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德育思想与卢梭德育思想刍议
卢梭与老子自然观思想之比较
卢梭与老子自然观思想之比较卢梭与老子是两位杰出的政治思想家,虽然他们国别不同,生活年代不同,但都有对文明之前的自然状态的独特理解与赞誉,他们都歌颂自然的美好,批判文明的弊端与局限。
标签:自然状态;道法自然;文明;异化;政治理想一卢梭,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浪漫主义的先驱,西方古典自然法学派的著名代表。
老子,道家的创始人。
两位政治思想家都对自己理想的自然状态做了描述,并以此来表达各自所崇尚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卢梭在其政治思想中所描述的“自然”,最根本的“是指人类自然的生活状态和纯真质朴的自然人性”①。
他提出,人类曾在私有制和国家产生以前,经历了一个原始的纯真质朴的自然状态时期。
在这个时期,每个人都是自由、独立、平等的,彼此没有奴役关系,有的只是关心自我和乐于帮助他人的朴素的互助关系。
所以“在自然状态中,不平等几乎是不存在的”。
在自然状态下人们相互同情、亲密无间,他们所需要的就只是异性、食物和休息,虽然他们经常遭受疼痛和饥饿,居无定所,往来甚少,但却依然有十分优良的体质和本性,因为他们不会像文明社会的人一样过分劳累或过分闲逸。
在自然状态下,人们遵循自然法的原则生活,卢梭指出:这种自然法不是多数思想家认为的“理性原则”,而是来源于人类自然的天性。
在那时支配人类活动的自然法原则也主要有两条:一是自我保护;二是对同类的怜悯和同情之心。
虽然只有两条原则,却已足够使得自然状态下的人类之间具有友爱、互助的关系。
但是我们要知道卢梭如此歌颂自然,赞扬自然,并不意味着他要人类永远停留在自然状态下,他说人类既然已经进入了文明社会,就应当沿着文明之路走下去。
他是以借歌颂自然状态的美好,来批判文明、理性、现代化给社会带来的种种局限和弊端,如:伪善、冷酷、罪恶、两级分化等现象。
卢梭把这些弊端归纳为是文明人与其本性及基本需求的异化。
这种控制与被控制、依附与被依附的丧失自我价值与追求的人性异化就是文明社会的局限与弊端的体现,也正是这些异化阻碍了社会自由前进的脚步。
尊重天性+培育德性——卢梭道德教育思想探析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尊重天性 培育德性——卢梭道德教育思想探析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哲学·伦理学指导教师:***20070601中文摘要卢梭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
他一生著述颇丰,涉及哲学、政治、教育、宗教各方面。
道德教育思想是卢梭政治、哲学和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主要阐述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
从卢梭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目的和内容、方法、历史影响及当代价值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评述。
卢梭道德教育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倡导自然主义的道德教育。
卢梭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机械唯物主义感觉经验论、社会契约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源论和人性本善的自然人性论。
在道德教育的培养目标上。
他主张培养“自然人”和社会公民以达到社会至善;在道德教育的内容上,他强调呵护人的善良本性、保持人的纯洁天性,在现实生活中探求真正有用的道德知识;在道德教育的方法上,他强调社会实践,主张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情况,分阶段实施道德教育。
总之,卢梭认为必须发展一种尊重儿童天性的道德教育。
毫无疑问,他的这种自然主义道德教育思想在破除封建道德教育上是一把锐利的理论武器。
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不仅影响了近代资产阶级道德教育,对当今的道德教育仍然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如道德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兼顾公平、倡导平等自由,要重视发挥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要与劳动相结合等。
这些观点对目前的儿童道德教育仍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当然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也有缺陷和局限性。
今天,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研究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剔除其思想中某些缺陷,有助于我们从中汲取有益的思想遗产,服务于现实。
关键词:卢梭;天性;德性:道德教育AbstractRousseauisabourgeoisdemocrat,anoutstandingenlightenerandeducationistinthe18协centuryinFrance.Hehadwrittenallabundanceofliteraturereferringtophilosophy,politics,education,religion,etc.MoraleducationalthoughtisaveryimportantcomponentpartofRousseau’Spolitical,philosophicalaneducationalthought.Andit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m.ThisdissertationmainlyexpatiateonRousseau’Smoraleducationthoughtfromthefollowingfouraspects:theacademicfoundation,purposeandcontent,method,historicinfluenceandthecontemporaryvalueofRousseau’Smoraleducationalthinking.ThemaincharacterofRousseau’SmoraleducationalthoughtistOadvocatenaturalisticmoraleducation.AndtheacademicelementsofRousseau’Smoraleducationthoughtaremechanicalmaterialisticsense·empiricism,socialcontracttheory,theoriginaltheoryoftheunequalsocietyandthetheoryofnaturalhumannaturewhichbasedonvirtuousnature.Withreferringtotheaimsofhisnaturaleducation,RousseauclaimedthatpeopleshouldfosterunaffectedyoungmenandsociMcitizentOachievesocialholy;Withreferringtothecontentofhisnaturaleducation,Rousseaustressedthatpeopleshouldcherishchild’Svirtuousnature,protectchild’Svirginmakeup,andexplorereallyuseful.moralknowledgeintheirreallifc;Withreferringtothemethodsoffiisnaturaleducation,Rousseauemphasizedsocialpractice.Andhethoughtthatpeopleshouldimplementmoraleducationbystepsaccordingtobody··and‘·mindstatusamongtheyouth.Tosumup,Rousseausupposedthatpeoplemustdevelopmoraleducationwhichvaluenature.Withoutquestion,thiskindofthoughtwouldbeasharpweaponwhenexplodingfeudalmoraleducation.Rousseau’Smoraleducationalthinkingnotonlyaffectedmoraleducationoflatter-daybourgeois,butalsocanbeareferencetotoday’Smoraleduction.Forinstance.moraleducationshouldadheretohuman。
浅谈老子的教育思想
浅谈老子的教育思想诚人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德道经》一书内容极其丰富而深刻,涵盖宇宙论、人生观、辨正法、社会学、养生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众多领域,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
本文就老子的教育思想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
一、老子的教育目的老子的社会理想不是人治社会,也不是法制社会,而是个人、社会和大自然和谐统一的道德社会。
要实现这个理想,道德教化是一项基础工程,必须全社会形成共识。
老子的教育思想就是为此而建立的。
《德道经》德篇第三十章说:“小邦寡民。
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有車周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陳之。
……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
”老子在此画了一幅他理想中的道德社会的蓝图,在这个理想国里,没有苛政,没有战争。
人民纯朴,甘食美服,安居乐业。
不需要奔波劳碌,也没有恐惧和烦恼。
这个社会确实是非常美好啊。
这个理想为什么不能实现呢?德篇第一章指出了根本原因:“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
”就是说,社会的离道失德是人类种种罪恶和灾难的根源。
在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道德社会,现在历史学把它稱为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在那個时代,国君与百姓平等相处,共同劳动。
根据史料记载,三皇五帝时代就是那样的社会。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技术越来越先进,但是人们离道失德也越来越严重,社會的罪惡和人民的痛苦不斷增加。
为了医治社会的种种弊病,老子开出了复归道德社会的处方。
德篇第十七章说:“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博。
”意思是要建成道德社会根本的措施就是修德。
修德要从自身做起,然后带动家庭,影响乡里,推动地区,最后实现天下道德思想的普及。
一个国家总是必须有执政者来领导和管理。
培养有道德的执政者是老子教育思想的一个重点,老子对此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卢梭道德教育思想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
卢梭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 内容
( ) 一 分期教育思想
卢梭根据人的 自然发展进程和儿童 的身心特点 , 把儿童 成长时期分为四个 阶段 , 针对不 同阶段 的特 点采取不 同的教
自然本性, 身体健康、 心智发达, 而又感情丰富的人;自然人” “
是生活在社会 中的人 , 不仅是社会成员 , 而且能够尽到社会成
的效果 。
( 道德教育方法 四)
1注重行为实践 , . 反对说教与训诫
存在。在关 注学生身心特点 时既要清楚学生 之间 的差异性 , 又要准确把握其共 同性 , 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 重 视实 践教育 二)
卢梭 认为道德是不会脱离实际生 活的 , 如果单 凭 口头说 教灌输道德观念 , 儿童不仅理解不 了这些观念 , 还有可能形成 错误观念 , 而且容易脱离实际, 犯形式主义 的错误 , 以他说 : 所 “ 象孩子那样 的年龄 , 心灵还处 在懵懵懂 懂 的状 态 , 以需 要 所 使他们模仿我们希望孩子们养成 习惯 的行 为 , 以便他们 最终 能 够 凭 他 们 自 己 的 判 断 和 对 善 的 喜 爱 去 实 践 这 些 行 为 。2 还说 : 要知道 , ”】 [ “ 你 他从一 小 时工作 中学 到 的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是“ 理性睡眠期” , 为儿童 的身体活动 能力和语言 能力逐 他认 渐发展 了, 但理想还未发达 , 这一时期 主要进行感觉教育 同时 还要继续进行体育锻炼 。 3 年期 ( — 5 ) . 少 1 1岁 , 3 这个时期儿童身体迅 速发展 , 大脑 机能显著发展 , 和想象力开始活跃 , 时期 可以进行智 理性 这一
2儿 童期 ( —1 岁 )这 是人生 的第 二个 阶段 , 梭认为 . 3 2 , 卢
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姓名:学号: 20081241039系别:教育科学学院专业:教育学班级: 2008级 1 班指导教师:目录目录............................................................................................................................- 1 -【摘要】....................................................................................................................- 1 -序言............................................................................................................................- 2 -一、卢梭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3 -(一)呵护人的善良本性,保持人的自然天性............................................- 3 -(二)坚持求真务实,探索真正有用的道德知识........................................- 4 -二、卢梭道德教育的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卢梭道德教育的任务........................................................................................- 4 -四、卢梭道德教育的方法........................................................................................- 5 -(一)分期理论法............................................................................................- 5 -(二)道德实践教育法....................................................................................- 6 -(三)榜样示范法............................................................................................- 6 -(四)情感教育法............................................................................................- 7 -五、我国道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 -(一)不顾儿童天性,道德教育成人化........................................................- 7 -(二)道德教育空洞化....................................................................................- 7 -(三)道德教育中忽视情感教育....................................................................- 8 -(四)榜样的神人化和偶像化........................................................................- 8 -六、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启示................................................................- 9 -(一)尊重个性,坚持以人为本。
孔孟老子和卢梭杜威教育思想基础剖析
孔孟\老子和卢梭\杜威教育思想基础剖析作者:张炜韩国良来源:《教师·中》2010年第12期摘要:中国古代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教育学,但古人的教育思想是有基础的,本文就儒家和道家的教育思想中基础人性论和“道法自然”作一些议论分析。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中国儒家和道家的教育思想与西方的教育思想作了比较,得出卢梭的教育方法论以“人性本善”为基础,其思想学说与道家最像;杜威教育学的基础是实用主义哲学和经验论的心理学,杜威的实用主义讲实用、主动。
“实学”是孔孟儒家的传统,中国的实用主义与西方的科学主义之间相互诠释,使杜威的实用主义达到一种中国化改铸的方法论前提。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卢梭的教育思想在尊重儿童主体性上一脉相承。
文章最后阐述了导致学说差异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人性;道法自然;实用主义;学说差异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思想学说最灿烂的时代,是我国思想学说史上的高峰,我们智慧的古人提出了很多深邃、成熟的哲理性学说。
笔者着重对儒、道两家教育学说思想的基础作了分析,对与道家思想学术最相似的卢梭的教育思想与实用主义者杜威的教育思想的异同及学说产生差异的原因也作了分析。
一、人性论古人喜欢谈人性,其教育思想基本以人性论为基础。
古人的教育思想不同,首先是人性论的不同所致。
人性论一般有三个观点:人性是善的、人性是恶的、人性不善也不恶。
孔子、孟子是性善论的始祖,但孔子没很好地回答他的教育思想与人性善的关系,是维持“性相近”的状态,还是制造“习相远”的结果?孟子的教育学说对人性善有系统的阐述,认为人有“良知”“四端”,“四端”发展成为“仁、义、礼、智”四种外在的道德。
孟子认为“善”是与生俱来的,是人人先天就有的,在这一点上,人人无异。
只要人人都能养此善端,承认“人人可为尧舜”,方法上主张“反求诸己”,强调主观努力和主观能动性。
荀子是性恶论的始祖,认为人性本来的状态是恶的,现实当中的善只不过是后天人为(伪)的结果。
同时,荀子强调人性都是天然生成的,不论圣、愚、贤与不肖的人本性都是一样的。
卢梭自然主义道德教育思想
卢梭自然主义道德教育思想卢梭的自然主义道德教育思想摘要: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他的自然主义道德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应当顺应人的自然天性,以培养所谓的自然人为目的。
本文从性善论、德育目标、德育分期理论和德育方法介绍了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
卢梭的德育主张对我国解决当前学校德育和社会道德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由于个人和时代原因,其思想主张难免存在局限性。
关键词:卢梭自然主义道德教育自然人德育分期理论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 712-1778)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激进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理论家,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先驱。
他所倡导的自然主义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引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革命。
从自然主义哲学出发,卢梭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培养“自然人”,引导人从世界和自然中去获取知识和道德。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是通过他的著作《爱弥儿》反映出来。
《爱弥儿》的主人公爱弥儿是个孤儿,也是卢梭想象中的学生。
卢梭通过叙述爱弥儿的成长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采取的相应的教育措施,阐述了他的教育理论,其中就包括了他的道德教育思想。
[1] 卢梭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一、德育的性善论基础英国教育家柯蒂斯说过:“卢梭的教育思想跟他的政治哲学是结为一体的,不理解他的教育理论。
就不能正确了解他的政治哲学。
”[2]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构建在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之上与他的政治学说一样,也是以自然人性为出发点的。
他把人类生活分为“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与此相适应,还把人划分为“自然人”和“社会人”。
[3]卢梭认为,“自然人”生活在绝对孤立的自然状态之中,没有受到所谓“文明社会”的不良影响,他们只听从良心的支配和指导。
“本性的最初冲动始终是正确的,因为在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生来就有的邪恶,任何邪恶我们都能说出它是怎样和从什么地方进入人心的。
”卢梭认为人性本善,人类在自然状态中原是自由、平等的,不平等和道德堕落的现象是到了文明社会才出现的。
老子与卢梭德育思想之比较
老子与卢梭德育思想之比较刘敏【摘要】中国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与法国启蒙运动先驱卢梭均有丰厚的自然主义德育思想传世.老子旨在通过不言之教,以塑造见素抱朴的圣人,而卢梭则主张在行为实践中,培养归于自然的自然道德人.二者的德育思想对我国当前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期刊名称】《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18)002【总页数】4页(P34-37)【关键词】老子;卢梭;德育思想【作者】刘敏【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 2665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223.1;B565.26在物质丰盈的当今时代,道德教育是人们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
老子处于社会大动荡、大转型时期,地主阶级与封建贵族对立,新旧势力斗争,礼崩乐坏,文化领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
但老子认为外在伦理道德不足以使人达到本真状态,因而提出“道”的概念。
其所著《道德经》,又名《老子》,义约文丰,道出了其对哲学、政治以及人生的独到见解,其中蕴涵的德育思想资源有待深入挖掘。
卢梭(公元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先驱,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十八世纪的法国,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封建贵族和僧侣对第三等级的压迫沉重,小资产阶级和农民要求变革的声音日益强烈。
在文化领域,当时的天主教推行宗教蒙昧和文化专制,启蒙运动要求摆脱君主专制和宗教神学对人的束缚,走向自由的彼岸。
卢梭的德育思想也是这场伟大文化运动的典型反映。
二者在德育观上的自然主义归旨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在具体的德育目标、德育方法上则各有千秋,他们的德育思想对当代中国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德育归旨:“见素抱朴”与回归自然老子与卢梭的德育思想均有浓重的自然主义色彩。
老子提倡以道入世,以见素抱朴为终极追求。
老子德育思想与卢梭德育思想刍议
返 朴 归 真 ” 想 有 两 层 基 本 涵 义 首先 . 指 人 的 自然 本 思 是
界 里 .人 的精 神 和行 动 是 整 个 自然 界 的 全 部 必 然 性 的最 高 产 物 . 同时 也 就 是 自然 界 的精 神 和行 动 。 老 子 也 好 , 梭 也 好 . 它 卢 其 教 育 宗 旨都 是 用 理 性 引 导 人 去 过 无 拘无 束 的 自由生 活 2二 者 的思 想 都 有 其 深 远 的 历 史 意 义和 现 代 意 义 .
统一 。
“ 朴 l真 ” 返 』 ] 是老 子 的核 心 思 想 . 老 子 思 想 中 人 类 恢 复 道 是
我 国 进 入 社会 转 型期 .本 土 文 化 受 到 外 来 文 化 的极 大 冲 击 . 从 前 的 道 德 规 范 已 不 能满 足 当前 的需 要 . 与 人 之 间 出现 缺 乏 信 人 任 , 口不 一 现 象 , “ 朴 归 真 ” 是 要 让 人 们 讲 真话 . 真 心 而 返 就 办 事 . 复人 本 真 天 性 . 显 然 在 当今 社 会 是 有 积 极 意 义 的 回 这 卢 梭 的 道 德 教 育思 想不 仅 批 判 了 封 建 教 育制 度 . 打破 了 当 时 占统 治 地 位 的 教 会 的 弊 端 . 为 法 同 大革 命 的爆 发 扫 清 了 障 也 碍 . 为启 蒙 运 动 的一 面 旗 帜 此 外 , 梭 的德 育 方 法 强调 实践 成 卢 活 动 的作 用 . 视 教 师 榜 样 和 劳 动 的德 育作 用 这 些 思 想 都 具 重 有 历 史 和现 实 意 义 我 国 目前 德 育 存 在 许 多 问 题 . 过分 剥夺 如 儿 童 的 自 由时 间 . 他 们 束 缚 在 成 人 的 意 志 中 . 重 影 响 了 他 把 严 们 的积 极 性 和 主动 性 卢 梭 主 张 的 自然 德 育 方 法 对 改 善 日前 我
老子与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之比较
3 收稿日期 :2007 - 02 - 19 作者简介 :席 华 (1979 - ) ,女 ,河南信阳市人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 ,研究方向 :教学基本理论 。
● 席 华 老子与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之比较 哲 学
其次 ,教育要重视直观的作用。老子的最高教育目的是 “道”他认为学“道”,首先要直接观察客观对象 ,而不是先学习书 本上的间接经验。要“欲以观奇妙”。[12] 即从有形象的实在中观 照“道”的精妙。他说“: 以身观身 ,以家观家 ,以乡观乡 ,以国观 国 ,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 ?”,[13] 这是以直接观察 ,以 感性的直观来学“道”。同样的 ,卢梭也要求教学注重于事物的 接触或直观 。卢梭认为“由于所有一切都是通过人的感官而进 入人的头脑的 ,所以人的最初的理解是一种感性的理解 ,正是有 了这种感性的理解作基础 ,理智的理解才得以形成。[14] ”,所以 卢梭极为注重要从外界事物获得印象 ,重视感性知识的作用。 他认为只有对于事物有了直接的接触和观察 ,才能确实了解事 物的意义和观念。因此 ,卢梭也重视实地考察和参观 ,以便在丰 富而确实的感性知识基础上探索事物的规律 。但是老子否认感 性知识的价值 ,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道”,而真正的道不是用概 念所能表述的 ,因而也不是靠感觉经验所能把握的 ,他提醒人 们 ,要想真正认识事物 ,应该站在事物之外 ,有一定的距离这样 才会获得真正的知识 。
老子德育思想与卢梭德育思想刍议
老子德育思想与卢梭德育思想刍议摘要:道德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在中西德育史中呈现出不同特点,同时也有其相通之处。
本文对中国哲学家老子的“返朴归真”德育思想与法国思想家卢梭的自然主义德育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他们之间的异同点并从中汲取了他们思想的精华,最后得出了几点启示,希望能对我国当代德育发展有所启发。
关键词:老子;返朴归真;卢梭;自然主义;德育思想一、老子的“返朴归真”德育思想“返朴归真”中的“返”与“归”是回返、反复的意思。
“朴”与“真”是途径与目标的关系,要达到“真”就一定做到“朴”,两者缺一不可,“真”是一种至上的精神追求,是在恒久质朴生活作风的基础上达到的境界。
“返朴归真”思想有两层基本涵义。
首先,是指人的自然本性。
“返朴归真”就是要永葆人的自然本性,去除世俗的外表,回复本真的自然性,达到自然纯朴的状态。
其次,是指物的自然属性。
老子主张事物的自然表露,崇尚自然的恬淡,反对过多世俗的雕琢,主张万物都要顺应自然,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返朴归真”是老子的核心思想,是老子思想中人类恢复道德的最终目标,让人们明白“返朴归真”是人之谓人的最高境界,可以说这是老子判定一个人有无道德的终极标准。
他的这一思想不仅在当时社会道德重组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时至今日还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二、卢梭的自然主义德育思想卢梭认为,只有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道德教育才是最有效的,他主张通过个体的道德教育来改变世界的道德风气。
他用“爱弥儿”这个虚构的教育对象来展现他的德育方式,在他的笔下“爱弥儿”是一个身心得到自由发展,没有被旧的社会制度同化,并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而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的这样一个人。
卢梭实施道德教育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道德教育要分阶段进行,其内容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第二,关于良心、自爱及同情心的培养。
第三,卢梭的道德学说的内涵。
他创建了以人性为根本,以自然为生命,以至善为品格的道德学说。
自然主义教育:老子的“无为”与卢梭的“顺势”
育 和学 生 身心 发 展规 律 .顺 其 自然 . 减
少 不 必 要 的 干 预
想法 和 感情 去 代 替他 们 的看 法 、 想法 和
感情 , 简 直是 愚 蠢 的事 情 。 ” 此 . 那 在 卢 梭 提 醒 人 们 不 能 以 成 年 人 的 思 维 和 教
但 其 中 自然 主 义 教 育 观 却 一 直 是 世 界
教 育 史 中 十 分 重 要 的一 个 流 派 中 国 的 老 子 的 “ 为 ” 育 思 想 和 法 国 的 卢 梭 无 教 “ 势 ” 教育 观 是其 重 要 代表 . 者试 顺 的 笔
常 道 : 可 名 。 常名 。” 的“ ” 代 名 非 他 道 是
自然主义教育 : 老子的“ 无为’ ’ 与卢梭 的“ 顺势’ ’
熊 水 芝
( 武汉理 工 大 学外语 学院 湖北 武 汉 40 7 ) 3 0 0
摘 要 : 自然主 义教 育 思想在 世界 教 育 史上 占有 十分 重要 的位 置 . 后 出现 了许 多的思 想 家 , 中最 先 其
表 抽 象 的法则 、规律 以及实 际 的规 矩 , 也 可 以 说 是 学 理 上 或 理 论 上 不 可 变 易 的 原 则 性 的 道 。 因此 他 倡 导 :人 法 地 , “
类 有 它 的 地 位 : 人 生 的秩 序 中 . 年 在 童
有 它 的 地 位 :应 当 把 成 人 看 作 成 人 . 把 孩 子 看 做 孩 子 ” 大 自然 希 望 儿 童 在 成 “ 人 以 前 就 要 象 儿 童 的 样 子 ” 此 卢 梭 在 首 次 把 儿 童 当 作 “ ” 看 待 . 予 他 人 来 给
教育史
老子与卢梭教育思想的比较作者方晓强2007210661摘要: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天道自然”的哲学思想构成了道家的思想体系,同时也是其自然主义教育观的基础。
卢梭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的先驱者,他所提的“回归自然”的命题不仅是其政治、宗教、伦理思想的基本原则,也是其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
一位是古代东方的先哲,一位是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虽然相隔数千年,他们在教育思想上有着很多的共性。
分析二者的共性,比较思想上的不同之处,可以使我们对老子与卢梭的教育思想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对中外教育思想的演进有更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老子,卢梭,教育思想,自然主义,比较一、老子和卢梭教育思想的起源谈到教育思想的起源我们就不得不考察老子与卢梭所处的社会背景。
根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及《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耽,春秋末楚国苦县人。
早期曾做过东周王朝的“守藏室史”,精通周礼并崇信周礼。
老子曾两次因为周王朝的政变而被罢官,他在任职期间,周王朝奴隶主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烈,各诸侯国战争不断,人民流离死亡。
由于自身的挫折经历以及社会的残酷现实,老子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变化,他认识到周礼的虚伪,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观。
老子所幻想的是一种“小国寡民”的统治模式,在这个理想国里没有名利、没有知识、没有礼义道德,是一个原始的充满平等自由气氛的国度。
老子的自然哲学思想在这样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体现于《道德经》中。
《道德经》是老子自然哲学思想的体现,也是其教育思想的体现。
为了实现“小国寡民”的理想目标,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目标,因而我们说老子的教育思想起源于他的“小国寡民”的政治观,渗透于其自然哲学思想中。
卢梭出生于十八世纪的瑞士。
他从小就生活坎坷,成年后长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由于自身的经历,卢梭对贫苦人民有了深入的了解,并对当时的封建制度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2021年卢梭道德教育思想分析
卢梭道德教育思想分析卢梭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被誉为自然主义教育的重要代表人物,《爱弥儿》一书也成为教育哲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我们今天各种的“自然主义教育”“快乐教育”理论和实践中,都可以看到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子,甚至有的直接宣称是继承了卢梭的教育思想。
然而,卢梭本人的思想是十分复杂的,一方面,他认为现代社会问题重重,私有制导致了贫富的分化,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和奴役,而资本的统治又败坏了人们的自然品德,整个社会充满拜物教、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从而要求回到人的自然状态;另一方面,卢梭 ___传统社会的专制制度,认为专制制度是不自然的,是一种罪恶,他赞扬法治、 ___,主张共和制度。
这种复杂的思想也影响了其教育思想,因此理解卢梭的教育思想,就不能仅仅抓住其教育思想的某个方面,尤其是《爱弥儿》中的只言片语,而必须认真辨析,还原出其真实意蕴。
本文拟尝试解读作为卢梭整个教育思想核心的道德教育思想问题。
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人性?这是人类面临的“永恒之谜”,至今也没有清晰的答案。
几乎每一个思想家、哲学家,都曾尝试来对此进行解答,企图一劳永逸地解决“人之谜”。
但是,他们都没有完全成功。
然而作为道德教育,又不得不从对人性的理解开始,道德教育的根本在于塑造一种符合道德要求的人性,也即它是一个塑造人性的活动,包括个性、品格、人格的养成塑造等。
当然,作为道德教育的前提需要把握的人性主要是指人的天然本性。
我们的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客体”,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前提问题,是任何道德教育思想都无法回避的。
东西方在人性的理解上,差异比较大。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在人性上主要主张性善论,也即认为人性本善,只是这种人性处于一种自发状态,会被各种欲望和外物所遮蔽,需要通过一种道德教育来使其达到自觉状态,恢复其本性。
而西方哲学思想在人性问题上主要持有一种性恶论,认为人的天性充满着贪欲,充满着罪恶,因此必须通过道德教育进行约束乃至来消除人的这种天性,否则社会就没办法形成。
老子与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启示
老子与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启示作者:黄荣晓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34期摘要:老子与卢梭均推崇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可以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积极探求其对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老子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高校共青团工作一、“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概述老子生活在我国诸侯混战、民不聊生的春秋时期[1],曾任周收藏室吏,是中华文化史上第一位真正的伟大哲学家、道家学派公认的鼻祖。
残酷的社会现实,使老子对统治阶级有切肤之痛,对劳苦大众有体恤之情。
老子的思想集中反映在其所撰写的《道德经》一书中,深刻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文化、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发展。
而在历史上,人们很少探讨老子思想对教育的积极影响和启示。
《道德经》哲学思想中的“无为”思想、“道法自然”理念,对现代教育、共青团工作开展有很多积极的启示。
老子提倡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也不是自己不作为,而是不妄为、不非为,不违背自然规律、自然法则而为,对于该做的事情,老子是主张要做的,所谓“为而不争”。
“道法自然”则是老子所提倡的最高级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道法自然”即“道效法或遵循自然”,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都是遵守自然规律的。
在老子看来,与这里所说的自然规律、自然法则最相近的一个字就是“道”,其中包括自然之道、社会之道、人为之道、教育之道,等等。
卢梭是法国18世纪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他在流浪、奔波的生活中,亲眼目睹了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与屈辱幸,亲身感受到了教育、经济、政治等社会不平等所带来的悲剧,因此对巴黎上层社会的奢侈腐朽、虚荣无耻表现出了极大的蔑视与愤恨。
在卢梭的诸多论著中,尤以提出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爱弥儿》影响深远。
《爱弥儿》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的人,反对封建传统教育残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和天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生长、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中国教育名家德育思想述要
中国教育名家德育思想述要摘要: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是道德的国度、文明的古国。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质特性是道德文化。
中国自古有很多教育名家,他们都关注与重视道德教育,形成了各有特色、自成体系的德育思想。
在倡导立德树人,建立文化强国的今天,梳理与吸取我国教育名家的德育精髓和精神要旨,对于现代道德文化建设颇具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中国教育名家;德育思想;道德文化道德教育简称德育,是对一个人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所进行的一种价值或关系上的限定。
德育不仅决定着一个人在社会中的交往方式,也决定着这个人将会对外在的世界产生一种什么样性质的社会影响。
因此,无论是在哪一个时期,也无论是哪一个社会,哪一个国家,人们都非常重视德育。
德育一直被各个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所关注,并成为了教育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范畴[1]。
人们在一定社会活动基础上,形成对道德的看法和评价就是道德观。
它包括人们对于道德的本质、社会作用、价值以及道德教育与修养的认识等[2]。
梳理我国教育名家的德育观,全面认识和发掘我国传统伦理思想精华,批判继承传统德育观精髓,对于改进和推动现代德育建设,颇具现实意义与积极作用。
1老子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前471年),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教始祖。
老子的德育内容主要有:一是“尊道贵德”。
老子在《道德经》第51章说,“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3]他认为天下万物莫不尊崇“道”和重视“德”,是自然规律使然。
二是“轻名利”。
《道德经》第44章提出,“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但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不断演绎“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古训,对古今廉政建设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构建都十分有益。
三是“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第37章指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古今中外主要教育家教育思想及著作
孔丘的教育思想德育论思想:立志有恒;克已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
教学论思想:勤于学习,广于见闻;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学以致用;虚心求学奋发不息;启发思维,举一反三;因材施教,实际出发。
教师论思想: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隐;讲究教法,循循善诱。
孟柯的教育思想德育论思想:尚志养气;反求诸已;改过迁善;意志锻炼。
教学论思想:深造自得;启发思维;循序渐进;专心有恒;因材施教。
韩愈的教育思想教师论:1、教师的任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教师的标准:凡是具备了“道”与“业”的,就可以做教师。
3、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圣人无常师”、“不耻相师”。
教学论: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勉;在博的基础上求精;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
朱熹的教育思想德育论主张:立志;主敬;存养;省察。
教学论思想1、朱熹的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析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2、教学原则方法:自动和适时的启发;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教人有序不可取等;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论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原是一个工夫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销行以为知为了贯彻他的“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思想,他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道德教育方法。
1、静处体悟2、事上磨炼3、省察克治“顺导性情”的童蒙教育论1、顺应性情与鼓舞兴趣2、自求自得与独立思考 3、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上,王守仁主张给儿童以“歌诗”、“习礼”与“读书”三方面的教育,陶冶儿童的思想和性情。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军国民教育2、实利主义教育3、公民道德教育 4、世界观教育 5、美感教育“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的思想: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陈鹤琴的教育思想“活教育”的思想体系1、“活教育”的目的陈鹤琴说:“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论卢梭的自然主义道德教育思想
最后,卢梭强调对道德标准的强调。他认为,正确的道德标准是培养儿童成 为有德行的人的基础。这些标准包括善良、诚实、公正、勇敢等,都是卢梭所提 倡的核心价值观念。
四、卢梭自然主义道德教育思想 的现实意义
卢梭的自然主义道德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它为 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于解决现代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具有启 示作用。例如,如何平衡教育的知识性和德育性、如何儿童的个性和兴趣、如何 培养儿童的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等。
其次,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对于推动道德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他强调 儿童的道德教育和品格培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考方向和方法。在现代 社会中,面对各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儿童的道德教育和 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责任感的人。
参考内容
让·雅克·卢梭,法国启蒙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 育体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主张培养自然人,强调 儿童本性的善良,以及教育应适应儿童的天性发展。在当今社会,这一思想仍然 具有重要的价值。
1、尊重儿童的个性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提醒我们,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 各自的特点和天性。因此,教育者应该尊重儿童的个性,并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 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样的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还能够更好地发挥 他们的潜能。
2、注重儿童的经验和实践活动
卢梭主张让儿童在自然中自由嬉戏,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世界。这启示我们, 应该更加注重儿童的经验和实践活动。通过让儿童亲自动手、亲身经历,可以更 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提醒我 们要尊重儿童的个性,注重他们的经验和实践活动,他们的情感和心理健康,以 及强调教育的自然性和自然后果法。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构建更加完善、科学的教 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探析老子“道法自然”与卢梭“回到自然”
探析老子“道法自然”与卢梭“回到自然”作者:席美博来源:《学理论·下》2020年第11期摘要:老子是先秦道家思想发展史上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其上承杨朱的隐逸思想,提出了“道”的哲学观念,以自然天道关照社会人道,主张贵柔不争,贵身爱身,绝巧弃利,小国寡民,有所不为方可有为等思想。
卢梭是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他出生于实行人民主权的日内瓦共和国,从小深受日内瓦共和国主张的自由和平等的思想影响,主张人要回归到自然状态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
关键词:老子;道法自然;卢梭;回到自然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11-0051-02老子和卢梭这两位跨国别、跨年代的学者在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对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将目光投向了对自然的回归与研究。
一、时代背景窥探:老子“道法自然”与卢梭“回到自然”都是对动荡的社会现实的否定性超越(一)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社会阶级对立下的春秋战国老子生活在社会大动荡、大转型的时期,周朝国势自周平王迁都之后开始逐渐衰落,各个诸侯国势力渐强,领土和兵力不断坐大,开启了诸侯争霸的时代,他们纷纷横征暴敛、兵戎相见,使百姓饱受战争之苦。
新旧势力更是此消彼长,使得社会贫富差距渐大,呈两极分化之势,清明的王朝政治不复存在,国家呈礼崩乐坏之状。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士阶层也逐渐从贵族最底层挣脱出来,四处游说、讲学,逐渐形成了一个专业文化阶层。
在文化领域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许多思想流派纷纷对既有的社会现实展开激烈的争辩,著书立说,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观念和政治主张。
在纷杂的时代声音中,有一些以老子为代表的隐逸之士,他们深谙福祸相倚之理,对社会现行的制度有自己的认知和见解,面对在社会动乱之下食不果腹、颠沛流离、命如草芥的贫苦百姓,他们对当朝权贵采取一种避世、批驳的态度来表达对暴政社会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只有远离当下动乱无序的现实社会,才能维护和保全自己的高洁品行,老子在乱世之中发展出了道的哲学观念,主张避世存身,崇尚自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贵生存身为核心的道家思想理论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德育思想与卢梭德育思想刍议
摘要:道德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在中西德育史中呈现出不同特点,同时也有其相通之处。
本文对中国哲学家老子的“返朴归真”德育思想与法国思想家卢梭的自然主义德育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他们之间的异同点并从中汲取了他们思想的精华,最后得出了几点启示,希望能对我国当代德育发展有所启发。
关键词:老子;返朴归真;卢梭;自然主义;德育思想
一、老子的“返朴归真”德育思想
“返朴归真”中的“返”与“归”是回返、反复的意思。
“朴”与“真”是途径与目标的关系,要达到“真”就一定做到“朴”,两者缺一不可,“真”是一种至上的精神追求,是在恒久质朴生活作风的基础上达到的境界。
“返朴归真”思想有两层基本涵义。
首先,是指人的自然本性。
“返朴归真”就是要永葆人的自然本性,去除世俗的外表,回复本真的自然性,达到自然纯朴的状态。
其次,是指物的自然属性。
老子主张事物的自然表露,崇尚自然的恬淡,反对过多世俗的雕琢,主张万物都要顺应自然,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返朴归真”是老子的核心思想,是老子思想中人类恢复道德的最终目标,让人们明白“返朴归真”是人之谓人的最高境界,可以说这是老子判定一个人有无道德的终极标准。
他的这一思想不仅在当时社会道德重组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时至今日还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二、卢梭的自然主义德育思想
卢梭认为,只有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道德教育才是最有效的,他主张通过个体的道德教育来改变世界的道德风气。
他用“爱弥儿”这个虚构的教育对象来展现他的德育方式,在他的笔下“爱弥儿”是一个身心得到自由发展,没有被旧的社会制度同化,并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而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的这样一个人。
卢梭实施道德教育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道德教育要分阶段进行,其内容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第二,关于良心、自爱及同情心的培养。
第三,卢梭的道德学说的内涵。
他创建了以人性为根本,以自然为生命,以至善为品格的道德学说。
卢梭适应自然的教育理论,在人类教育学理论的形成、发展和人类教育实践中,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老子与卢梭德育思想之比较
(一)不同点
1.二者理论基础不同
老子的德育思想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实践经验论基础上的。
老子的思想是在继承和探索中而形成的。
例如《周易》说:“君子以果行育德。
”《周易》明确地把德育放在启蒙教育的首位,说明了古人已充分意识到这一点。
老子重视继承“德”思想,例如“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这是与《周易·谦卦》的思想相通的。
《道德经》是老子思想的精髓,这是老子游历各国,通过所闻所感,亲身体验凝练成的精华,是人类道德
论的开山之作。
卢梭的德育思想是建立在唯物主义感觉经验论基础上的,他强调情感的重要性,通过假设“自然人”展示自己的思想,用自然教育这个武器,向封建专制挑战。
卢梭力图通过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主张亲力而行,他大力倡导顺应自然,主张儿童回到自然中去实践,按照自然本来的面目去认识事物。
2.道德教育中二者所塑造的“人”是不同的
老子所期待的“返朴归真”的人,一方面是指人与人之间要和谐共处,寻求其自然本性;另一方面是说,人应当崇敬自然,遵循自然规律,达到“天人合一”。
卢梭的“自然人”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他所要培养的人是远离社会和脱离社会的“自然人”。
然而这是很不现实的,因为人本身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一个人都不可能不受社会的制约,所以在这一点上二者是截然不同的。
(二)相同点
1.回归自然的德育思想是相似的
老子的“返朴归真”的人与卢梭的“自然人”,实质上都是对个体生命回归自然本真状态的向往。
他们认为只有淡泊名利的人,才能体会到“我就在自然之中,自然就在我之中”。
在这个境界里,人的精神和行动是整个自然界的全部必然性的最高产物,它同时也就是自然界的精神和行动。
老子也好,卢梭也好,其教育宗旨都是用理性引导人去过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
2.二者的思想都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代意义
老子生在社会大动荡时期,面对复杂的社会矛盾,写成《道德经》一书,目的就是要重树道德规范,使人性回复本真。
当前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本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极大冲击,从前的道德规范已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人与人之间出现缺乏信任,心口不一现象,而“返朴归真”就是要让人们讲真话,办真事,回复人本真天性,这显然在当今社会是有积极意义的。
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不仅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打破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教会的弊端,也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扫清了障碍,成为启蒙运动的一面旗帜。
此外,卢梭的德育方法强调实践活动的作用,重视教师榜样和劳动的德育作用。
这些思想都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我国目前德育存在许多问题,如过分剥夺儿童的自由时间,把他们束缚在成人的意志中,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卢梭主张的自然德育方法对改善目前我们的德育状况有积极作用。
四、老子与卢梭思想比较对当代德育的启示作用
(一)德育过程中强调正确协调人与物的关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上,德育面临着时代的窘境:人变得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普遍缺乏爱心及对他人的关心;人们过分地追求物质,有严重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倾向。
德育何去何从从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我们应当自觉地对老子和卢梭的思想加以借鉴,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实现其现代转化。
首先,要学会友爱宽
容;其次,要诚实守信;再次要培养人的崇俭抑奢精神。
这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善良品行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德育过程中注重情感生活教育
我们目前的道德教育方法之所以效率低,原因之一就是过于强调社会功能,泛政治化而不能把道德观念深入到生活中去。
老子和卢梭都将道德教育引向自然,引向生活,注重培养人的道德情感,注重人的生活体验。
在道德教育中培养情感,只有从认知和情感层面接受了,道德教育才会有成效,道德影响力也会持久。
(三)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环境对德育的顺利实施十分重要。
德育环境大概包括社会、学校及家庭环境,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是卢梭的重要思想之一。
卢梭主张社会道德风气的形成有赖于个体道德水平的提高,只有人个人向着坚持真理,追求自由,讲求公正的方向努力,家庭、校园和社会才会会呈现出一派祥和、温馨的景象,人人都能不为物所累,积极进取,能以平稳、顺其自然的心态面对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人将会自觉严格要求自己的德行。
(四)尊重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分阶段进行道德教育
不同年龄阶段要采取不同教育方法,这是卢梭的“自然人”培养观反复强调的准则。
当然,从实际出发我们不能绝对的赞同他的分期教育理论,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特点,人的各方面发展并不是同步、分散进行的。
但不能否认他的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对当今德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众所周知,人的道德发展是呈
现阶段性的,因此我们的道德教育要尊重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在他们不同年龄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
当然,分阶段教育时,我们一定要保证道德教育各环节的衔接,只有保持阶段连贯性,才能真正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易·蒙·象传》
2.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 3.卢梭,《爱弥尔》,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1978.
4 .熊铁基、马良怀、刘韶军,《中国老学史》[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