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散文全册课件ppt课件十
合集下载
先秦诸子散文概说课件
![先秦诸子散文概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7e45d5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66.png)
《论语》的成书和内容
孔子的散文风格
孔子及其散文
孟子及其散文
孟子的生平和思想
介绍孟子的生平、核心思想和影响。
《孟子》的成书和内容
阐述《孟子》的成书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反映的孟子的思想和政治主张。
孟子的散文风格
分析孟子的散文风格,包括语言畅达、气势雄浑、辞锋犀利等。
01
02
03
荀子的生平和思想
介绍荀子的生平、核心思想和影响。
庄子简介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约生活于公元前369年~前286年,战国时期宋国蒙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散文特点
庄子散文以寓言故事、虚构人物为主要形式,将哲学思想融入其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学价值,如《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子及其散文
相同点
两者都是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都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思想,都注重散文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
研究对象和范围
先秦诸子散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剧烈变革时期。
这一时期,各个思想流派纷纷兴起,为了宣传和传承自己的思想,他们将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写成文章,形成了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的源起
先秦诸子散文具有鲜明的个性化和独特性,不同学派、流派和学者的散文作品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儒家散文
儒家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流派,主张“仁爱”、“礼制”和“德治”,其散文以论述文和记叙文为主,强调道德教育和个人修养。
其他诸子散文概述
道家散文
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主张“无为而治”,崇尚自然、清静和淡泊,其散文多用寓言、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具有浓厚的哲学意味。
法家散文
法家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流派,主张以法治国、加强君主集权,其散文以政论性和应用性为主,重视逻辑和说服力。
先秦诸子散文介绍ppt课件
![先秦诸子散文介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99005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c.png)
10
• 元马远作孔子像
11
12
• 《孔子燕居像》 明,佚名,曲阜 孔府藏
13
• 《孔子圣迹图》清焦秉贞绘 • (美)圣路易斯美术馆藏。此图孔子方面密髯,俯身拱手,席地而坐,神
情恭肃;国王和颜悦色,静坐在孔子对面的红木椅上,作侧耳聆听状。 国王身后三五随臣,交头接耳。此图所绘为孔子周游列国,游说诸王的 典故。
•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 “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43
•
子叶活曰公计: 问)“孔我子。非于”生子(而路知,委之子吏者路—,不—好对管古。理,子敏曰粮以:仓求“的之女小者奚吏也不、。曰”,乘其
为人田也—,—发掌愤管忘食畜,牧乐的以小忘吏忧,、不丧知祝老之)将至云尔。”
吾十又五而志于学 而立之年(三十岁左右)开始收徒讲学
根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2容8 。”
• 34-35岁,出国 知至天周命之问年老子礼乐,此事学者多存疑 知 是 ( ( ( 有过《之匡《曰桓《《魋德在《“(胡(在••••畏天天123一匡论将人论:论史魋伐于论陈君君来)))3不55除齐到,命,个被语丧其语子语记(其予615语绝子子了努了从一:所最惑短---围斯如在··闻过t··树,子先粮亦在。·力解事556u述 孔卫说领以重文予,之暂048《宋í,桓罕进)有没)政择命而子岁 岁 岁灵即悟称要也何回孔魋年 服韶》》、伐穷有教善运世》公戒, , ,自为、,?何子其::—务树乎办活固无》卫家:》、己天最后敢返 仕 周去如子子?法动执奈子》—于,、:惧负命简死死鲁 鲁 游。予畏畏”的,,,:曰形卫在三曹,有。单者?弟何于于,,列子时使使只“:陈一必孔的成、月、不子?匡匡曰候天自能退任国孔天绝”说须子说得自陈不郑曰,,。:,下己尽子生修中粮同设的法与:己两知、曰颜“仍回走力过德,诗都拘法天,于“:渊的国君然肉陈归向而宋于从、去命就斯书宰可文后子坚正至为,予学,、味者围完包是文礼、速王。固持道善。与,说其病蔡。成括化也矣既子乐小穷着(;;弟桓,所)(使三命他六;。儒没曰,,,司子魋莫以命项运天国国”,:小小家习其教空能形。内为之孔家和文吾人人礼如学兴容书 、容 使未这子不以都穷没楚大予说。孔:命丧。 大种曰在女斯有树何不的子子))斯司使:兹为滥办下!用路边的文命“乎死寇矣法,愠天他境也的天?矣。时桓见命,。,来生天!”就曰观源:点
• 元马远作孔子像
11
12
• 《孔子燕居像》 明,佚名,曲阜 孔府藏
13
• 《孔子圣迹图》清焦秉贞绘 • (美)圣路易斯美术馆藏。此图孔子方面密髯,俯身拱手,席地而坐,神
情恭肃;国王和颜悦色,静坐在孔子对面的红木椅上,作侧耳聆听状。 国王身后三五随臣,交头接耳。此图所绘为孔子周游列国,游说诸王的 典故。
•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 “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43
•
子叶活曰公计: 问)“孔我子。非于”生子(而路知,委之子吏者路—,不—好对管古。理,子敏曰粮以:仓求“的之女小者奚吏也不、。曰”,乘其
为人田也—,—发掌愤管忘食畜,牧乐的以小忘吏忧,、不丧知祝老之)将至云尔。”
吾十又五而志于学 而立之年(三十岁左右)开始收徒讲学
根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2容8 。”
• 34-35岁,出国 知至天周命之问年老子礼乐,此事学者多存疑 知 是 ( ( ( 有过《之匡《曰桓《《魋德在《“(胡(在••••畏天天123一匡论将人论:论史魋伐于论陈君君来)))3不55除齐到,命,个被语丧其语子语记(其予615语绝子子了努了从一:所最惑短---围斯如在··闻过t··树,子先粮亦在。·力解事556u述 孔卫说领以重文予,之暂048《宋í,桓罕进)有没)政择命而子岁 岁 岁灵即悟称要也何回孔魋年 服韶》》、伐穷有教善运世》公戒, , ,自为、,?何子其::—务树乎办活固无》卫家:》、己天最后敢返 仕 周去如子子?法动执奈子》—于,、:惧负命简死死鲁 鲁 游。予畏畏”的,,,:曰形卫在三曹,有。单者?弟何于于,,列子时使使只“:陈一必孔的成、月、不子?匡匡曰候天自能退任国孔天绝”说须子说得自陈不郑曰,,。:,下己尽子生修中粮同设的法与:己两知、曰颜“仍回走力过德,诗都拘法天,于“:渊的国君然肉陈归向而宋于从、去命就斯书宰可文后子坚正至为,予学,、味者围完包是文礼、速王。固持道善。与,说其病蔡。成括化也矣既子乐小穷着(;;弟桓,所)(使三命他六;。儒没曰,,,司子魋莫以命项运天国国”,:小小家习其教空能形。内为之孔家和文吾人人礼如学兴容书 、容 使未这子不以都穷没楚大予说。孔:命丧。 大种曰在女斯有树何不的子子))斯司使:兹为滥办下!用路边的文命“乎死寇矣法,愠天他境也的天?矣。时桓见命,。,来生天!”就曰观源:点
先秦诸子散文全册课件ppt(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等26份) 人教课标版11
![先秦诸子散文全册课件ppt(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等26份) 人教课标版11](https://img.taocdn.com/s3/m/ac41f8dbf01dc281e43af026.png)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4.词类活用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2)环.而攻之而不胜(名词用作动词,围) (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固) (4)刑.于寡妻(名词用作动词,做楷模)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名词用作动词,敬重) (6)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名词用作动词,爱护)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4.孟子的论辩说理有何技巧?试结合选文内容分析。 提示:(1)层进论证。 如:第1则选文先推倒天时,“天时不如地利”,确立了地利的意义,进 而推倒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将人和的意义烘托出来。最终得出结 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层层深入,条理井然。 (2)对比论证。 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 下顺之。”孰轻孰重,对比鲜明,说服力强。 (3)运用排比,增强气势,有一气呵成之感。 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 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 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6)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有时表示许可。 (7)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古义:……之后,跟着(接着)……。今义:连词,上文表原因、方法 等,下文表结果、目的等。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3.一词多义 (1)利 ①天时不如地利(名词,有利的条件) ②兵革非不坚利也(形容词,锋利) ③忠言逆耳利于行(动词,有利) (2)御 ①以御于家邦(动词,治) ②孰能御之(动词,抵挡)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译文:敬重自家的长辈,而推广到敬重别人家的长辈;爱护自家 的孩子,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天下可以运转于掌上。 赏析:孟子强调统治者要推恩施仁政,真正做到有一颗博爱之心, 想别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把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只有这样, 百姓才能把国家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才能达到人和,这样才会“王之”。 抛开孟子宣扬的仁政,从个人的道德修养角度来看,敬爱自己的 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人之常情。如果能从这一点出发,像对 待自己的老人或孩子一样对待别人的老人或孩子,那么,我们就将 自己的爱施予了社会,也就迈出了成为道德高尚的人的第一步。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课件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cbc25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6.png)
逻辑严密:文章 结构严谨,逻辑 清晰,论证有力
思想深刻:文章蕴 含深刻的思想,具 有较高的哲学价值
思想特点分析
百家争鸣:先秦时期思想家众多,观点各异,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注重实践:先秦诸子散文注重实践,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强调道德:先秦诸子散文强调道德修养,注重个人品质的培养 关注社会:先秦诸子散文关注社会问题,提出了许多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
课件目的
介绍先秦诸子散文 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探讨先秦诸子散文 的思想内涵和历史 地位
提高学生对先秦诸 子散文的鉴赏能力 和理解能力
激发学生对先秦诸 子散文的兴趣和热 爱
课件内容
介绍先秦诸子散文的背景和特点
分析先秦诸子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 术特色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讲解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作品及其 作者
文化传承:先秦诸子散文对后世的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儒家的六经、道家的道德经、 墨家的墨经等。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韩非子》选读
作品特点:逻辑严密,语言 简洁,具有强烈的批判性
作者:韩非,战国时期韩国 人
主要思想:主张法治,反对 人治,强调君主集权
代表作品:《孤愤》、《五 蠹》、《说难》等
第五章
先秦诸子散文特 点分析
语言特点分析
简洁明了:语言 简洁,表达清晰, 易于理解
生动形象:运用比 喻、拟人等修辞手 法,使文章生动形 象
艺术特点分析
语言简洁,表达清晰 逻辑严密,论证有力 善于运用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 注重思想性,强调道德修养和政治理念
文化影响分析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义、忠诚 等道德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 了深远影响
先秦诸子散文 ppt课件
![先秦诸子散文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b7e1cdb307e87100f6961b.png)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 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 祖叙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 于道为最高。"
《汉书 艺文志》
❖ 大约从公元前7世纪起,周朝的封建统治开始衰 落,皇族子弟的教师,以及有些皇室成员本人, 都散落在民间,以教授经书为生,有的因谙习 礼仪而成为人家婚丧嫁娶、祭祀或其他礼仪的 襄礼(司仪)。这些人被称为“儒”。 ❖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三、《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 1.浓厚的论辩色彩,高超的论辩艺术。 ❖ 2.充沛的感情,强劲的气势。(浩然之气,至大至刚) ❖ 3.精彩的比喻和寓言。 ❖ 4.语言特点是浅显自然又明快畅达。
“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时恣纵而不傥,不奇见之也。以天下为沈浊, 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 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 物。不谴是非, 以与世俗处。”(《天下》)
❖ 二、《庄子》的思想
❖ 1.提倡率情任性的自然人生 ❖ 2.奉行“全性保真”(全真派)的贵生主
《论语》、《墨子》。(《老子》)
❖ B、战国中期,论辩体: 《孟子》(对话式论辩文)
《庄子》(对话式专题论文)
❖ C、战国末期,专论体: 《荀子》、《韩非子》——篇幅长,风
格恣肆开拓,逻辑谨严,结构严密,分析深 入,文辞富瞻。
二、老子与《道德经》
1.老子生平 老子是先秦时代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3.《老子》的哲学思想
《道德经》一书是一个唯物主义体系,并具有朴素辩 证法思想。它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是中国最 伟大的形而上纯哲学著作。
4.《老子》的文学价值
❖ ①创造了一种韵散结合的文体。 ❖ ②形象喻理,比喻方式暗示至精至微之哲理。 ❖ ③开创了一种与《论语》不同的思维表达方式。 ❖ ④语言平直简约而又意旨幽深,常常简短几笔就能点出深
先秦诸子散文全册课件ppt(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等26份) 人教课标版11
![先秦诸子散文全册课件ppt(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等26份) 人教课标版11](https://img.taocdn.com/s3/m/5399c25076eeaeaad1f330e2.png)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5.特殊句式 (1)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判断句) (2)城非不高也(判断句) (3)其待我以横逆(状语后置) (4)则君子必自反也(宾语前置) (5)舜,人也(判断句) (6)舜为法于天下(状语后置) (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状语后置) (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3)固 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动用法,使……坚固) ②江山险固,沃野千里(形容词,坚固) ③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名词,险固的地势) ④固请,召有司案图(副词,坚决) ⑤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副词,本来) (4)于 ①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介词,跟、和) ②舜为法于天下(介词,给) ③可传于后世(介词,到)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译文:敬重自家的长辈,而推广到敬重别人家的长辈;爱护自家 的孩子,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天下可以运转于掌上。 赏析:孟子强调统治者要推恩施仁政,真正做到有一颗博爱之心, 想别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把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只有这样, 百姓才能把国家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才能达到人和,这样才会“王之”。 抛开孟子宣扬的仁政,从个人的道德修养角度来看,敬爱自己的 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人之常情。如果能从这一点出发,像对 待自己的老人或孩子一样对待别人的老人或孩子,那么,我们就将 自己的爱施予了社会,也就迈出了成为道德高尚的人的第一步。
பைடு நூலகம்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爱别人的人,人们常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人们常常尊 敬他。 赏析: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去尊重别人,这种尊重,应 该是发自本心的,非功利主义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只有具有这 种心态并付诸行动,那么人际间的矛盾纠葛才会越来越少,社会文 明程度也会越来越高。
先秦诸子散文全册课件ppt(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等26份) 人教课标版25
![先秦诸子散文全册课件ppt(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等26份) 人教课标版25](https://img.taocdn.com/s3/m/959ab6ab102de2bd960588f2.png)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寓言故事 富有涯乎 三虱食彘
道理与启示 知足 共同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前提
。2. 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奋斗!奋斗!奋斗!3.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4.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5. 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6. 奋斗是万物之父。— —陶行知7. 上帝制造人类的时候就把我们制造成不完美的人,我们一辈子努力的过程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我们的一切美德都来自于克服自身缺点的奋斗。8. 不要被任何人打乱自己的脚步,因为没有谁会像你一样清楚和在乎自己 的梦想。9. 时间不在于你拥有多少,只在于你怎样使用10. 水只有碰到石头才能碰出浪花。11. 嘲讽是一种力量,消极的力量。赞扬也是一种力量,但却是积极的力量。12.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也会遇到一些挫折,一些困难,那韩智华就是我们 的榜样,永不认输,因为我知道挫折过后是一片晴朗的天空,瞧,成功就在挫折背后向我们招手,成功就是在努力的路上,“成功就在努力的路上”!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向美好的明天走去。13. 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 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14. 不要匆忙的走过一天又一天,以至于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不是一场速度赛跑,她不是以数量而是以质量来计算,知道你停止努力的那 一刻,什么也没有真正结束。15. 也许终点只有绝望和失败,但这绝不是停止前行的理由。16.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17. 我颠覆了整个世界。只为了摆正你的倒影18. 好的想法是十分钱一打,真正无价的是能够实现这些想法的人。19. 伤痕是士兵一生的荣耀。20.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21. 多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可以”,只有这样才不 会被“不可能”束缚,才能不断超越自我。22. 人生本来就充满未知,一切被安排好反而无味——坚信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地奋斗,就会迈向美好的未来。23. 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24. 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 何事情。25. 无论什么思想,都不是靠它本身去征服人心,而是靠它的力量;不论靠思想的内容,而是靠那些在历史上某些时期放射出来的生命的光辉。——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26. 上帝助自助者。27. 你的爸妈正在为你奋斗,这 就是你要努力的理由。28. 有很多人都说:平平淡淡就福,没有努力去拼博,又如何将你的人生保持平淡?又何来幸福?29. 当事情已经发生,不要抱怨,不要沮丧,笑一笑吧,一切都会过去的。30. 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31. 我们每个人都应微笑面对人生,没有了怨言,也就不会有哀愁。一个人有了希望,就会对生活充满信心,只要你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以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32. 勇敢的人。——托尔斯泰《袭击》33. 昨天下了雨,今天刮了风,明天太 阳就出来了。34. 是的,成功不在于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只要你努力过,拼搏过,也许结果不一定是最好的那也走过了精彩的过程,至少,你不会为此而后悔。35. 每一天的努力,以后只有美好的未来。每一天的坚持,换来的是明天的辉 煌。36. 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恽代英37. 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38. 志不可立无可成之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王守仁39. 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 40.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41.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曾国42. 在我们能掌控和拼搏的时间里,去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43. 我们不是等待未来,我们是创造未来,加油,努力奋斗。 44. 人生如画,一笔一足迹,一步一脚印,有的绚丽辉煌,有的却平淡无奇。45. 脚跟立定以后,你必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萧伯纳46.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先秦诸子散文全册课件ppt(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等26份) 人教课标版24
![先秦诸子散文全册课件ppt(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等26份) 人教课标版24](https://img.taocdn.com/s3/m/1ddceb94650e52ea54189823.png)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 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 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2)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1.故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皆归取度 者也。
单元概说 作家作品 高考档案 美文共品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出身于韩国贵族,与李斯同师荀子。他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 “法”“术”思想,同时又吸取了他以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学说的集 大成者。
韩非生于战国七雄纷争之世,七雄之中,韩国最弱,他目睹韩国日 趋衰弱,曾多次向韩王上书进谏,寄希望于韩王励精图治,变法图强, 但韩王置若罔闻,始终都未采纳。这使他孤独悲观,大失所望。他 从“观往者得失之变”之中探索变弱为强的道路,写了《孤愤》《五 蠹》《说难》等十余万言的著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法治思想, 抒发了忧愤孤直而不容于时的愤懑。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5.特殊句式 (1)而民悦之,使王天下(省略句,“使”后省略宾语“之”) (2)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状语后置) (3)必为汤、武笑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被动句) (4)宋人有耕田者(定语后置) (5)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裤(省略句,“令”后省略宾语“之”) (6)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定语后置) (7)举烛,非书意也(判断句) (8)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判断句) (9)王大说,国以治(省略句,“以”后省略宾语“之”) (10)治则治矣,非书意也(判断句) (11)郑人有且买履者(定语后置) (12)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省略句,“之”后省略了介词“于”)
先秦诸子散文ppt课件
![先秦诸子散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4169ea03d8ce2f016623b5.png)
《老子》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完整版ppt课件
22
《老子》三十六章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 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 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有利器,不可示人。
完整版ppt课件
《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
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
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 也,不成章不
达。”
完整版ppt课件
29
• 《孟子·离娄下》: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 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
23
《老子》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 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 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 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完整版ppt课件
24
第三节 《孟子》
一、孟子和《孟子》一书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孟轲,驺人 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 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 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鞅, 楚魏用吴起,齐用孙子、田忌。天下方务于 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 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 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完整版ppt课件
27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 “礼重。”“色与礼孰重?”曰:“礼重。”曰: “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 乎?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 乎!”
完整版ppt课件
22
《老子》三十六章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 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 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有利器,不可示人。
完整版ppt课件
《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
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
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 也,不成章不
达。”
完整版ppt课件
29
• 《孟子·离娄下》: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 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
23
《老子》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 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 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 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完整版ppt课件
24
第三节 《孟子》
一、孟子和《孟子》一书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孟轲,驺人 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 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 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鞅, 楚魏用吴起,齐用孙子、田忌。天下方务于 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 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 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完整版ppt课件
27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 “礼重。”“色与礼孰重?”曰:“礼重。”曰: “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 乎?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 乎!”
先秦诸子散文文ppt课件
![先秦诸子散文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28fe0fc850ad02de8041ca.png)
概念
思考题
1.谈谈你对孔孟思想、墨子思想、老庄思想、 韩非子思想的理解
2.简论《论语》、《孟子》、《庄子》、《荀 子》、《韩非子》的艺术特点
3.名词解释:诸子散文、九流十家、百家争鸣、 《论语》、《墨子》、《庄子》
4.简述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参考书目
1.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商务印书馆1935年) 2.郭沫若《十批判书》(人民出版社1954年修订本) 3.李泽厚《美的历程•先秦理性精神•儒道互补》(文
• 元马远作孔子像
• 《孔子燕居像》 明,佚名,曲阜 孔府藏
• 《孔子圣迹图》清焦秉贞绘
• (美)圣路易斯美术馆藏。此图孔子方面密髯,俯身拱手,席地而坐,神 情恭肃;国王和颜悦色,静坐在孔子对面的红木椅上,作侧耳聆听状。 国王身后三五随臣,交头接耳。此图所绘为孔子周游列国,游说诸王的 典故。
(4)在文体发展上:诸子散文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
第一节 《论语》、《老子》、《墨子》
一、孔子和《论语》 二、《老子》 三、《墨子》
一、孔子和《论语》
(一)孔子形象:想像的共同体
•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 之长人而异之。(据李零说,西汉一尺等于23.1厘 米,则九尺六寸为221.76厘米,《史记》所载或有 夸大)
述自己对自然、社会不同观点和主张的哲理性著
作 问。题:诸子散文是文学作品吗?
•就本来的意义说,诸子散文是政治、哲学、伦理等方面的 论说文,不是文学作品。但同历史散文一样,多少不等地 包涵着文学因素,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价值。从文化史的 意义来说,诸子的思想,尤其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影响 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也是研究中国文学史所不 可忽视的。
篇章特点
思考题
1.谈谈你对孔孟思想、墨子思想、老庄思想、 韩非子思想的理解
2.简论《论语》、《孟子》、《庄子》、《荀 子》、《韩非子》的艺术特点
3.名词解释:诸子散文、九流十家、百家争鸣、 《论语》、《墨子》、《庄子》
4.简述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参考书目
1.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商务印书馆1935年) 2.郭沫若《十批判书》(人民出版社1954年修订本) 3.李泽厚《美的历程•先秦理性精神•儒道互补》(文
• 元马远作孔子像
• 《孔子燕居像》 明,佚名,曲阜 孔府藏
• 《孔子圣迹图》清焦秉贞绘
• (美)圣路易斯美术馆藏。此图孔子方面密髯,俯身拱手,席地而坐,神 情恭肃;国王和颜悦色,静坐在孔子对面的红木椅上,作侧耳聆听状。 国王身后三五随臣,交头接耳。此图所绘为孔子周游列国,游说诸王的 典故。
(4)在文体发展上:诸子散文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
第一节 《论语》、《老子》、《墨子》
一、孔子和《论语》 二、《老子》 三、《墨子》
一、孔子和《论语》
(一)孔子形象:想像的共同体
•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 之长人而异之。(据李零说,西汉一尺等于23.1厘 米,则九尺六寸为221.76厘米,《史记》所载或有 夸大)
述自己对自然、社会不同观点和主张的哲理性著
作 问。题:诸子散文是文学作品吗?
•就本来的意义说,诸子散文是政治、哲学、伦理等方面的 论说文,不是文学作品。但同历史散文一样,多少不等地 包涵着文学因素,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价值。从文化史的 意义来说,诸子的思想,尤其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影响 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也是研究中国文学史所不 可忽视的。
篇章特点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课件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508a0e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7.png)
墨家
墨子等,主张兼爱非攻、尚同 等思想,强调普遍的爱和反对
不义战争。
02
散文特点
语言特色
简练明快
先秦诸子散文语言简练 ,不事雕琢,言简意赅
,直抒胸臆。
形象生动
善于运用比喻、夸张、 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 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
质朴自然
语言质朴无华,不矫揉 造作,以平实自然的语
言传达深刻的道理。
节奏鲜明
拓展人生境界
诸子散文中的人生哲学和 智慧,有助于拓展个人的 视野和人生境界,提升生 活品质。
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1 2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诸子散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传承和发展有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增强民 族文化自信心。
弘扬民族精神
诸子散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其传承和发 展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荀子》选读
总结词
荀子的著作,主张礼治、强调后天教化和王道政治。
详细描述
选取《荀子》中的重要篇章,介绍荀子的礼治思想、教育理念和政治主张,展 现儒家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老子》选读
总结词
道家经典之一,以道为核心,强调无为而治、自然法则和返 璞归真。
详细描述
选取《老子》中的核心章节,深入解析老子的道家思想、人 生哲学和政治主张,展现道家思想的独特魅力。
学术氛围
士人阶层的崛起和学术氛围的浓厚 ,为思想家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他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等,主张仁 、义、礼、智、信等道德原则 ,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
谐。
道家
老子、庄子等,主张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等思想,强调个体 自由和自然法则。
墨子等,主张兼爱非攻、尚同 等思想,强调普遍的爱和反对
不义战争。
02
散文特点
语言特色
简练明快
先秦诸子散文语言简练 ,不事雕琢,言简意赅
,直抒胸臆。
形象生动
善于运用比喻、夸张、 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 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
质朴自然
语言质朴无华,不矫揉 造作,以平实自然的语
言传达深刻的道理。
节奏鲜明
拓展人生境界
诸子散文中的人生哲学和 智慧,有助于拓展个人的 视野和人生境界,提升生 活品质。
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1 2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诸子散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传承和发展有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增强民 族文化自信心。
弘扬民族精神
诸子散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其传承和发 展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荀子》选读
总结词
荀子的著作,主张礼治、强调后天教化和王道政治。
详细描述
选取《荀子》中的重要篇章,介绍荀子的礼治思想、教育理念和政治主张,展 现儒家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老子》选读
总结词
道家经典之一,以道为核心,强调无为而治、自然法则和返 璞归真。
详细描述
选取《老子》中的核心章节,深入解析老子的道家思想、人 生哲学和政治主张,展现道家思想的独特魅力。
学术氛围
士人阶层的崛起和学术氛围的浓厚 ,为思想家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他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等,主张仁 、义、礼、智、信等道德原则 ,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
谐。
道家
老子、庄子等,主张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等思想,强调个体 自由和自然法则。
先秦诸子散文ppt
![先秦诸子散文ppt](https://img.taocdn.com/s3/m/ccdf170d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c.png)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公孙丑上》)
《孟子·滕文公上》:
01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孟子》七篇主要记录了孟子(前372-前289)的谈话,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所著。该书反映了孔子以后,最重要的儒学大师孟子对儒家学说的继承 和发展,表现了孟子的思想和理论。
孟子主张行王道,施仁政,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二、缜密纯熟的论辩技巧
(一)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特征。孟子曾说:“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詖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滕文公下》) 《孟子》中的论辩文,巧妙灵活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 如《梁惠王下》: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老子》文学成就
老子哲学的理论基础是“道”,在探索宇宙原始,追寻万物本源时,并未忘怀现实人生。《老子》一书中表现出了作者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愤世嫉俗的情感。其文章犹如一组辞意洗炼的哲理诗,采用大量的韵语,排比、对偶句式,行文参差错落,犹如鱼龙曼衍,变化多端,像诗,也像歌谣,常用比喻来表现深刻的哲理。
先秦诸子散文全册课件ppt 10
![先秦诸子散文全册课件ppt 10](https://img.taocdn.com/s3/m/a1ca76c8524de518964b7d3f.png)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百姓也会以君主的快乐为快乐。以 百姓的忧虑为忧虑,百姓也会以君主的忧虑为忧虑。 赏析:在这两者之间,君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是更为根本的 。君主做到这一点,就能赢得民心,成就王业。 君主把为百姓谋福利、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作为自己的行动宗 旨,这也正是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的体现。君主只有 与百姓同患难、共命运,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若忽视百姓利益,甚 至鱼肉百姓,就将失去民心,加速自己的灭亡。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2)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4)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1.《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译文:《汤誓》中说:“这太阳什么时候消失呢,我们宁愿跟你一 起灭亡!” 赏析:人们盼望夏桀早些死掉,可以看出人们对其痛恨到了极点 。孟子用夏桀作为反面事例,揭示了君主昏庸,失去民心,不能拥有 池沼苑囿之乐的主旨。 不管什么朝代,作为执政者,如果自己的作为引起百姓的怨愤,失 去民心,政权都将不能长久。夏桀的例子是后世执政者的借鉴,作 为执政者,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上。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不与民同乐— 1.庄暴 举疾首蹙安页而相告 见孟子 与民同乐—举欣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欣然有喜色而相告 周文王与民同乐—民欢乐之 2.孟子见梁惠王 夏桀不与民同乐—民欲与之偕亡 3.齐宣王 乐民之乐—民亦乐其乐 孟子—齐宣王 见孟子于 忧民之忧—民亦忧其忧 雪宫 晏子—齐景公— 作君臣相说之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2.古今异义 (1)至.于.北海 古义:到达。今义:①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介词,表示另提一 事。 (2)东.面.而视 古义:面向东。今义:方位词,东边。 (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古义:脸色。今义:①面貌;②面子,脸面。 (4)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义:懂得大道理。今义:①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②(言谈、举 止)自然,不拘束;③(样式、颜色等)不俗气。 (5)计中.国.之在海内 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1.第1则选文中河伯见到海神前后态度有何不同?海神若是怎样 看待“北海之大”的?
提示:河伯见到北海之前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见 到北海之后,“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北海若面对北海吸纳万川,春秋不变,水旱不知,从未自我赞许,反 倒认为:“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方存乎见少,又 奚以自多!”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黄河——河伯(小)
学无止境
秋水时至 北海——北海若(大) 境界无限
相对主义
不自满
坎井之蛙(窄) 龙牟之辩 东海之鳖(阔)
求上进
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 ——易卜生 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 方向比速度重要,智慧比吃苦重要,学习比学历重要,机遇比关系重要,要什么比做什么重要! 做事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我们走得太快,灵魂都跟不上了。
赏析:这段话用对比与比喻的修辞表明: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 得谦虚谨慎,因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人要在不断地学习中认识 自己、发展自己、超越自己。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3.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译文:不因为时间短长而改变,不因为雨水多少而增减,这就是 东海的大乐。 赏析:东海之大,吸纳万川,春秋不变,水旱不知,不扬扬自得而是 怡然自乐。人生的境界或大或小,各不相同。从学识方面看,见闻 狭窄、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只有小的境界;学富五车、有远见卓识 的人则有大境界。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 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译文:于是河伯自己感到非常高兴,认为天下的盛美全在自己了。 他顺着河水向东走,到了渤海,向东望去,看不见海水的边际。
赏析:这段文字不仅阐明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客观事理,而 且显示了看待世界的两种眼光、两种境界,由此再自然地展开说理, 不仅增强了说理的形象可感性,而且使说理更含蓄、更丰满、更有 理趣。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2.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 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 数。
译文:天下之水,没有比大海更大的:无数的河流归向大海,不知 道什么时候停止,但大海的水却没有变满;尾闾向外排泄海水,不知 道什么时候停止,但大海的水却没有减少;少雨的春季也好,多雨的 秋季也好,海水不为之改变;涝也好,旱也好,大海不曾知道。大海之 水超过江河之水,不能够以数量来计算。
*三、东海之大乐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1.通假字 (1)不辩牛马 辩,通“辨”,分别、辨别 (2)拘于虚也 虚,同“墟”,处所,所居之地 (3)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 卒,通“萃”,聚集 (4)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豪,通“毫”,动物长而细的毛 (5)汒然异之 汒,同“茫” (6)公子牟隐机大息 机,通“几”,几案,小桌子 (7)出跳梁乎井幹之上 跳梁,同“跳踉”,腾越跳动 (8)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 前一个“知”,通“智”;竟,通“境” (9)反于大通 反,通“返”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3.一词多义 (1)语 ①野语有之曰(名词,话语) ②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动词,谈论) (2)少 ①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动词,看不起、轻视)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副词,一会儿) ③臣少多疾病(副词,年幼时) ④一时多少豪杰(形容词,与“多”相对) (3)始 ①始吾弗信(副词,开始) ②始旋其面目(副词,才)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5.特殊句式 (1)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 (2)我之谓也(宾语前置)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4)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判断句、被动句) (5)今尔出于崖涘(状语后置) (6)莫大于海(状语后置) (7)又奚以自多(宾语前置) (8)出跳梁乎井幹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状语后置) (9)莫吾能若也(宾语前置) (10)而右膝已絷矣(被动句) (11)此亦东海之大乐也(判断句) (12)是非坎井之蛙与(判断句)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4)乃 ①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副词,竟、竟然) ②乃逸而走(副词,于是)
பைடு நூலகம்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4.词类活用 (1)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 (2)顺流而东.行(名词作状语,向东) (3)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胜美之境,胜美之景) (4)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 (5)离坚.白.(形容词作名词,特性,颜色) (6)汒然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7)然.不然,可.不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然,以……为可) (8)将忘子之故.(形容词作名词,原来的技能)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13)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状语后置) (14)不亦小乎〔固定句式(不亦……乎)〕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 之家。 (3)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 不亦小乎?
2.第1则选文中的海神若体现了怎样的精神?这则寓言故事包含 了哪些道理?
提示:海神若体现了一种大的境界、气象和格局,体现了一种蕴 蓄博大而不自满的精神。
这则寓言故事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可以悟出不同的寓意,比如:人 贵有自知之明;谦受益,满招损,只有不自我赞许,不自以为贤,才能持 续不断地提升自己;知耻近乎勇;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等。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3.第2则选文中魏牟用“坎井之蛙与东海之鳖”这则寓言故事以及 “蚊负山、商蚷驰河”的比喻,意在阐述什么道理?你受到哪些启发?
提示:第2则选文中魏牟用“坎井之蛙与东海之鳖”这则寓言故事 以及“蚊负山、商蚷驰河”的比喻,意在说明像公孙龙那样浅陋的人 无法理解庄子思想的博大精深。故事告诉我们:人外有人,天外有 天,人生境界有大小之分,人生在世,虽然受到种种局限,但我们应该 不断超越,蕴蓄博大而不自满,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进而追求 更高更大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