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鲁迅的《狂人日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看鲁迅的《狂人日记》
鲁迅的文章从小学到高中几乎在语文课本里出现了个遍,可不知是怕我们难以理解还是什么其他的原因,却没有鲁迅的开山之作——《狂人日记》,仅仅是语文老师在讲鲁迅文章时当拓展阅读让我们在大屏幕上匆匆看了一眼,当时就一个感觉,不知所云。尽管如此,我还是知道《狂人日记》是近代第一篇白话小说,揭露了封建制度“吃人”的黑暗。直到前阵子,才算真正度过了《狂人日记》。
首先我不得不赞叹鲁迅对隐喻精彩运用。表面上,鲁迅就是在如实描述一位得了“迫害妄想症”的狂人的所思所想,真实的如同他自己就是那位终日惶恐不安的狂人,那细致而精准的语言也在不知不觉间深入我的身体,令我也不自觉变得神经兮兮的,这便是我读第一遍时的感受。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鲁迅要传达的绝不仅仅是一位疯子的笑话。稍微往深处思考一下,你就会发现鲁迅的厉害之处:看似平凡无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词都成放射装的指向一个内在的核心,那便是阻碍中国的也是阻碍全人类的症结所在。这样由浅入深让读者自己抽丝剥茧的发现这个症结,远比用大道理将它赤裸裸的抛出来更能让人觉醒。
《狂人日记》给我最大的震撼并不在于万恶的封建社会礼教社会的“吃人”,而在于它引起了我对“狂人”定义的思考。“狂人”真的是不清醒的吗?不,在病态中的他恰恰是千万昏睡中的行尸走肉中最清醒的,只是“清醒”被其所有人当作了病态而已。在街坊邻居,亲人朋友和医生眼中,“狂人”是一个甚至不清有被害妄想的可怜虫,他们瞧他的眼神是怪异的,对他的目光是躲闪的,对他的态度是冷漠中泛着一丁点同情的,他们本着悲天悯人的原则,想要将他医好,让那个醒来的人和自己一样继续睡下去,却没有思考自己是应该睡着还是醒来。人类有一种奇怪的特性,对于和大多数人不同的个别,都不是反省自己而是会齐心协力的将其改造或扼杀,直到意识到自己错了为止。人古今中外对天才会进行猛烈的嫉妒式扼杀、对思想超前的人进行度化式改造的例子很多,那些在当时提出大胆假设和理论的科学家、哲学家们无一不被当时的社会认为是“狂人”,无一不受到社会的鄙视和嘲讽甚至扼杀,直到死去多年才渐渐被认可继而被尊为伟人,这个可笑又可怕的悖论就这样在人类发展史中一次又一次的轮回至今,并且还会延续下去。
鲁迅在文章最开头便用文言交代了狂人“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的结局,看似一个幸福美满,实则令人叹惋。愚昧的大多数看掌握真理的少数是疯子,而在少数眼中,全世界都是傻子,如此看来,全人类无非也就分为两种:疯子和傻子。真理掌握在疯子手中,但一个无论多么聪明的疯子也不可能和一个社会的傻子抗衡,鲁迅笔下的“狂人”也不例外。他的“病愈”暗示着近代那些先觉醒的人,绝大多数在广大蒙昧的人民的扼杀和改造中渐渐动摇了决心,最终又陷入昏睡成为了和大家一样的蒙昧的人。
别说是刚刚思想启蒙的新文化时代,就是思想解放言论自由的现在,情况依旧不容乐观。在社会的官僚主义形象工程和这回舆论向导的压迫下,又有多少“狂人”正默默挣扎?在老师家长安分守己随大流不顾一切跟党走的教导下,又有多少人敢于冲破思想的至酷和社会的阻碍坚持自己当一回“狂人”?说不定现在的我们,就正扮演着那时的愚昧大众,正在一点点“吃掉”那些坚持真理的人。
鲁迅的《狂人日记》不仅反映了当时新知识分子的艰难处境,更揭示了全世界所有坚持真理的少数人的处境,它深刻批判了当时的社会与制度,也批判着现在的社会与制度,我们不该仅仅用它来对那段历史进行反思,更应该用它沉甸甸的思想来拷问现在的自己,拷问现在看似美满和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