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文言文自我检测5

合集下载

课本文言文自我检测5

课本文言文自我检测5
重为乡党所笑()

通邑大都()
通古今之变()
通其狂惑()
4.词类活用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2)倡优畜之()
(3)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4)太上不辱先()
(5)韩非囚秦()
三、文言句式
1.句式
(1)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2)李斯,相也
(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4)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7)何至白沉溺缧绁之辱哉
古义:
今义:陷入不良的境地,不能自拔
(8)恨私心有所不尽
古:今:为自己打算的念头
(9)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义:今义:表程度,很、十分
(10)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古义:今义:与“书面语”相对
3.一词多义

卒就死耳()
草创未就()

而用流俗人之言()
用之所趋异也()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6)臣之进退()
(7)举臣秀才()
(8)察臣孝廉()
(9)猥以微贱()
(10)沐浴清化()
(11)凡在故老()
(12)少多疾病()
(1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4.一词多义

犹蒙矜育()
小矜名节()

夙遭闵凶()
悯臣孤弱()
(3)薄
门衰祚薄()
日薄西山()
三、文言句式
1.句式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内外多置小门()

以当南日()
他日汝当用之()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类活用
(1)前辟四窗()
(2)东犬西吠()
(3)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自我评价文言文

自我评价文言文

自我介绍分为好几种:工作上、学习上、平常朋友相互介绍、社会上。

1、吾姓祁,名晓翔,字凌霄,号逸仙居士。

年十六有余,嗜文,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

吾自幼喜文,熟读四书五经,儒家经典,挥笔泼墨,畅叙幽情,乐于文笔之间。

虽无仲尼墨翟之贤,无管仲伯夷之能,无王勃曹植之才,然吾有坚毅之心,青云之志,醇厚之情,亦有敢于创新之意识,吾信终可成鸿儒之才也。

时为七月,序属盛夏。

吾初来咋到,见四面八方之学子,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高中之时乃多事之秋也,吾等须戮力同心,为高考而备也。

众人皆怀经世之才,须出于口而躬于行,改吾班今日涣散之形,树明朝严明之风,浓厚之学术,出己之力,献己之才,共建团结好学之班,立于不败之林,岂不乐哉?嗟乎!吾感天地之广大,岁月之蹉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穷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物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人生之事变幻无穷,如缥缈之烟波,时有时无,若隐若现。

参天地兮,得生命之规律,万事皆顺自然之理,应天地之道。

望诸君亦能得己之道,顺之以理,乐福天命复奚疑?时值八月作文记之。

2、老师垂鉴,今余以拙略数言自我介绍,望师听闻!今吾之论以二分之,首者谈吾之家乡,次者言吾之自身!通海,吾之家乡也!其名何意?吾乡原汪洋,汉有神僧畔湖自西方来,持杖泄海,水通地现,自此得名。

通海之地,文化昌达,郡建于汉,繁盛于唐,大理段氏,兴业于此。

大元帝国,重军驻扎,明清二朝,商繁文昌。

自古至今,吾乡通海,人杰地灵,物华天宝。

余之不才,欲以拙诗一首描弟子家乡风物:沟檐瓦壑见沧桑,古城长湖相辉映。

尼琅圣境天巧作,匾山联海话春秋。

孔庙双座证文昌,妙善洞经传法音。

家乡美食不虚传,传闻天下皆愿食。

言归正传,再言吾身。

余生于戊辰年,年方二十。

自幼学书习文,期有朝一日可桂宫折冠,雁塔题名。

故勤学十二余载。

然天意弄人,高考失利,只落得一身苦楚无处泄!惨兮!悲兮!再观万国形势,经济惨淡,万象衰凋,思吾之前途,更觉渺茫!然吾谨记古圣云,视此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初中语文文言文之文人相轻自我检测及译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之文人相轻自我检测及译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之文人相轻自我检测及译文初中语文文言文之文人相轻自我检测及译文文人相轻长兴臧寿恭眉卿、乌程严可均铁桥两先生者,同籍湖州①,同时号通经②博学,顾极不相能③。

杨太守岘(xiàn),臧先生高席④弟子,亦尝从严先生游。

一日,太守自长兴归,舟泊城外,邻舟有命酒独酌者,视之严也。

诘何自,以实对,诧曰:是邨夫子,堪若师乎?他日,太守叩臧先生:严某如何人?曰:粗能讽《三字经》。

《三字经》者,学童初入塾试讽者也。

文人相轻,不意经生亦然。

(选自清.陈康琪《郎潜纪闻二笔》)[解释]①湖州:古地名,在今浙江境内。

②通经:精通儒家经典。

③能:友善。

④高席:犹高材。

[文言知识]说游。

游指游泳,古今相同。

游原写作遊,与行走有关。

上文从严先生游中的游,指交往。

游子指离家远行的人;游学指去远方求学;游宦指在外地做官。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号②弟子③诧④叩⑤讽⑥试2.翻译:①是邨夫子,堪若师乎?②不意经生亦然【参考译文】46.文人相轻长兴人臧寿恭眉卿、乌程人严可均铁桥(眉卿、铁桥应该是他们的号或者字之类的)两人,籍贯都是湖州,两人都自称精通儒学经典、很有学问,但对对方都很不友善。

太守杨岘,是臧先生的高徒,也曾跟从严先生游学。

有一次,太守从长兴回来,他的船停靠在城外,旁边的.船上有个人拿着酒独自品尝,仔细一看,是严先生。

(太守)问他从哪里来,(严先生)把实话告诉他,(太守听后)诧异地说:这个村里的人,难道都是老师吗?以后有一天,太守叩问臧先生严先生这个人怎么样啊臧先生回答:粗略懂点《三字经》吧《三字经》者,学童初入塾试讽者也。

文人相轻,《三字经》,童子刚入私塾考试时要解释翻译的,文人们(常用它)彼此轻视,想不到很有学识的博士也这样。

【参考答案】46.文人相轻1.①号称②学生③惊讶④问⑤背诵⑥尝试2.①这是个村夫子,怎能做你的老师?②想不到读儒家经典著作的人也是这样。

今天有关初中语文文言文之文人相轻自我检测(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自检题检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自检题检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自检题检测试题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课外文言文阅读元方卖宅陆少保①,字元方,曾于东都②。

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③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日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④辞不买。

子侄以为言,元方日:“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①陆少保:即陆元方。

少保,官职名。

②东都:指洛阳③直:同“值”。

④遽:急忙,立即。

(1)下列各组句子中,横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曾于东都卖一小宅/于我如浮云B.是欺之也/实事求是C.不尔/尊君在不D.买者闻之/下车引之(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日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3)对于文中的陆元方,有人说他傻,有人赞他好。

请你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三十而立魏博节度使①韩简,性粗质,每对文士,不晓其说,心常耻之,乃召一士人讲《论语》。

至《为政篇》。

明日喜谓同官曰:“近方知古人禀质瘦弱,年至三十,方能行立。

”(注释)①魏博节度使:魏博镇藩镇地方长官。

(1)解释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不晓其说________②方知________(2)看到“古人禀质瘦弱,年至三十,方能行立”,令人忍俊不禁。

这句话有什么可笑之处?(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避免产生韩简式的笑话?3.课内文言文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②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③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3)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诫,又作“戒”,劝解、劝勉之意。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自检题检测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自检题检测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自检题检测试卷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诫子书诸葛亮夫君于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③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④年与时驰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意思:________(3)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志”与“学”的关系。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列子》)(乙)沈屯子多忧沈屯子入市,听唱书,至杨文广①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

友拽之归,其日夜忧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自此悒悒②成疾。

家人因劝出游,以纾其意。

忽见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

”归忧益重。

夫世之多忧者类此也。

(选自《贤奕编》,有删减)(注释)①杨文广:北宋名将。

②悒悒yì:闷闷不乐。

(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词。

①若屈伸呼吸________ ②舍然大喜________③兴叹不已________ ④归忧益重________(2)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自检题学能测试试题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自检题学能测试试题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自检题学能测试试题2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寓言四则》)疑人窃履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

适使①其仆市②履于肆③,仆私其直④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

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遂与之绝。

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⑤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⑥以疑子吾之罪也。

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注】①使:命令,派。

②市:买。

③肆:店铺。

④直:同“值”,价值。

⑤踵:到,走到。

⑥缪:同“谬”,错误,荒谬。

(1)选出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适使其仆市履于肆适:恰逢B.他日,友人来过过:拜访C.逾年而事暴暴:暴露D.而悔谢曰谢:感谢(2)用“/”给画线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②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4)《穿井得一人》《疑人窃履》,可以给读者哪些启示?请写出相同点及不同点。

2.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自检题学能测试1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自检题学能测试1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自检题学能测试1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元方时年七岁________②尊君在不________③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下列对文意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C.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陈太丘和友人之间的活动。

D.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2.课外文言文愚人食盐昔有愚人,适①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②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选自《百喻经》)(注释)①适:到……去。

②缘:因为。

③味败:味觉败坏。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主人既闻/有闻而传之者B.缘有盐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遂自念曰/遂成枯落D.愚人食盐不已/骨已尽矣(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3)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自检题检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自检题检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自检题检测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二)昆仑之丘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有神——人面虎身,有①文有尾,皆白——处之。

其下有弱水之洲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

有人戴胜②,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此山万物尽有。

(节选自《山海经•大荒西经》)【注释】①有:词缀,无实际意义。

②胜: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流沙之滨 ________ ②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________③投物辄然 ________ ④此山万物尽有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句子: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

(3)《山海经》中的“西王母”被认为是神话人物“王母娘娘”的源头,但与后世文章中的形象截然不同。

请据选文概括其形象。

2.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文)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选自《狼三则》其三)(注释)①行室:临时搭盖的住所。

(1)(甲)(乙)两文都选自__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人名)所著的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自检题学能测试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自检题学能测试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自检题学能测试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

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惇言。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1)甲文选自蒲松龄的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字,志异是__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缀行甚远________②方欲行________③就枕将寐________④伪睡以俟________(3)下列选项中断句不正确的项是()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C.目似/瞑,意暇/甚D.屠/暴起,以刀/劈狼首(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②狼子野心,信不诬哉!(5)“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请写出一个与此句意思相似的成语。

(6)阅读【甲】、【乙】两文你体会到狼的本性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7)阅读【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闵子骞兄弟两人,母卒,其父更娶,复生二子。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自检题学能测试试卷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自检题学能测试试卷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自检题学能测试试卷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止有剩骨止:________②而两狼之并驱如驱:________③一狼洞其中洞:________④屠自后断其股股: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言语中画线的句子。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理解填空。

①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通过屠户“(遇狼)——________——(御狼)——________”来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②文中表明作者看法的句子是“________”。

2.课外阅读橘树陕西刘公,为兴化令①,有道士来献盆树,视之,则小橘,细才如指,弗受。

刘有幼女,时六七岁,适值初度。

道士云:此不足供大人清玩,聊祝女公子福寿耳。

乃受之。

女一见,不胜爱悦,置诸闺房,朝夕护之惟恐伤。

刘任满,橘盈把矣,是年初结实。

简装将行,以橘重赘,谋弃之。

女抱树娇啼。

家人绐②之曰:暂去且将复来女信之涕始止。

又恐为大力者负之而去,立视家人移栽墀③下,乃行。

女归,受庄氏聘。

庄丙戌登进士,为兴化令,夫人大喜。

窃意十余年,橘不复存;及至。

则橘已十围,实累累以千计。

问之故役,皆云:刘公去后,橘甚茂而不实,此其初结也。

更奇之。

庄任三年,繁实不懈;第四年,憔悴无少华。

夫人曰:君任此不久矣。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达标自检题检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达标自检题检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达标自检题检测试卷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诫子书________②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③险躁则不能冶性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明志”的前提。

B.全文的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文章以骈句为主,句式对称,整齐和谐,富有韵律美。

D.文章只概括了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2.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②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③遂成枯落________④以负陛下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及卒,如其所言。

(4)甲文中有“非淡泊无以明志”一句,请从乙文中找出表明诸葛亮“淡泊”的相关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文言文阅读自测题

文言文阅读自测题

文言文阅读自测题㈡命题人:梦在他乡课时两课时年级__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㈠一.阅读文言文,完成11—14题,【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

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

④嵌:张开。

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设置州郡。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9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__________ ②日光下彻.____________③斗折.蛇行.__________④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⑤南.流数十步__________ ⑥不可名.状____________⑦寂寥.无人__________⑧凄.神寒.骨_________ ___________⑨悄怆..幽邃.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0分)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古文翻译自测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古文翻译自测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古文翻译自测练习题及参考答案说明:说明:学习古代汉语各种知识的目的是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而古文翻译是全面考察阅读古文能力的最好方式。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讲授的理论知识较多,由于期末是开卷考试,所考内容多数在教材中,因此难度不是很大,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考试中必须增加古文翻译比重——古文翻译光靠翻教材是做部出来的。

要做好古文翻译,必须要加强练习。

为了给翻译提供练习的题目和检测的依据,这里列了一部分古代汉语语言特点比较突出的古文选段,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有选择地做一做,不仅可以检测自己阅读古文的能力,而且对及时发现在翻译古文方面的问题,从而引起注意。

翻译古文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是注意掌握翻译的方法,这就是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首先要一字一句地对译,然后在调整句式,在不太通顺的地方增补词语。

这样可以避免漏译,而漏译是以往翻译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例如:原文:夏,郑杀申侯以说于齐,且用陈辕涛涂之谮也。

译文:夏天,郑国杀死申侯来讨好齐国,同时(也是)因为陈国辕涛涂的诬陷。

原文:初,申侯,申出也,有宠于楚文王。

译文:起初,申侯是申氏所生,在楚文王(那里)得到宠信。

又受到楚文王的宠信。

原文:文王将死,与之璧,使行,译文:文王将要死的时候,给申侯玉璧,让(他)离开(楚国),原文:曰:“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译文:说:“只有我了解你,你垄断财物而不(知道)满足,原文:予取予求,译文:(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要,原文:不女疵瑕也。

后之人将求多于女,译文:(我)不(把它当作)你的毛病。

继位的人将(向你)索取大量的(财物),原文:女必不免。

我死,女必速行。

译文:你一定不能免(于罪)。

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迅速离开楚国。

原文: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

”既葬,译文:不要到小国去,(小过)将不会容纳你的。

已经安葬(了文王),原文:出奔郑,又有宠于厉公。

译文:出逃到郑国,又在厉公(那里)得到宠信。

原文:子文子闻其死也,曰:“古人有言曰:译文:子文子听到申侯死的消息,说:“古人有(这样的)话说:原文:…知臣莫若君。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自我检测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自我检测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自我检测《童趣》1、《童趣》节选自《》,作者是清代文学家。

2、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1)项为之强___________ (2)果如鹤唳云端___________(3)捉虾蟆,鞭数十_________ (4)盖一癞虾蟆3、选出对加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A、细察其纹理(细小)B果如鹤唳云端(果真)C、方出神(正)D、徐喷以烟(慢慢地)4、下列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必细察其纹理必先苦其心志B.以虫蚁为兽扶苏以数谏故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D.驱之别院盖追先帝之殊遇5、用讲述大意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A.神游其中,怡然自得B.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6、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蹲其身,使与台齐(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3)见藐小之物必细查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7、能体现本文主旨的词语是()A.明察秋毫B.物外之趣C.怡然称快8、本文记述了几件什么趣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9、本文第③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像,第④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仔细观察。

请从这两段中各找一个相关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丰富想像:仔细观察:10、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这对你有什么启示?《论语》十则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吾日三省吾身()二、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人不知而不愠()思而不学则殆()不亦说乎 ( ) 学而不思则罔 ( )士不可以不弘毅 ( ) 是知也()诲女知之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三、下列句子中的“而”:①表顺接关系的有________,②表转折关系的有________,③表并列关系的有________。

A.学而时习之 B.人不知而不愠C.温故而知新 D. 任重而道远E.学而不思则罔 F.择其善者而从之四、填空。

课本文言文自我检测3

课本文言文自我检测3

课本文言文自我检测3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肇锡余以嘉名()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敛赀财以送其行()亦曷故哉()共其乏困()夫晋,何厌之有()秦伯说,与郑人盟()失其所与,不知()可予不()拜送书于庭()召有司案图()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设九宾于廷()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请奏盆缻秦王()距关,毋内诸侯()要项伯()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因击沛公于坐()秋豪不敢有所近()泾流之大()其不仁兹甚()2、一词多义(例)间:得间奔真州()出没于长淮间()间以诗记所遭()间至赵矣()度:予自度不得脱()付之度外()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徒: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拜:拜为上卿()拜送书于庭()见:徒见欺()于是王召见()我见相如()不见水端()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计:计未定()窃计欲亡走燕()臣从其计()廉颇蔺相如计曰()故: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故遣将守关者()君安与项伯有故()如:不如因善遇之()沛公起如厕()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杀人如不能举()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哙拜谢,起,立而饮之()乃令张良留谢()若:望洋向若而叹()以为莫己若者()幸:而君幸于赵王()则幸得脱矣()大王亦幸赦臣()不幸短命死矣()始皇帝幸梁山宫()负:宁许以负秦曲()负其强()决负约不偿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肉袒负荆()引: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车避匿()秦军引而去()引酒且饮()所以:而法其所以为法()此其所以败也()以: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于是乘其厉声以呵()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亦以明死生之大()以其无礼于晋()敢以烦执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越国以鄙远()焉用亡郑以陪邻()具告以事()请以剑舞()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未有以应()而: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则噪而相逐()而仆之()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今急而求子()夜缒而出()朝济而夕设版焉()劳苦而功高如此()项王按剑而跽()拔剑切而啗之()焉:激于义而死焉()去今之墓而葬焉()吴之民方痛心焉()子亦有不利焉()焉用亡郑以陪邻()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朝济而夕设版焉()之: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佯狂不知所之者()人皆得以隶使之()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是寡人之过也()何厌之有()因人之力而敝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将焉取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野语有之曰()我之谓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其:以旌其所为()敛赀财以送其行()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发其志士之悲哉()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以其无礼于晋()君知其难也()又欲肆其西封()失其所与()吾其还也()且: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于:激于义而死焉()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不能容于远近()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贪于财货()长于臣()得复见将军于此()为:以旌其所为()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无亏为之大道哉()为天下笑()相如为上大夫()赵王窃闻秦王善为奏者()为一击()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军中无以为乐()窃为大王不取也()为之奈何()何辞为()因:不如因善遇之()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古今异义(例)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吴之民方痛心焉(古:;今:极端伤心)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今:程度副词,十分,极)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今: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今:尊称别人的妻子)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今: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今:表示时间,从前,过去)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今:限制)不如因而厚遇之(古:;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今:向前行动或发展)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今:表示政见的公告)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今:……的原因;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员)传以示美人左右(古:;今:美貌女子)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今:上级给下级的指令)沛公居山东时(古:;今: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古:;今: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今:副词,很、非常)百川灌河(古:;今:泛指河流)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古:;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我国一部分海域)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古:;今:东边)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脸;今:表示后一段紧接着前一段;面貌)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4、词类活用(例)予分当引决()草行露宿()道海安、如皋()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去今之墓而葬焉()缇骑按剑而前()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不能容于远近()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晋军函陵()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越国以鄙远()阙秦以利晋()间至赵矣()卒廷见相如()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怒发上冲冠()臣乃敢上璧()舍相如广为传()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左右欲刃相如()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宁许以负秦曲()归璧于赵()臣请完璧归赵()大王必欲急臣()秦王恐其破璧()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毕礼而归之()且庸人尚羞之()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吾得兄事之()常以身翼蔽沛公()沛公军霸上()道芷阳间行()籍吏民()范增数目项王()素善留侯张良()此其志不在小()沛公今事有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拔剑撞而破之()秋水时至()顺流而东行()东面而视,不见水端()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众闻则非之()以亏人自利也()从而誉之()5、文言句式(例)1)句式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是寡人之过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达标自检题学能测试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达标自检题学能测试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达标自检题学能测试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②门者,皆俊才清称③及中表④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⑤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

是仆与君亦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wěi)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⑥,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⑦。

(选自《世说新语》)【注】①孔文举:孔融。

②诣:前往,到。

③清称:有清高的名称。

④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

⑤仆:自谦。

⑥了了:聪明,有智慧。

⑦踧踖(cù jí):局促不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乃通________②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________(2)请用三条“/”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3)孔融采用什么方式来辩驳陈韪的?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

及事讫③,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伋谓别驾从事④,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仅传》)(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本文言文自我检测5陈情表一虚词1.以(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3)臣具以表闻( )(4)谨拜表以闻( )(5)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2.于(1)急于星火( )(2)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 3.之(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2)臣之进退( )二实词1.通假字(1)夙遭闵凶( )(2)零丁孤苦( )(3)常在床蓐( )(4)四十有四( )(5)五尺之僮( )2.古今异义(1)九岁不行古:( ) 今:不可以或能力不够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古:( )今: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古:( )今: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4)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古:( ) 今:(机构等)正式建立(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 ) 今: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 ) 今:身心劳苦(7)臣欲奉诏奔驰古:( ) 今:很快地跑(8)拜臣郎中古:( ) 今:中医医生3.词类活用(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臣具以表闻( )(3)且臣少仕伪朝( )(4)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5)夙遭闵凶( )(6)臣之进退( )(7)举臣秀才( )(8)察臣孝廉( )(9)猥以微贱( )(10)沐浴清化( )(11)凡在故老( )(12)少多疾病( )(1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 4.一词多义矜犹蒙矜育( )小矜名节( )悯夙遭闵凶( )悯臣孤弱( )(3)薄门衰祚薄( )日薄西山( )三、文言句式1.句式(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2)今臣亡国贱俘(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2.句式(1)急于星火(2)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3.句式而刘夙婴疾病项脊轩志一虚词1.以(1)娘以指叩门扉曰( )(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3)能以足音辨人( )(4)以手阉门( )2.而(1)而庭阶寂寂(连词,表 )(2)墙往往而是(连词,表 )(3)客逾庖而宴(连词,表 )(4)而母立于兹(代词, )(5)呱呱而泣(连词,表 ) 3.之(1)顷之,持一象笏至(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3)他日汝当用之( )(4)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二、实词1.通假字某所,而母立于兹( )2. 古今异义(1)人至不去古:( ) 今义:前往(2)吾妻来归古:( )今义:返回、还给(3)墙往往而是古:( ) 今义:常常(4)比去,以手阉门古:( ) 今义:较量、紧靠3.一词多义得得不能得日( )得不焚( )日日过午已昏( )大母过余曰( )人往,从轩前过( )归吾妻来归( )吾妻归宁( )书借书满架( )或凭几学书( )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从余问古事( )自余自束发( )自语曰( )置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内外多置小门( )当以当南日( )他日汝当用之( )4.词类活用(1)前辟四窗( )(2)东犬西吠( )(3)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4)垣墙周庭( )(5)明月半墙( )(6)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7)垣墙周庭( )(8)亦遂增胜( )(9)时至轩中( )(10)客逾庖而宴( )三、文言句式1.句式(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2.句式(1)(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2)日过午( )已昏(3)使( )不上漏(4)读书( )轩中3.句式(1)家有老妪,尝居于此(2)其制稍异于前4句式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不焚”即不被焚毁)报任安书一、虚词1.以(1)及以至是( )(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4)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 )(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6)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 )2.为(1)为十表,本纪十二( )(2)季布为朱家钳奴( )(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 )(4)然此可为智者道( )(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6)重为乡党所笑( )3.且(1)且勇者不必死节( )(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 )(3)且西伯,伯也( )4于(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2)幽于圜墙之中( )(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5)无益于俗( )5.乃(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2)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3)然后是非乃定( )(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6.然(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2)然此可为智者道( )(3)阙然久不报( )二实词1.通假字(1)及以至是( )(2)其次剔毛发( ) 。

(3)被箠楚受辱(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5)见狱吏则头枪地( )(6)幽于圜墙之中( )(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8)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9)则仆偿前辱之责( )(10)及罪至罔加( )2.古今异义(1)所谓强颜耳古义:今义:勉强装出笑容(2)下流多谤议古义:今义:下游;卑鄙龌龊(3)所自树立使然也古义:今义: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4)念父母,顾妻子古义:今义:配偶(5)意气勤勤恳恳古义:今义:勤劳而踏实6)南面称孤古义:今义:方位名词,与“北面”相对(7)何至白沉溺缧绁之辱哉古义:今义:陷入不良的境地,不能自拔(8)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今:为自己打算的念头(9)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今义:表程度,很、十分(10)仆以口语遭遇此祸古义:今义:与“书面语”相对3.一词多义就卒就死耳( )草创未就( )用而用流俗人之言( )用之所趋异也( )重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重为乡党所笑( )通通邑大都( )通古今之变( )通其狂惑( )4.词类活用(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2)倡优畜之( )(3)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4)太上不辱先( )(5)韩非囚秦( )三、文言句式1.句式(1)素所自树立使然也(2)李斯,相也(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4)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2.句式(1)( )草创未就(2)( )近乎卜祝之间(3)今少卿乃教( )以推贤进士(4)声闻( )邻国(5)韩非囚( )秦4.句式(1)灌夫受辱于居室 (2)无益于俗5.句式(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2)重为乡党所笑(3)韩非囚秦(4)文王拘而演《周易》(5)流俗之所轻也渔父一、虚词1.之(1)渔父见而问之( )(2)安能以身之察察( )(3)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 2.于(1)圣人不凝滞于物( )(2)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3)何故至于斯( )3.而(1)渔父见而问之( )(2)而能与世推移( )(3)渔父莞尔而笑( )二、文言句式1.句式子非三间大夫与( )2.句式(1)行吟( )泽畔(2)( )遂去,不复与( )言3.句式(1)屈原既放(2)是以见放逍遥游一、虚词1,之(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2)其翼若垂天之云( )(3)鹏之徙于南冥也( )(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6)而莫之天阏者( )(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8)之二虫又何知( )(9)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10)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2.而(1)怒而飞(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泱起而飞( )(4)而控于地而已矣( )(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6)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8)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 3.则(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时则不至( )(3)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然(1)奚以知其然也( )(2)虽然,犹有未树也( )(3)未数数然也( )5.以(1)以五百岁为春( )(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奚以知其然也( )6.且(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彼且恶乎待哉( )(3)且适南冥也( )7.于(1)彼其于世(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3)彼其于世( )8.其(1)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其名为鹏( )(3)其负大舟也无力( )二、实词1.通假字(1)北冥有鱼( )(2)小知不及大知( )(3)此小大之辩也( )(4)而徵一国( )(5)旬有五日而后反( )(6)御六气之辩( )2.古今异义(1)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 )今义:转折连词,用于上一个分句(2)众人匹之古义:( )今义:多数人,大家(3)腹犹果然古义:(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4)之二虫又何知古义:( )今义:虫子(5)穷发之北古义:( )今义:头发3一词多义辩此小大之辩也( )而御六气之不辩( )知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 )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圣人无名( )息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4.词类活用(1)彼于致福者( )(2)而后乃今将图南(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4)德合一君( )(5)而徵一国者( )三、文言句式1.句式:(1)此小大之辩也(2)《齐谐》者,志怪者也(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2.句式:(1)翱翔蓬蒿之间(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3)众人匹之(4)众人匹之,不亦悲乎3.句式:(1)而莫之夭阏者(2)彼且奚适也(3)奚以知其然也4. 句式:(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2)翱翔蓬蒿之间兰亭集序一、虚词1.为(1)引以为流觞曲水( )(2)已为陈迹( )2.于(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当其欣于所遇( )(3)暂得于己( )(4)终期于尽( )3.以(1)引以为流觞曲水( )(2)亦足以畅叙幽情( )(3)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4.之(1)暮春之初( )(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4)夫人之相与( )(5)不知老之将至( )(6)及其所之既倦( )(7)感慨系之矣( )(8)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9)仰观宇宙之大( ) 5.所(1)或因寄所托( )(2)当其欣于所遇( )(3)及其所之既倦( )二、实词1.通假字(1)悟言一室之内( )(2)趣舍万殊( )2一词多义修修楔事也( )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 )一其致一也( )悟言一室之内(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4.词类活用(1)群贤毕至( )(2)不知老之将至( )(3)所以游目骋怀( )(4)所以兴怀(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6)齐彭殇为妄作( )(7)况修短随化( )(8)死生亦大矣( )三文言句式1.句式(1)死生亦大矣(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3)齐彭殇为妄作2.句式(1)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2)列坐(于)其次(3)悟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 3.句式(1)仰观宇宙之大(2)俯察品类之盛4.句式(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不能喻之于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