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名考究

合集下载

南京人文百科知识(考编)

南京人文百科知识(考编)

南京人文历史百科知识第一集南京历史上重要的军事堡垒:清凉山一带的石头城212年,孙权在楚国金陵邑故址修筑石头城。

钟埠龙蟠:紫金山,东边,像青龙石头虎踞:石头山,西边,像白虎风水的四象:青龙白虎朱雀(南)玄武(北)石头城又称鬼脸城(因为石壁)台城:即东晋建康宫,宋齐梁陈沿用,格局不变。

南唐建城已经完全拆平了,被隋军破城毁于一旦。

今天所说的台城只是鸡鸣寺的一段墙。

江苏第一高楼:紫峰大厦南京图书馆:300平方米的六朝遗址的展示区六朝博物馆:馆址是原六朝建康城的一部分。

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之子贝建中先生设计,体系化地将贝氏建筑模数、贝式建筑几何、贝氏建筑光影运用。

展出青瓷器、陶俑、墓志、建筑构件、石刻、书画,介绍六朝名人故事,设有“六朝帝都”、“回望六朝”、“六朝风采”、“六朝人杰”四大展厅。

第二集孙权:南京建都石头城。

取建业之名,建功立业。

第一个被葬在钟山,之后东晋的皇帝明朝的洪武大帝、孙中山都葬在钟山,让钟山成为帝王之山。

梁武帝萧衍:48年皇帝,勤如王莽,一代英主。

六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信佛,菩萨皇帝。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扬州指的是建康城。

同泰寺:梁朝的开国皇帝梁武帝创建,皇家寺庙,三次自己做和尚,大臣用钱赎回皇帝。

光宅寺:梁武帝的故宅。

南唐陈叔宝:昏庸,具有音乐才能,《玉树后庭花》。

南唐被隋文帝杨坚所灭。

胭脂井:隋军进攻,不瞎叛变,陈后主和妃子张丽华躲在井里。

东山再起:谢安年轻不愿意做官,后因为家族没有官员了出来做官。

培养队伍,在淝水之战八万人打败了一百万的前秦大军。

北伐胜利之后再次隐退。

李白,“安石在东山,无心济天下。

一起振横流,功成复潇洒。

”为国效忠,洒脱不羁。

王导家族:千古第一相,辅佐琅琊王司马睿在南京建立东晋。

新亭对泣:北方的贵族官员在长江的边上,望着北方相对流泪。

王导让他们振作起来恢复江山。

天阙山:牛首山别名,东晋王导。

“南京十佳老地名”:乌衣巷、朝天宫、桃叶渡、成贤街、龙蟠里、夫子庙、长干里、孝陵卫、莫愁路、虎踞关。

南京街巷名称背后的故事

南京街巷名称背后的故事

南京街巷名称背后的故事
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许多街巷的名称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背后的故事。

这些名称不仅仅是地名,更是南京城市发展和文化演变的见证。

首先,让我们来探究一下南京市中山陵附近的街巷名称。

其中一条名为云锦路的街道,得名于南京的传统工艺品之一——云锦。

云锦是一种以绢为底,线织为图案的织物,色彩鲜艳、纹理独特。

这条街巷便得名于南京云锦的创作和贸易中心,见证了南京作为云锦之都的繁荣历史。

接下来,我们聚焦南京市的夫子庙街区。

其中一条街巷名为秦淮河畔。

秦淮河是南京的一条重要河流,以其清澈的水质和风景优美而著名。

秦淮河畔一带是南京历史文化的集中地,这条街巷名称的背后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它见证了南京作为江南文化中心的地位,也沿袭了这座城市的深厚历史。

此外,在南京市中心还有一条知名的街巷——中山路。

中山路是南京市的主要商业中心之一,得名于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这条街巷是南京市经济繁荣和城市发展的象征,也是南京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一步。

中山路的命名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对中国的贡献,同样也代表了南京市民对革命先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这些街巷名称背后的故事不仅展示了南京市的丰富历史文化,也反映了南京这座城市的发展轨迹和人民精神风貌。

无论是云锦路、秦淮河畔还是中山路,它们都承载着南京人民对自己城市的热爱和独特情感。

这些街巷名称不仅是南京城市地理标识的代表,更是南京城市形象和历史人文的象征。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街巷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南京这座城市的魅力和韵味。

南京老地名

南京老地名

南京老地名南京老地名十佳老地名:乌衣巷、朝天宫、桃叶渡、成贤街、龙蟠里、夫子庙、长干里、孝陵卫、莫愁湖、虎踞关从时空分布看,当选的十佳老地名基本涵盖了南京发展史上的各朝各代,区域也各有分布。

“十佳”时间分布广泛,按时间排序:先秦地名长干里:“十佳”里最老的一个,早在先秦时期就产生,是南京市区内最早的居民区。

干,是南京古代地方话里用的字,意为长条形高地。

当时人口密集,应是南京最早的“繁华”市区。

南京的历史从越城开始,越城就在长干里的位置上。

六朝地名龙蟠里、虎踞关、乌衣巷、桃叶渡。

南唐地名夫子庙。

夫子庙和国子监、孔庙有关,这两者都是南唐时期设立的,夫子庙的繁荣是在宋元以后。

明朝地名朝天宫、成贤街、孝陵卫。

民国地名莫愁路,1930年设立。

观点提炼:从时间分布上可见,反映南京城市记忆的主要是六朝时期和明朝时期,是南京历史上最重要的两个朝代,“十佳”中有八个与之相关。

从地区分布上看:城南的占了7个,毕竟是历史上的南京城市中心,集中了南京的历史文化。

另外,城中一个(成贤街)、城西一个(莫愁路)、城东一个(孝陵卫)。

城北的空缺可见城北在历史中是后期才发展起来的。

象征意义语音:当选的十佳老地名分别从六个方面反映了南京这座十朝都城,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和杰出的代表性。

●历史沧桑的南京乌衣巷乌衣巷成为十佳之首,意料之中,情理之中。

乌衣巷名字本身,并不算南京最优美的地名,而且位置不清,对于其具体位置,古今一直都有争议。

但为什么它能得到市民和专家这么高的认可?因为,它集中反映了历史沧桑的南京。

作为江苏三大古城,提到扬州,人们立即想到的诗歌就是“烟花三月下扬州”;提到苏州,是“姑苏城外寒山寺”,而提到南京,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唐朝刘禹锡那首著名诗歌《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可见,乌衣巷无论在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心目中,都是南京这个城市的代名词,是城市的画龙点睛之笔。

历史上,乌衣巷本是东晋王谢望族居住地,豪门大宅,繁华鼎盛;而到了唐朝,繁华已逝,豪门冷落,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

古诗词中的南京地名

古诗词中的南京地名

1、朱雀桥、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唐诗人刘禹锡的这首《乌衣巷》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一千三百多年后,南京依然保留留有乌衣巷和朱雀桥的地名.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庙文德桥边,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

乌衣巷得名于三国时吴曾在此扎营,吴兵皆穿乌衣。

六朝时,成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

为纪念王导、谢安,在乌衣巷东建有来燕堂,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仕子游人不断。

成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地方。

朱雀桥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在今中华门内,已不存。

人们为追忆朱雀桥,往往把镇淮河当作昔日的朱雀桥,不知有多少历代文人名士来此抒发过桑梓情思,抚今追昔!如今在武定桥和镇淮桥间新架设了朱雀桥,游人至此,望着潇洒的“朱雀桥”三个字,思古之情顿生。

这里淮水微转,桥卧晚霞,尚不失当年风范。

2、桃叶渡[桃叶歌] 东晋--王献之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叶渡为南京古名胜之一、金陵四十八景之列。

位于淮清桥边,十里秦淮与古表溪水道合流处。

今渡口处立有桃叶渡碑,并建有桃叶渡亭。

(吴敬梓故居内,桃叶渡8号)3、白鹭洲与凤凰台[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之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白鹭洲原为古代靠秦淮河口的一个沙洲。

后江流改道,白鹭洲与陆地相连。

现在的白鹭洲公园紧邻夫子庙,历史上称为徐太博园,徐中山园、东园,是明初中山五徐达王府的东花园。

东园定名为白鹭洲,始于民国初年,其原因在于湖中有洲,四面环水,洲边多植芦苇,秋日时有水鸟白鹭飞来,与原长江边的白鹭洲相像,墨客骚人在此观景畅饮时,为了让名园平添诗情画意,故借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诗句,名之曰“白鹭州”。

凤凰台位于城内西南隅的一座山岗上,其遗址就在现今花露北岗一带。

建于南北朝刘宋暑期。

相传有凤凰翔集于此,因筑台而称凤凰台。

南京地名九大特征

南京地名九大特征

南京地名文化九大特征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逛南京就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时代的遗痕。

”南京的老地名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每一条“老地名”,或许都附载着一个古老的动人故事,或许镌刻着一件不凡的历史,或许彪举着一个杰出人物,或许蕴含着某种意义,或表现着某种民俗史实。

概而言之,无数的南京地名,承载了故都千年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

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地名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具有相对稳定性,往往实体变化了,而反映历史的文化信息仍然保留在地名之中。

南京的地名大都因承古代的称谓,俯瞰南京地名,不同时期形成的地名层、具有共同渊源的地名群交错层叠,展现了沧桑兴衰的历史长卷和纷繁绚丽的文化景观,并呈现出九大文化特征:自然与人文有机统一南京的自然地名着有鲜明的人文色彩。

山水形胜之势与帝王霸业之气相互印证,使南京有了“钟灵毓秀”、“帝王之宅”的美誉。

南京占据了长江中下游的特殊地理位置。

三面环山、一水阻隔的地理环境无疑是古代君王筑城霸业的最佳选择。

南京的山雄起于长江之滨,蟠绕于古都之周,故有“虎踞龙蟠”之称。

南京的山是宁镇山脉楔入都城的三支分脉。

其北支,由栖霞山、乌龙山、幕府山、狮子山、沿古长江入城,谓“石头虎踞”;中支,由宝华山、钟山、富贵山、九华山、鼓楼岗、清凉山入城,与北支汇合,称“钟山龙蟠”;南支,由钟山向南的青龙山、黄龙山、祖堂山、牛首山,到三山矶,宛如一道天然屏风。

另外,南京的山水古有“天堑”之说。

南京的西北滨临浩瀚的长江,江面宽阔,水流湍急,在冷兵器时代自然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屏障。

特殊的地理位置曾吸引了无数的风云人物在这里角逐争雄。

也正是都城的建立,给南京自然环境赋予“王者之气”的人文色彩。

文人墨客也以中国传统风水文化加以印证,如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之说。

同时,南京的自然地貌不仅有着大展宏图的阳刚之气,也有其江南水乡的阴柔之美。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令无数诗人词客为之讴歌。

如钟山龙蟠(紫金山)、九华寻胜(小九华山)、梅岭暗香(梅花山)、石燕凌波(燕子矶)、万种风情(秦淮河)……对地名如此这般的诗化,是人们对大自然热爱之情的美好表达。

南京古代地名的含义

南京古代地名的含义

南京古代地名的含义
南京的古代地名主要有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等,每个名称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含义。

详细如下:
1.金陵:这是南京最著名的古称之一,其名源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在此地筑城之时。

金陵的名字不仅代表了南京的古老,也象征着一种悠久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地位。

2.建业:三国时期,孙权在此建立吴国,并将都城命名为建业,意在表示要建立一个繁荣
昌盛的事业。

3.建康:东晋及南朝时期,南京被称为建康,这个名称同样传递出建设一个康健国家的愿
望。

4.江宁:十国时期的南唐以南京为西都,时称江宁,字面意思为“江边宁静之地”。

5.应天:明朝初年,朱元璋将元代的集庆路改名为应天府,寓意“顺应天意”,并在1368
年下诏以金陵为南京,即南方的京城。

6.石头城:因南京地处石头山旁,故有此别称,也是早期城市的核心地区之一。

7.越城: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先后属于吴、越、楚等国,因此得此名。

以上只是部分南京的古代地名及其含义,实际上,南京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都城,其地名变迁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的演变。

南京地名典故

南京地名典故

南京地名典故
1、长干里:它的前身建初寺是江南历史上第一座梵刹。

此外,它还是古时南京最有名的吏民杂居之地。

相传孙吴文臣之首张昭就住在今长干桥南的偏西巷中,当时的地名叫“张侯桥”。

孙吴大将陆逊的两个孙子:著名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也都住在长干里的越城附近,陆机于吴亡后到了洛阳。

曾著有《怀旧赋》来怀念他的旧居。

2、堂子街:据说明初修筑南京明城墙时,为解决兵役人夫洗澡的问题,有人靠着城墙修了一溜子澡堂,时人称之为“堂子大街”。

因为澡堂是用白石和透水性较差的白色城砖砌成的,所以人们就又叫它为“玉石大街”。

后来,人们为了称呼的方便,干脆就叫它“堂子街”了。

3、百猫坊、钓鱼台、赶鱼巷:据《续纂江宁府志》记载:上浮桥,明俞通海宅,石门楼及西楼虽蔽犹存。

相传朱元璋称帝后,俞通海、俞通源和俞通渊三兄弟,均因战功封侯、封公。

俞通海死后,被追封为虢国公,谥忠烈,并为他的后代盖了一座国公府。

南京的地名历史小故事

南京的地名历史小故事

南京的地名历史小故事南京市我们国家的一个美丽的地方。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南京的地名历史小故事,希望能帮助到你。

南京的地名历史小故事一下马坊设于洪武26年,即公元1393年。

牌坊体型伟岸,雕刻精细,书体公正,是明代初期石刻建筑的精品。

下马坊是明孝陵的一部分,2007年南京市政府建成下马坊遗址公园,所有与下马坊有关的文物都聚集于此,中断了多年的下马坊至大金门神道再次恢复。

、“孝陵卫”是大明帝国一支精锐部队的番号,其地位不亚于京城内的皇家卫队。

当年孝陵卫是皇家禁地,近6000名精锐士兵驻扎于此,文武百官到此必须下马步行。

明孝陵国家和皇权的象征,也是“龙脉”所在,孝陵的平安就意味着子孙兴旺发达、国运长久。

因此,除了管理孝陵内部的神宫监外,皇室特地在下马坊东侧设立了军事机构“孝陵卫”,以保卫孝陵的安全。

南京的地名历史小故事二龙江宝船厂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三汊河附近,又称龙江船厂、宝船厂,是中世纪世界最大的皇家造船厂遗址。

当年宝船厂占地1000余亩,开作塘(船坞)七条,史载大型宝船“悉数建造于宝船厂”,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皇家造船厂。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比较重视造船和发展海运。

在南京城西设立了龙江宝船厂,征调各地工匠四百余户来到南京,广造海舶。

郑和下西洋所率领的庞大船队,有大海船六十多艘,连同中小船只在内,一共有百余艘之多。

这些远航西洋的海船,除了在福建等地建造外,有很多是在龙江宝船厂建造的。

南京的地名历史小故事三在古代,南京有一个规矩,如果一条街上的某个人高中状元了,就用这个人的姓氏来命名这条街。

那么为什么老南京的状元境前没有姓氏呢?原来,当时在状元境这条街上出的状元郎是秦桧父子。

据说,当时这条巷子的确叫秦状元境,但是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更奇怪的是,秦桧只要干了什么坏事,巷名牌子上的“秦”字就变暗一些,过了一段时间,“秦”字竟然消失了。

秦桧气死了,命人重新把牌子挂上去,没想到一天晚上,牌子上的“秦”又消失了。

寻迹江苏老地名丨李白诗歌中藏着多少南京古地名

寻迹江苏老地名丨李白诗歌中藏着多少南京古地名

寻迹江苏老地名丨李白诗歌中藏着多少南京古地名文/姚顺忠南京,古称金陵,素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帝王之宅”之誉。

历代文人墨客都钟情于金陵形胜,留下众多歌咏金陵的诗词歌赋,使金陵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长干里长干行,又作长干曲,是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原为长江下游一带民歌,内容多写船家妇女的生活。

南京有长干里,即今秦淮河南岸雨花台至下长干桥一带。

早在秦、汉、六朝时期,南京长干里就是最繁华的地方。

《建康实录》载,南京有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并是地里名。

小长干,在瓦官南巷,西头出江。

不少长干里人以舟为家,以贩为业,使长干里成为全国著名的商业区和货物集散地。

诗人李白从长江上来到长干里登岸,盘桓于这样的商业闹市,也许是一位美妇一低头的忧愁,立刻激起了诗人无尽的遐想,于是诗兴大发,千古绝唱《长干行》就这样诞生了。

《长干行》有两首,其一写道,“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成就了后世“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个成语。

其二写道,“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把浓浓的爱隐藏在淡淡的怨语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凤凰台凤凰台在李白的诗歌中多次提到,这是个非常亮眼的地名。

李白有《登金陵凤凰台》《金陵凤凰台置酒》等诗,足以证明当年的凤凰台是李白经常登临与朋友聚会的地方。

《登金陵凤凰台》收录于《全唐诗》180卷,是李白诗歌中为数不多的七言律诗。

李白与这首诗有个美丽的传说,据说李白出蜀仗剑远游,第一次到达湖南登上黄鹤楼时,本该诗兴大发,结果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登临凤凰台,面对眼前的长江,在黄鹤楼的那份憋屈油然而生,李白便与崔颢同韵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与崔颢的《黄鹤楼》,应该称得上是中国文学史上登楼写景诗的双璧。

南京人文地理百科知识

南京人文地理百科知识

南京人文地理百科知识南京,是中国江苏省的省会,也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她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地理特点,吸引着众多游客来此一探究竟。

本文将为您介绍南京的人文地理百科知识,带您了解这座城市的丰富内涵。

一、历史文化遗产南京作为中国古代六朝古都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故宫,它是明朝朱棣皇帝的宫殿,也是现存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故宫内有许多著名景点,如午门、太和殿等,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展示了明代宫廷文化的辉煌。

此外,南京还有许多其他古迹值得一提。

比如中山陵,它是中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也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夫子庙则是南京历史最悠久的文化区域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商业氛围。

二、独特的地理位置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平原,东临长江,西负紫金山。

她处于中国的东部地区,拥有重要的交通和经济地位。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南京作为长江的重要节点,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这也为南京带来了丰富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地理特征。

此外,紫金山是南京的重要自然景观,也是江苏省最著名的山脉之一。

山上有丰富的植被和独特的动植物资源,是南京市民休闲和游玩的重要去处。

紫金山还有许多古迹和名胜,如灵谷寺、瞻园等,让游客在自然中感受到历史和文化的魅力。

三、人文名人及文化南京是中国历史上许多文化名人的故乡,这里孕育了众多的文化瑰宝。

例如,南京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木简,见证了中国古代纸张的起源和发展。

南京还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活动中心,在这里涌现了许多才华横溢的文化名人。

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就是南京的骄傲。

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名人,以其诗歌和绘画而闻名,被誉为“南京八才子”之一。

同时,南京还孕育了许多其他文化名人,如清代文学家纳兰性德、民国时期的散文家郭沫若等等。

四、特色美食和民俗文化南京的人文地理特点也体现在其特色美食和民俗文化中。

南京有许多著名的传统美食,如鸭血粉丝汤、南京盐水鸭、夫子庙炒面等等。

南京人文地理百科知识

南京人文地理百科知识

8、 孙中山建立民国
•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亚洲第一个 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 1912年1月至3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以《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为临时宪法,南京为临时首都临时政 府。通告全国采用阳历,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统治中国260多年的
清王朝的覆灭与延续2000余年帝制的终结。
的首都南京,在长达6周的时间里,被害总人 数达30万人以上。 2014年,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 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 日
11、 解放军占领南京
•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占领国民党统 治中国22年的首都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执 政地位。 成为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东坝大马灯】是南京高淳著名的民俗活 动,起源于唐朝,盛行于明清,目前在高 淳区东坝镇、固城镇两地流传,被誉为江 南一绝,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坝大 马灯是一项模仿战马造型的民间舞蹈
工艺
• 云锦:南京云锦与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广
西的壮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为四大名锦之 首。被古人称作“寸锦寸金”。 • 金陵金箔:南京有2500多年生产金箔历史,目前 集中着全国70%、世界60%的金箔生产量,是中国 最大的真金箔生产基地、世界五大金箔生产中心 之一。
• 六朝时期的南京城和古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 大中心”。六朝都城建康金迷纸醉,佛寺穷极宏丽。唐朝 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咏叹。
4、 明初建都南京
• 1368年,元末红巾军领袖朱元璋在应天府 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奠都南京。洪 武十一年(1378),朱元璋以南京为京师,正 式定都南京。永乐十九年(1421)明成祖迁都 北京,改南京为留都。

南京

南京
返回目录
南京名片
南京,华东第二大城市,中国科教第三城,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政 治、军事、科教、文化、工业和金融商业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南京历史悠久,有着超 过2500余年的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 “十朝都会”之称。南京位于长江下游,是承东启西的枢纽城市,国家重要门户城市, 华东地区中心城市和重要产业城市,长江航运物流中心,滨江生态宜居之城,联合国人 居署特别荣誉奖获得城市。2014年,即将举办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 国父中山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南京: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臵乃在一 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 难觅如此佳境也。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臵和气度不凡的风水 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且在中原被异族所 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 复华夏。大明、民国二次北伐成功;东晋、萧梁、刘宋三番北伐功败垂成。南宋初立, 群臣皆议以建康为都以显匡复中原之图,惜宋高宗无意北伐而定行在于杭州,但迫于舆 论仍定金陵为行都。即使太平天国以南京为都,亦以驱除异族统治为动员基础和合法性 之一。所以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故朱偰先 生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 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 为最。”
城市概述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 江的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江南城市。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 山川秀美,古迹众多。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游历南京后,写下的 《南京》一文中就有这样一段评价:“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 你可以揣摩,你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 南京是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华东),华东地区第二大城市,江苏省第一大城市,国 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副省级城市,江苏省省会,国家重要创新基地和科技 创新中心,现代服务中心、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航运物流中心,滨江生 态宜居城市,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城市。 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南京的电子、化工生产能力在国内城市中居第 二位,车辆制造规模居第三位,机械制造业的技术、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家用电器业、建 材工业也都具有较大规模。南京是国家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化、大 运量的交通运输网络,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拥有现代化的通 讯体系。南京是全国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城市之一(中国四大科教城:北京,上海,合肥,南 京),是全国重要的高教、科研基地,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南京被国家9 个部委列为中国投资硬环境 “四十优”城市之一。其先后被评为中国城市综合实力“五十 强”第五名、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四大园林城市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兴市先 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十佳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 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家环境保护和国家卫生 城市等称号。南京地处辽阔的长江下游平原,濒江近海,“黄金水道”穿城而过,南京港作 为天然良港已成为远东内河第一大港,城市发展也定位于江滨港口城市,目前已成为国家以 电子、汽车、化工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通讯中心。

原来南京的地名来头这么有范,身在南京必须知道!

原来南京的地名来头这么有范,身在南京必须知道!

原来南京的地名来头这么有范,身在南京必须知道!语了解一个城市,得先了解它的地名,城市地名从不仅仅是简单符号,还深含文化,浓缩着地理、人物、音乐、民间传说......下面细说了南京各区的名称来历(包含原下关区和原白下区),文末还附上了南京一些地名的来历。

如果你是南京人,快来看看有没有你家附近的地名;如果你想来南京旅游,赶紧预习起来!秦淮区因秦淮河过境得名因秦淮河过境得名。

秦淮河古称淮水,据说秦始皇时凿通方山引淮水,横贯城中,故名秦淮河。

秦淮河又名“龙藏浦”,相传当初秦始皇东巡至金陵,有方士说金陵乃王气之城,秦始皇为了江山永续命人挖河断龙脉,因成“秦淮河”。

六合区因六合山以为名《舆地纪胜》卷38真州《景物下》:六合山“即定山也。

其山相接,通谓之六合山。

旧名六峰,曰寒山、曰狮子、曰双鸡、曰芙蓉、曰高妙、曰石人……《元和郡县志》云:在县北八十里,六合县因六合山以为名”。

玄武区因玄武湖得名因区境北部有玄武湖而得名。

玄武在我国古代文化中为主管四个方位中北方的灵兽,形状为龟蛇合体,五行中主水,又称灵武、元武、真武、北极等。

相传公元448年,湖中出现怪兽(估计是扬子鳄),类似玄武,因而名之。

建邺区以南京古称建邺得名以南京古称建邺得名。

公元229年,吴大帝孙权自武昌迁都秣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将秣陵改称建业,以此为都城,隐含建功立业之意。

晋灭吴后,于太康三年(282年)改建业为建邺。

(亡国之都,岂能让你再次建功立业)鼓楼区以境内有鼓楼而得名以境内有鼓楼而得名。

鼓楼是以前的城市中用来报时的一个建筑,与“钟楼”相配合,白天用钟声报时,夜间用鼓声报时,因此有“晨钟暮鼓”一说。

浦口区意为水滨临岸处“浦口”意为水滨临岸处。

公元588年,杨广奉父王文帝之命,起兵伐陈,以图一统中国。

当杨广带着五十万大军来到浦口这个地方,长江天堑挡住了他们。

于是,杨广令将士们在今东门镇一带安营扎寨,等待渡江时机。

将士们在此用土围筑军营,屯兵4个多月后,终于渡过长江,完成了灭陈大业,统一了中国。

南京历史上都有哪些称谓

南京历史上都有哪些称谓

南京历史上都有哪些称谓南京历史名称:冶城、越城、金陵、秣陵、石头城、建业、建邺、建康、白下、上元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天京、南京等。

1、冶城,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在今南京朝天宫所在的冶山地区设冶炼作坊铸造兵器,其山被称为“冶山”,又叫“冶城”。

吴国占领南京,在南京建了一座城,并在冶炼作坊(现在的朝天宫位置)打造兵器。

冶城可以说是吴王夫差的兵工厂。

2、越城,公元前472年,越灭吴的次年,越王勾践命范蠡在今南京中华门外雨花路西侧一带高地即秦淮河之南约830米处筑城,取越国国号之名,称之为越城,又名范蠡城。

越城被认为是南京建城史的开端。

公元前472,加上今年2018,南京城到现在的建城史,确切的年数是2490年,再过10年,南京将迎来建城2500年。

3、金陵,《建康实录》记载楚威王“因山立号,置金陵邑”。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后,就在今南京清凉山上修筑了一座城邑。

因为那时紫金山叫做金陵山,它的余脉小山都还没有自己的名字,楚邑建在清凉山上,而清凉山当时是金陵山的一部分,所以把此城命名为金陵邑。

4、建业,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孙权移治秣陵。

次年,改秣陵为建业,意为建功立业。

并在原来金陵邑的基础上修城,"用储军粮、器械",这就是著名的石头城,所以南京又被称为石头城。

孙权(182—252)是南京历史上第一帝,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

死后葬于南京梅花山。

5、江宁,寄托和平安宁的美好愿望。

西晋太康二年(280)灭吴后,对吴国都城建业采取了一系列抑制措施。

先是改建业为秣陵,分秣陵县设临江县。

太康二年(281),又改临江县为江宁县,属丹阳郡。

南京从此有了“江宁”之名。

南京地名的由来

南京地名的由来

南京地名的由来摘要被称为“六朝古都”的南京,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地名的文化内涵也是非常丰富的。

本文从南京地名的由来这个角度来欣赏南京的地名文化。

主要论述以下内容:一、历史沧桑的南京——乌衣巷。

二、地理形胜的南京——龙蟠里、虎踞关。

三、性情浪漫的南京——桃叶渡、莫愁路。

四、市井百态的南京——夫子庙。

五、底蕴深厚的南京——朝天宫。

关键词:南京地名由来一、历史沧桑的南京——乌衣巷一座城市总有一座城市的味道,这种味道,往往凝聚在一些千古传颂的诗句中。

以江苏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为例,提到扬州,人们立刻想到的诗句就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提到苏州,总会浮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象;而提到南京,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则是唐朝刘禹锡那首著名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由此可见,乌衣巷无论是在本地人还是外地人的心目中,都已经成为南京这座城市的代名词,《乌衣巷》诗,更是南京历史的画龙点睛之笔。

乌衣巷,位于夫子庙南,东起白鹭洲公园,西至钞库街。

据载,三国时东吴孙权曾在此驻军,禁军官兵皆身着黑色军服,人们就俗称其为乌衣营。

乌衣巷之名亦因此而来。

关于乌衣巷名称的由来,还有一段附会之说。

事出《六朝事迹类编》所引刘斧《乌衣传》:“王榭,金陵人,世以航海为业。

一日,海中失船,泛一木舟登岸。

见一翁一妪皆衣皂,引榭至所居,乃乌衣国也。

以女妻之。

既久,榭思归,复乘云轩泛海。

至其家,有二燕栖于梁上。

榭以手招之,即飞来臂上。

取片纸书小诗系于燕尾曰:‘误到华胥国里来,玉人终日苦怜才。

云轩飘出无消息,洒泪临风几百回。

’来春,燕又飞来榭身上。

有诗云:‘昔日相逢冥数合,如今暌违是生离。

来春纵有相思字,三月天南无雁飞。

’至今岁竟不至,因目榭所居为乌衣巷。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段海外奇谈显然是从刘禹锡的诗《金陵五题之二——乌衣巷》附会而来。

南京的10条老街道,背后竟都有这样鲜为人知的故事…

南京的10条老街道,背后竟都有这样鲜为人知的故事…

南京的10条老街道,背后竟都有这样鲜为人知的故事…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味道,这种味道不仅会凝聚在流传千古的诗句中,也常常凝聚在老地名里。

生活在南京的你,知道这些老路名的背后有什么故事吗?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南京10条老街道的故事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熟悉的地方吧!成贤街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四牌楼东侧,北到北京东路,南到珠江路。

使这条街辉煌并名播天下,得缘于明初在这里设置的国子监。

据资料记载,明初南京的国子监北及鸡笼山南麓,西至进香河,南临珍珠桥,东达小营,面积覆盖了今天的成贤街东西两侧和东南大学。

图:@2010Arthur国子监鼎盛时期,有来自国内外近万名监生吃住在这里,酿造了一部世界上最早、内容涵盖最广、约有3.7亿字数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南京街道旁的行道木以法国梧桐著称,成贤街两旁却遍植槐树,每年七八月间,槐树开花时,满路芬芳,散发着淡淡幽香的槐花常常会落到行人身上。

清代的大行宫的位置为东到龙蟠中路,西到碑亭巷,南到棉井巷、科巷、仁孝里,北到长江后街。

长江路两侧梧桐成荫,和旁边的中山东路肩并肩,低调的展示着南京的风华。

大行宫的江宁织造府,一个中国园林风格的博物馆,也是“大行宫”这个名字的由来。

康熙皇帝曾经六下江南,四次都居住在当年的江宁织造府,因此才有了现在的大行宫。

图:@光影剑客N江宁织造府也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出生地,1912附近的东箭道一带曾是曹雪芹家族的织造工厂。

曹雪芹家祖孙四代都生活在南京,几乎可称得上是“南京土著”了。

很多人都说,大行宫的织造府就是《红楼梦》里大观园的原型。

住在大行宫的老南京人,经常骄傲的跟别人说,“我家住在大观园里……”图:大行宫地铁站现在,途径大行宫的地铁3号线,是南京地铁最有特色的“红楼梦”主题线路,一共9个“红楼梦”文化主题站点,唯独把《红楼梦》中最美的“金陵十二钗”留给了大行宫。

朝天宫,位于新街口的南段,背依冶山,前临古运渎,是江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等级最高、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明清官式古建筑群。

南京的一些地名的由来

南京的一些地名的由来

南京的一些地名的由来乌衣巷南京巷名最老的可能算乌衣巷了。

乌衣巷的名称由来甚早,相传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

当年东吴孙权在南京建都,军营就驻扎在乌衣巷一带。

东吴士兵穿黑色军服,此地遂被后人称为乌衣巷。

琵琶巷与乌衣巷相比,离之不远的琵琶巷名称的来历要浪漫许多。

旧时琵琶巷路中间有一水沟,上覆青石,石质有松有密,且厚薄不一。

雨天行人着木屐踏走其上,叮咚作响,如奏琵琶,就有了琵琶巷的美称。

如今青石小巷变成柏油路,琵琶声已成绝响。

紫竹林新模范马路上的紫竹林也因历史的改变而面目全非。

明朝崇祯年间,这一带植有大片竹林,以紫竹为盛。

有位高僧云游至此,但见竹影婆娑,景色秀丽,就在此处定居下来,创建禅寺,取名“紫竹林”。

紫竹林禅寺到明清时已成金陵名刹。

后来寺庙荒废,地名却留用了下来。

南京的街道名称与佛教相关的很多,除紫竹林外,还有新街口的大香炉。

元朝时此处有一龙翔寺,寺前有一铁鼎,终年香火不断。

南京人就把铁鼎所在的街道称为大香炉。

明瓦廊与大香炉相邻有一街巷叫做明瓦廊。

明瓦,即是一种瓦片,用蛎蚌的壳磨制而成,薄而透光,可覆于屋顶,或嵌入窗棂。

明朝时新街口已是商业繁华之地,此处以销售明瓦而出名。

久而久之,原来的地名就没人记得了。

三山街明清南京商业繁华之地至少有两处,一处在明瓦廊一带,另一处在以三山街为中心的城南一片。

三山街的名称可远溯至六朝时期。

南京城西南、长江东岸,有三峰并列,世人称之为三山矶。

此矶与采石矶、燕子矶并称为长江下游“三矶”。

南齐诗人谢眺晚登三山,在夕阳的照耀下,建康城东南繁华景象尽收眼底,触景生情,写下了“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诗。

三山街名称即由此而来。

七家湾南京城中有象三山街这样充满诗意的街道,也有象七家湾那样有着凄惨故事的巷陌。

传说明初某年新春灯节,朱元璋微服游览,见一户人家门口悬一西瓜灯,灯上绘一大足妇人,并有一行字:“淮西娘子好大脚”。

朱元璋认为这是在讽刺马皇后大脚,下令把此处七户人家全部抄斩。

当地百姓怜其无辜,就把此地改为七家湾。

古今中外带范字的地名

古今中外带范字的地名

古今中外带范字的地名地名是一座城市、一个乡村或其他地理位置的名称,承载着文化、历史和地理等多重含义。

在世界各地的地名中,有不少地名使用了范字,范字是指可以具有示范作用的字形。

这些带有范字的地名不仅在地理上具有特殊意义,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本文将探讨古今中外带范字的地名。

一、中国地名中的范字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地名中自然而然地包含了大量的范字。

范字不仅仅是地名的一部分,更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呈现。

1. 北京:北京这个名字由范字“北”和“京”组成,素有“北方之京”的美誉。

其中,“北”字代表北方,而“京”字是古代对都城的称呼,这个范字地名既能体现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又能展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2. 南京:与北京相反,南京的名字由范字“南”和“京”组成。

它位于中国的南方,古代也曾是国都,因此得名南京。

3. 乌鲁木齐:乌鲁木齐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名字中的范字是“乌”和“齐”。

这里的“乌”字表示黑色,而“齐”字则代表草原。

乌鲁木齐这个名字在音韵上非常和谐,同时也将该地区的自然景观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日本地名中的范字日本地名也常常使用范字,这充分展示了日本文化的特点和历史传承。

1. 京都:京都是日本的一座历史名城,其名字中的范字是“京”和“都”。

这个地名表明京都曾经是日本的都城,同时也代表着日本悠久的历史文化。

2. 天津:天津是日本的一个地名,在日语中称为"Tianjin"。

这个名字中的范字是“天”和“津”,其中,“天”字代表天空,是日本神道信仰中至高无上的存在。

“津”字则表示交汇,表示天津地区位于海洋和陆地的交汇处。

三、外国地名中的范字不仅古代和现代中文地名使用了范字,一些外国地名也出现了范字,这既反映了两国之间的交流,也是中文的传播和影响。

1. 巴黎:巴黎是法国的首都,其名字中的范字是“巴”和“黎”。

这个范字地名通常解释为“渡口”,意味着巴黎位于塞纳河上的一处渡口,这个范字地名凸显了巴黎在交通和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南京的路名都是怎么取的?真相是......

南京的路名都是怎么取的?真相是......

南京的路名都是怎么取的?真相是......在南京转悠时,会猝不及防的看到一些地名,乌衣巷、桃叶渡、长干里、山阴路、进香河、白下路,如同古诗一样的地名,来不及感叹,它们就如此突然的击中你。

1南京地名还有规律?你尝试回想了一下南京的地名:北京东路,广州路,上海路,好像和其他城市没什么不一样,平平常常。

其实南京的地名分布是有规律的:城南集中了南京特色地名:江宁路,健康路,白下路等;城中主要以城市命名:广州路,青岛路,汉口路,北京西路等;城北主要以省名命名:江苏路,湖南路,山西路,察哈尔路等;为什么要这么命名呢?追溯原因至1927年,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后,发布的现代化改造的城市规划文件《首都计划》。

后来发现,江苏路总体位于宁海路北方,就与江苏与浙江宁海的方位类似。

原来,根据道路在城市内的大致位置,对照中国版图上对应的省市,以该城市命名道路,比如,还有一种说法,在南京,你走在宁海东路上,那么那条路可能是宁海出资建造的。

民国时,作为首都的南京,没有太多钱建设道路,于是哪个省斥资修路,就以哪个省份命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察哈尔路,但现在已经没有察哈尔省了。

2时间沉淀下的地名城南一带,是有味道的老地名集中的地方。

1.历史沧桑的南朝先秦时期产生的地名长干里,算是南京地名里最古老的一个,是南京市区内最早的居民区。

干,是南京古代地方话里用的字,意为长条形高地,是当时南京最早的“繁华”市区。

六朝时的石头城、台城,不过,如今的台城是指玄武湖旁边的一段台城,被韦庄的一句诗误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六朝时的古台城在今天东南大学一带。

三国时期,吴国军队在这里守卫石头城,当时军士都穿着黑色制服,故以“乌衣”为巷名。

刘禹锡的《乌衣巷》让这个地方充满诗意,也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过寻常百姓家。

”文字的力量有多强,就是你想忘记,却发现已经刻在骨子里了。

东晋年间产生的网红地,因王献之常在此与爱妾桃叶相会。

由于南浦渡在两河的交接处,水深流湍,王献之对往返于秦淮河的桃叶很不放心,常常亲自在渡口迎送,并作歌《桃叶渡》数首吟颂,桃叶渡由此名声大噪。

南京棠邑地名的来历

南京棠邑地名的来历

南京棠邑地名的来历
棠邑是南京市六合区的古称,其地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71年(西周灵王元年)。

据记载,棠邑始建于吴,一说其地原属吴,后为楚建之棠邑;另说棠邑始建于楚,因此始建于楚、吴尚无定论。

在古代,棠邑范围包括今天的六合区全部和浦口区大部分、安徽省滁州市大部分。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置六合郡(郡治在县东的方山),辖棠邑、尉氏、方山县,其境内有六峰连绵环合,蔚为壮雄,名六合山。

《隋书·地理志》记载:六合县有六合山。

《舆地纪胜》卷38真州中描述:六合山“即定山也。

其山相接,通谓之六合山。

旧名六峰,曰寒山、曰狮山、曰双鸡、曰芙蓉、曰高妙、曰石人。

山有三泉:曰虎跑、曰真珠、曰白鼍。

……六合县因六合山以为名”。

这就是六合地名的由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行考证 。
二 、不 像 地名 的地 名
校 门口。校门口一般作为方位指向词,对 话中含有预设 。 在南京 , 有条街叫做 “ 校门口” 。 它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东起 中山北路 ,西至回 龙桥 。 清工部 《 明代南京城图 》 载为 “ 小门口” 。 《 清江宁省图》载称陆师学堂在此街北侧 。民
感怀。

为一定的音 、形、义 。地理具有一定的位置 、
类型及其他性质 。按 照实体的地理特征分类 ,
地名可分为山、河、洞、 泉等 自 然地理实体类; 市 、县 、乡 、镇等行政 区划类 ;路 、街 、自然
村镇等居 民地类和名胜古迹 、企事业单位 、建
筑 、设施 等专业 类。口 有着 5 0 0 0 年建成 史的
NO V . 2 01 6
南 京地 名考究
康馨 晚
( 南京林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江苏 南京 2 1 0 0 3 7 )
[ 摘 要] 考究南 京地 名 ,会发 现地 名或来 自传说 故事 ,或受军事政治影 响 ,或因为宗 教影 响 , 或说明作用 ,或反映特征 ,或蕴含某种 寓意。同时 ,地名 演变规律 中讹化现象显著 。地名考究 ,使地名
成为建设宣传城 市的一张文化名片 ;地 名具有 潜移默化 的影响力和表 向作用 ,对市民的思想
和行为有内在的影响、感化力量 ;同时 ,还可
通过地名地理信息资源的分类整合 ,借助市场
手段 ,将地名的情怀与内涵赋予市场 ,使公共 建设和市场经济达到双赢 。
国《 南京市街道详 图》,已将此街更名为 “ 校
北至 中山东路。明代 ,因是西安门之西大街南 侧第四条巷子 , 故名。 除了上述例子 , 还有许多不像地名的地名 , 乍听就是一头雾水 。比如 ,大马路 ( 位于建 宁 路北侧 ,原惠民河西 ) 和市农村 ( 现 已废用。 1 9 3 5 年 ,南京市成立农会 ,于此建房 ,名市农
门 口” 。
地名是地方的名称。人们在社会 交往 中用 地名指称地理实体和表示方位 。地名符号表现
大方巷 。 属于口头叙述会让人迷茫的地名 , 听起来就是 “ 大方向” ,这个地名经常成为双
[ 收稿 日期 ] 2 0 1 6 — 1 0 — 2 9
修 辞 学 f 作 者 简 介]康 馨 悦( 1 9 9 2 一 ) , 女, 江 苏 南 京 人, 南 京 林 业大 学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2 0 1 4 级 硕 士 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 :
文化焕发新 的生机与活力 ,不仅可 以成 为城 市的宣传名片 ,更能将地名 的情怀与 内涵赋予 市场 , 使公共
建设和市场经济 达到双赢 。
[ 关键词 】 南京 ;地名 ;演 变
[ 中图分 类号 ] G1 2 7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1 — 5 4 5 4( 2 0 1 6 ) 0 6 — 0 0 8 7 — 0 3
[ DoI ] 1 0 . 1 6 2 6 1 / j . c n k i . c n 4 3 — 1 3 7 0 / z . 2 0 1 6 . 0 6 . 0 2 5
地名是一个民族 、一座城市、一个地区人 们日 常交往的指位系统 ,更是这个 民族 、这座 城市、这个地区经济社会和历史发展的重要见 证, 是人类历史的 “ 活化石” 。 六朝古都的南京 , 它的地 名也处处透露着恢 弘的历史底蕴和人文
第 1 6 卷1 第 6 期 2 0 1 6 年 1 月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O F H U N A N M A S S M E D I A V O C A T I O N LT A E C H N I C A L( D I 2  ̄E
V o 1 . 1 6 N o . 6
南京 地名概 述

南京 ,历史上先后 出现 2 万余条各类老地名 , 其 中有较 高文 化价值 的约 2 0 0 0 条。笔 者选择
了一些现存使用的 ,在南京市 内的有趣地 名,
南京地名申遗工作前些年就在做 ,很多人 把地 名当作是物质遗产 ,因为地名浓缩 了历史 信息 ,蕴含了文化 , 透过地名可 以再现 中华民 族文化的厚重与沧桑 。其实 ,地名的作用远不 止此。有特色的地名完全可 以成为城市的标识 ,
崇祯间在附近有紫竹林禅寺 ,故名。 大 纱帽巷 。位 于珠江 路北 侧。东起 成贤
街 ,西至老虎桥 、小纱帽巷 、严家桥 3 巷交汇
及附近均为国名政府高级机关 ,遂以大道理 、
大法则 、 大地之意谓之 “ 大方”。 民国 《 首都志 》
仍称 今 名 。
处 。说它具有喜剧色彩是 因为不注意便会被念 成 “ 大傻 冒巷”。清 《 同治上江两县 志 》名纱 帽巷。传此处为制作纱帽作坊和工匠集中地 , 故名。 “ 文革”中曾更名大沙巷 ,1 9 8 1 年复称
原名。
东大影壁 。位于珠 江路 中段北侧 ,南起珠 江路 ,北至 荷包套。清 《 同治上江两县志 》中
谓 “ 大影壁”,以近督标 中营都司署大门之前
屏蔽的墙壁大影壁而得名。影壁 ,也称照壁 , 古称萧墙 ,是汉族传统建筑 中用于遮挡视线的
墙壁。建国后分东 、西两大影壁。东边的为东 大影壁。

神马路 。位于栖霞区马群科技园 内,马群 大道东 。 北至青马路 , 南至金马路。 2 0 0 6 年3 月, 因该地区道路以 “ 马”字系列命名 ,而该路命 名为神马路。2 0 1 0 年 因为网络流行语 “ 神马都
二三四条巷。在鼓楼区有几条街巷都 以
数字命名。他们的命名规律相 同, 简单 , 直 白。 拿四条巷举例 。 位于大行官东南。南其实它是叫 “ 大方”的街巷。 位于湖南路街道西部 ,鼓楼广场西北。东起 云 南路 ,西至江苏路 。1 9 2 6 年始建。传当时此处
2 0 0 2 年l 2 月, 与长江新村 ( 路) 、 青石村 ( 路) 连接成一条路,仍沿用紫竹林 ( 路) 名 。明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