….被攻破,击破)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发)四、特殊句式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状语后置句)2、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句)3、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句)4、夫水,智者乐也。

(判断句)5、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被动句)6、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1(1(2(3(4(5(6(7)2.之(1(2(3(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6(7)(84.乎(1(2(3(4(5(61.(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缪(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3)凌万顷之茫然3.(1b(2b(3b(4b4.(1(2(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1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三、文言句式1.2.(1(2(3(4(53.(1(2(34.(1(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3)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4)渺渺兮予怀(主语后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四、重点语句翻译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译文:任凭小船在茫茫无际的江面上自由漂流,越过那浩荡渺远的江面。

3.4.5.1上)2、颠覆(古:灭亡。

)3、祖父(古:祖辈,父辈。

)4、后秦击赵者再(古:第二次)5、始速祸焉(古:招致)6、可谓智力孤危(古:智谋和力量)7、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古:前例、旧事)二、词类活用1、日割月削(“日”“月”,名词作状语)2、以地事秦(名词作动词,侍奉)345非1234或1234、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也许)《烛之武退秦师》一、虚词1.以(1)阙秦以利晋(2)焉用亡郑以陪邻(3)越国以鄙远(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5)敢以烦执事(6)以其无礼于晋2(1(2(3(43(1(2(3(44(1(2(3)因人之力而敝之(4)夫晋,何厌之有(5)是寡人之过也(6)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7)臣之壮也,犹不如人5.其(1)吾其还也(2)失其所与(3)又欲肆其西封(4)君知其难也(56(1(21(1(2(3(4(5(62(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4)贰于楚也3.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2)邻之厚,君之薄也(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4)越国以鄙远(5)阙秦以利晋(61(1(2(32(1(2(33(1(2(3)子犯请击之(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6)晋军函陵,秦军泛南4.变式句(1)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也(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4)夫晋,何厌之有四、重点语句翻译1234123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弃。

)5、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6、不者(“不”通“否”,否则。

)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8、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部。

)二、偏义复词1、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是偏义复词,偏“入”)2、孰与君少长?(“少长”是偏义复词,偏“长”)三、成语典故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23412345678妇女无所幸(宠爱、宠幸)幸故幸来告良(幸亏)军沛公军霸上(驻扎)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则吾斯役之不幸(幸运)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军营)卮酒安足辞(推辞)吾属今为之虏矣(将要)辞未辞也(告辞、告别)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如果)司命之所属也(掌管)坐而待毙(坐守)衡少善属文(撰写)杀人如不能举(如同、好比)沛公不胜杯杓(经得起)如沛公起如厕(去、前往)胜是故百战百胜,百善之善者也(胜利、战胜)固不如也(本来)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故谴将守关者(特意)之今者有小人之言(的)且为之奈何(对付)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结构助词,无义)为击破沛公军(替、给)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替、给/出谋)六、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在夜间,连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