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无机化学课件汇总整理 (1)

合集下载

大学无机化学课件

大学无机化学课件
2023
大学无机化学课介 • 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 无机化合物和反应 • 无机化学实验方法 • 无机化学的应用 • 无机化学的未来发展
2023
PART 01
无机化学简介
REPORTING
无机化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定义
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组成、结构 、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等领域中的应用。
2023
PART 04
无机化学实验方法
REPORTING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
掌握各种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如烧杯、试 管、滴定管等,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准确 。
化学试剂的取用与配制
学习如何正确取用和配制化学试剂,了解试剂的浓 度、纯度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重要性
无机化学是无机物质的基础学科,对 于理解物质性质、变化规律以及开发 新材料、新能源等具有重要意义。
无机化学的历史和发展
历史
无机化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炼金术和冶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逐 渐形成了现代无机化学体系。
发展
现代无机化学的发展与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相互渗透,不断 涌现出新的研究领域和应用方向。
配合物和配位反应
配位反应
配位反应的原理,影响因素以及在无机合成 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配合物概述
配合物的组成,分类,命名以及结构和性质 。
配位化学键
配位化学键的形成,特点以及在配合物中的 作用。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
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
氧化数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分类和原理。
重要的氧化还原反应实例
包括金属的氧化还原,非金属的氧化还原,以 及含氧酸盐的分解等。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件(第四版)第一章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件(第四版)第一章
总结词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分析化学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按分析对象可以分为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这是根据被测物质中是否含有碳元素来划分的。按分析方式可以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前者依赖于化学反应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后者则利用各种精密仪器对物质进行测量。另外,根据待测组分的含量,分析化学可分为常量分析、微量分析和痕量分析。
分子结构
分子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分子的几何构型和成键方式决定了分子的性质。常见的分子结构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晶体结构
晶体是由原子或分子在空间周期性排列形成的固体,晶体的性质与原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密切相关。晶体分为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和分子晶体等。
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酸和碱之间的反应称为酸碱反应,反应中质子转移是酸碱反应的本质。酸和碱的相对强弱可以通过电离常数来衡量。
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实验安全
01
实验安全是实验过程中的首要问题,需要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防护用品。
环境保护
02
环境保护是每个实验者应尽的责任,需要合理处理实验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实验实例
03
通过具体的实验实例,如实验室安全规定、废液处理等,来掌握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方法。
04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基础
1
2
3
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术是进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础,包括称量、加热、冷却、萃取、蒸发、结晶等操作。
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在进行实验基本操作时,需要注意安全、准确、快速、环保等原则,避免误差和事故的发生。
实验基本操作技术的注意事项
通过具体的实验实例,如硫酸铜晶体的制备、碘的萃取等,来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大学无机化学课件 第一章

大学无机化学课件 第一章

· 家庭用液化气,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
加压后变成液体储于高压钢瓶里,打开时减压 即气化。压力 气 但有时钢瓶还很重却不能点燃。是因为 体 C5H12 或C6H14等高级烷烃室温时不能气化。 性 质
临界常数:
• 临界温度 Tc: 每种气体液化时,各有一个特定温度叫 临界温度。 在Tc 以上,无论怎样加大压力,都不能使 气体液化。
是系统边界以外与之密切相关的物质世界。系统
与环境之间可以有物质和能量传递。据此,系统 可分为: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同时存在物 质和能量的传递)、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 只有能量的传递,而没有物质的传递)和隔离系
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物质的传递,也没有
能量的传递)。
2、状态和状态函数
系统的状态就是系统所处的状况;表明系
=101.3 kPa×0.600=60.8 kPa
P(H2)=P(总)×
=101.3 kPa×0.100=10.1 kPa
3 3 3 P ( H ) V ( 总 ) 10 . 1 10 Pa 1 . 00 10 m 2 (2) n(H2)= = RT 8.314J m ol1 K 1 300K
H2, 1.00×10-3 mol He 和 3.00×10-3 mol Ne,在
35℃时总压为多少?
n( H 2 ) RT 解: p(H2) = V 3 1 1 2.5010 m ol 8.314J m ol K (273 35) K = 3 0.010m
= 640 Pa
n( He ) RT p(He) = V 3
(1)试样中氢的分压是多少?
(2)收集到的氢的质量是多少?
解:(1) 用排水法在水面上收集的气体为被水蒸气饱 和了的氢气, 试样中水蒸气的分压为3.17 kPa, 根据 分压定律:

大学无机化学第一章ppt课件

大学无机化学第一章ppt课件
解:已知 m=0.7790g,T=298.15K,P=111.46KPa,V=0.4448L
MmRT PV
M0.79g980.31J4K 6 P0a.44L48
Ar =39.95
P M 1.3 0K 2 1 5 3 P .9 9 g a 5 m 1o 1 .7 lg 8 L 1 2 RT 8 .3J 1 m 精选4 p p1 t课件K o 202 11 l2.1 7 K 5 3 15
即pV常数 T
精选ppt课件2021
5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pV = nRT
R---- 摩尔气体常量 在STP下,p =101.325kPa, T=273.15K n=1.0 mol时, Vm=22.414L=22.414×10-3m3
精选ppt课件2021
6
R
pV nT
101P3 a2252.4 11 034m3 1.0m 2o 7.1l3K 5
nT
1.0m 2o 7.1l3K 5
62m 36 m .m 4 H m l 1 g o K l1
精选ppt课件2021
8
1.1.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应用
1. 计算p,V,T,n四个物理量之一。
2.气体摩尔质量的计算 3.气体密度的计算
精选ppt课件2021
9
1. 计算p,V,T,n四个物理量之一。注意!
19
分压的求解:
pB
nBRT V
p
nRT V
pB p
nB n
xB
pB
nB n
pxBp
x B B的摩尔分数
精选ppt课件2021
20
例题:某容器中含有NH3、O2 、N2等气 体的混合物。取样分析后,其中

大学无机化学课件完整版[优质ppt]

大学无机化学课件完整版[优质ppt]

机 化
n=1.0 mol时, Vm=22.414L=22.414×10-3 m3
学 基 础
R pV 101P3 a2 22 5.4 1 1 0 3m 43
nT
1.m 0 o2l7 .13K 5


8.31J4 m o 1K l1
R=8.314 kPaLK-1mol-1
人们将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气体,称 为理想气体。
无 机 化 学
基 无机化学
础 教 程
第一章 气体和溶液


§1.1 气体定律




§1.2 稀溶液的依数性


§1.1 气体定律
无 机
1.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基 础
1.1.2 气体的分压定律


1.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
R——摩尔气体常数
无 在STP下,p =101.325 kPa, T=273.15 Kp础源自教 程pM = RT
=m/V
1.1.2 气体的分压定律
组分气体:
理想气体混合物中每一种气体叫做组
无 分气体。

化 分压:


组分气体B在相同温度下占有与混合
础 教
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叫做组分
程 气体B的分压。
pB

nBRT V
分压定律:
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
气体分压之和。
162mol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1. 计算p,V,T,n中的任意物理量

pV = nRT
机 化
2. 确定气体的摩尔质量

无机化学(本科)全套教学课件pptx-2024鲜版

无机化学(本科)全套教学课件pptx-2024鲜版

9
酸碱平衡常数计算与应用
2024/3/28
酸碱平衡常数定义
01
表示酸碱反应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
的比值。
酸碱平衡常数计算
02
通过测定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利用平衡常数表达式进行计算。
酸碱平衡常数应用
03
用于预测酸碱反应的方向、程度和速率,以及判断酸碱的强度。
10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及影响因素
氧化剂与还原剂
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 子。 2024/3/28
氧化还原反应类型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分类, 如金属与非金属、酸与碱等。
氧化数概念
表示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状态, 通过计算化合价确定。
14
原电池与电解池工作原理
原电池工作原理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由正负极和电 解质组成。
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
无机化学(本科)全套教 学课件pptx
2024/3/28
1
contents
目录
• 无机化学概述与基础知识 • 酸碱反应与沉淀溶解平衡 •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基础 • 配位化合物与金属有机化学 • 无机固体化学与纳米材料 • 无机合成与绿色合成技术
2024/3/28
2
01
无机化学概述与基础知识
2024/3/28
2024/3/28
沉淀的溶解
利用某些试剂使已生成的 沉淀溶解,如胃药中的氢 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分步沉淀
当溶液中存在多种难溶电 解质时,通过控制条件可 实现分步沉淀,从而分离 出各种难溶电解质。
12
03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基础
2024/3/28
13
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及类型

无机化学大学课件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无机化学大学课件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 意义:n 是决定电子层能量高低的主要因素,
n=1表示离核最近,能量最低的第一电子层;n=2表示离核
次近的能量次低的第二电子层,依此类推。能量越低,受核束 缚越大,能量越低。
(2) 角量子数(l)或副量子数(azimuthal quantum number)
电子绕核运动时,不仅具有一定的能量,而且也具有一定
电子层结构的特征,并结合原子参数熟悉元素性质周 期性的变化规律。
图1 道尔顿原子模型
§1.1 原子的含核模型
1. “枣糕模型”: 1903年W.汤姆生(1824~1907)提出, 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电子 则镶在球里,原子受到激发后,电子振动,产生光谱。
图2 汤姆生原子模型
r,q,R rQ qF
r,q,R rYq,

解薛定谔方程时,为了方便起见,将直角坐标x,y,z变
换 成 球 极 坐 标 r,q,f , 这 样 (x,y,z) 就 变 成 了 (r,q,f)=
R(r)Q(q)F(f) , 将 与 角 度 有 关 的 函 数 合 并 为 Y(q,f) , 则
要的,或者说,四个量子数确定了,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就确
定了。
• (1) 主量子数(n)(principle quantum number)

它是用来描述原子中电子出现概率最大区域离核远近的参
数,或者说,它是确定电子层数的。
n 的取值为:1, 2, 3, 4…n等正整数,表示电子层数。
光谱学上常用K,L,M,N…表示电子层数。
数E 就是粒子处在该定态时的总能量。
Figure 9 pherical polar coordinates(r,θ,φ) and Cartesian axes(x, y, z).

大学无机化学课件完整版课件

大学无机化学课件完整版课件

教 程
p(H2) = 0.10×600kPa = 60 kPa
§1.2 稀溶液的依数性

机 化
1.2.1 溶液的浓度

基 础
1.2.2 稀溶液的依数性


1.2.1 溶液的浓度
1. 物质的量浓度
cB

nB V
,单位:mol L1
无 机 化
2.
质量摩尔浓度
bB

nB mA
,单位:mol kg 1
1.1.2 气体的分压定 律
组分气体:
理想气体混合物中每一种气体叫
无 做组分气体。

化 分压:


组分气体B在相同温度下占有与
础 教
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叫做
程 组分气体B的分压。
pB

nBRT V
分压定律:
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
组分气体分压之和。

p = p1 + p2 +
化 5 0.8719 40 7.3754 80 47.3798 学 10 1.2279 50 12.3336 90 70.1365

础 20 2.3385 60 19.9183 100 101.3247

程 * 同一种液体,温度升高,蒸气压增大 。
* 相同温度下,不同液体蒸气压不同;

1. 乙


pB p

xB

VB V
B
,
pB B p
例1-3:某一煤气罐在27℃时气体
的压力为600 kPa ,经实验测得其中CO和H2
的体积分数分别为0.60和0.10。计算CO和H2

大学无机化学汇总整理 (1)PPT课件

大学无机化学汇总整理 (1)PPT课件
Inorganic Chemistry – 2016 Fall
Review for Previous Chapter 5. Acid-Base Equilibrium:
Bronsted acid / base
Lewis acid / base
Ion product constant of water
Example:The K sp for Ag2CrO4 is 1.1×10-12 at
25oC. Calculate the solubility of Ag2CrO4 in
Answer:We know Mr(AgCl)= 143.3 S = 1.92×10-3 mol L-1 = 1.34×10-3 mol L-1 143.3
AgCl(s) Ag+ (aq) + Cl- (aq)
Equilibrium / mol.L-1
S
S
K sp (AgCl) = {c(Ag+ )}{c(Cl- )} = S 2 = 1.80×10-10
K W ={c(H3O+ )}{c (OH- )}
Ka
=Kw , Kb
o:rKa Kb=Kw
pH scale pH + pOH = pK W = 14
20 5 C , pK a +on (a) Buffer solution
α=c0 -ceq 100% c0
pH of a buffer solution
pH=pKa(HA )-lgcc((H A-A ))
pH =14-pKb(B)+lgc(cB (B)+ H )
Dissociation / stability constant for complexes

大学无机化学课件1---16

大学无机化学课件1---16

大学无机化学课件1---16第九章§9.1 §9.2 §9.3 §9.4分子结构§9.1价键理论价键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键参数9.1.1 共价键的本质与特点 9.1.2 共价键的键型 9.1.3 杂化轨道9.1.1 共价键的本质与特点化学键: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吸引作用。

化学键理论:离子键理论共价键理论金属键理论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1.量子力学处理H2分子的结果两个氢原子电子自旋方式相反,靠近、重叠,核间形成一个电子概率密度较大的区域。

系统能量降低,形成氢分子。

核间距 R0为74 pm。

共价键的本质——原子轨道重叠,核间电子概率密度大吸引原子核而成健。

1用FinePrint打印-可在www.fineprint.com.cn订购2.价键理论基本要点与共价键的特点价键理论基本要点:未成对价电子自旋方式相反;原子轨道最大程度地重叠。

共价键的特点:饱和性 H Cl H O H N N 方向性9.1.2 共价键的键型1.σ键:原子轨道沿核间联线方向进行同号重叠(头碰头)。

2.π键:两原子轨道垂直核间联线并相互平行进行同号重叠(肩并肩)。

3.配位键形成条件:成键原子一方有孤对电子,另一方有空轨道。

例:NH + 4H[BF4 ]F F BFCOπCHFπO 2s 2 2p42s 2 2p22用FinePrint打印-可在www.fineprint.com.cn订购9.1.3 杂化轨道基本要点:成键时能级相近的价电子轨道混合杂化,形成新的价电子轨道——杂化轨道。

杂化前后轨道数目不变。

杂化后轨道伸展方向,形状发生改变。

1.sp3杂化CH4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2pC:2s22p22s2p2s激发2p2s3四个sp3杂化轨道sp3CH 4的形成3用FinePrint打印-可在www.fineprint.com.cn订购2.sp2杂化2p 2s FB激发2p 2s2BF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sp 杂化sp2FF2pBF 3 的形成B:2s22p12s3.sp杂化三个sp 杂化轨道22s2pBe:2s 2 BH2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 H Be H2p2p激发2s2ssp sp杂化 Be采用sp杂化生成BeH24用FinePrint打印-可在www.fineprint.com.cn订购4.不等性sp3杂化两个sp杂化轨道NH3 ∠HNH = 107? 18'2psp3杂化2sH2 O∠ HOH = 104? 30 'sp 杂化3sp3d杂化sp32p 2s5用FinePrint打印-可在www.fineprint.com.cn订购sp3d2杂化小结:杂化轨道的类型与分子的空间构型杂化轨道类型不等性s+(3)p 参加杂化的轨道 s+p s+( 2)p s+(3) p 杂化轨道数 2 3 4 4 ' ' 成键轨道夹角180 ° 120 ° 109 °28 90 ° < θ < 109 °28分子空间构型直线形三角形四面体三角锥 V型实例中心原子BeCl2 BF3 CH 4 HgCl 2 BCl3 SiCl 4NH 3PH3N,PBe (ⅡA) B(ⅢA) C,Si Hg (ⅡB) (ⅣA)H2O H2S O,S(ⅤA) (ⅥA)思考题:解释CH4,C2H2,CO2的分子构型。

《无机化学》课件第一章

《无机化学》课件第一章

第一节 原子的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是通过将|Ψ|2的角度分布部分,即|Y|2随 θ、Φ的变化作图而得到的(空间)图像,它形象地显示出在原子核 不同角度与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大小的关系。图1-1(b)是电子云的 角度分布剖面图。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剖面图与相应的原子轨道角 度分布剖面图基本相似,但有以下不同之处:原子轨道角度分布 图带有正、负号,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均为正值(习惯不标出正 号);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比相应的原子轨道角度分布要“瘦”些, 这是因为Y值一般是小于1的,所以|Y|2的值就更小些。
第一节 原子的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五、 多电子原子结构
多电子原子指原子核外电子数大于1的原子(即除H以外 的其他元素的原子)。在多电子原子结构中,核外电子是如何 分布的呢?要了解多电子中电子分布的规律,首先要知道原 子能级的相对高低。原子轨道能级的相对高低是根据光谱实 验归纳得到的。H原子轨道的能量取决于主量子数n,在多电 子原子中,轨道的能量除取决于主量子数n外,还与角量子 数l有关,总规律如下:
无机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原子的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第一节 原子的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一、 原子的组成
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已经认识到原子是由处于原子中 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由于原 子核跟核外电子的电量相同,电性相反,所以原子呈电中性。 原子很小,半径约为10-10m;原子核更小,它的体积约为原 子体积的1/1012。如果把原子比喻成一座庞大的体育场,则原 子核只相当于体育场中央的一只蚂蚁。因此原子内部有相当大 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内绕着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第一节 原子的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2024版大学无机化学完整版ppt课件

2024版大学无机化学完整版ppt课件

离子键。
离子晶体的结构
02
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交替排列,形成空间点阵结构,具有高的
熔点和沸点。
离子键的强度
03
离子键的强度与离子的电荷、半径及电子构型有关,电荷越高、
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
12
共价键与分子结构
2024/1/29
共价键的形成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分子的极性与偶极矩
大学无机化学完整版ppt课件
2024/1/29
1
目录
2024/1/29
• 无机化学概述 •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 化学反应基本原理 • 酸碱反应与沉淀溶解平衡 •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基础 • 配位化合物与超分子化学简介
2
01
无机化学概述
Chapter
2024/1/29
反应机理
基元反应和复杂反应、反应机理的推导和表示 方法
反应速率理论
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和微观可逆性原理
2024/1/29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浓度、温度、催化剂和光照等外部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8
05
酸碱反应与沉淀溶解平衡
Chapter
2024/1/29
19
酸碱反应概述
酸碱定义及性质
介绍酸碱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包括阿累尼乌斯 酸碱理论、布朗斯台德酸碱理论等。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中心原子或离子、配体、配位数、配位键等。
配位化合物的分类
3
根据中心原子或离子的性质可分为金属配位化合 物和非金属配位化合物;根据配体的性质可分为 单齿配体和多齿配体等。
2024/1/29
28

无机化学01绪论 PPT课件

无机化学01绪论 PPT课件
无机化学
Inorganic Chemistry

课程安排

1、理论课46学时,闭卷考试 2、实验课单独开课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 化学合上

课堂要求

1、认真学习,不干扰上课; 2、积极思考,敢于找问题; 3、及时复习,总结与归纳; 4、适当做题,关键在应用。
参 考 书
《无机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无机化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编,高等教育 出版社
《基础无机化学》尹敬执、申泮文合编,高 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徐春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姜凤超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Chap 1. 绪论
绪论 Introduction
化学及其分支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 变化规律和变化过程中能量关系的科学。 传统四大化学: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物理化学。 近代化学:结构化学;量子化学。 边缘与应用学科:生物化学、环境化学、核化学、 水化学等。
化学发展简史
古代化学时期 旧石器时代,用火 近代化学孕育时期 金属冶炼、制陶、药物炮制 近代化学发展时期 17世纪中叶,元素,化学科学 现代化学时期 19世纪中后叶,发现周期律
1.1 无机化学的发展和研究内容
无机化学的研究内容 现代无机化学研究内容:元素及其无机 物的制备、组成、结构和无机反应与过 程。 研究内容广泛。各门化学的基础。 所需的现代物理技术:各类光谱、电子 能谱、X-射线衍射等。
物理化学方法研究药物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和 药物代谢动力学
用化学理论解释病理、药理、毒理过程
实例、抗坏血酸(Vc)滴眼液
单纯的维生素C具有防衰老、抗癌、抗坏血病、 抗疲劳、消炎、消毒之功效 Na2S2O5用作还原剂,防止抗坏血酸被氧化 KHCO3用于调节pH值 (pH≈8.0,接近人体) Na2H2Y用于和杂质金属离子结合——配合物 药水总渗透压和人体体液渗透压相当

高等无机化学课件(一)

高等无机化学课件(一)

2。无机化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打破了原 有的界限而引伸到了其他化学的领域。形成的 交叉学科正迅速崛起 :
无机化学与结构化学---原子簇化学 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有机金属化学 无机化学与生物化学---生物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与材料科学---无机材料化学
已经成为无机化学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 无机化学这门古老的化学分支,重新进入了一 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1-1-1
绪论
一、课程的作用与地位
二、内容简介 三、课程特色与学习方法
四、参考书目
绪论
一、课程的作用与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随着计算机技术、 现代物理方法以及各种波谱技术的广泛应用,使 无机化学的研究领域,无论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 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令人耳目一新。
1。各种新型的无机化合物层出不穷, 种类繁多、 性能优越。
此,荣获1933年诺贝尔物理奖。
薛定谔
h2 2 2 2 e 2 2 2 2 2 4 r 8 m x y z 0
( x, y, z ) E ( x, y, z )
(11)1927年海森伯(W.Heisenberg)则提出了测不准原 理,从理论上明确了经典理论对于描述微观粒子的运 动已经不适用。为此,荣获1932年诺贝尔物理奖。
(6)陈慧兰等编,《理论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 7 ) [ 美 ]F.A. 科顿, [ 英 ]G. 威尔金森著 ,诸高校译《高等无机化学》北 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006年天津工业大学博士生招生目录
考试科目 309 高 聚 物 结 构与性能 参考书目 作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纺织工业出版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1 -1
0.00
0.00100
0.00500
0.0100
1.278
1.325
1.385
1.427
Salt effect:The salt effect is the increase in the
solubility of a sparingly soluble salt by the addition of a strong soluble electrolyte.
13
6.2.1 The product solubility rule
A n Bm (s) nA
m+
m+
(aq) + mB (aq)
nm
n-
J = {c(A
)} {c(B )}
n
The product solubility rule: The reaction quotient criterion for precipitation—solubility equilibria. ☆ J > Ksp the equilibrium position shifts to left, so a precipitate will form; ☆ J =Ksp the system is at equilibrium, the solution is saturated; ☆ J < Ksp the equilibrium position shifts to the right, the solution is not saturated. 14
Answer:We know Mr(AgCl) = 143.3 -3 1.92× 10 -1 -3 -1 = = S mol L 1.34× 10 mol L 143.3 + AgCl(s) Ag (aq) + Cl (aq)
Equilibrium / mol.L-1
S
S
+ -10 2 = = = Ksp (AgCl) {c(Ag )}{c(Cl )} S 1.80×10
c0 - ceq c0
100%
pH of a buffer solution c(HA) pH = pK a (HA) - lg c( A ) c(B) pH = 14 - pK b (B) + lg + c(BH ) Dissociation / stability constant for complexes
Example: BaCO3 (s)
23
Ba (aq) + CO (aq)
2+
23
2① Adding acids: 2H+ + CO3 H 2 O + CO2
c (CO ) J J < Ksp
Adding acids is beneficial to dissolving BaCO3 ② Adding BaCl2 or Na2CO3
Initial/(m ol L-1 ) Equilibrium/(mol L-1 ) 0 2x 0.010 0.010+ x
(2x) 2 (0.010+ x) = Ksp = 1.110-12
x is verysmall,so
x = 5.2 10
-1
0.010+ x 0.010
S = 5.2 10 mol L
2+ 2= Ksp (BaSO4 ) [c(Ba )/c ][c(SO4 )/c ]
or simply: Ksp(BaSO4 ) = {c(Ba )}{c(SO )} Ksp — solubility product constant
For general precipitation reactions:
S = 6.510 mol L
-5 -1
-6
-6 -1
In 0.010mol L K 2CrO4
In pure water
20
2. Salt effect The solubility of AgCl in a KNO3 solution (25℃ )
c(KNO3 ) /(mol L ) S (AgCl) /10 (mol L )
6.1.1 Solubility
6.1.2 Solubility product
6.1.3 Relationship between solubility and solubility product
5
6.1.1 Solubility
Solubility is the maximum amount of solute that will dissolve in a given quantity of solvent when dynamic equilibrium is established between undissolved solute and the solution at
Ksp = 1.110
2+
-10
24
Ba (aq) + SO (aq)
16
17
18
6.2.2 The common ion effect and salt effect
1.The common ion effect
The common ion effect is the reduction
in the solubility of a sparingly soluble salt by the addition of a soluble salt that has an ion in common with it.
6.2.1 The solubility product rule
6.2.2 The common ion effect and salt effect 6.2.3 The effect of pH on solubility
6.2.4 The effect of complex ions formation on solubility
Inorganic Chemistry – 2016 Fall
Review for Previous Chapter 5. Acid-Base Equilibrium:

Bronsted acid / base
Lewis acid / base
Ion product constant of water
1 Kf = Kd
2
Inorganic Chemistry – 2016 Fall
Chapter 6
Precipitation-Solubility Equilibria
How to dissolve precipitate?
3
Chapter 6 Precipitation-Solubility Equilibria
6
6.1.2 Solubility product
The process which involves the dissolution and precipitation of an insoluble electrolyte occurs when it is added to water at a certain temperature.
c(Ba ) or c (CO ) J J > Ksp
BaCO3 will precipitate out.
15
2+
23
Example: Suppose 10.0L of 0.010mol· L-1 BaCl2 is added to 40.0L of a solution that contains SO42- ion with a concentration of 6. 0×10-4 mol· L-1 at 25℃. Does BaSO4 precipitate? If so, how many grams of BaSO4 are formed? What is the concentration of SO42- in the final solution? Answer: BaSO4 (s)
21
c(Na2SO4)/ 0 0.001 0.01 0.02 0.04 0.100 0. 200 -1 molL S(PbSO4)/ -1 0.15 0.024 0.016 0.014 0.013 0.016 0.023 mmolL
2+
24
A n Bm (s)
n+ nA (aq) mB (aq) m+ n n-
m+
Ksp (AnBm ) = {c(A )} {c(B )}m
8
6.1.3 Relationship between solubility and the solubility product
The conversion between Ksp and solubility Because concentrations in the Ksp expression must in molarity and the unit of solubility is g solute /100g water, So we need convert the solubility data to molarity(mol· L-1).
KW ={c(H 3O )} {c (OH )}
Ka Kw = , Kb or : K a K b = K w
+
-
pH scale pH + pOH = p KW = 14
250 C , pK a + pK b = 14
1
percent ionization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