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神经阻滞技术Regionalblock
神经阻滞术
4、在取得以上信息的基础上再决定是否进行阻滞 治疗及治疗的目的 5、在治疗开始前应让患者初步了解治疗的方法、 疗效、可能出现的反应,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6、对复杂的慢性疼痛综合征患者,阻滞疗法仅是 手段之一,应该采取综合性治疗
(三)、对阻滞结果进行评定 1、注意患者对穿刺注射及其他操作的反应, 以帮助确定“痛阈” 2、通过神经功能的检查和交感神经功能的测 定以确定计划中的神经是否被阻滞
十一、常用药物-局麻药
• 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3~5分钟起效,持续45~60分钟, 用于神经阻滞疗法,可治疗各种急慢性疼 痛
布比卡因
• 5~10分钟起效,作用时间可达 5~6小时,常用于慢性疼痛的 治疗,常用浓度为 0.125%~ 0.15%,一般不超过0.25%
罗派卡因
• 起效时间约为10分钟,作用维 持时间为4~5小时。感觉神经 纤维的阻滞优于运动神经纤维, 常用浓度为0.2%
3、评价阻滞后疼痛减轻的程度和病理生理 方面的效果 4、将疼痛减轻的持续期与阻滞作用所产生 的持续期相比较,以判定疗效 5、详细记录阻滞后的各种反应及结果
九、注意事项
1、实施阻滞时应有助手在场,以协助治疗 和处理并发症
2、抢救用品应放置在方便的部位
3、治疗期间应测定血压、心率、呼吸,并 不断与患者交谈。以观察反应
神经阻滞疗法
苏州市立医院本部麻醉科 赵建华
一、定义
• 神经阻滞( Nerve block )是指采 用化学(包括局麻药、神经破坏药)
或物理(加热、加压、冷却)的方
法 作用于神经节、根、丛、干和末
梢的周围,使其传导功能被暂时或
永久的阻断的一种技术
二、分类
(一)按神经阻滞目的分为: • 麻醉 • 治疗性 • 诊断性 • 预后判定性
神经阻滞的概念
神经阻滞(Nerve block)是指采用化学(包括局麻药、神经破坏药)或物理(加热、加压、冷却)的方法作用于神经节、神经根、神经丛、神经干和神经末梢的周围,使神经传导功能被暂时或永久性阻断的一种技术。
局麻药是神经阻滞最为常用的工具药,局麻药常与糖皮质激素类、阿片类及其他药物配伍使用。
从广义上讲,神经毁损术也属神经阻滞的范畴,包括化学性毁损及物理性毁损。
化学性毁损使用的是无水酒精、酚甘油等;物理性毁损包括冷冻毁损及射频热凝毁损。
根据阻滞目的可分为用于手术的阻滞麻醉、诊断性神经阻滞及治疗性神经阻滞。
根据解剖部位又可分为颅神经阻滞、脊神经阻滞、交感神经阻滞及外周神经阻滞等。
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外周神经阻滞详解
效果评价标准
麻醉效果
评价外周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包括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麻醉 深度等。
镇痛效果
评价外周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包括术后疼痛程度、疼痛缓解时间 等。
患者满意度
了解患者对外周神经阻滞的满意度,包括操作过程、麻醉效果和镇 痛效果等方面。
并发症与处理方法
1 2 3
神经损伤
外周神经阻滞可能导致神经损伤,表现为感觉异 常、运动障碍等。处理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 治疗和手术治疗。
能障碍。
监测患者反应
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异 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控制药物剂量
严格控制麻醉药物的剂量,以免 过量引起不良反应。
操作后的护理与观察
观察患者反应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任何不适或异常反应,如疼痛 、麻木等。
定期随访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以确保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
护理指导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指导,如保持舒适体位、 避免剧烈运动等。
局部血肿
外周神经阻滞可能导致局部血肿,表现为局部肿 胀、疼痛等症状。处理方法包括局部压迫、冷敷 等。
感染
外周神经阻滞可能导致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 疼痛等症状。处理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局部清 创等。
06
外周神经阻滞的未来发展与研 究方向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探索
超声引导技术
01
利用超声成像技术对神经进行可视化定位,提高神经阻滞的准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
心血管系统不稳定的患者 应选择对心血管系统影响 小的药物,如罗哌卡因。
根据阻滞部位选择
不同神经阻滞药物对不同 神经的阻滞效果不同,应 根据手术需要选择适当的 药物。
药物剂量与使用方法
剂量
根据患者的体重和手术需要计算药物剂量,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所需 浓度。
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外周神经阻滞详解
• 外周神经阻滞简介 • 外周神经阻滞的常用方法 • 外周神经阻滞的麻醉药物与器材 • 外周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与效果 • 外周神经阻滞的并发症与处理
01
外周神经阻滞简介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外周神经阻滞是一种通过局部麻 醉药物暂时阻断神经传导功能的 方法,通常用于手术麻醉或术后 镇痛。
感谢观看
适用范围与限制
适用范围
外周神经阻滞适用于各种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尤其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手术或 术后疼痛较重的患者。
限制
外周神经阻滞可能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局部麻醉药物过敏、神经损伤等,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02
外周神经阻滞的常用方法
颈神经丛阻滞
总结词
颈神经丛阻滞是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外周神经阻滞方法之一,主要用于颈部手术的 麻醉和镇痛。
目的
减少手术过程中的疼痛,降低手 术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同时 减少术后疼痛和促进术后恢复。
历史与发展
历史
外周神经阻滞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 中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外周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越 来越广泛。
发展
目前,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已经从单一 的臂丛神经阻滞发展到了多种神经阻 滞方法,如颈神经丛阻滞、腰神经丛 阻滞等。
环引起中毒反应。
神经损伤
注射针刺伤神经或药物对神经 产生毒性作用,导致神经功能
受损。
局部血肿
注射过程中损伤血管,导致局 部出血形成血肿。
感染
无菌操作不严格或术后护理不 当,引发感染。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01
02
03
04
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注射速度 ,避免过量注射。
麻醉学名词解释
《麻醉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手术患者术前病情评估与准备(无)
第三章 局部麻醉 Local anesthesia
第四章
椎管内麻醉 intrathecal block
第五章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
第六章Airway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第七章围手术期安全perioperative safety
第八章麻醉后苏醒室PACU
第九章重症监测治疗药房(ICU)
第十章呼吸功能监测Respiratory Monitoring
第十一章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
第十二章氧供需平衡的监测
第十三章呼吸治疗
第十四章血流动力学监控
第十五章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监测
休克shock
第十六章
第十八章疼痛诊疗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in
第十九章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常用的神经阻滞技术Regionalblock
臂丛神经阻滞的禁忌症
• 穿刺部位感染、血肿或畸形 • 全身感染、AIDS • 周围神经疾病、神经脱髓鞘 • 凝血机能障碍或服用抗凝剂 • 患者拒绝
并发症
• 局麻药误注入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 • 局麻药毒性反应 • 膈神经阻滞 • 气胸,尤其发生在锁骨上阻滞法时 • 喉返神经麻痹 • 霍纳氏综合症(Horner’s syndrom) • 椎动脉、腋动脉或锁骨下动脉损伤引起血肿 • 颈动脉窦受压引起减压反射 • 神经损伤
肘部正中神经阻滞
• 定位:伸臂,肘面向上,肱 骨内、外内髁连线上肱二头 肌腱内缘与肱骨内髁之间的 中点为穿刺点,垂直进针至 诱发异感后注药
肘部桡神经阻滞
• 定位:伸臂,肘面向上,肱 骨内、外内髁连线上肱二头 肌腱外缘1cm为穿刺点,垂直 进针至诱发异感后注药
腕部正中神经阻滞
• 定位:伸臂,肘面向上 ,桡骨茎突平面横过腕 关节画一横线,该线上 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 腱之间为穿刺点,垂直 进针知道诱发异感后注 药
三、注药 回抽无血后注入局麻药,腋窝呈梭行隆起 退针至皮下再注 入局麻药2~3ml以阻滞肋间臂神经, 注药完毕内收上肢紧贴躯干,以利于药物扩散
肌皮N
正中N
尺N 桡N
腋入法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肱骨中段臂丛神经阻滞
肌皮N 正中N
臂丛A、V
桡N 尺N
在肱骨中段水平,有四支主要 神经即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 及肌皮神经分布在动脉周围。
• 腰丛阻滞仅阻滞其主要分支,而下肢大 腿的后侧、小腿外侧、足部皮肤受坐骨 神经支配; 而坐骨神经尚有小分支至髋关 节,膝关节及完全支配踝关节。因此, 下肢大的手术,膝关节手术及足部手术 需要同时阻滞坐骨神经
区域阻滞技术
区域阻滞技术
区域阻滞技术
包括局部浸润、外周单支神经或神经丛阻滞等。
区域阻滞的一线药物是局麻药。
一般首选长效、毒性低、对运动神经影响小的局麻药,如罗哌卡因、布比卡因等。
也可放置导管连续输注,以维持较长时间的镇痛。
区域阻滞尤其是连续输注时,应注意局麻药的蓄积问题,必要时可监测血药浓度。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①对术后呼吸、心血管及神经内分泌功能影响较小;②减少了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和出血的可能。
缺点是某些神经阻滞技术操作有一定难度、对特殊部位无法实施等0| 4.椎管内镇痛采用在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使用局麻药、阿片类药或其它镇痛药物,l减轻或阻止伤害性刺激的传人,以达到镇痛的目的。
此方法具有与区域阻滞相同的优点,而且镇痛更为完善,但需要特殊器械和操作,阻滞范围相对较大,对血流动力学有一定影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危险,对镇痛管理及监测要求也高。
近年来,随着对术后疼痛形成机制研究的深入,一些疼痛治疗新概念也随之产生,如预先镇痛(preemptive analgesia),即在手术切皮之前即应用镇痛药,以试图增强术后镇痛效果,但其用药合理性以及用药模式等仍需进一步探索。
现代观点认为,急性疼痛是疾病的一种症状,而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
与急性疼痛相比,慢性疼痛病史长,临床表现各异而且复杂,治疗也较困难。
因此在开始治疗前,须仔细复习病史及查体,并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及其它相关学科会诊意见进行鉴别诊断,以便对慢性疼痛作出正确的定性及定位诊断,并按治疗原则采取相应措施。
麻醉学期末重点
麻醉学期末重点名词解释:1.局部麻醉药(local anesthetics):是一类能暂时地,可逆地阻滞神经冲动的发生与传递,引起相关神经支配的部位出现感觉和运动丧失的药物,简称局麻药。
2.局部麻醉(regional Anesthesia):是指在患者神志清醒的情况下,应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某一区域神经传导的麻醉方式。
3.表面麻醉(surface Anesthesia):是将渗透作用强的局麻药和局部黏膜表面接触,使其透过黏膜而阻滞黏膜下的神经末梢产生无痛的感觉。
4.区域阻滞(regional block):围绕手术区域,在其四周以及基底部注射局麻药,暂时阻滞进入手术区的神经纤维传导的局麻方式。
5.静脉局部麻醉(intravenous regional anesthesia):指在肢体近端安置止血带(使静脉回流小范围内受阻),由肢体远端静脉注入局麻药,局麻药从外周血管床弥散至伴行神经来阻滞止血带以下部位肢体的麻醉方法。
6.蛛网膜下隙阻滞(spinal anesthesia):简称腰麻,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暂时使脊神经的前根和后根的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
7.硬脊膜外隙阻滞(epidual anesthesia):将局麻药注入硬脊膜外隙,暂时阻断脊神经根的神经传导的方法,包括骶管阻滞。
8.全身麻醉:指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内注射进入人体,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的麻醉方式。
9.吸入麻醉药(inhalation anesthetics):是指经呼吸道吸入并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药物。
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与维持。
10.静脉麻醉药(intravenous anesthetics):经静脉注射进入体内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药物。
11.肌肉松弛药(muscle relaxants):简称肌松药,能阻断神经肌肉传导而使骨骼肌松弛的药物。
区域阻滞神经解剖PPT医学课件
Cranial
Nerves (12)
Visceral Nerves
Spinal Nerves (31)
3
I.周围神经的组成成分
•躯体感觉 (1,2,3) •内脏感觉 (4) •内脏运动 (5,6) •躯体运动 (7)
4
II.脊神经的分支与经行 特点
Characteristic on the Branches and Pass through
16
2.解剖基础
(1)C2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2)始点约位于C2棘突上2.0cm,
后正中线旁开2.5cm处。 (3)在上项线距枕外隆突约
3.5cm处,浅出皮下,该处为斜 方肌腱性索带与枕骨之间形成一 纤维骨性孔道,直径约2mm。 (4)根据枕大神经解剖走行特点,可 将枕大神经分为肌内段及筋膜内 段。
• 枕小神经lesser occipital nerve • 耳大神经great auricular nerve • 颈横神经transverse nerve of neck • 锁骨上神经supraclavicular nerves 集中发出的部位-神经点
26
(2)深支(肌支)
(1)颈部深层肌支 • 颈深肌(---) • 肩胛提肌 • 舌骨下肌群 (2)膈神经---膈肌
单侧耳部剧烈疼痛 , 呈阵发性跳痛如闪
耳
电、如刀割并向同 侧颞部及枕部放射
屏
后
部
29
C。枕小神经阻滞定位
寰 枢 后 结 节 与 乳 突 连 线 外 1/3
30
(3)深支阻滞 Deep muscle branches block
A. 深部肌支阻滞
• 三点法: 病人仰卧位,头 转向对侧。
连线外侧0.71.0cm各点
局部麻醉
局麻药中毒的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早期:眩晕、多语、烦躁不安或 反应淡漠、嗜睡、动作不协调、 眼球震颤
继之:头痛、恶心、呕吐、视物 模糊、颜面肌肉震颤或抽搐
最严重:全身肌肉抽搐和昏迷
返回
局麻药中毒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变化:
循环系统 :颜面潮红、血压升 高、脉压变窄、脉搏增快 面色 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脉搏 细弱而渐缓、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或循环骤停
A.精神高度紧张 B.过敏反应
C.局麻药毒性反应 D.局麻药用量不足 E.局麻药用量过多
(4~5题共用题干)
张先生,26岁。行双侧腋臭切除术, 采用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术 中病人出现烦躁、惊厥,发绀, 心率126次/分。
4.应首先考虑 A、兴奋型毒性反应 B、抑制型毒性反应 C、过敏反应 D、中毒性休克 E、癔病发作
神经阻滞
将局麻药注射到神经干、丛、节 的周围,暂时阻断该神经支配区 域的神经冲动而产生麻醉效果, 称神经阻滞。
分类:颈丛阻滞(cervical plexus block) 臂丛阻滞(brachial plexus block) 肋间阻滞(intercostal block) 指(趾)根神经阻滞
A、禁食4小时 B、禁食6小时 C、禁食8小时 D、禁食12小时 E、不必禁食
14.女性,35岁,在局麻下行阑尾 切除术,术中用1%普鲁卡因 150ml后出现嗜睡、心律紊乱、 血压下降,先考虑为
A.过敏反应 B.臆病发作
C.兴奋性中毒反应
D.抑制性中毒反应
E.中毒性休克
15.一男病人,行臂丛麻醉,局部 注入利多卡因后,表现呼吸急促、 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谵妄、肌 肉震颤。应考虑
二、局部麻醉的特点及适应症
神经阻滞的操作方法
神经阻滞的操作方法
神经阻滞是一种医学操作方法,用于减轻或阻断神经的传导,常用于麻醉或疼痛管理。
这里提供几种常见的神经阻滞操作方法:
1. 局部浸润麻醉:将麻醉药物直接注射到目标区域周围的组织中,以阻断感觉神经的传导。
常见的局部浸润麻醉包括皮下浸润、关节周围浸润等。
2. 逐渐阻滞法:通过逐渐注射麻醉药物,在特定的解剖结构或区域阻断神经的传导。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神经阻滞,如神经丛阻滞或神经导管阻滞。
3. 穿刺神经阻滞:通过穿刺皮肤和组织,将麻醉药物直接注入特定区域,以阻断神经的传导。
例如,在硬膜外腔注入硬膜外麻醉药物。
4. 中枢神经阻滞:通过注射麻醉药物到脊髓周围的腔隙(如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以阻滞神经传导。
常见的中枢神经阻滞包括脊髓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5. 神经导管阻滞:在目标神经周围放置导管,以便随时注射麻醉药物,实现神经阻滞。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长时间的麻醉或疼痛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神经阻滞应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和监控,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操作前请咨询医生进行适当的评估和指导。
神经阻滞术(Nerveblock)-苏州健康网
• 5%~10%酚甘油:7%酚甘油比重为 1.25,比脑脊液比重(1.006)重,常 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椎旁体神经阻 滞、交感神经阻滞、末梢神经阻滞、 脑下垂体阻滞,偶尔用于硬膜外阻滞
• 95%~99%乙醇。95%~99%乙醇在38℃时的 比重为0.78~0.79,比脑脊液比重轻,常用 于腹腔神经丛阻滞,脑下垂体阻滞、肋间神经 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交感神经阻滞。
2、病人依从性高:每3-4周只需使用 1次
3、副作用小:每日药量小、水盐代 谢影响小、 对HPA轴影响小
十一、常用药物-神经破坏药
• 毁损神经结构,使神经细胞脱水、变性、 坏死,导致神经组织的传导功能中断, 从而达到较长时间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丧 失的一类化学性药物。临床常用的神经 破坏药主要有两种,即乙醇和苯酚。
应用副作用少,局部刺激作用较强 •甲 泼 尼 龙 ( 甲 强 龙 ,
Methylprednisolone): 作用较强而持久。注射剂配制后应避光
保存,其遇紫外线及荧光可分解
• 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 作用强而持久,适于关节腔注射,长期应
用可能引起关节损害。局部刺激作用较大, 可引起注射部位疼痛 • 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二)根据解剖部位分为: • 脊神经阻滞 • 交感神经阻滞(SGB、胸腰、腹腔神经丛等) • 脊神经和交感神经同时阻滞(椎管内阻滞) • 脑神经阻滞(舌咽、三叉、面神经等) • 局部神经阻滞
三、机理
• 阻断疼痛的传导通道 • 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 • 改善血流状态 • 抗炎作用 • 辅助心理治疗
四、神经阻滞的特点
八、应具备的条件
(一)、医生必备的条件 1、全面掌握疼痛综合征的知识,包括病理
常用的神经阻滞技术
常用的神经阻滞技术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神经阻滞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疼痛治疗和诊断手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在神经周围注射局部麻醉药物或其他药物,阻断神经传导,从而达到缓解疼痛、改善症状的目的。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常用的神经阻滞技术。
一、颈丛神经阻滞颈丛神经阻滞主要用于颈部手术的麻醉和疼痛治疗。
颈丛由第 1 4颈神经的前支组成,分为浅丛和深丛。
浅丛阻滞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进针,将局麻药注射在其周围。
深丛阻滞则需要在第 4 颈椎横突处进行穿刺。
这项技术适用于颈部外伤、甲状腺手术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局麻药中毒、膈神经麻痹、喉返神经麻痹等并发症。
二、臂丛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常用于上肢手术和疼痛的治疗。
根据穿刺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肌间沟入路、锁骨上入路、锁骨下入路和腋窝入路等。
肌间沟入路是在锁骨上方约 15 厘米处,触及前中斜角肌之间的肌间沟,进针后注入局麻药。
锁骨上入路是在锁骨中点上方 1 15 厘米处进针。
锁骨下入路则在锁骨下方、第一肋骨表面进行穿刺。
腋窝入路是在腋窝顶部,触及腋动脉搏动,在其周围注射局麻药。
臂丛神经阻滞的并发症包括气胸、血管损伤、局麻药中毒等。
三、肋间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适用于胸部外伤、肋骨骨折、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疾病的治疗。
在肋骨角处或腋后线处进针,将局麻药注射到肋间神经周围。
需要注意的是,肋间神经阻滞可能会导致气胸、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
同时,由于肋间神经分布的特点,可能需要多点注射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腰丛神经阻滞腰丛神经阻滞主要用于下肢手术的麻醉和疼痛治疗。
通常在腰大肌间隙进行穿刺,定位标志包括髂嵴最高点、腰椎棘突等。
这项技术的并发症包括局麻药中毒、神经损伤、硬膜外腔阻滞等。
五、骶丛神经阻滞骶丛神经阻滞适用于臀部、下肢后部及会阴部手术的麻醉和疼痛治疗。
可以通过骶裂孔或骶后孔进行穿刺。
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局麻药中毒、全脊麻等并发症。
六、星状神经节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常用于治疗头面部、上肢及颈部的疼痛和血管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神经阻滞作用的因素
➢ 神经纤维的大小和是否有髓鞘 ➢ 药物的弥散 ➢ 剂量 ➢ 肾上腺素(1:200000) ➢ 酸碱状态 ➢ 蛋白结合
(二) 下肢神经阻滞
下肢神经解剖
股外侧皮N 股N
股A、V 腹股沟韧带 闭孔N前支
闭孔N后支
股外侧皮N 股N
坐骨N
闭孔N
下肢常用神经阻滞技术
腰丛后路阻滞
神经刺激器
有一台主机及各种绝缘穿刺针。 神经刺激器的要求: 连续的输出电流,由低至高的可调输出 流范围,并在刻度盘显示数字。 清晰的电流极性标记。 刺激频率较短。
贝朗公司生产的STIMUPLEX DIG神经刺激器,并配有多种型号、 规格的绝缘刺激针。
电流冲动范围 0~5.0 mA,可调 ;
冲动频率:1或2 Hz; 冲动宽度:0.1 msec, 分辨率:0.01 mA或0.1 mA。
下肢各支神经受电流刺激时的临 床表现
• 股神经为股四头肌出现收缩,伴有 膝盖的跳动
• 坐骨神经为腓肠肌收缩,伴有足跖 屈或背屈
适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补充,疼痛的神经阻滞治疗 剂 量:5~10ml局麻药寻找异感或借助神经刺激器定位
神经。
• 桡神经 • 尺神经 • 正中神经
肘部尺神经阻滞
• 定位:屈臂,肱骨内髁与尺 骨鹰嘴之间的尺神经沟内触 及尺神经
• 穿刺:做皮丘,23G针与神经 平行沿神经沟向心端进针, 直到诱发异感后注药
• 电流从 1 mA开始,降至 0.3 mA仍有肌肉收 缩,回抽无血,注入局麻药。
“三合一”阻滞与后路腰丛阻滞的比较:
• 后路腰丛阻滞与“三合一”阻滞,是 Winnie的腰丛阻滞的不同方法。
• “三合一”阻滞中,除股神经阻滞外, 股外侧皮神经与闭孔神经的阻滞率低 于后路阻滞。
• 后路阻滞可能发生脊麻或硬膜外阻 滞。 “三合一”阻滞需注意可能导致血 肿或血管内注射。
臂神经丛在四个部位比较集 中:前、中斜角肌之间的肌 间沟,锁骨上中点,锁骨下 中点和腋窝。
臂丛的感觉支配区域
上臂内侧皮N 前臂内侧皮N 尺N
腋N
前臂外侧皮N 桡N
肌皮神经 腋 神经 正中神经
尺 神经 桡神经
肱二头肌、喙肱肌 旋后位屈肘
三角肌
肩外展
桡侧腕屈肌、拇短 深屈肌桡侧腕屈和
屈肌及第1~3指
坐骨神经(后路)阻滞
坐骨N 坐骨N 胫N
梨状肌 腓总N
经臀区入路 —穿刺部位
①股骨大转子 ②髂后上棘 ③骶裂孔 ④穿刺部位
• 患者侧卧,患肢在上,屈曲30~40 o ,膝关节弯约90 o。触摸股骨大转子 和髂后上棘,两点连一线,连线中点 向内作一垂直线,在该线5cm处即为 穿刺点。
• 将大转子和骶裂孔间的连线二等份 ,中点与穿刺点常重合或相临近,作 为核对。
以100 mm绝缘针,电流1.5mA垂直进 针。一旦接及骨面,应退出重新定位。 通常针深 5 ~ 8 cm。
刺激诱出腓肠肌收缩,伴有足跖屈或背 屈,是针尖靠近坐骨神经的标志,待电 流降至0.2-0.5 mA,即可注入局麻药。 麻醉用药:15~25 ml。
神经阻滞用于下肢手术及
腰丛阻滞
• 用于大腿上部以下部位几乎所有外伤手 术的麻醉及术后镇痛。
2020/10/16
优点
• 操作简单,易学易懂 • 麻醉效果确切可靠、安全 • 对病人生理功能影响最小 • 保持病人清醒,维持正常的气道反射 • 有一定的术后镇痛作用 • 对麻醉设备要求不高,费用低廉
神经阻滞进展的原因与条件:
• 1. 门诊手术的扩大 • 2. 临床的需要 • 3. 术后镇痛和功能锻炼 • 4. 神经刺激器的应用,超声的应用 • 5. 新局麻药的应用
2020/10/16
准备工作——术前访视
• 了解病情,进行客观评估(ASA评分) • 了解手术范围,手术时间 • 有无药物过敏史,精神状态,实验室检查结果 • 看穿刺部位体表标志是否清楚,有无感染、畸形 • 与患者沟通,争取理解与配合 • 术前用药及禁食情况
2020/10/16
器械准备
• 消毒的神经阻滞包 • 急救药物 • 急救器械 • 监护设备 • 建立输液通路
三、注药 回抽无血后注入局麻药,腋窝呈梭行隆起 退针至皮下再注 入局麻药2~3ml以阻滞肋间臂神经, 注药完毕内收上肢N
尺N 桡N
腋入法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肱骨中段臂丛神经阻滞
肌皮N 正中N
臂丛A、V
桡N 尺N
在肱骨中段水平,有四支主要 神经即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 及肌皮神经分布在动脉周围。
临床的需要
• 病人的安全 神经阻滞对机体影响小, 用于不适宜全麻及椎管内麻醉的病例
• 常规手术也要求术后早康复,缩短住 院时间。
• 神经阻滞下采用镇痛/镇静辅助,消除 患者焦虑,提高了神经阻滞的效果。
术后镇痛和功能锻炼
术后镇痛的意义在于消除手术创伤所 致的疼痛,消除或减轻创伤的应激反 应,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 “三合一”阻滞操作简便,且可用于 股骨骨折的病人,无需体位变动,病 人无痛苦,易于接受。
结论
• 后路腰丛对于阻滞三支神经效果确切,“ 三合一”阻滞只能有效的阻滞股神经
• “三合一” - 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止血带耐 受差,适用于不使用或短时间使用止血 带的手术。
• 后路腰丛阻滞硬膜外阻滞发生率高,安 全性方面“三合一”阻滞优于后路腰丛
• 腰丛阻滞仅阻滞其主要分支,而下肢大 腿的后侧、小腿外侧、足部皮肤受坐骨 神经支配; 而坐骨神经尚有小分支至髋关 节,膝关节及完全支配踝关节。因此, 下肢大的手术,膝关节手术及足部手术 需要同时阻滞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阻滞
用于不需止血带的小腿下部和足部 (非隐神经支配区域)手术。但通常 与腰丛或“三合一”阻滞联合应用于下 肢手术
操作方法
1) 将外周神经刺激器的正极通过一个 电极与病人穿刺区以外的皮肤相连, 负极与消毒的绝缘穿刺针相连。
2) 设置电流强度为1~2 mA,刺激频率 为1~2 Hz。通过观察拟阻滞的神经支 配的肌肉收缩,确定刺激针的位置。
3) 减少电流降至最低强度(低于 0.5 mA或0.3 mA),肌肉仍有明显 收缩,即认为穿刺针尖靠近神经, 注入1ml局麻药,肌颤消失;在注入试 验量后,增加电流至1~2 mA肌肉无 收缩,即可注入全量局麻药。
中斜角肌 肩胛舌骨肌
第一肋骨 V
臂丛N A
前斜角肌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Axillary block
一、体位 平卧,头偏向对侧,患肢外展90度,屈肘 前臂外旋90度,在腋窝触及腋动脉搏动最高点
二、穿刺 用两手指 确定腋动脉的同时,用针在动脉 上或下方刺入,直到出现落空感或诱发异感,松手针 随动脉搏动而摆动
• 尺神经为腕部尺侧屈肌收缩; • 桡神经引起手伸肌收缩; • 肌皮神经诱发肱二头肌收缩。
通常阻滞每支神经需要10ml局麻药。 神经刺激器定位以肌肉收缩为客观指标,无 需病人主诉,为使病人在应用刺激器时保持 镇静,可给予咪达唑仑 2~5 mg,芬太尼 50~100μg。
臂丛神经阻滞的适应证
如何判断上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
➢ 患者自诉患肢麻木、无力、发热 ➢ 疼痛缓解 ➢ 不能抬举患肢,皮肤表面血管扩张 ➢ 经典技术要点4P(push,pull,pinch,pinch)
推前臂——肱三头肌——桡神经 拉前臂——肱二头肌——肌皮神经 捏第二指——正中神经 捏第五指——尺神经
上肢特定神经阻滞(补救阻滞)
常用的神经阻滞技术 Regionalblock
神经阻滞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作为麻醉学中的一个分支,经 历过几次兴衰。随着临床的需要 ,近十多年来外周神经阻滞取得 了显著进展 。
概述
神经阻滞也称传导阻滞或传导麻醉,局麻药 注射于神经干(丛)旁,暂时地阻滞神经的传导 功能,达到手术无痛的方法。
适用于手术部位局限于某一或某些神经干( 丛)所支配范围并且阻滞时间能满足手术需要者 ,既可单独应用,又可和其他麻醉方法如全身 麻 醉、基础麻醉联合应用。
外周神经阻滞临床应用
脊神经体表分布
脊神经体表分布
上肢神经解剖
肌皮N
桡N
尺N
正中N
尺N
A
前臂中间皮N
V
前斜角肌 胸锁乳突肌
隔N
臂丛N 锁骨下A、V 腋A、V
臂丛神经解剖
臂丛神经由颈5-8及胸1神经 的前支组成,也有少数臂神 经丛含有来自颈4或胸2脊神 经腹支的小分支,支配上肢 的运动及感觉。
• “三合一” 阻滞与单纯股神经阻滞的不同点 :注药同时需按压注药点下方30秒;需要注 入20ml以上药物。
• 患者仰卧,两腿稍分开。在患肢股动脉外 侧 1.5 cm处确定穿刺点,该点位于腹股沟韧 带下 2 cm。局部麻醉后,将 50 mm穿刺针 与皮肤成 30o角,向头端刺入。针深约 2~4 cm,即可能刺及股神经(股四头肌收缩膝盖 跳动)
用于肩、臂、手的手术 手、腕、前臂尺侧手术首选腋路臂丛神经 阻滞 臂桡侧手术首选肌间沟径路 肩部手术首选肌间沟径路
臂丛神经阻滞的禁忌症
• 穿刺部位感染、血肿或畸形 • 全身感染、AIDS • 周围神经疾病、神经脱髓鞘 • 凝血机能障碍或服用抗凝剂 • 患者拒绝
并发症
• 局麻药误注入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 • 局麻药毒性反应 • 膈神经阻滞 • 气胸,尤其发生在锁骨上阻滞法时 • 喉返神经麻痹 • 霍纳氏综合症(Horner’s syndrom) • 椎动脉、腋动脉或锁骨下动脉损伤引起血肿 • 颈动脉窦受压引起减压反射 • 神经损伤
神经刺激器在外周神经阻滞 中的应用
传统神经定位方法的不足
• 通过针刺神经诱发的“异感” 以及血管旁 法来定位神经,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及完 善率均较低
• 个人经验、解剖变异、病人不配合及主 观性等缺点常使外周神经阻滞的效果不 能令人满意