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课程读书报告
大二马原作业读后感
大二马原作业读后感马原这门课,一开始觉得它就是那种高大上、有点晦涩难懂的理论课。
但真正深入学习,做完作业之后,发现还挺有趣的,就像打开了一个充满智慧宝藏的大门。
就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部分吧。
以前我看世界就像雾里看花,模模糊糊的。
学了马原之后,感觉突然有人给了我一副高清眼镜。
像辩证法,那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以前觉得事情就是非黑即白,现在明白了矛盾是无处不在的。
比如说,我们想要自由,但是没有规则的自由就会乱套,这自由和规则之间就是一对矛盾。
它们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就像太极图里的阴阳鱼,少了谁都不行。
还有那个历史唯物主义,让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前看历史就像看故事集,现在知道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就像火车头和车厢的关系。
生产力这个火车头不断发展向前,要是生产关系这个车厢不跟着调整,那肯定得出问题。
就像封建社会后期,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但是封建的生产关系却严重束缚了它,这时候就必须得有变革,就像资产阶级革命一样,把那不合时宜的车厢给更新换代。
再说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资本这个东西,以前我就觉得是钱嘛,越多越好。
现在才知道资本的原始积累充满了血腥和罪恶。
那些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工人们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很大一部分就被资本家拿走了。
就像在工厂里,工人每天工作很长时间,创造了很多价值,但是拿到的工资却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剩下的都被资本家榨取了。
这让我觉得这个世界有时候真的很不公平,不过也更让我明白,要去追求一个更公平合理的社会制度的重要性。
在学习马原的过程中,我还发现马克思主义并不是那种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理论。
它其实就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说,我们现在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面就有很多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体现。
像平等、公正等价值观,不就是在追求消除剥削,实现社会公平的体现吗?通过这次马原作业,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思想的洗礼。
我不再是那个只看表面现象的小迷糊了。
我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去看待这个世界。
马原实践教学读书(3篇)
第1篇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原实践教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教学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报告将结合马原实践教学的内容,对读书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进行总结。
二、马原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马原实践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这些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析。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包括矛盾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实践检验真理等。
这些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武器,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原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论分析实际问题。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
马原实践教学要求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马原实践教学要求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指导地位,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读书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具有普遍适用性。
在分析实际问题过程中,矛盾分析法、阶级分析法等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马原课程读书报告(5篇范例)
马原课程读书报告(5篇范例)第一篇:马原课程读书报告读书报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
而提纲本身不过寥寥千余字,这说明其本身应该是有极深刻的思想内涵与意义的。
鉴于此,我也不敢大谈我对提纲思想的种种把握,谨将自己的读纲思考过程回顾一遍,一来理顺一下自己的思路,二来也从实践中检验一下马克思理论中有关认识与实践过程的论断。
我的阅读思考过程大概分为三个阶段,姑且把其称之为三次认识过程吧。
第一次认识是对提纲的初次阅读,第二次是对费尔巴哈的理论的粗略了解,第三次是对提纲中某些内容的细致思考。
下文一二三部分也拟将就此三次认识过程分段展开。
一.第一次认识过程:初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我的印象有三:一为字数之少,二为“实践”一词出现频率之高,三为最后那句已成为名言的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通过参读其他人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感想,我也了解到一般的感想也是就其中第二点即“实践”展开论述的。
不过对于我来说,当时最有感触的是最后那句话。
我认为最后那句话实际上点破了马克思在提纲中主要思想的来源或者说出发点。
他之所以强调实践,是因为实践是改变世界的主要途径。
而改变世界,正如他所说,是问题的关键。
我认为这句话也反映了马克思的一系列理论思想的目的,即改变世界,而不是停留在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
二.第二次认识过程:我的第二次认识过程的焦点实际上是集中在费尔巴哈的理论上的。
既然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主要是批判费尔巴哈的某些思想,那么了解“费”的主要思想应该也是把握《提纲》思想所必要的。
通过相关阅读,我了解到“费”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的唯物主义观点,其中的重要内容应该是他的“人本主义哲学”,其主要内容如下:“①人是以自然界为基础的人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物质统一体。
马原课程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从我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以下简称“马原”)这门课程以来,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也对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以下是我对马原课程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马原课程的基本内容马原课程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历史发展和现实意义。
课程内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
通过学习,我对这些基本原理有了以下认识: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它强调事物发展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来实现的。
这一原理使我认识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这一原理使我认识到,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我们要关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3.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目的,它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和策略。
这一原理使我认识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终理想,我们要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努力奋斗。
二、马原课程的学习感悟1. 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学习马原课程,我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使我更加坚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理想信念。
2. 提高思维能力:马原课程要求我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 增强社会责任感:马原课程使我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关注国家大事,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马原课后书籍读书报告
马原课后书籍读书报告背景近年来,中国的高校普及率不断提高,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
而作为大学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马原”)是全国高校的必修课程之一。
为了加强对马原课程的学习和理解,许多老师也会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来加深学生对这一课程的认识。
在此,我将介绍两本参考书,以及我的一些读后感体会。
书籍介绍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本书作为我国一流的哲学专家唐君毅先生的著作,被广泛地应用于国内外高等学校的哲学教学。
全书共十二章,分别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系统。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这本书是由李学勤先生编写的教材,是当前国内许多高校经济学类专业的必修教材之一。
全书分十四个章节,重点介绍了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
读后感体会自己不好意思说已经全部读懂了此两本书,但是我通过一些章节的学习,对马原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养成了较为系统的思考方式。
总结一下一些感悟:1. 对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我们在听完第一节马原课时,老师已经为我们简单地介绍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是宇宙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以矛盾为核心的主要特征是辩证法。
在读完了唐君毅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之后,我才更加系统地理解到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全面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其核心思想就是要正确看待世界、改造世界。
2. 对于生产关系的理解人类的社会从无阶级状态到阶级社会的进化,表示着产品交换关系向更为紧密的生产关系转化。
而且完全不同的生产关系,也会导致全然不同的经济和政治系统的产生。
阅读李学勤先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关于生产关系的章节,使我对社会和经济有了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了解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3.对于社会历史的总结与了解令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我在读完了两本书之后,对于历史社会形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3000字马原读书报告(一)
3000字马原读书报告(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读书报告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和灵魂,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本书,深入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于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马克思主义批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实践是主客体统一的过程。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物质世界的辩证法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矛盾: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质量互变: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反作用于量变。
–否定之否定: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不断否定和超越的过程。
4.实证主义和重构主义的批判–实证主义:只关注经验和事实,无法解释深层次问题。
–重构主义:强调历史和社会条件对于认识的重要性。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1.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方法–实事求是:基于真实的社会实践。
–分析综合:分析问题的全过程。
2.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研究方法–阶级分析: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
–社会实践观察:历史由人民群众创造。
3.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发展法则–主体性和客观性的统一:认识既是主体的能动性,也是客观规律的反映。
4.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学方法–实践性原则:教育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社会性原则: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意义1.指导革命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原则。
2.分析现实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现实问题,认识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3.培养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哲学培养人们批判思维和科学态度,提高审美能力。
五、结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对于科学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我们深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现实意义。
马原课心得
马原课心得在经历了一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学习后,我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深邃而又丰富的学科,它不仅是一种理论体系,更是一种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论。
在这门课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指导性,也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首先,马克思主义给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世界的方法。
课程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重要概念和基本原理,让我对社会历史和社会运动的本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我深刻理解到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一个历史的必然。
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让我对社会现象有了更加科学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不再盲目地接受表面现象,而是懂得了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和变化。
其次,马克思主义给我提供了一种改造社会的理论指导。
课程中,我们深入研究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模式,学习了无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
通过深入了解社会主义的原则和实践,我坚信只有通过共产主义的理想,人类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公正。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只有通过无产阶级解放和社会主义革命,才能真正改变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让我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课程中,我们研究了社会分析和社会问题的方法,深入了解了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原因。
通过对社会的分析和研究,我深刻体会到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只有站在人民的立场,才能真正解决社会问题,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只有满足人民对于物质和精神的需要,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
最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课程中,老师引导我们思考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作用,鼓励我们关注社会公益和社会责任。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我坚信只有通过为社会、为人民做出有意义的贡献,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幸福。
马原实践报告心得(2篇)
第1篇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原理(以下简称“马原”)作为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旨在帮助我们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提高我们的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
在马原实践报告中,我通过学习马原理论,结合自身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马原实践报告的心得体会。
二、马原理论的学习与实践1. 马原理论的学习在学习马原理论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信仰,一种对社会、对人类未来的坚定信念。
以下是我对马原理论学习的几点体会:(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它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认识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2)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通过学习政治经济学,我了解了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等基本概念,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
(3)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阶段,它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提供了理论指导。
通过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我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2. 马原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在学习马原理论的同时,我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取得了以下成果:(1)提高政治觉悟通过学习马原理论,我对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增强了“四个自信”,提高了自己的政治觉悟。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马原理论教导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努力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3)增强实践能力在学习马原理论的过程中,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马原实践报告的心得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马原实践报告,我深刻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马原读书报告
马原读书报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报告哲学,自从认识这个词开始,在各种熏陶下,这个词给我的深奥、枯燥的感觉就在心底扎根,也就在十多年的生命中没再对我引起丝毫的兴趣,虽说我是个理性的人(感觉研究哲学的人都是思维很好的理性的人)。
后来的后来,高中毕业后这个词似乎再也没在我的生活中出现,直到在一本小说里,遇到这本书—《悖论简史》,让我第一次对这以前感觉十分枯燥无聊的领域产生了兴趣。
后来在本课程的学习里再次与这个领域,这个词相遇,一份读书报告的要求,让我第一次正式的去面对,去了解哲学这两个字。
本性难移,不喜欢枯燥的事物(虽说大多因为没真正的去了解过),读与课程有关的书,也第一个就去找有趣的不生硬的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幸运的还是找到一个—《哲学原来这么有趣》。
后文就对哲学的浅识和岁两本书的介绍展开。
哲学,在我的脑海里永远与深奥绑在一起,是聪明的智慧者的玩物。
哲学一词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热爱智慧”,就是哲学家,重新定义所有的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在东方,哲学一词通常用来说明一个人对生活的某种看法(例如某人的“人生哲学”)和基本原则(例如价值观、思想、行为)。
而在学术上的哲学,则是对这些基本原则的理性根据的质疑、反思,并试图对这些基本原则进行理性的重建。
哲学探索的道路上,每前进一步都是困难的,西方哲学从古希腊罗马哲学到中世纪哲学再到近代哲学,人类的认识由认识自然界,逐渐向认识自己和认识意识自身发展,最后达到绝对理念的完全自我认识,整个世界便又回归到了绝对理念自身。
《哲学原来这么有趣:颠覆传统教学的18堂哲学课》以一种虚拟的方式将不同时代的伟大哲学大师聚集到了哲学的课堂上,并以平淡易懂的语言讲述他们的智慧遗产。
在课堂的巧妙互动中,将那些哲学原理和当今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即使是平时很少接触哲学的读者,也一定能够轻松地读懂其中的道理。
在这18堂神秘的哲学课堂里,几乎囊括了我们生活、工作、沟通中的各种问题,人生的意义、幸福的向往、爱情和婚姻的烦恼、工作的倦怠、对自由的渴望、对正义的追求、对爱的执着……下面是摘自书中第二堂课的一部分。
马原课程的收获与感悟是什么
马原课程的收获与感悟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马原)是一门开设在高校中的必修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还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
首先,马原课程让我了解了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目标。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按劳分配、阶级斗争的消亡,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段。
这些理论让我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前进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增强了我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其次,马原课程让我认识到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实现社会主义转型的必要条件。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并认识到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必须坚决与资产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变革。
另外,马原课程还培养了我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我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考的逻辑。
我学会了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不只是表面的现象,而是从深层次的结构和历史背景来分析。
同时,我也学会了对各种观点进行客观评价和辩证思考。
此外,马原课程还培养了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意识。
通过学习社会主义理论和分析社会问题的方法,我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开始关注社会不公平、贫富差距等问题,思考如何改变现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马原课程还给了我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博大精深,包括了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这些理论的全貌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同时,马原课程还鼓励我们进行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通过实际行动来验证理论。
这让我深感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思考。
总的来说,马原课程让我获得了丰富的学习收获和思考启示。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我不仅了解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标和途径,还培养了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马原阅读实践报告
马原阅读实践报告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简称马原)是我国高等教育中讲授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通过学习马原,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本文将对我在马原阅读实践中的体会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分享。
二、调整阅读策略在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之前,我意识到需要调整我的阅读策略。
由于这门课程的内容较为复杂和抽象,我决定采取有针对性的阅读方法。
首先,我根据教材的结构和课程大纲,确定了各章节的重点和次重点内容。
然后,我运用快速阅读的技巧,先快速浏览整章内容,了解大致的架构和核心概念。
最后,我再进行细读,重点理解和记忆每个概念的定义和内涵。
三、主要内容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我对马原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理解。
马原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渊源和产生背景,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的区别。
然后,马原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论等。
马原进一步讲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价值论基础,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阅读和理解,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四、思考与应用通过对马原的阅读,我开始思考并应用其中的理论知识。
我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仅是一种学术理论,更是一种指导实践的思想体系。
我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工作中,我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注重实践的重要性,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
在社交中,我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正确看待问题,客观分析和处理人际关系。
通过思考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我逐渐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应对能力。
五、交流与分享在马原的阅读实践中,我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与同学的交流,共同学习和进步。
我发现通过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可以得到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理解。
在与同学的交流中,我不断吸取他人的优点和经验,拓宽了自己的思维和认识。
马原课程的收获与感悟一千字怎么写
马原课程的收获与感悟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简称马原)是现代大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它通过系统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我学习马原课程的过程中,我深感受益匪浅,特此总结与分享。
一、对历史发展的理性思考学习马原课程,我首先被引导去理性地思考历史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的辩证发展,即矛盾斗争的推动作用。
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矛盾,我认识到社会的进步与革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马原课程让我明白,要真正改变社会,就必须深入认识社会的矛盾,并与之进行斗争。
这一观点对我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升思辨能力与批判精神马原课程鼓励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加强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我逐渐培养起批判性思维,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
这种思维方式在我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不忽视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三、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参与意识马原课程深入挖掘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的理念,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
学习马原让我认识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
只有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才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因此,我更加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志愿活动,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四、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马原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为基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马克思强调人是具有创造性和自由意志的社会动物。
在马原课程的引领下,我认识到把握自己的人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价值是每个人的责任和追求。
我开始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注重品德修养和思想境界,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目标。
五、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解通过学习马原课程,我逐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科学体系,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创新。
马原课程鼓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马克思主义读书报告(4篇)
马克思主义读书报告(4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马克思主义读书报告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马克思主义读书报告篇一矛盾在事物中——马克思主义原理原著读书报告摘要:矛盾论一直是哲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矛盾存在与事物之中而决定着事物的本质,同时矛盾也以自身的发展和运动决定着事物的发展和运动。
如何正确地认识矛盾、理解矛盾、解决矛盾,也是我们应当关注的主题。
通过研读马克思主义原理原著,本文提出,对于矛盾的认识、理解和解决,应从其必然性、发展性、可解决性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矛盾;必然性;发展性;可解决性1. 必然性1.1 哲学基本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同时,这也应是整个哲学系统的基本论点之一。
事物自其产生之初,内部就已然存在着诸多的矛盾,这些矛盾或从一开始就暴露无疑;或没有任何迹象,隐藏在事物内部,随着事物的不断发展,在以后的阶段中最终显现出来。
虽然这些矛盾形式不同,多种多样,但不管怎样,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矛盾产生的必然性。
1.2 普遍性与特殊性对于矛盾的必然性,这是毋庸置疑的。
黑格尔曾说过,存在的即是合理的。
那么我们如何理解矛盾必然性这种看似不合理、实则合情合理的性质呢?这一点,则需要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关于矛盾的普遍性,毛泽东说其体现为两点,第一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第二是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乍一看,这两点似乎说了一件相同的事情,实则不然。
第一点只是说矛盾的存在,而第二点则更深刻地指明了矛盾的运动。
矛盾的存在,它与万事万物相生而生的关系,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事例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如政治上,不同阶级、不同政党之间的斗争;经济上,不同产业、不同商家之间的竞争;文化上,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之间的竞争……具体一点的,如数学中的加和减,物理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化学中的合成与分解……恩格斯有一句名言说:“生命首先就在于,生物在每一瞬间是它自身,但却又是别的什么。
《马原》课程读书报告
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教学·原(名)著读书报告读书报告题目:主标题:面对就业困难,大学生何去何从——读《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有感小组代表人:院系专业班级:联系电话:指导教师:填表日期: 2013年4月12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2013年2月26日填写说明1.读书报告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认真填写。
2.读书报告以3000——3500字为宜,观点正确,段落分明,结构合理,内容充分。
3.严禁抄袭,一经发现0分处理。
4.按各指导教师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提交电子版或纸制)。
5.封皮为4号宋体;表格为5号宋体,表格控制在当页。
6.封皮填写:小组成员不超过5人,小组代表人为1人,院系班级和联系电话均为小组代表人资料。
7.读书报告正文格式:题目(主和副标题40个汉字以内、4号宋体、加粗、剧中)摘要(200字左右、小4宋体、1.5倍行距)关键词(3-6个、小4宋体,词与词之间用“;”)正文内容(3000-3500字、小4宋体、1.5倍行距)参考文献(6个以内、5号宋体、1.5倍行距)主标题:面对就业困难,大学生何去何从——读《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有感摘要:本文是通过对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文的阅读,了解到马克思关于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考虑的问题,影响青年选择职业的主要因素,青年在选择职业时要遵循的原则以及青年选择职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马克思的这一文章引发大学生对于选择职业和就业的深思,从而使大学生更深刻的认识自己最适合的,最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最大限度的服务社会的位置.关键词:青年;选择;职业;大学生;就业。
正文:一、《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选择》的写作背景: 1835 年 8 月 12 日,就读于特里尔中学的马克思完成了他的中学毕业考试德语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这篇文章是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起点,反应他当时伦理的启蒙的世界观,反应了他愿意为全人类服务的决心和信念。
2024年马原心得体会(2篇)
2024年马原心得体会本学期我们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首先我脑海中的问题是我们____要学习这门课程以及马克思主义究竟有什么深刻内涵能让它经历了这么多依旧指导着很多事情乃至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创造美好生活有什么意义。
很幸运的是,经过一学期老师对于这门课的细致讲解,这些问题我都逐渐有了答案。
之前的我以为哲学是很枯燥无味的,只是意识上的东西,并不能指导存在的发展。
系统地学习过之后才懂得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
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对我最大的益处,不仅在于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许多,分析和解决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马克思主义能够经久不衰的原因我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这是因为它是一个发展的科学真理。
简言之,这个理论依客观事实为根据,并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它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其基本框架是站得住的,是推不倒的。
这种科学性还具体反映在马克思主义自身固有特点上。
其一,实践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____性的统一。
起初,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凸起地表示为它在实践的基本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唯物辩证的天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严厉的科学性和高度的革____性在实践基本上的内在统一:科学性是革____性的可靠基本,革____性则是科学性的活泼体现,只要把科学性和革____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性。
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阶段。
学习这门课程也帮助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____,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____观察和分析问题,为我们确立建设有中国____的理想信念,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奠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马原学习报告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以及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理论基础。
对我们作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大学生来说,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解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
这门课程开设了导读和课堂实践环节。
导读由同学组织,带领大家熟悉课本知识,了解相关内容。
随后老师对课程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
最后由同学组织课堂实践。
以活动的形式加深同学们对该章内容的印象。
通过文字和图片,初步体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老师上课时发表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观点。
没有照本宣科,提出了许多自己的见解,开拓了我们的思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原本是晦涩难懂的,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理解了马原的基本思想。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有了自己的心得与体会。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我们应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
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上课时,老师讲到了关于“历史创造者”问题的论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包括劳动群众、先进阶级、进步势力在内的一切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是从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承担者这一角度来说的。
根据是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生产乃是决定历史发展的根本因素。
历史是人的历史,只有人才有历史。
历史呈现为围绕人与世界这一根本矛盾展开的螺旋式上升的总体演进历程。
历史的创造者只能是引领时代潮流。
但是有些人认为是英雄创造了历史。
不是时势造就了英雄,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每一个英雄都有着他独特的个性以及成为英雄的气质。
马原实践课读后感
马原实践课读后感篇一马原实践课读后感嘿,朋友们!咱来说说这马原实践课,哎呀妈呀,真是让我感触良多啊!刚开始接触这课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呢:“这能有啥意思?不就是一堆枯燥的理论嘛!”也许很多同学跟我一开始想的一样。
可真正参与进去之后,我发现我大错特错啦!就说那次我们去工厂实地考察吧,那场景,那机器轰鸣声,那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一下子就让那些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起来。
我突然就明白了啥叫“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不就在眼前嘛!以前我觉得这些理论跟我八竿子打不着,可那一刻,我觉得它们就在我的生活里,实实在在的。
但说实话,这课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时候那些复杂的概念,我觉得我可能,也许,大概,理解得还不够透彻。
比如说那个“剩余价值”,我反复琢磨,还是有点晕乎。
我就想啊,这玩意儿咋就这么难呢?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觉得难?不过呢,这一路下来,我也有了自己独特的想法。
有人说马原已经过时啦,可我觉得真的是这样吗?在当今社会,难道就没有体现出马原理论的地方?我看未必!总之,这马原实践课啊,就像一场冒险,有惊喜,有困惑,有思考。
我觉得,这一路,真好!篇二马原实践课读后感马原实践课?一开始听到这几个字,我心里那叫一个“懵圈”!啥玩意儿?能有意思吗?可没想到,真正上起来,还真有点“东西”!老师带着我们做各种实践活动,去社区调研啦,去企业参观啦,那场面,热闹非凡!记得有一次,我们去一个农村做调研,看到农民伯伯们在田地里辛勤劳作,我就在想:“这是不是就是马克思说的劳动创造价值?”可能是吧,反正那一刻,我对马原的那些理论好像有了那么一点点的感觉。
但是,也有让我头疼的时候。
那些个哲学概念,什么“唯物辩证法”啦,“否定之否定规律”啦,简直让我脑袋都要炸了!我就问自己:“我能搞懂吗?我是不是太笨了?”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了一些大胆的想法。
比如说,现在的社会发展这么快,马原的理论是不是也得跟上时代的步伐,做一些调整和创新呢?也许有人会说:“你懂啥?这是经典理论,不能动!”可我觉得,经典也得适应新情况不是?这一路走下来,马原实践课让我又爱又恨。
马原读书报告
马原读书报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报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本书概括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读完这本书后,我能够对马克思主义在总体架构和部分细节方面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且结合当今中国社会的实际来反思马克思理论的正确性和局限性,谨在此发表一些可能并不是很科学很正确的观点。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的诸多的领域和各个方面,是及其深刻和丰富的。
书中从各个角度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并对其做了诸多拓展,本人认为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卡尔·亨利希·马克思在广泛和深入学习先贤的思想和创造性地进行自己的思考后形成的对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的诸多的领域和各个方面的认识。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后人在学习马克思的思想的基础上对其思想的拓展﹑深化、修正而形成的新的思想。
如果想要学习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我认为通过阅读马克思本人的著作,比如《资本论》,自然可以得出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思考。
很明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并不是狭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概论,而是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概论,这从本书广泛的引用文献就可以看出。
这里所说的基本原理,其实也并不是纯粹的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应此我认为这本书更名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理概论比较合适,这是一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
二.该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众所周知,当你想要对一个人或者一个事物产生自己的认识并且发表自身的看法时,最好的方法便是亲身去观察体验思考,而不是从别人的描述中得出危险而不负责任的结论,我并不是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作者们和教授这门课程的老师们的水平有所欠缺,而是出于谨慎的考虑,自己去学习杜绝了被误导的可能,虽然自己去学习实践也避免不了对于这门高深理论理解的偏离。
马原个人总结范文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的学习已经接近尾声。
回顾这一学期的学习历程,我深感收获颇丰,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以下是我对马原学习的一个个人总结。
一、学习收获1. 理论知识的积累通过马原课程的学习,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
这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2. 思维方式的转变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养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使我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从而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世界观的树立通过学习马原,我对世界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我明白了社会发展规律,了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从而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习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马原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发挥其指导作用。
2.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马原课程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
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3. 学以致用,服务社会学习马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
我们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不足与反思1. 学习深度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理论深度上还有待提高。
今后,我要更加深入地研究马原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2. 学习方法有待改进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有时过于依赖老师讲解,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今后,我要加强自主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3. 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在学习马原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偏差。
今后,我要不断加强思想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马原课程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浙江大学马原读书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读书报告书名:《西方哲学精神》作者:何兆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10月第1版一、著作中最有价值的或最感兴趣的内容1.第一讲西方哲学概述(P2--4)本章为总论性章节,从中国最早的“道学”、“理学”、“玄学”谈到现在的“哲学”,进而谈到中西方哲学精神的不同,作者这样说:“中国的传统精神特别注重伦理道德,特别注重一个人的修养和德行;西方的哲学传统相性之下似乎更强调的是认识,是知识和论证……西方的哲学很多走的是知识论的道路,或者说走的是逻辑的道路,走的是推论过程的道路。
”喜欢这段文字的原因是作者用一种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诠释了所谓“中西方哲学精神”在本质上的区别、中西方哲学精神的核心理念以及共通之处。
尽管我以前接触哲学,并且经常看到“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精神”等名词,但没有能够针对中西方哲学精神做一个本质上对比。
于是作者对二者的区别的描述令我颇感兴趣。
为什么我们鲜以听闻“东方哲学史”等说法,而是大量的被灌输“西方”的哲学概念?这个问题看似平常,确是中西哲学思想对比的最大问题。
读完这一部分之后我明白因为涉及“东方”必然主体是古近代中国,而古近代中国并没有成形的哲学体系。
从先天来说,其实哲学不应有中西之分,但是后天的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演变最终导致了中西方哲学的不同。
西方哲学精神主“知”,东方哲学精神主“德”,但双方对真理的统一认知并不矛盾和冲突。
这一切都验证了具有真理性、科学性、普适性的马克思主义诞生在西方,却适用于中国的这一历史现实。
这样一来,我就对中西方哲学核心价值的认知有了非常感性的认知,为之后学习西方哲学精神奠定了基础。
2.第三讲中世纪和近代的西方哲学(P61--71)这一章的主题是西方中世纪和近代哲学的发展历程,其中我觉得较有价值的内容是作者介绍的西方哲学发展史。
我对近代西方哲学派别原本只有一个浅显的认识,在很多方面很模糊,尤其是不同流派的思想产生、碰撞和互相的批判历史,而这也正是我所感兴趣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报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
而提纲本身不过寥寥千余字,这说明其本身应该是有极深刻的思想内涵与意义的。
鉴于此,我也不敢大谈我对提纲思想的种种把握,谨将自己的读纲思考过程回顾一遍,一来理顺一下自己的思路,二来也从实践中检验一下马克思理论中有关认识与实践过程的论断。
我的阅读思考过程大概分为三个阶段,姑且把其称之为三次认识过程吧。
第一次认识是对提纲的初次阅读,第二次是对费尔巴哈的理论的粗略了解,第三次是对提纲中某些内容的细致思考。
下文一二三部分也拟将就此三次认识过程分段展开。
一.第一次认识过程:
初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我的印象有三:一为字数之少,二为“实践”一词出现频率之高,三为最后那句已成为名言的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通过参读其他人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感想,我也了解到一般的感想也是就其中第二点即“实践”展开论述的。
不过对于我来说,当时最有感触的是最后那句话。
我认为最后那句话实际上点破了马克思在提纲中主要思想的来源或者说出发点。
他之所以强调实践,是因为实践是改变世界的主要途径。
而改变世界,正如他所说,是问题的关键。
我认为这句话也反映了马克思的一系列理论思想的目的,即改变世界,而不是停留在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
二.第二次认识过程:
我的第二次认识过程的焦点实际上是集中在费尔巴哈的理论上的。
既然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主要是批判费尔巴哈的某些思想,那么了解“费”的主要思想应该也是把握《提纲》思想所必要的。
通过相关阅读,我了解到“费”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的唯物主义观点,其中的重要内容应该是他的“人本主义哲学”,其主要内容如下:
“①人是以自然界为基础的人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物质统一体。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思维也是一自然界为内容、凭借身体和思维同自然界发生联系,凭着人的本质来认识自然界,实际上不过是自然界自己认识自己,因而是完全可能的。
②人是以身体(肉体)为基础的灵魂与肉体,思维与存在的统一体。
大脑是肉体,灵魂与大脑分不开,没有大脑活动便不能思维,二者有差别,有统一于人本身。
③人是以感性为基础的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体。
④人是以“类”为基础的“个体”于“类”的物质统一体。
人与人的感觉和思想都是在与他人交往中产生,形成和证实的,但是你我之间交往有限,要解决认识中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矛盾,就需要把个体和类统一起来,依靠世世代代相传的人类认识。
⑤人的本质,他在不同地方有三种说法:一是人本身所同化的东西;二是两性关系,人的情欲;三是主要的,他认为人的绝对本质是理性,意志和心,所谓理性是思维力——认识之光,所谓意志是意志力——品性之能量,所谓心是心力——爱。
”
(注:以上引文出自百度百科“费尔巴哈”词条)
应该说费尔巴哈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马克思相关理论的基础或者说来源,比如“费”承认人是以自然界为基础的,这与马克思承认的世界是以物质为基础的相一致。
再比如“费”认为人是以身体为基础的灵魂与肉体、思维与存在的统一体,这与马克思的理论也不矛盾。
但是“费”的“人的思维也是一自然界为内容、凭借身体和思维同自然界发生联系,凭着人的本质来认识自然界,实际上不过是自然界自己认识自己,因而是完全可能的。
”似乎成为马克思在《提纲》中的一项主要批判内容。
三.第三次认识
在粗略了解了马克思的《提纲》批判的对象后,我对《提纲》的内容的深一层次把握也才有了可能。
下面我拟就《提纲》中的两条展开我的思考。
《提纲》第一条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其矛头直指“费”的唯物主义,认为“费”的唯物主义是机械、片面的,忽略了认识中人的力量,即能动性,从而也就没能认识到“认识”本身实际上是一种实践。
《提纲》第二条中提到“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条应该是直指“费”理论中有关“凭着人的本质来认识自然界,实际上不过是自然界自己认识自己,因而是完全可能的。
”的论断的。
“费”认为认识自然即认识人自己,认识是一种人对自然(即自己)的直观反映,同样他忽略了认识的实践性,也就很可能忽略了认识在没有经过实践检验时可能的错误性。
与之相反,马克思则鲜明的指出人的思维是应该在实践中被检验证明的,认识的对象也不仅是自己,既然是检验,就可能发现错误,也就可能发现某些认识是不对的、甚至在当前实践中是无法找出其真理的。
四.总结
走笔至此,反观上文,忽然可以发现我的思维过程本身就是符合马克思关于认识的实践过程的论述的。
我的三次认识过程也是符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一级本质到二级、三级本质的规律的。
整个阅读思考与写读书报告的过程也应和了理论到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这一规律。
由此可见,马克思关于认识实践的理论确实是正确的精辟的。
至此,本文“总结思考过程”并“检验实践理论”的两个目的也基本完成。
但我对《提纲》的思考并没有完全结束。
我也意识到我在上文中第三部分对于《提纲》的把握可能很大程度上有所偏颇,日后我会继续阅读有关的论述争取进一步提高认识水平,以期在实践中更好的指导自己的行事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