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营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精)
我国临床营养支持的现状与展望
三、营养支持临床药学服务的实践
2、营养支持临床药学服务的效果:实践证明,药师参与的营养支持临床药学 服务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营养支持药品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通过优化药物治疗 方案和严格的药物监管,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结论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成人住院患者的营养支持药品的临床使用现状总体良好,但仍存 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营养支持临床药学服务的实践证明,药师参与的营养支 持临床药学服务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未来,应进一步推广 和完善营养支持临床药学服务,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医疗质量。
谢谢观看
3、营养师队伍建设
3、营养师队伍建设
加强营养师队伍建设是推动临床营养支持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建立完善的 培训和资格认证体系,提高营养师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水平。同时,鼓励医疗机构 与高校、研究机构等进行合作,培养更多的专业营养师。
三、我国临床营养支持的研究综 述
三、我国临床营养支持的研究综述
近年来,我国在临床营养支持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对大量文献 的检索和分析,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临床营养支持的现状
1、营养支持的提供方式
1、营养支持的提供方式
目前,我国临床营养支持主要包括两种方式: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支持主要包括口服和管饲,其中管饲又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胃 造瘘、肠造瘘等。肠外营养支持主要包括静脉输注和皮下注射等。
2、营养支持的覆盖范围
二、我国临床营养支持的展望
1、政策支持
1、政策支持
为了推动临床营养支持的发展,政府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例如,制定 相关法规和规范,明确临床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和地位,同时加大对临床营养支持 的投入,提高医疗机构的硬件和软件水平。
目前我国居民营养状况的分析及改善营养措施的建议
目前我国居民营养状况的分析及改善营养措施的建议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营养状况得到一定的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对我国居民营养状况的分析,探讨当前存在的挑战,并提出一些改善营养状况的建议。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然而,与此同时,一部分人群的营养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数据表明,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和不良饮食习惯的双重挑战。
首先,一些地区仍然存在贫困人口,他们由于生活条件限制,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
其次,一些居民由于不良的饮食结构,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高盐、高糖食物,导致肥胖等健康问题。
第二部分:存在的挑战1. 营养不均衡:在我国,城乡居民的营养状态差异较大。
城市居民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更容易获得多样化的食物,从而摄入更全面、均衡的营养素。
相比之下,农村居民的膳食结构相对简单,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素。
2. 过度摄入与不足摄入并存:与城市居民相比,一些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过多但摄入的营养却不足。
这种情况下,虽然身体摄入了大量的能量,但营养物质的摄入却不足,导致了疾病。
第三部分:改善营养措施的建议1. 加强营养教育:通过广泛开展营养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居民对营养重要性的认识,推广健康膳食和饮食搭配的概念,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 提供多元化营养选择:在农村地区,应积极推动农村地区产品市场化,拓宽居民的食物选择,并提供全面的营养素。
3. 强化贫困地区营养保障: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改善贫困居民的饮食条件,确保他们获得足够的营养。
4.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确保市场上的食品符合营养标准,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5. 提高食品营养素含量:通过技术研究与创新,提高食物的营养素含量,加强食品加工业的营养改良。
结论:目前,我国居民营养状况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
改善居民营养状况需要综合施策,包括加强营养教育、提供多元化营养选择、加强贫困地区营养保障、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以及提高食品营养素含量等方面。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0XX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0XX篇一:食品营养与健康调查报告食品营养与健康调查报告班别:1201展示与广告设计学号:20xx26190130姓名:赵嘉雯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之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一)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
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化蛋白比例上升。
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g 和69g上升到248g和126g。
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功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功能比由70%下降到61%。
(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
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3309g,低出生体重率为3.6%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3.3cm。
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4.9cm,女性平均低4.2cm。
(三)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
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未14.3%,比1992年下降55%,其中城市下降70%,农村下降53%。
(四)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
城市男性由1992年的13.4%下降到10.6%;城市女性由23.3%下降到17.0%;农村男性由15.4%下降至12.9%;农村女性由20.8%下降至18.8%。
二、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之二——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一)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
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
20xx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优质消费量由1992年的37g 增加到44g,脂肪功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
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
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一些营养缺乏病仍然存在。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一,人类膳食的变迁历程远古时代(50万年前)人类的主要食物是野生植物旧石器时代中晚期(3--5万年前),人类开始经营采集和狩猎(包括捕鱼)经济.主要食物仍为野生植物,但也食用少量肉类.这种食物的特征是低脂肪,高纤维素,富含维生素C,有足够的蛋白质.这种饮食结构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前期(约1万年前)1万年前开始了新石器时代,随之而来的第一次农业革命使人类生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类发明了谷类耕作和饲养动物,生产和储存食物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开始了食物采集向食物生产的转变,但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和无法抵御的自然灾害,一直到2000年前人类绝大多数过着以素食为主的生活18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以及紧随的第二次农业革命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技术革新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食物的数量和种类极大丰富,人们开始远离素食和谷类食物,肉类食物的多少成为老百姓的追求目标和炫耀财富的标志.此外,人类的居住,交通,卫生和医疗条件也大大改善,传染病和损伤引起的死亡大大减少,人均期望寿命明显增加.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200年内(而我国发生这种改变的时间更短),与人类的进化史相比,这种变化显然太快了.这样不适应导致了许多新的疾病,其中最主要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最为典型的是毛里求斯,新加坡和太平洋岛国瑙鲁瑙鲁原为一个贫穷的小岛,60年代末发现了稀有矿产,使该国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不幸的是几年以后出现了糖尿病,肥胖,心脑血管疾病大流行,50岁以上的人群70%患有糖尿病,成为世界之最.政府和人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经济发展和富有并不等于健康和幸福.经济发展加上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获得健康和幸福. 经济发展——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心脑血管疾病流行是有因果联系的三步曲.这一规律不断被重复和证明,无一例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流行是一种必然的联系,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经济发展导致不健康的生活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而是完全可以改变和避免的.当今世界各国的膳食结构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动,植物比较均衡;2,高动物,低植物;3,高植物,低动物动,植物比较均衡第一种类型动,植物性食物消费量比较均衡,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基本符合营养要求,膳食结构比较合理,以日本人的膳食为代表.有以下几个特点:(1)粮食消费逐年下降,1960年人均谷物消费410g/d,1980年降至312g/d,下降了24%,但到1984年仍达298g/d ,加上薯类,人均口粮(折合原粮)则达484g/d;(2)动物食品消费增加较多,但并不过量,而且水产品食用量较大.1984年,人均肉类消费量62g/d,牛奶及奶制品168g/d,鸡蛋39g/d,鱼贝类95g/d,动物蛋白质摄入量占蛋白质摄入量的45%,水产品蛋白质又占动物蛋白质摄入量的50%(3)能量摄入量低于欧美发达国家,1984年2594kcal,近几年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蛋白质83g/d,无大变化,脂肪增加较多,为81g/d,但仍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分别占总能量的59.2%,12.8%,28.0%,膳食结构总体上仍是比较合理的.高动物,低植物第二种类型谷物消费量少,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大.谷物消费量人均仅160~190g/d;动物性食物,肉类约280g/d,奶及奶制品300~400g/d以上,蛋类40 g/d左右.能量摄入3300~3500kcal,蛋白质100g左右,脂肪130~150g,属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所谓"三高一低"膳食模式,以欧美发达国家膳食为代表.尽管膳食质量比较好,但营养过剩.高植物,低动物第三种类型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较少,膳食质量不高,蛋白质,脂肪摄入量都低,以发展中国家的膳食为代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些国家的人均能量摄入量为2000~2300kcal ,蛋白质50g左右,脂肪30~40g,能量勉强满足需要,蛋白质,脂肪摄入不足,营养缺乏病仍然是这些国家的严重社会问题.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基本上属于发展中国家膳食模式,但自上世纪末叶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在大城市变化最为明显.变化的特点是粮食在膳食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动物性食物成倍增长. 以上海市为例,动物性食物消费量1985年与1950年相比,肉类增加2.8倍,蛋类增加4.9倍,水产品增加2.8倍.由肉,蛋,水产品提供的能量1950年仅占总能量8.5%,1985年增至17.5%,至上世纪90年代这种变化进一步加剧.据1992年调查上海城乡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消费植物性食物792g,其中谷类388g,薯类17g,豆类12g,蔬菜331g,水果44g,比1982年减少了77g,其中谷类减少114g(23%);平均每标准人消费动物性食物258g,包括肉类73 g,禽23 g,奶及奶制品43 g,蛋29 g,鱼90 g,动物性食物消费总量比1982年增加155g(2.5倍),其中奶及奶制品增加6.1倍,肉和禽增加2.1倍,蛋增加1.7倍,动物性食物增长加速,肉类消费量已超过日本,蛋类和水产品与日本相近,唯奶及奶制品仅相当于日本的1/4,这与我国经济增长状况是一致的.随着膳食结构的变化,能量来源分配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特点是:来源于碳水化合物的能量逐年下降,来源于脂肪的能量逐年上升.上世纪50年代初期,来源于碳水化合物的能量70%~75%,80年代降至60%~65%,90年代降至59%;来源于脂肪的能量50年代为15%~20%,80年代为25%,90年代增至28%,市区高收入居民已达31.2%,超过30%.来源于动物性食物蛋白质1982年为蛋白质总量的15.5%,1992增至36.0,膳食蛋白质质量有所改善.维生素摄入量,与中国居民膳食参考摄入量相比,维生素A仅达推荐摄入量(RNI)的57%,核黄素达RNI的67%,两种维生素摄入仍显不足.钙摄入量,50年代初为227mg,1992年增至502mg,但也仅达中国居民膳食参考摄入量钙适宜摄入量(AI)的50% .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饮食合理膳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①能保证供给用膳者必需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且各种营养素间的比例平衡;②通过合理加工烹调,尽可能减少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损失,并提高其消化吸收率;③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使其多样化,促进食欲,满足饱腹感;④食物本身清洁无毒害,不受污染,不含对机体有害物质,食之无害;⑤有合理的膳食制度,三餐定时定量,比例合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营养学会(2002)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三,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四,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五,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六,吃清淡少盐的膳食七,如饮酒应限量八,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我国的营养学家,生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共同拟订了适合中国人的饮食推荐方法一,一个水果,每天一个水果,可以补充大量的维生素及纤维素An apple a day, keep the doctor away.早上的水果是金,中午的水果是银,晚上的水果是铜二,两盘蔬菜其中一盘是叶绿素丰富的茎叶类蔬菜,另一盘是块根类,瓜果类三,3勺素油四,4碗粗饭每天吃4碗杂粮粗饭(或馒头)五,一个鸡蛋,一杯牛奶或豆浆,一盘鱼或虾类,贝类,一盘肉,一盘黄豆芽或豆腐六,6种调味品每天少量酸,甜,苦,辣,咸,香等主要调味品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量(DRIs)制订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是中国营养学会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在制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之后的又一项重要活动.概要一,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 是在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平均需要量(EAR,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EAR是根据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制订的;是根据某些指标判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这一摄入水平不能满足群体中另外50%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EAR是制定RDA的基础.推荐摄入量(RNI,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保持健康和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RN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RNI是以EAR为基础制订的.如果已知EAR的标准差,则RNI定为EAR加两个标准差,即RNI = EAR+2SD.如果关于需要量变异的资料不够充分,不能计算SD时,一般设EAR的变异系数为10%,这样RNI = 1.2 ×EAR.适宜摄入量(AI,Adequate Intakes)在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足不能计算EAR,因而不能求得RNI时,可设定适宜摄入量(AI)来代替RNI.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例如纯母乳喂养的足月产健康婴儿,从出生到4—6个月,他们的营养素全部来自母乳.母乳中供给的营养素量就是他们的AI值,A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营养素摄入量的目标.AI与RNI相似之处是二者都用作个体摄入的目标,能满足目标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的需要.AI和RNI的区别在于AI的准确性远不如RNI,可能显著高于RNI.因此使用AI时要比使用RNI更加小心.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UL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营养素的最高量.这个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都不至于损害健康.如果某营养素的毒副作用与摄入总量有关,则该营养素的UL是依据食物,饮水及补充剂提供的总量而定.如毒副作用仅与强化食物和补充剂有关,则UL依据这些来源来制定. 营养与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对健康影响因素40%依靠遗传和客观条件,其中:15%为遗传因素10%为社会因素8%为医疗条件7%为气候条件60%依靠自己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近年来在我国前三位死因的分析中发现,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中,不良生活方式与生物因素的比例为45.7:29.0;脑血管病为43.3:36.0;恶性肿瘤则为43.6:45.9.目前这三类疾病占全部死因的67.6%.换句话,目前有2/3的人死于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上海市对一组250例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高危人群进行2年有效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指导后,使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下降20%与18%根据美国加州对6928名成年人进行长期追踪观察的结果,发现下列7项生活方式与长寿有关:(1)减少夜生活,每天吃早餐;(2)每天睡眠7—8小时;(3)一日三餐间不吃零食;(4)保持标准体重;(5)有规律的体育锻炼;(6)不吸烟;(7)不饮酒或少量饮酒.经过5.5年的观察,发现遵守6—7项健康行为的人群比只遵守0—3项的人群期望寿命延长11年我国学者对100位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进行长期追踪观察后得出的结论也与此相似,这100位老年人平均年龄95.3岁,其中11人超过100岁.他们的经验是除以上7项外,还有两个特点:一是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知足常乐,有自己的爱好;二是有美满的家庭生活,其中包括和谐的性生活.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人类健康十大危险因素(Lancet 2002, 360: 1347)①营养不良.在贫穷国家,每年有超过300万人死于饥饿和贫困所造成的营养不良.②不安全性行为.在非洲,超过99%的人由于不安全的性行为,感染上了艾滋病病毒,以撒哈拉沙漠和以南地区最为严重.③不洁水源或环境和个人卫生.每年约有170万人死于使用劣质水源,以及生活在恶劣环境下或不良的卫生习惯导致的肠道传染病或与此有关的疾病.④室内烟雾(如烹调油烟,燃料烟尘).研究发现,室内烟尘可导致35.7%的人发生呼吸道感染,22%的人长期患肺部疾患,有1.5%的人发生各种类型的癌症.⑤饮(酗)酒.酒精中毒可导致每年有180万人死亡,酒精还是引发很多谋杀,车祸和自残等事件的一大因素.⑥高血压.高血压可导致每年有710万死亡,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3%.⑦吸食烟草及其制品.WHO预测,在2020年前,每年将有840万人因为吸烟而死亡.⑧胆固醇过高.由于体内胆固醇过高导致440万人死亡,并可以诱发18%的人患上心血管疾病.⑨由于食入水果和蔬菜不足而引发的体内缺铁,可导致全球每年有80万人死亡⑩肥胖.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酗酒成为了最大的健康威胁.高血压则是东西欧,中亚及阿拉伯半岛人民的主要敌人.营养与肿瘤根据美国科学家研究表明,主要的环境因素及其在肿瘤发生中占的权重如下:①吸烟占30%;②饮食因素平均占35%(其变化幅度为10%到70%);③生育和性行为占7%;④职业因素占4%;⑤酒精滥用占3%;⑥地理因素占3%;⑦环境和水污染占2%;⑧药物和医疗因素占1%.三,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2004年10月12日)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市,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2个县(区,市)共抽取71 971户(城市24 034户,农村47 937户), 243 479人(城市68 656人,农村174 823人).为保证孕妇,乳母,婴幼儿和12岁及以下儿童的调查人数,以满足各组样本量的要求,在样本地区适当补充调查人数,本次调查总计272 023人.本次调查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四个部分,其中膳食调查23 463户(城市7 683户,农村15 780户),69 205人,体检221 044人,血压测量153 259人,血脂测定94 996人,血红蛋白测定211 726人,血糖测定98 509人,血浆维生素A测定13 870人.主要结果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一) 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克和69克上升到248克和126克.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61%.1982,1992,2002年全国城乡居民的食物摄入量(克/标准人日) 8.410.66.5_10.715.932.5_9.012.614.2酱油12.413.913.2_10.913.311.4_12.013.912.7食盐4.133.1_5.27.710.7_4.44.75.4糖,淀粉10.58.55.6_3.84.5_8.77.15.3动物油29.917.19.3_40.232.421.2_32.722.412.9植物油24.419.26.6_44.944.221.6_30.127.511.1鱼虾类19.98.83.8_33.229.415.5_23.6167.3蛋及其制品11.23.8_65.836.19.9_26.314.98.1奶及其制品69.937.622.5_104.4 100.562_79.558.934.2畜禽类3.331.7_5.43.43.5_3.93.12.2坚果36.63224.4_69.380.168.3_45.749.2水果11.0 10.8 14.8_8.4812.1_10.39.714腌菜191.3 199.6 238_163.8 221.2 234_183.7 208.3 236.8浅色蔬菜92.8 107.184_88.1 98.168_91.5 102 79.3深色蔬菜11.46.22.9_12.911_11.87.94.5豆制品4.8410.1_2.62.36.1_4.23.38.9干豆类56.2 108228_31.94666_49.5 86.6 179.9薯类25.9 40.9 137_16.31724_23.3 34.5 103.5其它谷类141.0 189.1177_132.0 165.3218_138.5 178.7 189.2面及其制品248.4 255.8217_217.8 223.1217_239.9 226.7217米及其制品2002年1992年_1982年2002年1992年_1982年2002年1992年_1982年农村城市城乡合计982.1975.1980.3 1047.6 1077.4 1057.8164415741623.2磷(mg)23.123.823.322.425.523.438.634.237.3铁(mg) 371.8439.3390.6378.2457.9405.4750563694.5钙(mg)92.383.189.8102.695.6100.2138109129.4抗坏血酸(mg) 0.70.90.70.90.80.90.80.9核黄素(mg)1111.21.11.22.62.12.5硫胺素(mg) 450.3552.8478.8409605.5476107.8147.3119.5视黄醇当量(mg) 124.6226.5152.994.2277156.532.7103.953.8视黄醇(mg) 12.411.21214.111.613.36.8_8.1膳食纤维(g) 72.685.676.248.377.758.339.668.348.1脂肪(g) 64.969.166.164.375.16866.666.866.7蛋白质(g) 9614.2 8943.2 9428.8 9598.1 10019 9740.3 10497.7 10250.8 10423.5MJ2297.9 2137.5 2253.5 2294 2394.6 2328.3 25092450 2491.3能量(Kcal)城市全国农村城市全国农村城市全国2002年1992年1982年(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到3309克,低出生体重率为3.6%,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3.3厘米.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4.9厘米,女性平均低4.2厘米.(三)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4.3%,比1992年下降55%,其中城市下降74%,农村下降51%;儿童低体重率为7.8%,比1992年下降57%,其中城市下降70%,农村下降53%.(四)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城市男性由1992年的13.4%下降到10.6%;城市女性由23.3%下降到17.0%;农村男性由15.4%下降至12.9%;农村女性由20.8%下降至18.8%.二,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一)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二)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17.3%和9.3%,贫困农村分别高达29.3%和14.4%.生长迟缓率以1岁组最高,农村平均为20.9%,贫困农村则高34.6%,说明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_ 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11.2%;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5.1%,其中城市为29.0%,农村为49.6%.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1,高血压患病率有较大幅度升高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农村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大城市,中小城市,一至四类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20.4%,18.8%,21.0%,19.0%,20.2%和12.6%.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与1991年的26.6%,12.2%和2.9%相比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差水平.2,糖尿病患病增加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空腹血糖受损率为1.9%.估计全国糖尿病现患病人数2 000多万,另有近2 000万人空腹血糖受损.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一类农村明显高于四类农村.与1996年糖尿病抽样调查资料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中小城市由3.4%上升到3.9%.3,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0亿和6 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肥胖率已达8.1%,应引起高度重视.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由于超重基数大,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4,血脂异常值得关注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1.6亿.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现患率分别为:高胆固醇血症2.9%,高甘油三酯血症11.9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7.4%.另有3.9%的人血胆固醇边缘升高.值得注意的是,血脂异常患病率中,老年人相近,城乡差别不大.血脂指标异常判断标准5,膳食营养和体力活动与相关慢性病关系密切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膳食高能量,高脂肪和少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饮酒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危险密切相关.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脂肪摄入最多体力活动最少的人,患上述各种慢性病的机会最多. 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11.2%;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5.1%,其中城市为29.0%,农村为49.6%.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根据本次调查结果,从国情出发,从急需入手,以不失时机和分类指导为原则,将从政策支持,市场指导和群众教育三方面加强居民营养改善和慢性病预防工作:第一,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尽快制定相关法规,将国民营养与健康改善工作纳入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第二,加强对农业,食品加工,销售流通等领域的科学指导,发挥其在改善营养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的重要作用;第三,加强公众教育,倡导平衡膳食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二,中国营养不良的现状与特征营养不良尤其是儿童营养不良,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据亚洲开发银行提供的资料显示,在亚洲,有大约1/3的学龄前儿童及其母亲存在维生素A缺乏的亚临床表现,从而导致许多死亡和残疾情况的发生(例如失明和夜盲).在过去10年中,仍有近10亿亚洲家庭,没有得到普及食盐倡议的保护,有1/3的亚洲家庭受到缺碘的困扰.缺铁性贫血影响着60%的育龄期妇女,及40-50%的学龄前儿童和一年级学生.此外,世界上有3/4的微量营养元素缺乏者生活在亚太地区.中国同样存在着营养不良问题,尤其是贫困地区和部分儿童人群,其营养元素缺乏问题更加突出.表现为:——碘缺乏碘缺乏(IDD)是我国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一些估计资料,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IDD的危险人群约有4.25亿人.目前,甲状腺肿的患病率估计为19%.——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缺乏的患病率,在我国处于相当高的水平,在某些高危地区的一些年龄组中,此比例可高达60%.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表明,2--5岁儿童的维生素A摄入量为RDA的44.8%--68.7%之间.但在一些最贫困的县,维生素A摄入量仅为RDA的30%.Vitamin-A DeficiencyEarly StageVitamin-A DeficiencyLate Stage——铁缺乏由缺铁造成贫血患病率的估计,是根据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得出的.在2岁以前贫血的患病率最高,到5岁时下降到较低水平.在城市地区女性儿童稍多,而在农村地区则男性儿童稍多.怀孕妇女中,贫血患病率为35%.在城市男孩中,仅通过膳食摄入,则所有儿童中大约16%的人会患贫血.这个百分比是和贫血率相一致的,后者估计仅稍高几个百分点.中国怀孕妇女中较高的贫血患病率加上婴儿又极易患贫血.——缺钙和佝偻病中国佝偻病常有发生.3岁以下儿童的佝偻病患病率为6%--44%.在中国北部和中部青春期的青少年中,约有7%--24%.在中国国内患病率有一个从南向北增加的梯度.而且在2--6个月的婴儿最为常见,好发于每年的冬季和春季.Normal BoneOsteoporotic bone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与国家统计局估计,严重的营养不良,导致儿童发育迟缓率(发育迟缓是中国最主要的营养不良的表现)农村为39.1%,城市为8.9%;低体重发生率农村为17.8%,城市为4.6%;微量营养素缺乏也相当普遍,中国碘缺乏病(IDD)占全世界的40%;估计22%的5岁以下儿童患缺铁性贫血.在中国存在着大量因营养缺乏而导致的不良症状的同时,也存在着另外一种营养不良症状----由于营养摄入过度而出现的儿童肥胖症和成年人的心血管,脂肪肝,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尤其是国内一部分高收入阶层,城市以及农村先富裕起来的农民,成为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发人群.有资料统计,目前国内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各类疾病的头号杀手,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也成为各种并发症的诱因.事实上,营养不良是一个全国性的普遍问题,而且存在着地区上的差异性.根据一项调查,营养不良导致的低体重发生率,北京,上海,辽宁和天津不到10%,而海南和广西超过30%.总体上看,东北,华北地区的发生率最低,西南,西北和一些东南省区的发生率最高.中国存在的营养不良现象,反映出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尽管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种发展带来的收益,包括营养在内,在国家内部并不平衡.这使得有关减轻营养不良,提高整个人口素质的社会发展任务相当繁重.营养不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目前,国外已有资料数据证明,营养不良会给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尤其是儿童营养不良,将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未来潜在的影响及其损失.据亚洲开发银行专家提供的一份报告显示,现在世界上30%的人口正面临维生素A,铁或碘缺乏的影响.7.35亿人为这类缺乏导致的临床疾病所困扰,另有20亿人则存在亚临床症状.这类缺乏可以共同危害健康,导致死亡,影响生育,降低智力,教育和学术成就,减少劳动生产力和就业选择.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微量营养素性营养不良可以干扰儿童的生长和发育,有时甚至贻害终生.表面上看来,这类损失似乎并没有造成足够的破坏,因此很少有人计算过因营养缺乏导致的残。
幼儿营养膳食现状与分析干预措施
幼儿营养膳食现状与分析干预措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营养膳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幼儿相关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关注幼儿营养膳食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本文将从我国幼儿营养膳食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干预措施,以期为广大幼儿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幼儿营养膳食现状1.膳食结构单一目前,我国幼儿的膳食结构普遍单一,主要以米面食为主,蔬菜、水果、肉类等摄入量不足。
这导致幼儿营养不均衡,容易引发各种疾病。
2.营养过剩与不足并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营养过剩现象日益严重,肥胖、龋齿等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与此同时,部分幼儿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等原因,营养摄入不足,影响其生长发育。
3.饮食习惯不良许多幼儿存在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
幼儿在外就餐次数增多,油炸、高糖等食物摄入过多,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4.家庭教育与指导不足部分家长对幼儿营养膳食的认识不足,缺乏正确的喂养观念和方法。
家庭教育与指导的缺失,导致幼儿饮食行为习惯难以培养。
二、幼儿营养膳食问题分析1.父母喂养观念落后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吃得越多越好,导致幼儿营养过剩。
同时,家长对幼儿饮食行为习惯的培养缺乏重视,使得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得以延续。
2.食品安全问题市场上部分不合格食品对幼儿健康造成威胁。
如: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等。
家长在购买食品时,往往关注价格而忽视质量,增加了幼儿食品安全风险。
3.幼儿园膳食管理不规范部分幼儿园对膳食管理不重视,食堂卫生条件差,食品质量无法保证。
幼儿园在制定食谱时,缺乏专业营养师指导,导致膳食结构不合理。
4.社会环境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在外就餐机会增多,油炸、高糖等食物摄入过多。
同时,广告、网络等媒体对幼儿饮食观念的影响,也使得幼儿饮食行为习惯难以培养。
三、幼儿营养膳食干预措施1.家庭教育与指导加强家长对幼儿营养膳食的认识,提高喂养观念。
通过举办家长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普及幼儿营养知识,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喂养观念。
论述我国目前营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目前我国营养现状在当前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我国的营养状况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总体来说,我国的人民消费能力增加,饮食结构逐渐优化,膳食种类逐渐增加,大众对健康饮食的认识也有所提高。
然而,我国的营养现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膳食结构不合理尽管饮食结构在逐渐改善,但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饮食结构仍然存在问题。
大多数人的主食依然是米饭和面食,肉食摄入量不足,蔬菜和水果摄入量也不够,造成了膳食结构的不合理。
2. 营养不良问题仍然存在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消费能力,但是营养不良问题在一些地区和裙体中仍然存在。
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由于生活水平不高以及食物资源有限,营养不良问题比较严重。
3. 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过度肥胖和超重问题也日益凸显。
大量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摄入,加上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缺乏运动,导致了很多人的超重和肥胖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1. 膳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由于我国饮食习惯的传统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导致了主食摄入过多,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肉食摄入量也不够。
膳食结构不合理会导致营养不良或肥胖等问题。
2. 营养不良问题营养不良问题主要集中在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
由于生活水平不高以及食物资源有限,导致了这些地区和裙体的营养不良问题长期存在。
3. 超重和肥胖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过度肥胖和超重问题愈发严重。
高脂肪、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摄入,加上缺乏运动等原因,导致了这一问题的加剧。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1. 宣传健康饮食理念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健康饮食理念的宣传,指导大众科学合理地选择食物,优化膳食结构,合理搭配各种食物,确保膳食的均衡和多样性。
2. 提高营养信息的普及率提高全民的营养知识和素养,加强学校等场所的营养教育,培养人们对营养的重视与认知,避免因为无知而导致的营养不良或肥胖问题。
3. 加强贫困地区的营养补助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营养补助力度,确保这些地区和裙体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改善营养不良问题。
我国的营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营养现状存在的问题营养性疾病(营养缺...
平均 97.1 90.3 61.7 88.7 58.4 118.7 180.3 49.2 176.5 85.6 88.3
能量(kcal) 碳水化物(g) 铁(mg) 蛋白质(g) 钙(mg) 维生素 A(RE) 维生素 B2(mg) 维生素 C(mg) 脂肪(g) 维生素 B1(mg)
中国与日本营养素摄入量比较 日本 1997 2007 273 11.6 80.5 579 849.6 1.43 135 59.3 1.19
膳食控制
1 控制总热能
2 碳水化物 一般体型控制在250-350g/日,肥
胖者可控制在150-200g/日。
3 膳食纤维
4 补充B族维生素。
合 理 膳 食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1998
顶层: 油脂类 25g 奶类及奶制品 100g, 豆类及豆制品 50g 畜禽肉类 50~100g, 鱼虾类 50g, 蛋类 25~50g 蔬菜类 400~500g, 底层: 谷类 300~500g * 100g 奶按蛋白质和钙的含量折合约相当于 200g 鲜奶或奶粉 28g 水果类 100~200g
成人男性 女性 老年人
10% 10%-25% 20%-40%
甲状腺肿患病率 儿童 佝偻病患病率 3岁以下儿童 16% 9.6%
常见疾病 视力模糊 神经炎 失眠症 高血压 动脉硬化症 心肌梗塞 糖尿病 痛风 骨质疏松症 老年斑 老年痴呆症 绝经期
常见疾病和需补充的营养素 需补充的营养素 维生素 A、K 维生素 A、B1、B12、C、烟酸、硒 维生素 B1、B6、泛酸、镁 钙、镁、硒、锌、钾、维生素 C、E、A、B1 钙、镁、硒、维生素 A、C、E、B1 钙、镁、硒、铜、维生素 C、E、B1、EPA、DHA 鉻、镁、维生素 A、维生素 B1 叶酸、泛酸、维生素 C、E、A、B1、锌、镁、钙 钙、镁、锌、锰、维生素 B12、A、D、E 钙、镁、维生素 A、D、E、C、B1 维生素 B12、B1、C、E、烟酸、锌 钙、镁、钾、硒、维生素 C、B1、E
我国居民维生素d营养现状和营养强化建议
我国居民维生素d营养现状和营养强化建议我国居民维生素D营养现状和营养强化建议: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具有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骨骼发育和免疫调节等重要功能。
人体可以通过食物摄入和皮肤荧光素的合成来获得维生素D。
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居民的维生素D摄入量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
以下是我国居民维生素D营养现状的主要特点:1. 饮食结构单一:我国居民饮食结构以主食为主,蔬菜、水果和肉类摄入不足,特别是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肉等常常被人们忽视。
2. 室内活动增多:现代生活方式导致我国居民室内活动增多,阳光暴露时间减少。
维生素D主要通过皮肤荧光素的合成来获得,阳光是人体获得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
少阳光暴露会使人体维生素D合成不足。
3. 高普遍性缺乏:研究表明,我国居民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问题。
尤其是城市居民、老年人、孕妇和儿童,由于膳食偏好或生理特点,维生素D摄入不足的风险更高。
针对我国居民维生素D营养不足的问题,以下是一些营养强化建议:1. 多样化膳食:合理搭配膳食,增加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肉、动物肝脏、乳制品等。
特别是鱼肉,富含丰富的维生素D,建议每周适量食用。
2. 阳光暴露: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每天接受一定时间的阳光照射,帮助维生素D的合成。
特别是在早晨和傍晚时段,阳光较为柔和,适合户外活动。
3. 维生素D补充剂:对于有特殊需求的人群,如老年人、孕妇、乳幼儿等,适量补充维生素D制剂可能是有效的补充途径。
但补充剂的使用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4. 加强科普宣传:政府和公共卫生部门应加强维生素D的科普宣传,提升居民对维生素D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公众形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5. 优化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加工企业应加强对含有维生素D 的食物的加工工艺研发,提高其保留率和可利用率,以增加维生素D的摄入量。
综上所述,我国居民维生素D营养不足的问题比较普遍,但通过合理的膳食搭配、增加户外活动并适当补充维生素D制剂,可以改善维生素D的营养现状。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目前,中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存在一些问题。
营养不足和过剩同时存在。
在某些地区和群体中,由于饮食结构和营养不良,营养不足现象仍然存在。
然而,在大多数地区,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等导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据统计,近年来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动物性食物消费增加,植物性食物消费减少,特别是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与此同时,运动量不足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城区居民步行和骑车数量减少,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导致运动量不足。
这些问题导致了中国居民身体素质下降和慢性病发病率的增加。
针对这些现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中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
加强营养教育,提高居民对合理膳食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营养教育,我们可以引导居民合理搭配食物,增加对蔬果等健康食品的摄入。
推广全民运动,鼓励居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运动可以帮助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和糖分,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
为了实施这些措施,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具体行动。
开展营养健康培训,提高居民对营养与健康的认识。
可以在社区、学校、单位等场所组织培训讲座,向居民普及合理膳食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
建设健康管理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服务。
通过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我们可以对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健康问题。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们需要通过加强营养教育和推广全民运动等措施来改善现状,提高居民的营养与健康水平。
同时,也需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营养与健康产业的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多优质的健康产品和服务。
另外,也需要强调个人在营养与健康方面的责任和意识。
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搭配食物,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也需要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健康问题。
我们呼吁广大居民自身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减少医疗成本,提高生命质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美好的未来!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备受。
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
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居民健康问题的日益严重化。
营养不良和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健康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
为了解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本文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营养现状1. 营养摄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居民总体膳食结构偏高热量、低蛋白质、低膳食纤维,摄入脂肪、糖和盐过量。
成年居民每天蔬菜摄入量为300g左右,肉类摄入量不足。
平均每日咖啡因摄入为82.0 mg/person。
营养不良已经不再是我国居民的普遍问题,但过度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了许多健康问题。
2. 营养不良在我国居民中,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和贫困人口是营养不良的高风险人群。
据全国农村和城市妇女及儿童营养状况监测,儿童慢性营养不良发生率正在逐年下降,但仍然较高。
贫困人口和地区的营养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健康现状1. 健康饮食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日益西式化,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食品。
长期食用这些不健康的食品会导致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
据国家卫生部公布数据,中国肥胖人口已超过2亿,肥胖率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建议大家坚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炸食品、加工肉类和糖果。
2. 健康生活方式久坐和缺乏锻炼是导致健康问题的另一大原因。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居民体卫情况报告》,我国居民运动锻炼率偏低。
女性55.3%、男性67.4%的城市居民不存在进行中等以上强度体育锻炼的行为。
建议大家多参加运动、到户外活动。
3. 慢性病慢性病是我国居民健康面临的又一大挑战,也是导致我国主要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
据《中国癌症协会2019年度中国肺癌报告》,我国肺癌患病率处于增长态势,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
建议大家定期进行体检,减轻生活压力与理性安排工作和休息。
结论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在不断发生变化,营养不良的情况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慢性病、肥胖、高血压、高血糖等问题也逐渐凸显。
中国居民营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国居民营养现状及存在问题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
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同时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度的双重挑战。
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一)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
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
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克和69克上升到248克和126克。
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61%。
(详见表1,2)。
(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
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到3309克,低出生体重率为3.6%,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3.3厘米。
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4.9厘米,女性平均低4.2厘米。
(三)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
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4.3%,比1992年下降55%,其中城市下降74%,农村下降51%;儿童低体重率为7.8%,比1992年下降57%,其中城市下降70%,农村下降53%。
(四)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
城市男性由1992年的13.4%下降到10.6%;城市女性由23.3%下降到17.0%;农村男性由15.4%下降至12.9%;农村女性由20.8%下降至18.8%。
二、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一)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
饮食健康:健康饮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饮食健康:健康饮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饮食健康已经成为了社会上一个重要的话题,人们也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饮食习惯。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目前在我国的饮食健康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下面笔者将结合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从几个方面谈一谈我国的饮食健康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现状:1、日益丰富的餐饮市场市场上现有各类餐厅、快餐店以及外卖平台等供给餐品,人们接触到的美食种类日益增多。
饮食的多样性也引发了人们的健康问题。
2、餐饮市场竞争激烈,成本考虑大于健康为了迎合顾客的口味偏好和需求,一部分餐饮店和食品生产商用更多的油、盐、糖和调味品来提升菜品售卖的口感。
此类做法虽然能够增加销售额,但长期来看会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3、人们对营养知识缺乏了解大多数人对于营养搭配、食材选择以及饮食习惯等方面缺乏较全面和系统的知识储备,也缺少意识到饮食对健康的实际影响。
二、发展趋势:1、推广饮食健康知识,引导选择正常饮食政府和社会各界在政策引导、公众教育和营养咨询等方面发力,主动加强饮食健康与公众教育宣传,有力推广饮食健康知识和丰富多样的营养食材及健康膳食标准,引导大众可能选择正常饮食的饮食习惯。
2、健康饮食产品的不断涌现未来越来越专业和多样化的保健品、生态食品和保健饮品,成为了自然健康生活的代表,有助于引领人们更加健康地饮食。
3、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追求更高品质饮食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在饮食方面也更为重视可持续发展、地域特色、新颖、个性化、营养丰富等方面,饮食日趋年轻化、时尚化。
总之,在现代社会中,健康饮食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元素。
政府、企业和全社会都应该为促进饮食健康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持,积极推进饮食健康的发展,共同为人民的健康幸福出力。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饮食已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饮食健康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2024年我国医院营养科现状与发展
2024年我国医院营养科现状与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公众对营养健康的关注度和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作为医院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营养科在预防疾病、辅助治疗、康复保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与此同时,我国医院营养科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亟待通过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加以解决。
一、营养科现状概览当前,我国医院营养科的整体发展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
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重视营养科的建设与发展,营养科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在营养诊疗、营养咨询、营养教育等方面,营养科已经成为医院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院营养科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
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专业人才是营养科发展的核心力量。
目前,我国医院营养科的专业人才队伍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营养科专业人才的数量相对较少,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营养服务需求;另一方面,现有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也参差不齐,影响了营养科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是营养科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营养诊疗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营养科发展的关键。
当前,我国医院营养科在营养诊疗技术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营养诊疗方法相对单一,缺乏个性化、精准化的诊疗方案;营养诊疗设备的先进性和普及程度也有待提高。
因此,加强营养诊疗技术创新,开发更加先进、精准、个性化的诊疗技术和方法,是提升营养科服务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四、服务模式创新探索随着医疗服务的不断升级和转型,营养科服务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
目前,我国医院营养科的服务模式还比较单一,主要以门诊咨询和病房服务为主。
然而,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营养科需要探索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如开展线上营养咨询、开设营养健康讲座等,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五、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尽管我国医院营养科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引言:营养与健康是人类社会始终关注的重要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居民的营养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已成为中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挑战之一。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以及慢性病的发病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改善建议。
一、中国居民的营养现状:1. 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饮食结构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居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传统的中国饮食特点逐渐被西式快餐和高糖高脂食品所取代,蔬菜、谷物摄入不足成为普遍问题。
2. 营养失衡:近年来,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由传统的低脂低糖饮食向高脂高糖食品倾斜,导致营养失衡问题突出。
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蛋白质和脂肪摄入过多,使得很多人面临超重和肥胖的健康风险。
3. 膳食结构差异:不同地区和人群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膳食结构差异。
城市居民更倾向于高能量、高脂肪和高蛋白的饮食,而农村居民则更加倚重传统的谷物和蔬菜饮食。
二、慢性病的发病状况:1. 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是中国居民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
高盐饮食、高脂饮食和缺乏运动是高血压日益普遍的原因。
2. 糖尿病:糖尿病在中国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
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生活方式改变以及不健康膳食结构,过度摄入高糖和高脂食物成为糖尿病患病的风险因素。
3. 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由于高能量的饮食和缺乏运动,中国居民的肥胖问题日益严重。
肥胖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重要诱因。
4. 肝脏疾病:中国居民的肝脏疾病也逐渐增多,其中包括脂肪肝、肝炎和肝癌等。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过度饮酒和烟草,以及乙肝病毒感染是肝脏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三、预防与改善建议:1. 教育与宣传:通过提供营养教育和相关宣传,增加居民对于健康膳食的认识,增强对于慢性病危害的认识。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经济水平和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然而,与此同时,营养问题和慢性病问题日益突出,给国家和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居民营养状况以及慢性病的现状,并提出改善措施。
首先,我们来看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
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普遍存在膳食不均衡问题。
研究发现,大部分中国人摄入的能量主要来自于主食,而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不足。
此外,中国居民的膳食纤维摄入也偏低。
这种膳食结构的不均衡会导致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进而影响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
其次,慢性病在中国居民中的发病率不断攀升。
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慢性病患者国家之一,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和高血脂等疾病的盛行率急剧增加。
在中国的城市和农村地区,这些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居民的头号“健康杀手”,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压力。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习惯。
现代社会的高速节奏和工作压力使人们缺乏锻炼的时间和动力,加上油腻、高糖、高盐的饮食习惯,进一步加剧了慢性病的发病率。
此外,吸烟、酗酒和缺乏睡眠等不健康行为也是慢性病的重要诱因。
针对当前的问题和挑战,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加强公众的营养教育,提高居民对于健康饮食的认识和理解,鼓励摄入均衡、多样化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同时减少盐、糖和油脂的摄入。
其次,促进体育锻炼,鼓励人们增加日常的身体活动量,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此外,应加强公共卫生意识,提倡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的睡眠。
政府在改善国民营养和减少慢性病方面也应发挥重要作用。
政府应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大对营养健康的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控制食品安全和饮食环境的质量。
此外,应建立健全的医疗体系,提高慢性病的早期筛查率和诊治水平,加强医学教育,培养更多的专业医护人员。
我国临床营养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临床营养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摘要:临床营养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综合学科,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临床营养教学是依靠临床营养学这门课程,为培养更加专业的临床营养学人才开展的一门新的教学课程。
目前我国的临床营养学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医学院校对临床营养学课程重视不够,在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建设方面均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我国的疾病模式已从以各类传染病为主的疾病模式转变为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与营养因素密切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的疾病模式。
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具备大量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临床营养学知识。
这样才能较好地指导人们如何合理膳食及平衡营养,已达到预防、保健、促进治疗及加快自身康复的目的。
关键词:临床;营养;教学临床营养学是研究和解决疾病本身和疾病诊治过程中营养代谢问题的应用学科。
随着医学模式改变,临床营养不仅包括营养不良的治疗,还涵盖疾病病因、病程以及预防一治疗一康复等各方面。
我国临床营养学教学起步较晚,尚有很多不足之处,临床医护人员普遍缺乏临床营养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不能胜任营养诊断及营养治疗等操作,无法满足患者的营养治疗服务需要,使得患者存在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不能得到及时诊治。
如何完善临床营养学教学,已成为临床营养学科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临床营养教学的重要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临床营养学同其他领域类似, 基础研究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其理论知识在不断更新和发展, 其应用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提高, 使临床营养学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
在微观上, 生物高技术推动临床营养研究向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发展, 营养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以及康复过程的作用机制更加明确。
通过为特殊疾病病人提供特殊营养物质, 在改善病人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水平、调节细胞代谢和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等方面的临床有效性, 使临床营养在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研究方面掀起新的高潮, 并由此形成了营养免疫学、营养药理学等新的概念。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现状与关键问题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现状与关键问题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文化的多元化,食品问题逐渐成为与环境污染、疾病等同等重要的社会问题。
虽然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获得了巨大的食品安全成就,但是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呈上升趋势,但是我国食品问题的种类和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本文将从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现状与关键问题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食品营养与健康现状营养是人们吸收能量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的过程。
目前,各类食品都在不停地进化与升级,而消费者对于食品营养成分的关注度也逐渐加大。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现状。
一、膳食结构不合理在现代社会,饮食文化的多元化导致了膳食结构的不合理化。
生活节奏加快、社交娱乐的增多导致许多人开始在外用餐,但是这样会导致营养不均衡的问题。
快餐、方便面类的食品普及率越来越高,相应的糖分和脂肪成分也越来越多,这会导致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不足。
二、常见营养成分缺失很多人的餐桌上缺少十字花科蔬菜、全谷物等营养丰富的食品。
而在现代社会,某些食品的加工技术虽然不断提升,但是也会导致食品营养成分的流失。
例如,许多人喜欢吃白面包,但是白面包的营养成分相较于全麦面包来说会更少。
三、食品成分令人质疑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食品中添加了什么成分,以至于不知道自己吃下去究竟食品如何影响身体。
例如,许多人会吃奶茶,但是过量的糖分和花式茶的防腐剂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不适。
这些现象反映出了目前我国在食品营养与健康方面的现状,食品的成分不到位、营养成分不足等问题需要我们关注。
食品营养与健康关键问题营养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现代社会对营养需求的要求越来越高。
如何保证充足、多样、平衡、安全、卫生的膳食是今天我们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我国食品营养与健康存在的关键问题。
一、深加工食品的安全问题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以及快餐行业的繁荣,许多人对于深加工食品存在的安全问题倍感担忧。
深加工食品中常会添加各种食品添加剂,影响人体健康。
中国国民营养现状分析报告
来源:联合国儿基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
6.7%1.7%1.9%5.7%7.9%6.2%6.0%2020年5岁以下儿童消瘦与肥胖情况各地区发生率2016年18岁及以上成年人肥胖情况各地区发生率全球(%)东亚(%)中国(%)1全球范围营养不良情况全球范围内仍存在各式各样的营养不良问题,体现在各种人群上,包括5岁以下儿童常见的消瘦、肥胖问题,及成人的肥胖问题等。
2与东亚对比,中国营养不良情况在某些营养指标上,中国已经远远低于全球平均发生率。
但是与东亚地区平均水平相比,中国部分指标仍然不及东亚平均水平,如5岁以下儿童消瘦及肥胖问题、成人肥胖率问题等。
全球各种形式的营养不良依然存在,中国在某些指标上表现仍低于东亚平均水平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21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全球范围内,各种形式营养不良依然是一项挑战,2020年,估计五岁以下儿童中有6.7%消瘦,5.7%超重。
2016年18岁及以上成人肥胖率约为13.2%。
与东亚平均水平相比,中国某些营养指标仍达不到东亚平均水平,中国5岁以下儿童消瘦发生率为1.9%、肥胖发生率为8.3%,18岁及以上成人肥胖发生率为6.2%,均与东亚平均水平有差距。
4肥胖(18岁及以上)全球(%)东亚(%)中国(%)来源:联合国儿基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
68.1%66.0%70.8%2018年中国城镇居民亚健康状况亚健康检出率(%)•消费结构变化,保证蔬果与蛋白质摄入比例•居民膳食质量普遍提高,优质蛋白的摄入量增加•烹饪方式改变,平均盐摄入量下降•部分居民日常有服用营养品习惯,进行营养补充行动•国民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国民关注膳食营养概念,注重健康养生方面知识积累•定期测量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健康指标的人群比例显著增加,健康体检消费支出逐年上升意识我国国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亚健康情况仍普遍存在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营养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且国民营养意识逐渐增强,国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 高血压近10年来在我国呈上升趋势。 营养防治
1控制体重
2限制饮酒 在25g/d以下。 3限盐:在1.5~3.0g。 4增加钾和钙的摄入,钙的摄入少于600mg就有 可能导致血压升高。钾能促进钠的排出。
5保持良好的脂肪酸比例, 1:1:1。
冠心病 膳食预防原则
1 平衡膳食、合理营养。
2 限制热能,控制体重。 3 增加植物蛋白质,减少动物脂肪,胆固醇摄入, ≤300mg/d 4 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营养素摄入量占标准的百分数 营养素 城市 农村 能量(MJ) 99.8 95.7 蛋白质(g) 98.7 85.9 维生素 A(μgRE) 74.4 55.2 维生素 B1(mg) 86.2 90.0 维生素 B2(mg) 89.1 52.9 烟酸(mg) 127.9 113.9 维生素 C(mg) 161.7 189.9 钙(mg) 53.3 47.1 铁(mg) 183.5 172.9 锌(mg) 88.5 84.1 硒(μg) 103.8 80.3
膳食控制
1 控制总热能
2 碳水化物 一般体型控制在250-350g/日,肥
胖者可控制在150-200g/日。
3 膳食纤维
4 补充B族维生素。
合 理 膳 食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1998
顶层: 油脂类 25g 奶类及奶制品 100g, 豆类及豆制品 50g 畜禽肉类 50~100g, 鱼虾类 50g, 蛋类 25~50g 蔬菜类 400~500g, 底层: 谷类 300~500g * 100g 奶按蛋白质和钙的含量折合约相当于 200g 鲜奶或奶粉 28g 水果类 100~200g
贫血发病率 年龄 0123456城市 19.5-22.9% 11.2-14.3% 9.7-11.7% 3.6-4.9% 5.0-6.7% 25.1-26.7% 13-29% 农村 25.5-29.7% 15.7-18.8% 12.0-12.3% 9.3-10.0% 8.1-10.0% 24.7-25.9% 13-29%
营养发展的重点地区 广大农村地区 西部农村地区 营养改善的重点人群 少年儿童群体 妇幼群体 老年人群体
6 5.87 373 12.1 8.9 0.75 37 53.7 39 645 5.5 1.08 11.7
RDA 5.44-6.69 800 10 10 0.8-0.9 40-45 45-55 20-40 500-750 4-6 0.8-0.9 8-9
存在的问题
1 个体营养状况差别大
经济、地域、市场供应、文化及信仰
2 蔬菜摄入所占比例下降;
3 动物性食品摄入过高;
4 维生素A、维生素B2和钙摄入量普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 儿童生长迟缓、缺铁性贫血、佝偻病仍常见。
主要原因
1 营养教育缺乏
没有营养基础课程;没有营养师课程和岗位; 媒体各取所需的偏面宣传; 2 食品没有营养标准 营养标识不全;营养标识名不符实
成人男性 女性 老年人
10% 10%-25% 20%-40%
甲状腺肿患病率 儿童 佝偻病患病率 3岁以下儿童 16% 9.6%
常见疾病 视力模糊 神经炎 失眠症 高血压 动脉硬化症 心肌梗塞 糖尿病 痛风 骨质疏松症 老年斑 老年痴呆症 绝经期
常见疾病和需补充的营养素 需补充的营养素 维生素 A、K 维生素 A、B1、B12、C、烟酸、硒 维生素 B1、B6、泛酸、镁 钙、镁、硒、锌、钾、维生素 C、E、A、B1 钙、镁、硒、维生素 A、C、E、B1 钙、镁、硒、铜、维生素 C、E、B1、EPA、DHA 鉻、镁、维生素 A、维生素 B1 叶酸、泛酸、维生素 C、E、A、B1、锌、镁、钙 钙、镁、锌、锰、维生素 B12、A、D、E 钙、镁、维生素 A、D、E、C、B1 维生素 B12、B1、C、E、烟酸、锌 钙、镁、钾、硒、维生素 C、B1、E
增减 +18.7 -19.3 -57.5 -76.4 -6.3 +2.0 -6.0 +21.2 +1.2 +22.1 +5.9 +6.3 +15.7 +10.4
谷类 豆类 蔬菜 水果 肉禽 水产 蛋类 奶类 油
中国城镇居民食物摄入量比较(g) 全国 全国 浙江 江苏 1982 1992 1992 2000 498.0 439.9 388.6 207.7 14.9 11.2 28.0 19.5 311.0 320.0 304.8 287.7 28.0 49.2 136.9 144.7 42.8 58.9 150.8 85.9 11.8 27.5 127.1 43.5 9.7 16.0 30.3 35.0 9.0 14.9 37.8 33.0 18.0 29.5 32.6 23.6
5 减少精制糖的摄入,每天有足够的膳食纤维
6 充分供给维生素C和维生素E 7 限制食盐摄入量, ≤6g/d为宜
糖尿病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 1980~1981年 20岁以上人口为1.21%; 1994年25岁以上为2.5%;
1998年为3.21%,50岁、60岁组分别7%、11%。
预计到2010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将达到10%。 肥胖导致糖尿病发病率增高。据临床分析,超 重10%者,发病率增加1.5倍;超重20%,增加3.2 倍;超重25%,增加8.3倍。
《 中 国 居 民 膳 食 指 南 》
---平 衡 膳 食 、 合 理 营 养 、 促 进 健 康 --1997 年 4 月 10 日 中 国 营 养 学 会 常 务 理 事 会 通 过
1. 食 物 多 样 、 谷 类 为 主 2. 多 吃 蔬 菜 、 水 果 和 薯 类 3. 每 天 吃 奶 类 、 豆 类 或 其 制 品 4. 经 常 吃 适 量 鱼 、 禽 、 蛋 、 瘦 肉 , 少 吃 肥 肉 和 荤 油 5. 食 量 与 体 力 活 动 要 平 衡 , 保 持 适 宜 体 重 6. 吃 清 淡 少 盐 的 膳 食 7. 如 饮 酒 应 限 量 8. 吃 清 洁 卫 生 、 不 变 质 的 食 物
我国的营养现状 和存在的问题
营养现状 存在的问题 营养性疾病(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 合理营养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 朱圣陶
营养现状
我国在1959年、1982年、1992年和2002年,共
进行过4次全国范围的营养普查。
食物 大米 面粉 杂粮 薯类 豆制品 蔬菜 咸菜 水果 坚果 肉禽类 奶 蛋 水产品 植物油
膳食宝塔 参考目标 400 50 450 150 75 50 38 100 25
大米 面粉 杂粮 薯类 咸菜 动物脂肪 蔬菜 水果 猪肉 其它肉 内脏 禽类 奶类 蛋类 水产品 植物油
城市与农村的食物摄入比较(g) 城市 农村 223.1 255.8 165.3 189.1 17.0 40.9 46.0 108.0 8.0 10.8 4.5 8.5 319.3 306.7 80.1 32.0 61.3 25.0 16.8 4.7 6.3 2.7 16.1 5.2 36.1 3.8 29.1 8.8 44.2 19.2 32.4 17.1
2010年城乡居民营养发展目标 全国居民 城市居民 农村居民 能量 2300千卡 2250千卡 2320千卡 来自植物性 80% 75% 84% 蛋白质 77克 80克 75克 来自动物性 30% 35% 27% 脂肪 70克 80克 65克 占总能量 25% 28% 24%
2010年城乡居民食物发展目标(kg/y) 全国 城市 农村 1992 口粮 155 135 165 160 豆类 13 12 13 蔬菜 147 160 140 113 水果 38 52 30 18 食用植物油 10 10 10 8.2 肉类 28 32 26 23.7 蛋类 15 18 13 6 奶类 16 32 7 5.4 水产品 16 22 13 10
3 营养补充没有针对性
过多地补充某一类营养素,营养素比例失调
营养性疾病
营养缺乏
蛋白质缺乏 钙和维生素D缺乏 铁缺乏 碘缺乏 锌缺乏 维生素A缺乏 维生素B1缺乏 维生素B2缺乏 叶酸缺乏 维生素B6缺乏 维生素C缺乏 身材矮小,消瘦 佝偻病,骨质疏松 贫血,易疲劳,易感染 甲状腺肿,痴呆 生长慢,性发育推迟,伤口愈合差 夜盲,皮肤干燥,生长慢 神经衰弱,脚气病 口角裂,畏光 贫血,便秘,胎儿畸型 营养代谢障碍,烦燥,抽搐,舌炎 贫血,关节痛,肌肉痛,牙龈出血
中国 1992 2328 378 23.4 68.0 405 476 0.8 100 58.3 1.2
苏州市儿童营养素摄入量 年龄(y) 3 4 5 能量(MJ) 4.76 5.24 5.38 钙(mg) 333 352 333 铁(mg) 8.4 9.4 10.5 锌(mg) 6.7 7.7 8.0 维生素 B1(mg) 0.56 0.64 0.66 维生素 C(mg) 28 29 34 蛋白质(g) 42.7 49.2 50.6 硒(μg) 31 37 37 维生素 A(RE) 492 543 594 维生素 E(mg) 4.3 4.7 5.2 维生素 B2(mg) 0.95 1.04 1.01 烟酸(mg) 8.8 10.2 11.0 红色未达到标准,绿色达到标准,蓝色基本满足
平均 97.1 90.3 61.7 88.7 58.4 118.7 180.3 49.2 176.5 85.6 88.3
能量(kcal) 碳水化物(g) 铁(mg) 蛋白质(g) 钙(mg) 维生素 A(RE) 维生素 B2(mg) 维生素 C(mg) 脂肪(g) 维生素 B1(mg)
中国与日本营养素摄入量比较 日本 1997 2007 273 11.6 80.5 579 849.6 1.43 135 59.3 1.19
营养过剩
肥胖(脂肪肝) 高血脂 高血压 冠心病
糖尿病
肥胖
1.饮食过多
2.遗传因素 3.生理因素 4.运动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