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府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合集下载

对灵山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对灵山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对灵山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灵山县是江西省的一个县,位于江西的东南部。

该县的总面积约为37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25.84万,其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是一个有着较为发达农业的县域。

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上,农业产业发展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灵山县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一、灵山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1.目前灵山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首先,灵山县2016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20万吨,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87亿元。

其次,灵山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目前已建成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链,形成了大型水稻生产基地、高效玉米种植基地、大蒜和葡萄种植基地等,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农业产业发展体系。

2.灵山县农业产业化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

首先,农业结构问题仍然突出。

目前,灵山县的农业组织形式仍然是以传统的农户为主,大型农业集群比较少,缺乏新兴的社会农业组织形式,此外,农业产业链体系建设尚未完善,加工产业仍然相对薄弱,特别是加工行业和销售途径缺乏创新和转型。

二、灵山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1.加大科技投入,开展科技改革。

加强基础农业技术支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升灵山县农业的科技含量,以引领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快农产品加工发展,加强加工业技术改造。

建立完善农产品到销售途径体系,加强灵山县农产品改良、加工、流通业技术改造,对优质农产品形成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让灵山县农产品步入信息化、精品化、市场化的新时期。

3.完善农产品营销网络,推进农业产业链建设。

建立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信息监测网络,以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效率;加大农业示范和产业链集聚的力度,利用资金、技术、政策等支持,推动农产品产业集群形成,形成农业产业链,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结论灵山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面临着农业结构不完善、加工行业薄弱、农产品营销网络不完善等问题。

镇2024年农业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镇2024年农业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镇2024年农业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2023年是农业发展的关键一年,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需要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经验,提出新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以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致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思考。

一、2023年农业工作总结1. 农业产量稳步增长:通过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业产量在2023年保持了稳步增长。

各类农产品的产量都有了明显的增长,这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增收致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____年在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的进展。

农业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化、标准化生产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3.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2023年,在国家支持和科技创新的推动下,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高效农业生产技术、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的应用得到了广泛推广,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益和质量。

4. 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了明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农业发展的瓶颈。

2023年,政府加大了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和抽检力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了明显的提升。

5.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23年,农民的收入稳步增长。

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和农产品价格的合理调节,使得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有效保障。

此外,农民参与农业产业链的机会也增多,创业环境得到了改善。

二、2023年工作思路1.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农业科技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3年,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效果。

注重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的有效结合,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2. 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和规模化:在农业生产中,标准化和规模化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

2023年,需要进一步推广农业生产标准化和规模化,培育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产品的品牌化。

3.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

优化基层农业技术服务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振兴思考)

优化基层农业技术服务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振兴思考)

优化基层农业技术服务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振兴思考)摘要:通过分析东部地区乡村振兴战略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现状,针对制约产业发展因素,提出要解放思想,坚定前行,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加快农业产业现代化进程,完善资金政策,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充分发挥以市场为主体的调节作用,从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振兴;三农乡村振兴的关键和难点是产业振兴,如何发展产业促进产业,以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是摆在传统农业大省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东部地区具有生态优良、区位独特、资源丰富的优势,如何因地制宜,以产业振兴促进“三农”发展?该文立足市,以市为例展开思考。

1产业现状分析1.1第一产业种植业发展现状。

2013年至2020年市粮食总产量趋于稳定。

2018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0万公顷,比上年下降2.0%。

粮食总产量51.8万吨,比上年增长1.3%;特色种养业主要包括中药材、食用菌、果蔬、野生采集、苗木花卉等特色种植业,特色农业的产值和体量已远远超出传统种植业,成为市农业产业中的支撑性产业;畜牧业发展,按养殖规模来看,各畜种规模养殖占比均达到70% 以上,但具体分布仍以小型规模养殖占比居多,再加上基础设施规范化程度差,养殖效益和附加效益较低,养殖污染治理难度较大等问题愈发凸显。

1.2第二产业为顺应市场发展,相关农产品加工、中药材加工、畜产品加工、新能源高新产业等开始崭露头角。

以粮食深加工为主的煎饼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品牌效应;以人参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年销售总额预计可达3.02亿元;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黑木耳菌种培养和栽培技术一直处于东三省领先地位,但由于没有形成地区品牌效应,仍停留在最初级加工阶段;其他产业包括柞蚕、果蔬、林下经济产业,产品大多以原料形式出售,没有正规的深加工企业,产业有待进一步开发;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当前全市只有4家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生猪和肉牛产品只能以鲜肉形式上市销售,不能通过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可再生能源产业以秸秆、废弃木耳段等农业废弃物为主的能源再生产业,利用农业废弃物,通过高新技术手段转化成饲料、生物质燃料等再生能源,打通了农业产业经济循环的最后的一节。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问题的几点思考现代农业是原始农业和传统农业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发展现代农业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

正确认识现阶段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与意义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现代发展理念引领、依靠新型农民发展的农业。

它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而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理解,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

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突破传统农业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有利于突破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大量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力)从事粮食生产的局限,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发挥资源、区位和竞争优势,实现区域分工的合理化布局;有利于突破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实现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系统化管理和服务;有利于突破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实现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组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有利于突破传统农业弱质产业、效率低下、农民贫困的局限,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面临国内、国际市场的双重挑战,必须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把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并再次提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发布,既是就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做出的战略部署,也是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六年关注“三农”,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集中体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体会与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体会与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体会与思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实施过程中要针对农业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症下药认真破解发展瓶颈,补修发展短板,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下面我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谈几点体会和思考。

一、规划引领是基础一是以注重事实为原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间跨度非常大,目标任务分三步:2022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所以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科学确定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不能超越发展阶段,切忌贪大求快,避免急功冒进和急于求成。

同时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特征,分类施策,因村制宜,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

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调查研究,勇于探索乡村振兴的新途径,要考虑乡村基础情况的差异,采取符合本地特点的有效方式,发展地方特色农业、手工业和旅游业等,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

二是以科学规划为引领。

抓好规划编制,以县级统筹制定全县乡村振兴发展规划,要坚持先点后面、示范引领,从不同区域的实际出发,明确不同村庄、不同阶段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和具体目标,分梯次、有重点、多样化推动乡村振兴,确保在执行过程中不跑偏、不走样,一张蓝图绘到底。

要与城镇规划相衔接,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全面覆盖农村,并突出农业生产、农村居住、生态环境保护和农耕文明传承等功能。

推动公共服务资源覆盖农村,出台优惠政策,改善基层医疗、养老、教育条件,打造城乡联动的农村生活服务网络。

二、产业发展是重点(一)要直面现状。

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实现产业振兴,只有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才能优化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文章标题: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思考1. 介绍在当今社会,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截至目前,我国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已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本文中,我将对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发展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

2.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概念和内涵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指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通过良种、良法、良技等手段,建立起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它涵盖了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以及农业科技创新、信息化应用等方面。

3. 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成就我国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如发展了一批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高效抗病虫的作物新品种,提出了农业节水灌溉、高效肥料利用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我国还在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技术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

4.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尽管我国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农业技术的应用不平衡,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依然存在。

农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5. 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发展,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加强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的合作,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应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扶持力度,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养殖,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我们还应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推动农业生产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6.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发展,我认为这不仅是一个产业升级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只有不断加强农业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才能推动我国农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与思考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与思考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与思考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转型,是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善农产品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其特定的路径和思考,下面将就此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农业科技应用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已经越来越依赖于科技。

在种植业方面,利用遗传改良和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高产、高抗病虫害、优质的新品种,以及适应性强的新品系,实现了耕作制度与播种作业机械化、种植方案智能化。

在养殖业方面,通过优良养殖管理技术的运用,实现了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的提高。

其次,农业产业化是另一个重要的发展路径。

通过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规模化生产、生产标准化、产品特色化。

这一路径在推动农业企业向现代企业群体转变、促进农产品深加工、扩大区域市场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同时,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也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和提高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农业节水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必然路径之一。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要素。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呈现增长趋势。

因此,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节约用水、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势在必行。

尤其在干旱地区的农田灌溉方面,要推广大规模节水灌溉设施,采取配套技术措施实现节水灌溉。

最后,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现代化发展中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能忽视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需求。

因此,在制定农业政策和实施农业发展规划时,应该注重平衡农业生产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总体而言,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农户要根据自身条件制定相应的发展路径和思考,并在政府政策支持下不断推动现代化建设。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有效措施,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健康发展。

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几点思考

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几点思考

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几点思考
现代农业产业化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管理模式,将农业生
产纳入工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轨道,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质
量和经济效益。

在思考现代农业产业化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
行思考:
1. 科技创新,现代农业产业化需要依托科技创新,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
良作物品种,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利用大数据分析农业生产信息,
精准施肥、灌溉,提高生产效率。

2. 资源利用,现代农业产业化需要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和能源。

可以思考如何实现农业生产的节水、节能和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以及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环境污染。

3. 产业链整合,现代农业产业化强调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包
括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协同发展。

可以思考如何
建立健全的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展农业产业链的
延伸。

4. 农业经营主体,现代农业产业化需要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可以思考如何吸引更
多的资金和人才投入现代农业,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经营。

5. 政策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化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包括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可以思考如何建立健全的现代
农业产业化政策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总的来说,现代农业产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技术、资源、产业链、经营主体和政策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推动,以实现
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

基层农村“五化”问题及对策思考

基层农村“五化”问题及对策思考

基层农村“五化”问题及对策思考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基层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农村空壳化、农民老龄化、农业副业化、产业发展盲目化、农村娱乐庸俗化等问题不容忽视,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有效解决“五化”问题。

如加强新时期对农民的思想引导,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强化农民现代劳动技能培训,加强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引导,抓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等。

标签:基层农村;五化问题;化解办法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确实调整了农村的生产关系,調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我国农业高效有序发展,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粮食安全有了保障。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建设,我国农村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基层农村出现的“五化”现象不容忽视,亟待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基层农村“五化”问题(一)农村空壳化目前部分农村的空壳化,不再仅仅是人去村空,已经扩展延伸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各领域。

随着城市化脚步的进一步加快,农村空壳化问题越来越突出。

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进城务工,农村变成了以妇女、儿童、老人为主的社会。

经过对鄂北某县的三里镇四庙村、四姑镇北山村、新城镇李河村的调查,三里镇四庙村全家外出户占调查所在湾组户数的25%,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的占67%;四姑镇北山村全家外出户占调查所在湾组户数的31%,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的占73%;新城镇李河村全家外出户占调查所在湾组户数的41%,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的占56%。

而且留守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主要以照顾孩子上学的妇女为主,所占比例在80%左右。

近年来,虽然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导了不少农民返乡创业,但是绝大部分人瞄准的是经济作物、土地流转和生态休闲农业,“非粮化”倾向比较严重。

(二)农民老龄化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由于受到年龄、经验等要素的影响,农业劳动者对新技术、新品种接受比较缓慢,其综合劳动素质技能下降,这些对农业增产增效都是极其不利的。

《人民日报》曾指出: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的占36%。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发展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发展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农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农村经济的支柱,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与升级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发展模式,并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

一、传统农业模式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一直沿袭着传统的种植、养殖和农产品销售模式。

这种模式注重粮食主食的生产,忽视了多元化种植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培育。

传统农业模式在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上存在诸多不足,需要逐步改变。

二、农业产业化模式为了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农业产业化模式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通过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整合,实现了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农业产业化模式注重科技引领和市场导向,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动力。

三、农业合作社模式农业合作社作为一种集体经济组织形式,能够整合资源、优势互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通过合作社模式,农民能够共享资源、技术和市场,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集中销售。

四、特色农业模式在“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的政策导向下,各地纷纷探索特色农业模式。

例如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特色农业模式注重产品的品质和文化内涵,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的亮点。

五、现代农业科技模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农业科技模式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例如农业物联网、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六、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模式“一二三产融合”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旨在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例如农业旅游结合农产品销售、养殖业联合农产品加工等,形成了产业链的全面发展。

这种模式注重产业的整合和协同效应,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路径。

关于推动山区农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调查与思考——以全国农村固定观察调查点江西省兴国县城岗乡回龙

关于推动山区农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调查与思考——以全国农村固定观察调查点江西省兴国县城岗乡回龙

农林 业仍 然是该村农 民生存发展 的重要
产业 。因此 ,对于农林业 ,思想上要继 续重视 ,技术上要继续 支持 ,思路上要 继续 引导 ,才能保证 当地农 业增效 、农 民平稳增 收。要实现农业 的这个 目标 , 关键要让传 统农业走上产业 化经营 的路 子 ,通过规模 化 、产业化经 营实现产业
识和理解 。认 为进行产业化 经营高不可
攀 ,难 以适 从 。 二 是 科 技 素 质 障 碍 。从
因农户 对市场 的认识 、掌握的信息和文
化科技 水平等不 同,对 规模发展某一产 品的意 见也就不 同,这 又是制约适度规 模生产发展 的因素之一 。
有突破。2 1 0 0年 10户样 本农 户调查数 0
调查 的数据 看 ,农 民的科技 素质仍然较
要 在像 回龙村这 样障碍 因素较多 、 基础薄 弱的 山区农村 ,推动农业产业化
经 营的发展 ,笔者认 为要 通过抓好 四个 方面 的工作 ,实现 “ 四个突破”。 1 、抓 宣 传 ,实 现农 业产 业化 经 营 认识 上的突破 。思想 是行动 的先导 。解
链 的延 伸 和农 产 品 附 加 增 值 ,使 当地 农 民脱 贫 致 富 。从 实 际 看 , 回龙 村 也 正 在
的产供销一条龙 ,规模化 、专业化生产 ,
社 会 化 服 务 的标 准还 甚 远 。从 调 查 情 况
少 ,代 表农 民 自身利益 的中介组 织 ( 如 农 民专业合作社 )还未形成 ,农 民与外 界 的信息联 系,依靠 的是集市上道 听途
林 业 收入 占 总 收入 的 3 . % ;全 村 劳 动 93 9 力 中 以 农 业 为 主 兼 营 他 业 及 纯 务 农 的 有

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对平凉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对平凉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更多特色产业,靠创新实现更好发展”。

纵观“十三五”时期平凉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起航“十四五”,接续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突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优势,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助力特色农业产业成为地区经济发展新引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路径。

1 平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近年来,平凉市依托脱贫攻坚政策红利,实现了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打造出了“平凉红牛”“平凉金果”两大品牌产业。

为群众增收拓宽了渠道、创新了方法,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1.1 产业发展提质创收平凉市致力于突出肉牛养殖、平凉金果两大产业品牌,依托科技支撑保质、提量、增效,不断扩大基地规模,夯实饲草料保障基础,探索种养新技术。

甘味“平凉红牛”产业集群被人民熟知乐道,可谓是榜上有名,连续多年年出口创汇超过3 000万美元。

肉牛养殖领域相继培育了一系列肉食品、牛骨髓油茶、餐饮等知名企业品牌[1]。

牛饲养量达74万头,成功举办了第十四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暨首届平凉红牛节。

“平凉金果”领域积极促进苹果产业发展壮大,建立苹果示范基地,采取组织带头引领、农户广泛参与等形式为果农提供技术支持,引入GAP认证体系规范苹果产业发展模式[2]。

推动产业空间布局由“平面分散”到“集群发展”的强力转变,产业形态从“小特产”到“大产业”的腾飞,主体关系由“同质竞争”到“合作共赢”的历史变革。

组建苹果产业联盟,新植补植果园12.6万亩,果品产量达到210万吨。

1.2 品牌响亮竞争优良坚持把肉牛养殖、金果培育作为主导产业强力推动是平凉市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要求,瞄定特色产业发展潜力、着力打造甘肃省肉牛强市。

经过长期培育,“平凉红牛”获得了全国第一个活牛类证明商标荣誉称号,开通了俄罗斯、沙特、伊朗、巴勒斯坦等国家牛肉直接或间接出口渠道 [3]。

探索出集红牛养殖、标准果园、有机肥制造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发展体系。

构建“平凉金果”良种繁育体系,打通了“建、育、产、销、控、管”培育销售渠道,申请了自主产权专利,先后荣获“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牌”“中国最具成长力商标”等多项殊荣。

个人对于乡村振兴的理解

个人对于乡村振兴的理解

个人对于乡村振兴的理解在当今时代,乡村振兴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关乎着数亿农民的幸福生活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乡村振兴,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而我也有着自己的一番思考。

乡村振兴,首先在于产业的兴旺。

过去,农村经济往往依赖于传统的农业种植和养殖,方式较为单一,收益也相对有限。

如今,要实现乡村振兴,就需要推动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和现代化发展。

比如,发展特色农业,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种植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像一些地方的有机蔬菜、特色水果等,通过品牌打造和市场推广,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此外,还可以引入农产品加工业,将初级农产品加工成具有更高价值的食品、饮料等,延长产业链,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乡村旅游也是一个极具潜力的产业。

利用乡村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资源,开发乡村旅游项目,让游客体验农村生活、品尝农家美食、参与农事活动,带动农村服务业的发展。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长期以来,农村人才外流严重,导致农村发展缺乏活力和创新。

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吸引和留住人才。

一方面,要加强农村教育,培养本土人才。

通过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机会,让他们有能力、有意愿回到家乡,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另一方面,要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部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比如,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技术培训等,让他们在农村能够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梦想。

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让他们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和农村产业发展的需求。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过去,一些农村地区由于过度追求经济发展,忽视了环境保护,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

如今,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加大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工作力度,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同时,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改善农村厕所卫生条件,提升村容村貌。

乡村振兴战略下关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考

乡村振兴战略下关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考

乡村振兴战略下关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考作为中国民生的重要基石,农业与农村的现代化关系着亿万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关系着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农业农村的繁荣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制定了新的目标和任务,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理念更新,推进农业农村产业现代化随着国家政策逐步放开,以及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手段,推广现代农业和新型农村经济模式,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和提高农村的发展水平。

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地域和种植业的特点,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信息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二、结构优化,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农村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包括道路、电力、水利、通信等,提升农村生产力和生活品质。

同时,要积极推进农村网络信息化建设,实现智慧农业,让信息技术服务于农村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三、保障政策,推进农村社会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加强对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权益的保障。

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要树立依法保障、依法文明的理念,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确保城乡居民在社会、法律、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平等的保护。

还要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包括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和文化修养,推进农村社会现代化进程。

总之,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之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性任务。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与农村各种资源结合,形成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实现农村的生态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心得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心得

心得在当前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十分重要的任务。

这不仅关乎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也关乎亿万农民的福祉,更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深入了解相关政策和实际情况,我对这一主题有了一些新的心得和体会。

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农村地区的发展。

只有让农民有稳定的收入,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产业、创业致富,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大力发展农业科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

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领域转化,让农民共享到科技发展的红利。

加快农业强国建设也离不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原因,水电路通、信息网络建设等都需要得到大力改善。

只有让农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才能有更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乡村振兴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要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更需要让广大农民有获得感。

政策的落实和落地,需要更多地关注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让他们从政策中真正受益。

政府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也要保护好农民的利益,让他们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只有真正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才能为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希望相关部门在推进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能够将落实落地作为首要任务,让农民真正受益,促进我国农业农村全面发展。

当前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分析与思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对于实现农民的富裕与国家的稳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的主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与思考,提出几点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农业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

土地是农民的生产资本,优质土地资源的高效使用是推动农田规模经济的关键。

应加大土地整治和复垦工作力度,提高土地质量,拓展耕地面积。

同时,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完善灌溉设施,提高农田灌溉条件,使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更为优越。

二、农业科技的支持农业科技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应加强科技创新,提高选育高产、优质、抗病虫的品种能力,推广适应性强的农业生产技术,引导农民采用节水、保肥、生态友好的生产方式。

同时,要加强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田作业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三、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监控和风险评估,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同时,要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规范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避免对农产品的污染和残留物超标问题。

四、农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

应鼓励农民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要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为农民提供更多增收机会。

五、农村土地流转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应加强土地流转的法规制度建设,明确流转的权益和责任,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同时,要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帮助农民了解土地市场、掌握土地流转的技巧,提高农民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六、农业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农业产业链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应加强农业产业链的组织建设,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关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中的问题短板与思考建议

关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中的问题短板与思考建议

关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中的问题短板与思考建议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在实践中,我们面临着许多问题和短板,需要认真思考和提出解决建议。

本文将针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中的问题短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建议。

一、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短板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是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短板。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其他农产品的生产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单一的农业产业结构无法满足人民对多样化农产品的需求,也限制了农民的收入增长。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思考建议: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通过加大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和优化科研团队配置,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的农业产业。

例如,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优质高效特色农产品等,丰富农业产业结构。

2. 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

加强农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 加强农业农村人才培养。

加大对农业农村人才的培养力度,推动高校、研究院所和农民技能培训机构的合作,培养更多的农业专业人才,提升农业产业发展的科学性和技术含量。

二、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短板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短板。

在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不仅影响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也制约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例如,农村交通不便、供水供电不稳定、信息网络不完善等问题都需要得到解决。

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我们可以思考以下建议:1. 加强农村交通建设。

加大农村公路和农村水路建设投入,完善农村交通网络,提高农民物资流通和农产品销售的便捷性。

此外,可以进一步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升农村物流配送能力。

2. 提高农村供水供电保障能力。

加强农村供水设施和供电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提高供水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推动农村用水和用电的节约与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若干思考

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若干思考

所谓农业产业化 , 通常是指 围绕一个或多个相关 的农副产品 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 一个 新的产业体 系的过程 。其 中 , 经济利 益是各方主体追求的共 同目 。在相互合作参与过 程中 , 标 各方结 成 了较紧密的经济利益 关系 , 是农业产业化最为本质 的东西 。 这 农业 产业 化是在建立 和发展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过程 中和农 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 而产生的一种经 营形式 。 其主要表现是 以
具有长远性与实效性的发展之路 , 也符合市场化要 求的 目 。 标
整充实、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逐步把信息社会化服务纳入农业
产业化体 系。
2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其特点
三是农业内部在保证完成粮食生产任务的前提下。 大力发展
分析农业产业化发展轨迹 ,结合西北 地区许多地方的实践 , 多样 、 优质 的非粮食作物 和工业原料 的生产 , 中选 择和 培育有 从 农业产业化发展大致经历了 四 发展阶段 。 个 资源优势 、 规模基础 和市场前 景的主 导产业 , 实行 贸工农一 体化 第一 阶段 是紧 紧围绕农 业新技术 的推广和农业基 础设施建 经营 , 推动农 村一 、 、 二 三产业结构 的调整 和优 化。
设, 结合当地适宜情况 , 狠抓商品基地建设 , 诸如高效设施蔬菜、 四 是人才的专业性缺乏问题普遍存在。在农业产业化中, 龙 绿色无公害苹果、 辣椒种植加工业、 专业化养牛、 养羊、 养猪、 养禽 头企业最 缺乏 的是技术和专业人才 , 科技企业 中晟 缺乏的是市场 等项 目。这个 阶段 的主要 目标是依靠科 学技 术 , 善生产 条什 , 开拓和管 理人才 , 改 二者的结 合使得农 业产 业化在人才 的培训上必
维普资讯
20年( 5 第 6 06 第3 卷) 期

关于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关于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关于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在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其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商品粮输出基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黑龙江省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黑龙江省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特色农产品如大豆、玉米、水稻等产量不断增加,畜牧业规模持续扩大,农产品加工业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_____、_____等。

这些企业通过订单农业、基地建设等方式,与农户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

黑龙江省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和研发力度,推广了一系列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品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农产品市场体系日益完善。

建设了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加强了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

二、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尽管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农业产业结构有所优化,但仍存在种植结构单一、农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产业链条短,导致农业综合效益不高。

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

部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还不够紧密,存在订单违约、利益分配不合理等现象,农民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受益程度有待提高。

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不足。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够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

对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若干思考

对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若干思考

对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若干思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农业产业已经逐渐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让农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我们需要对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一、挖掘地域特色,精准定位产业方向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特色和资源禀赋,这些特色和禀赋可以成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优势所在。

我们需要对不同地方进行精准定位,挖掘其地域特色,找到适合当地的产业方向。

某地适合种植水果,就应该大力发展水果产业;某地适合养殖畜禽,就应该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

只有精准定位产业方向,才能更好地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农业产业品质如今的农业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传统农业,而是需要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来提升产业品质和增加产业附加值。

我们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可以通过引进新的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和加工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可以通过开发新的农业科技产品,推动农业产业向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只有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业竞争力。

三、拓宽销售渠道,增加产业收益农产品的销售一直是农业产业发展中的难题,因为传统的销售渠道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价格低廉、中间环节多等问题。

我们需要拓宽销售渠道,增加产业收益。

可以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农产品电商平台等新型销售模式,打破传统销售模式的束缚,让农产品更好地走出农村,走向城市;可以通过开发乡村旅游产业、农业观光产业等新的销售载体,让游客亲身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只有拓宽销售渠道,才能更好地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产业收益。

四、强化品牌建设,树立行业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成为了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因素。

因为有了品牌,农产品才能更好地向市场推广,消费者才能更好地认可和信任这些产品。

我们需要强化品牌建设,树立行业形象。

可以通过加强产品包装、提升产品质量、挖掘产品故事等方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农产品品牌;可以通过加强营销推广、提高服务水平、加强质量监管等方式,树立农产品的优质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政府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农业产业化经营解决分散的农户适应市场、进入市场的问题,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难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本文对基层政府推动农亚产业化发展进行了相关介绍,分析了当前基层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标签:基层政府;农业产业化;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想要取得快速发展,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是一项有效措施。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新一轮农村经济发展和改革的突破口,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主要手段。

一、农业产业化现实作用分析
农业产业化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改造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农村经济,使之和市场接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的过程。

1.农业产业化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积累资金。

实行产业化经营的企业为能够保持稳定的优质原料来源,必然会投人一定的资金,修建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这就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农业投资长期不足对农业现代化的束缚。

2.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实行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模式,促进农户从事小而专的商品生产,建立了有一定规模的商品生产基地,使龙头企业有稳定的原材料来源,提高集约化水平,实现布局区域化。

3.农业产业化可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农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农业现代化的程度越高,农业所需劳动力就越少。

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可以解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但是仅依靠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是十分有限的。

主要出路是不断地进行农业的深度和广度开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促进农产品深层次开发,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增值,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把若干农户结合起来,形成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适度经营规模,實行连片种植,统一采用生产技术,提高规模化程度,为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开辟新的途径。

二、当前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1.难以形成优势的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是指能支撑区域经济状况和有鲜明特
色的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源头和基础。

政府没有建立统一高效的信息发布平台,农户难以有效的获得最新的市场价格信息。

“谷贱伤农”现象依然存在,农民难以把握市场需求,生产的盲目性问题突出。

从目前情况看,德州一些地方农业资源丰富且多宜性强,但现在真正能够稳定发展,可称主导产业的仍然是几个传统产业,许多市场前景广阔、自然资源潜力和潜在优势大的新兴产业,如特种经济作物种植、特殊畜禽和水产品养殖搞不起来,就是搞起来了,也只是昙花一现,形不成规模。

究其原因,既有技术、资金上的向题,又有体制制约、信息不灵、销售受阻等问题,这些问题至今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严重影响了德州主导产业的培植。

2.高质量的生产基地投人过高。

生产基地是主导产业存在和发展的空间载体、龙头企业的依托,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条件。

德州已建成的基地中,有规模够档次的只有几个传统老基地。

不少新基地规模小、档次低,而且分散建设。

由于与本地资源特点和经济格局背离、基础设施配套不全等因素,不少项目成为“胡子工程”,不能进入实际运转,致使基地建设不能尽快变成实际生产力。

3.农产品加工层级低,产业链条拉长难。

农业产业化就是把一个农产品升格为一个系列产品,使农业成为包括种植、养殖、加工、流通在内的完整的产业系统。

目前,农业产业链总体情况可归结为:一断、二短、三恶性。

一断,指多数农副产品转化增值分别在不同利益主体手中实现,利益分别由不同主体独享。

二短,指多数农副产品仍然停留在卖原料上,通常只有一个“链条节”,即使加工,也只是初加工,顶多两至三个“链条节”;营销范围窄,绝大多数就地出售,出县、市的不多,打出省界、国界的更少。

三恶性,指农副产品同城倒卖、坐地贩销、互相杀价等恶性拉长产业链条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这种混乱状况导致了农副产品生产附加值低、利润少、发展空间狭窄,影响德州农业产业链条的拉长。

4.龙头企业未形成全国性影响力。

龙头企业是指既能带动基地发展,又能拉长产业链条,且基础雄厚、辐射面广的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企业或企业集团。

它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中心环节。

德州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因规模小、数量少、实力弱、素质低等因素造成发展后劲不足,带动能力不强。

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式的分散布局、分散经营以及农村土地流转不畅,农村劳动力转移不畅,政府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带来了农业产业规模扩大难。

进而表现为龙头企业的带动面较窄,没有起到“发展一个,带动一片”的作用。

三、对策
农业产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实施这个工程过程中,基层政府应如何发挥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1.基层政府应加大宣传,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

乡镇地区农民思想观念的进步程度直接影响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

因此,需要在乡镇地区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促进弄明思想观念的转变,同时需要做好教育培训工作,促进乡镇地区农民整体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

例如,在乡镇地区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农科专业协会、农村广播电视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农业宣传教育活动,
让农业产业化深入人心,逐渐在乡镇地区建立起完善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全方位的促进新型农村,新型农民的发展,促进乡镇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

2.基层政府应加大服务力度,推进乡镇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

农业产业化离不开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保证。

社会化服务为农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包括技术、资金、信息、管理、生产资料供应以及农产品加工、销售等各项服务。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化服务工作,尽力推进职业农民工程。

扫除青壮年文盲,防止新生代文育,大力发展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

同时农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改变乡镇地区农业信息闭塞的现状,为乡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科技信息,产品信息以及灾害病虫害信息等,使弄明能够真正依托市场,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在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上,实现规模生产,进而获取更大的农业经济效益。

信息化建设还能够让农产品在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获取更大的价值。

信息化建设还可以促进农业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促进广大农村地区农业信息的交流和学习,促进我国乡镇地区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3.大力培植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龙头企亚和生产基地,搭建平台,推进市场化进程,实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现代化。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强化龙头的带动功能,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方式和利益分配机制,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创造优势名牌产品,实施名牌战略。

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农产品出口。

加强对绿色龙头企业的培育,选择规模较大、起点较高、技术力量较强的龙头企业按照绿色经济运作的要求,重点扶持,依托其为产业骨干,组建突破城乡界线和所有制结构的企业集团,形成辐射面更大的规模优势,产生更强的产业牵动能力,带动辐射范围内的农业企业实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现代化。

同时,政府构筑一个让农民和农业企业家发挥创造性的交易平台、创新平台。

比如修建大型蔬菜交易市场,每年举办蔬菜博览会,加大同国内外市场的交流。

4.集约化生产,科学化管理。

建立和健全省、市、县、镇四级农科推广网络,使科学技术在广大农村得到普及,紧抓各类农业技术学校,逐步扩大农业职业中学的培训规模,各级科技部门要办好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和农业技术推广示范点,使农业科技的培训、推广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增加资金投人,各级政府将农业科技的投人列人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增长逐步增加投人,积极引导生产基地的经营主体不断增加科技的资金投人,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向科技进步要效益。

参考文献:
[1]李世华,高南扣:中国区域经济管理概述[M].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5
[2]肖和良.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J].中国畜牧业,2016,(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