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印临摹 篆刻授课计划
篆刻教学计划
篆刻教学计划一、引言篆刻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种独特形式,既有文化内涵又具观赏价值。
为了传承和发扬篆刻艺术,制定一份篆刻教学计划,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篆刻的基本技巧和艺术表达,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篆刻的历史和发展,并能够对篆刻的基本概念有准确的理解。
2. 掌握篆刻的基本技巧,包括握刀方法、刀法运用等。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和创造力,能够通过篆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4. 了解不同风格的篆刻作品,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欣赏水平。
5. 组织学生参与篆刻比赛和展览,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篆刻的历史和发展- 简述篆刻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分析不同历时期的代表性篆刻作品2. 篆刻的基本知识- 讲解篆刻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介绍篆刻所需的工具和材料3. 篆刻的基本技巧- 演示握刀方法及刀尖的使用技巧- 教授刀法运用,包括平刀、溜刀、扭刀等技术要点- 练习常用的篆刻笔画和线条的表现手法4. 创作与表达- 引导学生学习篆刻表达的方式和技巧- 组织学生进行主题创作,鼓励发挥个人创造力- 分享和讨论学生的作品,引导他们理解艺术背后的意义5. 艺术鉴赏- 展示不同风格的篆刻作品,从中领略艺术之美- 分析篆刻作品的形式、内容和表现手法-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四、教学实施1. 引入课程: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篆刻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 教学讲解:采用讲解、示范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将知识点和技巧传授给学生,并解答他们的疑问。
3. 实践练习:提供篆刻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熟悉和掌握篆刻的基本技巧。
4. 创作指导:根据不同的主题布置作业,指导学生进行个人创作,并对他们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5. 作品展示: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引导他们相互欣赏和评价,举办篆刻比赛和展览活动。
五、教学评估1. 每节课结束时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篆刻第一课课程设计方案
篆刻第一课课程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篆刻的基本知识、技巧和创作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知识目标:理解篆刻的起源、发展历史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掌握篆刻的基本技法,如刻刀的使用、字体的选择等。
2.技能目标: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篆刻作品,表现一定的艺术效果;能够对篆刻作品进行赏析,评价其艺术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篆刻的基本概念:介绍篆刻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篆刻的工具和材料:讲解刻刀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以及篆刻所需的材料。
3.篆刻的技法:教授篆刻的基本技法,如刻字、刻印、刻图案等。
4.篆刻的创作:指导学生进行篆刻创作,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5.篆刻的赏析:分析和学习篆刻艺术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篆刻的基本概念、技法和创作方法。
2.示范法:教师现场示范篆刻过程,让学生直观地学习。
3.讨论法:学生讨论篆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合适的篆刻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篆刻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和使用篆刻教学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4.实验设备:准备篆刻所需的刻刀、石头等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记录并评估其学习态度和表现。
2.作业:布置适量的篆刻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并提交,通过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考试:安排一次篆刻知识的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篆刻历史讲解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美术》教材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篆刻的历史、发展过程和艺术特点,掌握篆刻的基本技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篆刻的历史、发展过程和艺术特点。
2. 篆刻的基本技法。
教学难点:1. 篆刻艺术的特点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篆刻技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篆刻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作品的特点。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是如何制作的吗?它们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二、讲授新课1. 介绍篆刻的历史背景: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再到篆刻艺术的诞生。
2. 讲解篆刻的发展过程:从古玺、汉印、元明印、清印等各个时期的特点。
3. 分析篆刻的艺术特点:线条的优美、刀法的独特、布局的严谨等。
三、实践操作1. 教师示范篆刻的基本技法:刀法、布局、刻法等。
2. 学生分组练习篆刻,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篆刻的历史、发展过程和艺术特点。
2. 强调篆刻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你们掌握了篆刻的基本技法吗?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篆刻作品,互相交流心得。
二、拓展学习1. 介绍篆刻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如书法、绘画等。
2. 讲解篆刻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如商标、印章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篆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篆刻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2. 强调篆刻艺术的价值,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表现。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篆刻实践中的技法掌握程度。
3.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篆刻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其艺术表现力和创意。
《篆刻印章》教学设计
篆刻印章一、指导思想: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它强调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与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关注个体的差异,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篆刻教学分为两个教学阶段:一是传统篆刻艺术的基本理论,二是篆刻基本技法实践练习。
第一个阶段,要以提高学生篆刻艺术欣赏水平为主;第二个阶段要以提高学生的篆刻技法水平为主。
1、篆刻基础知识。
2、介绍篆刻常用的工具。
3、篆刻的类别、基本章法布局。
4、以“印”字为例,教师演示篆刻基本步骤。
5、学生实践演练。
(首先应说明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及相关的拓展内容,明确本节课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的选择,容量应适当,组合应合理。
)三、教材分析:本教材针对高中学生而设计的,本课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篆刻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篆刻的兴趣,了解我国篆刻的起源和类别,使他们受到篆刻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老师的讲解和示范下,使学生初步懂得治印的基本技法与步骤,并篆刻自己的姓名章。
(教材分析应切中教学内容要点,分析清楚且不累赘,对篆刻的起源和类别及技法基础知识都要做扼要分析)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说得具体、明确、可操作,避免不切实际的宏观理论)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篆刻教学,使学生了解篆刻艺术的特点,掌握篆刻的基础理论知识对于丰富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眼界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篆刻教学使学生掌握篆刻的技能技巧,以便为今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综合本校学生实际,结合观察法、讨论法、合作法等多种学习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篆刻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培养他们对篆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篆刻》课程教学大纲
《篆刻》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玺印、篆刻发展与流变的历史过程;了解不同时期的玺印特点及主要篆刻家的艺术观点与风格特征。
2.了解古代篆刻基本理论和篆刻基本技法;掌握篆刻的基本刀法技法,对汉铸印的渡稿临摹训练达到运刀稳定与准确,兼及凿印的表现能力;对方寸之间字形、章法的把握能力得到提高。
3.通过本课程学习,提升篆刻分析、解读、鉴赏能力,拓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L 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低支撑。
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L 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低支撑。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建议教材:
《篆刻教程》
2.主要教参书:
(1)《篆刻学》
(2)《印学史》
(3)《历代印风系列》(4)《增订汉印文字征》。
篆刻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篆刻的历史、技法、工具等基本知识,掌握篆刻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篆刻的历史与流派2. 篆刻的工具与材料3. 篆刻的基本技法4. 篆刻作品欣赏5. 篆刻实践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篆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欣赏。
(2)介绍篆刻的历史、流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1)讲解篆刻的工具与材料,如印石、刻刀、印泥等。
(2)讲解篆刻的基本技法,如勾勒、凿刻、磨刻等。
(3)讲解篆刻的步骤,如设计、勾勒、凿刻、磨刻、上印泥、盖印等。
3. 示范(1)教师现场示范篆刻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个别指导。
4. 实践(1)学生分组,每人准备一套篆刻工具。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篆刻的基本步骤进行实践。
(3)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交流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篆刻作品,进行交流。
(2)教师对学生的篆刻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3)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提高。
6. 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篆刻作品。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观察、提问、作品展示、交流等。
2. 评价内容:学生的篆刻作品、学习态度、实践能力、审美能力等。
3. 评价标准:(1)篆刻作品:刀法熟练、字形规范、布局合理、印面整洁。
(2)学习态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独立思考、勇于实践。
(3)实践能力:掌握篆刻的基本步骤和技巧,能独立完成篆刻作品。
(4)审美能力:对篆刻作品有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能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篆刻技能。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完整资料)
第一课中国篆刻史一、教材分析篆刻简单的说就是书法和雕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我觉的篆刻模块在高中开设是最有特色的一个模块,作为一种美术形式来说,书法、篆刻本身就是中国最独有的美术形式,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
二、教学目标篆刻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篆刻的兴趣,我国篆刻的起源和历史,使受到篆刻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与难点中国篆刻的历史四、讲授新课(一)组织学生按照指定位置入坐,课堂秩序安定后,教师提出印章篆刻课程的要求和规定,诠释学习评价表。
1.进入教室后未经老师同意,操作台上的物品不能擅自动用。
2.上课时未经老师同意,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座位。
3.教室内不得大声喧哗,追逐打闹,保持操作场地清洁整齐。
4.爱护工具以及材料,工具使用要规范,课中所用的刀具一定要注意安全,不得玩耍刀具,更不得把刀尖指向他人。
5.下课后要把自己的操作台收拾干净,把工具和材料放回原来位置,不得随意乱动。
6.离开教室前要清理个人所用的工具及材料,工具放回原来位置,并把自己的操作台几周边场地打扫干净,关好门窗。
(二)导入新课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
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
(三)发展历史殷商中国篆刻史即是一部印章的历史。
有一种观点认为,印章起源于夏、商、周时期,其证据为出土于河南安阳(商朝晚期都城殷墟所在地)的三枚殷铜玺。
不过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认为这三枚铜玺并非殷商之物。
战国时期现存最古老的印章,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先秦时期的印章叫做鉥,故这一时期的印章统称为古鉥。
(四)、结束语清初至中叶,丁敬、黄易等人摆脱徽派影响,从汉印再出发,开创浙派,这两大流派主掌了整个印坛。
稍后,邓石如精于书法,特别是篆文隶书,结合书与印,所谓《印从书入,书从印出》,不再囿于古印,有了新的面貌,这一风格延续到目前影响极为深远。
清末民初,黄士陵、吴昌硕、齐白石诸大家,各有风貌。
五、联系实际课下继续搜集有关中国篆刻史的资料六、拓展与提高第二课篆刻分类教学目标了解印章的类型、用途、工具材料等方面的知识;教学重点、难点篆刻分类教学方法1.研究性学习与操作性学习结合;2.过程与方法结合;3.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课堂内外互动结合。
篆刻校本课程计划讲课教案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2016年有新学生加入,结合实际需求课程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篆刻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高涨,校园文化氛围愈发浓厚。
教材分析:篆刻校本课程教材《怎样学篆刻》中的内容详细丰富,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接受,并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所必须的知识和信息,为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与信息提供了线索。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分析:考我校处于农村地区,学生接触篆刻艺术的机会很少,加之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需要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耐心,我结合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学习方法,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的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总目标:激发培养学生篆刻的兴趣,初步感受篆刻的艺术美。
通过篆刻课程的活动,使学生的篆刻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篆刻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创造能力。
以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挖掘学生在篆刻方面的潜能为主要目的;在每一次课程活动中,循序渐进的进行篆刻专业知识的训练,形成自己课程的独特风格。
分目标:(一)初级段:(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篆刻的兴趣。
(2)了解篆刻史的相关知识。
(3)进行篆刻的基本训练与创作。
(二)高级段(1)提高篆刻艺术鉴赏的能力,了解篆刻名家作品与相关故事。
(2)通过亲自动手设计印章,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锻炼持之以恒的意志。
(3)保持学生对篆刻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印章的设计。
教学活动措施:(1)篆刻教师要认真负责,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课程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
(2)做好组织工作,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要挑选各班有一定篆刻基础、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
要选出有工作能力、成绩也好的学生担任组长。
课程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力量。
初中美术讲课篆刻教案模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篆刻的历史、起源和发展,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2. 学习篆刻的基本技法,包括刀法、章法、布局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篆刻的基本技法。
2. 刀法、章法、布局在篆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1. 篆刻刀法的掌握。
2. 刀与石料之间的力度控制。
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字体的碑帖、名家书法作品、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等)、宣纸、砚、墨、印泥、砂纸(粗细两种)、圆镜、毛刷等。
2. 学具:刻刀、毛笔、墨、青田石或肥皂、土豆、橡皮等,砂纸、小圆镜、小牙刷、毛刷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篆刻的历史、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展示一些篆刻作品,让学生欣赏,感受篆刻的美。
二、新课讲授1. 讲解篆刻的基本技法,包括刀法、章法、布局等。
a. 刀法:介绍刻刀的种类、用法及注意事项。
b. 章法:讲解印章的布局、间距、比例等。
c. 布局:阐述如何根据字体的特点进行布局,使印章整体美观。
2. 举例说明刀法、章法、布局在篆刻中的具体运用。
三、示范1. 教师现场示范篆刻过程,包括选石、磨石、刻字、印泥等环节。
2. 强调刀法、力度控制的重要性。
四、学生练习1. 学生分组练习篆刻,教师巡回指导。
2.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篆刻的基本技法,巩固学生对篆刻的认识。
2. 回顾上节课的练习情况,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二、拓展1. 介绍一些篆刻名家及其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
2. 让学生了解篆刻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印章、文房四宝等。
三、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篆刻的重要性和价值。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四、布置作业1. 让学生课后继续练习篆刻,尝试创作自己的印章。
2. 收集篆刻作品,举办一次篆刻展览。
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篆刻教学活动方案策划
篆刻教学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背景篆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被誉为“书法之母”,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
为了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激发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我们策划了一系列篆刻教学活动。
二、活动目的1.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感;2. 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3. 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耐心和手工技能。
三、活动内容1. 篆刻历史文化讲座通过专家的讲解,介绍篆刻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向学生展示一些著名篆刻家的作品,让学生感受篆刻艺术的独特魅力。
2. 篆刻技法讲解通过详细讲解篆刻的基本技法,包括刀法、墨法、拓纸和制章等,让学生了解篆刻的基本要素和操作方法。
同时,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体验篆刻的乐趣,并逐步掌握基本技法。
3. 篆刻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篆刻创作,通过实践感受篆刻的独特魅力。
首先,提供各种刀具和篆刻材料,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体和内容进行创作。
同时,设置一对一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法和方法,并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鼓励。
4. 篆刻展览和作品评选在活动结束后,组织篆刻作品展览,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并邀请专家进行评选。
通过展览和评选,激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创作,并提升自己的篆刻水平。
5. 篆刻交流和合作组织篆刻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篆刻体验和感受,并互相学习和交流。
同时,鼓励学生合作创作,比如制作一块篆刻书法墙,让学生合力完成一幅大作品。
四、活动安排1. 活动时间:持续四周,每周两次活动。
2. 活动地点:学校美术教室或专门的篆刻工作室。
3. 活动流程:第一周:篆刻历史文化讲座和篆刻技法讲解第一次活动:篆刻历史文化讲座(2小时)第二次活动:篆刻技法讲解和示范(2小时)第二周:篆刻技法实践第三次活动:篆刻实践活动(2小时)第三周:篆刻实践活动和交流合作第四次活动:篆刻实践活动和指导(2小时)第四周:篆刻展览和作品评选第五次活动:篆刻作品展览和评选(2小时)五、活动评估1. 教师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创作水平以及表现等进行评估。
少儿篆刻课程安排方案模板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少儿对篆刻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通过学习篆刻,培养少儿的耐心、细心和专注力。
3. 了解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课程内容1. 篆刻基础知识:介绍篆刻的历史、工具、材料、技法等。
2. 基本技法:讲解篆刻的基本刀法,如切、冲、削、点等。
3. 常见篆刻字体:学习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
4. 篆刻作品创作: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个人篆刻作品。
三、课程安排1. 课程时长:每节课60分钟,每周2次课,共10周。
2. 课时分配:第一周:篆刻基础知识及工具介绍第二周:篆刻基本刀法及实践第三周:学习甲骨文、金文第四周:学习小篆、隶书第五周:篆刻作品创作(甲骨文、金文)第六周:篆刻作品创作(小篆、隶书)第七周:篆刻作品欣赏及点评第八周:篆刻作品展览及总结第九周:篆刻技艺提升(深入学习刀法、字体)第十周:篆刻作品创作(综合运用所学知识)3. 课堂活动:(1)课堂讲解:由教师讲解篆刻知识、技法等。
(2)实践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篆刻实践。
(3)作品展示:每节课结束后,学生展示自己的篆刻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4)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共同进步。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完成作业的情况。
2. 作品质量:学生的篆刻作品完成度、刀法、字体等方面。
3. 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专注力等。
五、课程资源1. 教材:篆刻教材、篆刻技法书籍等。
2. 工具:篆刻刀、印泥、印章、磨刀石等。
3. 场地:篆刻教室,提供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六、课程特色1. 互动性强:课堂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实践性强: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篆刻技巧。
3. 作品展示:定期举办篆刻作品展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在篆刻艺术的熏陶下,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为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篆刻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计划深河中学周立斌一、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1、在篆刻学习中,使他们养成良好规范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先写出好字,再刻好字,对其学习有很好的作用。
在书法的基础上学习篆刻,培养学生特长。
3、通过篆刻练习,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精神。
在他们的心灵中,逐步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人生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让学生直接接触篆刻,接触中国文化艺术之美,传承祖国传统文化。
让健康、优美、活泼和具有现代生活气息去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升入初中,初次接触这门课程,很陌生。
更提不上有什么篆刻技巧了,在教学中有一些困难。
所以还要从基础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在篆刻教学中首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用刀姿势,用刀轻重的调控,雕刻等要领。
2、为了体现学生一个时期的篆刻学习程度和训练结果,在校内外可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学习篆刻的热情进一步强化。
3、篆刻时应注意的安全方面知识。
四、教学措施:1、课堂四十分钟篆刻教学,认真上课备课,课后指导相结合教学法。
2、提高学生学习篆刻的兴趣,进一步强化学生刻姿。
3、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特长生。
五、课题名称: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篆刻水平六、评价工作安排:通过一学年的时间,培养出一批有篆刻素养和篆刻水平的学生。
七、教研课安排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教研。
八、个人业务学习安排在培养学生学习篆刻的过程中,进行自身的学习和深造。
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的篆刻和研究,并掌握篆刻知识的每一个环节。
附:具体教学计划:。
篆刻设计印稿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篆刻的历史、发展及基本技法。
2. 培养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
3. 学习篆刻设计印稿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4.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对象本教案适用于高中美术课程,面向有兴趣学习篆刻的学生。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篆刻设计印稿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文字内容与印式风格相结合,设计出具有艺术特色的印稿。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字体的碑帖、名家书法作品、刻刀、章料(青田石等)、宣纸、砚、墨、印泥、砂纸(粗细两种)、圆镜、毛刷等。
2. 学具:刻刀、毛笔、墨、青田石或肥皂、土豆、橡皮等,砂纸、小圆镜、小牙刷、毛刷等。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一些篆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作品的特点。
2. 介绍篆刻的历史、发展及基本技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篆刻设计印稿的基本步骤1. 选择合适的印式:根据文字内容和风格,选择合适的印式,如汉印、古玺印、流派印等。
2. 设计印稿布局:考虑文字内容、印式风格、布局美观等因素,设计印稿布局。
3. 绘制印稿:用毛笔在宣纸上绘制印稿,注意线条流畅、结构清晰。
4. 刻制印稿:根据印稿,用刻刀在章料上刻制印稿。
(三)示范与讲解1. 教师示范篆刻设计印稿的整个过程,并讲解每个步骤的要点。
2. 学生跟随着教师的示范,尝试自己设计印稿。
(四)实践与指导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2. 学生完成自己的印稿设计,并进行互评。
(五)总结与评价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篆刻设计印稿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篆刻设计印稿的基本步骤和技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工整的汉印-粤教版篆刻教案
工整的汉印-粤教版篆刻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理解印章、篆刻、印泥等相关概念,区分印章的种类和用途;2.掌握篆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篆刻的构成要素和基本特点;3.能够正确把握篆刻的文化内涵,了解篆刻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发展;4.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手工技能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篆刻的构成要素和基本技能,理解篆刻的文化内涵;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印章和篆刻的概念印章是用于盖章的工具,分为官印、私印和名章。
篆刻是一种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绝佳的装饰艺术和文化价值。
2. 篆刻的基本构成要素篆刻由“印文、书法、图案、印面和实用性”五个要素构成。
其中,印面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构成要素。
3. 篆刻的基本技能篆刻需要掌握刀法、取墨、上油、捺印等基本技能,需要注重手、眼、心、力的协调和统一。
4. 篆刻的文化内涵篆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代表,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历史沉淀。
从篆刻中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气息和特点。
5. 创新设计和审美体验篆刻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形式,需要注重创新设计和审美体验。
通过创新设计和多样化的体验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良好的美感。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演示、示范、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在讲授的同时,要配合演示和示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篆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印章和篆刻的概念讲授印章和篆刻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印章的种类和用途,并了解篆刻的基本知识。
2. 篆刻的基本构成要素讲授篆刻的构成要素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篆刻的基本形式和构成要素。
3. 篆刻的基本技能示范篆刻的基本技能,引导学生掌握刀法、取墨、上油、捺印等技能。
4. 篆刻的文化内涵探究篆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引导学生了解篆刻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发展。
5. 创新设计和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和审美体验能力,让学生动手创作,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和情感说明。
工整的汉印-粤教版篆刻教案
工整的汉印-粤教版篆刻教案教学背景篆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随着篆刻艺术的发展,人们对其的认知逐渐提高。
在学校课程中,应该通过篆刻教育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教学目标1.了解篆刻的起源和发展,认识篆刻的基本知识和技术;2.学习篆刻的基础技巧和方法,掌握使用篆刻刀进行刻印的方法;3.锻炼学生的手工刻字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和过程第一课:认识篆刻1.1篆刻简介•篆刻的起源和发展;•篆刻的种类和流派。
1.2篆刻器材•篆刻刀;•篆刻石;•墨汁。
1.3篆刻的基本知识和技术•篆刻字形结构;•篆刻技术要点;•篆刻题记和画印法。
第二课:学习篆刻基础技巧2.1篆刻材料和器材使用•石材准备和打磨;•墨汁的调配和使用;•刀法练习。
2.2篆刻基础技巧•刀型与功法;•刻印方法;•竖排和正楷的刻写练习。
第三课:创作篆刻作品3.1篆刻创作的基本方法•准备题材和构思;•确定印版大小和字体;•编排版面和创作稿。
3.2篆刻作品的评估和展示•评估篆刻作品的创意和技巧;•展示篆刻作品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教学评价1.教师用篆刻技法指导学生作品创作,学生完成篆刻作品并进行评价和展示。
2.教师抽查学生篆刻创作的技巧和篆刻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课堂座谈,学生自评和互评、展示篆刻作品、分享篆刻体验。
教学工具和材料•篆刻刀、石材、墨汁、贺卡、筷子等;•篆刻教材;•评价表。
扩展和延伸•扩大篆刻教育的社会影响,鼓励学生参加篆刻比赛和活动;•延伸篆刻教育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篆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发展篆刻教育的特色课程,如篆刻加工、篆刻艺术欣赏、篆刻博物馆参观等。
本篇教案以教学目标为中心,通过教学内容和过程的设计实现目标的达成。
我们可以发现,篆刻技法作为篆刻创作的基础技巧,对篆刻创作的过程和作品的品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篆刻的教学中,必须对篆刻技法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篆刻水准和艺术修养。
汉代印章教案
汉代印章教案教案标题:汉代印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汉代印章的起源、发展和作用;2. 掌握汉代印章的制作材料、工艺和特点;3.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制作汉代风格的印章;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汉代印章的起源和发展;2. 汉代印章的制作材料和工艺;3. 汉代印章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汉代印章的样式和形制,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汉代印章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印章在汉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
2. 介绍汉代印章的制作材料,如玉、铜、石等,并解释不同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3. 讲解汉代印章的制作工艺,如雕刻、打磨等,以及印章的形制和图案设计。
第三步:实践操作(30分钟)1. 准备相关材料,如黏土、刻刀、印泥等。
2. 指导学生使用黏土制作汉代风格的印章模型,可以选择汉代常见的动物、花纹等作为图案。
3. 指导学生使用刻刀在印章模型上雕刻图案,注意刀法和细节处理。
4. 学生完成印章模型后,可以使用印泥进行试印,检查印章的效果和质量。
第四步:展示和总结(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印章模型,并讨论不同学生的设计和创意。
总结汉代印章的特点和制作过程,回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资源:1. 汉代印章的图片、视频资料;2. 黏土、刻刀、印泥等制作材料;3. 相关书籍、文献或网页资料。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2. 通过学生展示和讨论,评估学生对汉代印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可以布置小组或个人任务,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汉代印章的短文或制作一个汉代印章相关的展板,评估学生的研究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艺术展览,深入了解汉代印章的实物和相关文物;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制作印章或进行相关的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学习、体会汉印的布局用刀的基本要求与方法,为以后的篆刻创作
打好基础
4、了解印款常识,学习印款的刻制以及拓制方法。
教学要求:
1、通过对汉印的临摹,训练学生对汉印的布局和用刀的把握能力。
2、教师讲解、示范用刀临摹的基本方法、布局、结字的审美特点。
三、作业要求
1、正对不同风格的汉印精确临摹20方。
2、自己选择性的临摹印款10方,并且拓制印款。
第三周
20学时
一、授课内容
1、继续进行汉印的经典作品精讲精练,注重准备摹写,强调纸面摹印,水印上石,适当修改,逼真范作。
2、综合运用不同的刀法临摹汉印,进一步熟悉汉印的布白手段,适当的运用到篆刻创作中去,要求学生自制印谱,留作学习成果保存。
2、讲授中锋和侧锋用刀的技法。
3、体会用刀的不同深浅、速度、轻重,在印面上出现的不同线质效果。
4、印款常识:印款的名称、意义,以及单款、双款。
5、落款的位置与走向
6、印款的刻制:落款书体及印款不同刀具及材料。(拓包棕刷、印款用纸、墨等其他工具)
⑵拓款过程。(拓面洗净、光线应顺、垫纸宣纸、位置找准、余水吸干、力刷透明、拓包柔软、着墨均匀、燥后始揭、理齐叠平)
3、注意认识汉印与明清流派印的关系。
4、钤印的方法与技巧。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汉晋南北朝印风》
《篆刻教程》
《中国历代篆刻集粹》
参考书目
(含音像资料)
《十钟山房印举》
《上海博物馆藏印选》
《中国篆刻全集》
《汉晋南北朝印风》
《古玺印汇编》
《篆刻教程》
四、教学进程
上课
日期
2010年10月25日至2010年11月12
3、印款常识、印款刻制以及拓制方法的讲解。
4、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按老师要求完成作业,基本掌握治印的方
法和技巧。
二、授课重点、难点:
重点
1、汉印的界定和特点。
2、对具有代表性的汉印的解读和临摹。
3、进一步掌握篆刻的字法和刀法。
4、印款的刻制及拓制。
难点
1、对经典汉印作品的准确临摹。
2、在临摹中尝试创作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印章的布局、结构等形式特征。
2、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用刀方法和技巧,体会刀石互动的效果。
3、学会写印稿,“看”印、“刻”印。
4、通过识篆和习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篆书是篆刻艺术的基础。突出“印从书出”“印外求印”的印章美学观,使学生具有敏锐的篆书审美能力和扎实的写篆能力,为以后的设计印稿作好准备。
3、在准确摹印的同时加强训练印款的刻制以及印款的拓制。
4、学习钤印的方法以及技巧。
⑴以“硬对硬”为原则
⑵用力轻重是关键
3、征用完成的印稿,制作印屏一件,注重形式感。
二、教学目标
1、钤印是整个印章创作最后阶段,但却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环,通过钤印常识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钤印的技巧,使印章能在纸上呈现出最佳的拓印效果。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篆刻临摹中的刀法和造型练习是书法方向的必选基础课程。课程是
以汉印临摹为主要训练手段,通过篆刻刀法、造型理论以及用刀技法的
系统、科学、严格的讲授与训练,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用刀造型、刀法与
印痕、刀法与篆刻风格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以后的篆刻创作打下良好的
基础,具体目标为:
1、了解汉印的布局,篆字结构及刀法特点。
让学生在了解汉印历史沿革的基础上,掌握汉印的字法、刀法、章法特点,为篆刻基础以及以后的篆刻创作进行原始积累和拓宽技法及手段。
三、作业要求
1、完成用刀联系20方。(单刀10方,双刀10方)
2、完成印稿临摹20方,汉印临摹10方。
第二周
20学时
一、授课内容
1、继续精确临摹汉印,单方汉印详细的讲解印文、章法、用刀等特点。体会单刀、双刀、复刀的用刀技巧以及在印面上出现的不同效果。
二、教学目的
1、通过章法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各种布白的技巧,懂得统一中寓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的道理。
2、通过刀法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定的刀法加法。在教学中突出讲清“笔意表现论”在刀法中的意义,从而使学生懂得刀法在篆刻技法中不是孤立的,它的目的在于通过镌刻表现印章中的书法美和金石趣味。
3、通过印款常识的介绍,印款刻制、拓制方法的示范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印款在篆刻艺术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位置。
五、课程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
评分方法:
1、根据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态度、平时作业的完成质量做综合评定。
2、以教研室为单位的集中评分制。
评分标准:
1、能体现汉印的艺术风格。(占30分)
2、能做到用刀果断、结构关系清楚。(占30分)
3、能按课程要求,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作业。(占40分)
六、领导审批意见
教研(工作室)主任意见
签名201年月日
二级学院(系)主管教学领导意见
签名201年月日
第9周至第11周
课 程
总学时
60学时
周次
学时
授课内容、阶段目标与作业要求
第一周
20学时
一、授课内容
1、汉印基本知识:讲解中国篆刻艺术汉印的历史发展演变,讲解汉印的艺术特征和审美趣味。
2、汉印经典作品精讲,注重准确摹写,强调纸面摹印,水印上石,适当修改,逼真范作。
3、讲授刀法训练的方法和要求。
4、识篆及习篆。
2、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汉印的字法、刀法、章法特点,同时锻炼钤印、印款的刻制和拓制,以及制作印屏等相关技巧。为篆刻基础以及以后的篆刻创作进行原始积累和拓宽技法及手段。
三、作业要求
1、临摹汉印20方,创作4方,掌握钤印的技巧,呈现最佳的拓印先过。每方刻边款并拓制。
2、制作印屏一件,包含8方印花,不少于2个边款,并要求拓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