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 pdf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 pdf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
审计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审计的定义、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审计对象、审计的方法和程序等方面。

1.审计定义:审计是由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的全部或部分经济活动的有关资料,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审核检查,收集和整理证据,以判明有关资料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和经济活动的合规性、效益型,并出具审计报告的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

2.审计主体:审计关系中的审计人,即接受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的授权(或委托)而实施审计的主体。

3.审计客体:接受审计人审计的经济责任的承担者和履行者,即被审计单位。

4.审计对象:以各种资料反映的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或部分经济活动,是审计行为所指向和作用的承受体。

5.审计的方法和程序:包括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三个阶段。

在审计准备阶段,需要明确审计任务、进行审前调查、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编制审计方案等;在审计实施阶段,需要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记录审计工作底稿等;在审计终结阶段,需要整理汇总审计证据、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编制审计报告等。

此外,还有审计证据、审计报告、审计准则等也是审计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对于从事审计工作的人来说是必要的。

审计面试相关知识点总结

审计面试相关知识点总结

审计面试相关知识点总结一、审计基础知识1.审计的定义及目的审计是指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以确定其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和合理性的一种专业活动。

审计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企业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

2.审计的类型按照审计范围和目标的不同,审计可以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由企业内部部门或专业机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以保障企业内部管理的正常运作。

外部审计是由独立的专业审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检查和评价,以确定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3.审计准则审计准则是审计工作的基本规范和指导原则,包括国际审计准则、国内审计准则和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审计准则规定了审计工作的目标、范围、方法和程序,对审计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4.审计责任审计责任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应当履行的职责和义务,包括对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诚实信用、保密性和尽职审计等方面的责任。

二、审计方法和程序1.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按照事先确定的计划和方法进行审计工作的程序和步骤,主要包括确定审计目标、收集审计证据、评价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等程序。

2.审计程序的确定审计程序的确定是审计工作的第一步,主要包括确定审计范围、确定审计目标、确定审计方法和程序、确定审计时间和预算等工作。

3.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包括企业的财务报表、会计凭证、会计记录、相关文件和资料等。

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审计程序和方法,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确定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4.形成审计意见审计人员根据收集和评价的审计证据,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整体评价,形成审计意见。

审计意见包括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和否定意见等,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审计风险和控制1.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对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威胁和障碍,包括对企业财务报表的误报、舞弊、管理层的不当行为等。

审计基础知识

审计基础知识

审计基础知识
审计基础知识是指关于审计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则。

审计是一种对财务报表、财务制度和财务管理的审核工作,它旨在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审计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内容:
1. 审计目的和意义:审计的目的是评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以确保投资人、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 审计程序和步骤:审计程序包括计划、采集证据、评估证据、报告意见等步骤,审计师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审计标准进行审计。

3. 审计风险和内部控制:审计师需要评估企业的审计风险和内部控制制度,以确定审计程序的重点和方向。

4. 审计师的职责和义务:审计师应该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审计准则,保持客观、独立和专业的态度,确保审计质量和报告准确性。

5. 审计报告和审计意见:审计报告是审计师对企业财务报表的评价和意见,包括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不表态意见。

总之,审计基础知识是审计师进行审计工作的基础,掌握审计基础知识对于保障审计质量和客户信任具有重要意义。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
1.审计定义和目的: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系统性的、专业性的评价活动,旨在评估组织、系统、流程、程序或财务报表是否准确、可靠、合规。

2. 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审计的过程。

审计程序包括计划审计、收集证据、评估证据、编制报告等步骤。

3. 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包括抽样误差、证据不充分、内部控制缺陷等。

4. 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审计后所编制的一份书面报告,包括审计意见、审计发现、审计建议等。

5.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设立的审计部门对组织内部的管理、运营、风险管理等进行审计;外部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对组织的财务报表和财务状况进行审计。

6.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是指组织对可能影响其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的过程;内部控制是组织为达到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包括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内部监控等。

- 1 -。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审计是指对某一主体的财务、业务或其他方面的信息进行核查和评价的过程。

通过审计,可以提供独立、客观的意见,增加信息的可靠性和可信度,为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

本文将介绍审计的基本概念、类型、过程和作用,以及审计师的职责和技能要求。

一、审计的基本概念审计是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检查和评估的一种专业活动。

它旨在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绩效和风险管理水平,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独立的意见和建议。

审计的目标是保护投资者利益,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

二、审计的类型根据审计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审计可以分为财务审计、内部审计和合规审计。

财务审计主要关注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准确、完整,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内部审计是企业自身组织的一种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工具,旨在评估和改进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

合规审计是对企业的合规性进行评估,包括是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三、审计的过程审计的过程包括计划、执行、报告和跟踪。

首先,审计师需要与被审计方达成共识,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和时间表,并制定审计计划。

然后,审计师进行实地调查和核查,收集证据,评估风险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审计师将编写审计报告,包括审计意见和建议。

最后,审计师要跟踪审计结果的落实情况,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四、审计的作用审计对于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投资者和债权人来说,审计报告是他们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可以增加对企业的信任和信心。

对于管理层和内部控制人员来说,审计可以发现问题和风险,提供改进的建议,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对于监管机构和公众来说,审计可以监督和检查企业的合规性和透明度,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共利益。

五、审计师的职责和技能要求审计师是执行审计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需要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独立的判断能力。

他们的主要职责包括收集和分析审计证据、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和纠正错误和违规行为、编写审计报告等。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一、审计概述1.1 什么是审计?1.2 审计的目的和重要性1.3 审计的主要类型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2.1 内部审计的定义和职责2.2 外部审计的定义和职责2.3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异同三、审计流程3.1 审计计划的制定3.2 审计程序的实施3.3 审计调查和取证3.4 审计结果的汇报和分析四、审计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4.1 相关法律法规4.2 审计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五、常见审计问题和处理方法5.1 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5.2 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风险控制5.3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完善性5.4 数据的完整性和保护六、现代审计的趋势和挑战6.1 数据分析在审计中的应用6.2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6.3 全球化对审计的影响6.4 大数据时代的审计挑战七、审计的价值和意义7.1 为企业提供有效的风险控制和管理建议7.2 增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的信心7.3 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经营八、总结在本文中,我们对审计相关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

首先,我们介绍了审计的概念、目的和重要性,明确了审计的主要类型。

其次,我们对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进行了比较,阐述了它们的定义、职责以及异同之处。

然后,我们详细解析了审计流程,包括审计计划制定、审计程序实施、审计调查和取证,以及审计结果的汇报和分析。

接着,我们介绍了审计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要求,提醒审计师在实践中应遵守相关规定。

在常见审计问题和处理方法一节,我们讨论了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公允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风险控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完善性,以及数据的完整性和保护。

随后,我们对现代审计的趋势和挑战进行了阐述,重点关注了数据分析在审计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全球化对审计的影响,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审计挑战。

最后,我们总结了审计的价值和意义,强调审计为企业提供有效的风险控制和管理建议、增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的信心,以及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经营。

审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审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审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一、审计概念和定义审计是一个独立的专业活动,通过收集、分析和评估信息,为客户提供信心和建议。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确认财务报告是否真实,公正,并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审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准则和标准,以确保其独立性和专业性。

二、审计职业道德审计师在履行职责时需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准则,保持独立性,保护客户的利益,维护行业声誉。

关键的审计职业道德包括诚实、保密、独立性、专业判断和尊重客户。

三、审计准则与标准审计准则是审计过程中的指导原则,是审计员应当遵循的标准化要求。

审计标准则是对审计过程中执行操作的规定和限制。

审计准则和标准旨在确保审计过程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四、审计程序和方法审计过程是按照一定程序与方法对客户的财务信息进行审计的过程。

审计程序包括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证据收集和分析等环节。

审计方法主要包括检查、确认、计算和比较等操作。

五、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员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向客户提供的正式书面报告,总结了审计过程的主要结论和发现。

审计报告需要清晰明了地表达审计意见,向利益相关方提供有关财务报告真实性和合规性的评价。

六、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组织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旨在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审计过程中要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确定其对财务报告真实性的保障程度。

七、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导致审计员无法准确评估财务报告真实性的各种风险因素。

审计员需要了解和评估风险,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八、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审计员在审计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用于支持审计意见的形成。

审计证据可以是文书形式、口头陈述、计算结果、观察等多种形式,审计员需要依据证据做出判断和评价。

九、审计技能与素质审计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会计、财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审计员还需要具备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保证审计工作的高效完成和质量保障。

审计基础知识总结汇总

审计基础知识总结汇总

审计基础知识总结汇总一、审计的概念审计是指独立的专业人士根据一定程序、标准和方法,对特定对象进行调查、评价、鉴定、监督和报告的一种专门性的工作活动。

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价特定对象的各种活动是否合法、合规、有效、经济和效率等方面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二、审计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和目的,审计可以分为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和专项审计等多种分类。

内部审计是指由组织内的专业人员对该组织进行独立的审查和评价,以提升组织内部控制效果和管理效率。

外部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对公司、政府等机构进行审计,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专项审计是指对特定问题或特定范围进行审计,以解决特定问题或获取特定信息。

三、审计的基本原则审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独立性、客观性、专业性、谨慎性、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

审计师在开展审计活动时,应当全面认识和遵守这些基本原则,确保审计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提升审计报告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四、审计的流程审计的流程通常包括确定审计目标、制定审计计划、收集审计证据、分析和评价审计证据、编制审计报告、整改跟进等多个环节。

在进行审计活动时,审计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审计方案和措施,确保审计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成果。

五、常见的审计方法审计方法包括实地检查、文件查阅、询问、计算和分析等多种手段。

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活动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确保审计活动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合理运用各种审计方法能够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为组织提供有效的审计服务。

六、审计的重要性审计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提供权威的意见和建议,帮助组织改进管理水平、规范运作流程、减少风险和挽回损失。

通过审计,组织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内部控制效果和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七、审计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审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审计可能会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审计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审计技能和专业知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审计专业有关知识点总结

审计专业有关知识点总结

审计专业有关知识点总结一、审计基础知识1. 审计的定义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对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财务会计报表和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审查、检验和核证,发表审计意见的一种专业活动。

2. 审计准则审计准则是约定俗成的、普遍适用的审计规则和要求,它是审计活动的基本依据。

审计准则包括国际审计准则(ISA)、国家审计准则和行业审计准则等。

3. 审计的目的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对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审查,以保证其真实、准确和完整,从而提高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财务信息的信任。

4. 审计的特点审计具有客观性、独立性、专业性、保密性和法律效力等特点。

二、内部控制1. 内部控制的定义及作用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保障资产负债表的真实和准确,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运营活动和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以及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和实施的包括组织形式、政策制度、管理权限分离等各种控制措施和程序。

2. 内部控制的要素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大要素。

3. 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评价是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的过程,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方法。

4. 内部控制的完善企业应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三、审计程序1. 审计程序的定义审计程序是审计师根据审计对象的特点,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审计的方法和步骤。

2. 审计程序的内容审计程序包括收集资料和信息、检查证据和原始凭证、进行比对和核实、进行分析和判断、形成结论和发表意见等内容。

3. 审计程序的实施审计师应结合审计对象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审计程序,确保审计的全面和准确。

4. 审计程序的总结审计程序的总结是审计工作的收尾工作,审计师需要对审计程序进行总结和整理,形成审计报告。

四、审计报告1. 审计报告的内容审计报告应包括审计基本情况、审计意见、审计师的责任、审计师的声明等内容。

审计基础知识

审计基础知识

第一章总论一、审计的定义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于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一)审计定义的相关问题1审计的主体是审计人,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统称为专职机构和人员。

只有专职机构和人员所从事的审查活动才称为审计。

2审计的客体是被审计人,包括各级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

3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

4从事审计活动必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包括宪法、审计法、财政法规、经济法规、审计法规及其他有关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

5审计的总目标是评价受托经济责任。

审计的预期目标是审查、确认审计对象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

6审计的职能对审计客体和审计对象的监督、评价和鉴证。

7审计的目的是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宏观调控。

8审计的性质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的三方关系人审计关系人是指构成一项审计活动的相互有责任关系的三方面的当事人,即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委托(或授权)人。

况,并提出审计报告或管理建议书。

济责任进行审计。

人去经营管理时,为了维护其利益,就要委托(或授权)审计人对被审计人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加以审计监督。

(三)审计的基本特征其中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包括机构独立、人员独立、工作独立、经济独立。

二、审计的对象和目的(一)审计对象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基本建设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民团体;有国有资产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全民所有制与其他所有制联营企业等;在接受委托的条件下,被指定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外资企业等。

审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包括三项:一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二是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作为提供财政、财务收支状况及其有关经营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三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审计基础知识

审计基础知识

第一章总论一、审计的定义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于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一)审计定义的相关问题1审计的主体是审计人,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统称为专职机构和人员。

只有专职机构和人员所从事的审查活动才称为审计。

2审计的客体是被审计人,包括各级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

3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

4从事审计活动必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包括宪法、审计法、财政法规、经济法规、审计法规及其他有关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

5审计的总目标是评价受托经济责任。

审计的预期目标是审查、确认审计对象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

6审计的职能对审计客体和审计对象的监督、评价和鉴证。

7审计的目的是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宏观调控。

8审计的性质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的三方关系人审计关系人是指构成一项审计活动的相互有责任关系的三方面的当事人,即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委托(或授权)人。

况,并提出审计报告或管理建议书。

济责任进行审计。

人去经营管理时,为了维护其利益,就要委托(或授权)审计人对被审计人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加以审计监督。

(三)审计的基本特征其中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包括机构独立、人员独立、工作独立、经济独立。

二、审计的对象和目的(一)审计对象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基本建设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民团体;有国有资产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全民所有制与其他所有制联营企业等;在接受委托的条件下,被指定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外资企业等。

审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包括三项:一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二是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作为提供财政、财务收支状况及其有关经营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三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审计学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解析

审计学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解析

审计学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解析1. 审计的最基本职能是()A. 经济监督B. 经济评价C. 经济鉴证D. 经济核算答案:A解析: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的职能,其中经济监督是最基本的职能。

2. 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是()A.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B. 生产发展的需要C. 会计发展的需要D. 管理的现代化答案:A解析: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确立是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

3.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A. 财产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B. 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C.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D. 遵守《公司法》的需要答案:B解析: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4. 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共同构成了审计的监督体系。

其中,政府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在以下()方面是基本相似的。

A. 审计所依据的准则B. 审计要实现的目标C. 对内部审计的利用D. 审计中取证的权限答案:C解析: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都可以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

5. 审计按目的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划分为()A. 财政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B. 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C. 全部审计和局部审计D. 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答案:A解析:审计按目的和内容分为财政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

6. 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实施销货业务的截止测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查()A. 年底应收账款的真实性B. 是否存在过多的销货折扣C. 销货业务的入账时间是否正确D. 销货退回是否已经核准答案:C解析:截止测试的目的是确定被审计单位主营业务收入的会计记录归属期是否正确。

7. 下列各项中,预防员工贪污、挪用销货款的最有效的方法是()A. 记录应收账款明细账的人员不得兼任出纳B. 收取顾客支票与收取顾客现金由不同人员担任C. 请顾客将货款直接汇入公司所指定的银行账户D. 公司收到顾客支票后立即寄送收据给顾客答案:C解析:让顾客直接将货款汇入指定银行账户,减少了员工接触现金的机会,能有效预防员工贪污、挪用销货款。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重点章节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重点章节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重点章节审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对公司财务状况、业务运作及内部控制的评估和检查。

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

本文将重点介绍审计相关的几个重要章节。

一、审计基础知识审计的基础知识包括审计的定义、目的和原则等。

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评价活动,旨在为利益相关方提供有关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可靠的意见。

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对财务报表的检查,发表审计意见,以增加用户对财务报表的信任。

审计的原则包括独立性、专业判断、审慎性等。

二、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所采取的一系列步骤和方法。

审计程序主要包括事务性测试、分析程序和测试性程序等。

事务性测试是审计人员对特定交易或账目进行检查,以确定其是否符合审计准则的要求。

分析程序是审计人员通过对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以评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测试性程序是指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检查和验证,对财务报表的相关数据进行测试,以确定其准确性。

三、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控制措施。

审计人员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有效性。

内部控制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等五个要素。

控制环境是指组织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和管理层的行为态度。

风险评估是指组织对内外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控制活动是指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建立的各种控制措施。

信息与沟通是指组织内外部信息的及时、准确和适当的传递。

监督是指组织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估。

四、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工作的结果,发表的意见和结论。

审计报告主要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审计结果和审计意见等内容。

审计报告应当清晰明确,语句通顺,确保读者能够清楚理解审计人员的意见和结论。

五、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审计人员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

审计风险主要包括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和抽样风险等。

控制风险是指由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不完善,导致审计人员无法准确发现和评估风险。

审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汇总

审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汇总

审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汇总一、审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审计(Audit)是指对一个实体,特别是财务报表、业务活动、制度和程序等进行独立的、客观的评价和验证的过程。

审计具有检查、验证、鉴定等功能,其目的在于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审计报告,评价被审计对象的质量、真实性和合法性。

二、审计的类型1. 财务审计财务审计是审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和验证,以确定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

2. 管理审计管理审计是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运作程序、内部控制等进行全面的审核,以评估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

3. 绩效审计绩效审计是对企业的绩效目标、绩效评价体系、绩效核算等进行审核,以评估企业的绩效水平和业绩。

三、审计的流程1. 策划阶段在这个阶段,审计人员需要确定审计的范围、目标和计划,并制定审计程序和方法。

2. 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对象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验证,以得出审计结论。

3. 报告阶段在报告阶段,审计人员将审计结果整理成报告,明确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并向相关利益相关方做出说明。

四、审计的原则1. 独立性原则审计应当由独立的审计人员进行,不受被审计对象或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干预和影响。

2. 客观性原则审计的结论和意见应当客观、真实、公正,不受主观偏见和外部压力的影响。

3. 洞察力原则审计人员应当具备较强的洞察力,能够深入了解被审计对象的业务活动和风险。

五、审计的意义和作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保证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维护企业的财务健康。

•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和管理效率,防范和发现经济犯罪行为。

•为企业的利益相关方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增强企业的透明度和信誉度。

六、总结审计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工具,对企业的发展和持续经营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审计的定义、类型、流程、原则以及意义和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审计知识。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审计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提升审计能力和水平,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和持续经营提供有力支持。

审计学基础知识

审计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审计概论第一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1.审计产生的前提: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2.西方审计的产生与发展(1)西方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2)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①.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16世纪末期的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

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形成: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催化剂”是1721年英国的南海公司破产案,他促成了独立会计师的诞生。

从1844年到20世纪初,是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形成时期,这一时期英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要特点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地位得到确认;审计的目的是查错防弊,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审计的方法是对所有会计账目进行详细审计;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主要为企业股东等。

③.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从20世纪初开始,全球经济发展重心逐步由欧洲转向美国,由此美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3.中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1)中国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初步形成阶段:西周时期(西周的宰夫官职是我国国家审计产生的标志)确立阶段:秦汉时期(主要特征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审计模式)走向成熟阶段:隋唐时期(基本标志是具有司法监督职能的比部制度的创立和发展)停滞不前阶段:元明清时期不断演进阶段:中华民国振兴阶段:新中国(1983年9月15日成立审计署,隶属国务院,并在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成立国家审计机关,配备专职审计人员)(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①.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1918年9月,我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规《会计师暂行章程》,第一位注册会计师(CPA)谢霖,1921年谢霖创办中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②.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第二节审计的含义1.概念“审计是一种客观地获取和评价与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认定有关的证据,已证实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并将结果传达给有关使用者的系统过程。

”——1973年《基本审计概念说明》“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大全

审计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大全

审计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大全第一部分:审计基础知识题目1.什么是审计?2.为什么会进行审计?3.审计的目的是什么?4.审计的类型有哪些?5.请简要介绍一下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区别?6.审计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7.审计过程中会涉及哪些具体的步骤?8.审计人员需要具备哪些技能和素质?9.审计报告的内容包括哪些部分?10.什么是审计证据?它的种类有哪些?第二部分:审计基础知识答案1.审计是一种专业的财务活动,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和业务活动的检查,评估企业的经济运作状况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2.进行审计是为了保证企业的财务数据真实可靠,防范潜在的风险,提升企业的信誉度。

3.审计的目的主要包括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公允性,以及评估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

4.审计的类型主要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人员对财务数据和业务运作进行审查;外部审计是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评估。

5.内部审计主要关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外部审计主要关注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6.审计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了解企业的业务模式、风险情况和内部控制制度。

7.审计过程中的步骤包括确定审计范围、获取审计证据、分析审计证据、撰写审计报告等。

8.审计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审计技能以及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9.审计报告包括审计目的、范围、方法、结果和建议等内容。

10.审计证据是审计过程中获得的证明事实的材料,包括会计记录、财务报表、相关文件等。

审计证据的种类有书面证据、计算数据、观察证据和询证证据等。

以上是审计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联系。

感谢阅读!。

审计基础知识总结

审计基础知识总结

审计基础知识总结什么是审计审计是一种对财务账目、经营状况以及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评估过程。

通过审计,可以发现和预防潜在的风险、错误和欺诈行为。

审计主要是为了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提供对内部控制的评估和改进。

审计的目的审计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以提供给相关利益相关方(如股东、投资者、政府等)一个可信的财务信息基础。

同时,审计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评估内部控制制度并提出建议改进的机会。

审计的类型根据审计的对象和内容,可以将审计分为三种主要类型:财务审计、内部审计和合规审计。

1.财务审计:财务审计是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以确保这些报表的准确性。

财务审计主要关注企业会计准则遵守情况、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对内部控制和经营活动的全面评估和检查。

内部审计主要关注风险管理、治理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3.合规审计:合规审计是对企业是否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

合规审计主要关注企业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的要求。

审计的步骤审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明确审计目标和范围:审计开始前,需要明确审计的目标和范围。

明确审计目标可以帮助审计师更好地开展工作。

2.收集相关证据:审计师需要收集相关的财务记录、文件和其他证据来支持审计结论。

3.进行审计测试:审计师会进行一些测试,以验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4.进行审计调整:根据审计测试的结果,审计师可能需要进行一些调整,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5.审计报告:审计师会撰写审计报告,对审计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说明。

审计报告是审计的最终成果,会提供给相关利益相关方作为参考。

审计的重要性审计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审计的重要性:1.提供可信的财务信息:审计可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相关利益相关方提供一个可信的财务信息基础。

2.发现潜在的风险:通过审计,可以发现和预防潜在的风险、错误和欺诈行为,减少企业经营风险。

审计基础知识总结

审计基础知识总结

审计基础知识总结审计基础知识总结1. 什么是审计?审计是指对一个组织、机构或个人的财务、运营和管理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的过程。

审计的目的是确定这些实体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要求,是否有适当的财务和内部控制制度,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意见。

2. 审计的类型- 外部审计:由独立的注册审计师(CPA)或审计机构进行,对组织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核,确保其真实可靠。

- 内部审计:由组织内部的审计员或内部审计团队进行,评估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运营效率等方面。

- 合规审计:主要检查组织是否遵守法规、政策和行业标准等要求。

- 绩效审计:对组织的绩效目标、资源配置和绩效评估进行审查,以提供对改进的建议。

3. 审计的步骤- 计划阶段: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和计划,收集相关信息,并编制审计工作程序。

- 实施阶段:根据审计程序进行实地调查、文件审查和数据分析等工作,以收集证据和进行评估。

- 报告阶段:总结审计结果,并向相关方提供审计报告,包括发现的问题、建议的改进措施和其他关键信息。

- 后续措施:跟踪审计建议的实施情况,并在必要时提供相关支持和指导。

4. 审计的基本原则- 独立性:审计师必须独立于被审计实体,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中立性。

- 保密性:审计师必须严守被审计实体的商业机密和敏感信息。

- 证据:审计师需要收集和分析能够支持其结论和意见的充分、适当的证据。

- 专业判断:审计师需要基于专业知识和判断力,评估被审计实体的风险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 审计文件:审计师需要记录和归档相关的审计工作、观察、结论和意见,以备日后参考和审核。

5. 审计的重要性- 监督机制:审计可以检验和验证组织的财务信息和管理过程,防止欺诈和违法行为。

- 提供信心:审计结果可以增强对组织的财务报表和信息的信任,提高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信心。

- 改进管理:审计结果可以为组织建议改进措施和行动计划,提高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

- 遵守法规:审计可以确保组织遵守相关法规、政策和行业标准。

审计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详解

审计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详解

审计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什么是审计? A. 一种金融分析手段 B. 对财务报表进行评价的过程 C.管理层对公司运营进行的监管 D. 对企业风险进行评估的过程答案:B. 对财务报表进行评价的过程详解:审计是指一个独立的专业机构或者专业机构的从业人员,对一个单位、一个组织、一项设计、一个项目设计或者一个管理制度等进行的独立性的判断和评价的活动。

2.审计人员是否应该独立于审计对象? A. 是 B. 否答案:A. 是详解:审计人员应该保持独立于审计对象,以确保审计活动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真实性。

如果审计人员与审计对象有利益冲突或者关系过于密切,可能会影响到审计结果的公正性。

二、判断题1.审计是一种对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的确认方法。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详解:审计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查、验证、分析等一系列活动,来确认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2.审计人员应该对被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环境进行评价。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详解: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除了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进行确认外,还应该对被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环境进行评价,以确定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三、简答题1.请简要说明审计的主要目的。

答:审计的主要目的是确认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以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保护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2.企业为什么需要进行审计?答:企业需要进行审计是为了保证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保护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可信度,降低风险,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综合题某公司股东发现公司在年度财务报表中存在多处错误,要求进行审计核实。

请结合审计的基础知识,说明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答: 1. 独立性问题:审计人员必须保持独立于被审计对象,避免利益冲突或者关系过于密切的情况。

2. 内部控制问题: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环境进行评价,并考虑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的概念和保证程度定义: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以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

目的: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或内涵,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即以合理保证的方式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度,而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同时不能减轻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基础: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性最终产品:审计报告基本要求:遵守审计准则遵守职业道德守则保持职业怀疑合理运用职业判断(行业精髓必不可少涉及各个环节)总体目标: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发表审计意见。

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管理层和治理层认可并理解其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审计的前提条件:(1)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采用可接受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确定是否可接受)(2)管理层对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工作前提的认可(与管理层达成一致意见)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责任方):按照适用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编制,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独立于另两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审计工作,获取充分适当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并出具审计报告。

(合理保证方)除管理层以外的预期使用:合理使用财务报表信息进行经济决策。

合理保证:审计属于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即通过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不是降至为零。

由于审计的固有局限,大多数审计证据是说服性的而非结论性的,因此,审计只能是提供合理保证,不能提供绝对保证。

审计的固有限制源于:(1)财务报告的性质(2)审计程序的性质(3)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和成本效益的权衡审计要素:鉴证业务三方关系人:注册会计师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责任方)预期使用者主要指与财务报表有重要和共同利益的主要利益相关者。

管理层也会成为预期使用者之一,也构成审计用户,但不是唯一的预期使用者,是否存在三方关系是判断某项业务是否属于审计业务或者其他鉴证业务的重要标准之一。

如果某项业务不存在除责任方之外的其他预期使用者,那么就不构成一项审计业务或其他鉴证业务。

鉴证对象:鉴证对象信息所反映的内容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标准:用于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的基准,当涉及列报时,还包括列报的基准。

适当的标准具备的特征:相关性,完整性,可靠性,中立性,可理解性适用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证据:审计证据鉴证报告:审计报告认定: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注册会计师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

(与具体审计目标密切相关)(1)与各类交易或事项相关的认定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3)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错报:某一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与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应当列示的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之间存在的差异;或者根据注册会计师的判断,为使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实现公允反映,需要对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作出的必要调整。

错报分类:事实错报判断错报推断错报审计风险= 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乘以检查风险(反向变动关系)审计风险: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风险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可能性。

(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相关,独立于财务报表审计而存在)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固有风险:在考虑相关的内部控制之前,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易于发生错报(该错报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的可能性。

控制风险: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没有被内部控制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

检查风险: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

(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重要性的含义:(1)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2)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的影响;(3)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由于不同的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可能差异很大,因此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4)目的:决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选择基准考虑因素:选择百分比考虑因素:特定交易类型、账户余额和披露的重要性水平:表明可能存在因素: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确定百分比考虑因素:运用时主要体现:修改重要性的情况:审计过程1接受业务委托:通过执行初步业务活动,谨慎做出接受或保持客户关系及具体审计业务的决策后,与被审计单位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签订或修改审计业务约定书。

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和内容:审计业务约定书: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和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这人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2计划审计工作:制定总体审计计划(确定适当的重要性水平)和具体审计计划两个层次制定总体审计计划:审计范围、报告目标时间、审计方向、审计资源制定具体审计计划(核心: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风险评估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其他审计程序3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A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与风险相关的控制)的整个过程中,结合对财务报表中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考虑,识别风险;B结合对拟测试的相关控制的考虑,将识别出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C评估识别出的风险,并评价其是否更广泛地与财务报表整体相关,进而潜在地影响多项认定;D考虑发生错报的可能性(包括发生多项错报的可能性),以及潜在错报的重大程度是否足以导致重大错报风险。

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确定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特别风险);确定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应当评价被审计单位针对这些风险设计的控制,并确定其执行情况;应当考虑依赖的相关控制的有效性,并对其进行了解、评估和测试。

风险评估程序(必要程序):注册会计师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而实施的审计程序。

信息来源:内部目的: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具体审计程序:询问观察和检查(包括穿行测试)分析程序其他审计程序:如果根据职业判断认为从被审计单位外部获取的信息有助于识别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其他审计程序以获取这些信息。

信息来源:外部主要包括的具体审计程序:询问外部专业人员阅读外部信息其他信息来源:1在客户接受或保持过程中获取的信息2.提供其他服务中获取的信息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相互影响)(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和监督环境及其他外部环境(外)行业状况:所处行业的市场与竞争;生产经营季节性和周期性;与被审计单位产品相关的生产技术;能源供应与成本;行业的关键指标和统计数据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会计原则和行业特定惯例;受管制行业的法规框架;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法律法规,包括直接的监管活动;税收政策;政府政策;环保要求。

其他外部因素;总体经济情况;利率;融资的可获得性;通货膨胀水平或币值变动。

(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内)所有权结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财务报告(会计政策和行业特定惯例;收入确认惯例;公允价值会计核算;外币资产、负债与交易;异常或复杂交易的会计处理)(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内)重大和异常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在缺乏权威性标准或共识、有争议的或新兴领域采用重要的会计政策产生的影响;会计政策的变更;新颁布的财务报告准则、法律法规,以及被审计单位何时采用、如何采用这些规定等(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可能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相关经营风险(内)(5)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内和外)关键业绩指标(财务的非财务的)、关键比率、趋势和经营统计数据;同期财务业绩比较分析;预算、预测、差异分析,分部信息与分部、部门或其他不同层次的业绩报告;员工业绩考核与鼓励性报酬政策;被审计单位与竞争对手的业绩比较;外部机构衡量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业绩(分析师报告,信用评级机构的报告)(5)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内)A内部控制的目标: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的要求B内部控制的要素:1.控制环境: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

2.风险评估过程:识别与财务报表相关的经营风险,以及针对经营风险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意识)3.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和沟通:4.控制活动:有助于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包括(1)授权、(2)(3)业绩评价(4)信息处理(5)实物控制(6)职责分离5.对控制的监督:评价内部控制在一段时间内运行有效性的过程,包括及时评价控制的设计和运行,以及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分为持续的和专门的)C了解内部控制:指评价控制的设计(是否能够有效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并确定是否得到执行(某项控制存在且被审计单位正在使用)。

D程序:询问观察检查穿行测试4应对重大错报风险: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1)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审计方案:综合性方案和实质性方案(均应当实施实质性程序)(受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采取的总体应对措施影响)(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属于高水平时,倾向于实质性方案)(2)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要求: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目的和具体类型)、时间安排(何时实施或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试点)和范围(程序的数量、抽取的样本量、对控制活动的观察次数等)应当与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具备明确的对应关系。

(4)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考虑的因素风险的重要性;重大错报发生的可能性;涉及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认定)特征;被审计单位采用的特定控制的性质5编制审计报告:做好审计完成阶段的工作,根据所获取的审计证据,合理运用职业判断,形成适当的审计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