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科利华分校课题组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根据《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指南》的有关精神,我们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确定为我校的“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核心课题。
选择这一课题,基于以下几点认识:1、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网络环境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第二,信息技术为教师的备课和上课带来了更加实用的辅助;第三,信息技术使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信息化普及的今天,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本立意的教学目标,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
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这次课改关系到亿万学生的成长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教师来说,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广大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取决于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如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这是摆在我校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
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应用的情况和效果却参差不齐:有些教师使用比较恰当,信息技术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不少教师程度不等地被信息技术所左右,信息技术在他们的教学过程中变成了“高科技污染”。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创新思维、信息处理能力等等。
高中物理课程以其丰富的实际应用和抽象的理论知识,为学生提供了适宜培养这些能力的平台。
而信息技术的出现,为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提供了更好的工具和手段。
因此,对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进行整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高中物理课程的实效性和创新性,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本次研究旨在探索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以提高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目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了解信息技术如何应用于高中物理课程,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2.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分析信息技术整合高中物理课程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以及对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
3.通过对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实践的案例分析,评估利用信息技术整合高中物理课程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以及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课堂观察等多种研究方法,搜集、整理和分析实践案例和数据,探索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的整合,探讨其对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的作用。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期望得出以下结论:1.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对高中物理教学效果、学生学习习惯和态度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的作用。
2.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学校学科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研究的成果可为高中物理教学改进和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提供参考和借鉴,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是一项探索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的研究。
这项研究的背景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优化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主题。
此外,新课程改革也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因此,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本研究将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的方法和规律,以优化课堂教学为目标。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问题、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的方法和策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案例等。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
三.预期研究成果及意义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总结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的规律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新课改做出贡献。
同时,本研究也将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在我校的实践中,本研究也将作为“数学校园”建设的重要抓手,为我校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本研究旨在解决当前信息技术领域中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以优化课堂结构,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有效整合不仅仅是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的演示工具,而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构成一个整体的活动或过程。
本研究旨在通过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校向品牌化学校发展。
根据大量的文献资料,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教学应用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了很好的研究和探索,并具有较为成熟的实证和实践。
“信息技术与艺术课程有效整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艺术课程有效整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问题(一)研究背景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我们的任务是建设面向21世纪的教育.信息技术对未来教育的影响不可估量,是今后几年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并已正式列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目标。
陈至立前部长提出:推广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制高点”.对此,我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已取得一致认识,我们将继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为培养新世纪的人才做出贡献。
在今天,以数字化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教育产生重要的作用。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的发展。
”作为一种基本的教育策略,确立了信息技术对于学习方式更新、转换,乃至整个教育的创新、发展的基础地位和战略意义。
因此,新型艺术学习方式的生成、发展,也必将在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中求取契合于自己的那份可能。
我们认为,就目前形势看,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教育应用,已经为新型艺术学习方式的生成展开,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开出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与建构可能。
(二)研究理论美国AECT(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为教育技术确立的新定义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它带给教育的不仅是教学手段方法的变革,而是包括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传统的授受式美术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日益突现出来,现代教育技术确实给美术欣赏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种融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信息于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有许多教学重点、难点迎刃而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其中,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信息技术的融入,以其优越的传播和传递方式,使得教育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和普惠。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而信息技术的融入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吸收和掌握知识的兴趣和效果,同时也可以方便教师进行教学和管理。
因此,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问题和目的本次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旨在探讨信息技术如何对课堂教学的吸收和掌握知识的兴趣和效果进行影响。
因此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了解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现状和优劣势;2、通过开展实验,探究在当前教学环境下,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3、总结研究结果,为今后开展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实验方法,将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两组学生接受相同的教学内容和考试,比较两组学生学习成绩和兴趣差异。
四、预期结果和意义通过开展本实验,在验证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面,我们预期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2、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效果;3、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管理能力;通过实证研究,可以有效的推动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普及,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信息技术课题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课题开题报告信息技术课题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教育、医疗、金融等。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信息技术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现状,以及它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现状,分析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和应用。
三、研究内容1.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1.1 人工智能的应用人工智能是信息技术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它在各个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我们将研究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分析其在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探讨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2 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应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是当前信息技术领域的两大热门技术。
我们将研究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展趋势,探讨其在企业管理、数据分析等领域的应用,并分析其对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影响。
1.3 物联网的应用物联网是连接物体与互联网的技术,它将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
我们将研究物联网的发展趋势,探讨其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并分析其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影响。
2. 信息技术对个人的影响2.1 信息技术对就业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就业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将研究信息技术对不同行业就业形势的影响,分析其对人才需求和职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职业规划建议。
2.2 信息技术对个人隐私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个人隐私带来了新的风险。
我们将研究信息技术对个人隐私的影响,分析其对个人权益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隐私保护措施。
3. 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3.1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我们将研究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分析其对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改革建议。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及实践的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及实践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目的:
高中数学课程具有抽象性强、理论性强等特点,学生更容易产生枯
燥乏味、难以掌握、难以应用等问题。
而信息技术具有生动形象、互动
性强、丰富多彩的特点,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究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
课程有机整合的教学模式及效果。
二、研究内容:
1.整合思路探究:研究面向高中数学课程的信息技术整合模式,探
讨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2.实践研究:选取数学教学常见难点及重点,设计信息技术融入的
数学教学方案,并进行实践应用。
3.效果评价分析:根据实践教学的效果评价,对整合教学模式及措
施进行评价分析,提出优化建议,不断完善教学模式。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对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
研究进行梳理归纳。
2.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调查学生及教师对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
学的认知程度及其对学习效果的评价。
3.实验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对比同内容教学,对比效果评价,验
证其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四、预期研究成果及意义:
1.得出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有机整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教育软件、互动课堂等方式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通过实践应用,探究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达到了教育目的。
3.为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题报告完整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题报告完整版开题报告书课题审批号: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题主持人:XXX所在单位:XXX填报日期:2017年12月XXX教研室制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题报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我校《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题是经XXX批准的省级一般课题。
经过有关领导专家的悉心指导和课题组的精心筹备,今天正式开题。
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向大家汇报本课题的实施方案。
一、选题背景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界。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政府都在采取有效措施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在这一发展态势下,世界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强本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并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
为此,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宜昌市西陵区在2016年教育工作专题调研会上,专门提出智慧教育(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为我区教育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作之一。
不仅如此,早在2015年,XXX就成为了现代课堂试点综合实验校,至今已有两年多时间,在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融合方面有了一定基础。
此时申报“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题,有助于我们将零散的经验整合成系统理论,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从而对学校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课题的界定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是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研究。
它是为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校课堂教学、学校管理提供支持,提高教学质量,为人类社会进步而服务的一项教学信息技术类综合研究。
该课题的提出主要是为了探讨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将这一技术很好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从而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研究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机会,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资源,改变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和谐课堂。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白集小学是一所村级小学,有1-4个年级,现有任课教师27人,学生522人,共有10个教学班,每个班级都配备了班班通教学设备,电脑和投影仪一应俱全,每位教师都配备了一台电脑,拥有现代的教育技术装备,为了使我校的这些设施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课堂教教学服务,我们决定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这一课题研究。
课题小组有12名成员,,全部深入到教学一线工作,具有极好的研究环境。
通过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推动农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课题的界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旨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优势,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网络为资源,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抢占这一“制高点”,让网络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促进教学方式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我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作为这次研究的课题。
1、信息化教育资源信息化教育资源是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各种教育资源,包括各种媒体素材、试题、试卷、文献资料、课件、案例、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网络课程等。
数字化和教育价值是它的核心特征。
2、信息化教育资源包括的内容从知识管理角度看,教育资源的建设应该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显性资源就是一些静态的、客观存在的信息资源,按照《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规定,信息化教育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媒体素材:这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等,这些素材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组合,也可以以散件形式建库,由教师或学生根据需要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组合。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大多是以老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方式,学生主要是被动的接受者。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许多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不佳。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被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对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论文、文章等已有的文献资料,充分了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和成果,从而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师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需求,为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3.实验研究法: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对比试验或实验观察,验证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及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三、研究内容与重点本文将主要研究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为引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供依据。
2.探究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其实现方法,比较不同的应用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影响。
3.设计并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信息技术应用方案,比较不同方案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4.评估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研究预期结果1.明确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为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2.探究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其实现方法,为各类小学学科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开题报告】《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开题报告
确定不同阶段的主题任务,分层进行研究与调查,及时总结、及时反思、及时矫正、完善提高。本课题的研究时段为2018年10月—2020年11月,具体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为课题准备阶段(2018.10---2018.12)
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核心小组,确定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认真学习相关理论,收集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关信息、经验,做好本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培训课题组成员,通过讲座、集中学习、自学等形式进行,使课题组成员了解本课题研究专业理论,了解本课题国内研究现状,了解本课题研究对我校教育教学必要性及其指导意义,掌握开展课题研究相关知识与理论。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材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理论学习,进行课题的开题培训、开题活动。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
研究题目:《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也就形成了学习的内动力。
(2)借助信息技术,搜集信息,充实学习内容
信息技术网络资源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无论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都为我们留下了广阔的发展余地,特别是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一定会使课堂教学产生质的飞跃。
(3)借助信息技术,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4)借助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把知识还原于生活实际
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造更加活跃、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氛围。
因此,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学生从被动的听、说、读、写中解放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因此,本课题旨在探究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1. 探究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2. 分析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3. 探索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的实践策略和方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 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调查和分析;2. 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的实证研究;3. 探索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的实践策略和方法,并进行教学实验。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实证研究、教学实验等。
通过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了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学生对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态度和看法。
通过实证研究,探究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通过教学实验,探索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的实践策略和方法,并评估教学效果。
四、预期成果本课题的预期成果包括:1. 对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分析;2. 对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提出相关结论和建议;3. 探索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的实践策略和方法,并进行教学实验,评估教学效果;4. 提出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应用策略和方法,为促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题报告
宜昌市培养科教筹办课题Array开题报告书籍课题称呼:疑息技能与课堂教教深度混合课题主持人:杨凌云通联电话:天圆单位:宜昌市西陵区营盘路小教挖报日期:2017年12月宜昌市培养局教研室造《疑息技能与课堂教教深度混合》开题报告诸位收袖、诸位博家、教授们:尔校《疑息技能与课堂教教深度混合》课题,是经湖北省培养科教筹办收袖小组办公室接受的省级普遍课题.通过有闭收袖博家的粗心指挥战课题组的粗心筹办,即日正式开题.尔代表课题钻研组背大家报告原课题的真施筹办:一、选题背景二十一世纪是疑息化的天下,果其智能化、多媒介化、搜集化、数字化等特性,以估计机多媒介技能战搜集通讯技能为代表的新颖疑息技能正正在迅猛死少,里对付疑息化的趋势,各国政府皆正在采与灵验步伐,以符合疑息化社会的到去.对付于那一死少态势,天下各国均分歧程度天加强原国的中小教的疑息技能培养,并利用疑息技能去服务于课堂教教.为此2010年,《国家中少久培养革新战死少筹办目要(2010-2020)年》中粗确指出,“疑息技能对付培养死少具备革新性效率,必须给予下度沉视”.宜昌市西陵区正在2016年培养处事博题调研会上,博门提出聪慧培养(疑息技能与课堂教教混合的新式教教模式)为尔区培养十三五筹办的沉面处事之一.没有但是如许,早正在2015年,营盘路小教便成为了新颖课堂试面概括真验校,于今已有二年多时间,正在疑息技能战课堂教教混合有一定前提,此时申报“疑息技能战课堂教教深度混合”课题,有帮于咱们将整集的体味调整成系统表里,表里应用于试验,将对付书籍院死少爆收没有成估量的效率.二、课题的界定:疑息技能与课堂教教深度混合的钻研,是正在二十一世纪疑息化的天下,以估计机多媒介技能战搜集通讯技能为代表的新颖疑息为前提的钻研.它是充分天力用疑息技能为书籍院课堂教教、书籍院管造,遍及教教品量,为人类社会先进而服务的一项教教疑息技能类概括钻研.该课题的提出主假如,正在目前疑息技能下速死少的共时,应怎么样将那一技能很佳天应用到培养教教中,进而为遍及更下效,更劣量的教教服务.疑息技能与课堂教教深度混合的钻研,将为西席的课堂教教戴去机逢,将为疑息技能的遍及提供歉富的资材,将为改变教教模式与教教要收提供需要条件,也将为死少教死的本性,建坐战谐课堂,建坐仄台.疑息技能与课堂教教深度混合钻研,将为转化教教管造模式,遍及培养教教品量提供更有利的条件.疑息技能与课堂教教深度混合课题主假如充分调整十足可利用的疑息技能,并与各个教科乃至书籍院的管造上,教死死少上的调整,末尾加以使用的钻研.其沉面是使用相闭表里,加以应用举止的钻研,属概括钻研.三、表里依据以新颖培养表里特天是皮亚杰的认知论,战建构主义表里的教习瞅去指挥疑息技能与课堂教教深度混合的钻研,把疑息技能的基原观念、要收融进到各教科的教教之中.革新教教的概念,以新的培养观念去指挥课堂教教.疑息技能与课堂教教深度混合的钻研要沉面以新课程的观念动做指挥,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战情感目标等三维目标去真止.超过教教要收战教习要收的改变,改变正在调整中的教教模式,使得此模式能真真为遍及培养教教品量服务,为弛扬教死的本性,为建坐战谐课堂服务.四、钻研目标:1、革新教科西席培养教教观念,竖坐疑息技能调整于课程的培养疑息技能瞅,遍及西席的疑息修养.2、正在国家新一轮前提培养课程革新的历程中,指挥西席正在教科教教中使用疑息技能,改变教(教)办法,探索符合原教科特性的教教模式.3、指挥西席支集培养教教素材,开垦教教硬件,组建教教资材库,利用校园网,达到资材共享;教科西席具备自己不妨创造微课的本收;骨搞西席开垦创客培养.4、革新书籍院的硬件环境,创建出符合疑息化的教(教)环境,测验考查正在搜集环境下疑息技能与教科的调整.5、培植教死的教科概括修养战试验本收,促进教死自决、周到的死少.6、安排书籍院的教教管造体造,创建出符合于课改背景下的疑息技能应用于教教的管造模式.五、钻研步调1、准备构造、开用阶段(2017.6~2017.12)(1)课题开题论证.(2)决定钻研筹办、造订钻研计划.(3)构造训练相闭知识.(4)构造对付真验对付象的尝试、问卷考察,搞佳真验的前期准备.2、运止真验阶段(2017.12~2018.4)(1)创建真验环境,安插真验细节,降真真验步调,搞佳止径钻研.(2)符合构造课题组西席出门瞅赏考查,即时相识疑息技能与教科教教的灵验调整钻研的动背,吸支兄弟书籍院的乐成体味,开拓思路.(3)以公开课的形式,开展疑息技能与课堂教教深度混合中存留的超过问题举止有针对付性的钻研,并探索疑息技能与课堂教教深度混合的道路战要收.(4)每月定期的开展课题组的接流活动,接流钻研心得.(5)即时搞佳阶段小结、归纳体味,安排处事思路,支集钻研资料.(6)正在校园网上开辟课题钻研博栏,举止钻研.3、坚韧死少阶段(2018.5~2018.12)(1)采用典型课例,使用所开垦的疑息技能资材举止教教,提出教教中该当体现的教教步调与关节,收端建坐符合分歧课型、分歧知识范围的调整教教模式.(2)应用收端建坐的教教模式举止教教试验,通过反复的测验考查与建改,使教教关节安插趋于合理,使所建坐的教教模式逐步完备.(3)归纳新教教模式的真施情况,树坐合理、灵验、可止的《疑息技能与课堂教教深度混合》教教模式.4、归纳与结题阶段(2019.7~2019.6)(1)阐明截止,考验假设,构造查支,申请结题评估,背兄弟书籍院推广的准备及传播处事.(2)支集整治乐成的《疑息技能与课堂教教深度混合》的成果,编撰成《疑息技能与课堂教教深度混合》的成果集.(3)召开查支审定会,对付课题钻研举止评审查支.主持人:杨凌云课题钻研成员:代莉裴伟罗杨李建国杜金华罗莹赵银萍杨娟杨彩霞。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索与思考的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索与思考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处理信息的方式,也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挑战。
中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是一条创新教学路径,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办法。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和总结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有效路径和教学策略,为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查阅法和实证研究法,对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相关理论、方法、策略进行文献归纳、分析和比较,通过实证研究,验证理论、方法、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有:提出适合中学数学教学的信息技术整合策略和方法;探索信息技术下中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模式和教学策略,促进传统教学向现代化教学的转型;探索信息技术下中学数学教学的评价和改进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五、研究内容(一)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基本概念和意义;(二)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综述;(三)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方法和策略,包括信息技术在主题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诊断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互动中的应用;(四)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实例分析和案例分享,介绍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案例和应用效果;(五)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评价与改进,介绍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以及针对评价结果制定的改进措施。
六、研究意义(一)促进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落实课程改革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二)丰富中学数学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三)为中学数学教师提供信息技术教学的参考和支持,帮助教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水平;(四)为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中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索和创新思路,促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和交叉发展。
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整合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整合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教育中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初中教育也面临着借助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新挑战。
初中美术教育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美术课程需要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结合信息技术来加深教学内涵和提高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当前美术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整合模式,通过整合信息技术资源来优化美术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这不仅有助于推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发展,也是“信息技术下的素质教育”思想的体现。
三、研究内容1. 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整合的现状和问题分析2. 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美术教育的融合创新模式研究3. 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美术课程教学实践策略研究4. 信息技术对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评估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实践教学观察等方法,对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整合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美术教育的融合创新模式,分析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美术课程教学实践策略,最后对信息技术对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进行评估。
五、预期结果本研究预计可以针对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整合取得以下预期成果:1. 了解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整合的现状和问题2. 研究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美术教育的融合创新模式,探讨整合信息技术对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促进作用3. 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美术课程教学实践策略,展现整合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4. 评估信息技术对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为优化初中美术教育提供参考建议。
六、参考文献1. 朱波,彭金艳.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素质教育实践与创新[J].甘肃师范学院学报,2008,24(1):21-23.2. 刘艳霞.信息技术为辅的小学美术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科研,2011,32(1):58-60.3. 朱佳宁.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美术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0(8):68-70.4. 李泽军.信息技术与视觉艺术教学的融合研究[J].美术,2013(7):58-6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人类已经步入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极大的加速了现代信息技术化进程,迅猛的信息化浪潮正强有力地冲击着包括教育在内的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所以,要培养出适应
信息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就必须革新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强化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整合与应用,把现代先进科技作为一种认识工具,使学生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探究问题、更新知识和追踪科技前沿的研究成果,无论从教材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我国处于初期阶段,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提出了新的理念,新课标下实时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有效地促进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实施,在提高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
只有在新课标下的课程整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主要仍然体现在CAI上,其他领域涉及较少,另一种整合,则侧重于信息技术内部各部分之间整合,存在局限性。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整合过程中存在如形式主义盲目整合等倾向,没有把高中物理教学过程和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过程系统化。
同时没有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合理适时地选取,使整合进入一片死海;新课
标下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物流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
三.研究途径: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目标是在新一轮高中物理课程改革过程中,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的新思路、新方法,形成全面系统化的整合方案和理论指导,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新高中物理课程体系,形成先进的课程理念。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课程实施上要注重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这里进一步明确了新高中物理教和学的过程中,必须与社会接轨,必须能用先进的技术,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新课标下教学理论的研究,新课标下教学活动方式的研究,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戏课标下教材二次开发的研究,四个子课题的研究,理解新课程体系中,高中物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点,真正地实现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课程理念;
2.研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形成先进的信息观。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以数字化为新动力,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及传感器为依据,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十一五”期间,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年10月,教育部召开了全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
**年6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做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这三次重要会议都反复强调“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信息
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所以对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内涵及外延的研究;二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特征、形式等的研究,三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方面的研究。
总之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将会为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丰富内容和打好基础;
3.国内外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现状及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的研究,争取一不重复,二要创新,形成先进发展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观。
在全国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的相关研究已有很多,他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① 形式主义整合,个别学校以计算机被用次数来评价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结合的好坏,个别教师把计算机当做“电子黑板”,陷入认识上误区。
② 个别教师教科学要由实验得出结论都不做实验,用课件来代替实验,所以这种做法违背教学规律,同时也违背了实质上的整合理念。
③ 当今大部分教学课件系统无交互性,很难达到教学效果。
④ 许多教师及研究人员认为整合就是“1+1=2,”使简单的累加,对整合的本质缺乏认识。
所以对于本课题的研究,为了少走弯路,不做重复工作。
四.研究内容
1.研究新高中物理课程体系,形成先进的课程理念。
2.研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形成先进的信息观。
3.国内外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现状及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的研究,争取一不重复,二要创新,形成先进发展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
整合观。
五.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广泛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并组织课题组成成员学习相关课程整合的先进理念,提升各位教师对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理论认识,进一步提高教学实践。
2.案例研究法:开展以某班学生感受记录”的案例研究及2位左
右教师“教学反思”的案例研究两方面为主的案例研究。
3.行动研究法:利用校内外教学公开课,对新课程高中物理和信息技术整合进行实践研究,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定期指导及时间调整整合方案。
4.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教训,建立符合我校自身特色的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方案,指导我校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课程整合实践。
六.研究预期成果形式:
1.成《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专著。
2.对本地区整合现状进行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3.完成几套教学软件。
4.建立高中物理教学资源信息库。
5.DISlab
七.进度安排及人员分工
㈠•人员情况:研究阶段及细致分工:
1.20**年4月—20**年7月,确定课题名称为《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研究》,并且提出观点,主要参与者:
2.20**年7 月—20**年11 月,规定《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研究》的研究方案。
同时撰写高富老师开题论文。
3.20**年11 月—20**年8 月,搜集相关资料,实施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步实施:
4、20**年11月—20**年1月,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理论研究。
① 、20**年1月—20**年4月,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现状进行研究,同时也对省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和整理。
②.20**年4月一20**年8月,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地研究新课程中高中物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切入环节及整合形式。
③.20 **年8月—20**年1月,整理和分析材料,并对某班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对工作教师进行整合反思案例研究,对前期研究工作进行反思和修正,最终形成较完整的整合理论性材料。
主要由吴永焕和李金鸿老师参与
④.⑤20**年8月一20**年11月,在整合理论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改良传统物理实验,逐步建立高中物理教育资源信息库,建立DISIab,主要由吴永焕老师和高富老师负责。
八.实际意义:通过《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研究》课题的研究,一方面科研可以全面的提升了课题组成员的信息素养和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整合意识, 为更好的开展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奠定了坚实而牢固的思想基础, 势必会影响且全面的提升我校物理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档次。
另外一方面, 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可
以积累了大量的对实践教学有利用价值的课件, 教学案例, 理论文章等, 并且为我校高中物理教学电子素材可的建立, 起到了实质意义的推动作用。
我们深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电子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 与计算机多媒体辅助相关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必将给教育思想,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等带来深远的影响, 必将极大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该课题的研究对我校各学科课程和信息技术整合都有一定的实际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