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古玺印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自文库
什么是“印式”
• 从艺术学的立场,我们可以为“印式”作界定: 印式,作为篆刻艺术形式的规定或原则,是艺术家在 长期观照古代玺印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是艺术家基于中国 传统艺术观念对古代实用玺印形式的自觉选择,是艺术家 对篆刻这一独特艺术形式之理想与普适性标准的认知。 印式内化为篆刻家的艺术理念,外化为篆刻艺术的样 式与典范,既是篆刻技法诸因素融合一体的重要依据,也 是篆刻艺术理论诸方面赖以成立的基本范畴。
中国篆刻艺术史略
——印式生成演变与印式选择活用 ——印式生成演变与印式选择活用
辛 尘
概 说
• 对于艺术专业学生来说,学习篆刻史不是去死记时代、制度,而是要 了解并确立“印式”这一概念。 • 一部篆刻史,是“印式”生成演变史,更是“印式”选择活用史。 • 还原技法,究其本质,了解其稳定性与可变性。 • 了解既有的艺术成就,发现其艺术创作规律和发展规律。 • 研究风格如何形成,寻找适合自己的语言。 • 为品鉴、批评建立历史参照。 • 为理论研究寻找历史依据。
印章起源与“印式”的生成
• 商玺:小型范铸青铜器
印式之一:先秦古玺
• 玺:从金、从土、从玉
阴与阳 先秦地域文字
齐 玺 玺
楚 玺
燕
三 晋 玺 玺
秦
古玺印式分析
• 自由活泼的风神 • 多边形的古文字(字有体本,正与奇,留空的可能性) • 以行为单位与以格为单位的书写 • 字繁则大,字简则小 • 字行间的呼应关系
古玺印式分析
• 古玺产生最早,而古玺印式形成最晚。因为宋元人不识古 玺,认为“三代无印”。 • 古玺印式观念形成于明代后期。而此时基于对汉印、唐印 的理解的印式观念业已形成确立,这是明清文人篆刻难以 充分古玺印式之优长的根本原因。至于近现代,篆刻家虽 然重视古玺印式,但一方面对古玺文字认识困难,二是研 究时间较短,这一印式没有能像汉印印式、圆朱文印式那 样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篆刻史的遗憾。
古玺图例
古玺图例
古玺图例
古玺图例
古玺图例
古玺图例
古玺图例
古玺印式分析
• 显然,古玺印式之所以自然生动、富于变化,关键 在于它的写稿,如同晋唐人写简札,字字相承,行 行相应,正侧相生,无拘无束。绝非碑版刻锲的铭 石书,先立行格,填充文字,方块堆砌,平正排布。 即使分行、甚至分格,也因其自由书写意识而变化 无方。与制作工艺并无直接联系。 • 结行:中轴形,摇曳形,各有变化方式。(章法)
什么是“印式”
• 从艺术学的立场,我们可以为“印式”作界定: 印式,作为篆刻艺术形式的规定或原则,是艺术家在 长期观照古代玺印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是艺术家基于中国 传统艺术观念对古代实用玺印形式的自觉选择,是艺术家 对篆刻这一独特艺术形式之理想与普适性标准的认知。 印式内化为篆刻家的艺术理念,外化为篆刻艺术的样 式与典范,既是篆刻技法诸因素融合一体的重要依据,也 是篆刻艺术理论诸方面赖以成立的基本范畴。
中国篆刻艺术史略
——印式生成演变与印式选择活用 ——印式生成演变与印式选择活用
辛 尘
概 说
• 对于艺术专业学生来说,学习篆刻史不是去死记时代、制度,而是要 了解并确立“印式”这一概念。 • 一部篆刻史,是“印式”生成演变史,更是“印式”选择活用史。 • 还原技法,究其本质,了解其稳定性与可变性。 • 了解既有的艺术成就,发现其艺术创作规律和发展规律。 • 研究风格如何形成,寻找适合自己的语言。 • 为品鉴、批评建立历史参照。 • 为理论研究寻找历史依据。
印章起源与“印式”的生成
• 商玺:小型范铸青铜器
印式之一:先秦古玺
• 玺:从金、从土、从玉
阴与阳 先秦地域文字
齐 玺 玺
楚 玺
燕
三 晋 玺 玺
秦
古玺印式分析
• 自由活泼的风神 • 多边形的古文字(字有体本,正与奇,留空的可能性) • 以行为单位与以格为单位的书写 • 字繁则大,字简则小 • 字行间的呼应关系
古玺印式分析
• 古玺产生最早,而古玺印式形成最晚。因为宋元人不识古 玺,认为“三代无印”。 • 古玺印式观念形成于明代后期。而此时基于对汉印、唐印 的理解的印式观念业已形成确立,这是明清文人篆刻难以 充分古玺印式之优长的根本原因。至于近现代,篆刻家虽 然重视古玺印式,但一方面对古玺文字认识困难,二是研 究时间较短,这一印式没有能像汉印印式、圆朱文印式那 样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篆刻史的遗憾。
古玺图例
古玺图例
古玺图例
古玺图例
古玺图例
古玺图例
古玺图例
古玺印式分析
• 显然,古玺印式之所以自然生动、富于变化,关键 在于它的写稿,如同晋唐人写简札,字字相承,行 行相应,正侧相生,无拘无束。绝非碑版刻锲的铭 石书,先立行格,填充文字,方块堆砌,平正排布。 即使分行、甚至分格,也因其自由书写意识而变化 无方。与制作工艺并无直接联系。 • 结行:中轴形,摇曳形,各有变化方式。(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