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名师优秀资料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23a2bf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8.png)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课内容是学生对几何图形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对形状、长度、面积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圆的模型、圆规、直尺、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硬币、轮子等,引导学生对圆的特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圆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初步认识圆。
然后,利用圆规和直尺现场画圆,让学生观察圆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圆规和直尺画圆,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验证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圆的认识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轮子、圆桌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圆的特点和优势。
6.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的定义、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圆的认识(一等奖创新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圆的认识(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20297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ef.png)
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圆的认识(一等奖创新教案)数学五年级:圆的认识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5、86、87页例1、例2、练一练、“你知道吗”,练习十三第1、2、3题。
教学目标:1、认识圆是一个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知道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等各部分名称和作用,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画圆、测量等操作活动,让学生掌握圆的特征,在不同画圆方法的对比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联系实际发现身边的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知识与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养成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用圆的特征来解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由动漫引入,开启认知1、师:最近呀,熊大和熊二兄弟俩为一个问题很是伤脑筋,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愿意帮助他们吗?教师出示熊大和熊二的动漫形象和问题:“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讨论:车轮能做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吗?出示车轮做成正方形、三角形的图。
师:车轮要做成什么样的?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大家就能帮助熊大熊二了。
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探寻它的奥秘。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让学生帮助熊大熊二的情境,走进圆的世界,同时能让学生在帮助的同时学会圆的知识。
】2、熊大出题:同学们,你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观察,同样是平面图形(板书),圆与它们比,有什么不同?二、教学例1,画圆,识名称。
1、熊二:如果要画一个圆,怎么办呢?学生交流各种画法,可以借助圆形物体、线和小棒、用圆规师:要想成功地画出一个圆,真心不容易,我们得注意什么呀?但是,画圆达人们却有绝活,真是高手在人间啊。
展示各种画圆。
3、圆的画法探讨①师:那如果要成功地画一个圆,最好用什么来画?(对,圆规是画圆的一种工具。
)熊大演示圆规画圆的过程。
教师指名学生说怎样画圆,并板书:定点定长旋转一周要先固定好中心点——定点,把圆规的两脚叉开不动,那就是确定圆规两脚的长度——定长,握住圆规的柄稍微倾斜旋转一周。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教案《圆的认识》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教案《圆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7393b79ffc4ffe473268ab7d.png)
《圆的认识》精品教案生2: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相等。
生3: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师相机出示写法:d=2r 或r=2d追问:在这里为什么要强调在同一个圆内?答案:不是同一个圆内就无法比较。
追问:那么请仔细思考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答案: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追问: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多少条对称轴?答案: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
三、欣赏生活中的圆。
师: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到过圆?圆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请大家一起来欣赏欣赏。
正如古希腊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学生动手折一折圆,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
证。
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圆,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圆的美。
课堂练习 1.分别描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并量出它们的长度。
答案:半径:1厘米 1.1厘米 1.2厘米直径:2厘米 2.2厘米 2.4厘米2.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r、d分别表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学生独立完成。
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半径和直径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追问:如何画直径是5厘米的圆?答案:半径是2.5厘米。
即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2.5厘米。
学生画圆。
拓展练习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直径。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
()(3)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4)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
()(5)两条半径就是一条直径。
()答案:(1)×(2)×(3)√(4)√(5)×2.填表。
半径(r)10米7米 3.9厘米直径(d)8厘米0.24米答案:20米4米14米0.12米7.8厘米3.按照下面的要求画圆,并在画出的圆中分别用O、r、d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1)半径5厘米。
(2)直径5厘米答案:4. (1)指出下边圆里的线段哪一条是直径?(2)量一量这几条线段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填表。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优质课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56b4e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8.png)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讨论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知道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含义;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同一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见到汽车、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生:圆形师:对的,车轮表面是圆形出示课前疑问,这个问题学完本节课知识我们就能明白了。
二、探索新知1.找一找找生活中的圆形2.描一描描出老师图片上物体上的圆3.摸一摸、比一比摸一摸多边形和圆形,感受两者之间的异同。
都是平面图形,多边形是由线段组成的图形,有顶点;圆则是由曲线围成,没有顶点。
4.画一画(1)先独立自由画圆,展示多种方法(2)突出圆规画圆:生独立画圆、相互交流比较大小、小结画法:张开两脚、固定好针尖、旋转一周同意两脚间的距离再画圆。
5.认一认(1)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第86页的一段话。
(2)学生汇报。
圆心: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
直径: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出示相关判断练习。
(3)在自己画的圆内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6.合作交流,探索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1)出示要求,用手边的圆片、直尺、圆规等工具,采用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等方法去探索圆的特征。
(2)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参与其中。
(3)组织汇报:圆内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在同一个圆内,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同一个圆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
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4)小结:看来只要大家善于观察,善于探索,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017—2018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2017—2018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优质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c4efd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12.png)
2017—2018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探索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教材共安排了三道例题。
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让学生充分感知“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学生通过折、画认识圆心、直径、半径,再引导学生通过画、量、比等活动探索、发现,掌握圆的特征。
“圆的认识”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是这一单元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教学是进一步研究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重要。
本节课,由于时间关系,我只选择了例1和例3的教学,即认识圆的各部分及体验圆的特征。
二、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圆,但学生对于圆的特点还不够系统、清晰。
圆的认识这一课,虽然知识简单,但学生容易产生在知识认识上的错误,如:半径是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圆上、圆内、圆外到底是哪儿必须搞清楚,还有直径和半径存在的前提条件。
三、预设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能力方针]:使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小组协作等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和开端的探索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圆的美,同时感受数学是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教学重点、难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圆的特征。
4、设计思路《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研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实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研究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因此本课教学我从学生观察动物自制的自行车的车轮,用动画演示比赛过程这一实例入手,引出本课教学内容,同时观看不同形状车轮及圆形车轮车轴安装在不同位置的运动,让学生感受到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具有优越性,激发学生探究圆的兴趣,学生通过折、画等活动认识圆心、直径、半径,再引导学生通过画、比、量等活动探2索、发觉,掌握圆的特征。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 圆的认识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 圆的认识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cbd49d4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0.png)
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 圆的认识苏教版教学内容: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了解圆的形状特征,掌握圆的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
2. 让学生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并能灵活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形状特征,掌握圆的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1. 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及它们的含义。
2. 用圆规和直尺画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圆形的实物,如硬币、瓶盖等。
2. 直尺、圆规、铅笔、橡皮等。
3. 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圆形物体,如硬币、瓶盖等,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征。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圆的特征,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探究圆的半径和直径(15分钟)1. 学生分组实验,每组用两根绳子分别拉成一个圆形和一个正方形,观察并记录圆和正方形的特征。
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3. 教师讲解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含义,并板书。
三、画圆(10分钟)1. 教师演示用圆规和直尺画圆的方法,讲解画圆的步骤。
2. 学生分组实践,用圆规和直尺画圆,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画圆的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圆的认识。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拓展应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圆形的花园、计算圆形的面积等。
2. 学生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板书设计:1. 圆的形状特征2. 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3. 画圆的步骤作业设计:1. 课本上的练习题。
2. 观察周围的圆形物体,记录它们的特征。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优秀教案设计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优秀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d1410d5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b8.png)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优秀教案设计圆的认识教学内容:苏教版⼩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93 ~94 页的内容和相关练习。
教学⽬标:1、使学⽣在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
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具画圆,能⽤圆规画指定⼤⼩的圆;会⽤圆的知识解释⼀些⽇常⽣活现象。
2、使学⽣在活动中进⼀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进⼀步体验图形和与⽣活的联系,感受平⾯图形的学习价值,提⾼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圆规画圆教学过程:⼀、游戏导⼊:1、师:同学们,⽼师⼿⾥藏着⼀样东西想看看吗?教师出⽰⼀根⼀端系着⼀个⼩球的绳⼦,并把另⼀端系在⼿⾥。
师:看,⼀跟绳⼦⼀端系着⼩球,另⼀端捏在⼿⾥,如果绳⼦捏着的⼀端固定不动,把⼩球甩⼀圈,猜猜看⼩球运动的轨迹成什么图形?⽣:圆形师:⽼师甩⼀下,仔细看成什么图形。
教师动⼿演⽰,学⽣齐答:圆形师:为了让⼤家看的更清楚⼀点,我们借助与电脑,让电脑帮帮忙。
教师⽤电脑演⽰运动轨迹2、寻找⽣活中的圆师:把⼩球甩⼀圈,⼩球运动的轨迹确实是圆形。
那你们在⽣活中有哪些地⽅看到过圆?⽣:??师:⽼师也给⼤家带了⼀些。
课件演⽰:⽉球表⾯的环形⼭,盛开的向⽇葵,碧绿的荷叶,宁静⽔⾯上激起的波纹,太阳的光环,飞速旋转的星球形成的美妙光环,雄伟的建筑??师:这些物体美不美?正如⼀位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说过,在⼀切平⾯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新授圆的特征:1、找出圆与其他平⾯图形不同的地⽅师:你们有没有发现圆与我们以前所学过的平⾯图形最⼤的不同是什么?⽣:它的边长是弯曲的、没有⾓的??得出圆是曲线围成的平⾯图形。
(板书这个概念)4、揭⽰课题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起来认识圆。
(板书:圆的认识)5、画圆师:要认识圆,我们先来画圆,如果让⼤家来画⼀个圆,你们准备怎样来画?⽣1 :拿圆规画。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圆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圆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896ef6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41.png)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圆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半径、直径、弧等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了解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图形的认识有了基本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特殊性质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式,自主探索和发现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式,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概念和应用。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概念和性质。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圆形的实物道具,如圆形的饼干、硬币等,用于学生的观察和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学生的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地球、太阳、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什么是圆?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圆的定义和性质,如圆的半径、直径、弧等,并通过课件和实物道具进行展示和解释。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和测量圆形物体的半径、直径、弧等,并记录下来。
《圆的认识》(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圆的认识》(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eaa24d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e.png)
《圆的认识》(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学习圆的定义、性质、画法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理解圆的画法,并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圆的画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圆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圆规、直尺、圆板、计算器等。
2. 学生准备:圆规、直尺、圆板、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2. 讲解新课:讲解圆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概念。
3. 演示新课:通过演示圆的画法,让学生掌握圆的画法。
4. 练习新课: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圆的定义、性质和画法。
5. 讲解新课: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公式推导过程。
6. 练习新课: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7. 应用新课:让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8. 总结新课: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圆的定义和性质2. 圆的画法3.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4.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应用作业设计:1. 填空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圆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 计算题: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掌握。
3. 应用题:应用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理解圆的画法,并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要注意对学生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2f10f8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66.png)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等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对圆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主动探索圆的特征和性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学习圆的相关概念和性质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圆的无限点、半径、直径等概念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性质,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无限点、半径、直径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对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主动探索圆的特征和性质。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等内容。
2.学习材料:准备圆的相关图片、实物模型等,方便学生观察和操作。
3.计时器:用于控制教学过程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太阳、地球、车轮等,引导学生关注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圆的特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圆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圆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圆的无限点、半径、直径等概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苏教版(2023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苏教版(2023秋)](https://img.taocdn.com/s3/m/b36f014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6d.png)
6.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数学核心素养:
1.空间观念:通过观察、操作和想象,理解圆的基本特征,建立圆的直观形象,发展空间观念;
2.抽象思维:探索圆的定义和性质,理解圆的相关概念,培养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能力: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圆的基本概念。圆是平面上所有与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车轮、硬币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车轮为例,了解圆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圆的半径、直径和圆周长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通过实际操作,如测量圆的周长,引导学生发现圆周长与半径、直径的关系,进而理解圆周长计算公式。
-设计图形变换活动,如将圆进行旋转、翻转等,帮助学生建立圆的空间观念,突破空间想象力不足的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圆的认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圆形的物体?”比如硬币、圆桌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圆的奥秘。
-圆的画法:学会使用圆规画圆,掌握基本作图技巧。
6.1《圆的认识》(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 苏教版
![6.1《圆的认识》(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034bd00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6f.png)
6.1《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内容《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半径、直径,掌握圆的画法,理解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半径、直径。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圆的探索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 学会画圆的方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圆规、直尺、量角器、白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出圆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圆的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
(2)引导学生用圆规画圆,观察圆的特征,总结圆的半径、直径的定义。
(3)分组讨论:如何用直尺和圆规画圆?每组派代表分享方法。
(4)教师演示画圆的方法,学生跟随操作,巩固画圆技能。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探究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圆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圆的基本概念2. 圆的半径、直径3. 圆的画法4. 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画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并标出圆的直径。
2. 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观察其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使学生掌握了圆的基本特征和画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要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对于《圆的认识》这一节课来说,教学难点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圆的半径和直径关系的理解以及画圆方法的掌握上。
这两个难点直接影响学生对圆的整体认识和应用,因此需要教师特别关注,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6.1《圆的认识》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6.1《圆的认识》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10917d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4b.png)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6.1《圆的认识》苏教版教学内容《圆的认识》这一课,主要围绕圆的定义、性质、特征和应用进行讲解。
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深入理解圆的概念,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的定义,理解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掌握圆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难点1. 圆的定义及其性质的理解。
2. 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及其关系的掌握。
3. 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圆规、直尺、量角器、练习本、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圆的定义、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推理,深入理解圆的概念。
3. 活动一: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圆的性质,分享交流。
4. 活动二:学生动手操作,用圆规和直尺绘制圆,加深对圆的理解。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圆的认识》2. 目录:一、圆的定义二、圆的性质三、圆的应用3. 正文:详细讲解圆的定义、性质、应用,配合图形和实例,使学生易于理解。
作业设计1. 基础题:巩固圆的定义、性质,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2. 提高题: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拓展题: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圆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圆的概念,掌握圆的基本性质。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圆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
同时,课堂练习的设置还需更加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e00d7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10.png)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知识,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等。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圆的认识的初步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形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特征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具体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主动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的模型、圆规、直尺、圆的图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形的物品,如圆的玩具、硬币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地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可能回答到圆形、中心点、半径等。
教师总结:这些物品都是圆形的,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圆的一些基本知识。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者黑板,向学生呈现圆的定义和特征,如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直径等。
同时,教师可以用圆规和直尺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
苏教版五下数学《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下数学《圆的认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07361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ab.png)
苏教版五下数学《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圆的特性,包括圆的直径、半径、周长等概念,并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圆的相关知识,为后续学习圆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对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圆的相关概念时,仍需通过实物操作和亲身体验来加深对圆特征的理解。
此外,学生还需掌握圆规和直尺的使用方法,以便能熟练地画出圆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圆的直径、半径、周长等概念,了解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圆的相关概念,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难点:学生对圆的直径、半径、周长的理解以及圆规和直尺的使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物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圆的特征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圆规、直尺、铅笔等画图工具。
2.圆形实物,如硬币、瓶盖等。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形实物,如硬币、瓶盖等,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引发学生对圆的好奇心。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是圆的吗?”让学生思考圆的特性。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介绍圆的定义、直径、半径等概念,并用动画展示圆的周长计算过程。
同时,教师讲解圆规和直尺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画圆。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物操作,尝试用圆规和直尺画圆,并测量圆的直径、半径和周长。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画圆心得和测量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圆的特点和画圆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案(区级公开课;定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案(区级公开课;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53d6b7d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42.png)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案(区级公开课;定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性质,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圆的模型、圆规、直尺等。
2.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如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圆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理解圆的概念和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使用圆规和直尺,自己画一个圆,并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圆的性质和周长、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圆的性质和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5.拓展(10分钟)利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圆形草坪的面积,或者设计一个圆形的活动场地等。
1.圆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苏教版
![1.圆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7371692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0f.png)
圆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圆的认识》,选自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课程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圆的概念、性质以及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如圆心、半径、直径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1. 圆的定义及其性质的理解。
2. 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轮、圆桌等,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点和作用。
2. 新课:讲解圆的定义、性质,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深入了解圆的结构。
3. 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使用圆规和直尺绘制圆,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
4. 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机械制造等。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板书设计1. 圆的认识2. 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到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3. 性质:圆心、半径、直径等。
4. 应用:生活中的实例。
作业设计1. 绘制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并标出圆心、半径、直径。
2. 观察生活中的圆,思考其作用和重要性。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圆的概念和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圆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应用。
教学难点1. 圆的定义及其性质的理解。
2. 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详解教学难点之一是圆的定义及其性质的理解。
圆的定义涉及到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较为抽象。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定义,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直观导入: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圆形的实物,如硬币、饼干、圆桌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0801b4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55.png)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运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
教学难点:画规定大小的圆.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走进圆的世界。
①多媒体出示各种圆形建筑、自然风景图。
谈话:同学们,老师出示的这些图片美吗?这些景物有什么相同之处呢?(都是圆形物体)②揭示课题:圆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美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寻圆的奥秘。
(板书课题:认识圆)③学生举例巩固认识。
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无处不在,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结合学生举例,多媒体出示其中的一些物体图形。
2、借助实物画圆谈话:是啊,沿着这些圆形物体的周边把它们的形状画下来,就会得到一些大小不同的圆。
(教师利用光碟实物画一个圆)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利用你身边的工具画一个圆吗?(让学生画圆)学生动手自己画圆,教师观察,注意收集有代表性的画法。
学生画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圆和使用的工具,并说说是怎样画的。
如果有学生想到了用圆规画圆,不要急于让学生说详细的操作方法。
3、提问:以往同学们在画图时都用的是尺子,今天你为什么不用尺子画圆呢?(尺子边是直的,不好画圆)谈话:这说明我们今天学的圆跟以往学的图形都不一样了,让学生具体说一说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哪里不一样?(围绕85页书上的小卡通回答。
)小结:圆是一个曲线图形。
(在课题后面板书)二、动手操作、认识各部分名称。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e2390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a.png)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画图、比较、猜想等活动,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研究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与态度目标: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美和研究价值,提高数学研究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图教学难点:归纳圆的特征【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复旧知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的平面图形,仔细想一想有哪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学生回忆常见平面图形)提问:这些平面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2.揭示课题演示:一个小球,小球的一端还系着一段绳子,老师用手拽住绳的一端,将小球甩起来。
提问:小球的运动轨迹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圆)引入:对,这就是一个圆!圆也是一个平面图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圆。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2、探究新知(一)讲授例11.课件出示例1提问:这些都是糊口中常见的物体,这些物体上有圆吗?(学生上计较机点出圆)提问:你在哪里还看到过圆吗?(学生纷纷回答)3.尝试画圆谈话:先打开课桌上的信封,挑选你喜欢的工具画一个圆。
提问:在刚才画圆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圆和以前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学生尝试说说自己的感受)指出: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二)教学例21.介绍圆规构造(同时出示圆规实物与课件)在画圆时,我们通常会借助一个专门的工具,那就是圆规。
圆规有两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以随意叉开。
2.边讲解边演示圆规画圆的办法第一步:把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
(板书:定长)第二步: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案(校公开课资料)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案(校公开课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b408f5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42.png)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案(校公开课资料)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图形”中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圆的初步知识,包括圆的定义、特点、圆心、半径等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的知识,对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圆的深入理解,特别是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还需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特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以及灵活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总结提升”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展示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3.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2.学生分组,准备小组讨论和操作的材料。
3.圆的相关图片和生活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地球、太阳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引入对圆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圆是小学数学惟一一个曲线图形,也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种平面图形。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探索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首先通过生活情境,感受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再通过欣赏生活中圆形的物体以及用手摸,得出圆的定义。
接着通过用实物画,发现不能控制圆的大小引出圆规画、介绍圆规画的过程中点拨学生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并通过画,使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最后安排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活动,深入体验圆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能正确画圆;初步利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一个圆里,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自主完成已知半径求直径或已知直径求半径的题目。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能用圆规画出已知半径大小的圆或已知直径大小的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能与人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解决措施】通过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
【教学设计思路】
先由创设动画设疑导入课题,感受圆与之前学过的一些平面图形不同。
然后通过触摸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再联想到生活中的圆。
在以画圆为主线的教学中,进一步让学生感知、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学圆各部分的名称。
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激发学生探索圆的特征的兴趣,在一系列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挑战中充分感受圆的魅力与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最后
在小结评价中完善知识结构,在拓展中再次感受圆的魅力,有效的渗透数学文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喜欢动画片吗?(喜欢)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一段动画片,想看吗?(想)请大家屏幕,(出示课件)这四个小动物在举行自行车比赛,最后结果怎样呢?请往下看,现在比赛还没有结束,你能猜一下,最后谁能得第一?(小猴),为什么呢?(因为小猴的车轮是圆的)。
那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那你为什么不说它得第一呢?(因为小白兔的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那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学完这节课,你就会明白的。
②揭示课题:圆的认识。
(板书课题)
师要求学生拿出一个圆片,让学生摸一摸。
问:你发现了什么?(圆形的面是一个曲面而且是封闭的)师板书: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它与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的?(正方形,三角形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③学生举例巩固认识。
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无处不在,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
结合学生举例,多媒体出示其中的一些物体图形。
(比如:奥运的五环旗。
师可以简单介绍下奥运的知识)
(如果有学生说球体是圆,出示实物乒乓球说明其是立体图形,而
不是圆,并切开其进行实验,指出它的截面是一个圆。
)
刚刚我们认识了圆,那么谁会画圆呢?怎么画?能不能像画正方形,长方形那样用尺子画呢?为什么?(因为圆是由曲面围成的,尺子只能画出直线)那该怎么画呢
学生画完后,师展示几位学生的作品并让他说说是怎么画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
)
二、动手操作、认识各部分名称。
1.画圆
师:刚刚我们画圆时大小能自己确定吗?有没有能自己确定圆的大小的画圆工具呢?(用圆规画圆)
教师黑板边示范边介绍画法,让学生试着在一张白纸上画圆。
展示几幅学生作品,同学进行评价。
(表扬画得好的同学真棒)强调:有的人还是画得不够圆,甚至到现在还没有画完,你们猜猜看他可能是什么问题?(没有固定好针尖,旋转时圆规两脚叉开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教师强调画圆时的注意点:画圆的过程中,针尖的位置不能移动,圆规两脚叉开的距离不能改变,旋转时一定要慢。
2.观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①现在能确定大小码?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两脚叉开的距离我们叫它半径。
是能在圆中表示出半径呢?学生动手画后,师问:谁愿意告诉大家怎样表示?(教师有意不直接从圆心画到圆上,从而迫使学生说出
圆的半径的定义,强调从哪里到哪里,是线段还是直线)。
师: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什么是圆上呢?什么叫圆外呢?什么又叫圆内?)用字母r表示,并在圆中示范画,现在你们明白是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了吗?(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④认识圆的直径。
师画出一条直径,问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并用字母d表示。
师:在自已的圆中画一条直径,并标上字母d。
三、合作探究,学习特征。
1.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圆的各部分名称,那么圆有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手中的圆形纸片,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究。
(1)出示讨论题,让学生先猜一猜,画一画,比一比:
①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的呢?
③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④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2)再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来验证。
①用画、折的方法来验证半径、直径有无数条。
②用画、折的方法来验证半径、直径相等。
③通过测量验证直径是半径的2倍,并让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板书(d=2r,r=d/2)
④通过把圆沿不同方向对折来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它的对称轴就是直径所在的直线上。
四、反馈知识,及时内化
(一)判断题(多媒体出示)
1.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半封闭图形。
2.圆的半径是连接圆心到圆内任意一点的线段。
3.通过圆心的线段叫直径。
4.圆的半径是直径的1/2。
(二)完成练一练1,2。
五、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师:现在有谁知道小猴为什么会得到第一呢?(因为小猴的车轮是圆形的,并且车轴装在圆心上,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所以车子跑起来就又快又稳)。
2.欣赏美丽的图片,感受圆的美。
(你知道吗)
六、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