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文化概说

合集下载

一、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一、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一、“文化”界说二、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一、“文化”界说(一)“文”的释义及扩展1、“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1)《易·系辞下》载:“物相杂,故曰文。

”(2)《礼记·乐记》曰:“五色成文而不乱。

”(3)《说文解字》曰:“文,错画也,象交文。

”2、“文”的多重引申义(1)为包括语言文字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如《尚书·序》所载:伏羲画八卦,造书契,“由是文籍生焉”。

(2)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质”、“实”对称,如:《论语·雍也》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在以上两层意义之上,更导出美、善、德行。

《礼记·乐记》所谓:“礼减而进,以进为文”,郑玄注:“文犹美也,善也。

”(二)“化”的释义及其扩展化的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如《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礼记·中庸》曰:“可以赞天地之化育”等等。

“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并由此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中文的文化西文中的文化:结论2:广义与狭义(一)广义的“文化”1、广义文化的定义: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作“大文化”。

包括认识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规范的(道德、法律、信仰)、艺术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器用的(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造它们的技术)、社会的(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众多领域。

2、广义文化的结构广义文化的结构,可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四个层次。

(1)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

(2)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制度文化层。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概要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概要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概要导论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问题的语境即:究竟在什么条件下或环境里,会出现或存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个问题?一、中国传统文化问题的宏观语境概括说来,中国传统文化问题是一个典型的世界史问题,它之成立、窘迫、焦急、缓解、与龃龉,与世界史的近现代进程不可分割。

中国传统文化问题是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的一种中国式的开展,在此意义上,中国传统文化之成为一个问题,乃是一个世界史事件。

这种世界史特点,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问题得以开展的宏观语境。

宏观语境的关键点:与世界发生关系;是在近现代史上形成的。

二、中国传统文化问题的具体语境(一)初始化语境中国的封建社会在近代的腐朽局面。

精神已经从顶峰滑落,广大农民已经贫困化,它的制度已经从根本上腐败了。

满清帝国的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和表面的繁荣。

在同一个历史时期,英国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政治和制度革命,继之而来的工业革命则把这个国家锻造为“世界工厂”。

在1840年之前的几十年里,古老静谧的中华帝国与新生的活力无限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英国之间的反差对比和矛盾张力,古老的华夏族连同它的最高统治者,陶醉在自造的完美无缺的梦境中。

佩雷菲特形象地将这种想象的优越感称之为“集体孤独症”。

这种奇特的危险状态,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问题的初始化语境。

(二)危机语境中国传统文化问题的危机语境,以1840年鸦片战争作为标志。

之后,“满清王朝与天朝官僚制度紧密结合建立起来的权力、群众中的民族主义和西方。

这种可怕的三者结合把中国卡住了。

三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无法充分控制这个国家,并把它引向自己所需要的道路上去:三者的冲突把这个国家关闭在不发达状态之中。

”危机语境具有多重含义:首先,是指现实的危机状态。

在1919年以前,这种现实危机最迫在眉睫的形态是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民族尊严的明显丧失。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彻底打破了中央帝国的神话,并使得华夏民族的心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919年以后,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民族尊严的丧失,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抗日战争等,这种现实的危机语境并未真正缓解。

中国传统文化概说0绪论:文化及文化概说

中国传统文化概说0绪论:文化及文化概说



文明出现的判定标准: 1、城市(人群聚集)的出现 2、文字的产生 3、国家制度的建立 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城市(人群聚集)的出 现,可以说城市(人群聚集)是文明的标志。 一般认为,最早的文明出现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 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中。


文明与文化,含义相近,也有不同。 文化指一种存在方式,有文化意味着某种文明, 但没有文化并不意味“野蛮”。

明朝的谥法与清朝略有不同,武将谥号都以 “武”始,如:徐达谥“武宁”;文臣如刘基、 王守仁都谥“文成”。有明一代谥“文正”的 有李东阳、谢迁、倪元璐等。

(二)释“化” 本义:动词——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现代 化 改易、生成、造化 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 “演化”和“分化”

钱穆《中国文化精神》:“文化就是长时 期的大群集体公共人生。” 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认为:“文化 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 也。”




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类的 心态部分,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也称“人 文文化”。 它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 展过程中经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 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年)一 书中关于文化的观点: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 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 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 和习惯的复合体。
二、文化的定义






1、泰勒的文化定义 《原始文化》(1871年):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 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 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2、斯宾格勒的文化定义(文化形态史观 或称历史形态学) 德国奥斯瓦尔德· 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 在斯宾格勒的笔下,文化不是僵死的、机械的东西,不是某种先 验、永恒的既定的存在,而是一种生物有机体。政治组织、经济 形态、法律体系、哲学与宗教、科学与艺术都是其组成部分,而 文化的精神正呈现在各个部分之中,并通过它们间的共同作用来 实现自身。 依据文化比较形态学的方法,斯宾格勒一共触及了八大文化形态: 古埃及文化、古巴比伦文化、古印度文化、古代中国文化、欧洲 古典文化、阿拉伯文化、近代西方文化和墨西哥文化。 汤因比认为人类六千年的文明史可分为二十一个文明,或者说二 十六个文明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观念、哲学思想、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沉淀。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概述,探讨其核心价值观和特色。

一、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倡仁爱、孝道、礼仪等价值观念。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关系、家庭和谐、社会秩序,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等被奉为经典,影响至今。

二、道家文化道家强调“道法自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道家文化注重修身养性、追求心灵的平静与超脱,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生命、人生及宇宙的独特理解。

三、佛家文化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宗教之一,弘扬慈悲与普度众生的思想。

佛家文化倡导“舍己救人”、“布施”、“禅定”等修行方式,对于中国社会的精神建设和道德提升具有重要影响。

四、文学艺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诗词、戏曲、绘画等形式,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人生、情感的独特感悟。

唐诗宋词、京剧、山水画等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传承至今。

五、传统节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体现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统习俗的传承。

这些节日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六、礼仪习俗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礼仪与习俗,强调尊老爱幼、宾客有道、男女有别等,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道德标准和社会规范。

礼仪习俗在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七、历史沉淀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沧桑,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名人如孔子、庄子、李白等留下了不朽的文化传世之作,为后人传颂。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智慧,赋予了中国社会独特的文化底蕴。

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当务之急,唯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弘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愿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

❖(二)狭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观念意识 形态成果,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狭 义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所以又称 “小文化”。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
❖ 特性: ❖ 1、“协和外邦”、“和而不同”的整体和谐
观。 ❖ 2、“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
观。 ❖ 3、强调人自身修养的人本观。 ❖ 4、系统的整体思维方式及实践理性精神。
❖ 1、原始群居时期: ❖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前) ❖ 婚姻状态是杂婚
❖ 2、血缘家族时期: ❖ 中国文化的曙光是从这时开始的 ❖ 三大成就: ❖ 一是石器的出现: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反映了人类创造文化能力的提高 ❖ 二是火的使用: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迅速发展 ❖ 三是出现了弓箭:扩大了人类杀伤的范围和
产生的原因:生产力不发达;认识能力低下。
功能:维系人们的社会性;维系集体和个人的精神、 宣泄不安情绪。
2、神话的保存: 《山海经》、《楚辞》、《淮南子》、《庄子》
《山海经》是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战国末期或西 汉初期;作者不定;性质不定(地理书或巫书)
二、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1、创世神话: 盘古开天辟地
2、始祖神话: 女娲造人 女娲补天
3、洪水神话: 大禹治水
4、战争神话: 黄帝战蚩尤
5、英雄神话: 夸父追日 精卫填海 后羿射日
6、传奇神话: 嫦娥奔月
三、古代希腊神话
1、古代希腊神话的背景
古代希腊神话是古希腊时期的口头传说,希腊
神话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学和艺 术的源泉,至今仍然被无数作家和艺术家当作题材 和灵感的宝库。
❖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 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 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 氏族过渡。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 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 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 时代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概说:第一章 简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说:第一章  简论

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 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连续性: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 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 包容性: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 多样性: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 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 异。
文化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
主体:人
客体:自然
文化
中国文化植根于农业社会基础之上,又处于
一种半封闭状态的大陆性领域之中。可以说, 宗法结构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成为维系社会 秩序的一种重要纽带。所以中国文化自有自 身的特点。
三、中国文化的特点
外在特点 统一性: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其实汉代出现的“文化”一词,人们的理解
也并不一样。比如:《说苑· 指武》、《文 选》、《日知录》等。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文化的理解大都着眼于 狭义的精神层面。所以中国文化一词一开始 就专注于精神活动领域。 而西方的认识要比中国古人的认识要宽泛的 多。1871年泰勒认为:“包括知识、信仰、 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 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 体。”
英语系统里文化(culture)一词本意是种植的
意思,是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生发,继而 引申到精神活动领域的。 总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 于自然界的社会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 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文化的结构: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将“文化”分为广义和狭
义两种。如:前苏联哲学家罗森塔尔· 尤金的 解释。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 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 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 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 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 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绪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绪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绪论第一节文化的概念一、古今“文化”观“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周易·贲卦》相对于“文治教化”——“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刘向《说苑·指武》)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泰勒(Tylor, Edward Burnett)《原始文化》(1871年)广义文化:人类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所有成就的总和。

狭义文化:特指意识形态,即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

“人是悬在由他自己所编织的意义之网中的动物”——马克思.韦伯( Max Weber)“所谓文化就是这样一些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因此,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求意义的解释科学。

”——【美】克利福德.格尔茨(C .Geertz)《文化的解释》所谓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特定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

它是这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

它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起着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第二节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旧石器时代重要考古遗址的年代安徽省繁昌县孙村镇距今200万年;山西芮城县西侯度村距今约180万年;云南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陕西蓝田人距今约115-110万年北京周口店猿人距今约46万年;北京山顶洞人距今约20-1万年新石器时代重要考古遗址年代(一)黄河流域文化区•仰韶文化距今6000多年前;(因最早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仰韶文化的代表——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遗址•彩陶文化距今约5000年。

•黑陶文化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重要考古遗址及其年代裴李岗文化(河南新郑县),距今约7700年以上;大汶口文化(山东泰安市),距今约5000年;龙山文化(山东省章丘市),距今约5000-4000年之间;也被称为“黑陶文化”马家窑文化(甘肃省临洮县),距今约5000-4000年;齐家文化(甘肃省政和县),距今约4000年;二里头文化(河南省偃师县),距今约1900-1800年。

《中国传统文化概说》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概说》课件
价值
探讨中国传统 文化与现代社 会的融合与发

引导学生了解、 认识和传承中
国传统文化
适用人群
大学生:了解中 国传统文化的基 本概念和内涵
中学生:了解中 国传统文化的发 展历程和主要内 容
社会人士: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在 现代社会中的价 值和意义
外国友人: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的 基本特点和主要 内容
课件结构
02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无为、知足等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也 有着重要的影响。
04
佛家思想:强调慈悲、平等、解脱等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也 有着一定的贡献。
06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
章节副标题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方式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创 新与发展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 响
《中国传统文化 概说》PPT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PPT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课件介绍
03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04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05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06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
01
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02
课件介绍
章节副标题
课件背景
课件目标:介 绍中国传统文 化的基本概念、 历史演变、主
系。
强调和谐:中 国传统文化注 重和谐,强调 人与人之间的 和谐、人与社 会之间的和谐、 人与自然之间
的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
原始文化:神话传 说、原始宗教等
夏商周时期:青铜 器、甲骨文等
春秋战国时期:百 家争鸣、诸子百家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传承。

它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涵盖了许多领域,如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主要特点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概述。

历史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逐渐发展演变。

早期的中国文化主要以祭祀和追溯祖先的传统仪式为主,后来逐渐形成了文字、礼仪、音乐、艺术等多个方面的文化特征。

古代中国的各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标志,如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礼乐制度等。

中国传统文化在秦汉时期达到了顶峰,由此形成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等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主要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尊重家族和社会的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家族和社会的价值观,强调孝道、忠诚、友谊等。

家庭被视为传承和发展文化的基本单位。

中国人相信,一个和睦的家庭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

关注道德和伦理观念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道德和伦理观念。

儒家思想强调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仁爱他人等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在现代社会中仍然保持着重要地位。

尊重传统艺术中国传统艺术包括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这些艺术形式通过几千年的发展积淀出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审美和精神追求,通过艺术表现传递情感和思想。

尊重自然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中国古代文人常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和思考人生。

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哲学思想,如道家的“自然无为”,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观念。

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对社会道德和伦理观念的塑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依然是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参考和源泉。

再次,传统文化中强调的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念对环保、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方法。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某些价值观可能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变革,需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一章

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物质文化
(1) .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又称物态文化, 是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 活动及其结果的总和,是 构成整个文化的基础,是 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 物质文化以满足人类自身 生存发展所必需的衣食住 行等各种条件为目标,直 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反映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利用和改造的程度和结果。
讨论、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中“文化”的含义

*现在这社会,没文化 是不行的。 *北京大学有很浓的 文化氛围。


(知识) (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 中所 创造的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特指精 神财富,如文学艺术、 科学等)
2.文化的定义

西方学者的观点: 文艺复兴时期孕育了“文化”的科学 概念。到了18世纪,在人文传统深厚 的德国,出现了著名的哲学家康德、 赫尔德和文学家歌德,依据于中世纪 迥然不同的关于人的看法,对“文化” 做出了划时代的界定。
我的看法:

广义的“文明”是指人类进入了脑体分工、 创造了文字记载,进入了一种“开化”状 态,与“蒙昧”状态相对应。
狭义的 “文明”是标志人类社会或个 人言论 行为进步状态的一个概念,与“野 蛮”概念相 对应。
4、文化的构成与分类
精神文化


文化是一个大概念,由于 其内涵的广泛性而决定了 其外延的宽泛性,文化研 究者往往根据各自不同的 视角,对文化作不同的分 类。 文化的构成分为四个层面: 物质文化处于文化结构的 表层,制度文化和行为文 化处于文化结构的中层, 精神文化处于文化结构的 深层。


胡适在《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一文中指出:“文明是一个民族应付他的 环境的总成绩,文化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 生活方式。” 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里说:“文化者, 人类心能所开积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 易言之,凡人类心能所开创,历代积累起 来,有助于正德、利用、厚生之物质的和 精神一切共同的业绩,都叫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

这种文化包含了各种哲学思想、道德规范、艺术形式、科学发展,以及丰富的生活习俗。

它们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瑰宝,也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智慧结晶。

一、哲学与道德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它的哲学和道德观。

儒家思想,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主张仁爱、忠诚、礼敬、智慧和信实。

道家思想,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佛教也在中国传播,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深远。

这些哲学和道德理念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也影响了中国社会的结构和运行。

二、艺术与文学中国的艺术和文学传统同样丰富多彩。

诗词、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都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无比的魅力。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仅是技艺展示,更是情感表达、思想交流的媒介。

同时,中国的传统建筑,如庙宇、宫殿、园林,体现了和谐之美和对自然的尊重。

三、科学与技术中国的科学技术也有深远的历史。

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对全世界的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

另外,中医、天文、算术等领域的研究也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科学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生活习俗与节庆中国的生活习俗和节庆体现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充满了家庭和社区的团聚与欢乐。

婚丧嫁娶等重要事件,也有一整套的习俗和仪式。

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代表着多元、精致、和谐的生活哲学。

中国的传统文化,像一条历史的长河,流淌着古老而深沉的智慧。

它包含了中国人民在长期历史演进中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创造,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然而,面对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全球化的冲击,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使其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发挥出新的活力,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们应当深入研究和理解传统文化,提取其中的有价值元素,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为构建新时代的中国文化贡献力量。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文化或文明,就其广 泛的民族的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行仰、 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 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 体”
美国文化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 1952年发表《文化的概念》 指出:“文化既是人类行为的产物,又是决 定人类行为的某种要素”

4、人口 历史上中国人口变化的三个特点: (1)人口众多 (2)人口分布不均衡 (3)人口迁徙频繁

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响: (1)疆域的辽阔,带来了中国文化中心经常 转移 (2)中国文化具有独立完成的特点 (3)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4)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延续性 (5)地理环境与开放与闭关的关系





3、农耕经济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 4、内敛性的海洋贸易 二、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 1、殷商西周时期,土地国有的自然经济阶段 其特点: 一是土地国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二是土地不得自由买卖 三是农业生产以集体劳作为主——井田制
2、东周以后,土地私有化和个体生产形态的 演进 其特点: 一是土地国有、私有并存,如屯田、占田、 均田等 二是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千年田,八百主” 三是单家独户经营,男耕女织的小农业占主 导地位 3、商品经济的波浪式前进 古代商品经济对农耕经济有依附性,缺乏独 立性
中国传统文 化概论
主讲:宋曲霞
“一个依赖过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一个忘记祖先的民族同样也是没有 前途的。” ----李政道
《中国传统文化概说》是一个很庞大也很沉重的题目, 远非一次概说能够全部概出来的。宋朝诗人著名苏 轼在七言绝句《题西林壁》中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用这首诗来形容中国传统文化给我们的感觉, 可谓恰如其分。我们这个讲座,只是起个引路导航 的作用。要深切地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系统的知识, 恐怕还需要同学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文化概念: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联系,着眼于人类自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作“大文化”。

“狭义文化”排除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之为“小文化”。

文化结构:关于文化结构,有多种的划分方法,这里仅以“四层次”说展开论述。

1)物态文化层。

该文化层是由人类所加工于自然而创制的各种器物所构成,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

2)制度文化层。

该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创立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所构成。

3)行为文化层。

该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行为所构成。

4)心态文化层。

该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絪蕴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所构成。

文化的作用:1.传递功能:文化作为社会约定的符号系统,形成社会的遗传密码,遗传基因,不断的复制,使社会得以进化,并形成一个民族特有的风貌2.教化功能: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受文化的熏陶,形成特定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的过程。

3.社会功能: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和结构整合三个方面。

文化的社会功能:(1)文化是社会变革的内燃机。

(2)文化是社会常态的调控器。

(3)文化是凝聚社会的粘合剂。

(4)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文化的特征:1、同一性(为社会成员共同接受和理解)2、时代性(历史性)3、民族性4、地域性(地域文化)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文化的影响:1)使得中国文化延绵不绝、体系完备;2)使得中国文化具有个性突出和兼容并包相结合的特点;3)中国文化具有务实的精神和崇尚中庸的特征宗法:宗法,即宗族之法,是宗族内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的祖先,区分尊卑长幼,规定继承秩序,确定宗族成员不同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则。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一讲 中国传统文化引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一讲 中国传统文化引论

• 中国传统社会独有的特点是中国传统 文化形成和开展的生长点
• A、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和开展缓慢性 • B、具有自大性和封闭性 • C、农业性和宗法性
• 至于商业,在统治者眼里,害 处: 其一,商业是破坏和损耗社会财 富的根源。
• 其二,商业会导致自由化思潮, 影响社会稳定之大局,妨害以德 治国
• <吕览.上农>云:“舍农而事末那 么不令,不令那么不可以守,不可 以战。民舍本而事末那么其产约, 其产约那么轻迁徒,那么国家有患, 皆有远志,无有居心〞。又云: “民舍本而事末那么好智,好智那 么多诈,多诈那么巧法令,以是为 非,以非为是〞。
• 行为文化有三个特征:
• 一是集体约定俗成,并反复履行 • 二是形式类型化、模式化。 • 三是时间上一代传一代。
〔4〕心态文化
• 指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 心理活动等等。这是文化的核心。 心态文化大致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社 会意识,可以再细分为社会心理和 社会意识形态。
• 3、从时间的层面即文化的时间差 异性考察,文化又可划分为不同历 史阶段的文化:
• 从词源上说,在西方,“文化〞一 词源于拉丁文culture,原意耕作、 培养、教育、开展、尊重,并由此 引申为对人性情的陶冶,品德的培 养。
〔1893--1988〕
• 梁老先生“文革〞打油诗 • 十儒九丐古时有,而今又名臭老九。 • 古之老九犹叫人,今之老九不如狗。 • 专政全凭知识无,反动皆因知识有。 • 倘假设马列生今世,也需揪出满街走。
• 孙中山先生所说:“统一是中国全体国 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 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 第六、 持中贵和,崇尚中庸,追求和谐
• “和〞作为哲学范畴,是指对立面的统 一。“和实生物〞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第一章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第一章文化概论
❖ 文化合成一词最早见于刘向《说苑》:圣人之治天 下,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 不改,然后加诛。
❖ 中国古代“文化”概念偏指精神活动,意即以文教 化人。
❖ “文化”与“文明”两词语的内涵有何差异?
❖ “文化”一词相对于自然、天然、本能的状态而言, 属于描述性的中性概念。而“文明”一词相对于野 蛮落后而言,带有评价性和褒义。
4、礼治精神
❖ 强调社会上下有序,倡导一种亲和的社会关 系。“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 和妻柔,姑慈妇听”
第一章 中国文化概说
❖ 一、何为“文化”?
❖ 1、“文化”一词溯源 ❖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 《易经·系辞》:“物相杂,故曰文。古者包牺氏之
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 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 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 “文”起初指纹理,后来又引申出文字、文章、 修养、德行等含义。
❖ 1、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 ❖ 2、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 ❖ 3、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等级社会结构
三、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 基本精神是引领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指 导文化前进的基本思想。
❖ 1、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 《易经·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孔子倡导恢复周礼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志士仁人,
2、文化本质是人化和化人,是人的 生活样式
❖ 文化定义有广狭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 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 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和“化人”。
❖ 人化是按人类的方式去改造世界,任何事物都带上 人文的性质。化人是用在人类改造世界的成果来培 养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丰富文化遗产,包括思想、哲学、文学、艺术、礼仪等方面的传统。

下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论:
思想和哲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和哲学思想,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等。

这些思想注重个人修养、家庭伦理、社会秩序和治理原则,强调和谐、忍耐、平衡和中庸之道。

文学和诗词:中国的文学作品源远流长,包括诗词、小说、戏剧等形式。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诗人通过诗歌表达情感、抒发思想,如李白、杜甫等诗人的作品广为传诵。

经典和典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重要的经典和典籍,如《论语》、《道德经》、《史记》等,这些著作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学和艺术: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美学和艺术的培养,包括绘画、音乐、舞蹈、剧院等艺术形式。

中国绘画以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闻名于世,中国音乐注重和谐与平衡。

礼仪和道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和道德观念对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孝道、礼貌、忠诚、诚信等价值观念被广泛传承和弘扬。

中医和养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中医理论和养生观念被广泛应用和传承。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注重平衡和和谐,通过调
理身体的阴阳、气血、经络等来维护健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它不仅为中国人民提供了道德准则和生活指南,也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上古时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自认为居天下 之中央,故称中国,而将周边地区称为四方。 《诗经·大雅·生民之计》曰:“惠此中国,以 绥四方。”《庄子·田子方》曰:“吾闻中国之 君子,明乎礼仪而陋于知人心。”
• 我们所讲述的中国文化的地域范围,以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疆域为界。
(二)中华民族是中国文化的创
(3)在以上两层意义之上,更导出美、善、德行。《礼 记·乐记》所谓:“礼减而进,以进为文”,郑玄注: “文犹美也,善也。”
影印《周易系辞精义》
清刻本《礼记》
清刻本《说文解字》
清刻本《古文尚书》
曲阜“崇礼轩”丝质论语
(二)“化”的释义及其扩展
• 化的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如 《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 鹏”;《礼记·中庸》曰:“可以赞天地 之化育”等等。“化”指事物形态或性 质的改变,并由此引申为“教行迁善” 之义。
2、广义文化的结构
• 广义文化的结构,可分为物质、制度、 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四个层次。
• (1)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 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 物态文化层。
• (2)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 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制度 文化层。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 (3)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 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 的行为文化层。
(3)文化是改造自然、改造社会
的活动,它同时也改造“改造者” 自身,即实践着的人。
• (4)举例说明:一块天然岩石不具备文 化意蕴,但经过人工打磨,便注入了人 的价值观念和劳动技能,从而进入“文化 ”范畴。人在打磨岩石过程中,知识水平 和技能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结成的相 互关系,均属“文化”范畴。因此,文化 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
造主体
1、中华民族是现今中国境内由华夏族演 衍而来的汉族及55个少数民族的总称。
2、“中华”之得名由来已久。“中”, 意谓居四方之中。“华”本义为光辉、文 采、精粹,用于族名,蕴含文化发达之意。
3、元人王元亮在《唐律疏议释文》中说: “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 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 中华。”
• 这里的“文化”与无教化的“野蛮”、 “质朴”对举,已明确具有“以文教化” 的含义。
(四)中西语文系统中,“文化” 释义的异同
• 1、相同点:
• (1)拉丁文Culture,原形为动词,含有 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多重意义。
• (2)与拉丁语同属印欧语系的英文、法 文,也用Culture来表示栽培、种植之意, 并由此引申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 的教养,这就与中国古代“文化”一词 的“以文教化”内涵比较接近。
2、不同点
• (1)中国的“文化”一开始就专注于精 神领域,而Culture却是从人类的物质生 产活动生发,继而才引申到精神活动领 域的。
• (2) Culture的内蕴比“文化”更为宽广, 而与中国语言系统中的另一词汇“文明” 更为接近。
• (3)“文明”从词源学上追溯,正如唐人孔 颖达疏解《尚书·舜典》“睿智文明”时说: “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文明” 是从人类的物质创造(尤其是对火的利用)扩 展到精神的光明普照大地。
文。”
2、“文”的多重引申义
(1)为包括语言文字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 文物典籍、礼乐制度。如《尚书·序》所载:伏羲画八 卦,造书契,“由是文籍生焉”。
(2)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 “质”、“实”对称,如:《论语·雍也》称:“质胜 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五)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 1、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 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 历史性、遗传性。
• 2、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 性,它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 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 和现实的基础。
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简介》 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中式古典园林
法式古典园林往往体现“人对自 然的支配”
英式古典园林往往体现“自然对 人的支配”。
(六)文化与人、自然的关系
图示的含义
• 1、人类从“茹毛饮血,茫然于人道”的“直 立之兽”演化而来,逐渐形成与“天道”相联 系又相区别的“人道”,这便是文化的创造过 程。
• 2、在文化的创造与发展中,主体是人,客体 是自然,而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 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这里的“自然”,不仅 指存在于人身之外并与之对立的外在自然界, 也指人类的本能、人的身体的各种自然属性。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
第一讲 绪论
主讲人:赵树廷
四个问题
一、“文化”界说 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三、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简介的目的、
意义和方法
一、“文化”界说
(一)“文”的释义及扩展 1、“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1)《易·系辞下》载:“物相杂,故曰文。” (2)《礼记·乐记》曰:“五色成文而不乱。” (3)《说文解字》曰:“文,错画也,象交
• 2、在汉语言系统中,“文化”的本 义是“以文教化”,也属于“小文化” 范围。毛泽东在论及新民主主义文化 时说:“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 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这 里的文化,也属于狭义文化。
(三)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适用 范围
• 1、一般来说,文化哲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研 究工作者多持广义文化界说。
• 然而,任何民族,其文化形态尽管 纷繁多彩,但都可以寻觅到该民族 文化的主色调、主旋律。惟其如此, 才有英国人绅士风度说,德国人精 确高效率说,美国人自由开放说, 日本人善采异邦说。我们之所以能 够从芸芸众生中大致辨识各民族的 特征,
• 是因为每一个民族内部,固然存在 着纷繁多样的阶级、阶层、集团、 党派及个人教养和性格的差异,但 同时也深藏着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 共同心理素质,这便是所谓民族精 神。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正 是我们认识自己、把握中华民族精 神的可靠途径。
• 民族性、国度性是文化的重要属性之一。在世界 历史上,各民族、各国家分别在不同的自然—— 社会条件提供的舞台上,演出了情节有别、风格 各异的文化正剧。而中国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东 亚大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创造的文化。
(一)中国,是中国文化的摇篮
• 中国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其内涵经历了一个渐 次扩展的过程。
(三)“文化”的释义及其扩展
• 1、“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 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彖 ( tuàn《易经》中解释卦义的文字 ) 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 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引文释义
• (1)这段话中的“文”,即从纹理之义 演化而来。日月往来交错文饰以天,即 “天文”,也就是天道自然规律。人文, 指人伦社会规律,即社会生活中人与人 之间纵横交织的关系,如君臣、父子等 等。
• (一)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简介的目的:
•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意在给大学生们 提供一个了解祖国悠久、丰厚文化遗产 的简明文本,使之对于中国文化的特征 有所把握,并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问题有所思考。我不企求同学们同意我 的全部观点,但期望能启发朝气蓬勃的 探索。
(二)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的现实意义
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 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 以又被称作“大文化”。包括认识的(语言、 哲学、科学、教育)、规范的(道德、法律、 信仰)、艺术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 戏剧)、器用的(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 造它们的技术)、社会的(制度、组织、风俗 习惯)等众多领域。
• (2)这段话说,治国者须观察天文,以 明了时序之变化,又须观察人文,使天 下之人均能遵从文明礼仪,行为止其所 当止。
• (3)在这里,“人文”与“化成天下” 紧密联系,“以文教化”的思想已十分 明确。
2、西汉后,“文”与“化”合成 一词
• (1)《说苑·指武》曰:“文化不改, 然后加诛。”
• (2)《曲水诗序》曰:“设神理以景俗, 敷文化以柔远”。
• 1、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 族自身。
• 在这个开放的世界,人类各民族文化相 互交流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拓展, “地球村”越来越小。在这样的时代大 背景下,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以怎样的姿 态参与“地球村”的合作和竞争,是每 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真切 把握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较之把握诸 如皮肤、头发、眼睛的颜色之类体质特 征要困难得多。
• (4)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 期氤氲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 趣、审美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

(二)义: •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
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 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 称作“小文化”。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 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 “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 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 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是狭 义“文化”早期的经典界说。
• (4)“文明”兼容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双 重意义,接近于今天人们通常理解的“广义文 化”。
(五)中欧古典园林及其表现的 文化观比较
• 1、中国古典园林内含“物我合一”的文化 观,尽力将人造景观建设成浑然天成的 完美山水,追求精神上的美感。
• 2、欧洲的古典园林则表现出“物我分离” 的特点,要么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支配” ;要么是表现“自然对人的支配”。
• 总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 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 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 ”即是文化。
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 长期以来,人们在使用“文化”这一 概念时,其内涵、外延差异甚大,故 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一)广义的“文化”
• 1、广义文化的定义: •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