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 浸润心田
国学文化浸润童心,创建特色铸就品牌
国学文化浸润童心,创建特色铸就品牌一、学校基本情况欢迎领导们走进我们这所具有62年历史的学校。
我校校址原为唐代著名建制的古刹——宝应寺,是区级重点保护文物。
学校现有22个教学班,600余名学生,拥有市、区、校三级骨干教师21人,约占教师总数的37.5%;22个班主任中,各层面的优秀班主任、辅导员有13人。
优秀的教师团队为学校提升办学质量,打造特色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北京市首批认定的四所学习型学校之一,学校始终坚守“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信念,将“家长满意、社会满意”摆在首位,近年来勤于实践,勇于探索获得全国、市区等各级各类奖项五十余项,历届毕业生升入优质校的比例逐年递增,有效地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尤其是学校推进国学文化教育后,我们明显地感到国学教育带来的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变化,对启发学生真知,储备善行而言,更是能伴其一生惠其一生。
同时为学校打造国学特色品牌带来了不竭动力。
二、特色理念的形成作为一名登莱人,面对当前越来越功利的学习之风,面对扑面而来的快餐文化,我们一直有一个理想,那就是以优雅的气质、深邃的内涵去培育学生美好的心灵,去激发他们内在的崇高。
希望学校成为师生心灵交汇、精神融合的地方,希望校园充盈着温暖的人文情怀,用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浸润童心,为实现成为一名“儒雅的现代人”的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正是在这一理想的感召下,2008年学校立足时代的发展趋势,立足自身的办学实际,立足学生的成长需求,真正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提出的:“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的指导精神;真正发挥学校丰厚的历史积淀和充满文化意蕴的学养资源;真正服务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成为他们日后丰富人生的起点。
在此基础上学校提出了“以国学文化奠基,打造高品质的学习型学校”的办学目标,着力打造凸显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着力建设以《国学》校本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着力开展以国学教育为主题的特色教育活动,力图用国学文化来涵养师生,提高其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并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师生的人格、气质,使师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在祖国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形成。
xjwhxx国学浸润生命 经典传承文明
国学浸润生命经典传承文明——新津县万和小学国学经典教育活动方案中华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国学经典灿若星河,熠熠生辉的国学经典凝聚了前贤圣哲的大智大慧,浓缩了华夏文明的思想精粹,是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也是我们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和引导全校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素质,使师生积淀国学底蕴,提升人文素养,树立人生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决定在全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活动,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实施原则1.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
既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积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
既要高度重视培育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又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博采众长。
4.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又要注重发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
5.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既要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又要加强家庭、社会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6.坚持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
既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又要加强各学段的有机衔接,逐步推进。
二、实施目标1.通过国学教育,帮助学生接受人文精神熏陶,汲取民族智慧,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结合德育大纲、《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充分汲取传统和现代教育中的科学方法,科学、有序地实施国学经典教育,培养爱祖国、爱家乡,既能立足传统又能面向未来的现代新津人。
沐浴经典浸润心灵———让国学经典涵养幸福人生
探索篇•教学研究在学校德育中,通过让学生诵读经典,记忆经典,先了解古圣先贤的思想,将这些经典积淀在脑海里,让孩子的知识丰富起来,然后化为内力逐渐导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以后的人生态度和方向。
一、营造诵读氛围,创造经典乐园小学生的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差,所以枯燥的古文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实感乏味也没有兴趣。
因此,要通过诵读经典加强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就必须营造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的学习氛围,才能培养出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来。
1.在班级“学习园地”中介绍诵读国学经典的益处、名家名言等,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统一认识,营造诵读氛围,使诵读活动顺利开展。
2.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诗画等名言佳句装点墙壁,让学生一抬眼,一举目就能感受到经典的魅力,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浸润学生心灵的效果。
3.建立班级图书吧。
我们慎重地向学生推荐《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增广贤文》《笠翁对韵》《<大学><中庸><孟子>节选》《<论语>节选》《古文观止》等经典读物,要求学生在课外诵读,班级学生本年度主要诵读《<论语>节选》。
4.充分利用教室多媒体功能,控制好时间节点,在晨读、课间和午读时播放古典轻音乐《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格调明朗、愉快的国乐或优秀的诵读经典篇目、图片资料等,在营造充满经典氛围的同时,让学生通过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地走进经典。
5.在班级“成长足迹”中设置诵读经典评价,分别以“优秀”“良好”“加油”三个等级评定每次诵读情况,每月评选班级“诵读经典之星”,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适时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诵读经典活动中。
二、优化诵读方法,品味经典馨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是枯燥乏味的,因此,教师要利用小学生超强的记忆力,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诵读,使学生不厌其烦,乐于诵读。
1.课前(间)重视素读,不求甚解。
诵读经典,并不强求学生深入理解,而是允许“不求甚解,渐得渐悟”。
海量经典浸心田,提升品格助成长——浅谈经典海读对提升初中学生品格修养的作用
海量经典浸心田,提升品格助成长 ——浅谈经典海读对提升初中学生品格修养的作用发布时间:2022-10-31T08:46:22.688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13期作者:陈玉宇[导读] “国学”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不断积淀,陈玉宇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213176摘要:“国学”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不断积淀,逐渐形成思想文化体系和学术研究体系。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源泉,在道德思想教育中一定要充分融入国学经典,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关键词:经典诵读;初中生;品格修养?引言国学经典经过岁月洗礼,是传统文明之精华,是古人的智慧结晶。
众所周知,国学经典属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在当下的初中教育中,要发挥国学经典的教育价值,融入海量经典,浸润学生心田,让学生得到丰富的知识,真正感受浩瀚文化的熏陶。
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懂得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也能获得品格修养提升的动力。
一、初中学生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来看,大部分初中学生都是家中的“宝贝”,最为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重视,这导致他们形成自私自利、不懂尊重他人的性格。
如果不进行有效纠正,在未来成长道路上,这会造成极大的人格隐患。
在初中阶段,一些学生已经表现出了不良苗头,比如无视班级规章制度,在课上,不守规矩、随意说话、不服从教师指导。
在课下无视他人、不以班级的荣誉为重、随心所欲、没有原则。
他们不了解家长和老师的努力,也不懂得感激,更不懂得和同学和睦相处。
他们只会抱怨父母给的零花钱不够,抱怨教师留下的作业太多,对家长和教师的悉心教导置若罔闻,认为自己所得到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
在日常生活中,怕吃苦受累,缺乏自觉性,有严重的逆反心理……经过综合分析,可以了解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一)学生普遍缺乏家庭教育现代家庭都不缺衣少食,物质条件丰富,但学生从小便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有效教导。
国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
国学学习心得体会国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
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国学学习心得体会1近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国学经典,通过学习渐渐的了解了书中的意思。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
国学经典中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
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这些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我们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
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
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作为教师,假如我们能感受到这些,那我们的心中肯定会少许多怨言,肯定会是一名快乐而幸福的教师。
真正好的老师应像孔夫子这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
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老师就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
就像孔子所说的那样要“爱人”、“知识”。
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
对学生多些了解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成绩差的学生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正确地引导,相信他们一定会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转变,只是迟早而已。
国学经典,滋养小学语文心灵
国学经典,滋养小学语文心灵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还能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起到滋养心灵、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学生能够在语言表达、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一、语言的魅力国学经典如《论语》、《道德经》和《古文观止》等,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还能激发他们对汉字和语言的热爱。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诵读经典、解读诗词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节奏与韵律,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二、思维的启迪国学经典中的哲理和智慧,可以帮助学生拓宽思维,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论语》中的“有教无类”强调了教育应当公平的理念,能够促使学生思考如何对待他人、如何看待差异。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与经典相结合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价值观的形成国学经典中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仁爱、礼仪、诚信等,这些都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需的重要价值观。
在语文课堂中,通过对经典的解读和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美德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体现,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品德的培养学习国学经典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品德的修养。
通过经典的学习,学生能够领悟到许多关于责任、勇气和坚韧的道理。
例如,学习《大学》中的“格物致知”,可以让学生明白追求真理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和科学精神。
这种隐性教育,将成为他们日后人格发展的基础。
结语综上所述,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既是语言学习的宝库,又是思维启迪的源泉,更是价值观和品德培养的重要工具。
通过有意识的经典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语言能力和人格发展上实现双赢,真正做到“言之有物”,让国学经典滋养他们的心灵,助力他们的成长。
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合集8篇
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合集8篇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篇1学年度,重庆市教委组织全市教师开展了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这门继续教育公共课,它分为四个教学视频。
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深层次的知道了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使我受益匪浅。
一、深层次的领悟了古代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指人们对人类特有的教育活动现象的一种理解和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常常以某种方式加以组织并表达出来,其主旨是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
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国学从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原则等多方面给我们认述的地十分精辟。
如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很多篇章都中对师德修养的相关论述,带给后世为师者莫大的启示:立志有恒,加强修养;自省自克,改过迁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爱护学生,无私无隐;相信学生,鼓励学生;不断学习,努力创新。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小学教师,就应该吸取国学之精华,结合今天的先进教育理念,不继充实自己,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当今教育趋势。
二,深层次的揣摩了古代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指教师培养人才,传播知识、技能的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
又指学校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传授知识和技能给学生,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活动。
通过此次学习,教授为我们讲授了中国古代教学艺术的五个原则: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问对”(问答对话)启发式的教学原则、相机而授,适时而教的教学原则、寓理于事,寓义于趣的形象化教学原则、师生相谐,美善相悦的教学原则。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中学生心灵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中学生心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渗透在中学生的心灵深处,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学生的精神养料。
尤其是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传统文化能够帮助中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自身修养,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困惑和挫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心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着古代先贤的智慧和道德观念,能够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传统文化强调的中庸之道、仁爱、孝道等道德观念,有助于中学生培养克己奉公、尊老爱幼、诚信守约的优良品质。
在社会责任感的引领下,中学生能够认识到个人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联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塑造了中学生高尚的情操。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诗词、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推崇和追求,在今天仍然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力。
如《红楼梦》中的琴棋书画,给中学生提供了追求美的范例,塑造了他们追求高雅、凝练情感的审美情趣。
中学生通过欣赏和学习传统艺术,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艺术修养,还能够开始站在更高的视角思考人生的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着中国人民勤劳务实的精神,对中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人民对劳动的崇尚和工匠精神的追求体现了古代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品质。
这种精神不仅需要中学生能够通过实际劳动来锻炼自己,更需要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展现出责任感和品质。
通过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精神,中学生能够培养勤劳务实的习惯和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了中学生的精神追求和人格修养。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先贤和文化名人留下了许多崇高的品格和精神追求的典范。
中学生应该学习他们的品质与精神追求,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修养。
“以德教育”的理念,可以培养中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人格,使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人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对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影响。
国学润泽心灵 经典践行品格
国学润泽心灵经典践行品格作者:赵娟来源:《新课程·小学》2018年第03期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问题青年、校园暴力、青少年犯罪乃至引发的家庭问题、社会问题触目惊心。
学生心理素质差、自理能力差的现象成为学校德育最严峻的挑战。
因此,教师应该利用好国学资源,让国学更好地为德育服务。
关键词:国学;国学课堂;德育为了让国学经典教育真正成为学生德育的主阵地,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我们要熟知国学经典中蕴含的丰富的德育资源国学,乃一国之学,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固有的、传统的学术或学问。
对于我们中华民族而言,国学就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融合道家、法家、墨家等多个思想流派,内涵丰富、广博精微的中华传统文化。
走进国学,我们就走进了文学,走进了历史、哲学。
国学首先是文化,其次是精神。
走进国学,我们可以养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可以学习不偏不倚的人生之道;可以养成为天地立身、为万世开太平的龙的传人的胸襟与气度。
不仅如此,国学经典的璀璨魅力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国学经典弥补了孩子们精神支柱的缺失我们的国学教材中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有厚德载物的情怀;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把这些语言文字植根在孩子们的心田,他们便有了永远无法击垮的精神支柱。
国学经典教学可以让《三字经》《弟子规》成为孩子们的精神支柱,让《大学》《中庸》《道德经》成为孩子们的指导思想。
经典像丝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自然形成,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国学经典弥补了孩子们语言表达的缺失学生一遍遍地诵读经典,每一遍都是一次感知的过程。
在反复诵读中,学生的诵读水平在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能力也在层层提高。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诵读经典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积累不少素材。
用国学经典滋养学生心灵
龙源期刊网 用国学经典滋养学生心灵作者:赵海峰李国珍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年第10期国学经典走进学校,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有效尝试。
五年来,学校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让学生从经典中汲取营养,加强自身修养。
1.打造儒雅环境,让国学经典陶冶学生情操学校努力打造儒雅的校园环境,让每一个角落都流动着国学的气息。
走进校园,“致真致善、立德修身”的校训直入眼帘,“阳光向上、志存高远”的办学目标赫然呈现眼前,经、史、子、集的名句布满了西甬道旁的每一面墙壁,淡黄的墙壁布置得疏密有致,精致的插图、醒目的字体点缀着校园,照亮了学生的心灵。
每一个班级都悬挂着代表本班特色的牌匾,时刻提醒学生做有文化底蕴的人。
学生精心开辟了“沐浴书香”“班级掠影”“班级之星”等栏目。
精美的设计、诗意的插图,让学生徜徉其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提升文化修养。
2.着眼课程渗透,让国学经典浸润学生心灵古诗文吟诵的教学方式,巧妙完成了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的构建与运用、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的要求。
一曲曲古韵植入学生心灵,融进血液。
吟诵古诗文,学生不仅培养了良好的诵读习惯,也提升了音乐欣赏能力。
此外,学校还开设了吟诵社团,《三字经》《声律启蒙》《百家姓》《千字文》等经典进入学生的视野,让学生领略古代诗词、经文的韵味。
学校还把“中华传统文化大讲堂”引入学生的生活,每天用诗书经文、名人典故陶冶学生的情操。
3.开展多彩活动,让国学经典提升学生智慧学校将学生平时的诵读积累进行艺术的整合和编排,声形结合,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更好地感悟经典的内涵。
学校吟诵社团排练的吟诵节目《中华少年》,融《三字经》《声律启蒙》《少年中国说》于一体,学生在舞台上通过声音、动作和形态来表现作品,激发了学生对经典诵读的热情。
此外,每周的升旗活动安排了国学经典展演,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
庄严的国旗下,国学经典在校园里回荡,健全的人格、优雅的语态、和谐的个性在学生的世界里逐渐清晰。
诵国学传承文明 读经典浸润人生
诵国学传承文明读经典浸润人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你听,伴着古典优雅的音乐,诵读《大学》经文,那是汶上县苑庄镇中学师生们在与经典亲密接触,与国学深层对话;全校师生为经典的魅力所打动,为国学的美丽所陶醉。
经典诵读的馨香时时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浓浓的书香洋溢在学校的每个角落。
随着日前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带来了“国学教育的春天”的气息,成为百年教育植根铸魂的起点与标致。
苑庄中学借此“气息”把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视为奠基人生、成就未来的重要途径,大力渲染师生读书风气,打造浓郁书香校园。
全体师生孜孜不倦地汲取文化经典的精华,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境界。
为了让学生被经典所吸引,真正做到“乐读”、“美读”,教师们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们诵读国学经典:每日一读,学生每天早晨到校后,各班进行10分钟的国学经典诵读;每周一播,与校广播室配合,利用广播时间开辟一个“国学经典欣赏”栏目;每学期一活动,学校每学期安排一次全校性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这些活动大大激发诵读兴趣,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通过经典诵读活动学生性情变得开朗,自信乐观,品格有相当明显的内化深化,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及家庭之间的人际关系明显改善,老师与家长皆可感受出来。
亲子关系因读经教学而更亲密,校园祥和。
在弘扬传统文化,开展国学诵读的实践中,学校注重了“三个结合”。
首先,注重把国学诵读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相结合。
素质教育首先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做人,怎样立德,而传统文化中的“十德”就是学生如何做人的核心精髓。
素质教育核心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不断从传统文化中了解博大精深,感悟源远流长,汲取精华养分,丰富文化底蕴,正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石。
其次,注重把国学诵读与德育工作系列活动相结合。
不论是德育目标,还是德育内容,我们现在所开展的德育工作系列活动与传统文化中倡导的德育思想理念是息息相关,一脉相承。
经典浸润心灵,国学促进养成
经典浸润心灵,国学促进养成作者:徐艳芬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55期【摘要】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之结晶,是历代大家对道德、思想、人性、伦理等方面总结的理论精华。
诵读国学经典有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增强对“真、善、美”的认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应懂得与圣贤为友,以经典为伴。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使学生感受我国源远流长、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同时,陶冶他们的品德和情操,激发爱国情怀,更重要的是全方位提升学生的道德、文化、智力水平,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作为小学生养成教育中一种提高实效性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经典诵读;小学生;养成教育所谓“国学经典”,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不仅适用于成年人,小学生更应从小开始渗透培养。
国学经典当中适合低年级的有《弟子规》《三字经》;中年级的有《笠翁对韵》《老子》《论语》;高年级的有《孟子》《孝经》《大学》《中庸》等经典篇章。
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是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人才”,即先育人再育才。
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和怎样思维。
不但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教育他们学会将知识“内化”为为人处事的技能,提高创新能力。
目前,个别学校养成教育依旧停留在说教层面,缺乏必要的形式创新,对受教育对象的需求和心理缺乏必要的深入分析。
雖然我们的养成教育过去取得表面上的成绩,但却是被动地与各种社会现象作斗争。
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必须重视优秀传统国学教育的作用,逐步在小学普及渗透孔孟思想的精华内涵,使国学思想深入人心。
本文立足于国学经典诵读,对小学生养成教育的促进展开初探。
一、诵读经典有助规范小学生的意识行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实现全面小康。
反观当今,不少小学生沉溺于富足的生活当中,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宠爱,容易产生不良的意识和行为。
一些学生在衣食住行上感恩意识淡薄。
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炎黄子孙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
国学经典则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中国人的文化根基,是中华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
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
这是儒家最经典的一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
人,只有不断地学习,自己才会完善。
在社会不断进步、竞争一天比一天激烈的今天,你不好好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必然会被社会淘汰。
“学”要学的精,“学”要学老,学到底。
只有坚持到底才会得到胜利;只有学以致用,为我所用,才算是真正的学。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
师德是师业之魂——教师一定要修好社会公德,坚守职业道德,科学严谨、认真求实;为人坦荡、光明正大、诚实守信,先人后己;廉洁奉公,端庄稳重,平易近人;知识丰富、语言生动、仪表整齐、举止文明,以实际行动感召、带动和影响广大学生,要以大爱之心关爱每一位学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千万不要强迫别人干;不能把学生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更不能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出气筒。
因而,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树立师表形象。
师德是师才之本——“师德养人,师才育人;德才兼备方为社会栋梁。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怎样处事,怎样做人。
师德是师风之根——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笑一颦、一喜一怒都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学生。
良好的师德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一种良好的习惯,是保证我们教育百年树人最重要的根。
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2 近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国学经典,通过学习渐渐的了解了书中的意思。
让国学文化滋师身润生心——谈感悟于“亲其师而信其道”
让国学文化滋师身润生心——谈感悟于“亲其师而信其道”孔子《学记》中所言“亲其师,信其道”即是说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
由此可见,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早已不只是用书本上的知识去教育学生,而是要求教师用自己对人生的体验、用自己对事理的见解、用自己饱满的激情、用自己活跃的灵魂去从事教育。
作为教师,我们无法选择合适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合适学生的教育。
为此,教师得努力学习,使自身集有渊博知识、擅长言谈技巧、秉承高尚人格和富有工作热情于一身,让“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国学文化滋师身、润生心,使自己拥有众多的“追随者”。
1以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而具有渊博的知识是教师的立足之本。
教师的学识越丰富,教学水平越高,学生所付出的时间越少,学生学得越易,兴趣越高,效果也越好。
所以作为教师,不但要有对学科的热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还需要不断地加强学习,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当然,渊博的知识并非单指本专业知识,而应当是教师的综合素质的反映,它由教师炉火纯青的教育实践所熔铸,由教师收放自如的个性品质所凝集,由教师积淀丰厚的聪明才智所酝酿。
当教师在上课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师生在课堂上谈古论今,纵横四海时,怎么不令学生茅塞顿开、心驰神往呢?2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的环境凝聚人心人在不同的环境里,心情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心情自然有不同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在一个相互尊重、宽松和谐的环境里,人的心情是愉悦的,在一个卫生整洁、优雅美丽的环境里,人的心情是恬静的。
愉悦、恬静的心情有益于提高学习效率。
在班级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主要反映在重视人的因素,研究人际关系,创设积极向上的宽松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不仅学习有劲头,而且生活也舒畅。
这样就容易形成团体精神,从而达到凝聚人心的目的。
2.1创造公正、公平的学习环境,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养正树人,果行育德——以国学滋养生命,构建孩子成长的“文化乐园”
养正树人,果行育德——以国学滋养生命,构建孩子成长的“文化乐园”攀枝花市第五小学校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为支撑,恪守“养正树人,文明以健”的校训,教学管理严谨而富有创新,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为依托,传承融合国学经典,构建具有学校文化特点的校本课程多方位培养学生的品格、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的素养发展,形成“传承文脉多元发展”的鲜明办学特色。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奠基知识内涵新课程标准引领下课堂教学指向让素养落地,让学生进入课程。
将学校层面的课程规划、科目层面的课程开发和课堂层面的教学设计基于核心素养视角进行统整,从而构建国家课程校本化,强化课程综合化,变革育人方式。
(一)课改课程——以素养探课堂教学改革结合国家课程和学校自身特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基点,从具体的科目探索目标、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进行课程的开发,形成符合我校学生学情,具有我校特色的课改课程。
利用校本主题教研活动,以大单元、大概念、跨学科主题教学项目式等结构化教学为载体,探索学科内学科间课程建设,落实文化学科课程建设,从方案的制定到初步形成学科课程。
语文团队从统编版教材出发,梳理年段之间的螺旋上升的梯度,以解决我校语文教学中中高段学生阅读能力的薄弱及阅读方法的欠缺目的,从落实语文单元阅读要素进行探究,通过整合,以“抓关键词句理解文章”这一个点进行不脱离教材的学科课程的丰富和开发。
数学学科各年级针对上下学期重难点知识梳理,对典型的解决问题整合为课程,通过课程的开发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
英语学科关注学生学段的不同,层级设计课程内容,梯度性的搭建起英语语音课程,始终从国家课程为设计依据,形成特色课改课程。
(二)作业课程——以双减研有效作业设计在双减政策的持续推进落实下,关注作业设计的改革与创新,以学科的课型原则为指导进行作业设计的研究。
以作业与课堂的相辅相成关系为基础,学科教师在研讨中以作业与课堂的相辅相成关系为基础,关注作业对学生知识的理解、迁移与运用。
让青少年接受国学熏陶,从国学经典中汲取营养
让青少年接受国学熏陶,从国学经典中汲取营养青少年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切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来抓,把青少年学生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更为突出的位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或许正因为如此,目前全国各地有许多中小学校正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
教育活动号召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既要做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也要做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者。
由此,我想就大力创导青少年学生学习国学经典谈点个人看法。
我高度赞同并大力倡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加强学习优秀国学经典。
这是因为,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传承下来的国学经典浩如烟海。
倡导青少年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在于:国学经典中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而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青少年学生幼小的心灵,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我所接触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青少年学生也是赞同学习国学经典的。
有位中学生说:“我是家里的独生子,以前在家吃饭很挑剔,自从读了《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语句之后,我更加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吃饭时即使掉在桌子上一粒米也要捡起来吃掉。
”事实确实如此。
由于青少年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自私、任性、不懂礼貌等现象在青少年学生中比较普遍,自从他们接受国学经典教育之后,变得更加谦让、团结同学、尊重师长了。
赞美国学经典的佳句摘抄
赞美国学经典的佳句摘抄愿有一个人对我深情相守,我们白首不离。
只有老师的教学才能让国学得以长久传承。
那些优美的话语,像阳光一样温暖我们,给予无尽的安慰。
优美的句子就像一束绚彩的鲜花,散发着美好而浪漫的气息。
它们总能陶冶人的情操。
栏目作者经过挑选整理了与赞美国学经典的佳句摘抄相关的一些资讯,希望以下几个句子能为你们的问题提供一些解决的思路!1、读中国国学,让心灵获得净化,使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
2、赞美传统国学经典,是弘扬中华文化的一种方式,更是强化文化自信的表现。
3、中国国学,千年的智慧结晶,儒释道儿,共铸中华魂。
4、它的政府古板,它的人民淳朴;它的政府监管,但它的人民却缺乏监管。
是圣人而不砍,廉耻而不辱,直而不四,光而不耀。
5、⊙、是圣人为不依靠,成功而无所寄托,其不为见贤而有德。
6、圣人是否了解自己;自爱比自爱更有价值。
7、孔子的儒家学说,老子的道家哲理,都是中国国学的精髓之所在,一直影响着华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8、中国国学深厚的内涵和广阔的视野,使得我们在成长的路上能够得到丰富的营养。
9、美国大学的精英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世界级领袖,这是对他们教育水平的最好证明。
10、传统国学经典,是树立国家根本、塑造民族灵魂的重要标志。
11、每一所美国大学都拥有其独特的学术氛围和富有挑战性的课程,让学生在求知过程中接受锻炼,露出人生的光芒。
12、五千年华夏文明,承载着历代圣贤的智慧,恰似一部开卷有益的国学大全。
13、古人传承国学,流传至今,蔚为大观。
14、道德经、论语、孝经、周易,中国国学的经典著作是我们理解和实践传统智慧的源泉。
15、赞美老师的国学智慧,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和骄傲。
16、美国优秀的教育制度,将其打造成全球最高等教育奖杯,令人佩服。
17、诸子百家,历史悠久,老师的教诲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8、感恩教育之恩,心怀感激,书卷载道,国学浸润人心根。
19、深入国学经典,探寻人生智慧,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浅析国学育人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浅析国学育人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作者:刘文彬来源:《文学教育》 2019年第18期刘文彬内容摘要: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具体为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并涵盖后期各朝代的各类文化与学术。
国学课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本,在课堂中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国学经典,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做到知行合一。
但是国学经典如何育人,如何让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相结合,真正浸润学生心田,陶冶学生情操,影响学生价值观形成,尚需要系统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国学育人创新教学模式近年来,中国传统研究的热潮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学习中国传统经典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
国学的价值被教育界正视之后,它在课堂上的出现越来越频繁。
中国传统研究作为民族传统,精神和文化的精髓,可以启发人们的智慧,培养民族情感,树立良好的人格,培养良好的素质。
将中国文化的经典引入课堂教育人们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国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理论建构“国学课堂体验式”教学是基于学生的“体验式”学习而采用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它的基础在于身为教育主体的学生改变学习的方式,进而促使课堂教学的组织发生相应的调整,同时教师也相应地对课程目标、重难点和考核方式进行修正,配合学生的“体验式”学习。
让学生作为体验者完成“入其脑”――“感其心”――“动其行”的特色德育课堂教学模式。
1.基本环节导(博文导趣)――读(知音入韵)――品(知意明理)――悟(活动体验)――行(澄心导行)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文本意境,用各种方式诵读文本,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文本的内容,通过设置活动让学生进行多重体验、感悟并内化为实际行动。
2.教学特点创设情境,通常情况下,创造情境的方法是通过教师的感染性教学和肢体语言来刺激学生产生情感兴奋,从而获得情感体验和共鸣;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创造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阅读。
语文学习课文的内容就在现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教育浸润心田
黑龙江省虎林市庆丰农场学校董建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这是教育的根本和目标,研读
古诗文,国学经典,是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一项重要的内容。
一、以爱育爱
教育以心灵启迪心灵。
我作为班主任引领学生研读古诗文,国学经典,我每次给学生示范,
演绎。
每学期寒,暑假,我布置学生背诵古诗15首,背诵《弟子规》,在学生背诵之前,
我已经背熟练。
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国学的爱是潜移默化的,如涓涓溪流浸润心田。
我们现
在面对的是张扬个性,敢于创新的时代。
而丰富的古诗文,国学经典文化底蕴,才是培植学
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不竭的源泉。
以诵读、情境、故事、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讲授《弟子规》课程并指导观看百家讲坛《弟子规》。
为了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风貌,我们进行了古诗文,
国学经典竞赛,开启了学生的心灵、培养良好的品德,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二、孝亲爱国
研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百善孝为先”。
做一个有德之人,通过对学生进行孝亲教育
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把孝心打开,为此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孝亲活动,“我是妈妈小帮手”“我给
爸爸倒杯水”“班级是我家”等一系列感恩活动。
“我的宝贝一向对父母很不耐烦,但这学期开
始学会照顾父母了,开始知道感恩了,对人也有礼貌了”。
这是家长发自内心的感叹。
引领学生听取礼仪和环保知识讲座。
开展“文明小组”“大手拉小手“活动。
今年暑假前我召开家长会,建议家长朋友教会孩子做饭,洗内衣,内裤。
着重讲解了吃饭礼仪,我利用微信群给家长发〈饭桌上的教养,将决定孩子日后的成功程度〉的文章,让大家学习到世界级礼仪和中国礼
仪的交融。
父母的教育,决定孩子的教养,孩子的教养决定未来的发展,所以,培养孩子餐
桌礼仪,父母必须重视,从小培养孩子饭桌上在家孝敬,在外文明,礼让。
课堂上利用学生
们善于模仿的特点,表演情景再现,在欢笑中,生活中,知道了国学经典的意义。
我还对庆
丰农场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了国学《弟子规》讲座,举办了《弟子规》故事演讲比赛、利用
班级微信群,把《弟子规》学习心得在群中分享,评价,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打分,把对
父母的爱推及到对师长的爱、对同学的爱,形成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拓展到对家乡、对
祖国、对人民的爱,增强学生对祖国对民族的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
三、行为养成
《弟子规》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强烈的规则意识,并在日常生活当中来修炼自
己的一种诚敬之心。
早起对父母问好,走时再见,来到学校见到同学打招呼,见到老师招手,问好,一个人的良好的德行就是在这种日常小事当中,通过生活点滴中来养成的。
在庆丰农
场小学二年级墙壁上张贴着国学经典故事,每天的早读时间,也可以听到学生吟唱《弟子规》。
在经典的浸润熏陶下,学生们养成了文雅、知礼、宽容、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和行
为习惯。
当我们每时每刻都不放松自己,而养成一种诚敬心的时候,那么诚敬就变得自然而然、不用刻意,自然就从里到外都是诚敬,古人讲的“诚于中形于外”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
把学习国学经典与学习践行《小学生行为规范》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行
为习惯养成教育。
走进我们的校园,看到的是一片整洁清新的环境;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受
到了学生充满爱心的呵护;学生们见了师长、来宾,会自觉行鞠躬礼致意;我们的升旗仪式,
学生严肃认真,动作整齐划一。
这一切得到了许多来校参观的教育界同仁的一致称道。
四、课文引领
我在讲授国学经典的过程中,引领学生积极思考质疑并乐于主动地品读典籍。
例如在背诵
《悯农(二首)》时,学生一脸疑惑地问:“农田丰收了,为什么农夫还会饿死呢”我让学生查
阅时代背景,学生了解后不禁对当时的统治产生憎恨之情。
在背诵李清照的四首词作,分别
是李清照人生中三个不同阶段的真实写照时,学生先是读词,然后质疑,学生很快便发现词风变化,接着让学生查阅李清照一生的变化,明白了为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学生积累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我想到了陆游的另一首诗《示儿》。
学生都知道陆游盼望“王师北定”的那一天,人们是怎样期盼“王师”的呢引导学生从《示儿》的场景里倒退十几年,品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学生通过熟悉的诗作展开思考,将已知的知识点和历史背景作为基础去理解新的诗作,虽然没有过多的讲解,学生能把古诗,词表达的情感理解准确。
用古诗,词默化学生思维,这是国学经典的魅力。
通过国学教育,学生不仅有所积累,还使学生行舟于中国历史的长河中。
所以,国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是中国人文化生命的种子,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让国学教育浸润学生幼小的心田,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