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以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为主题,探讨了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审美需求。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还不成熟,他们对于艺术的理解和表现能力有限。

美术校本课程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引导他们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欲望。

美术校本课程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欣赏名画、学习优秀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品味。

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中,教师是关键。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美术造诣和教育教学能力,能够设计精心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实践。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艺术知识、示范技巧、提供丰富的艺术素材和工具,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艺术创作实践。

教师还要注重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艺术表现和发展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评价是促进学生艺术发展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评价应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艺术作品、艺术表现和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来评价学生的艺术能力和发展情况。

评价还应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培养学生对自己作品的审美意识和批判思维。

评价还应注重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的提高,通过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为了提高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要注重课程内容的创新和多样性,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和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美术专业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实践。

要注重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的美术学习和表现,提供艺术学习的支持和机会。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需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审美需求,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欲望。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小学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修养的重要环节。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育要求,小学美术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本文旨在研究小学美术课程的实施情况,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动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一)课程内容小学美术课程的内容应该涵盖艺术知识、艺术技能和艺术欣赏三个方面。

艺术知识包括色彩、形态、构图、透视等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学习;艺术技能包括绘画、雕塑、造型等艺术表达方式的学习;艺术欣赏包括学习欣赏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家及其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等。

(二)教学方法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示范、引导和讨论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特点,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艺术作品创作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实践。

(一)课程实施的过程小学美术课程实施的过程应该遵循“观察-模仿-创作”的原则。

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欣赏;然后,通过模仿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艺术基本技巧和表现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小学美术课程实施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1.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创作,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学习成果和提高技能。

3.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4. 创造机会让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博物馆等,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艺术知识。

四、小学美术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目前,小学美术教师的数量和教学经验都存在不足的问题,这会影响到美术课程的有效实施。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教师的艺术观念和创作能力。

2. 开展美术教师培训和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摘要】本文对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进行了研究。

引言部分分析了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在首先介绍了小学美术课程的特点,接着详细探讨了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内容设置,以及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和方法。

结合实施效果的评估,总结了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启示,提出了建议,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为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造力提供了重要借鉴。

【关键词】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研究、特点、内容设置、困难、挑战、策略、方法、效果评估、启示、建议、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发现,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具有以下特点: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更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结合;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和灵活性强;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际能力。

研究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方法,从而为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造力发展,提高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具体而言,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特点、内容设置以及实施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探讨有效的策略和方法,评估课程实施的效果。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为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和艺术修养做出贡献。

是以此为指导,具体分析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探讨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完善小学美术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美术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更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表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校本课程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小学教育中。

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中,一些问题和挑战也随之出现。

由此,对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有效的实施策略和提高实施效果,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国内外对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层面,对于实际操作和效果评价的研究相对较少。

有必要加强对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实证研究,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建议。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有效的实施策略,为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表现和问题,分析其实施现状及存在的挑战,提出有效的实施策略和改进建议,以期为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具体目的包括:1.理清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内涵和特点,探讨其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和综合素养方面的作用;2.分析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3.总结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探讨如何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和质量;4.评价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从学生、教师和学校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对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旨在为小学美术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改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作为学校美术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通过研究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可以探索美术教育的创新模式,为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

小学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小结

小学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小结

小学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小结小学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小结《小学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小结博爱小学王婷20__.10.18本课题于20__年12月评为市重点课题,根据课题实施方案及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已具体实施了半年多。

下面就这一课题的实践研究作如下小结:一、加强理论学习课题组成员继续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区美术教研员在区教研网上发表了如“如何评课”“用心巡回指导成就智慧课堂”“浅析“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等文章,这些都密切和课堂教学相关,给我们的课堂实践以好的指导性作用,同时,王海岩、王婷、杨敏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教育理论书籍,如《窗边的小豆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等,撰写了读后感。

这些学习,加强了课题研究者的专业和教育理论素养。

二、加强课堂实践继续开设示范课,进一步提高课题组教师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能力。

组内教师示范课后,示范课教师反思课堂教学,课题组其他教师进行点评,针对课堂中无效或低效的教学环节,讨论解决问题的途径,形成新的、优化过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

三、加强课外辅导我们的主阵地主要是课堂,但是在全面素养提高的基础上,我们还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和美术的兴趣爱好,组建了“版画社团”、“手工社团”、“陶艺社团”、“儿童画社团”等课外社团,在半年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普及加提高,辅导学生进行各种美术创作活动,更大地拓展了校本化课程的实效性,增加了课程实施的宽泛度。

四、评价体现多元化这阶段我们主要把评价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等纳入评价主体的范畴,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等。

我们也会发放“家校沟通实录”及时得到家长对学生及老师的评价信息,搭建一个家庭、学校的沟通平台。

五、收集学生的优秀作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来自学生中的榜样是最具有说服力的。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小学美术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教学内容和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艺术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对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由学校自行制定的课程,其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出适合他们的美术教学内容和活动。

一、校本课程的设计校本课程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1.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需求有所不同,因此校本课程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差异化的设计。

对于一年级学生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线条、颜色和形状的基础训练,而对于五年级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更加复杂的立体造型和创作活动。

2.学校特色和资源。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资源,可以借助这些资源来设计校本课程。

学校周围自然环境优美,可以设计一些户外写生活动;学校附近有艺术馆或文化中心,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和学习。

3.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师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关键,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创造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在校本课程设计中需要考虑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

校本课程的实施应坚持以下原则:1.因材施教。

校本课程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可以设置不同的教学组和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内容。

2.注重学生参与和创造。

小学美术教学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创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素材,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多元评价。

校本课程的评价应是多元化的,不仅仅局限在作品的成品上,还包括过程的参与和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讨论和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动态。

三、校本课程的管理和评估校本课程的管理和评估很重要,它们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及时了解课程实施的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研究第一篇: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研究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研究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让校本课程逐渐成为我国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小学美术是孩童打开美术殿堂,开启艺术之门的基础,如何让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得到良好开发与实践是众多基础教育老师思考的重点。

本文就基于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视角,对如何开发及实践提出自己见解,望给有关人士提供参考之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提高《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及校园与社会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这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课程改革创新的结果,也是新时代美术基础教育对美术老师提出的新要求。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与价值1.1 校本课程理念本文中阐述“校本课程开发”系指学校根据自身教育哲学思想,为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以学校老师为主体进行的适合本校特色的课程开发。

小学美术一直被称为“豆芽课”,老师上课期间给学生一个方向既放任学生自由活动,很多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学习不到丁点美术知识,老师对美术教学、考核、评价也是持不重视态度,导致目前小学美术课可有可无,甚至部分小学没有开设美术课。

因此,对小学美术课进行改革、完善迫不及待。

1.2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主要价值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能够贯彻落实当代素质教育要求,充分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与办学特色,为学生后期发展打下夯实基础,同时也能学校提升知名度,便于更好招纳生源。

校本课程开发渠道灵活、课程设置多变、目标方向明确、内容丰富,不但能够使学生轻易掌握国家规定课程内容,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寻找确定自身兴趣爱好所在,便于特长生的选拔与培训。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2.1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具备若干美术器材与相关硬件设备。

如:美术画室、多媒体教室、美术教师专业电脑工作室、学生实践活动室、照相器材、扫描器材、打印设备等等,虽然在很多地区这些设备与器材不能同时具备,但是可以借助学校及社会环境代替。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一、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设计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设计应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具有循序渐进、趣味性和启发性。

课程内容应该涵盖美术基础知识、技能和创造性表达三个方面,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

在美术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图像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教授绘画材料的种类、特性及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颜色搭配、线条运用和构图等基本概念。

还可以通过欣赏名画、明信片等艺术品,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美术技能的培养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教学法,让学生学习到绘画的基本技能,如画线、涂色和剪纸等。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集体合作中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创造性表达是小学美术教育的核心内容。

学生应该有机会自由发展自己的艺术绘画风格,并通过展示和分享作品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鼓励。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艺术展览、举办艺术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模式往往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更加灵活和多样。

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法。

在课堂上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可以设计绘画比赛、拼图游戏等,让学生在竞争和合作中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

采用故事化教学法。

通过讲述美术故事和艺术家的传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课程相关的故事,并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艺术的魅力。

可以采用探究性教学法。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或者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去探索答案。

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幅抽象画,让他们自由发挥,用自己的想象和感觉来解读和理解这幅作品。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小学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研究

小学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小学美术课程校本化实行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工作中期报告执笔人:王婷、蒋春燕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新一轮课程改革表现出一个突出特点和主要发展趋向 , 就是“校本化发展” , 它是素质教育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质要求 , 是新课程理念的持续、发展和表现。

从现有的国内外对这方面研究的课题来看,作特意研究的还不多,还未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系统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我们在听课中也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对于怎样将课程校本化感觉特别迷惑,甚至常常有老师向我发问:“能否可在课程中加入校园生活内容、时势新闻等内容?” 联合我区当前美术专用教室的装备状况,以及剖析各专用教室的特点,我们确定了“小学美术课程校本化实行的策略研究”。

把实行国家课程作为教课重点的同时,研究怎样将美术课程校本化、生活化的实行策略,以期经过教课实践中的行动研究和理论概括,高效地用之于教课,使学生的美术修养获取更广阔的发展。

二、课题看法的界定校本教课研究明确了研究以本校的教课为依据地,将研究的重心置于教课现场,直接从现场情境中研究教课识题,总结教课经验。

小学美术课程校本化就是学校依照本校以及师生的实质需求,经过选择、改编、增补、拓展等方式,对教材进行从头整合 , 使之更切合学生学习的需求,美术修养获取更大的发展;使之更切合教师的教课风格与特点,教课能力与水平获取更一步的提高;使之更切合学校的特有的美术气氛与特点, 形成本校独到的美术教课特点。

最后目的是人本与校本的有机交融、和睦发展。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1、研究校本和人本有机交融、和睦发展的门路与方法。

2、研究切合本校学生学习美术的方式,提高教师课程开发、利用、整合的专业水平易能力。

3、建立与其相应的美术学科的评论系统,提高本校美术课程建设的整体水平。

四、课题研究过程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力争做到“三个同步”:课题实行与资料累积、整理、剖析同步;课题实行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同步;课题实行与成果表达同步,促进课题的深入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一、引言美术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学内容和方法不够贴近学生生活、缺乏创新性、教学资源不足等。

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美,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美术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国学知识的传承和弘扬。

1.教学内容和方法不贴近学生生活目前,一些学校的美术校本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离较大,内容单一、方法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这样一来,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热情较低,学习效果较差。

2.缺乏创新性部分学校的美术校本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没有及时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明显。

3.教学资源不足一些学校面临美术教师数量不足、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限制了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使得学生无法得到更好地美术教育。

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把握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美术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学习美术课程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2.提高课程的创新性学校应该不断更新和调整美术校本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美术课程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性地完成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校应该关注美术教育资源的建设,加大对美术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美术教育日益重视,小学美术教育也逐渐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

针对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对美术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探索与改进,以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小学美术课程内容的研究是实施校本课程的重要环节。

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美术课程应该紧密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环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课程内容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让学生进行绘画、造型和手工等艺术实践,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和艺术表达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研究也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关键。

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强调技术和模仿,缺乏学生的参与和创意。

现代的美术教学方法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探究性教学、合作学习和个性发展。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外出写生,帮助他们提高观察和描绘的能力;还可以采用美术创作项目,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和发表。

小学美术评价体系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衡量学生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传统的美术评价往往以作品的外在形式为主要标准,忽视了学生创作的过程和心理反应。

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也着重于改进评价方法,鼓励学生反思和自我评价。

可以通过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观察记录、文稿评价和展示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美术表现和思考方式。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美术课程内容的研究,可以使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能力;通过对评价体系的研究,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希望相关研究者能够深入开展此方面的研究,为小学美术教育的改进与发展做出贡献。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研究通过对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内容、特点、实施方式以及学生的认知和态度进行探讨,旨在分析当前教育现状下小学美术教育的情况,发现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策略,以期为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通过本研究,我们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性,为未来的美术教育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深入了解其内容与特点,探讨不同实施方式对学生的影响,研究小学生对美术课程的认知和态度,分析当前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

通过本研究,旨在揭示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对学生的重要性,为未来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促进美术教育的持续改善和发展。

2. 正文2.1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内容与特点一、内容丰富多样: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内容包括素描、水彩、版画、立体等多种形式,涵盖了绘画、手工、造型等方面,满足了学生不同艺术表现需求。

二、培养审美能力: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学习欣赏名家作品、探索艺术表现手法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

三、激发创造力:小学美术校本课程通过引导学生自由创作、提供各种材料工具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注重个性发展: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鼓励学生表现自我,尊重每位学生的独特艺术风格和创作思路。

五、贴近生活实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将艺术与生活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艺术的美好,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实用艺术技能,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2.2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方式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方式包括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互动三个方面。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学习到基础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他们提高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探索和发展自己在美术方面的潜能,可以在课外时间进行绘画练习、参加美术比赛等活动,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学校和教师的积极参与。

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美术教育目标和课程标准,为美术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和支持,推动美术教育的整体发展。

教师要具备较高的美术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程度和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和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和创造力。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兴趣和特长,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挖掘和引导学生的个性,使他们通过艺术表现展示自我。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进行不同主题的艺术创作活动,如画画、拼贴、雕塑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艺术经验和表现机会,培养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通过将美术与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相结合,可以增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促进跨学科的综合素养发展。

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学习美术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阅读能力,在科学课上可以通过绘画实验现象来增加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体验和理解。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家长可以在家中创设一个艺术氛围,鼓励孩子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等艺术活动,为孩子提供创造的空间和机会。

社会可以提供更多的美术资源和机构,如美术馆、美术培训机构等,让学生有更多的参观和体验艺术的机会,丰富他们的美术知识和艺术感悟。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可以不断完善和提高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为学生的艺术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小学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其实施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进行研究,主要包括课程目标的制定与实施、课程教材的选择与使用、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展示以及评价与反馈的策略等方面,以期为小学美术课程的实施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促进学生的艺术发展。

一、课程目标的制定与实施美术课程目标的制定应该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既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培养,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

具体而言,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个性的发展和表现,培养艺术修养和文化品味等。

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来达到这些目标。

我们可以通过项目化教学的方式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去感知、思考和创造;还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活动来丰富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多样性的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艺术兴趣和创造能力。

二、课程教材的选择与使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教材选择与使用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要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教材,使其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要注重教材的综合性和实用性,使教材能够涵盖多个方面的内容和技能,且能够与生活和实际情境相结合。

还应该注重教材的时代性和创新性,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当代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思潮,培养学生对艺术发展的理解和认知。

在教材的使用上,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教授,如通过图片、实物、模型等来展示艺术品和艺术作品;通过故事、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还可以通过创造性的任务和练习来进行巩固和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使其在适当的时间和情境下学习和实践。

三、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展示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程目标进行合理设计。

教学设计应包括目标的设定、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等。

《小学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策略研究》.

《小学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策略研究》.

《小学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策略研究》
课题组学期工作计划
一、本学期目标:
1、加强理论学习
(1)认真研读《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及新课程理念;(2)认真学习课题支撑理论;
(3)积极参加总课题组活动,接受同行和专家的指导。

2、继续开设示范课、公开课,进一步提高课题组教师教学设计和课堂
教学能力。

3、结合学校兴趣小组活动,及时收集美术作品及活动资料。

4、进一步完善课题网络,组织本课题教师开展网络教研活动。

5.学生学习成果汇报,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本学期我们课题组要把研究成效侧重放在学生学习成果的实效上面。

增加课题组在展示活动中,体现展示学生技能和学习成果的内容,以检验、促进课题研究的有效发展。

二、重点工作:
1、利用学校的教科研论坛,开展主题讨论,网络科研。

2、开展学生学习成果汇报,促进课题研究有效开展。

三、主要活动安排:
《小学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策略研究》课题组
2009年2月16日。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小学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重要课程之一,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小学美术课程的实施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匮乏等。

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美术课程的实施,本文通过对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探讨了如何有效地设计和实施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设计原则在设计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时,我们应该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课程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应该注重课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

我们还应该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探究性,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和探究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我们应该注重课程与生活、社会和文化的关联,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美术课程来拓展对生活、社会和文化的理解。

在实施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时,我们应该采取一些策略,以确保课程能够有效地实施。

我们应该注重课程的项目化设计,即将教学内容组织成项目,并通过项目实践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我们应该注重课程的跨学科整合,即将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在实践中促进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发展。

我们还应该注重课程的学生参与性,即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我们还应该注重课程的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即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施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后,我们应该进行评估,以了解课程的实施效果。

评估的内容包括教学内容的实施情况、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情况等。

评估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观察法、访谈法等。

通过评估,我们可以了解课程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发现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设计和实施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时,我们应该遵循一些原则,采取一些策略,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研究,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目标和内容。

小学美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为学生提供艺术欣赏、艺术表达和艺术创作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美术课程的内容也需要有所区分,从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基础开始,逐渐引导学生进行视觉表达和创作。

对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还需要关注实施方法和策略。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习惯有一定的特点,因此在美术课程的实施中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故事情节和图画教学的方式引入美术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可以通过示范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美术创作的过程;可以通过集体活动和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还需要关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美术课程的评价应该注重对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关注作品的表面形式和技巧。

评价标准应该包括学生的表现和思考过程、作品的原创性和独特性以及学生的艺术思维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个别访谈、作品展示、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情况。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还需要关注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教师作为美术课程的主要实施者和指导者,需要具备扎实的美术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通过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艺术修养,才能更好地推动美术课程的实施和发展。

对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需要关注课程目标和内容、实施方法和策略、评价体系以及教师专业素养等方面。

只有全面深入地研究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推进小学美术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艺术教育。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引言美术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一门学科课程,也是一种艺术教育,更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和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当前小学美术课程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学生参与度不高,课程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等。

本文将重点研究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情况,以期为改进和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一、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内涵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能力,以及学校实际情况组织实施的有关美术教学计划、教材教法、教学活动等一系列内容。

它涉及美术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是具体学校针对美术课程设置的具体实施方案。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理应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校教育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达到学习美术的目的。

1.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在当前的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教材内容往往显得过于抽象,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过于抽象的美术概念,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学生参与度不高部分学校的美术课程形式较为单一,教师主导教学的情况较为突出,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无法主动表达和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3.教学手段单一很多学校的美术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主要以传统的板书和教学演示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难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4.学习兴趣不浓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不浓,课堂氛围比较沉闷,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优化教学内容在制定美术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让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图文并茂、形象明快,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2.多元化教学形式美术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实地写生等,让学生以多元化的方式参与学习和创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引入艺术家作品欣赏通过艺术家作品的欣赏,可以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艺术教育的普及,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从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角度出发,对其研究进行探讨。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是指依据本校师生特点和需求,由当地教育部门编写、审核的符合国家美术教育要求、体现学校特色的美术课程。

其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以美育为主要手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心理健康素质等方面的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包括以下基本要素:1、目标定位:明确课程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差异开展教学活动。

2、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应体现融合性、全面性和时代性的要求,在培养学生美术素养、审美能力等方面注重综合性和拓展性的设计。

3、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包括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综合式教学等等。

4、评估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对学生的艺术素养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应该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它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筹备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校要确定美术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场所,建立相应的教学设施,还需要让学生和家长了解美术校本课程的内容和目的,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2、制定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估方式等,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确定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标准。

3、实施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需根据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创新力和表达能力。

4、整合改进阶段:通过教学实践,反思教学活动的质量,逐渐升华并完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进度和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策略是小学美术课程实施中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几点教学实践策略的探讨:1、创新的教学方式:小学生年龄小、兴趣广泛,教学时应采用充满趣味性的、体验式的、情境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其中活泼动感。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小学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的关键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进一步提高小学美术教育的质量。

1. 教师缺乏专业素养。

许多小学美术教师缺乏系统的美术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导致他们在美术教育过程中难以把握学科特点和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佳。

2. 教学内容过度依赖教材。

许多学校仅仅依赖教材进行教学,教师缺乏艺术创作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生在美术课上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3. 缺乏实践教学环境。

小学美术教育需要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例如艺术实验室、美术工作室等,但是实践教学环境建设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4. 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美术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是通过学生作品的成就感和技术表现进行评价,忽视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1.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学校应加强对小学美术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艺术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可以组织教师参加美术专业培训,学习美术教育相关理论和艺术创作技巧,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2. 注重艺术创作与审美教育。

美术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审美意识,引导学生从艺术作品中感受美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任务,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视觉表现能力。

3. 加强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学校可以建设艺术实验室、美术工作室等实践教学场所,提供丰富的艺术材料和设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艺术家工作室等,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目前,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1. 教师培养与发展。

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培养和发展是美术课程实施的基础。

需要研究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进一步推动小学美术教师队伍的建设。

2. 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小学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工作中期报告执笔人:王婷、蒋春燕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新一轮课程改革呈现出一个突出特点和主要发展趋势, 就是“校本化发展” , 它是素质教育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本质要求, 是新课程理念的延续、发展和体现。

从现有的国内外对这方面研究的课题来看,作专门研究的还不多,还未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我们在听课中也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对于如何将课程校本化感到非常迷茫,甚至经常有老师向我提问:“是否可在课程中加入校园生活内容、时事新闻等内容?” 结合我区目前美术专用教室的配备情况,以及分析各专用教室的特色,我们确立了“小学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策略研究”。

把实施国家课程作为教学重点的同时,探索如何将美术课程校本化、生活化的实施策略,以期通过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和理论归纳,高效地用之于教学,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更广阔的发展。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校本教学研究明确了研究以本校的教学为根据地,将研究的重心置于教学现场,直接从现场情境中探究教学问题,总结教学经验。

小学美术课程校本化就是学校依据本校以及师生的实际需求,通过选择、改编、补充、拓展等方式,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 使之更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美术素养得到更大的发展;使之更符合教师的教学风格与特色,教学能力与水平得到更一步的提升;使之更符合学校的独有的美术氛围与特点, 形成本校独特的美术教学特色。

最终目的是人本与校本的有机融合、和谐发展。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1、探索校本和人本有机融合、和谐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2、探索符合本校学生学习美术的方式,提高教师课程开发、利用、整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3、构建与其相应的美术学科的评价体系,提高本校美术课程建设的整体水平。

四、课题研究过程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三个同步”:课题实施与资料积累、整理、分析同步;课题实施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同步;课题实施与成果表达同步,促进课题的深入研究。

一、确立了校本和人本有机融合、和谐发展的途径和方法1、更新理念,校本发展驱动人本发展课程校本化,重中之重是要树立新的教材观。

在今天的信息社会,一套相对静止的教材已无法承载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教材只是世界的一个部分,只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众多媒介之一。

基于这样一种观点,我们认为教材是连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教材只能起到中介和“话题”的作用。

因此,美术课程的相对狭窄性决定了我们要用现代的教材观点去看待教材的作用。

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美术的“话题”,我们从众多“话题”中,整合出利于学生美术素养养成和发展的教学话题,结合我们学校的优势,联系我们自身的特长,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生活资源,把课程校本化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来思考和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既着力于线性的深入探讨,又着力于点上的泛化,让以石击水的涟漪借助校本课题给学生以艺术的滋养,给老师以专业发展的平台。

2、立足人本,目标明确,科学归类我们使用的苏少版和人教版美术教材,在编排体系上,有多条横向隐线,贯穿于前一课与后一课之间;也有多条纵向隐线,贯穿于上一册与下一册之间。

它们相互关联,血肉相依,如果独立地教学每一课,那是忽视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养成和提升效果要大打折扣。

反之,如果我们把课程有机整合,把美术课程的类别进行重组,并按着内容(绘画、工艺、欣赏等)的特点划分时间表,使重新编排的教材、规划的章节整体脉络清晰,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发展性,而且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和动手能力的增强,使学习的效果得到深化和优化。

3、反思教学加行动研究,找到人本发展与校本发展的融合点美术课程标准是一个导向,在每个学段中列出了个学习领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这就意味着达到教学目标的途径是可选择的。

“条条道路同罗马”,只要能够实现美术课程的目标,我们可以对课程进行一些艺术处理和独特消化。

在课前我们整体规划,反复论证课程校本化的科学性;在课堂中用行动实践来验证课程校本化的可行性;在课后及时调整措施,修改方案,使之更贴近学生需求,更接近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课程校本化更具合理性。

经过长期实践,我们以课程标准的导向为航线,以学生发展为本为终极目标,找到了整合后的课程特点:课程的时代性,课程的生活性,课程的趣味性、课程的独特性。

4、有效管理,实现人本和校本的和谐发展我们的课程校本化,最终是要服务于课堂。

这样的有效管理模式,是实现人本和校本和谐发展的能量输送管道,它能够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

我们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与行动研究两不误,共发展,经常高频率地开展课题研讨,及时总结与反思教学得失成败,形成共识后,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断线调整,以促进课程校本化的深入发展。

我们的主阵地主要是课堂,但是在全面素养提高的基础上,我们还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和美术的兴趣爱好,组建了“版画社团”、“手工社团”、“陶艺社团”、“儿童画社团”等课外社团,辅导学生进行各种美术创作活动。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校本驱动了人本,形式服务于内容,课程的新设计不仅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更系统;课程的新组合提升了学生美术素养,还优化了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二、整合教学内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本次美术课程改革的最主要的突破点在于:“第一,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美术学习;第二,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第三,指定导向性内容标准,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

从以上所述中,可以发现本次美术课程改革的最主要的突破点都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次美术课程标准制定的是导向性的内容标准,给学生的美术学习与教师的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

因此,在实施美术课程的过程中,要真正体现上述突破,仅仅使用原有的课程资源是不够的,必须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并灵活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

我们所使用的省编版美术教材每册都留有20%左右的空间为不同教师和学生联系实际,充分利用当地的美术教学资源开展教学留出一定的空间,为广大美术教师能把自己对美术教材的认识和自己的经验投入教学工作留出用武之地,也为今后美术教材的可延续性发展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具体我们是这样操作的:首先进行资源的现状调查,然后把这些可资利用的资源进行消化,与现行美术课程有机整合,重组一套更具校本特色的课程。

1、校内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发具有特色的校内课程资源,除按美术教材进行的教学外还应根据自己学校的已有条件(或创造条件)进行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图书馆资料资源根据新的美术教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注重学生自学和合作学习以及教师自主的开发学习内容,这些都需要有大量的美术教育资源作为参考,因此应用和建立校内的美术图书馆的资料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应充分考虑的美术理论书籍、美术教育理论书籍、美术作品集、美术杂志、美术教育杂志、幻灯片、录像带、光盘等进行整理补充,专项管理,以供学生学习美术以及美术教师进行美术教学选用。

目前,我们学校已有一个小规模的美术图书馆,教师也会在机动课堂上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选择喜欢的美术书籍进行阅读。

(2)展示美术作品的场所积极开创展示学生美术作品或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场所或画廊(艺术墙),这样不仅可以美化校园,营造艺术氛围,丰富校园文化艺术生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欣赏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

我们美术教师通过校内开展的各类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以及课堂教学活动,收集学生优秀美术作品,在学校美术长廊、教室等场所展示出来,作品展览形式丰富多样,从平面绘画到立体工艺制作等。

另外,学校还有陶艺长廊,作品琳琅满目,令来校参观的领导都赞不绝口。

(3)美术教学设施与设备教学设施是构成学校物质环境的主要因素,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

从宏观上看,美术教学的物质设施包括校园、教室、画室、图书馆、体育馆、操场、食堂、各种绿化设施等;从微观上看,画具、课桌椅、图书资料、电化教学设备、日常用品等,都是美术教学活动必须的基本设施和材料。

目前我们学校有五个美术专用教室,分别为陶艺教室、版画教室、书画教室、手工教室和写生教室,其中,我们学校根据条件的允许,结合教材中的陶艺教学内容,考虑到每册教材中都只有2 课时的内容,我们把陶艺课列入学校必修课课表,让学生多上几节陶艺课,使陶艺课的开设得到时间保证。

在陶艺课教学中,坚决贯彻在“做中学、做中研”的思想,让学生在同神奇的泥土的亲密接触中,触摸泥塑文化的根,体验泥塑文化之魂,提高动手能力,强化创新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另外,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媒体设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安排学生在不同的专用教室上课,每个教室由各教师负责根据自己教室特点进行布置,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便于教师用更为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学生也能欣赏到更多的优秀作品和精彩图片,陶冶了艺术情操,也开阔了眼界。

2、校外教学资源(1)公共文化设施资源公共文化设施包括:美术馆、博物馆、青少年宫、文化宫、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园林、公共雕塑、建筑、环境艺术等,这些都为学生构建了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走向社会、使学生在身临其境、潜移默化中增长美术知识、培养美术能力、陶冶情操,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案例1、如综合课例《家乡的建筑》,根据地方美术课教材要求,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和寻找自己家乡有特色的建筑。

师:我们的家乡有许多美丽的建筑,古朴的,现代的,同学们知道和了解吗?你们看见过我们学校周边有特色的建筑吗?(引导学生讨论,自主选择,决定参观路线和计划,同学们只有选择分组实施)学生讨论后决定去公园,在那里去观察和了解古朴的古代建筑。

地点:校园东部红梅公园。

师:今天老师与同学们一起来游览红梅公园,请同学们带上速写本、小画板、铅笔、水彩笔、照相机。

同学们一定要仔细观察,可以拍照,认真写生,一路上大家要团结合作,注意安全。

(老师和学生愉快的在红梅阁停留下来,认真仔细的观看这古老的建筑。

教师向学生介绍楼台的建筑特色,学生有许多发现。

教师注意观察每个孩子的活动,指导他们拍照,写生或参与他们的记录与讨论)。

这一活动意在引导他们去观察了解中国古老的建筑风格,感受古代建筑的古朴美和用材的特点,增强对传统建筑艺术的了解。

人的内心深处天生具有一种热爱家乡、渴望了解家乡的天性,因此关于家乡的题材学生会很热衷地对待。

在“乡土风光”中领略家乡的美丽可爱。

通过上网查询,我们了解到常州物产丰富,民风淳朴,保留和蕴藏着的丰富的民间工艺、建筑、雕塑及山水景观艺术。

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美术课程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