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散文全册课件ppt课件十八
合集下载
先秦诸子散文介绍ppt课件
10
• 元马远作孔子像
11
12
• 《孔子燕居像》 明,佚名,曲阜 孔府藏
13
• 《孔子圣迹图》清焦秉贞绘 • (美)圣路易斯美术馆藏。此图孔子方面密髯,俯身拱手,席地而坐,神
情恭肃;国王和颜悦色,静坐在孔子对面的红木椅上,作侧耳聆听状。 国王身后三五随臣,交头接耳。此图所绘为孔子周游列国,游说诸王的 典故。
•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 “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43
•
子叶活曰公计: 问)“孔我子。非于”生子(而路知,委之子吏者路—,不—好对管古。理,子敏曰粮以:仓求“的之女小者奚吏也不、。曰”,乘其
为人田也—,—发掌愤管忘食畜,牧乐的以小忘吏忧,、不丧知祝老之)将至云尔。”
吾十又五而志于学 而立之年(三十岁左右)开始收徒讲学
根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2容8 。”
• 34-35岁,出国 知至天周命之问年老子礼乐,此事学者多存疑 知 是 ( ( ( 有过《之匡《曰桓《《魋德在《“(胡(在••••畏天天123一匡论将人论:论史魋伐于论陈君君来)))3不55除齐到,命,个被语丧其语子语记(其予615语绝子子了努了从一:所最惑短---围斯如在··闻过t··树,子先粮亦在。·力解事556u述 孔卫说领以重文予,之暂048《宋í,桓罕进)有没)政择命而子岁 岁 岁灵即悟称要也何回孔魋年 服韶》》、伐穷有教善运世》公戒, , ,自为、,?何子其::—务树乎办活固无》卫家:》、己天最后敢返 仕 周去如子子?法动执奈子》—于,、:惧负命简死死鲁 鲁 游。予畏畏”的,,,:曰形卫在三曹,有。单者?弟何于于,,列子时使使只“:陈一必孔的成、月、不子?匡匡曰候天自能退任国孔天绝”说须子说得自陈不郑曰,,。:,下己尽子生修中粮同设的法与:己两知、曰颜“仍回走力过德,诗都拘法天,于“:渊的国君然肉陈归向而宋于从、去命就斯书宰可文后子坚正至为,予学,、味者围完包是文礼、速王。固持道善。与,说其病蔡。成括化也矣既子乐小穷着(;;弟桓,所)(使三命他六;。儒没曰,,,司子魋莫以命项运天国国”,:小小家习其教空能形。内为之孔家和文吾人人礼如学兴容书 、容 使未这子不以都穷没楚大予说。孔:命丧。 大种曰在女斯有树何不的子子))斯司使:兹为滥办下!用路边的文命“乎死寇矣法,愠天他境也的天?矣。时桓见命,。,来生天!”就曰观源:点
• 元马远作孔子像
11
12
• 《孔子燕居像》 明,佚名,曲阜 孔府藏
13
• 《孔子圣迹图》清焦秉贞绘 • (美)圣路易斯美术馆藏。此图孔子方面密髯,俯身拱手,席地而坐,神
情恭肃;国王和颜悦色,静坐在孔子对面的红木椅上,作侧耳聆听状。 国王身后三五随臣,交头接耳。此图所绘为孔子周游列国,游说诸王的 典故。
•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 “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43
•
子叶活曰公计: 问)“孔我子。非于”生子(而路知,委之子吏者路—,不—好对管古。理,子敏曰粮以:仓求“的之女小者奚吏也不、。曰”,乘其
为人田也—,—发掌愤管忘食畜,牧乐的以小忘吏忧,、不丧知祝老之)将至云尔。”
吾十又五而志于学 而立之年(三十岁左右)开始收徒讲学
根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2容8 。”
• 34-35岁,出国 知至天周命之问年老子礼乐,此事学者多存疑 知 是 ( ( ( 有过《之匡《曰桓《《魋德在《“(胡(在••••畏天天123一匡论将人论:论史魋伐于论陈君君来)))3不55除齐到,命,个被语丧其语子语记(其予615语绝子子了努了从一:所最惑短---围斯如在··闻过t··树,子先粮亦在。·力解事556u述 孔卫说领以重文予,之暂048《宋í,桓罕进)有没)政择命而子岁 岁 岁灵即悟称要也何回孔魋年 服韶》》、伐穷有教善运世》公戒, , ,自为、,?何子其::—务树乎办活固无》卫家:》、己天最后敢返 仕 周去如子子?法动执奈子》—于,、:惧负命简死死鲁 鲁 游。予畏畏”的,,,:曰形卫在三曹,有。单者?弟何于于,,列子时使使只“:陈一必孔的成、月、不子?匡匡曰候天自能退任国孔天绝”说须子说得自陈不郑曰,,。:,下己尽子生修中粮同设的法与:己两知、曰颜“仍回走力过德,诗都拘法天,于“:渊的国君然肉陈归向而宋于从、去命就斯书宰可文后子坚正至为,予学,、味者围完包是文礼、速王。固持道善。与,说其病蔡。成括化也矣既子乐小穷着(;;弟桓,所)(使三命他六;。儒没曰,,,司子魋莫以命项运天国国”,:小小家习其教空能形。内为之孔家和文吾人人礼如学兴容书 、容 使未这子不以都穷没楚大予说。孔:命丧。 大种曰在女斯有树何不的子子))斯司使:兹为滥办下!用路边的文命“乎死寇矣法,愠天他境也的天?矣。时桓见命,。,来生天!”就曰观源:点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课件
逻辑严密:文章 结构严谨,逻辑 清晰,论证有力
思想深刻:文章蕴 含深刻的思想,具 有较高的哲学价值
思想特点分析
百家争鸣:先秦时期思想家众多,观点各异,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注重实践:先秦诸子散文注重实践,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强调道德:先秦诸子散文强调道德修养,注重个人品质的培养 关注社会:先秦诸子散文关注社会问题,提出了许多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
课件目的
介绍先秦诸子散文 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探讨先秦诸子散文 的思想内涵和历史 地位
提高学生对先秦诸 子散文的鉴赏能力 和理解能力
激发学生对先秦诸 子散文的兴趣和热 爱
课件内容
介绍先秦诸子散文的背景和特点
分析先秦诸子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 术特色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讲解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作品及其 作者
文化传承:先秦诸子散文对后世的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儒家的六经、道家的道德经、 墨家的墨经等。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韩非子》选读
作品特点:逻辑严密,语言 简洁,具有强烈的批判性
作者:韩非,战国时期韩国 人
主要思想:主张法治,反对 人治,强调君主集权
代表作品:《孤愤》、《五 蠹》、《说难》等
第五章
先秦诸子散文特 点分析
语言特点分析
简洁明了:语言 简洁,表达清晰, 易于理解
生动形象:运用比 喻、拟人等修辞手 法,使文章生动形 象
艺术特点分析
语言简洁,表达清晰 逻辑严密,论证有力 善于运用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 注重思想性,强调道德修养和政治理念
文化影响分析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义、忠诚 等道德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 了深远影响
先秦诸子散文.ppt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 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 其中矣;不义而富贵, 于我如浮云。”
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 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 年丧父,家庭贫困,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 得孔学嫡传。
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尧舜其猶病諸!夫仁者,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 已。”(《雍也》) 子曰:“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宪問》)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子路》)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學而》) 孝是仁的根本:“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学而》) 孝以礼为实践标准:“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 仁焉。”(《颜渊》) 思考:如何看待孔子的“仁”的矛盾性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先秦诸子散文
孔子、孟子、荀子 老子、庄子 墨子 韩非子
孔子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今 山东曲阜)人。他聚徒讲学,周游列国,但始终不 被重用。相传有弟子3000人,高足72人,是我国古 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主要思想都表 现在《论语》一书当中。
一、 时代与环境 1、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2、经济的发展与私人讲学的兴起 3、士的含义发生变化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
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
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上·第一章
——梁惠王章句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
见所畏焉。
2、梁惠王章句下·第十章
先秦诸子散文 ppt课件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 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 祖叙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 于道为最高。"
《汉书 艺文志》
❖ 大约从公元前7世纪起,周朝的封建统治开始衰 落,皇族子弟的教师,以及有些皇室成员本人, 都散落在民间,以教授经书为生,有的因谙习 礼仪而成为人家婚丧嫁娶、祭祀或其他礼仪的 襄礼(司仪)。这些人被称为“儒”。 ❖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三、《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 1.浓厚的论辩色彩,高超的论辩艺术。 ❖ 2.充沛的感情,强劲的气势。(浩然之气,至大至刚) ❖ 3.精彩的比喻和寓言。 ❖ 4.语言特点是浅显自然又明快畅达。
“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时恣纵而不傥,不奇见之也。以天下为沈浊, 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 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 物。不谴是非, 以与世俗处。”(《天下》)
❖ 二、《庄子》的思想
❖ 1.提倡率情任性的自然人生 ❖ 2.奉行“全性保真”(全真派)的贵生主
《论语》、《墨子》。(《老子》)
❖ B、战国中期,论辩体: 《孟子》(对话式论辩文)
《庄子》(对话式专题论文)
❖ C、战国末期,专论体: 《荀子》、《韩非子》——篇幅长,风
格恣肆开拓,逻辑谨严,结构严密,分析深 入,文辞富瞻。
二、老子与《道德经》
1.老子生平 老子是先秦时代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3.《老子》的哲学思想
《道德经》一书是一个唯物主义体系,并具有朴素辩 证法思想。它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是中国最 伟大的形而上纯哲学著作。
4.《老子》的文学价值
❖ ①创造了一种韵散结合的文体。 ❖ ②形象喻理,比喻方式暗示至精至微之哲理。 ❖ ③开创了一种与《论语》不同的思维表达方式。 ❖ ④语言平直简约而又意旨幽深,常常简短几笔就能点出深
先秦诸子散文ppt课件
《老子》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完整版ppt课件
22
《老子》三十六章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 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 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有利器,不可示人。
完整版ppt课件
《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
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
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 也,不成章不
达。”
完整版ppt课件
29
• 《孟子·离娄下》: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 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
23
《老子》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 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 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 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完整版ppt课件
24
第三节 《孟子》
一、孟子和《孟子》一书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孟轲,驺人 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 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 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鞅, 楚魏用吴起,齐用孙子、田忌。天下方务于 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 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 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完整版ppt课件
27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 “礼重。”“色与礼孰重?”曰:“礼重。”曰: “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 乎?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 乎!”
完整版ppt课件
22
《老子》三十六章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 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 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有利器,不可示人。
完整版ppt课件
《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
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
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 也,不成章不
达。”
完整版ppt课件
29
• 《孟子·离娄下》: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 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
23
《老子》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 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 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 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完整版ppt课件
24
第三节 《孟子》
一、孟子和《孟子》一书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孟轲,驺人 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 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 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鞅, 楚魏用吴起,齐用孙子、田忌。天下方务于 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 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 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完整版ppt课件
27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 “礼重。”“色与礼孰重?”曰:“礼重。”曰: “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 乎?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 乎!”
先秦诸子散文文ppt课件
概念
思考题
1.谈谈你对孔孟思想、墨子思想、老庄思想、 韩非子思想的理解
2.简论《论语》、《孟子》、《庄子》、《荀 子》、《韩非子》的艺术特点
3.名词解释:诸子散文、九流十家、百家争鸣、 《论语》、《墨子》、《庄子》
4.简述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参考书目
1.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商务印书馆1935年) 2.郭沫若《十批判书》(人民出版社1954年修订本) 3.李泽厚《美的历程•先秦理性精神•儒道互补》(文
• 元马远作孔子像
• 《孔子燕居像》 明,佚名,曲阜 孔府藏
• 《孔子圣迹图》清焦秉贞绘
• (美)圣路易斯美术馆藏。此图孔子方面密髯,俯身拱手,席地而坐,神 情恭肃;国王和颜悦色,静坐在孔子对面的红木椅上,作侧耳聆听状。 国王身后三五随臣,交头接耳。此图所绘为孔子周游列国,游说诸王的 典故。
(4)在文体发展上:诸子散文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
第一节 《论语》、《老子》、《墨子》
一、孔子和《论语》 二、《老子》 三、《墨子》
一、孔子和《论语》
(一)孔子形象:想像的共同体
•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 之长人而异之。(据李零说,西汉一尺等于23.1厘 米,则九尺六寸为221.76厘米,《史记》所载或有 夸大)
述自己对自然、社会不同观点和主张的哲理性著
作 问。题:诸子散文是文学作品吗?
•就本来的意义说,诸子散文是政治、哲学、伦理等方面的 论说文,不是文学作品。但同历史散文一样,多少不等地 包涵着文学因素,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价值。从文化史的 意义来说,诸子的思想,尤其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影响 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也是研究中国文学史所不 可忽视的。
篇章特点
思考题
1.谈谈你对孔孟思想、墨子思想、老庄思想、 韩非子思想的理解
2.简论《论语》、《孟子》、《庄子》、《荀 子》、《韩非子》的艺术特点
3.名词解释:诸子散文、九流十家、百家争鸣、 《论语》、《墨子》、《庄子》
4.简述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参考书目
1.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商务印书馆1935年) 2.郭沫若《十批判书》(人民出版社1954年修订本) 3.李泽厚《美的历程•先秦理性精神•儒道互补》(文
• 元马远作孔子像
• 《孔子燕居像》 明,佚名,曲阜 孔府藏
• 《孔子圣迹图》清焦秉贞绘
• (美)圣路易斯美术馆藏。此图孔子方面密髯,俯身拱手,席地而坐,神 情恭肃;国王和颜悦色,静坐在孔子对面的红木椅上,作侧耳聆听状。 国王身后三五随臣,交头接耳。此图所绘为孔子周游列国,游说诸王的 典故。
(4)在文体发展上:诸子散文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
第一节 《论语》、《老子》、《墨子》
一、孔子和《论语》 二、《老子》 三、《墨子》
一、孔子和《论语》
(一)孔子形象:想像的共同体
•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 之长人而异之。(据李零说,西汉一尺等于23.1厘 米,则九尺六寸为221.76厘米,《史记》所载或有 夸大)
述自己对自然、社会不同观点和主张的哲理性著
作 问。题:诸子散文是文学作品吗?
•就本来的意义说,诸子散文是政治、哲学、伦理等方面的 论说文,不是文学作品。但同历史散文一样,多少不等地 包涵着文学因素,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价值。从文化史的 意义来说,诸子的思想,尤其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影响 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也是研究中国文学史所不 可忽视的。
篇章特点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课件
墨家
墨子等,主张兼爱非攻、尚同 等思想,强调普遍的爱和反对
不义战争。
02
散文特点
语言特色
简练明快
先秦诸子散文语言简练 ,不事雕琢,言简意赅
,直抒胸臆。
形象生动
善于运用比喻、夸张、 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 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
质朴自然
语言质朴无华,不矫揉 造作,以平实自然的语
言传达深刻的道理。
节奏鲜明
拓展人生境界
诸子散文中的人生哲学和 智慧,有助于拓展个人的 视野和人生境界,提升生 活品质。
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1 2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诸子散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传承和发展有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增强民 族文化自信心。
弘扬民族精神
诸子散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其传承和发 展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荀子》选读
总结词
荀子的著作,主张礼治、强调后天教化和王道政治。
详细描述
选取《荀子》中的重要篇章,介绍荀子的礼治思想、教育理念和政治主张,展 现儒家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老子》选读
总结词
道家经典之一,以道为核心,强调无为而治、自然法则和返 璞归真。
详细描述
选取《老子》中的核心章节,深入解析老子的道家思想、人 生哲学和政治主张,展现道家思想的独特魅力。
学术氛围
士人阶层的崛起和学术氛围的浓厚 ,为思想家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他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等,主张仁 、义、礼、智、信等道德原则 ,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
谐。
道家
老子、庄子等,主张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等思想,强调个体 自由和自然法则。
墨子等,主张兼爱非攻、尚同 等思想,强调普遍的爱和反对
不义战争。
02
散文特点
语言特色
简练明快
先秦诸子散文语言简练 ,不事雕琢,言简意赅
,直抒胸臆。
形象生动
善于运用比喻、夸张、 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 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
质朴自然
语言质朴无华,不矫揉 造作,以平实自然的语
言传达深刻的道理。
节奏鲜明
拓展人生境界
诸子散文中的人生哲学和 智慧,有助于拓展个人的 视野和人生境界,提升生 活品质。
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1 2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诸子散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传承和发展有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增强民 族文化自信心。
弘扬民族精神
诸子散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其传承和发 展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荀子》选读
总结词
荀子的著作,主张礼治、强调后天教化和王道政治。
详细描述
选取《荀子》中的重要篇章,介绍荀子的礼治思想、教育理念和政治主张,展 现儒家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老子》选读
总结词
道家经典之一,以道为核心,强调无为而治、自然法则和返 璞归真。
详细描述
选取《老子》中的核心章节,深入解析老子的道家思想、人 生哲学和政治主张,展现道家思想的独特魅力。
学术氛围
士人阶层的崛起和学术氛围的浓厚 ,为思想家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他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等,主张仁 、义、礼、智、信等道德原则 ,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
谐。
道家
老子、庄子等,主张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等思想,强调个体 自由和自然法则。
诸子散文 教学课件PPT
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之际,出现了 一个新的思想家阶层
他们有的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担任卿相 之职;有的虽一度出仕,但以授徒讲学、 著书立说为主;有的则终身为“处士”、 客卿。
他们以从感性经验中抽象升华出理性原 则为己务,其活动富有高层次的思想文 化特色。
后代习惯尊称他们为诸子。
先秦诸子的共同特点是: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开私人授徒讲学之风。一 生发愤忘食,乐人忘忧,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把主要精力用在思想文化方面,目的是希图在 总结历史遗产的基础上,寻求出理想的政治、 道德、伦理规范,确立一个能体现这些规范的 理想人格模式,并由此确定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的方案和途径。
●《论语》语言艺术之一
孔子向别人表达自己的 思想观点时,不是干巴巴 地直白训诫,而是运用多 种表达方式,显示了对语 言无穷丰富的潜在功能的 熟练掌握。
《论语》是以语录形式简要记载孔子言 行的一部书。以记述孔子的言论为主, 约略涉及孔子的一些行迹,同时也穿插 记载了其弟子的一些言行事迹。
该书是儒家重要的经典,汉代以来,长 期被列入经书范围;南宋以后,又作为 《四书》之一,成为士人学子必读的教 科书。
《论语》:孔子其人其事
孔子(公元前 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昌平乡陬邑人,是中国古代思 想家和教育家,《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其行 事。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程树德有《论语 集释》,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
《老子》
《老子》在散文史的贡献之一
开创了一种与《论语》不同的思维表达 方式:
–《论语》是对形而下的实践经验的提 炼和归纳,《老子》是对形而上的抽象 哲理的思辨和体悟;
–《论语》是用概括性的语言对经验性 的结论作陈述,《老子》是用思辨性的 语言对抽象性的哲理体验作表述。
春秋战国之际,出现了 一个新的思想家阶层
他们有的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担任卿相 之职;有的虽一度出仕,但以授徒讲学、 著书立说为主;有的则终身为“处士”、 客卿。
他们以从感性经验中抽象升华出理性原 则为己务,其活动富有高层次的思想文 化特色。
后代习惯尊称他们为诸子。
先秦诸子的共同特点是: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开私人授徒讲学之风。一 生发愤忘食,乐人忘忧,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把主要精力用在思想文化方面,目的是希图在 总结历史遗产的基础上,寻求出理想的政治、 道德、伦理规范,确立一个能体现这些规范的 理想人格模式,并由此确定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的方案和途径。
●《论语》语言艺术之一
孔子向别人表达自己的 思想观点时,不是干巴巴 地直白训诫,而是运用多 种表达方式,显示了对语 言无穷丰富的潜在功能的 熟练掌握。
《论语》是以语录形式简要记载孔子言 行的一部书。以记述孔子的言论为主, 约略涉及孔子的一些行迹,同时也穿插 记载了其弟子的一些言行事迹。
该书是儒家重要的经典,汉代以来,长 期被列入经书范围;南宋以后,又作为 《四书》之一,成为士人学子必读的教 科书。
《论语》:孔子其人其事
孔子(公元前 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昌平乡陬邑人,是中国古代思 想家和教育家,《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其行 事。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程树德有《论语 集释》,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
《老子》
《老子》在散文史的贡献之一
开创了一种与《论语》不同的思维表达 方式:
–《论语》是对形而下的实践经验的提 炼和归纳,《老子》是对形而上的抽象 哲理的思辨和体悟;
–《论语》是用概括性的语言对经验性 的结论作陈述,《老子》是用思辨性的 语言对抽象性的哲理体验作表述。
先秦诸子散文全册课件ppt(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等26份) 人教课标版2
事也不要去想,因为你无法决定将来。我们所能做的是享受当下,人必须全然地活在此时此刻,其余的都是妄念。二十四、每个人都会幻想各种美好的未来,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为之付诸行动,这大概就是你与这些人的不同!一、身为一个人,水倒七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3.一词多义 (1)信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名词,信用) ②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动词,相信) ③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名词,信物) ④欲信大义于天下(动词,通“伸”,伸张) ⑤信可乐也(副词,实在) ⑥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名词,使者,这里指媒人)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聪明。 赏析:聪明的人要敢于正视自己的无知,不懂装懂是愚蠢的。 关于治学,孔子认为不仅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更要有正确的学 习态度——谦虚诚实,实事求是。因为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 不足,才能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治学也如做人,是否诚实也是我 们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 2.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人能够光大道义,而不是道义能够使人显扬。 赏析:孔子意在强调人只有修养自身,扩充自己、提高自己,才 可以把道发扬光大。如果并非真心诚意地做仁德之事,就不能畅然 人生之正气,获得人生的快.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严于要求自己,而少要求别人,就可以使别人的怨恨远离 了! 赏析: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为人处世应该多 替别人考虑,善于换位思考,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一旦发生矛 盾,应该多做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责己严,待人宽”是 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原则。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2)如 ①如日月之食焉(动词,像) ②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动词,到) 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动词,赶得上) ④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连词,如果) (3)食 ①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通“蚀”,亏耗) ②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名词,粮食) ③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sì,动词,拿东西给人吃) ④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动词,受、得到)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3.一词多义 (1)信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名词,信用) ②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动词,相信) ③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名词,信物) ④欲信大义于天下(动词,通“伸”,伸张) ⑤信可乐也(副词,实在) ⑥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名词,使者,这里指媒人)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聪明。 赏析:聪明的人要敢于正视自己的无知,不懂装懂是愚蠢的。 关于治学,孔子认为不仅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更要有正确的学 习态度——谦虚诚实,实事求是。因为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 不足,才能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治学也如做人,是否诚实也是我 们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 2.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人能够光大道义,而不是道义能够使人显扬。 赏析:孔子意在强调人只有修养自身,扩充自己、提高自己,才 可以把道发扬光大。如果并非真心诚意地做仁德之事,就不能畅然 人生之正气,获得人生的快.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严于要求自己,而少要求别人,就可以使别人的怨恨远离 了! 赏析: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为人处世应该多 替别人考虑,善于换位思考,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一旦发生矛 盾,应该多做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责己严,待人宽”是 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原则。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2)如 ①如日月之食焉(动词,像) ②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动词,到) 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动词,赶得上) ④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连词,如果) (3)食 ①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通“蚀”,亏耗) ②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名词,粮食) ③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sì,动词,拿东西给人吃) ④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动词,受、得到)
先秦诸子散文全册课件ppt 18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4)乃 ①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副词,竟、竟然) ②乃逸而走(副词,于是)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4.词类活用
(1)秋水时 至(名词作状语,按时) . (2)顺流而东 行(名词作状语 ,向东) . (3)以天下之美 为尽在己 .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胜美之境,胜美之景) (4)且夫我尝闻少 仲尼之闻而轻 伯夷之义者 . . (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 (5)离坚白 (形容词作名词,特性,颜色) .. (6)汒然异 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 (7)然 不然,可 不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然 ,以……为可) . . (8)将忘子之故 (形容词作名词,原来的技能) .
基础练习
名句.古今异义 (1)至于 北海 .. 古义:到达。今义:①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介词,表示另提一 事。 (2)东面 而视 ..
古义:面向东。今义:方位词,东边。 (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 古义:脸色。今义:①面貌;②面子,脸面。 (4)见笑于大方 之家 .. 古义:懂得大道理。今义:①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②(言谈、举 止)自然,不拘束;③(样式、颜色等)不俗气。 (5)计中国 之在海内 ..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2.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 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 数。 译文:天下之水,没有比大海更大的:无数的河流归向大海,不知 道什么时候停止,但大海的水却没有变满;尾闾向外排泄海水,不知 道什么时候停止,但大海的水却没有减少;少雨的春季也好,多雨的 秋季也好,海水不为之改变;涝也好,旱也好,大海不曾知道。大海之 水超过江河之水,不能够以数量来计算。 赏析:这段话用对比与比喻的修辞表明: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 得谦虚谨慎,因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人要在不断地学习中认识 自己、发展自己、超越自己。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伍子胥为边候所缚,急中生智,巧言以对,从而使自己获释。 边候捉住伍子胥原本可以得到奖赏,可是听了伍子胥的话后由于畏 罪、惧死又不得不放了他。
智者在危难中往往能够化险为夷,凭借的是其对社会的洞察,对 人心的准确把握。对此,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智者的智慧,还有 人性之中普遍存在的趋利避害的弱点。这或许才是韩非子要告诉 我们的真谛。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5.特殊句式 (1)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状语后置) (2)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判断句) (3)庆封为乱于齐而欲走越(状语后置) (4)虽远越,其可以安乎(固定句式,“其……乎”意即“难道就…… 吗”) (5)“彝酒”者,常酒也(判断句) (6)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状语后置) (7)假人于越而救溺子(状语后置,“于越假人”) (8)失火而取水于海(状语后置) (9)曾从子,善相剑者也(判断句) (10)臣相剑者也(判断句) (11)子之为是也,非缘义也,为利也(判断句)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2.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 译文:达到最高境界的人见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事情的萌发,见 到开头就能知道结果。 赏析:任何事情的发生事先都会有一定的征兆,如果是一个灾祸 的征兆,就要防微杜渐,把灾祸消灭在萌芽状态,或尽早远离灾祸,以 保全自我。 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周围的世界,见人之所未见,防患于未然,这 样灾祸才不会降临到自己身上。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寓言故事 富有涯乎 三虱食彘
道理与启示 知足 共同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前提
在人生道路上,走上坡路要昂首阔步,走下坡路要谨小慎微,走阳关道要目视前方,走羊肠路要俯视脚下。 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当你达到你的`梦想之前,他人对你的亵渎都是作为梦想所付出的代价,你必须接受它,不然,你的梦想都是单薄的。 别以为人家跟你聊几次天,人家就对你有意思,也许人家是因为无聊想找你解解闷呢。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4.渔者持 ,妇人拾蚕,利之所在,皆为贲、诸。 译文:打鱼的人手握黄鳝,养蚕的妇女用手拾蚕,只要有利可图, 人们都成了勇敢的孟贲和专诸。 赏析:韩非举生活中常见的两个事例,告诉我们:人性是趋利的, 对利益的追逐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韩非的话揭示了人性的弱点,但他对人性的认识过于偏执,看不 到人性中美好的一面,有其认识的局限性。在生活中,我们要正确 处理利与人格之间的关系,不要陷入利的泥淖,丧失了人的尊严与 人性的美好。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3.一词多义 (1)安 ①虽远越,其可以安乎(形容词,安宁)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疑问代词,怎么) ③风雨不动安如山(形容词,安稳、稳定) ④居安思危〔名词,安全(的境地)〕 (2)亡 ①今我已亡之矣(动词,丢失) ②广故数言欲亡(动词,逃亡、逃跑) ③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名词,逃跑者、逃亡者) ④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动词,灭亡)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3.“三虱食彘”的故事有何深刻含意和现实意义? 提示:三虱的愚蠢之处在于它们只从个人的眼前利益出发,为争 肥饶之地而互相争斗,却没有看到它们的个人利益是建立在共同利 益之上的。一味地为个人利益而争执,很可能因为忽视共同利益而 葬送个人利益。要想保住既得的个人利益,必须先保住个人利益赖 以存在的共同利益。 这个寓言故事其实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缩影。人们往往也像那三 只愚蠢的虱子一样,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互相倾轧,尔虞我诈,却不 去维护个人利益赖以存在的集体利益,而集体利益一旦不存在,哪 还有个人利益可言呢?大到一个国家民族、人类社会,乃至整个大 自然,都是同样的道理。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4.词类活用 (1)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形容词作动词,得到……尊贵) (2)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名词作动词,喝酒) (3)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名词作动词,穿) (4)圣人见微.以知萌(形容词作名词,微小的苗意动用法,认为……美) (6)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丑) (7)行贤而去自贤.之心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善,认为……有才德) (8)杨布衣.素衣而出(名词作动词,穿) (9)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名词作动词,下雨,穿)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4.韩非的散文峻峭挺拔,锋芒毕露,说理透辟,直言不讳,试结合课 文加以分析。
提示:韩非的散文对社会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分析,在分析 一些现象时入木三分,揭示本质时直言不讳。如借庆封的族人之口, 揭示出庆封命运症结所在;“醉亡其裘”的故事,把矛头直指帝王;卫 君一语揭破曾从子为利的嘴脸等。而对人性的弱点的剖析,韩非也 是极为深刻而毫不留情的。如“十人树杨”的寓言,可见处世之艰难; 为了利益,渔者与妇人也能成为勇士;商太宰最终没有荐举孔子是 出于对私利的考虑等。而在揭示这些现象时,韩非往往能一针见血, 毫不掩饰。
*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1.通假字 (1)鳣似蛇 鳣,通“鳝”,黄鳝 (2)而亡其富之涯乎 亡,通“忘”,忘记 (3)彘臞,人乃弗杀 臞,通“癯”,消瘦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2.古今异义 (1)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古义:不困窘。今义:没有穷尽;没有限度。 (2)必善事左.右. 古义:君主身边的人。今义:①方位名词,左和右两方面;②名词,身 边跟随的人;③动词,支配,操纵;④方位名词,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概 数,跟“上下”相同;⑤副词,反正。 (3)拔而示之,因.为.君刺之 古义:因,趁机;为,替。今义:表原因的连词。 (4)子胥出.走.,边候得之 古义:出逃。今义:因故不声张地离开家庭或当地。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3)患 ①鲁患其不救乎(名词,祸害) ②若亦不患腊之至而茅之燥耳(动词,担忧) ③时有患疟疾者(动词,生病) ④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名词,弊病) ⑤此数者用兵之患也(名词,顾忌) (5)其 ①虽远越,其可以安乎(句中语气词,表示反问) ②匹夫失其身(代词,代平民百姓) ③鲁患其不救乎(语气副词,表揣测,恐怕)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3.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译文:有才有德而去掉自认为有才有德的心思,到哪里能不美呢。 赏析:人应该具有美好的品德,却不能因为有好的品德而自居。 唯有不自居的人才能赢得众人的好评,不论他走到哪儿对社会都是 有益的。有才华很好,但恃才傲物就会让人厌弃,因此,要正确认识 和对待自己的才华,积极修炼自己的德行,才能得到众人的肯定。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12)树易生之物(判断句) (13)子虽工自树于王(状语后置,“于王自树”) (14)焉往而不美(状语后置) (15)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判断句)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匹夫失其身。 (2)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寓言故事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子胥出走 庆封走越 绍绩昧醉亡其裘 鲁穆公使众公子宦于晋、荆 卫公点破曾从子 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鲁人徙越 陈轸贵于魏王 杨子过逆旅 渔者持鳣,妇人拾蚕 杨布怒犬
道理与启示 取舍决于私利 机智脱险 “心”为命运症结 警示帝王不可荒罪 远水不救近火 为利而非为义 见微以知萌 合适环境方显其长 处世之艰难 行贤而不自贤 利之所在皆为勇夫 不能以自我为中心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1.子胥出走,边候得之。子胥曰:“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今我 已亡之矣。我且曰子取吞之。”候因释之。
译文:伍子胥出逃,守护边界的官吏逮住了他。伍子胥说:“国君 搜捕我,是因为我有一颗美丽的宝珠。现在我已经丢失了它。(你 如果把我送到国君那里)我将对国君说,你拿去了宝珠,独吞了它。” 守护边界的官吏于是就把他放了。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1.“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这则故事中,子圉把孔子引荐给商太宰, 目的就是要把孔子推荐给宋君,可事后又阻挠商太宰的引见,岂不 是违背初衷?你如何理解子圉的行为?
提示:子圉只知道孔子比自己强,可没想到在商太宰的眼中自己 竟与孔子相差如此之远,他引见孔子只是想立功、讨取好处,却并 不想让孔子威胁到自己的名声和地位,所以才会这么做,商太宰也 是这么想的,被子圉点破之后就坚定了不引见孔子的决心。
这则寓言主要揭示人性的丑恶,嫉贤妒能,不顾公义。给我们的 启迪是为国选才不能有半点私心杂念。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2.诚信一直是我们提倡的,可韩非为什么要赞扬编造谎言的伍子 胥呢?
提示:韩非讲求实效,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经验。他对那种能 随机应变灵活处理各种事物的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子胥被守关 者捕获,却临危不乱,编造一个谎言欺骗愚钝的守关者,伍子胥的机 智,守关者的愚蠢,韩非对他们的好恶泾渭分明。韩非在赞扬子胥 急中生智的同时,也在告诉人们:有时候,忠厚是无用的。
智者在危难中往往能够化险为夷,凭借的是其对社会的洞察,对 人心的准确把握。对此,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智者的智慧,还有 人性之中普遍存在的趋利避害的弱点。这或许才是韩非子要告诉 我们的真谛。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5.特殊句式 (1)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状语后置) (2)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判断句) (3)庆封为乱于齐而欲走越(状语后置) (4)虽远越,其可以安乎(固定句式,“其……乎”意即“难道就…… 吗”) (5)“彝酒”者,常酒也(判断句) (6)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状语后置) (7)假人于越而救溺子(状语后置,“于越假人”) (8)失火而取水于海(状语后置) (9)曾从子,善相剑者也(判断句) (10)臣相剑者也(判断句) (11)子之为是也,非缘义也,为利也(判断句)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2.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 译文:达到最高境界的人见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事情的萌发,见 到开头就能知道结果。 赏析:任何事情的发生事先都会有一定的征兆,如果是一个灾祸 的征兆,就要防微杜渐,把灾祸消灭在萌芽状态,或尽早远离灾祸,以 保全自我。 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周围的世界,见人之所未见,防患于未然,这 样灾祸才不会降临到自己身上。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寓言故事 富有涯乎 三虱食彘
道理与启示 知足 共同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前提
在人生道路上,走上坡路要昂首阔步,走下坡路要谨小慎微,走阳关道要目视前方,走羊肠路要俯视脚下。 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当你达到你的`梦想之前,他人对你的亵渎都是作为梦想所付出的代价,你必须接受它,不然,你的梦想都是单薄的。 别以为人家跟你聊几次天,人家就对你有意思,也许人家是因为无聊想找你解解闷呢。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4.渔者持 ,妇人拾蚕,利之所在,皆为贲、诸。 译文:打鱼的人手握黄鳝,养蚕的妇女用手拾蚕,只要有利可图, 人们都成了勇敢的孟贲和专诸。 赏析:韩非举生活中常见的两个事例,告诉我们:人性是趋利的, 对利益的追逐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韩非的话揭示了人性的弱点,但他对人性的认识过于偏执,看不 到人性中美好的一面,有其认识的局限性。在生活中,我们要正确 处理利与人格之间的关系,不要陷入利的泥淖,丧失了人的尊严与 人性的美好。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3.一词多义 (1)安 ①虽远越,其可以安乎(形容词,安宁)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疑问代词,怎么) ③风雨不动安如山(形容词,安稳、稳定) ④居安思危〔名词,安全(的境地)〕 (2)亡 ①今我已亡之矣(动词,丢失) ②广故数言欲亡(动词,逃亡、逃跑) ③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名词,逃跑者、逃亡者) ④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动词,灭亡)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3.“三虱食彘”的故事有何深刻含意和现实意义? 提示:三虱的愚蠢之处在于它们只从个人的眼前利益出发,为争 肥饶之地而互相争斗,却没有看到它们的个人利益是建立在共同利 益之上的。一味地为个人利益而争执,很可能因为忽视共同利益而 葬送个人利益。要想保住既得的个人利益,必须先保住个人利益赖 以存在的共同利益。 这个寓言故事其实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缩影。人们往往也像那三 只愚蠢的虱子一样,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互相倾轧,尔虞我诈,却不 去维护个人利益赖以存在的集体利益,而集体利益一旦不存在,哪 还有个人利益可言呢?大到一个国家民族、人类社会,乃至整个大 自然,都是同样的道理。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4.词类活用 (1)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形容词作动词,得到……尊贵) (2)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名词作动词,喝酒) (3)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名词作动词,穿) (4)圣人见微.以知萌(形容词作名词,微小的苗意动用法,认为……美) (6)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丑) (7)行贤而去自贤.之心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善,认为……有才德) (8)杨布衣.素衣而出(名词作动词,穿) (9)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名词作动词,下雨,穿)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4.韩非的散文峻峭挺拔,锋芒毕露,说理透辟,直言不讳,试结合课 文加以分析。
提示:韩非的散文对社会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分析,在分析 一些现象时入木三分,揭示本质时直言不讳。如借庆封的族人之口, 揭示出庆封命运症结所在;“醉亡其裘”的故事,把矛头直指帝王;卫 君一语揭破曾从子为利的嘴脸等。而对人性的弱点的剖析,韩非也 是极为深刻而毫不留情的。如“十人树杨”的寓言,可见处世之艰难; 为了利益,渔者与妇人也能成为勇士;商太宰最终没有荐举孔子是 出于对私利的考虑等。而在揭示这些现象时,韩非往往能一针见血, 毫不掩饰。
*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1.通假字 (1)鳣似蛇 鳣,通“鳝”,黄鳝 (2)而亡其富之涯乎 亡,通“忘”,忘记 (3)彘臞,人乃弗杀 臞,通“癯”,消瘦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2.古今异义 (1)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古义:不困窘。今义:没有穷尽;没有限度。 (2)必善事左.右. 古义:君主身边的人。今义:①方位名词,左和右两方面;②名词,身 边跟随的人;③动词,支配,操纵;④方位名词,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概 数,跟“上下”相同;⑤副词,反正。 (3)拔而示之,因.为.君刺之 古义:因,趁机;为,替。今义:表原因的连词。 (4)子胥出.走.,边候得之 古义:出逃。今义:因故不声张地离开家庭或当地。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3)患 ①鲁患其不救乎(名词,祸害) ②若亦不患腊之至而茅之燥耳(动词,担忧) ③时有患疟疾者(动词,生病) ④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名词,弊病) ⑤此数者用兵之患也(名词,顾忌) (5)其 ①虽远越,其可以安乎(句中语气词,表示反问) ②匹夫失其身(代词,代平民百姓) ③鲁患其不救乎(语气副词,表揣测,恐怕)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3.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译文:有才有德而去掉自认为有才有德的心思,到哪里能不美呢。 赏析:人应该具有美好的品德,却不能因为有好的品德而自居。 唯有不自居的人才能赢得众人的好评,不论他走到哪儿对社会都是 有益的。有才华很好,但恃才傲物就会让人厌弃,因此,要正确认识 和对待自己的才华,积极修炼自己的德行,才能得到众人的肯定。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12)树易生之物(判断句) (13)子虽工自树于王(状语后置,“于王自树”) (14)焉往而不美(状语后置) (15)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判断句)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匹夫失其身。 (2)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寓言故事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子胥出走 庆封走越 绍绩昧醉亡其裘 鲁穆公使众公子宦于晋、荆 卫公点破曾从子 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鲁人徙越 陈轸贵于魏王 杨子过逆旅 渔者持鳣,妇人拾蚕 杨布怒犬
道理与启示 取舍决于私利 机智脱险 “心”为命运症结 警示帝王不可荒罪 远水不救近火 为利而非为义 见微以知萌 合适环境方显其长 处世之艰难 行贤而不自贤 利之所在皆为勇夫 不能以自我为中心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1.子胥出走,边候得之。子胥曰:“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今我 已亡之矣。我且曰子取吞之。”候因释之。
译文:伍子胥出逃,守护边界的官吏逮住了他。伍子胥说:“国君 搜捕我,是因为我有一颗美丽的宝珠。现在我已经丢失了它。(你 如果把我送到国君那里)我将对国君说,你拿去了宝珠,独吞了它。” 守护边界的官吏于是就把他放了。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1.“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这则故事中,子圉把孔子引荐给商太宰, 目的就是要把孔子推荐给宋君,可事后又阻挠商太宰的引见,岂不 是违背初衷?你如何理解子圉的行为?
提示:子圉只知道孔子比自己强,可没想到在商太宰的眼中自己 竟与孔子相差如此之远,他引见孔子只是想立功、讨取好处,却并 不想让孔子威胁到自己的名声和地位,所以才会这么做,商太宰也 是这么想的,被子圉点破之后就坚定了不引见孔子的决心。
这则寓言主要揭示人性的丑恶,嫉贤妒能,不顾公义。给我们的 启迪是为国选才不能有半点私心杂念。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2.诚信一直是我们提倡的,可韩非为什么要赞扬编造谎言的伍子 胥呢?
提示:韩非讲求实效,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经验。他对那种能 随机应变灵活处理各种事物的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子胥被守关 者捕获,却临危不乱,编造一个谎言欺骗愚钝的守关者,伍子胥的机 智,守关者的愚蠢,韩非对他们的好恶泾渭分明。韩非在赞扬子胥 急中生智的同时,也在告诉人们:有时候,忠厚是无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