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第九章 炒法(3第二节加辅料炒--麸炒、米炒) PPT

合集下载

第9章 加辅料炒

第9章 加辅料炒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42
4 炮制方法
取河砂置锅内武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投入净制分 档的药物,不断用热砂掩埋、色或加深时
取出,筛去砂,放凉;或趁热将药物投入醋液中 略浸,取出,干燥。 砂的用量以能掩盖所加药物为度。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43
5注意事项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3
一、麸炒
1 定义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麦麸熏炒的方法。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4
2辅料
用净麦麸及用蜂蜜或红塘制过的麦麸炒制药物,前者 称净麸炒或清麸炒,后者称蜜麸炒或糖麸炒。
麦麸为小麦的种皮,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具有 和中健脾之功。用麦麸炮制药物,可缓和其辛燥之性, 增强起健脾和胃作用。 麦麸法的加热时间短,用量少,辅料主要起药性协同 作用而无中间传热体作用。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32
山药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 炮制规格 山药、土炒山药、麸炒山药。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33
⑴炮制方法
山药: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土炒山药:将土粉置锅中加热至灵活状态,投入 山药片,炒至药物表面均匀挂土粉,出锅,筛去
土粉。
山药每100kg,用灶心土30kg。
麸炒山药:麸炒至黄色,麦麸10kg 。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34
⑵炮制作用
山药为补气药。生用益肺肾之阴,补肾生精。 土炒以补脾止泻为主。
麸炒长于补脾和胃,益肾固精。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35
白术
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 炮制规格 白术,土炒白术、麸炒白术。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36
⑴炮制方法
白术:切厚片。 土炒白术:土炒至挂土粉;灶心土25kg。 麸炒白术:麸炒至黄褐色;麦麸10kg。

加辅料炒法—麸炒法(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加辅料炒法—麸炒法(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先将炒制器具预热至一定 程度,均匀撒入定量的麸皮, 中火加热,即刻烟起,随即投 入净僵蚕,迅速拌炒至黄色时 取出,筛去麦麸至规定的容器 内,将炮制好的药物盛放在洁 净的容器内,放凉后收藏。
每100kg净僵蚕,用麸皮 10~15kg。
-17-
四、成品性状
标题 文本
僵蚕:略呈圆柱形,多弯曲皱缩。表 面灰黄色,被有白色粉霜状的气生菌 丝和分生孢子。头部较圆,足8对, 体节明显,尾部略呈二分歧状。质硬 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外层白色 ,中间有亮棕色或亮黑色的丝腺环4 个。气微腥。味微咸。 -18-
-33-
三、麸炒枳壳炮制方法
先将炒制器具预热至一定程 度,均匀撒入定量的麸皮,中火 加热,即刻烟起,随即投入净枳 壳片,迅速拌炒至色变深时取出 ,筛去麦麸至规定的容器内,将 炮制好的药物盛放在洁净的容器 内,放凉后收藏。
每100kg净枳壳片,用麸皮 10~15kg。
-34-
四、成品性状
标题 文本
-9-
六、其他炮制方法
焦苍术 标题 炮制文本方法:取净苍术片,置已预
热好的炒制器具内,用中火加热,炒至
苍术表面呈焦褐,有火星时及时喷淋适
量饮用水,熄灭火星,再用文火炒干,
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成品性状:焦苍术形如苍术片,
表面焦褐色,有焦香气。
炮制作用:炒焦后辛燥之性大减
,以固肠止泻为主。用于脾虚泄泻,久
-3-
苍术炮制首见于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古代有醋 煮、酒煮、米泔浸后麸炒、米泔浸后醋炒、盐炒、蒸法、炒 黄、炒焦、烘制等方法。处方用名有苍术、麸炒苍术、炒苍 术、焦苍术、制苍术等。
《中国药典》2015年版载有苍术和麸炒苍术两种炮制品 。
-4-
二、生药饮片制备

第二节 加辅料炒法 一 麸炒

第二节 加辅料炒法 一 麸炒

第一节加辅料炒法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固体辅料同炒的方法,称为加辅料炒法。

加辅料炒法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增强疗效,易于粉碎和矫臭矫味等。

同时,一些辅料具有中间传热的作用,能使药物受热均匀,炒后的饮片色泽一致,外观质量好,质地酥脆。

根据固体辅料的种类不同,可以分为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和滑石粉炒等。

一、麸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麦麸熏炒至一定程度的方法,称为麸炒。

又称为“麦麸炒”或“麸皮炒”。

炒制药物所用的麦麸如未经处理者称净麸或清麸炒;麦麸经用蜂蜜或红糖制过者则称蜜麸炒或糖麸炒。

麦麸性味甘平,具有和中作用。

明代《本草蒙筌》有“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的记载。

故常用麦麸炒制补脾胃或作用强烈及有腥味的药物。

(一)目的1.增强疗效。

如山药、白术等。

2.缓和药性。

如苍术。

3.矫臭矫味。

如僵蚕。

(二)操作方法先用中火或武火将炒制容器烧热,再将定量的麦麸均匀撒入其中,至起烟时投入药物,快速均匀翻动并适当控制火力,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麦麸用量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麦麸10kg。

(三)注意事项1.辅料用量要适当。

麦麸量少则烟气不足,达不到熏炒要求;麦麸量多则造成浪费。

2.注意火力适当。

麸炒一般用中火,并要求火力均匀;炒制容器要预热适度;可先取少量麦麸投于其中预试,以“麸下烟起”为度。

如火力太小或预热不够达不到熏炒要求,成品色泽不够鲜亮。

3.麦麸要均匀撒布热锅中,待起烟投药。

4.麸炒药物要求干燥,以免药物粘附焦化麦麸。

5.麸炒药物达到标准时要求迅速出锅,以免造成炮制品发黑、火斑过重等现象。

枳壳【处方用名】枳壳、炒枳壳。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 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历史沿革】南北朝刘宋时代用麸炒;唐代以后有炒焦炙、麸炒、麸炒醋熬、米泔浸后麸炒、制炭、面炒、炒制、麸炒、火炮、煨、米炒、萝卜制、米泔水浸、麸炒、酒炒、醋炒、蜜水炒等法。

加固体辅料炒技术—麸炒技术(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加固体辅料炒技术—麸炒技术(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五)炮 制 所 用
麸炒薏苡仁、炒薏苡仁
麸炒意苡仁、炒意苡仁两 者功能相似,长于健脾止 泻,麸炒意苡仁健脾作用 略强,炒董故仁渗湿作用 稍胜。常用于牌虚泄泻。
炒薏 苡仁
1
2
麸炒
薏苡仁
3
薏苡仁
薏苡仁
味甘、淡,性凉。归脾、 胃、肺经。具有利水渗湿, 健牌止泻,除痹,排脓, 解毒散结。用于水肿,脚 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 湿痹拘挛,肺痈,肠痈, 赘疣,癌肿。生品偏寒凉, 长于利水渗湿,清热排脓, 除痹止痛。
投入麦麸
均匀撒入麦麸, 中火加热,
02 即刻烟起。
翻炒
迅速拌炒至,颜色 变深,偶有焦斑时
04
01 预热
净制所需药材
称重,炒锅预
热至所需程度。
03 投药
将净枳壳投入
到已预热好的
炒锅内。
05 出锅
迅速出锅,取出, 筛去麸皮、碎屑, 晾凉。
实操举例
(四)成 品 性 状
规格 枳壳
形状
颜色
气味
切面外果皮棕褐色至褐色,
形状
颜色
气味
薏苡仁
宽卵形或长椭圆形,
一端钝圆,另端较宽 而微凹,有1淡棕色 表面乳白色,光滑,偶有残存的 气微,味微 点状种脐;背面圆凸,黄褐色种皮;断面白色,粉性 甜 腹面有1条较宽而深 的纵沟
麸炒薏苡仁 微鼓起
表面微黄色
香气
炒薏苡仁 微鼓起
表面淡黄色,偶有焦斑
焦香气
质地
质坚实
质坚实 质坚实
实操举例
以“八字形”快 当饮片表面呈黄 速翻炒,要亮锅 色或深黄色时, 底,要勤翻动, 迅速出锅,筛去 使药物受热均匀。 麸皮和药屑置规

第九章 炒法(全套) 中药炮制课件

第九章 炒法(全套) 中药炮制课件
。至宋代出现麸炒(《衍义》)
2020/6/16
• 【炮制方法】
• 1.苍术 。
取原药材,水泡,润透,切厚片
• 2.麸炒苍术 麸入热锅,中火加热至冒烟时
投入苍术片,炒至深黄色。

每100kg苍术片,用麦麸10kg。
• 3.焦苍术 取苍术片,用中火加热,炒至
焦褐色
2020/6/16
• 【炮制作用】 • 生苍术:祛风发汗,散寒。用于风湿痹痛 • 如治风湿痹痛的薏苡仁汤。 • 麸炒后:辛性减弱,缓和燥性,气变芳香,燥
2020/6/16
• 【炮制方法】
• 1.苍耳子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
• 2.炒苍耳子 中火 。
炒至焦黄色,刺焦
2020/6/16
• 【炮制作用】 • 生品—消风止痒力强 • 炒后—降低毒性,偏于通鼻窍,祛风湿止
痛。 • ①降低毒性 • ②易于去刺
2020/6/16
• 【炮制研究】 • ①使苍耳子毒性蛋白变性,毒性下降 • ②刺去除后有效成分含量增加,提高疗效。
胃消食。 • 木香槟榔丸;宽肠枳壳汤。适宜年老体弱
而气滞者。
• 药性缓和、扩大药用范围
2020/6/16
• 【炮制研究】 • 挥发油含量降低1/3,刺激性下降,健胃
作用增强。 • 注意: • 枳壳挥发油多在果皮中,瓤作为非药用部
位去除。
2020/6/16

2020/6/16
苍术 • 【来源】 干燥根茎。 • 【历史沿革】 唐代有米汁浸炒、醋煮的方法

药物:麸=100:10-15
2020/6/16
• 三、注意:
• ①预热适中(中火)
• ②麸均匀洒入锅内
• ③药材干燥

课件:第九章 清炒法(专-辅导课)

课件:第九章  清炒法(专-辅导课)
判断:颜色、形状、气味、声音。
炒黄的要求
第九章 炒法
第一节 清炒法(炒黄-目的)
(二)目的 1.增强疗效(炒王不留行、炒薏苡仁)。 2.降低毒性或消除副作用(炒苍耳子、炒白果)。 3.缓和或改变药性(炒牛蒡子、炒莱菔子等)。 4.矫臭矫味(炒九香虫)
第九章 炒法 第第九一 章 节炒 清炒 法黄-法法(炒) 第清一炒方法节(炒黄)
炒黄 文火 (除苍耳子、山楂、薏苡仁、王不留
行、 水红花子、决明子用中火)
炒焦(焦神曲用文火) 加辅料炒(除砂炒外)
中火
炒炭
武火 (除蒲黄、鸡冠花、槐花、当归、白茅
根、艾叶、丹皮炒炭,鸡内金砂炒用中火外)
砂炒
坚硬、片厚 中火、武火 质轻、片薄 文火 种子类 文火
记忆
!! !
第九章 炒法,概述(火力)
第九章 炒法
第一节 清炒法(炒炭-目的)
(二)目的
(元· 葛可久首次提出炭药止血的理论 。
u 产生或增强止血、止泻作用。
E 蒲黄、地榆、茅根炒炭后——止血作用 。
E 荆芥、干姜生品——无止血功效。 炒炭后——产生止血作用。
E 石榴皮、乌梅炒炭后——收涩止泻作用 。
第九章 炒法
第一节 清炒法(炒炭-操作方法)
(一)火力
火力
炒黄
文火(个别中火)
清 炒焦 炒 炒炭
中火 武火(个别中火)
麸炒
中火
米炒
中火
土炒
中火
砂炒
武火

辅 滑石粉 中火
料炒
代表药物 苍耳子(中火) 山楂 蒲黄(中火) 僵蚕 红娘子 白术 马钱子 水蛭
第九章 炒法,概述(火候)
(二)火候
u ~ 炒药时锅的预热温度,炒制火力 、时间以及药物形、色、气味、质变 化的程度。

加辅料炒法PPT课件

加辅料炒法PPT课件

.
5
四、目的
1、增强药效 2、缓和和改变药性 3、降低毒性或减少刺激性 4、矫臭矫味,利于贮存和制剂
.
6
五、基本概念和专业术语
1.火力:指火的大小(强弱)或温度的高低。
(1)小火(文):手掌与锅口相平,微有烤手感。一般 炒黄多用文火
(2)大火(武):人站在锅前,微有烤脸感。一般炒炭 多用武火。
(3)中火:介于大小火之间,一般炒焦多用中火。 2.火候:药物炮制的时间和程度。可根据药物内外特征
因此,炒法从汉代以后就一直被广泛应用,是一 种最基本的炮制方法。
.
4
三、分类
根据炒制的程度与加辅料的不同分为二大类。 ㈠、清炒法(程度):炒黄、炒焦、炒炭。 ㈡、加辅料炒法(辅料不同): 1、麸炒、米炒、土炒: 2、砂炒、蛤粉炒、滑石粉炒 另外,还有糠炒、茯苓炒、灯心炒、黄连炒二
十余种加辅料炒法。
4. 出锅应迅速并筛去残留的麦麸。
.
47
苍术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 炮制规格:苍术、炒苍术、焦苍术。
炮制方法 苍 术 取原药材,净制,水浸泡,润透,切厚片, 干燥。 麸炒苍术 麦麸加热至冒烟,入药,中火炒至深黄色。 苍术每100kg,用麦麸10kg。 焦苍术 药物用中火炒至褐色。
通过加烩炮制可破坏芥子酶防止芥子苷在内服前被酶解产生大量的芥子油使患者免受丌必要的痛苦又可确保芥子苷内服后在胃肠道中缓缓的水解定量的释放出芥子油而产生治疗作用
第九章 炒 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清炒法 第三节 加辅料炒法
.
1
第一节 概 述
一、含义 二、历史沿革 三、分类 四、目的 五、 基本概念和专业术语 ❖ 火候、 ❖ 火力:文火、中火、武火; 六、操作方法

炒制技术—辅料炒制技术(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炒制技术—辅料炒制技术(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入大小一至的净穿山甲片,拌炒至鼓起,呈金黄色时,取出,筛 去砂子,放凉。
3、醋山甲——前部分操作同炮山甲,筛去砂子,趁热倒入醋 液中,略浸,捞出,晒干
穿山甲:醋=100:30
炮制作用 1、生品—— 不入药。 2、炮山甲——消肿排脓,搜风通络,用于痈疡肿毒,风湿痹
痛。 3、砂炒醋淬——主要通经下乳,用于经闭不通。多用于劳热
刺猬皮:醋=100:10
炮制作用 1、生品——腥臭之味较浓,少生用。 2、炒制——质酥,矫味。止血行瘀,固经缩尿,止痛等作
用。醋制增强行瘀止痛作用。多用于胃痛吐食,遗精、遗尿等。
单元八 炒制技术
项目一 清炒 项目二 加辅料炒
四、土炒
(一)含义 土炒: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灶心土(伏龙肝)拌炒
炮制作用 饮片切制:以厚片的斜片为宜;颗粒(0.1cm)亦可;其 余顺序:短段、长段、薄片。 药理:提高免疫方面,蜜炙品强于生品与米炒品。
斑蝥 处方用名 斑蝥、炒斑蝥。 来源 本品为芫菁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体。 历史沿革 炙、炒、烧令烟尽等,现行主要有米炒等炮制方 法。
炮制方法 1、斑蝥——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或去头、足、翅及杂质。 2、米炒斑蝥——将米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冒烟,投入 斑蝥拌炒,至米呈黄棕色,取出,筛去米,(除去头、足、翅及 杂质,)摊凉。
基酸含量以砂炒醋淬最高。 关于背甲和腹甲:成分相同,但含量有差异,腹甲含量
略高,砂炒醋淬品也以腹甲高。
穿山甲 处方用名穿山甲、山甲、炮山甲、炮甲珠、山甲珠、醋山 甲、醋甲片 来源 本品为鲮鲤科动物穿山甲的鳞甲。
历史沿革 古代炮制方法较多,但皆不生用。现行主要有砂 炒、砂炒醋淬等。
炮制方法 1、穿山甲——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2、炮山甲——取砂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时,投

加辅料炒法PPT课件

加辅料炒法PPT课件

.
9
三、注意事项
1、大小分档 2、选用适当的火力和掌握加热时间,以免炒黄
的药物焦化,炒焦的药物碳化,炒炭的药物灰 化。 3、炒前预热
.
10
炒黄及炒黄药物举例
1)概念:
将净制或切制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 加热,并不断翻炒或转动,使药物表面呈黄色或颜色 加深,或发泡鼓起,或爆裂,并溢出固有气味方法, 称之为炒黄。
.
13
❖ 成品性状
芥子 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白芥子)黄色至棕黄色(黄芥 子),味辛辣。 炒芥子 表面颜色加深,微见裂隙,有香气。
.
14
炮制作用及应用
芥子 生用辛散力猛,易耗气伤阴动火,善于通络 止痛。多用于胸闷胁痛,关节疼痛,痈肿疮毒。 炒芥子 炒后可缓和辛散走窜之性,以免助热伤阴。 长于温肺利气豁痰,尤适合寒痰咳嗽。炒后易于煎 出药效,破酶保甙,便于保存甙类。
的变化和附加的辨方法进行判断。
.
7
六、操作方法(手工炒和机器炒)
操作程序:
⑴烧锅:将空锅放在火上加热。将锅烧热或烧烫后 应用。
⑵投药:将锅烧至一定程度时,再投料,投入的多 少,要根据锅的大小,炒至的要求而定。如需炒裂 的,炒爆的要少放。
⑶翻炒:翻动要勤、要快,使药物受热均匀,并要 求每次下铲要“亮锅底”,避免少量药材停留于锅 底而焦糊。
.
3
二、历史沿革
从历史上看,炒法的历史相当悠久,在目前 认为最早的医书《五十二病方》中有“嚣盐令黄”的 记载。“嚣”与今之“炒”同义。
至汉代《神农本草经》亦记载了露蜂房,蛇蜕 “火熬之良”。《金匱玉函经》熬法就更多了,如元 花“熬”,水蛭“熬”,虻虫“熬去足翅”等,多用 熬法。那么什么是“熬”,这正如《汤液本草》王好 古所言“方言熬者,即今之炒也”。

第二节 加辅料炒法 一 麸炒

第二节 加辅料炒法 一 麸炒

第一节加辅料炒法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固体辅料同炒的方法,称为加辅料炒法。

加辅料炒法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增强疗效,易于粉碎和矫臭矫味等。

同时,一些辅料具有中间传热的作用,能使药物受热均匀,炒后的饮片色泽一致,外观质量好,质地酥脆。

根据固体辅料的种类不同,可以分为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和滑石粉炒等。

一、麸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麦麸熏炒至一定程度的方法,称为麸炒。

又称为“麦麸炒”或“麸皮炒”。

炒制药物所用的麦麸如未经处理者称净麸或清麸炒;麦麸经用蜂蜜或红糖制过者则称蜜麸炒或糖麸炒。

麦麸性味甘平,具有和中作用。

明代《本草蒙筌》有“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的记载。

故常用麦麸炒制补脾胃或作用强烈及有腥味的药物。

(一)目的1.增强疗效。

如山药、白术等。

2.缓和药性。

如苍术。

3.矫臭矫味。

如僵蚕。

(二)操作方法先用中火或武火将炒制容器烧热,再将定量的麦麸均匀撒入其中,至起烟时投入药物,快速均匀翻动并适当控制火力,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麦麸用量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麦麸10kg。

(三)注意事项1.辅料用量要适当。

麦麸量少则烟气不足,达不到熏炒要求;麦麸量多则造成浪费。

2.注意火力适当。

麸炒一般用中火,并要求火力均匀;炒制容器要预热适度;可先取少量麦麸投于其中预试,以“麸下烟起”为度。

如火力太小或预热不够达不到熏炒要求,成品色泽不够鲜亮。

3.麦麸要均匀撒布热锅中,待起烟投药。

4.麸炒药物要求干燥,以免药物粘附焦化麦麸。

5.麸炒药物达到标准时要求迅速出锅,以免造成炮制品发黑、火斑过重等现象。

枳壳【处方用名】枳壳、炒枳壳。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 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历史沿革】南北朝刘宋时代用麸炒;唐代以后有炒焦炙、麸炒、麸炒醋熬、米泔浸后麸炒、制炭、面炒、炒制、麸炒、火炮、煨、米炒、萝卜制、米泔水浸、麸炒、酒炒、醋炒、蜜水炒等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米炒
▪ 一、含义: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米
同炒的方法,称为米炒
▪ 二、作用
▪ 1.判断药物的炮制程度 ▪ 2.使药物受热均匀 ▪ 3.吸附毒性成分
▪ 4.增强药物疗效(健胃和中、止泻痢)
▪ 三、工艺
▪ 米入热锅—炒至米冒烟—入药料拌炒至
▪ 米-焦黄或焦褐
▪ 药-挂火色

药:米=100:20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源自点▪▪枳壳
▪ 【来源】 干燥未成熟果实。
▪ 【历史沿革】 南北朝刘宋时代用麸炒 (《雷公》)。唐代有炒焦炙(《产宝》) 和麸炒(《颅囟》)等炮制方法。一直沿 用至今。
【炮制方法】
1.枳壳 原药材软化切片、干燥、去瓤,成
黄白色、清香薄片
▪ 2.麸炒枳壳 先将锅烧热,均匀撒入定量麦
▪ 二、工艺
▪ 麸入热锅,冒烟时投入药,迅速拌炒,炒至
▪ 药-均匀黄色,透出固有香气 ▪ 麸-变焦黑
▪ 药物:麸=100︰10-15
▪ 三、注意:
▪ ①预热适中(中火)
▪ ②麸均匀洒入锅内
▪ ③药材干燥
▪ ④翻炒动作迅速
▪ 四、适应药物:
▪ 补脾益胃药,作用强或有腥气药物。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 ① 缓和辛燥之性,降低副作用 ▪ ② 扩大药用范围
▪ 【炮制研究】 ▪ 苍术主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苍术醇、苍
术酮。 ▪ 麸炒后,挥发油含量下降,刺激性下降。


僵蚕
【处方用名】 白僵蚕
【 来 源 】 感染白僵菌病死的蚕干燥体。
【历史沿革】 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米泔制
(《雷公》)。现在主要有麸炒法。
▪ 四、注意事项:
▪ 1.根据不同要求使用不同火力 ▪ 2.恰当掌握翻炒速度、温度、时间 ▪ 3.灵活掌握辅料用量 ▪ 4.某些辅料可重复使用 ▪ 5.贵重药材可先试温
▪ A .麸炒
▪ 一、含义及作用 ▪ (1)降低易挥发性成分含量
▪ (2)药物受热均匀 ▪ (3)指示火候
▪ (4)赋色、矫味 ▪ (5)增强补脾益气、健胃和中、固肠止泻
▪ 2.米炒党参 中火加热至米冒烟(老黄色)
时,入党参片拌炒至党参呈黄色(米呈焦 褐色)。

每100kg党参片,用米20kg
▪ 3.蜜炙党参 取炼蜜与党参片拌匀闷透, 用文火炒至黄棕色,不粘手

每100kg党参片,用炼蜜20kg
▪ 【炮制作用】 ▪ 党参:益气生津 ▪ 肺气亏虚-补肺汤;气血两亏-两仪膏 ▪ 米炒党参:气变清香,能增强和胃、健脾
止泻作用。
▪ 脾气虚弱-参苓白术汤 ▪ 中气下陷-参衣汤 ▪ 蜜党参:增强了补中益气、润燥养阴、补
肺的作用。
▪ 【炮制研究】
▪ 片型较常见为段(1-.5cm), 但煎出率试验表明,厚片煎出率大 于段。


斑蝥
▪ 【 来 源 】 干燥虫体。
▪ 【历史沿革】 晋代有炙、炒、烧令烟尽 (《肘后》)等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 时代有糯米炒法(《雷公》)。共有17 种炮制方法,均须加热处理。
▪ 四、注意事项 ▪ 1.昆虫类药物以米的色泽变化来观察火候 ▪ 2.植物类药物以饮片的变黄为度 ▪ 五、适应药物:
▪ 有毒(斑蝥)或键脾补胃的药物(党参)



党参
▪ 【来源】 干燥根。
▪ 【历史沿革】 清代始见“补肺拌蜜蒸熟” (《得配》)、蜜炙(《治全》)及米 炒(《时病》)等方法。
▪ 【炮制方法】 1.党参 润透,切厚片,干燥。
▪ 【炮制方法】 ▪ 1.斑蝥 除去头、足、翘及杂质。
▪ 2.米炒斑蝥 净药(米炒法)-中火-至米呈
黄棕色。 ▪ 每100kg斑蝥,用米20kg
▪ 【炮制作用】 ▪ 生斑蝥:外用攻毒蚀疮、治顽癣 ▪ 米炒:通经,破癥散结。斑猫通经丸
▪ ①降毒、矫味 ▪ ②米作指示程度用
▪ 【炮制研究】
▪ 挥发油含量降低1/3,刺激性下降, 健胃作用增强。
▪ 注意:
▪ 枳壳挥发油多在果皮中,瓤作为非药 用部位去除。

苍术
▪ 【 来 源 】 干燥根茎。 ▪ 【历史沿革】 唐代有米汁浸炒、醋煮的方法。
至宋代出现麸炒(《衍义》)
▪ 【炮制方法】
▪ 1.苍术 取原药材,水泡,润透,切厚片。
▪ 【炮制方法】 1.僵蚕 筛去灰屑和丝毛,洗净,晒干
▪ 2.麸炒僵蚕 中火,麸炒法炒至表面呈黄
色。 每100kg僵蚕,用麦麸10kg。
▪ 【炮制作用】 ▪ 僵蚕生品:辛散之力较强,散风热 ▪ 如用于风热头痛。
麸炒后:息风止痉、化痰散结 ▪ 如白僵蚕散。 ▪ ① 洁净药物,保存药效 ▪ ② 除去腥臭味,便于服用 ▪ ③ 赋色,增效 ▪ ④ 杀死表面微生物
▪ 2.麸炒苍术 麸入热锅,中火加热至冒烟时投
入苍术片,炒至深黄色。
▪ 每100kg苍术片,用麦麸10kg。
▪ 3.焦苍术 取苍术片,用中火加热,炒至焦
褐色
▪ 【炮制作用】 ▪ 生苍术:祛风发汗,散寒。用于风湿痹痛 ▪ 如治风湿痹痛的薏苡仁汤。 ▪ 麸炒后:辛性减弱,缓和燥性,气变芳香,燥
湿健脾作用增强 ▪ 二妙丸 ▪ 焦苍术:辛燥之性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 ▪ 如椒术丸。
麸,用中火加热,待烟起投入枳壳片,炒至 淡黄色、麸焦黑色。
每100kg枳壳片,用麦麸10kg。
▪ 【炮制作用】
▪ 枳壳生品:辛燥,偏于破气散结。
▪ 脘腹胀痛、瘀血积块疼痛-血腑逐瘀汤
▪ 麸炒枳壳:缓和其峻烈之性,偏于理气健 胃消食。
▪ 木香槟榔丸;宽肠枳壳汤。适宜年老体弱 而气滞者。
▪ 药性缓和、扩大药用范围
▪ 第二节 加辅料炒
▪ 一、含义及分类 ▪ 麸炒、米炒、土炒、 ▪ 砂炒、蛤粉炒、滑石粉炒
▪ 二、目的 ▪ 1.增强疗效 如白术、山药 ▪ 2.缓和药性 如枳实、枳壳,胶类药材。 ▪ 3.降低毒性,矫臭矫味 斑蝥、红娘子,马钱子。 ▪ 4.使药物易于粉碎和煎煮,利于制剂。
▪ 三、固体辅料的作用
▪ 1.中间传热体 ▪ 2.使药性发生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