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引起物体产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方法与过程:
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概括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力现象的好奇,初步领略力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自然现象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欲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教学难点:
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出简单的规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方法:
多媒体网络教室法,启发与讲解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多媒体展示课本图片引入课题,引起学生探究力的兴趣。(教师讲述:在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中及大量的自然现象中,许多都有与力有关,怎样认识力?
本节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力(force)是什么:
①多媒体演示分析图5-1中的各种力现象,指出两个物体。(在教师启发引导下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分析,最终由学生概括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用字母F表示"。)
②分析动词(举、推、压、拉、吸引、排斥等--力的作用;"加油站")(说明: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这种作用,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③学生活动:学生各抒已见,陈述自己的观点。(力是什么?)
④教师提问: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能发生力的作用,不接触的两个物体能否也能发生相互作用?
⑤学生活动: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力现象。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实验探究:让学生做几个简单的实验(用手拍桌子,两手互拍等)后,多媒体演示课本P77/图5-2后,在教师的点拔与引导下,由学生得出"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结论。
②教师说明:物体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这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方向相反,大小相等,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③学生活动:学生各抒已见,陈述自己的观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④学生活动:举出一些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的现象。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引起物体产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①多媒体演示课本P78/图5-3、图5-4中的现象,在教师的点拔与引导下,由学生得出"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引起物体产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
状态发生改变。)"的结论。
②教师解释什么是"形变(deformation)、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加油站)
③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点拔与引导下总结。
④学生活动:举出一些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的例子。(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见《学案》。
四、新课小结:
这节课着重介绍了力是什么,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
五、作业布置:
1、课本:P79/1、2题。
2、达标题:第5.1节。
六、板书设计: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节力
1、力(force)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说明:①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②力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说明: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3、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说明:①形变(deformation)。
②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七、教后记:
附:(学案)
第一节力
1、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力现象。
2、举出一些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的现象。
3、举出一些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的例子。
4、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马拉车时,马只施力而不受力,车只受力而不施力。
B、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C、磁铁吸铁块时,铁块并不吸引磁铁。
D、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但不能同时使物体既发生形变,又发生运动状态的变化。
5、有下列事例:①游泳②飞机在空中加油③宇宙飞船在空中对接④走路⑤划船⑥发射火箭⑦地球同步卫星,其中应用了力的作用相互的有( ) ,应用了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有( ) 。
6、运动员用网拍击球时,球和网拍都变了形。这表明两点:一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二是力的作用是( ) 的。此外,网拍击球的结果,使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发生了变化,表明力还可以使物体的( ) 发生改变。
7、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支持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 ),受力物是( );桌面受到书的压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 ),受力物是( ) 。
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力》这节课是学生学习力学的入门课和基础课。课本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涉及力的生活情景、自然情景中归纳出力的初步概念,渗透"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同时对以后物理概念的教学起着参照、类比的作用,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简易实验,体验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以让学生形成一个有关力的初步的物理图景,无疑"力"这节课的教学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引起物体产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②、方法与过程:
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概括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力现象的好奇,初步领略力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自然现象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欲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而通过一些简易实验体验力的作用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敢于公开自己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就是"通过一些简易实验体验力的作用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