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营养现状

合集下载

试论我国营养健康现状及未来食品发展趋势

试论我国营养健康现状及未来食品发展趋势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营养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

合理的营养摄入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而食品作为主要的营养来源,其发展趋势直接影响着我国的营养健康现状。

本文将试论我国营养健康现状以及未来食品发展的趋势。

二、我国营养健康现状2.1 营养不均衡问题尽管我国人口整体营养状况有所改善,但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了营养不均衡问题的出现。

过多的高能量、高脂肪、高糖和高盐食物的摄入,以及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摄入不足,都给人体带来了各种健康问题,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

2.2 饮食文化的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的饮食习惯逐渐被西式快餐、加工食品等代替,导致了人们对于健康饮食的认识不足。

此外,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也使得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方便、快捷的食品,而不是注重食品的营养价值。

2.3 营养教育的不足虽然我国国家层面上已经开始加强营养教育,但在实际执行中仍然存在着问题。

一方面,营养教育的覆盖范围和深度仍然不足,很多人对于营养知识的了解仍然较为薄弱。

另一方面,营养教育内容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因为人们不仅需要知道如何吃得健康,还需要具体的操作指南。

三、未来食品发展趋势3.1 健康食品的兴起有鉴于我国健康问题的严重性,未来食品行业将更加注重健康食品的研发和生产。

健康食品指的是那些能够提供丰富营养、不含有害物质、有益于健康的食品。

例如,富含膳食纤维、低盐、低脂肪食品,以及添加有益菌株的发酵食品等都会得到更多人的青睐。

3.2 农产品质量的提升未来食品发展的趋势之一是农产品质量的提升。

由于目前农产品生产中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过高等问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因此,未来食品行业将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和控制。

农产品质量的提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农民、政府和食品行业的密切合作。

目前我国居民营养状况的分析及改善营养措施的建议

目前我国居民营养状况的分析及改善营养措施的建议

目前我国居民营养状况的分析及改善营养措施的建议营养,谋求谓之“营”,养生谓之“养,”综而述之,即为谋求养生,生物从外界摄取养料以维持生其命。

营养学家对营养所作的解释是:食物中的营养素和其他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对健康和疾病的关系,以及机体摄食,消化,吸收,转运,利用和排泄物质的过程。

营养与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营养状况和饮食习惯是影响一个民族人口素质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体能与智能的发育程度。

人的生命必须通过饮食来维持,人的生命质量和精神心理与饮食营养有极大的关系,人的智力,体力,学习能力,运动能力,防病能力,康复能力,生殖能力,寿命,身高,体重也都与营养饮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营养摄入不平衡将引起诸多疾病。

只有合理膳食,保证平衡的营养元素,才能维持好居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一、现阶段中国居民营养状况的分析(一)、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有所改善1,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

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

2,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

3,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二)、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1,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

畜肉类及油脂类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

2,一些营养素缺乏病依然存在。

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偏远地区仍然比较严重,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

铁,维生素A等微量元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

下面具体分析:A.中国人严重缺乏的营养素(1)钙钙是中国居民缺乏的严重程度排名第一的营养素。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405毫克,仅达到RDA(如果人体长期摄入某营养素不足,就会发生缺乏症的危险。

当摄入量达到某数值时,人们就没有发生缺乏症的危险。

该数值称为RDA 值。

)要求的800毫克的49.2%。

因缺钙,会有脚抽筋、盗汗、腰酸及骨质疏松等症状(2)维生素B2维生素B2是中国居民缺乏的严重程度排名第二的营养素。

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变迁及改善措施

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变迁及改善措施

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变迁及改善措施一、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的变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过去,主食(如米、面、粮食)在中国居民膳食中占有重要地位,蔬菜、水果、豆类等摄入量较少。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转变。

大量的人开始增加肉类、奶制品、油脂、糖等高能量食物的摄入量,并且西式快餐等高脂肪、高糖食品逐渐流行。

这种转变导致了居民膳食结构的不平衡,缺乏膳食多样性。

二、中国居民营养状况的变迁与膳食结构的变迁相对应,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也发生了变化。

过去,由于经济条件较差,许多人面临着营养不良和微量元素缺乏的问题。

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不良问题逐渐得到改善。

然而,与此同时,营养过剩和肥胖问题也逐渐加剧。

据统计,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已经超过了30%,儿童和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

三、改善措施为了改善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1. 提高营养教育的普及率:加强对居民的营养知识普及,提高他们的营养意识,引导他们合理选择食物,避免过度依赖高能量、高盐、高糖、高脂肪食品。

2. 加强食品监管:加强对食品市场的监管,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减少食品中的盐、糖、油脂等摄入量,保证食品的安全和营养价值。

3. 提倡膳食多样性:引导居民摄入各种不同种类的食物,包括谷物、蔬菜、水果、肉类、奶制品、豆类等,保证膳食中各种营养素的充足摄入。

4. 加强学校食堂的营养改善:改善学校食堂的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豆类等的供应,减少高糖、高盐、高脂肪食品的摄入。

5. 鼓励健康饮食习惯:提倡居民少油少盐少糖的饮食习惯,鼓励适量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总结起来,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的变迁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密切相关。

为了改善居民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需要加强营养教育、加强食品监管、提倡膳食多样性、改善学校食堂的营养以及鼓励健康饮食习惯等措施的综合推进。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摘要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摘要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摘要引言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显著提升,中国居民的营养摄入与慢性病状况日益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

营养与慢性病之间的关联一直是公共卫生领域探讨的热点话题。

近年来,中国居民的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经历了深刻变革,这对居民的营养状况和慢性病发病趋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全面洞悉当前态势,本文基于丰富的调查数据和研究成果,对中国居民的营养摄入水平、膳食结构特点以及慢性病患病状况进行了系统性分析,旨在为制定精准有效的医药卫生政策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中国居民营养医药卫生慢性病一、中国居民营养状况概览1.营养素摄入现状1.中国居民的能量与脂肪摄入量显著攀升,超重与肥胖问题愈发严峻。

2.维生素A、钙等关键营养素的摄入量普遍不足,对居民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2.膳食结构剖析1.谷类食物占据主导地位,但蔬菜与水果的摄入量明显不足,尤其是水果的摄入远低于推荐标准。

2.乳制品与海产品的消费量偏低,而新鲜畜肉的摄入量则超出合理范围。

3.烹调用油与食盐的摄入量远超推荐值,显著增加了慢性病的发生风险。

二、中国居民慢性病状况分析1.慢性病发病概况1.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病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杀手”。

2.18岁及以上居民中,高血压患病率为18.8%,糖尿病患病率为6.5%,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4.0%,形势严峻。

2.慢性病患病特征1.患病率高企,高血压与糖尿病尤为突出。

2.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有待提升,农村地区尤为明显。

3.慢性病与不良生活方式紧密相关,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缺乏运动是主要诱因。

三、营养与慢性病关系的深入探讨1.营养与慢性病风险1.膳食结构不合理与营养素摄入失衡显著提升了慢性病的发生风险。

2.高脂肪、高能量膳食加剧了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膳食纤维与维生素的缺乏则增加了糖尿病与肠道疾病的风险。

2.营养干预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1.调整膳食结构与优化营养素摄入对降低慢性病风险、改善健康状况具有积极作用。

论述我国目前营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论述我国目前营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目前我国营养现状在当前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我国的营养状况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总体来说,我国的人民消费能力增加,饮食结构逐渐优化,膳食种类逐渐增加,大众对健康饮食的认识也有所提高。

然而,我国的营养现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膳食结构不合理尽管饮食结构在逐渐改善,但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饮食结构仍然存在问题。

大多数人的主食依然是米饭和面食,肉食摄入量不足,蔬菜和水果摄入量也不够,造成了膳食结构的不合理。

2. 营养不良问题仍然存在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消费能力,但是营养不良问题在一些地区和裙体中仍然存在。

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由于生活水平不高以及食物资源有限,营养不良问题比较严重。

3. 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过度肥胖和超重问题也日益凸显。

大量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摄入,加上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缺乏运动,导致了很多人的超重和肥胖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1. 膳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由于我国饮食习惯的传统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导致了主食摄入过多,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肉食摄入量也不够。

膳食结构不合理会导致营养不良或肥胖等问题。

2. 营养不良问题营养不良问题主要集中在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

由于生活水平不高以及食物资源有限,导致了这些地区和裙体的营养不良问题长期存在。

3. 超重和肥胖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过度肥胖和超重问题愈发严重。

高脂肪、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摄入,加上缺乏运动等原因,导致了这一问题的加剧。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1. 宣传健康饮食理念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健康饮食理念的宣传,指导大众科学合理地选择食物,优化膳食结构,合理搭配各种食物,确保膳食的均衡和多样性。

2. 提高营养信息的普及率提高全民的营养知识和素养,加强学校等场所的营养教育,培养人们对营养的重视与认知,避免因为无知而导致的营养不良或肥胖问题。

3. 加强贫困地区的营养补助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营养补助力度,确保这些地区和裙体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改善营养不良问题。

中国居民营养调查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调查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调查报告中国居民营养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供应的丰富,中国居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然而,这种变化并不一定意味着居民的营养状况得到了改善。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近期进行了一项全面的居民营养调查。

本文将对这份调查报告进行分析和解读。

首先,调查显示,中国居民的总体营养状况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在膳食结构方面,居民的主食摄入量相对较高,蔬菜和水果摄入量相对较低。

这表明居民普遍偏好高淀粉食物,而对于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不足。

此外,脂肪和糖的摄入量也超过了推荐的标准,这可能导致肥胖和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

其次,调查还发现,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营养状况存在差异。

城市居民相对于农村居民来说,更容易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食物和饮食文化,因此他们的膳食结构相对更加多样化。

然而,城市居民也更容易受到快餐和加工食品的影响,这些食物通常含有过多的盐、糖和脂肪。

而农村居民则更依赖于自己种植的农产品,虽然摄入的食物相对较为简单,但通常更健康。

此外,调查还发现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营养状况上存在差异。

儿童和青少年的营养需求相对较高,但他们往往更喜欢吃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这容易导致肥胖和发育不良。

而老年人则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由于消化能力和食欲的下降,他们摄入的营养物质可能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调查报告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应加强公众的营养教育,提高居民对于膳食结构的认识,并鼓励摄入更多的蔬菜和水果。

其次,政府应该加强对食品市场的监管,减少高盐、高糖和高脂肪食品的销售。

此外,应该鼓励农村居民种植更多的蔬菜和水果,提高他们的营养摄入。

最后,医疗机构应该提供更多的营养咨询和服务,帮助老年人和儿童满足营养需求。

总之,中国居民营养调查报告为我们提供了对于居民的营养状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尽管总体上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通过加强营养教育、加强监管和提供更多的咨询服务,我们可以帮助居民改善膳食结构,提高营养状况,从而促进全民健康。

当前我国居民的营养健康状况如何

当前我国居民的营养健康状况如何

当前我国居民的营养健康状况如何?当前我国居民的营养健康状况如何?农业部食物营养所副所长王东阳表示,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食物供需基本平衡,食品安全状况总体稳定向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但是,我国食物生产还不能适应营养需求,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

王东阳解释说,营养不足就是过去所说的“吃不饱”,温饱未能稳定解决的状况。

按照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我国尚有1.28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最低营养需求为每人每日2100千卡热量,与《纲要》推荐的目标值相比,该基准值偏低。

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食物摄入量不足,热量、蛋白质等营养素难以满足人体需求,生长迟缓、低体重、贫血等营养不良发病率仍然较高。

因此,贫困地区是我国居民营养不良的多发地区和营养改善的难点地区。

营养过剩则是“吃多了”,吃出毛病来了。

据卫生部门监测统计,按照中国成人超重与肥胖判定标准,2010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为30.6%,肥胖率12.0%,城市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农村;全国有2.6亿人口被确诊为慢性病患者,约占总人口的19%。

专家表示,在营养过剩的人群中还有“营养不足”的问题,例如营养不平衡或者缺乏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同时又存在其他营养成分过度摄入,要警惕这种“隐性饥饿”。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介绍说,我国居民维生素A、维生素B2和钙的摄入量普遍不足;能量过剩、体重超重在城市人群中日渐突出;缺铁性贫血广泛存在。

他说,我国营养性疾病主要关注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全人群贫血率两个指标。

近年来,我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明显下降,2000年—2010年,城市儿童生长迟缓率维持在5%以内,但2010年农村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仍高达12.1%。

我国居民维生素d营养现状和营养强化建议

我国居民维生素d营养现状和营养强化建议

我国居民维生素d营养现状和营养强化建议我国居民维生素D营养现状和营养强化建议: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具有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骨骼发育和免疫调节等重要功能。

人体可以通过食物摄入和皮肤荧光素的合成来获得维生素D。

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居民的维生素D摄入量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

以下是我国居民维生素D营养现状的主要特点:1. 饮食结构单一:我国居民饮食结构以主食为主,蔬菜、水果和肉类摄入不足,特别是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肉等常常被人们忽视。

2. 室内活动增多:现代生活方式导致我国居民室内活动增多,阳光暴露时间减少。

维生素D主要通过皮肤荧光素的合成来获得,阳光是人体获得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

少阳光暴露会使人体维生素D合成不足。

3. 高普遍性缺乏:研究表明,我国居民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问题。

尤其是城市居民、老年人、孕妇和儿童,由于膳食偏好或生理特点,维生素D摄入不足的风险更高。

针对我国居民维生素D营养不足的问题,以下是一些营养强化建议:1. 多样化膳食:合理搭配膳食,增加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肉、动物肝脏、乳制品等。

特别是鱼肉,富含丰富的维生素D,建议每周适量食用。

2. 阳光暴露: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每天接受一定时间的阳光照射,帮助维生素D的合成。

特别是在早晨和傍晚时段,阳光较为柔和,适合户外活动。

3. 维生素D补充剂:对于有特殊需求的人群,如老年人、孕妇、乳幼儿等,适量补充维生素D制剂可能是有效的补充途径。

但补充剂的使用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4. 加强科普宣传:政府和公共卫生部门应加强维生素D的科普宣传,提升居民对维生素D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公众形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5. 优化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加工企业应加强对含有维生素D 的食物的加工工艺研发,提高其保留率和可利用率,以增加维生素D的摄入量。

综上所述,我国居民维生素D营养不足的问题比较普遍,但通过合理的膳食搭配、增加户外活动并适当补充维生素D制剂,可以改善维生素D的营养现状。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一)一、我国居民膳食营养与体格发育状况一是膳食能量供给充足,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总体改善。

十年间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总体改善,居民每人每天平均能量摄入量为2172千卡,蛋白质摄入量为65克,脂肪摄入量为80克,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301克,三大营养素供能充足,能量需要得到满足。

全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7.1cm和155.8cm,平均体重分别为66.2kg和57.3kg,与相比,居民身高、体重均有所增长,尤其是6-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增幅更为显著。

成人营养不良率为6.0%,比降低2.5个百分点。

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分别为3.2%和9.0%,比降低3.1和4.4个百分点。

6岁及以上居民贫血率为9.7%,比下降10.4个百分点。

其中6-11岁儿童和孕妇贫血率分别为5.0%和17.2%,比下降了7.1和11.7个百分点。

二是膳食结构有所变化,超重肥胖问题凸显。

过去间,我国城乡居民粮谷类食物摄入量保持稳定。

总蛋白质摄入量基本持平,优质蛋白质摄入量有所增加,豆类和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

脂肪摄入量过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过30%。

蔬菜、水果摄入量略有下降,钙、铁、维生素A、D等部分营养素缺乏依然存在。

居民平均每天烹调用盐10.5克,较下降 1.5克。

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比上升了7.3和4.8个百分点,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比上升了5.1和4.3个百分点。

下面介绍我国居民慢性病状况。

一是关于重点慢性病患病情况。

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与相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9.9%。

根据全国肿瘤登记结果分析,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十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中国国民营养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国民营养现状分析报告

通过营养检测套装产品进行检测
38.3%
术后医生告知
14.9%
获知方式(%)来源: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NCHS)《2018年国民健康访问调查》。
美国受访者医疗保健咨询方式与途径主动获知为主: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之家模式(PCMH)
中国受访者获知自己需要补充营养的方式被动获知为主:以体检机构为重点的服务模式
中国国民营养现状分析报告
技术创新,变革未来
全球营养现状
来源:联合国儿基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
8.3%
6.7%
肥胖(5岁以下)
1.7%
1.9%
5.7%
7.9%
6.2%
6.0%
2020年5岁以下儿童消瘦与肥胖 情况各地区发生率
2016年18岁及以上成年人肥胖 情况各地区发生率13.2%
消瘦(5岁以下)全球(%) 东亚(%)
中国(%)
1 全球范围营养不良情况全球范围内仍存在各式各样的营养不良问题,体现在 各种人群上,包括5岁以下儿童常见的消瘦、肥胖问 题,及成人的肥胖问题等。
2 与东亚对比,中国营养不良情况在某些营养指标上,中国已经远远低于全球平均发生 率。但是与东亚地区平均水平相比,中国部分指标仍 然不及东亚平均水平,如5岁以下儿童消瘦及肥胖问 题、成人肥胖率问题等。
全球各种形式的营养不良依然存在,中国在某些指标上表现仍低于东亚平均水平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21 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全球范围内,各种形式营养不良依然是一项挑战, 2020 年,估计五岁以下儿童中有6.7% 消瘦,5.7% 超重。2016年18岁及以上成人肥胖率约为13.2%。与东亚平均水平相比,中国某些营养指标仍达不到东亚平均水平,中国5岁以下儿童消瘦发生率为1.9%、肥胖发 生率为8.3%,18岁及以上成人肥胖发生率为6.2%,均与东亚平均水平有差距。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目前,中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存在一些问题。

营养不足和过剩同时存在。

在某些地区和群体中,由于饮食结构和营养不良,营养不足现象仍然存在。

然而,在大多数地区,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等导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据统计,近年来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动物性食物消费增加,植物性食物消费减少,特别是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与此同时,运动量不足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城区居民步行和骑车数量减少,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导致运动量不足。

这些问题导致了中国居民身体素质下降和慢性病发病率的增加。

针对这些现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中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

加强营养教育,提高居民对合理膳食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营养教育,我们可以引导居民合理搭配食物,增加对蔬果等健康食品的摄入。

推广全民运动,鼓励居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运动可以帮助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和糖分,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

为了实施这些措施,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具体行动。

开展营养健康培训,提高居民对营养与健康的认识。

可以在社区、学校、单位等场所组织培训讲座,向居民普及合理膳食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

建设健康管理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服务。

通过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我们可以对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健康问题。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们需要通过加强营养教育和推广全民运动等措施来改善现状,提高居民的营养与健康水平。

同时,也需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营养与健康产业的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多优质的健康产品和服务。

另外,也需要强调个人在营养与健康方面的责任和意识。

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搭配食物,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也需要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健康问题。

我们呼吁广大居民自身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减少医疗成本,提高生命质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美好的未来!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备受。

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

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

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居民健康问题的日益严重化。

营养不良和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健康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

为了解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本文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营养现状1. 营养摄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居民总体膳食结构偏高热量、低蛋白质、低膳食纤维,摄入脂肪、糖和盐过量。

成年居民每天蔬菜摄入量为300g左右,肉类摄入量不足。

平均每日咖啡因摄入为82.0 mg/person。

营养不良已经不再是我国居民的普遍问题,但过度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了许多健康问题。

2. 营养不良在我国居民中,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和贫困人口是营养不良的高风险人群。

据全国农村和城市妇女及儿童营养状况监测,儿童慢性营养不良发生率正在逐年下降,但仍然较高。

贫困人口和地区的营养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健康现状1. 健康饮食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日益西式化,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食品。

长期食用这些不健康的食品会导致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

据国家卫生部公布数据,中国肥胖人口已超过2亿,肥胖率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建议大家坚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炸食品、加工肉类和糖果。

2. 健康生活方式久坐和缺乏锻炼是导致健康问题的另一大原因。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居民体卫情况报告》,我国居民运动锻炼率偏低。

女性55.3%、男性67.4%的城市居民不存在进行中等以上强度体育锻炼的行为。

建议大家多参加运动、到户外活动。

3. 慢性病慢性病是我国居民健康面临的又一大挑战,也是导致我国主要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

据《中国癌症协会2019年度中国肺癌报告》,我国肺癌患病率处于增长态势,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

建议大家定期进行体检,减轻生活压力与理性安排工作和休息。

结论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在不断发生变化,营养不良的情况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慢性病、肥胖、高血压、高血糖等问题也逐渐凸显。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和慢性病发病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和慢性病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以期为相关部门和个人提供科学的参考,促进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一、营养状况。

1.1 饮食结构。

中国的饮食结构一直以来都以主食为主,谷类食物是中国人的主要能量来源。

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油脂和糖类的摄入量逐渐增加,而蔬菜、水果和纤维素的摄入量则相对不足。

这种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了营养结构的失衡,很多人的营养摄入不达标,存在着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问题。

1.2 营养相关疾病。

营养不良和肥胖是当前中国居民营养状况的两大突出问题。

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贫血、佝偻病、低体重等,而肥胖则成为了慢性病的高危因素,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居民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逐年上升,而营养不良的问题也依然存在,尤其是在一些贫困地区和特定人群中。

二、慢性病状况。

2.1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中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

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是心血管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糖尿病。

糖尿病已成为中国居民的“头号慢性病”。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庞大,而且呈现年龄趋势低龄化的特点。

不良的饮食结构和缺乏运动是导致糖尿病高发的重要原因。

2.3 肥胖症。

肥胖症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而在中国也不例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肥胖不仅会引发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还会对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

三、对策建议。

3.1 健康教育。

加强对居民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营养意识和健康意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我国居民营养状况

我国居民营养状况

营养师的重要性
⑴ 我国2.5亿人缺铁性贫血,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 ⑵ 我国6000万肥胖患者和2亿超重者 ⑶ 15—30岁人群中的40%人口由于营养缺乏患上色 斑 ⑷ 70%的成人步入亚健康状态 ⑸ 营养问题所致的慢性疾病日益增多, “进入了 慢性疾病时期”,患病低龄化
⑹中国人平均身高3年降低了3cm,男女平均体重分别增加 了1-3公斤;中年男女血压分别升高1.20-1.73kPa,肺活量 下降了600-900ml;糖尿病人数以平均每天3000人的速度增 加,心脏病的高发年龄下降了15岁 ⑺中关村(高科技领域)白领平均寿命51.3岁
• 中国营养师现状 营养师严重缺乏 我国13亿人口不到10000多营养师 2003年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曾对全国临床 医院做了一个调查,接受调查的403所医院中,仅 有少数大型医院配备了两三个营养师,大部分医院 因为找不到相关人才,就没有配备 。 幼儿机构营养师的配备形同虚设。
(2)营养师的法律地位
食物颜色与能量
• 葡萄柚的颜色愈红,茄红素的含量愈多;红葡萄酒也比白葡萄酒 或其他酒类含有更多抗氧化剂;颜色愈深绿的生菜色拉,所含的 维生素B族愈多;其它蔬果的颜色愈深黄,所含的胡萝卜素也愈 丰富。
食物颜色与能量
• 橙色:是最能刺激食欲的颜色,在人们心情灰暗或感到担心时能使他 们振作起来。相应食物有柑橘、芒果、胡萝卜、洋葱。 • 黄色:可刺激神经和激发能量,对集中精力和提高学习兴趣有帮助, 尤其适合作为早餐和盒饭的颜色。相应食物有土豆、玉米、香蕉和蛋 黄等。 • 绿色:有利于稳定心情和减轻紧张情绪,与其他颜色的食物一起摄入 则效果倍增。相应食物有菠菜、鳄梨、卷心菜和橄榄油. • 白色:具有很强的能量,有助于激发创意或积极的想法。相应食物有 白菜、萝卜、豆腐、牛奶、米饭、拉面和酸奶。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第四章
中国居民健康现状
慢性病发病率
慢性病定义: 指病程较长、 病因复杂、难 以治愈的疾病
慢性病种类: 高血压、糖尿 病、心脑血管
疾病等
发病率数据: 根据统计数据, 中国慢性病发 病率逐年上升
影响因素:年 龄、性别、职 业、生活习惯

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问题日益 突出
心理健康问题与疾 病之间的关系
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学校、社区等渠道普及营养与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健康意识
推广健康饮食:制定健康饮食指南,鼓励居民选择健康食品,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品的摄入
建设健康环境: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提供清洁安全的饮用水和空气,减少环境污染对居民 健康的影响
社会层面的措施
政府引导:制定营养与健康相关政策,引导居民形成健康饮食习惯 媒体宣传: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营养与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健康意识 学校教育: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康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 社区活动:组织社区营养与健康活动,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 现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目 录



引 言

现中 状国





现中 状国





康改 的善
建营
议养



结 论



第一章
添加章节标题
第二章
引言
背景介绍
目的:介绍 中国居民营 养与健康现 状的背景
意义:阐述 研究中国居 民营养与健 康现状的重 要性和意义
健康对营养的需求

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地调查报告

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地调查报告

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地调查报告汇报人:日期:•引言•居民营养状况调查•居民健康状况调查目录•调查结果分析与解读•政策建议与展望01引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营养与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了解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

通过调查了解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背景与目的目的背景调查范围与方法本次调查覆盖了全国多个地区,包括城市和农村,涉及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人群。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方法进行调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同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02居民营养状况调查膳食结构调查显示,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以谷类为主,但存在谷类食物摄入量不足,动物性食物摄入量偏高的问题。

营养摄入调查发现,我国居民平均每日摄入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基本满足人体需求,但存在地域性和人群间的差异。

膳食结构与营养摄入采用膳食调查、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对居民营养素摄入水平进行评估。

评估方法根据评估结果,我国居民在钙、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素的摄入量不足,而脂肪、钠等营养素的摄入量偏高。

评估结果营养素摄入水平评估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在钙、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素的摄入量不足,这可能与饮食习惯、食物来源等因素有关。

营养不足调查发现,我国居民在脂肪、钠等营养素的摄入量偏高,这可能与高热量、高盐饮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有关。

同时,过量摄入脂肪和钠也可能增加慢性病的发生风险。

营养过剩营养不足与过剩问题分析03居民健康状况调查统计居民中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比例。

慢性疾病种类患病年龄段地域差异分析不同年龄段居民的慢性疾病患病情况,了解疾病在各个年龄段的分布特点。

比较不同地区居民的慢性疾病患病率,了解地域因素对疾病分布的影响。

030201慢性疾病患病情况统计采用专业的心理健康测评工具,对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

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

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第一部分背景一、调查目的与意义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

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

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

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

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

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本次调查设计科学,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不仅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避免了调查内容和指标的重复,并为深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调查

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调查

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调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状况已成为人们的焦点。

最近,我们对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改善建议。

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调查显示,虽然总体营养素摄入量基本达标,但是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指标的摄入量却存在问题。

据数据显示,超过60%的成年人和30%的儿童超重或肥胖,而膳食纤维、蛋白质等营养素的摄入量则明显不足。

中国居民营养状况不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饮食习惯不健康,如偏爱高糖、高脂食物,吃得太细,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等。

其次,生活方式不健康,如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等。

最后,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如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等。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以下改善建议:1、改变饮食结构。

增加膳食纤维、蛋白质等营养素的摄入,适量减少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素的摄入。

同时,鼓励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2、增加运动。

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

同时,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3、改善环境。

积极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提高水质和空气质量,为居民提供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

总之,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调查表明,改善居民营养状况不仅是必要的,更是迫切的。

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和增加运动等措施,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相信未来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一定会得到显著改善。

一、引言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和慢性病趋势是社会各界广泛的问题。

为了解中国居民的营养与慢性病状况,中国卫生部门每年都会发布一份《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本报告将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中国居民的健康状况。

二、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居民的整体营养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然而,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问题仍然存在。

报告显示,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比例逐年上升,特别是在城市地区,这一现象更为明显。

此外,钙、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的情况也普遍存在。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引言:营养与健康是人类社会始终关注的重要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居民的营养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进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已成为中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挑战之一。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以及慢性病的发病状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改善建议。

一、中国居民的营养现状:1. 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饮食结构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行,中国居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传统的中国饮食特点逐渐被西式快餐和高糖高脂食品所取代,蔬菜、谷物摄入不足成为普遍问题。

2. 营养失衡:近年来,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由传统的低脂低糖饮食向高脂高糖食品倾斜,导致营养失衡问题突出。

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蛋白质和脂肪摄入过多,使得浩繁人面临超重和肥胖的健康风险。

3. 膳食结构差异:不同地区和人群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膳食结构差异。

城市居民更倾向于高能量、高脂肪和高蛋白的饮食,而农村居民则更加倚重传统的谷物和蔬菜饮食。

二、慢性病的发病状况:1. 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是中国居民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

高盐饮食、高脂饮食和缺乏运动是高血压日益普遍的原因。

2. 糖尿病:糖尿病在中国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

经济快速进步导致生活方式改变以及不健康膳食结构,过度摄入高糖和高脂食物成为糖尿病患病的风险因素。

3. 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由于高能量的饮食和缺乏运动,中国居民的肥胖问题日益严峻。

肥胖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重要诱因。

4. 肝脏疾病:中国居民的肝脏疾病也逐渐增多,其中包括脂肪肝、肝炎和肝癌等。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过度饮酒和烟草,以及乙肝病毒感染是肝脏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三、预防与改善建议:1. 教育与宣扬:通过提供营养教育和相关宣扬,增加居民对于健康膳食的熟识,增强对于慢性病危害的熟识。

2. 改进饮食结构:鼓舞人们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膳食纤维,缩减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居民营养现状
张明威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20121871)
【摘要】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和追求健康,但目前国民的营养健康现状越来越表现出我国居民健康知识的匮乏和健康观念的落后。

“吃什么健康,怎么吃健康”已经不是哪一个家庭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了国民营养健康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有创造性的建议。

【关键词】营养;健康现状;营养教育;对策
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同时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度的双重挑战。

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一)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

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

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克和69克上升到248克和126克。

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61%。

(详见表1,2)。

(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

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到3309克,低出生体重率为3.6%,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3.3厘米。

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4.9厘米,女性平均低4.2厘米。

(三)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

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4.3%,比1992年下降55%,其中城市下降74%,农村下降51%;儿童低体重率为7.8%,比1992年下降57%,其中城市下降70%,农村下降53%。

(四)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

城市男性由1992年的13.4%下降到10.6%;城市女性由23.3%下降到17.0%;农村男性由15.4%下降至12.9%;农村女性由20.8%下降至18.8%。

二、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一)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

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

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

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

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

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17.3%和9.3%,贫困农村分别高达29.3%和14.4%。

生长迟缓率以1岁组最高,农村平均为20.9%,贫困农村则高达34.6%,说明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

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

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11.2%;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5.1%,其中城市为29.0%,农村为49.6%。

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

(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
1、高血压患病率有较大幅度升高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

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

农村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

大城市、中小城市、一至四类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20.4%、18.8%、21.0%、19.0%、
20.2%和12.6%。

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与1991年的26.6%、12.2%和2.9%相比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差水平。

2、糖尿病患病增加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空腹血糖受损率为1.9%。

估计全国糖尿病现患病人数2 000多万,另有近2 000万人空腹血糖受损。

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一类农村明显高于四类农村。

与1996年糖尿病抽样调查资料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中小城市由3.4%上升到3.9%。

3、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0亿和6 000多万。

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肥胖率已达8.1%,应引起高度重视。

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4、血脂异常值得关注
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1.6亿。

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现患率分别为:高胆固醇血症2.9%,高甘油三酯血症11.9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7.4%。

另有3.9%的人血胆固醇边缘升高。

值得注意的是,血脂异常患病率中、老年人相近,城乡差别不大。

5、膳食营养和体力活动与相关慢性病关系密切
膳食高能量、高脂肪和少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饮酒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危险密切相关。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脂肪摄入最多体力活动最少的人,患上述各种慢性病的机会最多.
第三部分拟采取的措施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从国情出发,从急需入手,以不失时机和分类指导为原则,将从政策支持、市场指导和群众教育三方面加强居民营养改善和慢性病预防工作:第一,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尽快制定相关法规,将国民营养与健康改善工作纳入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第二,加强对农业、食品加工、销售流通等领域的科学指导,发挥其在改善营养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的重要作用;第三,加强公众教育,倡导平衡膳食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为充分利用本次调查信息,将组织有关部委和机构完成中国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白皮书、论文集和系列科普丛书,并尽快向社会公开调查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

营养教育作为一种大众营养改善与促进手段,是指导人们科学合理地选择平衡膳食及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营养教育在提高人们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变对营养的态度及其膳食行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公众对于食物与营养知识的认知,需要进行正确引导宣传和教育目前,我国的营养知识普及在某种程度上还有一定差距[5],急需加强对居民食物与营养的指导工作,促进居民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寻求高效可行的食物与营养宣传教育模式是推动公众营养改善工作的关键环节根据居民饮食状况营养与食品卫生知识饮食与疾病知识以及居民食物与营养知识的来源与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食物与营养宣传教育模式,对于有效提高居民身体素质,提高食物与营养宣传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国家食物与营养宣传教育水平直接与人群获得合理的膳食相关,并影响着人群健康状况的改善和提高在社区开展营养教育,提供人们膳食行为改变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社会服务,教育人们树立食品与营养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膳食行为与生活方式,使人们在面临营养与食品卫生方面的健康问题时,有能力作出有益于健康的抉择,以达到指导人们通过饮食的调节来预防疾病控制疾病和治疗疾病。

综上所述,我国居民对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并不乐观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为了防止因营养知识缺乏引起的慢性病所带来的危害进一步加重,我们应该积极探讨提高人群营养知识的新方法,使各类人群都能够快速有效地掌握营养知识,提高健康水平。

1.姚培琳.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现状之思[J].新农村(黑龙江).2010(4)
2.刘爱琳.我国成年居民闲暇静态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营养学报.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